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個人讀書筆記(合集15篇)

個人讀書筆記(合集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個人讀書筆記(合集15篇)

個人讀書筆記1

《一個人的朝聖》講的是哈羅德收到一封年輕時女同事奎妮的來信,得知其病重,將不久於人世。哈羅德內心十分悲傷,一段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對話,讓這個老人決定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步行跨越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獨自困難前行的過程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時回憶了許多關於因抑鬱而自殺的兒子戴維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時候的往事。在哈羅德獨自走完這一段旅程之後,妻子莫林對於戴維的往事也放下了許多,兩人最後能夠鼓起勇氣,理解孩子已經離去的事實。

哈羅德的童年並不快樂,導致他從小性格孤僻,不願意同人打交道。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著腰生活。

他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如他所願,連告別會也沒有舉行。這個可憐的男人,其實都生活在我們心中。大家的內心裡或許都有那個一個膽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著讓自己深深後悔的事情。

哈羅德和莫林的.生活自從兒子戴維自殺之後,再也沒有開心過。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間,房子里拉起來厚厚的窗簾,夫妻之間越來越沉默的對話。兩個人都在懲罰自己,兩個人都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個人哈羅德踏上心靈朝聖旅途的一個契機。對於一個65歲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遠的距離也只但是是從家走到停車場,而此時這個老人卻決定獨自一人踏上那麼漫長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羅德的身體經不起這樣大強度的長途跋涉,但是內心的意念在不斷的堅持著他。而在這漫漫旅途中,哈羅德那些封存已久不願想起的回憶一件件湧出。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他不斷去審視自己,淨化心靈,打破了自己心靈的桎梏與對兒子的愧疚還有對奎妮友情的回饋。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也是我在這一個暑假最有體會的):“也許當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腿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並不是你能看到的事物。”

個人讀書筆記2

我想,老師只有做個有心人,從幼兒心理特點出發,用幼兒最易接受的進行教育,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良效。

一、讀書的快樂

放假和雙休日,你知道我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嗎?不是走親訪友,也不是無休止地看電視,我最大的享受是讀幾本好書。

說實話,以前我是個從不讀書看報的人,對書幾乎有排斥心理。有一次,姜園長推薦我看一本書《特別關注》,我無意中打開了一頁,便深深地吸引了我,從此便陷進去了,不可自拔,我情不自禁地陶醉於其中,我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了,親情、鄉情、戀情、家事、開心事、書中事、天下事——————湧動著真情,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我的心情輕鬆了,我的視野開闊了。我陶醉於其中,時而淚珠滾滾,時而忍俊不禁,時而若有所思,我的心態也改變了很多。

今年,幼兒園為我們每位教師訂了許多套刊物,如《思維與智慧》、《青年文摘》、《祝您幸福》、《讀者》等。我如獲至寶,閒暇時便來細細品味。古人說:讀書悅心。是的,快樂莫過於讀書。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與一位摯友娓娓而談,當掀開書頁,就能感受到歷史的風煙,人間的冷暖,世事的變遷,人間的美好。正如培根所說: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哲理使人深刻。

我們常常抱怨,工作太忙了沒空看書,有了好的做法就是寫不出來。知識需要積累,讀書則是積累知識的最好途徑。書讀多了,視野開闊了,詞彙豐富了,思維深刻了,好的便會信手拈來。

二、角色換位

我第一次去給孩子開家長會,七十多名家長擠得是水洩不通,老師姍姍來遲,用小棍在桌上一拍:“啪!”把正交流得熱火朝天的家長嚇了一跳。“不要講話,現在開會。”剛講了兩句,清脆的手機鈴聲迴盪在寂靜的室內,我一皺眉,心想:“是誰這麼沒禮貌?”卻見老師泰然自若地拿起手機:“喂”一轉身出去接電話,把家長擱一邊去了。接下來家長的手機聲和交頭接耳聲不斷,會議效果可想而知。

因為我也是一名教師,所以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修養,這位教師的表現,著實讓我大吃一驚,也感到羞愧。教師是這樣以身示教的嗎?也許這位教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什麼不妥,反而覺得瀟灑,而旁觀者清,作為一名家長,我一下子就對教師失去了信任,儘管只是第一面,只是一個細節。

這次角色換位,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家長對教師的`期望程度,教師的每一個動作,一個很小的細節,對家長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日常工作,是不是也是有時不顧細節,孩子穿倒鞋也看不見,有的流著鼻涕,有的衣衫不整,有的孩子彩筆丟了找不到,對家長說話不用普通話,說不出孩子吃了幾碗菜——————你平時工作再好、再努力,但只一個細節沒注意,家長就會記住,失去了信任再想彌補會有多難!

珍視細節,時時處處注意教師的形象,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謹記在心的。

三、小魚上鉤了

吃飯時,為了激發幼兒食慾,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尤其是有序地送碗,在送碗環節,我把小朋友變成了小魚,採用釣小魚的形式,效果很好。

飯前,我會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食慾:“這是一個美麗的大海,

大海里有許多的小魚,可是他們都累了,餓了,我給小魚兒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希望小朋友們進餐愉快!”

