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觀感動中國有感10篇

觀感動中國有感10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感動中國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感動中國有感10篇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1

大家應該都知道什麼叫做“女排精神”吧。反正我知道,這就是一種堅持不懈、樂觀的精神。這不,在《感動中國》中,就講述了什麼叫做偉大的“中國女排精神”。

在本次的《感動中國》當中,第十一個感動中國人物表彰獎盃就是頒發給女排姑娘們的。在短片中,我們看到了她們在巴西里約奧運會時屢戰屢敗,接近淘汰,但她們用自己身上的意志絕跡重生。在節目中,《感動中國》評選組為她們送上了“為國著功成”的稱號,以及鮮花、獎盃和掌聲。

在此時,我想,她們更多的是感動的淚水,更多的是大家的支援,更多的是那激勵人們打起精神奮發圖強的女排精神!我想,這“女排精神”不光只是一種精神,而是讓人們充滿熱血、激情歡呼、讓人敬佩的一種東西!但這個東西里最多的,還是堅持。

大家應該都知道電燈吧。現在的電燈很便宜,並且在市場中隨處可見。可是,你們知道嗎,電燈的發明人愛迪生用了上千種材料,做了上萬次實驗才找到燈絲的最佳材料——鎢絲。也正是他的這股堅持勁兒“幫助”他完成了電燈的發明。

堅持,不管在哪兒都有用,包括學習。你若能在學習中做到堅持,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就像,我在寒假中為了寫一篇好的《三國演義》讀後感,花了大量的時間將原作修改,最後終於在班級中被表揚了,這就是一種堅持的方式。那天,我寫完原作後,先習慣性的“稽核”一遍,發現了一些不通順的地方很多,於是,我開始修改。當我修改完前兩遍時,覺得有些通順了,便開始看錯別字,果真發現五六個,修改了第三次。最後一次,也就是第四次,是將整體語句寫的更優美。

可能有很多人不願意修改,但我卻願意,因為我心中銘記著老師告訴我的一句話:“好的作文是靠改出來的”也正是這句話聯絡著的女排精神激勵著我。

女排精神是值得學習的。你若不堅持、不努力,可以把它當做你的信仰。到時候,你就會感覺“藥到病除”的好滋味了。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2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在這歷史長河中,也不乏有青壯年,甚至是老人、兒童,觸動著我們的心靈,撥動著我們的心絃,感動著每一個人的內心。

在這些人當中,有“家在玉麥,國是中國”的央宗、卓嘎;有“透支自己,也要讓人生髮光”的黃大年;還有“用鋤頭、鋼釺、鐵錘、雙手耗盡30年鑿出9400米‘生命渠’”的王大發……

最讓我感動而心生敬意的,是消防英雄——楊科璋。

楊科璋是一位消防員,他在一次消防事故中從大樓救到一個小女孩,卻在返出時,由於煙霧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

在楊科璋向下墜落的地方,即將修成電梯,道內十分狹窄,容易附著、攀爬,但楊科璋沒有,他緊緊地護住懷抱中的小女孩,最後墜入黑暗,獻出了自己年僅27歲的生命。

“身軀在黑暗中跌落,但你護住了懷抱中,最珍愛的花朵”,楊科璋的精神讓我們感動。

“你在時,如熾烈的陽光,你離開,是燦爛的晚霞。”雖然楊科璋已經走了,但他捨己為人的精神卻留在我們心裡。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3

昨天我們全班在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感動中國20xx頒獎晚會》,看完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裡面的每一個人都讓我流淚,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沈克泉和申昌健父子。

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但他們卻有著偉大的夢想——研發雜交油菜,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搞科研這是多麼不符常理,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可是,他們沒有放棄,沈克泉老人為了搞研究購買了大量的書籍,他白天在地裡勞動,晚上挑燈夜讀,有時一讀就是一夜,我想起了我自己,在學習上我從來沒有這樣刻苦的精神,很多工完不成的時候,我總是給自己找理由,找藉口,面對老人,我是多麼的羞愧難當啊!

功夫不負有心人,雖歷經失敗,但是為了夢想決不放棄,他們成功了,研發出了最優良的雜交油菜,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夢想因為堅持而美麗!

