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通過這次“走進生本高效課堂”的學習,如何建立生本高效的課堂教學成了我下一步的教學工作的研究重點。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一要全面落實課程方案,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施水平,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二要加強理論業務學習,注重積累,切實提升個人素質;三要認真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支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現代教育家魏書生也說過:“教給真理,不如培養學生髮現真理的能力;教給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發展角度來審視研究學科教學,構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於以上認識,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澱更深厚的歷史知識,為他們以後的終身發展奠基。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自己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

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回想自己的課堂,學生只是在進行著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亦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自己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那麼,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在今後的教學中,針對專家的意見,我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學儘快與生本教學接軌。我準備開始著手進行改變,我主要採取了下列的教學對策:

 第一,抓好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時間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訓練。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前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問題。每個小問題我向學生提出的要求都非常簡單明確,只要是結合生活實際有所發現、有所收穫,並能說出原因,我都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認為這些事情自己還是能做到的,他們便願意去做。

第三,抓好平時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課

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關注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我在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的時候,時常走到不愛發言學生的身旁,多鼓勵他們在小組中勇敢發言。及時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學習交流中,我更關注不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哪個小組中的這些學生髮言了,無論對與錯,我都讓全班同學用熱情的、鼓勵的掌聲激勵。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樂。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教師的“教”要靈活。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總是被所定的“計劃”、“進度”所牽制,不去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隨機應變,那麼我們無形中又走回舊途,又在牽著學生走,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教師在上每節時,都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不同的情趣中,往往蘊含著不同的經驗教訓。前幾天,再一次歷史課中感覺非常愉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自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讓這倆學生幫我拿來電腦,並對他們進行了表揚,他們臉上洋溢著自豪感,課堂上的表現也與以往大相徑庭了:聚精會神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悅中獲得新知。

所以,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鼓勵,這一寶貴的經驗被我收入行囊,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收效一定很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集中體現。它經歷了產生、形成、確立、完備、強化、衰亡的發展過程。這一整個過程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秦漢至隋唐為第一階段,歷史進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為第二階段,其消極影響日趨突出。歷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都具有明顯的繼承性、共性和特殊性。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延續了二千多年,其影響十分深遠。

客觀進步作用十分明顯,如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使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加快和科技文化進步;保證了中外正常的經濟文化交流;在明清時期還為抵禦外國侵略提供了保證。消極作用亦很突出,如對人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十分殘酷;導致了思想禁錮和文化專制主義,使科技的運用和發展受到抑制;為了爭奪皇權,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間不惜血刃;宦官專權、外戚干政是君主專制統治的伴生物;在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以後,它還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延緩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活動中既相互競爭(大組之間),又相互合作(四人小組和大組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我作出要求後,學生很快積極進行準備,閱讀課文,完成表格,並作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小組討論問題熱烈;大組對之間質疑問題十分積極。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原因:一是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興趣;二是競賽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滿足了學生自我表現的心理。

在本節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生在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時,不熟練,與地圖結合的能力較差;二是有的學生在活動的具體要求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匆匆去完成任務,學習目標不很明確;三是在學生在質疑時,雖然都很積極,但質疑的質量不高;四是落後較大的組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不如其它組高。我想這是因為: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戰役的經過難度較大,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如果我提前將簡表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效果會更好。

通過本節課,我想今後努力的方向是:在上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堅持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開展多種活動,並對活動過程加強調控;在學生進行活動前一定要強調活動要求,直到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在教學中及時做好評價、激勵與幫助;在設計活動時,競爭方式可採取更多的辦法,使更多的人蔘與才是最終的目的。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在我們的課改中,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張揚學生的個性,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所以,課堂上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例如:我們在複習國共合作時,有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蔣介石背叛革命,國共能否長期合作嗎?中國是否會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成為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國家?”說明學生對當時課上的問題進行了積極的反思。於是我讓學生自己先討論。學生有的說,如果沒有蔣介石兩黨會長期合作,國民革命會成功;有的說,不會長期後作,兩黨的最終目標不同…學生們眾說紛紜。最後我從三個方面啟發了學生:

(1)中國的反動勢力是強大的,帝國主義、封建勢力與大資產階級相勾結。

(2)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什麼特點?

(3)1927年的中共與現在的中共是否一樣成熟?最後我沒有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也許在這次討論中並沒有能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係,然而重要的是學生已經探索著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這樣使得歷史課堂教學在師生的互動中進行。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啟用思維,實現高質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我們學校自從課改以來,老師們為了打造高效課堂,一直在不斷實踐著,也就是課堂上解放學生,讓學生充分的張揚其個性。其間,有些老師也提到學生的積極性比以前提高了,可是總感覺整體上還是不夠,尤其在最近聽課與自己的上課中感觸更深。

課上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展示的過程中能積極的參與進來,並且能提出問題,也能對其他同學的展示進行點評。但是有些同學還是積極性不高,我們認真審視一下有些學生為什麼缺乏興趣,往往會從我們教師身上找到原因。教師知識面狹窄,課堂上學生的求知慾得不到滿足,使學生喪失興趣;教師忽視課堂激勵評價的作用,不能為學生創造參與教學的條件,學生難以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喪失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現實生活引入課堂,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等,所以,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充分的備學生。