孩子們情緒愉快地進餐了,食慾大增,有一部分幼兒已陸續吃完了。

“我要把吃飽的小魚釣上來,誰吃得乾淨安靜,就先釣誰”。孩子們都耐心等待,眼巴巴看著老師釣魚,我把一個手指一釣:“釣上一條大魚!釣上一條小鯉魚。”孩子都會心神領會,一個一個排隊來送碗,非常安靜有序。

我想,任何一個活動,需要我們多動腦筋,採用幼兒感興趣的遊戲方式,師幼情緒愉快,就能真正做到輕輕鬆鬆抓常規。

四、我們班的失物認領箱

經常有孩子丟了東西不好意思找或找不到,還有很多時候揀了東西但找不到失主。其中水彩筆,筆帽丟得最多。老師經常舉著東西問:“是誰的?”效果不好又浪費了時間,於是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做了一個有趣的“失物認領箱”貼在牆上,上面畫了一個哭臉,寫著:“誰是我的小主人,快把我領回家吧!”

這樣,孩子們撿了東西先問問是誰的,周圍的小朋友,如沒有找到失主,就主動放在失物認領箱裡,丟東西的小朋友也會到失物認領箱裡認領,這樣方便有趣了好多,孩子們更加珍愛自己的東西了。

我想,老師只有做個有心人,從幼兒心理特點出發,用幼兒最易接受的方法進行教育,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良效。

個人讀書筆記3

最近心情很壓抑,有點小崩潰,和同事吃了飯,和同學聊了天,貌似好了很多,但時不時還是會難受,那就找點事情去做,看到靜靜推薦的書目《一個人的朝聖》,我就利用這段時間看了。

哈羅德並不是個職業的步行者,不懂路線、裝備、安排;他甚至不是個熱血澎湃的年輕人,自己年輕的時候,並沒有做過什麼讓別人深刻記得的事情。他要走,僅僅是個念頭,是聽聞好友奎妮罹患癌症後,他想到兩人之間隔著他從不瞭解、只能想象的千山萬水:道路、農田、森林、河流、野、荒原、高山、深谷,還有數不清的人。他要去認識它們,穿過它們——沒有深思熟慮,也無需理智思考,這個念頭一出現,他就決定了。

這樣簡單的決定和行動嚇住了不少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可是人們都接受了他的`行為,用心說服了理性,選擇忽略一切,去期待一種瘋狂性、可能性。最重要的,奎妮相信他,與相隔幾十年未蒙面的朋友相聚是他出走的動力,也會是她頑強活下去的信念。讀後感·你信我信你,這就夠了,而我貌似是那麼多疑的一個人,我不知我該相信什麼,可能我需要這樣一種無所畏懼的信念吧。

有一句話傳得特別廣: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一種平靜的絕望裡。

我們正在,或是終將會像哈羅德一樣的生活著:只是一團穿著西裝的空虛,有時說話,有時聽到身邊人講話,每天上車下車,上班回家,卻與其他人沒有真正的交流。

幾年、幾十年都會這樣過去。其間會經歷若干的喜樂和痛苦,也可能會收穫一些慰藉和情意,但最終只有自己銘記。一生就這樣過去。習慣甚至執著於這種平靜的絕望。

我們其實也可以像哈羅德一樣,突然間想跳開這樣的生活,邁起步,到外面去。那我也是要改變這種貌似很平靜又壓抑的生活,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去過一過不一樣的生活。人生的終點,不是在山水踏盡時,亦不是在生命結束後,而是在於放下包袱的那一刻。放下包袱,去勇敢地做一切想做的事情,所謂勇敢,不是遺忘,而是要和痛苦再一次狹路相逢,然後很淡然的面對。

個人讀書筆記4

我外出上學時,只有寒暑假才會回家。沒回家的時候,媽媽總是打電話一而再再而三的確認我的歸家日期,每次到家都有一大桌美味佳餚在等著我。可待不了多久,媽媽就會嫌棄我睡懶覺,不收拾屋子,問我為啥還不回學校。

媽媽是同一個媽媽,可為何差別待遇如此之大?讀《一個人的朝聖》時,我亦發現了這個問題。莫琳是同一個莫琳,可為何對哈羅德態度變化如此快?

莫琳擦好桌子、洗好衣服、鋪好床單時,很慶幸哈羅德不在家。哈羅德在家,她大概又有更多的事情好忙活了。可這慶幸之情未過一刻鐘,她又有些焦慮了,為啥哈羅德還未回家?他以前從不會這麼晚回家。

仔細想想上述的問題,不過是因為待一起的時間久了,會產生厭煩感。就像一成不變的生活,總要有點新鮮事才能與眾不同。

我拿起水杯,淺淺地抿了一口白開水,靜靜地繼續往下讀。

莫琳想找點事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隨處都是哈羅德的影子。給他打電話,電話又在樓上。找不到人,不知道他身在何處,莫琳內心開始慌亂,腦子開始亂想。

忽然她的腦子裡蹦出一個可怕的想法:哈羅德遺傳了他父親的老年痴呆,他會不會迷路?又或者沒被人發現?莫琳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找到鞋子和鑰匙就往門外衝。可衝到門外又覺得自己真荒唐,又回到門內。

慌慌張張確實有些滑稽,可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因為這種事情,我經歷過,所以我懂。

去年某日大半夜,凌晨1點左右,我朋友在微信裡跟我說她的車拋錨了,停在了半路,真是倒黴。當時我已經進入夢鄉,早上睡醒看到她發的微信被嚇得半死。

一個女孩子,三更半夜車子拋錨,想想都後怕。我立馬翻身坐起,忙打電話,可只聽到冰冷的.女音:歡迎使用來電助手業務……氣得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那一整個上午,我都不在狀態,實驗頻頻出錯,腦子總是走神,對同事也是愛理不理。滿腦子都是我朋友的影子,她會不會出事?她該怎麼辦?我一邊安慰自己她不會沒事,可一邊又靜不下心來。直到接到她的平安電話,我才回到正常狀態。