從他們身上我明白了很多,我們每個人必須有目標,有夢想。沒有夢想,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白白的浪費時間;而有了夢想還需要有毅力有恆心,在朝著夢想前進的路途中有很多的坎坷和困難,我們不能因此而半途而廢,我們要為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努力。就如我,我每天上學,但是我從未想過我上學是為了什麼,從未考慮過我的理想是什麼,只是一天一天的打發著過,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我現在學會了思考,我的夢想是什麼?我該如何去實現我的夢想呢?仔細想想,我熱愛科學,那麼成為科學家就是我的夢想,可是,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我卻做不到持之以恆,做任何事情都是半途而廢,而現在我從他們父子身上明白了很多,我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努力學習,再一次點燃我的科學夢,為了這個夢想而堅持不懈。

是啊!夢想並不是科幻的,成功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但成功只會青睞那些有目標、堅持目標的人,夢想因堅持而美麗!我想,我應該是那一個人,那一個讓成功對我微笑的人。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4

親愛的朋友,你知道一個名人的偉大事蹟嗎?你知道有關他的故事嗎?而我下面要介紹的偉人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空軍。

他叫樑萬俊,是一個空軍。一次,他開著一架實驗戰鬥機,像一隻雄鷹在白雲上空盤旋,可沒有想到的是,飛機卻在半空中陋油了。油一直在陋著,飛機像一個瀉了氣的皮球,從原來的12000米降到4800米。樑萬俊可以隨時跳傘,可是他卻在短暫的時間裡做了另一個決定。如果是保全生命或是和死神做鬥爭來給你選擇,你是否回選擇第一個呢?而樑萬俊卻選擇了和死神做鬥爭,然而,是什麼在背後促使著樑萬俊呢?是勇氣。看到這兒,我屏住了呼吸,繼續著。這時,樑萬俊的生死彷彿都系在了一條線上,只要稍微一不留神兒,就有可能回機毀人亡。鎮定的樑萬俊很努力地在與死神做鬥爭,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樑萬俊在飛機上與死神搏鬥了八分鐘,最後一次地與死神擦肩而過,飛機安全地著落機場。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樑萬俊在經過這次危險事件後,光榮地贏得了獎盃。

和樑萬俊比起來,我是一個沒有勇氣的人,是一個一遇到困難就往後退的人。如果勇氣是一種財富,那我就是一個貧窮的人。同樣是人,為什麼樑萬俊能做到,而我卻不能呢。

現在,我知道了應該培養自己堅強、勇敢、堅忍不拔的精神,要做一隻超越自我的“雄鷹”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5

狄更斯曾說過:“人能儘自己的責任,就可以感覺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這杯苦酒的滋味給抵消了。”

這是一個關於責任的名言。可是,責任又是什麼?是擔當還是付出?在以前,你如果是這樣問我,我一定會不假思索的告訴你:“當然是學習,因為現在我們的責任只有學習。其他的,我們根本不需要去考慮。但在看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後,我彷徨了。這個直播雖然只有短短的2個多小時,卻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責任”,責任不只是學習,還有許許多多我們還未去思考過的東西,而他們讓我在感動之餘開始思考關於“責任”‘這個名詞的意義。

令我最感動的就是一名老師她是——張麗莉,她為了將車前一名嚇傻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被無情的車輪碾到了下面。因此她截肢了。有人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當張麗莉老師在生命垂危的時候,卻還惦記著她的學生。張麗莉老師是昏迷多天後,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震撼了,它不僅感動了我。還感動了所有中國人。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有一首歌最動人,那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美麗,那就是教師;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天空下,我們用愛散佈希望。張麗莉老師正是這樣,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讚歌。張麗莉老師的壯舉感動天地,教育世人。讓我們學習她的犧牲精神,學習她的奉獻精神,堅守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讓愛心與責任成就偉大的教育事業。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也正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這就是責任,無關乎感動誰,也無關乎感動於誰,只是責任。給人責任,也就給了信任和真誠,履行責任也就成就了尊嚴和使命。沒有責任的人生是空虛的,不敢承擔責任的人生是脆弱的。只有勇於承擔責任,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獲得生命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只有責任,才能托起生命的脊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許過於誇大,但是卻很好的指出,責任於我們是不可缺少的。責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許多人通不過這場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承受了,戴上了荊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承受的人也會消逝,但他們仍然活著,死了也仍然活著,精神使他們流芳百世。責任,讓即將沉淪的浪子回頭;責任,讓弱不禁風的幼苗逐漸承受風吹雨打。責任是苦澀的,是沉重的,然而,它也是一種愛,甚至是一種最為崇高的愛。

