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集錦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親子共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1

良好的閲讀習慣與能力的擁有,能讓閲讀者“厚積而博發”。“書是知識的海洋”,有了良好的閲讀能力,人們可以輕鬆地從書中汲取無盡的知識營養,充實自己的大腦。那麼,作為父母應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早期閲讀,為提高孩子閲讀能力做好準備呢?我試從以下三個方面,淺談家長在閲讀過程中的作用:

一、在閲讀過程中,家長是孩子的支持者,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我們首要是物質上、精神上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支持孩子的閲讀活動。物質上就是讓家長與孩子閲讀時要有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與孩子親子閲讀。孩子置身於一個相對獨立、安靜而又舒適的空間進行閲讀,無疑是一種享受。所以,我們還應為孩子建構一個小窩,為孩子創設舒適愜意而又童趣化的閲讀環境,以吸引孩子進來閲讀。在家中選一個光線充足的房間或角落,放置一張書桌,準備一個小書架,地面可以鋪設一塊卡通圖案的地毯,孩子可以隨意選取自己喜愛的書籍,坐在鬆軟的地毯上或是書桌前放鬆自在地去閲讀。牆壁上可用孩子與父母共同製作的裝飾物進行美化,書本可以或開或合的放置其中,使整個小窩充滿休閒和趣味的感覺。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這樣一個書吧似的空間,孩子一定會有閲讀的慾望。

其次就是在精神上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支持孩子的閲讀活動,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孩子閲讀興趣的有無、閲讀能力的強弱與否,一定程度上和圖書的選擇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合適的圖書應是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和當前發展水平的,迎合孩子興趣的讀物。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往往沒聽完故事就失去耐性;其實導致幼兒缺乏耐心主因有兩個:一是故事太宂長、二是故事不夠吸引力。所以,若能符合孩子的興趣時,他的專注力就能隨之增加。因此,孩子3-4歲時,我們可以選擇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情節簡單、形象突出、畫面清晰、色彩鮮明的圖書,同時要裝訂牢固,紙質較厚韌,便於孩子翻閲;到了4—5歲時,可為孩子選擇情節稍微曲折,內容健康向上、人物善惡分明、以動物故事為主的圖書,畫面生動活潑,但背景不宜過於複雜,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選擇性的,不太注意細節,而注重於整體的畫面;到了5-6歲時,圖書的故事情節相對長一些、複雜一些,但畫面仍應清晰鮮明。此外,還可以為他們選擇一些知識類的故事書,以拓展知識面,利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等進一步發展。

二、在閲讀過程中,家長是孩子的引導者,讓孩子感受閲讀的樂趣

環境的創設為孩子提供了閲讀的條件,真正讓他們走進閲讀,感受閲讀的快樂離不開成人的引領。有孩子的人都知道,“講書”是孩子學習閲讀的一個必經階段,他們會拿着書請求父母:“給我講這個故事。”此時,父母應滿足孩子的願望,並且應該深情並茂的講。如果你的講述平淡無奇,孩子也會因此失去對這本書的興趣;如果你的講述惟妙惟肖,能讓孩子讀後彷彿身臨其境,那麼他一定會深深喜愛上這本書。通過親子閲讀後,要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閲讀的樂趣。

1.開始閲讀時,首先給孩子幾分鐘時間定下來,調整姿勢,準備好心情,來聆聽故事。其次當我們和孩子第一次看一本書時,先不要急着翻內文,最好先欣賞封面。封面上的圖,通常是故事的精華,暗示我們故事的發展線索或意識型態,在都想引發孩子一探究竟的興趣。接着我們也可在看封面時為孩子介紹書名、作者、畫者或譯者,讓孩子瞭解創作者的風格及其它作品,然後再對照書中的文字及圖畫相呼應,久而久之,培養孩子辨識作畫者的寫作風格或畫風流派,奠下他們的語文及空間智能基礎。

2.在閲讀內文時,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加深孩子對閲讀的印象,可以用誇張的語氣和動作,如拍手,跺腳,跳躍,誇張的聲音甚至奇怪的表情等等,如果一字不漏地照本宣科,孩子很難有耐心去閲讀。其次閲讀的模式應是互動的。可以對圖畫書故事情節進行問答,另外還可以在多次閲讀後,對圖畫書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比如《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可以把鱷魚換成爸爸,也可以由寶寶扮演牙醫,讓寶寶跟着爸爸學習對話,進行扮演。比如《逃家小兔》,可以讓寶寶扮演小兔子,媽媽做大兔子,寶寶一定會喜歡這種互動的。最後當讀完一個故事後,勻出時間與孩子討論。分享故事的喜與樂,充分讓孩子感受閲讀中帶來的樂趣。

三、在閲讀過程中,家長是參與者,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在親子閲讀的過程中,家長作為一名“參與者”的角色,那麼參與指的是家長認真講故事和認真聽故事的過程。