當隔壁的好心人雷克斯打電話詢問哈羅德有沒有回家時,莫琳選擇了隱瞞,她說:已經到家了。有人說這個善意的謊言是為了讓雷克斯放寬心,但我更覺得這個回答是讓莫琳自己相信哈羅德沒事,相信他會平安到家。當時的莫琳內心定是無比惶恐,她怕哈羅德出事,她只能一遍遍自我安慰。或許這個答案本就是下意識的回答。

當莫琳接到哈羅德的電話,她是欣喜的。終於,聽到了他的聲音。可當她知道哈羅德要走路去看奎妮時,她開始慌了。那麼遠的距離,他一個六十五歲的老人竟然要走路去?莫琳一次次地阻止他,希望哈羅德從實際出發,她希望他不要去。

哈羅德一副勢在必行的樣子,似乎只是告知他的妻子莫琳,而不是與其商量。莫琳生氣、發怒,可電話忽然就斷了,她的勸說於事無補。哈羅德還是上路了,她要去看奎妮,去那個遙遠的地方。他相信只要他在路上,奎妮就不會死。

可莫琳就可憐了,她一個人在家擔心受怕忽,這件事對她來說卻是噩耗。毫無疑問,莫琳是愛著哈羅德的,他和她一起牽手走過長長久久的歲月。

可原文卻在此埋下了伏筆:

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久埋的回憶,開始在她身體裡簌簌發抖。

回憶裡的那些東西是什麼?

哈羅德、奎妮、莫琳之間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個人讀書筆記5

哈羅德在旅途中不斷回憶過去,兒子的聰明、孤獨、酗酒、溺水到去世,這些其實都不是誰的錯,而他責怪自己沒能作為父親給予兒子更多一點關注和陪伴。

奎妮替他承擔下納比爾的怒火而辭職時,他沒有站出來承認錯誤,連道別都沒有,就與奎妮失去了聯絡。

莫琳因為兒子的去世,悲痛不已,甚至會和去世的兒子對話,莫琳一直責怪丈夫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他也手足無措無法安慰妻子,以至於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這麼多年,夫妻兩人各自悲傷,互相折磨,喘不過氣。

一個人的朝聖,是一場逃離壓抑、面對自己的旅程,只有一個人在獨處時,才能直面自己不願承認的.錯誤,盡情地折磨自己,直到幡然醒悟……只有一個人在孤獨無措時,才知道自己最應該珍惜的是什麼……生活不可能是完美無憾的,過去的某一天某一刻某一瞬間,現在的我們想起來都可能後悔沒有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

哈羅德一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麼多人想要一場哈羅德似的朝聖,卻沒有勇氣逃離現實,跳出生活圈。當哈羅德聽多了看多了各式人們的生活之後,反而能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過去,寫出給加油站女孩那封坦白一切的信……

承認錯誤很難,放下過去很難,哈羅德的自責內疚,莫琳故意忽略的那些細節,不是不愛了,只是生活的挫折模糊了內心,而這場朝聖之旅開始之後,所有的愛都漸漸清晰。

看了這本書,我突然覺得每年計劃一次旅行是非常好的事情,一個人也好,和愛人也好,或者和父母,畢竟在諸多繁雜瑣事和壓力山大的現在,時不時地跳出生活圈,看看外面的人和世界,確實可以淨化心靈,找到自己生活的動力。

個人讀書筆記6

和那些偶爾路過村莊,看到幾個生活場景便激動不已,大肆抒懷的人的人相比,作者看到的是一大段歲月——袒露著生活原色,流淌著真實的歲月。

一棵草,一朵花,一棵樹,

一堵牆,一條路,一扇門,

一隻貓,一條狗,一匹馬,

一陣風,一朵雲,一場雪。

這些平凡到不起眼的東西,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意義是什麼我們無法詮釋得清,但因為有它們的存在,才構成了我們充盈的世界,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這些東西於人而言,就是我們漫長歲月中的一磚一瓦。

黃沙樑於作者而言,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遠比我們想象中要豐富許多,在他的村莊世界中我看到了萬物的魂和根,一個村莊人的大半輩子,一個村莊裡晝夜不停,匆匆流逝的時間,日夜操勞,不知疲憊的大地,以及刻在土塊,車輪,院門,麻袋,木棍,炊煙,甚至乎一顆小草,一粒塵土上細微而明顯的痕跡。

村莊的事物都被作者賦予了思想,鮮活而立體。在越拉越長的記憶中,或欣喜,或細膩,或平靜,或惆悵,這個村莊早於無形中和村莊人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讓人魂牽夢繞。

讀完這本書,感覺整個人變得很通透,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抬頭望向窗外,凝視一草一木時,心中不知為何就冉冉升起了敬畏和懷念,迎面送來一陣微涼的風,我貪婪的希望它再多停留一會兒,可是它不曾為我而停留,或許它曾在某個地方駐足,靜靜的不留痕跡,只是沒被我們發現,像書裡寫的',它只是太小的事情,只能發生在一個人心裡。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的過冬。我們幫不了誰。”讀到這段話時,會有一種莫名的傷感,像被什麼東西猛然的揪了一下,感觸萬千,原因——不詳。大概是因為我們大多數時間裡都只能感同卻不能身受吧,落在別人身上的雪與落在一個人心中的雪,甚至乎落在自己身上的雪,都無法統計,不可估摸,除了自己,再也沒人能夠經歷自己所經歷的一切

