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語文課後的反思

語文課後的反思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後的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課後的反思

語文課後的反思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用“先......再......然後”造句。

3、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

教學重點:

1、自主識字識詞。

2、能夠按照一定順序描寫事物。

教學準備:

有關課文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揭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看誰能猜出來?“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掃帚,喜歡樹上住,松果當食物。”(誰來說一下)

對啦,是松鼠。(電腦出示圖片)同學們反應真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松鼠這一課。(點選課件,板書課題,學生觀察)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提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自讀。

過渡語: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松鼠的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這篇課文,怎麼讀呢?可以自己大聲讀,可以默讀,也可以同卓間互相讀,你讀一段,我讀一段,讀錯的地方互相給予糾正。讀書時,遇到生字詞,用你喜歡的方法學會,標出你認為好的詞語多讀幾遍。讀完了再想一想,課文從那幾個方面描寫了松鼠?下面開始讀,看哪位同學學得認真,收穫最大。

2、出示生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生詞)

學習課文要從字詞入手,這些詞語你都認識嗎。(電腦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誰有信心來讀一下。(看來同學們真得學得非常認真)

3、通過讀課文,你對松鼠有了哪些瞭解?你認為松鼠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誰來說一下?

三、精讀課文,感悟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同學們學得非常棒。正像課文第一段寫得,老師也覺得松鼠是一種美麗可愛的動物。現在教師請同學們來讀一讀課文第一段,找出課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課文圍繞這一句話從哪幾方面來描寫松鼠的?

2、學生彙報。你能看著圖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教師相機評價。主要包括: 面孔、眼睛、毛、尾巴 等幾個方面。

3、比較句子。

剛才同學們都介紹得非常好,(出示課件)看看這兩句話,讀一讀,你學得哪一句更好一些。為什麼?

4、指導齊讀第二句話。

5、指導朗誦課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松鼠的美麗可愛,誰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麗可愛的樣子讀出來。(2人,注意同學之間互相評議)

(二)總結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同學們學得非常好,想一想,我們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學習的?誰來說一下?

是啊,我們是這樣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出示課件)先認真讀課文,多讀幾遍,再找出中心句,看看課文圍繞中心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寫的,然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文不僅從外形上說了松鼠的可愛,還從其他方面進行了描寫,現在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像咱們學習第一自然段那樣來學習一下。一定要按照要求,仔細認真地學習,一會兒我們看一下哪位同學收穫最大。

(三)學生自學課文,彙報交流,教師指導。

1、分組介紹課文學習情況,要求按順序說完整。

1)第二段主要講了小松鼠十分機靈,主要從<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話說一下>;(板書:活動)

2)第三段主要說了松鼠是怎樣搭窩的。(板書:住)

出示課文,學習有關順序的“先......再......然後”練習說話。並利用這些詞語說一段話。

3)第三段主要說了松鼠主要吃些什麼?(這個簡單處理,重點理解三個“它們主要指代什麼”)

2、相機指導朗讀。(誰還學習了這一段,有沒有需要補充的?<你能把這一段讀一下嗎?>)

四、總結歸納。

1、同學們學習得非常好,下面請同學們迅速通讀全文,同桌互相思考討論:課文介紹了松鼠的哪幾個方面?全文可分為幾大部分?每部分都寫了什麼?

2、今天我們從外形和生活習性方面瞭解了松鼠的美麗可愛,關於松鼠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誰來說一下?

五、拓展延伸

1、把這種美麗可愛的小松鼠介紹給你的朋友。

2、學習課文描寫松鼠的方法,把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寫下來。

教學反思:

1、開課時,我採用了激趣的手法,讓孩子們說說你心目中的松鼠是怎麼樣的,然後,帶著你心目中松鼠的形象的感覺去讀課題,這時,我發現,孩子們的朗讀自然而然的就變了,雖然不敢說我這樣就真正做到了激趣,但確實孩子們的朗讀有變化了。

2、對於松鼠的生活習性,我大膽的採用了讓孩子們在自讀的基礎上,相互交流的教學方法,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發現孩子的閱讀能力其實是很強的,他們完全能讀明白松鼠有些什麼生活習慣,並且,在自讀自悟中,他們還發現了松鼠生活習性中,令他們覺得好玩的地方和他們欣賞的地方:松鼠太聰明太可愛了。

