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凡卡》評課稿精選(4篇)

《凡卡》評課稿精選(4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資訊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應該怎麼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凡卡》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凡卡》評課稿精選(4篇)

《凡卡》評課稿1

什麼樣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呢?面對充滿靈性的兒童,我們的課堂教學顯得那樣蒼白!雖然我們都充分認識到追求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但是,語文教學有效性猶如明亮的燈塔,我們教學的航船如何才能駛向光明的彼岸呢?今天我有幸地聽了我們六年級何老師和滕老師同課異構《凡卡》一課,感受頗深,主要從以下兩大亮點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找準“切入點”,讓課堂明晰起來。

一節成功的課必有一條清晰的課堂教學主線。而找準“切入點”,引出教學主線,就能讓課堂明晰起來。《凡卡》是一篇傳統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社會制度的黑暗。兩位教師能對冗長的課文內容進行聚焦,理線,並找準“切入點”,讓整個課堂教學流程非常明晰。

如:何老師從凡卡寫信過程的三次“嘆氣”切入,先找出含有嘆氣的三個句子,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教師語言鋪墊,引導學生說說“你從九歲的凡卡寫一封信卻嘆了三次氣,你讀出了什麼?”有的說讀出“凡卡有很多煩惱,生活的很苦。”有的說讀出“凡卡在莫斯科學徒生活很悲慘。”接著何老師就順勢,自然地引導學生仔細閱讀信的內容的環節,以“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凡卡在城裡學徒生活的悲慘?”這一問題貫穿教學,指導學生認真研讀第8、10、15自然段,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在根據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通過對重點段落扣住詞句的分析,走進凡卡的現實生活,讀懂課文,體會情感,並通過朗讀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課堂教學流程非常清晰、明朗。

滕老師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語言過渡:“在我們的眼中,凡卡的學徒生活是非常悲慘的,那麼,課文中的哪句話最直接體現凡卡內心深處痛苦的吶喊?引導學生找出“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這句話,並以此為教學的切入點,提出質疑:“為什麼凡卡說自己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從而非常自然地引入對第8、15自然段的研讀。從“捱打、捱餓、睡不好”三個方面讓學生體會凡卡的`悲慘命運,並在每個部分學完後扣讀“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形成了一詠三嘆的藝術效果,整個教學主線非常清晰,教學結構嚴謹。

二、巧抓“訓練點”,讓課堂充實起來。

“簡約大師”——於永正老師曾說過“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學生識字,寫字,讀書,作文。也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以文字為依託,找準訓練點,讓學生在品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練筆訓練?

何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凡卡的悲慘學徒生活後,引讀這句話“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先引導學生理解“什麼叫指望?”有的說:“指望就是對生活的希望。”有的說:“在這裡的指望是對生活的期盼、期待。”接著教師就捕捉住文字中“言雖盡而意無窮”的空白點進行練筆:“凡卡從鄉下來到大城市莫斯科當學徒,他曾指望————曾指望————還曾指望————”有的學生這樣寫:凡卡曾指望自己從鄉下到大城市當學徒,好好學本領,將來有一技之長好養家餬口;他曾指望到大城市掙到許多錢,以後把爺爺接到大城市安度晚年;他還指望自己把手藝學好,以後收幾個窮人當徒弟,讓更多的窮人也過上幸福的生活。這種補白訓練,讓學生真正走進故事當中,走進凡卡的內心,感受凡卡心中的這份美好的期盼。這美好的願望基調是“樂”,而凡卡的現實生活卻是悲慘的,基調是“苦”的,以“樂”襯托“苦”更進一步說明凡卡命運的悲慘,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以及對當時黑暗社會制度的強烈不滿。這樣有效地訓練,不但激發了孩子們參與閱讀的主動性,而且充實了課堂。

滕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凡卡的悲慘學徒生活以及內心呼喊爺爺帶他回鄉下的強烈慾望後,安排了一個填寫小詩的訓練。