所有的一切,都會停留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沒有一個人的歲月是靜止的,時間會改變它想要改變的,最後留給人的是一大段回憶和一條虛無漫長的路。

人的一生就是一大段歲月。

目視過去遠去,盡力擁抱。

個人讀書筆記7

最近,我讀了一本王立春寫的兒童詩集《騎扁馬的扁人》,覺得很美。整詩格調活潑生動,充滿了源於生活的童真童趣。這種樸素自然,簡單隨意的表達方式讓人眼前一亮,讓我由衷地愛上了她。

讀完這本書,那些花大姐,螳螂,大家賊什麼的名詞很是吸引我,所以很想到東北去看看。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一首《母親花》,詩中寫道:“孩子/我是因你而茂盛的/母親花/母親花一輩子雍榮/母親花一輩子不凋謝/愛在愛中滿足了/孩子/我從未這樣的滿足”。很簡單的幾句話把母親的愛渲染到了極致。是啊!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我們一輩子要銘記的!

母親她不圖你任何回報,只要你也有愛,她就滿足了。這讓我有點慚愧。平日裡,母親為了照顧學業繁重的我,除了上班還要兼顧我的飲食起居,學習輔導,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忙人。每次看到母親忙碌的背影,我只會提醒自己要好好學習,不辜負期望,但回想起來,至今我卻連一句感恩的話也沒說過,連最簡單的一件家務事也沒幫著做過。正值五月,母親節將至。我想提前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我要感謝我的母親養育了我,教導了我。我要為母親盡一份孝心:我可以幫她擦桌洗碗,分擔她的家務;我可以幫她捶背洗腳,舒緩她的身心……

人生短暫,讓我們用精彩的瞬間讓愛留存!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哪怕是最簡單的“我愛你”、“你辛苦了”。最後,我要引用詩中“夢都可以不蓋被子”來呼籲:盡情放飛夢想吧!她會讓你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充滿和諧!

個人讀書筆記8

《一個人的朝聖》是一本講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獨自一人跨越千山萬水僅靠徒步去看望好友的故事。它講述的至純至真的友誼,只要走在路上,心靈就會飛翔。

《一個人的朝聖》從名字上就能知道其文章中的內容,一個人向著目標前進,向著既定的方向努力,這或許是對它最好的詮釋。最後看著看著終於明白了朝聖是什麼意思。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主人公哈羅德弗萊,已經上了年歲,過著孤獨的生活,身邊沒有朋友,陪在身邊的妻子也和自己過著類似分離的生活,平淡的日子,被一封好朋友的信掀起了波瀾。這個朋友患了癌症,臨別之際,想起了好友,而哈羅德弗萊看到信之後,就寫了一封回信給她,本想在就近的郵局郵給好朋友,但是想著想著一種神奇的力量驅使他不斷向前。最後,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文中的他是落寞的,是無奈的,身邊既無子女也沒有朋友,上了年紀的他和自己的妻子關係也不好,後來慢慢的才讀到原來他妻子疏遠他是因為對兒子死了的這件事還心存埋怨。如此年老的他,竟能自己徒步走了這麼遠、這麼久,邊走邊回憶,邊走邊發現新的事物。其實,最後他也有過似乎想放棄的時刻,但是家人的支援使他戰勝了困難,人之所以為人,有時難免有懈怠或是退縮的時刻,但是能成為人物的關鍵是他有戰勝退縮、戰勝自己的能力。隨著小狗的加入,朝聖者的加入,正如哈羅德所說,什麼人都有。他們攪亂了哈羅德的步伐,旅途充斥著矛盾和商業的氣息。哈羅德在人群中感到孤單,唯有夜裡獨自徘徊才能讓心得到自由。好在最後身邊的人都走了,連小狗也離開了他,終於他又能像以前一樣,自己走在信仰和朝聖的路上,恢復了身體和心靈上的絕對自由。當他不遠萬里到達目的地時,也沒能喚醒沉睡的朋友,但是他得到了人生的令一種境界。喪子之痛如何放下,我無法想象,但幸好,莫林原諒和理解了哈羅德,也放過了自己。

讀過之後,喜歡這種淡淡的風格,淡淡的溫暖,但卻傳遞著堅決的力量。

哈羅德上路了。

從他收到來自老友奎妮的信,到他決定出發,一個人走路去看望千里之外,正在病榻上喘息將死的老友,這兩者之間——不到四個小時。

庸庸碌碌,平凡安靜孤獨又莫名的執拗,哈羅德如此這般地過了大半輩子。他知道家裡擺設的每一個小細節,卻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如何;他知道街頭拐彎一家家小店的排列順序,卻不知道自己的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他了解隔壁鄰居每日的作息時間,但是卻不瞭解妻子心中喪子的悲痛和冷漠。

當生活平鋪在他面前不過是一張一眼望盡的白紙時,哈羅德打算給它上點色彩。

於是,一個看似藉口的理由,一個傳說中真正“說走就走”的旅途就此展開。

在他打電話給奎妮說,要她等著,他要過去救她的時候,或許他心裡根本還沒有做好要獨自一個人上路的準備吧?是這樣的吧,難得生活中會有這樣一個機會,慫恿著他,生平第一次任性地,不顧一切地,大步向前。