語文課後的反思2

今天上了《有的人》一詩,在講到“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就提到了以前人們對一個大學生為了救一乞丐老者而死去的事情引發的議論。這個見義勇為值不值得? 這時,班裡就有學生說:不值得。這個看法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同學們都覺得,大學生有大好的生命,豐富的學識,而老者什麼都沒有,不值得救。

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心裡有些難過,因為,他們心中已經有了人的高低之分。 為了讓學生明白,人,是不分高低貴賤的,我又舉了希特勒殺害猶太人的事件,而這些,學生們幾乎全沒聽說過。聽到大屠殺的事情,學生們都覺得很不可思異。在大量講述了法西斯的罪惡後,學生終於明白了,人,是不論什麼身分,不論什麼價值的,只要活著,是條生命,我們都應該尊重。見義勇為,無論物件是誰,都是應該的。雖然那個大學生死了,但他見義勇為的精神,將會激勵更多的人,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如果人人都對身邊發生的類似事件視而不見、認為不值得救助的話,那是多麼可怕的社會! 然後,我又引導學生去思考,見義勇為是應該,但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才能把傷害減低到最小。後來,學生一致得出: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見義勇為,要多動腦子,不能魯莽。

討論到這裡,下課了,但本課的一些內容沒有得到完全分析,例如:魯迅先生是如何為人民服務的,他當年在日本時,是如何面對被殘殺的中國民眾以及中國留學生的。還有些練習,也沒有得到講解,只能留作課後作業,讓學生課後討論。 從這節課的反映來看,現在學生的是非觀是有了,但僅是一個很簡單的意識而已。在目前複雜的社會中,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引導,會造成嚴重錯誤的人生觀。還有,現在學生的歷史知識真是太少了,少到可怕。他們不在乎、不關心國家的歷史、世界的歷史。我們的教育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還有,雖然這節課的討論內容與教學設計有所偏差,但我覺得,這節課還是有收穫的,有價值的。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是非觀、價值觀都沒有的話,所學到的東西,只能是空談而已。

語文課後的反思3

一所表現出來的應該自然親切姿態站在學生的面前,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師生互動

如果前半堂課體現了師生良好的互動的話,那麼後半堂,憑藉著我對課文的熟練程度,為了按計劃進行,我卻忽略了這種互動的關係,導致課堂教學中規中矩,而學生並沒有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在後來的評課中,雖然趙校長等領導給以高度讚揚,認為我的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厚的,同時也提出應當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的知識底蘊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教師的語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體現,絕非是為了完成計劃而過多地參與課堂。

三、課堂駕馭

在鑑賞課文的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鑑賞的方法,並引導學生逐層將方法落實到實踐當中,積極鑑賞。剛剛入境,下課鈴響了,我預先想要進行的討論,即把最後的討論鑑賞的環節加以昇華,這一教學設想還未實現,但我倉促結束這節展示課。這一地方的處理顯然不夠靈活,說明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夠,對時間也沒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節完整地可略有殘缺。

四、經驗不足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讀課文的環節可以刪去,因為這是第二課時,不是起始課,如果刪去這一環節,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後面的鑑賞上,無疑會為將鑑賞推向高潮贏得時間。二是, 如果將課堂的質疑和鑑賞融為一體,會不會更好呢?質疑的過程難道不是在鑑賞麼?鑑賞也可能包含質疑。

總之,這節展示課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上。通過各位領導、老師中肯的評課

語文課後的反思4

《郵票上的齒孔》是一篇說理課文,課文通過講述發明家阿切爾發明郵票打孔機的故事,讚揚了阿切爾善於觀察,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精神,啟發學生從小要養成愛觀察、勤思考、敢動手的好習慣。

第一課時學生已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第二課時主要任務是解決導學案上的“精讀感悟”、“鞏固練習”和書上的課後題。

“精讀感悟”設定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說一說阿切爾是怎樣發明郵票打孔機的?”一個是“你還知道什麼東西是誰發明的?”第二個問題我提前佈置讓學生在網上查了資料,沒什麼難度。但是第一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可能學生心裡明白,但在組織語言時可能說的不夠全面或太過詳細。為了節約時間,我把問題轉化成填空題,提示學生。這樣學生回答起來就比較簡單了!第一個問題解決了,本以為第二個問題很快就可以解決,沒想到學生們查的資料太多了,一個個都是寫了滿滿一頁紙,都急著在班裡展示,看著他們那麼積極踴躍,我也不忍心打斷他們。結果展示環節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導致整節課顯得頭重腳輕!