有人說過:“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金錢,他只是失去了一點點;如果失去了毅力,他就失去了很多;如果失去了興趣,那麼他就失去了未來整個人生。”因此,我們要想上好一節課,就必須要探究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高效。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1、八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但也有抽象思維的要求,知識面狹窄,個性突出,要順應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生的積極思維予以肯定,巧妙引導,激發學生敢想敢說愛說的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本課教學主要注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思維,學習習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力圖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轉變。

3、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構建新的教學結構。以孫中山為主線,貫穿全課,突出孫中山的任務形象,同時又使辛亥革命這一歷史事件對中國歷史的功績更加清晰。尊重歷史,求真求善。合理使用課程資源,注重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重視師生互動,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國慶閱兵式片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探究式學習提供契機;在瞭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時,學生在小組間交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歸納;在對三民主義的分析中,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在對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的分析中,通過材料教會學生分結合資料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討論,培養團隊意識,以達到互相啟迪,相互幫助的目的,同時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5、在課堂的延伸中,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教訓以及啟示的認識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對具體史實有較深層次的認識。通過談課後收穫,使學生認識到歷史不是孤立地存在於過去,而可以為我所用,從而樹立為民族強大,為祖國發展而努力學習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但是,在教學設計中和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問題設定不一定恰當,引導方式也有待改進,學生參與的空間不夠大,教師講的過多。另外,本課內容頭緒眾多,一節課內既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培養能力,又要實現教學目標顯得有些倉促,這些都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對於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界線的學習,鼓勵學生採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觀察、比較、明確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界線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一月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和三級階梯的界線有何相似之處,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引導學生質疑、釋疑,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深刻的體驗,提高學生獨立獲取,運用科學方法手機並處理資訊的能力,促進自身潛能的發展。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儘量引導學生明確一個地區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影響形成完整的自然環境,由於其內部的自然要素的差異造成自然環境的地區造成自然環境的地區差異,這種自然環境的地區差異不僅影響當地的生產而且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文化、民俗等人文活動,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週四,縣教研室主任帶領各科教研員來我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指導,我上了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課上學生準備,預習情況較好,課上流程較好,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發揮了互助,互相鼓勵的作用。在這節課上,讓我覺得學生的能力是非常有潛力的。如課前我讓學生預習,查詢與本課有關的事例,特別是準備小記者報道和短劇“汪辜會談”。課上學生薛香以小記者的身份穿插海峽兩岸的關係的表現,採訪比以前更自然,進步很大。而她安排的趙昌鑫與邵寶玉合作的短劇“汪辜會談”表演幹練,貼切,從容,出乎我所料。課後,我想,學生能力的發揮的確在於老師的要求,老師要相信他們有能力。要放手讓學生髮揮,他們一定能做好。

對於課上學生不願回答問題,積極性不高,我曾考慮過原因:學生不會?學生靦腆?學生跟不上思路?學生不情願配合老師?等等。經過評課,高主任肯定了小組合作,說到評價做的不夠到位。對於評價,我考慮不出好辦法。聽了高玉叢老師的一節觀摩課,小組合作特別是評價做的比較好,每組有一名記分員,為自已組得分記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覺得可以引用。教研室徐主任講她的評價做的還不夠。應該分清學生的A類B類C類D類,提問要每組都有機會,問題要考慮難易,分清各類學生,有的放矢的提問,不要學生全體回答。這樣,就基本解決了評價調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解決了我課上的困惑。學無止境!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當教師面對課程改革的各種新理念,教學反思更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為歷史教師,我在教學環節、課堂評價、教學專業化等方面都進行了反思,下面簡單說說在教學環節上的思考。以往歷史課堂上主要環節是複習提問,匯入新課,新課講解,小結,練習等,授課教師往往從這些環節入手,評課教師也要評價環節是否齊全等,而事實上,這種模式本質上是學生圍繞教師的思維走,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新的課程理念要求以發展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個性特徵、情感體驗等,因此,我在歷史課堂上嘗試了以下教學環節:

1、課前5分鐘快速閱讀教材,好處:一是彌補學生課外很少看歷史教材的缺憾,使學生能大體瞭解本課將學習哪些內容,改變過去的盲目性、被動性;二是培養學生讀書習慣。

2、學生彙報課外查閱的資料,約10分鐘。好處:一是增強對歷史的興趣;二是培養蒐集整理資料和表達的能力;三是有利於學生間知識分享和自信的培養。為了不給學生增加過多負擔,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學生共同查閱一課內容,這樣,每學期,每個學生都能查閱兩節課的課外資料。

3、教師點撥重、難點,約10分鐘,好處:完成本課的課程目標。

4、疑難問題解答,約8分鐘,好處:一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二是解決學生的困惑問題。

5、小結,約2分鐘,由學生自己總結,好處:一是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二是明確本課學習內容。