只穿著他的帆布鞋,帶著一點零錢和一份堅定的信念,甚至都沒有折回家拿行李和做好路線規劃。就在去寄信的路途中,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錯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就這樣自然而然隨心地前進。——“簡單到,只是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前面。”

鞋子破了就補,腳受傷了就休息,路過每一站購買的小禮物,遇見的人,受到的幫助,得到的無視和質疑,突然成名之後的無奈……所有這些伴隨著哈羅德一同上路。他的堅韌可以說,簡單得近乎執拗,他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前路漫漫也不聽他人的好生相勸,帶著那隻一路陪伴的'小狗,只顧低頭——“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前面。”

在看到哈羅德抵住內心掙扎懷疑苦悶脆弱失望之後,歷經長路漫漫翻越千山萬水,跨越627公里,徒步行走87天,終於,終於,終於見到了他電話那頭,曾經對其承諾過的奎妮。然而,他見到的是——“奎妮像破了的洋娃娃一樣任她(注:護士)擺佈,這就是哈羅德記憶中她最後的樣子——一再忍受著,當別人將她提起來放在枕頭上,開著他非常反感的玩笑。”

看到這裡,故事將近結尾,我積蓄已久的情緒終於爆發,兩行淚水忍不住下落。我一路看著哈羅德前進,和他一起期待盼望,想象著他可以趕在奎妮失去意識之前、在她死去之前到達,和這位改變了他一生,影響了他一生的朋友好好做最後的告別,好好傾訴一番。然而,當他到達的時候,才知道,許久之前因為手術,奎妮的舌頭被摘除了。

好吧好吧,是不是現實都要這樣打擊人?哈羅德或許跟我想的是一樣的。他做在河邊的長椅上,一動不動。他似乎不想記起這一路以來自己的種種期望,他希望見到奎妮的笑顏聽到她的聲音和歡笑聲。但他似乎忘記了,這一路的救贖,不僅僅是為了奎妮,更是為了他自己!許久的思索之後,他終於寫出一封信,給那位當初無意間促使他急迫上路的加油站小姑娘,把他心裡最黑暗,最深處的那個祕密一紙告知。啊,他終於願意面對那段關於兒子的悲傷過往,他也終於知道如何去承受大悲大痛,如何再次,和自己的妻子牽起手擁抱並親吻彼此。我感受到他真正地快樂起來了。

故事最終結束在,他們夫妻討論著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的舞會,哈羅德說了一句逗趣的話惹得妻子笑得前翻後仰。這句話是什麼?其實這句話是什麼真的重要嗎?

重要的是,哈羅德終於知道,他需要珍惜的是什麼了。

去年。當朋友給我介紹一本“適合你這種喜歡一個人去旅行的人看的”書時,我剛從雲南四川兜一圈回來。

一個人去旅行,搭順風車坐火車,遇搭訕遇騙人遇好人,遇地震遇坍塌遇大雪,五味雜陳,可以說什麼都體驗過了。去年那時,那是一段人生的迷惘期,剛大學畢業,在陌生的城市上班倍受打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知道未來究竟在哪裡。說這話矯情了,可當時確實是這樣想的。那時心裡有一個聲音說,“不如出去走走吧。”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去多久,能去哪裡。但是,重要的是,我出發了,並且一路向前。

我從廣州出發,我來到形色匆匆黝黑麵容各帶笑顏的昆明,我感受過大理和雙廊的恬靜舒適,我看過香格里拉的藏族情懷,我在納帕海草原上起舞,我踏上海拔4000多米的亞丁,我走過慢節奏的成都,我路過火車城市株洲,我回到自己的廣州。22天一路前行,我甚至忘記了,當初決定出發的時候,是為了找到所謂的“真我”。那些散落在旅途中點滴的記憶,那些和陌生驢友的談笑風生,那些我納入眼裡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景,或許都已然成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於是我終於明白,在我“尋找真我”的路途上,我又在“創造真我”,這個雞和雞蛋的輪迴,讓我豁然開朗。

原來我不是沒有真我,只是,完整的我,還在路上,等著我去尋找。

真實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個日子裡努力著,整裝待發,隨時遇見一個路口,隨時轉彎,只為了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湊完整的自己。

小說裡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這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然而卻有那麼多人困頓自己的世界,無法真正邁開腳步。旅途,不僅僅是真正地邁開腳步前進,還有,真正往自己內心深處前進,更加看清自己。

好久沒有完整的讀過一本小說。剛開始《一個人的朝聖》只是平緩的敘述風格吸引著我,喜歡雷秋·喬伊斯對風景細緻的描寫,喜歡主人翁在耳邊輕輕細語的感覺,喜歡想象他在看到這些文字時的心情。

打破主人翁哈羅德的平靜生活是從郵寄一封給朋友奎尼的信開始的,那時我只能看到哈羅德生活的平淡沉寂甚至有點祥和,並不能感受到哈羅德的痛苦。27章之前我一度認為平淡的生活麻木了哈羅德的神經,兒童時期的陰影時不時的襲擊著哈羅德,不懂得如何去愛導致哈羅德對生活諸多躲避,一路上,哈羅德回憶著童年對愛的渴望而感到痛苦,婚後對妻子莫林和兒子戴維的所作所為而懊悔不已。直到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那封信,我才知道哈羅德的喪子之痛,才明白為什麼莫林和哈羅德產生了無法跨越的鴻溝。那一刻我的心沉重了很多很多,我突然理解了第12章結尾為什麼哈羅德會張開雙臂在雨中揮打對回憶吶喊:不要。為什麼會無法制止痛苦一直私語:原諒我,原諒我,原諒我讓你失望。