在處理課後題時我把書上的“讀一讀,用帶點的詞語各說一句話”改為了“選詞填空”,讓學生自己理解著去辨析詞義,學生很輕鬆的就選對了。造句時,因為課前學生查了很多“誰發明了什麼”的資料,用“發明”一詞造句已無需訓練,“發現”造句時,學生思想比較侷限,我稍加點撥,告訴他們:發明就是創造的意思,而發現是發覺、知道。造句環節也進行的比較順利!

因為在“精讀感悟”環節佔用時間較多,導致“鞏固練習”時時間不夠充足,本應該由學生自己閱讀的短文,臨時調整為我讀短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後題。最後的“拓展延伸”環節本來是課文主旨昇華的重要部分,但是由於時間安排不當,課堂上已沒有時間,只能留成作業讓學生課下閱讀。

語文課後的反思5

《夜鶯的歌聲》記敘的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小夜鶯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沉著冷靜引誘德國法西斯到游擊隊員指定的埋伏圈,從而幫助游擊隊員一舉殲滅法西斯的事情。全文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按照引誘敵人——帶敵人上路——殲滅敵人——繼續等待引誘敵人的思路,採用首尾呼應的手法,通過重點記敘小夜鶯的語言、動作、神態,為讀者演繹了一個活靈活現的英雄兒童形象。

考慮到本堂課是第一課時,我把教學內容定為初讀感知及教學課文第一部分。當然,文字所處的特殊的年代,距離學生的現實較遠,學生一下子難以進入戰火紛飛的情景。所以,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課件,演示了當時德國法西斯進攻前蘇聯時的社會背景,並且利用一張張催人淚下的戰後百姓生活圖,讓學生來談一談: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有什麼感受?通過討論,學生就直觀形象地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這樣一來,學生在無形當中就萌發了對法西斯的憎恨和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

在初讀感知環節,由於考慮到學生在課前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所以就直接讓學生來說一說課題中的“夜鶯”是誰?他給你留下了一個什麼樣的印象?學生也暢所欲言,非常積極。

在檢查課前預習生字詞情況時,可能是我考慮得不夠周全,只想著貪多求全,出示的字、詞比較多,而並沒有從中做出適當的篩選,從而影響到了後面第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時間。

在教學課文第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我用問題“從課文哪些語句(第一部分)感受到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來讓學生默讀尋找。可能是我平時訓練的時候並不是太在意時間的緊湊,所以學生尋找起來沒有時間觀念,雖然找得挺好,但用的時間太多了,影響到了後面的學習時間。

在反饋交流所尋找到的句子時,考慮到時間的關係,所以我臨時對教案做了調整,重點研讀小夜鶯應對德國法西斯詢問時的三句對話。部分學生對這些對話非常感興趣,因此發言也很積極。但是,在指導朗讀的時候,總感覺形式欠缺,訓練不到位。這點,在以後的課堂中我一定要增強意識,引起重視。

匆匆忙忙地備好了課,又匆匆忙忙地上好了課,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許多,只希望以後能引起重視,認真對待我和學生的每一次課堂!

語文課後的反思6

通過一堂課的教學,我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中讀詩、背詩積極性非常高,效果良好。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1、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由於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覆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加上學生年齡較小,愛玩好動。我在朗讀訓練中,多次採用音樂、錄音、錄影等多種輔助手段,刺激學生感官,激發他們興趣。運用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運用媒體,展現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壯麗景象、雄偉氣勢,幫助學生讀出語氣;運用音樂,烘托、渲染氣氛,使學生的配樂朗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表達詩意。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輕鬆,孩子們讀詩熱情高漲。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覆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多次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裡留下了雄偉的萬里長城和壯觀的京杭大運河。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所以,學完了課文,學生就完全能做到帶著自豪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了。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穫,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字詞教學有些忽視,尤其是關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採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後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語文課後的反思7