當學生對凡卡悲慘生活的研讀後,他們對凡卡的同情油然而生。滕老師能捕捉這情感的蓄積點,安排了這樣的練筆訓練,鞏固了課文內容,昇華了情感。

不足:

1、何老師引導學生練筆時,當學生練筆偏離主題時,教師應該捕捉教學的生成點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從寫得不好到寫得有進步,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2、滕老師的練筆設計以填寫小詩的方式,顯得“框架”太多,束縛了學生的思路。教師或許出於對學生可能“無話可寫”的擔憂而進行了過多過細的提示,致使學生幾乎被“框架”束縛,“作品”雷同,原地踏步,也就很難有“創意”。

薛法根老師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設計的言語訓練活動必須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有發展,而不是已有水平的簡單重複。”所以,課堂練筆也要追求有效。我想,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努力,深入研讀文字,挖掘文字的核心價值,找準練筆的有效訓練點,讓學生自由表達。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應崇尚“簡約為美,高效為旨”,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認認真真地聽,津津有味地讀,興致勃勃地說,快快樂樂地寫,紮紮實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最終實現有效教學。

《凡卡》評課稿2

今天有幸聽了王老師在“閱讀與寫作——兒童視野下的語用教學研究”活動中執教的《凡卡》一課,讓我感慨良多。

高段的課文內容大多數都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孩子們不能,也無法很好地感受、體味課文中故事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經歷,以及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這常常使老師們頭疼。但是這樣的問題今天在王老師的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入“情”——

王老師圍繞凡卡的'自述:“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結合凡卡捱打、捱餓、挨凍的三個畫面,讓學生反覆回到那句話中,通過一個又一個悲慘的畫面,讓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吶喊出凡卡的痛苦自述,孩子們一個個地都隨著王老師優美的語言,精煉的話語捨身處理地感凡卡之感,痛凡卡之痛。

入“境”——

王老師很好地利用了背景資料,帶領孩子們結合當時俄羅斯黑暗的時代背景,深刻地理解凡卡悲慘生活並不是一個兩個人造成的,而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使然。在當時沙皇的黑暗統治下,還有無數個凡卡在生活在悲慘世界中。既昇華了主題,又教會孩子們要更好地理解課文,還可以藉助文章的寫作背景。

《凡卡》評課稿3

XXX老師執教的《凡卡》一課,其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為快速默讀課文,感受凡卡雜鞋匠鋪的悲慘生活;與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凡卡渴望回到爺爺身邊和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嚮往。課堂中教師緊追目標的達成,以悲情為基調,注重語文實踐方法引領,緊扣重點字詞感悟,有效提升了學生語文能力。

一、以悲情貫穿始終

在課堂開始回憶匯入新課的時候,凡的卡寫給爺爺的信由錄音形式展示,配上憂傷的音樂,營造一種悲傷的基調;整個課堂,憂傷悽緩的音樂始終貫穿,不管在個人讀還是齊讀的時候;教師的引導語和肢體語言,始終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教師深情地說夥計是同等的人,卻也要欺負凡卡;在這樣捱打、捱餓、挨凍的日子裡,難怪凡卡要向爺爺發出請求;為什麼你讀地那麼急切;九歲的孩子居然說出只有死路一條,還這樣祈求著爺爺……教師低沉的口氣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教師自身的先投入文字,走進主人公凡卡內心,才能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才讓課堂最後學生的聲音幾度哽咽。課堂的最後,通過配音補充了未寫進課本的`小說結尾,當大家也深切期盼凡卡能回到爺爺身邊,能過上快樂生活的時候,殘酷的現實打破了凡卡和學生的希望,讓悲情達到高潮,讓心靈再一次痛斥現實。