心路歷程啊!哈羅德剛踏上旅程時幾經掙扎,徘徊在放棄的邊緣,又因為一些小啟發,讓哈羅德重拾自信。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我不正是和哈羅德一樣嗎,選擇的,疑惑著,徘徊著,又堅定著。第18章開始,哈羅德是堅定的,他放下了一切不需要的東西,地圖、手電筒、膠布膏藥送給了需要的人,植物百科記在腦子裡,手錶,銀行卡郵寄回家,哈羅德輕裝上陣,卸下了不需要的累贅,欣賞沿途的風景,思考過往的人生,溫和的對待相遇的人們。這是我不能及的,我還無法卸下外界的誘惑,甚至有時會因此而感到苦惱。

小狗的加入,朝聖者的加入,正如哈羅德所說,什麼人都有。他們攪亂了哈羅德的步伐,旅途充斥著矛盾和商業的氣息。哈羅德在人群中感到孤單,唯有夜裡獨自徘徊才能讓心得到自由。讀這段時我在想,如果是我也許會選擇離開他們一個人上路,但哈羅德卻是感激並覺得有責任保護他們,直到朝聖者們一個個離他而去,包括最後小狗的離開,哈羅德終於又一個人了。又一次經歷了失去,這讓哈羅德想起了父母的遺棄,兒子的孤獨,妻子的怨恨,哈羅德崩潰了。我一度懷疑結局是不是哈羅德和他父親一樣老年痴呆,那該多麼的殘忍啊!幸好,哈羅德只是精神上極大的痛苦,對現實中自我徹底的否認,對徒步意義的極度懷疑進而導致了他如行屍走肉般的行為。終於哈羅德昏昏沉沉的走到了貝里克,87天,627英里(1英里=1.6093公里),靠一雙帆船鞋。這時沒有歡呼,不是興奮,相反倒多了許多惆悵,痛苦和不知所措。人就是這樣的,這符合常理,比如我們辛苦了半學期,考了個高分,以為會很興奮卻沒有高興。考證書,得獎學金,拿獎金都好像是這樣的心情。所有為什麼會有過程很重要這句話了。我們應該在過程中多快樂些,到了結果,人總是開心不起來的。

喪子之痛如何放下,我無法想象,但幸好,莫林原諒和理解了哈羅德,也放過了自己。結局是他們回憶第一次在舞會上的一見鍾情,還有他們笑到肚子疼。到底是怎樣的一句話呢,能讓倆個人笑的如此開懷?書中是這樣寫的:“你說得對,連好笑都算不上。”哈羅德邊說邊用手帕擦眼睛。有一會他好像正常了。“那就是愛的威力。其實最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一定是我們太快樂了,所以才覺得那麼好笑。”

我喜歡靈魂跳躍時的感覺。

個人讀書筆記9

作為一名一線的國小教師,在30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涉及內容最全面的一次課程改革。它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中體會到了課程改革對課堂、對教師、對學生的衝擊,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臺灣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裡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

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裡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裡擊起快樂的迴響。

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

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讓學生靈動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發,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富有實踐智慧教師的明智之舉。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資訊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絡,迅速地切入正題。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個人讀書筆記10

《一個人的朝聖》是英國資深劇作家喬伊斯.蕾秋的小說處女作,該書曾榮獲20xx年英國最佳小說新人獎。寫劇本的作者寫起小說,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場景鮮明,二是對白細膩,三是金句頻出。有了這麼三個特點,讀這本書的感受就是兩個字:不累。

這本小說雖說出自劇作家之手,但是它卻並不戲劇化,故事樸素、人物平凡,讓人感動的正是字裡行間的那種簡簡單單的細膩質感。這不禁讓我想起周杰倫的《安靜》:“睡著的大提琴,安靜的舊舊的。”就像該書的宣傳語:“有關自我發現、愛的`迴歸、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萬物之美”。這本書之所以能一度成為歐洲最暢銷的小說,大概是因為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和我們一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經歷、思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可能會經歷的。簡單地說,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信念,直指平凡人也就是我們的心靈。

在《一個人的朝聖》的扉頁上節選了第五章的一段文字:你還以為走路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多麼困難,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正是因為很難,所以我們不妨跟著哈羅德一路向北,一同發現生活、發現自我。

本書將從十個主題點來帶大家領讀:

1、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1-3章)

2、不趁著現在偶爾瘋狂,日子就沒什麼盼頭了(4-6章)

3、生活充滿了令人恐懼的未知,但一切都會好起來(7-9章)

4、把目光集中在比自己偉大的事物上,希望無比豐盛(10-12章)

5、想要堅持一件事情,你得站定你的立場(13-15章)

6、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16-18章)

7、人生最後悔的事,莫過於沒有搏一搏(19-22章)

8、人要學會放手,放開自以為離不開的東西(23-25章)

9、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26-28章)

10、愛的威力讓一切都開朗起來(29-32章)

周國平說:世上有多少個朝聖者,就會有多少條朝聖路。每一條朝聖的路都是朝聖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是的,走一條自省的朝聖之路。