在上公開課時,被提問到的學生總不能給我們想要的答案,這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學生笨?不是!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老師自己本身,它和我們的提問方式以及適當的引導相關。在《太陽》這節公開課中,讓學生分析範作中運用了哪些方法,在這之前還和學生一起來複習了上學期學習的橡皮泥技法,有團、搓、壓等方法。但是我提問說:“誰知道老師的太陽都用了哪些技法?”有很多的小朋友舉手,我信心滿滿的提問了一個學生,他卻回答說:“老師的太陽用到了曲線!”當時覺得這個孩子怎麼這樣回答呀?我問的是用了什麼技法。於是我讓他坐下,又去提問其他的學生。在評課的時候,麻老師提出其實你想讓學生說出的答案只要你再深入得問一下,學生就會給你想要的答案了。學生說用了曲線,你可以問一下曲線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學生就會想到用搓的技法。這時我才恍然大悟,自己一心想要學生給我想要的答案,如果學生回答的不對就不再考慮了。經常聽到一個教學案例,說一個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回答出自己設計好的答案,不斷的提問學生,直到學生回答出自己設計的答案。當時聽得這個例子的時候甚至覺得可笑,覺得這個老師真是蠢。現在發現自己身上也有他的影子。教師這個職業之所以難主要就在於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不停地在變化的,學生不是我們的傀儡,也不是我們的演員。你想要的學生可以回答出來你想要的,那就要看你是如何能讓學生自己說出來,這就需要老師恰如其分的引導以及課堂的隨機應變能力了。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他是科學研究的使用因素。”兒童是富於幻想的,這節課我通過示範、欣賞作品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心中的太陽,自由的想象太陽的表情,太陽的光芒,太陽的顏色,學生的想象力簡直讓人吃驚,有說用小人頭連起來做太陽光芒的,還有蛤蟆頭、蘋果、草莓、數字、小樹、小草等等,我真想讓舉著小手的學生一個個的說說自己想法。學生的回答我都做了簡單的評價,在這個環節上浪費了不少時間。麻老師在評課提到其實可以對學生的回答做一下歸類,當有學生說蘋果,再有學生說草莓時可以說它們都是屬於水果,還有其他類別的嗎?分一下植物、動物、符號等,這樣不但節省了時間,還可以使學生思路更加開闊。

在展示學生作品的時候,有的學生的太陽做的相當的有創意。有的學生做的生氣的太陽,眉毛高挑,嘴巴張得大大的,光芒也像火焰一樣;有的做的是可愛的大眼睛,還有長長的眼睫毛的太陽。欣賞了這麼多圖片,說了這麼的關於太陽的內容,如果能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太陽的感覺,給太陽賦予一層自己的感情色彩,相信學生的作品會更加的豐富。有人心中太陽是慈祥的老爺爺,有人覺得它是美麗的姑娘,有人覺得它是頑皮的小子,有人覺得它是可愛的小丑等等。通過這節公開課讓我學到了很多,每一次公開課上出現的問題我都會將它作為我以後要努力的方向,相信我的課會講的越來越好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8

《壯麗的青春》是一篇新課文,講的是革命烈士歐陽海挺身而出勇攔驚馬的故事。這篇文章雖然是閱讀課,但我在教學中卻把它當作一類課來處理。可以說它在寫法是別具一格的,是以往所有課文所沒有的。它的特點集中表現於語言特色上:簡潔、凝鍊,節奏感強,富有激情,感染力強。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1、朗讀,朗讀,再朗讀。

2、分析文章特色,欣賞語言魅力。

3、積累背誦課文,豐富詞彙。

4、模仿寫作。

朗讀,朗讀,再朗讀

我首先組織學生用相當長的時間進行朗讀。決不能小瞧學生,他們的感悟能力很強,讀得特別帶勁兒,一次比一次熟練,一次比一次有激情。有的學生甚至毫不掩飾自己的內心激動,聲音越讀越高,教室裡迴盪著他們的讀書聲。尤其是讀到“50米,馬不動!40米,馬不動!30米,馬還是一動不動”和“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車毀人亡”時,學生那專注的表情實在令人興奮。

分析文章特色,欣賞語言魅力

讀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我和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學生總結出的東西是比較全面的,也是比較準確的。他們從文中發現大量的四字詞語,如。

膽小性躁 豎耳瞠目 瑟瑟發抖死活不動雷霆萬鈞 噴吐濃煙

鼓起強風 風馳電掣 脫軌翻車 響聲隆隆排山倒海越逼越近

粉身碎骨 車毀人亡 風雲變色 ……

數了數,竟然有25個之多。

學生還以僅有的不多一點的對仗知識發現了本文語言上對仗的特點,如 微風拂面 明晃晃 溼淋的雨衣。

細雨沾衣 亮錚錚 撲拉拉在飄起。

看看朝夕相處的戰友。

又看看轉危為安的列車。

一首時代的頌歌。

一支青春的壯曲。

很快,孩子們又發現文章中幾乎沒有長句,而短句卻很多,如前面提到的“50米,馬不動!40米,馬不動!30米,馬還是一動不動”和“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車毀人亡”等,同時學生還發現作者用了許多“!”