6、訓練評價,約5分鐘,好處:一是鞏固本課內容,二是對學生做以正確評價。通過這些環節,學生由主要聽講,偶爾發言,轉變為讀書、查閱資料、展示自我、疑難質疑、互相交流、知識分享、共同進步。教師由主要講授到查閱資料、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增強課堂調控能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作為一名國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主要通過教育學生、教師自己本身進行反思、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的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可見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曆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前人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然後根據講課的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歷史課更是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後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絡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生活海洋裡盡情地暢遊。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經常談到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或許影響其一生,終身受益。可往往忽視了老師的某些行為習慣。

就如上節課(視導聽的)中,面對學生精彩的展示,我的鼓勵性語言太貧乏了,只是用了幾句“你太棒了”,我自己都感覺太俗,但當時不知什麼原因隨口就這麼幾句,其實,面對較難的題目極個別同學到講臺展示時我應該多變換鼓勵性語言,如:“你真有膽量,不簡單!並且你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

可是由於平時上課沒有養成習慣,才會出現這種狀況,所以老師課堂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真可謂:“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習慣影響人格”。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1、對於本節課的設計,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合理地處理好學生、教師與教材三者之間的關係,希望將課堂主動權真正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提高自學的能力;讓自己與學生共同學習、探究;讓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彩,希望多媒體成為我和學生溝通的橋樑、合作的依託。

2、好的教學設計在於把課程資源挖掘到最充分的地步。大量圖片、史料等資料的使用,可以豐富拓展相關的教學內容,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學習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內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尤其是根據學生特點將網路資源引入課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順利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3、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設定了相關的學習問題,環環相扣,並適當的鼓勵學生,使學生在進一步強化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激發了內在的學習動力。

4、由於授課內容知識點較多,教師過於求全,因此在教學中,由於內容豐富,學生有時來不及充分思考,倉促而過。今後在教學中我應不斷總結、改進,花時間研究教學資源的整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這幾天上課,一直以對同步、做題為主,通過做題一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來及時發現複習中存在的知識缺陷,進行補救。但是今天的課堂讓我感到非常的氣氛,但是事後,仔細想想,還是自己對學生的知識水平估計的不足啊。

首先在八年級一班,學生在練習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我進行了講解;然而到了二班,仍然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接著,三班、四班也出現了相同的疑問,這種連續性的問題,讓我火冒三丈,終於在四班爆發了。但是,現在想來,學生可能在這個問題上,本身就是存在不足,在理解上存在漏洞,只不過因為我接連上了四節課,所以才會覺得接受不了啊。

而且,在複習中也暴露出了問題:有些問題接二連三的講了好幾遍,學生還是該怎麼出錯就怎麼出錯。今天在課堂上,我對有些問題,比如光合作用公式、提高產量分析等,沒有再一出現問題就我講,而是讓學生去寫、去講,結果就暴露出了問題:有一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認真聽課,連自己要做什麼都不知道。雖然寫出來,覺得自己做的很不好,但是轉念一想: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聽覺獲得信心的效率是最低的,遠遠低於學生通過活動、自己動手寫、討論等獲得資訊的效率高。這也反映出了我在複習課中採取的教學措施不得法。

現在將一天的感受寫下來,不僅僅是一個教學反思,更是對自己教學的警醒。學生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在複習中存在的問題,期末考試雖然時間緊難準備,但是也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活動,注意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否則,簡單的教學是無法完成緊張的複習任務的!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在國中教學中,大部分學生不重視歷史學習,教師工作熱情低,歷史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考什麼,教什麼,課堂照本宣科,課堂滿堂灌,教師45分鐘下來口乾舌燥,學生囫圇吞棗,興趣寡然,,死記硬背以應負考試,根本無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提倡素質教育,強調教學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今天,怎樣不負歷史重任,在新課程標準下上好歷史課,成為當代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使命。

中學歷史新課程貫穿著新理念,有了新的框架結構,新的內容體系,新的教學方式,新的教育功能,這給我們歷史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作為第一線的教師,我認真解讀,領悟“新課標”思想,真正認識到中學歷史教育屬於非專業歷史教育,歷史教學應從關注知識傳授轉向關注學生髮展,由重視學習結果轉向學習過程,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運用多樣化,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評價方式從單一化轉向多元化。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

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重心是關注學習過程,促進學生髮展。我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由“寫教案”變為“設計教學”從注重如何教到關注學生如何學。每節課給自己定下三問:課程要達到什麼目標?通過什麼途徑達到目標?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了嗎?我從設計課程開始注重過程,精心構思,巧妙設計。例如:《漢朝的中外交流》設計

創設情境,探討歷史

運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感性材料,調動圖文並茂的三維立體手段,以激發學生的思維熱情。

第一,情景再現,看《張騫出使西域》視訊。

第二,直觀展示,展示佛寺,佛塔的圖片,敦煌雕刻和壁畫,王維的《鹿柴》詩,“世界,覺醒,境界,一塵不染,天花亂墜”等日常用語,引導學生得出佛教對建築,雕刻,繪畫,詩歌日常用語等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第三,親自體會。設計“假如你是漢代的一個商人,在絲綢之路上你會怎樣進行買賣?又會有哪些所見所聞?”這一想象活動,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共同構思,然後,每小組選出一個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發言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xy/lishi/y2dq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