二、扣字詞深入感悟

x老師在教學研讀凡卡寫給爺爺信的部分,緊緊抓住重點字詞甚至是標點符號,有的讓學生先悟再讀,有的讓學生先讀再悟。在感悟凡卡捱打、捱餓、挨凍的悲慘生活的時候,通過靜靜地默讀,圈一圈、劃一劃讀懂的字詞,學生抓住“直搓、捉弄、打發、楸、拖、吃的少”等詞,說了自己的理解,理解以後的個人讀和齊讀都是令人滿意的。當在教師凡卡請求爺爺帶他回去的部分時,教師直接讓學生先起來朗讀,並緊跟著問學生為什麼這樣讀,為什麼讀得急切,為什麼讀得絕望,於是學生又緊扣詞“受不了、來吧、來吧”和緊扣“……和!”談自己的原因,有的說他在這連狗都不如,對生活絕望了,爺爺是他唯一的希望;有的說寧願被爺爺打,也不願被老闆打;有的說爺爺的打可能是自己真的錯了,而老闆的打是自己根本沒有錯的。在老師這樣放手讓學生感悟的情況下,學生的感悟確實多元了,也深入了,最後在反覆的讀與悟中達到情感的昇華。

三、重方法提升能力

課本是老師教與學生學的一個藍本,教材中的各種文章,是人類文化的部分呈現,承載著國家語文教育指導性的資訊。只有讓學生在這藍本中找到方法,得到啟示,才能向課外延伸和輻射。x老師在課堂中始終關注這一點,抓住典型,以激勵的語言,有效引領學生習得方法,提升語文能力。比如學生找到一系列動詞感悟的時候,教師馬上鼓勵:“你剛剛抓住一系列動詞來體會。”在評價中教師還用到:“你很會讀,不僅知道寫得好,還知道是怎麼寫的。”這一切讓學生在肯定中得到快樂,同時讓方法在課堂中放大,讓更多的學生學會這些方法。

《凡卡》評課稿4

今天,我聆聽了我校青年教師潘XX老師執教的《凡卡》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堂紮實有效,具有濃濃的語文味的高段閱讀課。

一、入情入境,走進人物內心

《凡卡》寫的是被迫進城當鞋鋪學徒的凡卡悲慘的遭遇,凡卡通過寫給爺爺的信中訴說自己的悲慘遭遇和請求爺爺帶他離開莫斯科這個城市。情感貫穿了整篇課文,是這篇課文的生命線,也是課堂的生命線。潘老師緊扣情感這條線,入情入境,引導學生走進凡卡的內心。整堂課中悽緩的音樂貫穿始終,如泣如訴的錄音,飽含深情的老師導語,把學生從現在自己的幸福生活帶入了凡卡悲慘的生活之中。老師又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完全和作者和主人公凡卡進行了一次心靈的交融。

二、緊扣字詞,聯絡生活,深入感悟。

在教學中,潘老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緊扣重點字詞,聯絡實際生活,進行體驗感悟。如在學習凡卡捱打時,潘老師引導學生抓字詞“揪、拖、揍”等進行深入感悟。學生說到老闆、老闆娘的“打”,想到父母平時也會打我們,但完全是不同的打。學到收拾青魚,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這樣的清洗方法完全正確,卻也遭受了老闆娘的毒打,更說明了老闆娘的狠毒。

三、注重學習方法的引領,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課堂上,潘老師不僅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內容,更注重學習方法的引領,整堂課中,無時不體現著這一點。如當學生緊扣字詞感悟時,老師不失時機地表揚“你抓住了人物的動作進行感悟,真不錯!”;當學生感悟到課文中的對比寫法時,潘老師又說“你很會讀書,不僅從內容上理解,更從作者的`寫作方法上感悟!”我相信,潘老師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下學習,會掌握更多有效的學習方法,以此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

四、注重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促情。

整節課,潘老師很注重學生的朗讀,從個體自由讀,到指名讀,到齊讀,到引讀,從初讀到理解讀等採用各種方法進行朗讀,真正使學生走進凡卡內心,這特別在學習請求部分表現的尤為突出。

總之,潘老師以學生為本,敢於放手讓學生自主多元感悟,使這節課更紮實更有效,更具有語文味。當然,潘老師在評價學生,在課堂的教學機智上還應更提升一步。應注重學生的回答,抓住學生的資源進行有效深入的生成,讓亮點更出彩!

標籤: 凡卡 評課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xy/qita/0ww6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