積累背誦課文,豐富詞彙

分析夠一段落後,學生開始背誦。我要求他們準確無誤地背,背的時候也要注意語速的變化和情感的體驗。由於課堂讀了很多次,學生又非常感興趣,文章又琅琅上口,學生很快就背會了許多段落。

模仿寫作

一節課的時間,讀讀、說說、背背,很快40分鐘就快過去了,我稍作輔導,佈置學生仿寫一篇作文片斷:《決定勝敗的一瞬間》,讓學生儘量模仿本文的語言特色,把比賽的關鍵時刻寫下來。

整堂課學生都處於思維興奮狀態,閱讀、理解、積累、運用、情感體驗、語言領悟,多種語文能力都得到了鍛鍊。我自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比較成功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9

自己初讀課文《草蟲的村落》就覺得有趣,草叢是村落,甲蟲是村民,還有遊俠,遠方親戚,音樂家,工程師……多麼奇妙的想象,多麼有意思的故事啊。我想這篇文章學生也一定會喜歡。果然,大概學生天生對小蟲感興趣,閱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充滿了熱情,也追隨著作者的目光進行一次奇異的遊歷,從中感受草蟲的生活以及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

一、抓住關鍵詞,享受樂趣

在解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有的學生抓住“又”字說作者肯定經常這樣來觀察草蟲;有的學生抓住“躺”說作者看似悠閒,其實在動腦筋;有的說在靜謐中觀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愜意。於是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樣地躺著,姿勢會有哪些。學生就展開了想象,有的說躺成一個“大”字;有的說手託著頭,翹著二郎腿;有的說嘴裡叼著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說趴在地上,託著下巴,翹著小腿……在學生的說中,發現他們真的彷彿就是作者,彷彿也就在草叢中,看喜歡的小草蟲。

二、抓住標點,展開想象

文章末尾,作者寫到:“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於是問學生,作者在這村落裡還可能看到哪些村民呢?他們有什麼職業,都在幹什麼呢?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法,像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寫你可能看到的一種或兩種小蟲。

由於前面感悟的到位,學生興趣也比較濃厚,他們紛紛拿出筆和紙開始寫,後來的小練筆都還不錯。

這課堂小練筆,在學生感悟文字,體悟寫法的基礎上進行,對學生沒有一點負擔,反而是輕鬆上陣,一蹴而就。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加上自己練筆,知道了動物、小蟲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愛人,也有可愛的一面,也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增強了閱讀的興趣,感受到語言的美麗,對學習文章的表達也更感興趣。

語文課後的反思10

《花邊餃子裡的愛》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肖復興所著的一篇敘事散文。這篇自讀課文以樸素的語言和典型的場面、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母子之愛。通過品析詞句理解這種母子之愛是本課的重點,再深入一層理解愛是可以延續,可以代代相傳的.是本課學習的難點。由於現在獨生子女居多,他們對自己所受到的愛置若罔聞,更不要談去回報愛了,所以,在教學中,如何能在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之後能潛進文字理解母親是如何愛孩子,孩子又是如何回報母愛的,尤其對是通過後者的理解和感悟,認識到愛的真諦,受到情感的薰陶和提升,是我本次備課時重點考慮的問題。在具體實施中,我從題目中的“愛”字入手,以“整體感知——重點品析——拓展資料——迴歸提升”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花邊餃子裡的愛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再通過對餘映潮老師的板塊教學模式的變通,以“瀏覽課文,概說愛的故事——賞析詞句,品味愛的細節——情動辭發,追尋愛的足跡——拓展練筆,引發愛的延續”的重點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品評語言、想象說話中深入體會母子之間的濃濃真情,真正達到了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走近人物,與人物情感共鳴的效果。

下面就這節課我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和發展

以情入境,體驗母子情深。在教學過程中我以 “文中的哪些地方體現了愛的情感?”為交流的主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自由說、補充說、選擇說、異樣說。學生人人都說,人人都有體會,人人都有收穫,人人都有發展,改變了以往課堂教學以教為主,以學為輔,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以動帶靜,以優促困,全班同學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高了。課文重點,難點在學生說的過程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語言表達能力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過程中得到提高,許多孩子的精彩發言也是我們所不能企及的。