願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人生散發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輝。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6

今天我觀看了中國人的年度史詩《感動中國》,剛進入著20xx年個英雄,其人他們的平凡生活。

張定宇是一位處在一線的醫生,她身患漸凍症,但堅持不懈,依舊搶救他人,日日夜夜的拼命一致,結果導致了她的雙腿病情加重一次,他在下樓梯的時候差一點摔倒了,可他依然埋著所有的一生去救治患者一次他在開會,中才明白自己必須。要將自己的病情告訴一醫生們。終於在20xx年沒一群終於鬆懈了,一些他才肯這聊自己的雙腿。

張桂梅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可她有著遠大的抱負。她決心為山中那些貧窮女子開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她花費了五年時間,可以只籌備到了1萬元。一次她在大會上發言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記者,並把志向告訴了他。記者梯口釋出了一篇文章。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連兩個政府都願意。為她幫忙籌集到了100萬元。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終於將自己的女子高中開創了下來。他跋山涉水去尋找那些沒有上學的貧窮女子。用自己的錢去幫助他們。日日夜夜。的操勞,讓他生存23種疾病。可他只靠止痛藥維持自己的病情。一次他不是暈倒醒來後還是為學生們著想。當他度過難關後第二天就立馬返回學校上學。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在他的學校裡畢業上了高中。

《感動中國》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奇人,偉人,他們有著遠大的抱負,不惜自己的生命代價。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可他們並不是什麼奇人,英雄。他們只是一位味,平凡的人。有時遠大的抱負和敢做敢當的心。《感動中國》是中國人的年度史詩。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7

這是我第一次在“六一”時期觀看一部真實感人的電影,這一件件真實的事情都深深地打動著我。

在這些故事中都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物,有朱邦月、卓琳、阿里帕、沈浩、李靈、翟墨、陳玉蓉、張正祥、坦貝肯……這些人物裡,在他們每個人身上,都發生了一些感動中國的故事。

令我最最難忘的一件事就是一位校長,為了辦一所學校,把父母的二十多萬元錢全部用上了,學校沒有辦多久,但這位校長已經拿不出錢來發給老師的工資了。為了不讓這所學校關閉,校長把家中所有可賣的東西全部賣了,始終沒能支援多久,校長拼命賺錢,就為了這些孩子,本來學校只有三四十個學生漸漸成了三四百學生,校長與學生已經很親密了,有時候,校長也會問問學生如果學校關了,他們會怎樣……學生們每次都說不會,這對校長來說很困難,校長在學生們上課期間,有時候在下午放學後在城裡一條一條的街上收別人不要的'書,有時,人們會說這個女人,臉皮好厚,也不怕被人取笑,說什麼的都有。但校長不會告訴他們,她是校長,面對這樣的挫折,有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但她沒有,她堅持著,回到學校了,校長把書拿給孩子們看,為的就是要同學們的課外知識也不比城裡學生差,這位偉大的校長就是李靈。這位校長27歲,看上去比年齡要大,但在同學們的心裡,她永遠是最美麗的,一切都從山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為了讓孩子們課外閱讀豐富,在街上收別人不要的書,面對一次一次的恥辱,她堅強永不放棄,為了建立一所學校付出了這麼多,你做得到嗎?