個人讀書筆記11

一個在遊樂園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後就待在家鄉,每天重複做同樣的工作。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遊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腳,怨怪那個個性沉默然而卻很暴躁易怒的父親,害的他放棄夢想,困在這個海攤小鎮。他經常作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他剩下回憶作伴。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坐著維修工作,就算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幾個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上了天堂後,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人逐一說出自己的故事,說出他們何時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繪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內容摘錄: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它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它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的活過。

我的觀點:

故事中的艾迪在他後半段的人生,當他失去她老婆他便忘了如何去愛一個人,他有他的夢想,但他卻因為他的那隻腳不得放棄,就像世上的有些人一樣,即使自己在生命失去某樣重的東西,也不失去自己的心,他就這樣漫無目的都度過他的下半生。

第一個是藍膚人,他告訴他:“有人生,有人死。”世界上有人在這天去世,同樣的也有人在這天出生,沒有人是害誰死,也沒有人是被害的,藍膚人如果沒有躲開,那就是小時候的艾迪死。第二個人是小隊長,他告訴他:“犧牲是什麼?”人或許常常都在犧牲,但是未必犧牲就是好事,有時換來的回報卻是空,有時的犧牲是不值得而且是沒有代價的。如果艾迪沒有失去一隻腳,他可能已經葬生在戰爭的火場裡了,但他也帶著瘸腳過一生;第三個人露比告訴他:“仇恨是什麼?”他從小就很怨恨他的爸爸,因為他爸爸對他不好,但其實他的.仇恨越大,他的痛苦也想對越多;第四個人他的老婆瑪格麗特告訴他:“如何愛?”就像當初他們剛結婚一樣,他要他去愛一個人;最後第五個人就是他在戰爭中燒死的小女孩告訴他:“他在人世間做了些什麼?”人在世一定有他存在的價值,為人服務就是他的價值。

“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書中提到這句話,人總是會死,沒有不會死的人,人雖然死了,但可以把愛留下來;生命雖然有限,但付出的愛卻是無窮無盡。愛不是留在自己的身邊,而是流在這世上。

個人讀書筆記12

一個人的朝聖,完成了三個人的救贖。主人公哈羅德帶著對三個人的愧疚活了幾十年,對死去兒子戴維的愧疚,愧疚未曾好好陪伴,未曾好好表達愛。對愛人莫琳的愧疚,愧疚未曾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給與陪伴,導致兩人像同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生活了幾十年。對奎尼的愧疚,因為他酗酒過度,在釀酒廠犯錯後奎尼替他背鍋,而他未曾對她說過一句感謝。八十多天的步行,一路上他走著回憶著,途徑的每個過客的故事都讓他回想起自己的`過往,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他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他是否好好愛過自己的家人,他是否對該感謝的人表達過感謝。他的一生,平淡無奇,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對家人和朋友的愧疚和對兒時遭遇的怨恨一直充斥著他的一生。他是否要繼續這樣再去,如果挽救這些還來得及嗎?一個人的朝聖,一場自我的救贖。願我們在該說愛的時候表達愛,該感謝的時候勇敢說出感謝,想做什麼就去做,想說什麼就去說,不壓力給自己太多說如果的機會,不要有那麼多遺憾,願我們都可以活的任性。

個人讀書筆記13

可以說,在數學的漫長進化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過徹底推翻前人建築的情況。

而中國傳統數學源遠流長,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體系與發展途徑。它持續不斷,長期發達,成就輝煌,呈現出鮮明的“東方數學”色彩,對於世界數學發展的歷史程序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遠古以至宋、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一直是世界數學發展的主流。明代以後由於政治社會等種種原因,致使中國傳統數學瀕於滅絕,以後全為西方歐幾里得傳統所凌替以至壟斷。數千年的中國數學發展,為我們留下了大批有價值的史料。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事物的數量關係和究竟形式的一門科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斯科特在數學的海洋裡抓住了競進帆船的駕舵,遨遊了數學的成長曆程,從公元前,公元1000—1700,再到公元1800—1899直到公元1900—1960;從中國數學史到西方數學史,系統的講述了數的由來和發展。

寫到這裡,想到當時老師讓我們看有關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書的時候,自己還有很多的不情願。現在,雖說沒有很深入地瞭解,也沒有記住很多東西,得到很多知識。但至少這些書中的內容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它讓我改變了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對其他很多事物的看法;也使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告訴自己說當謙卑,努力去學習,去長進;同時對下學期的學習以及生活各方面的事物,還有關乎到以後的工作等等方面,都讓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與態度、看法的轉變,讓我更加明確了很多我該做與不該做的事情。

以上只是些對自己的另一方面的影響。

本書讓我明白了,科學是給人以知識的,而歷史是給人以智慧的。這本數學史展現給我們的不僅有數學的知識,更包括先人的智慧。它講述了從上古到19世紀兩千多年整個數學領域中主要數學概念和命題的發展,將代數、幾何、算術、三角學的發展脈絡娓娓道來,讓我們能深入瞭解這些概念和命題的產生之根和發展路徑,並進一步描述了數學思維和方法是如何逐步擺脫上古時期對天文學和實用性的依附

作者從整個文化層面探討了小到個人的數學觀念,大到民族的數學傳統,如何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背景下,經過無數次的衝突與整合、淘汰與優化,以及同其他學科的交織與融合,最終形成了整個人類輝煌的數學文明。