二、抓準關鍵字詞感悟文章的主題

在教學中教師把主題由“母愛子、子愛母”昇華為“傳承、感恩”。

母親那種無私的愛、包容的愛、充滿智慧的愛、細緻精巧的愛……一句句、一行行作者沒有把愛寫得驚天動地,但分明讓讀者感受到母親那顆跳動的愛子之心!兒子的辛酸與愧疚,他對母親的瞭解與回報,那種別出心裁、無以言表、不露痕跡的愛更是表達得淋漓盡致,彷彿那感人的一幕幕場景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老師不是讓大家空喊“愛”,而是通過咀嚼重點字詞進行品析,既有理有據,又讓學生在品析中提高了自身的賞析能力。

三、適當的拓展,適時的延伸,適量的補充,適宜的情感激發

這篇文章飽含深情,尤其是當讀者真實地瞭解了肖復興的家境和經歷後會對這位母親的瞭解有質的飛躍,於是,我在學生品析到了母子之間的愛後,通過適當補充關於這位繼母和作者之間的故事、想象生活中愛的記憶進行想象說話等讓學生對愛的理解上升為“大愛”!這樣,再通過“此時的你還認為媽媽教會我們的僅僅是包花邊餃子嗎?”一題的探究,學生對於愛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本課的難點也就很好地得到了突破。

課後,通過與各位領導的交流,也讓我深深意識到,如果能在板書設計、教師的語速和語氣等方面在進行一下琢磨與改進,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真的,正如大家所說,好好上一次課,對自己無疑是很大的一次提升,這次作課的經歷,讓我充分感受到了澗西教育的濃厚研究氛圍,感受到了相關領導的求是作風,感受到了英語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與貼心!

語文課後的反思11

提要:

《我們的手》這首詩清新明朗、意境豐富、圖文並茂、富有想象空間。作者採用比喻的手法,借“手”這一意象,把手分別比做電線、橋、船、小鳥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給熱愛生活的人們。各小節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詩的內容淺顯,但意境深遠,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

在我的教學中,我努力圍繞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節課中儘量引導學生充分朗讀,以讀代講,以讀代教。學生積極探究,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這節課中能我首先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本詩歌內容淺顯,卻意境深遠,為了能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在我的教學環節中我採用了老師範讀、學生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誦讀形式,給學生創造美的意境,體會詩歌的優美,激起學生的感情。在學生眼裡,手是一幅七彩的畫、一首悠揚的歌,……讓學生將想象到的模仿詩人進行創編,這激起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我引導學生: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還會是什麼呢?

學生們打開了話匣子,七嘴八舌。我趁熱打鐵,讓他們在小組裡交流,小組長選出最佳選手代表小組彙報。

學生的思維真夠活躍,說我們的手,是星星,在天幕與地毯之間,傳送著喜悅;我們的手,是禮品,在心靈與心靈之間,傳遞著真誠;我們的手,是鮮豔的花,在人與人之間,傳送著思念;我們的手,是一根輕柔的弦,在歌聲與微笑之間,充滿著歡樂;我們的手,是無聲的語言,在人與人之間,聯起了愛的紐帶。這既是對課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對學生情感的薰陶,也是對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已能從已知經驗、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出發,對文字加深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樂趣。平實之中孕育情感之音,讓愛心與智慧齊飛。整個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幸福的笑臉在我面前綻放……

語文課後的反思12

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雖然我這次考得並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實力。下一次考試,我一定會努力的。這次語文考試沒有考好。我要深刻反思。

首先,要學會審題。我要改掉考試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有時候我往往看著題目前面就順手把後面的問題寫上了,但是卻錯了很多這也和答題技巧有關係。正確的答題首先需要認真審視題目。不應該文章匆忙看一遍就答題。而應該是先看一眼題目,把題乾和題眼找出來,畫上橫線,圈出中心詞語,反覆斟酌,然後再看文章。針對題目看文章,就有了目的性,在文章當中找出相應的段落,畫出相應的語句,看是否吻合題目的要求。最後組織語言,回答問題。通過以後的練習,我一定要在考試的過程之中認真審題,自習讀題,把題目看準、看好。