教師,一個神聖的名字,她將我們帶入一片神聖的天地,她是一根蠟燭,在人們心中永遠不滅,她在同學們心中永遠最美。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8

看了“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頒獎禮”,回頭想來,最觸動我心扉的是陳斌強。

陳斌強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國中語文老師,他架著一副眼鏡,看起來很有學問,而他做的事,也讓我十分感動。

陳斌強的爸爸由於一場車禍英年早逝,是他的媽媽把他和他的兄弟姐妹拉扯大的。在陳斌強小時候,他的媽媽用一根布帶把自己和兒子緊緊地裹在一起。如今,陳斌強的媽媽患上了老年痴呆症,陳斌強不得不每天帶著媽媽去上班,他騎著電瓶車,用那根布帶把自己和媽媽綁在一起,學校給了陳斌強一間宿舍,好方便他照顧她媽媽。每天他既要上課,又要照顧母親,任勞任怨。

在學生眼中,他是良師;在我眼中,他是孝子。

這根布帶不僅僅是一根布帶,它還包含了母子之間彼此的愛。在陳斌強身上,我明白了什麼是孝順,什麼是人間真情。想想自己,如果我的父母想陳斌強的母親一樣,我會不會那樣做呢?也許我會。也是不會,不過,陳斌強教會我,一定要向他那樣做。父母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只有好好讀書,長大以後,為他們分擔生活上的困難。

陳斌強為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一定會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9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這一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學時再次迴盪在我的耳邊,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動中國看完這一部影片後,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

還記得獲獎的人分別有:勇於救助生命的魏青剛、堅持助學的叢飛、勇於為國奉獻的黃伯雲、為人們降服務的李春燕、自強自立的洪戰輝、信守承諾的陳健、殘疾而不自卑邰麗華、為國鞠躬盡瘁的楊業功、郵遞員楷模的王順友、為國奉獻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還有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他們的事蹟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衝擊,展示了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

保家衛國,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楊業功讓我受益匪淺,儘管他已經離開了我們,到達了遙遠的天堂,但他的事蹟與他那光輝英勇的形像將會永遠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遺忘,他是中國軍人的楷模,他為了工作廢寢忘餐,為了工作日夜奔波,為了工作而勞心勞力,他對國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連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記他的工作,惦記著他曾經無私奉獻過的國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輝,令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足以令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絕,一直在我的耳邊迴盪著,迴盪著……

在這此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殘疾藝術家邰麗華,邰麗華2歲時因高燒而成了聾啞人,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在我們局外人看來是很悲慘,但邰麗華卻度過了這些難關,從不幸的沉淵到藝術的頂峰。她每天辛苦地練習,強迫自己去練,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十倍的努力與心血來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實際的行動與相對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她的可憐與同情,讓群眾對她刮目相看,向他們證明了殘疾人的能力,展現了儘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顯示出一種高尚的品質,向我們表達出了心靈至美與震撼,讓我們感受到了沒有語言的美與魅力,散發出從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輝。

觀感動中國有感 篇10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老師講完卷子,我們就觀看了《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中第一個講的就是一位老人他叫劉盛蘭,他很貧窮,但是他還是依然天天去撿塑料瓶子,賣了的錢就一直積攢下來等到存了一百多塊就一下捐給那些貧窮的沒有書讀的孩子們,讓他們有書讀有東西出。他看到有些孩子快樂他也快樂。但是有一次因為家裡的垃圾堆得多而發生了火災,然後自己在城裡的房子也被燒了他只好回到自己的老家繼續做同樣的事情20xx的時候,他也已經90歲了,每天他吃的食物也不好,有時候還去撿別人丟掉的白菜炒一下就可以吃了,就這樣過去了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他捐助了一百多名兒童。終於有一天他捐助的兒童都來看他還攢錢幫助他的看病,主持人還抱著一束花去醫院看他,還問他照片裡的認識誰他都認識但是問他的事情他卻不知道。感動中國的第二人物就是姚厚芝今年39歲,她得知自己生了重病就是不去看病,還說這事給兒子上學用的。她家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她的兒子14女兒9歲。她知道自己得了重病還不去醫,她聽說一副十字繡可以賣好多的錢她就去買一副沒想到買了一副最難的清明上河圖,她每天要坐在床上繡15個小時就算高手每天繡5個小時也要6年的時間終於經過3年05個月他終於完成了長6米寬0.8米的清明上河圖。她說這一天是她的病中最快樂的一天。

標籤: 有感 感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xy/guanhougan/g4q1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