個人讀書筆記14

從一開始看到書名以為又是什麼雞湯文到開始看,一開始挺無聊,因為很多事情都只是個引子都沒有講清楚,有些雲裡霧裡的,到最後一切真相大白,還是挺難想到的。

但是這本書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哈羅德一路上的過程,既包括他一個人的徒步路途也包括他和莫琳在這之中的心路歷程。深深地被哈羅德途中一邊走一邊遇到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學習新的對待生命的方式,不斷回憶找尋會最初的熱情和愛。就像書中一開始的一句話,旅行有時會毀掉一段婚姻,有時會拯救一段婚姻。毫無疑問,哈羅德是第二種。

這本書也常常給我兩種不同的矛盾的感覺。一方面會感覺場景和心路歷程等等都很真實,很實在,尤其是對於哈羅德和莫琳心理變化的描寫簡直是人之常情。但另一方面令我感到矛盾的是書中所描寫的社會環境背景,裡面不同的人的故事的複雜多樣,對待哈羅德大多都是那種對待陌生人沒有防備的態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並非說人性本惡,而是就我所處的'社會環境而言,沒有多麼不友善吧但也沒有這麼人間大同吧……所以說,這就是寫作的藝術效果?亦或者說真的有人在過著這種我想象不到的生活?

總而言之,還是喜歡裡面對於哈羅德一個人徒步時候路途中植物環境的描寫和哈羅德與莫琳兩個人不斷變化的心路歷程,真的是人之常情,深入人心的感覺。

個人讀書筆記15

看草地,看花園,看樹,看籬笆,看樹葉,看楊柳,看地裡的馬鈴薯。

達特姆爾高原,有紫色,綠色,黃色的山。

看田埂的土地高低起伏,被劃分成一個個方塊,周邊的樹籬高高低低。看深深淺淺的綠,深得像黑色天鵝絨,淺的幾乎成了黃色。看陽光的亮點,看蒼白的不知名的小花。看一切以前坐在汽車裡飛馳過從來沒有注意到過的景象。

轉過山,涉過水,一直順著馬路走,看散落在樹叢上的烏鴉撲騰翅膀,看灌木叢中倏忽衝出的年幼小鹿,看路旁房屋門後的狗,看排水溝旁邊的一隻毛茸茸的獾,路旁邊的櫻桃樹站在厚厚一裙花雲裡,一陣風吹過散下一地五彩的.糖果紙。

離開金斯布里奇,夜晚端一杯檸檬水,到外面屋簷下和那些抽菸的人一起多餘。這一季開的最早的勿忘我在月光下的水窪裡閃閃發亮。

陽光滲過厚厚的枝葉,新發的葉子在風中起伏,乍一看去像極了銀箔。到了布萊福斯貝克,屋頂都變成了茅草,外牆也不再是打火石的顏色,而是轉為暖暖的紅色調。樹枝被沉沉的繡線菊壓低,飛燕草的新芽破土而出。哈羅德對著手中的辭典,認出了老人須,鐵角荷葉蕨,朝顏剪秋羅,羅伯特氏老鸛草,白星海芋。他捧著辭典又走了兩英里半,

天空是冷冷的鈷藍色,太陽還未升起,霧氣還微微閃著白光。

到目前為止,順著A396國道走到提伯頓的三英里半是最艱難的。路邊幾乎沒有躲避來往汽車的餘地,雖然越過剛剛修剪過的灌木可以看到埃克斯河面閃爍的銀光,但他寧願自己沒有看見那些四稜八葉的枝葉。

暴風雨突然停頓,東邊的雲層撕開一道裂縫,一道矮矮的,閃亮的銀光破雲而出。哈羅德停下來看著那塊巨大的灰雲一點一點裂開,呈現出全新的藍色,明亮的琥珀色,還有蜜桃色,綠色,深紅色,漸漸雲層透出了一種暗暗的粉色,放佛被那些鮮活的色彩穿透了,融合在一起,他動彈不得,急切想要親眼看見每一點改變:地上的光是金色的,連他身上的面板也因此暖起來;腳下的土地咯吱作響,放佛在耳語什麼;空氣聞起來是綠色的,充滿了新生;軟軟的水汽升騰而起。

第二十五天,一層層厚厚的烏雲灰壓壓蓋住天地,一場又一場豪雨幾乎要將所有東西的顏色輪廓都打掉。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艱難。

他不再望向天空,山麓,樹木,不再尋找能表示這趟旅程進展的標誌物。埋頭逆風而行,看到的只有雨,天地之間剩下的也只有這無窮無盡的雨。

臨近傍晚的時候,哈羅德到了陶頓的郊區。這裡的房子密密麻麻疊在一起,頂著圓圓的衛星天線。窗內一律掛著灰色的窗簾,有些還裝了金屬防盜網。

每天早晨,太陽升上地平線,爬到最高點再回落,這一天就宣告結束。為下一天讓路。哈羅德花很長時間看天,看遠方的地面如何在天色轉變下幻變。日出時山頂是金色的,反射朝霞的窗戶是橙色的,彷彿有一團火在燃燒。傍晚暮色在樹底投下長長的影子,變成黑暗匯聚成的另一片深林。

他穿過廣闊的薩默賽特溼地,看過銀光一般閃爍的水流,格拉斯頓伯裡突巖遠遠佇立在地平線上,在他前方看不見的還有門狄普山。

標籤: 讀書筆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xy/dushu/33wd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