時間允許的時候要多檢查幾遍,絕對不允許自己再犯類似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第二,要多做各種題型。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樣的題目,感覺不出來有什麼明顯的差異。可是一當考試,才發現原來那麼多考試題目是我從來看都沒看過的。只怪自己買的練習題做的少。不能允許自己再繼續這樣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從這次考試之中汲取教訓,增加力量,為下一次考試做好準備,打好基礎。考試技巧貴在練習。生活之中,我還要多多加強自己的練習和複習,考試之前制定周詳的複習計劃,不再手忙腳亂,沒有方向。平日生活學習中學會積累,語文需要積累好詞好句,寄來作文素材,積累答題技巧,給自己訂一本錯題集也是不錯的方法。第三,調整考試心態。語文是國語,我們沒有學不好的理由。但往往,因為對這門學科的熟悉與輕視,我們會大意失荊州。本次考試我就是這個情況。今後我要做到:戰略上藐視,戰術上要高度重視。不要放棄任何一道題。不要空著,哪怕感覺寫得不對,也應該盡心盡力去回答。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雖然我這次考得並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實力。下一次考試,我一定會努力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13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緻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緻,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緻,連菸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導學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在這堂課中,我認為有幾個方面是做的比較到位的:

(一)在教學上我努力切合自主教育的課堂要求,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小組探討合作展示交流相結合,最後進行總結提升,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二)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後,交流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

(三)找出文中的多次外貌描寫,主要抓住外貌描寫進行學習,層層推進,以讀代悟,讀悟結合,重點分析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使學生從中體會魯迅的偉大精神品質。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並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本文詞語的感情色彩強烈,課文已對關鍵詞語作了一些批註,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他微笑,預設地點了點頭,好像我心裡想著要說的,他已經統統知道了一樣。”“微笑”,表現出魯迅的慈愛與安詳;“點頭”,表現出魯迅的信賴和放心;“知道”,表現魯迅的理解和關切。這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到魯迅關心和愛護青年的品質。

(二)文章末段的文字含蓄,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可結合時代背景,作必要地提示。

(三)魯迅離我們的學生有點遙遠,學生的理解一直處於表面層次,還不夠

深入。特別是對外貌描寫的學習上,比較“幹”,缺乏“圓潤”。

(四)在一些問題的設計上,沒有進行一些學習方法的回顧,過於主觀的設定了方法,限定了學生的思維。如任務一“小貼士”的設計和對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的提示。

語文課後的反思14

《五柳先生傳》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體會本文的寫作方法,針對大多數學生不大喜歡文言文的現象,教這一課時,我首先做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學生感興趣的“五柳”入手,接著引出與“五柳”有關的一個典故,自然地過渡到陶淵明再讓學生結合以往所學說說“心中的陶淵明”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能與新知識形成一定的對比效果,自然地匯入到課文的學習,這是我認為的可取處之一。

我認為的可取處之二在於對文章語言的品析上,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雜亂無章,我採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內容的品析方法,讓學生既放得開(可任取文中的語句)又收得攏(舊攏到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上)當學生對中心句認知不一致時,我靈機一動,讓學生分成幾派自由辯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巧妙地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結合現實對五柳先生的為人進行評析發表看法,讓學生能辨證地看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落實“教書育人”中的“育人”這一環。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學生對重點字詞的解釋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讀訓練突出不夠,我瞭解到學生上課前預習的時間較長,課文讀的較熟,所以忽略了這一環節,後來通過檢測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我才知道“讀”是語文教學特別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俗語正說明了這點,今後我一定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促學。

不足之外還在於我的教學觀念更新得仍不夠徹底,講課或多或少有考試的牽制,學生辯論時兩方都有理,而我為了學生考試時的唯一答案,在辯論之後把答案牽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這一點無疑是與新理念觀點相違背的,對此,我只能說我還未完全從過去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徹底走出來需要一個過程,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逐步戰勝“舊我”的。

語文課後的反思15

我們一(3)班的學生表現能力強、朗讀很有特色,因此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活動中,我挑選了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為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了語感。

另外識字教學也是本堂課的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中,他們一個個登臺亮相,做小老師,聲音響亮,語句連貫,滿是自信,家長們紛紛向孩子翹起了大拇指。

課堂的不足:由於識字教學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內容明顯縮水,沒有時間進行寫字指導,看來如何提高新教材的課堂效率,還得繼續研究。

標籤: 語文課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xy/yuwen/9e79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