要讓一篇兒童故事活起來,需由大人口讀,才具生命力,經由口讀,耳聽,眼看,大人和孩子全身參與故事的起伏,一起使故事充滿了魅力。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明白親子共讀的重要性。但與孩子讀時,許多父母親為了急於把故事説完,這一頁的文字唸完,即刻翻下一頁繼續念,整本書唸完後,代表這本書也看完了,馬上又換下一本。雖然,孩子聽完了整個故事,但是並不代表他看完了整本書,因為圖畫書包括文字與圖畫,他雖然聽完了文字故事,卻常常沒有機會看完整的圖畫故事。

何謂“認真”講故事呢?首先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相關的讀物,內容簡單些,情節生動有趣些,以便讓孩子能有興趣看,這有利於孩子閲讀信心的建立。其次,家長無論給孩子讀什麼書,首先要做的都是預習。一定要先預習內容,預習講的方式,才能知道書的內容裏面哪些方面是適合孩子的,哪些內容應該暫時忽略掉哪些可以擴展去講,到講的時候也能做到心裏有數。最後,亦是許多家長未能做到的,就是持之以恆。有些家長有空就給孩子講故事,沒空就算了,要不就是心血來潮時才講,這樣不利於孩子良好閲讀習慣的養成。共同閲讀應該成為一種習慣,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地方,和孩子兩專注、集中、單獨的在一起閲讀,結束忙碌的一天,這是多麼美好的時光!

在閲讀過程中,兒童從“聽故事”過渡到“講故事”的過程。這時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必須有人聽,有人欣賞,這樣才有利月孩子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何謂“認真”聽故事呢?首先孩子起初講故事時,只不過是一個初步感知的過程,有時孩子可能看懂了一些,有時可能完全跑題,是他們自己的創編。不管怎樣,畢竟都是他們閲讀的成果,家長首先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喜悦,樹立信心。然後再和孩子共同閲讀其中忽略的或不理解的部分,為孩子指點迷津。同時,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細節,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讓故事更為生動,進一步提高幼兒自主閲讀的能力。其次,孩子讀完一個故事後,勻出時間與孩子討論。一本書可以啟發思想,點燃希望,引起恐懼,帶來發現。引導孩子去探索,幫助孩子去表達感受,這就是家長認真聽孩子講故事的表達。

家長全情地投入到閲讀中,既是讓孩子享受到閲讀的樂趣,也是讓孩子享受到成人的愛,而且這種享受是由成人和孩子一起閲讀共同創造的。在這種閲讀活動中,孩子帶着聽有趣故事的平常心和成人一起閲讀,成人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知識,不伴隨有評判活動,因此,孩子感覺輕鬆愉快。成人與孩子之間形成了温馨、和諧、互相理解和信任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有利於閲讀習慣的養成。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2

讀書是學習,讀書是充實,讀書是體味文化,讀書是回顧歷史,讀書是精神的旅行,讀書是思想的馳騁,讀書是與前任會心的交流,讀書是自我靈魂的感悟!這些話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1、親子共讀增加了孩子的知識量。

在閲讀時,兒子遇到不懂的詞句總會問為什麼,我耐心解答後她就會深深地印在腦海中。有時候我也會特意給指點一下,這個詞用得特別巧妙,用在這個地方,恰入其分地寫出了當時人的心情,如果用上別的詞語就沒有現在這個效果了。

2、親子共讀開發了孩子的思維,豐富了想象力。

和孩子讀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會説作者把這個故事寫完了,如果你是作者會怎麼寫續集呢?兒子就會接着講一個故事。她的講完了就對我説,媽媽該你了。聽完了我的講述會説你講得也不錯,我再給你補充點就更好了。

3、親子共讀體會到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讀《我的兒子皮卡》時兒子會説他和我們班的同學特別像,我會説怎麼像呢?兒子就會給我講關於他們許多有趣的事情。

總之,親子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家長應該多陪陪自己的孩子,那就從現在開始閲讀吧!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3

在學校召開親子共讀活動以來,我與兒子一起閲讀《小布頭奇遇記》和《怪城奇遇記》,讀到高興時,看到兒子哈哈的大笑,聽着兒子“接着讀!接着讀!”的催促聲,心裏感到很滿足,仔細想一想,與兒子一起閲讀,真的體會很多。

平時總是發現兒子學的太慢,如此簡單的東西卻總是理解不了,自己急的不得了,後來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小時候的樣子,才發現兒子也真不容易,理解比什麼都重要,暗暗的告訴自己要學會換位思考,至少在陪兒子閲讀的我要有耐心,用兒子的思維體會兒子的生活,這也是一種收穫吧。

與兒子一起閲讀,通過一些小故事,讓他知道什麼是對錯,讓他知道一些簡單的社會準則,從小就樹立積極向上健康全面的的生活學習世界觀。與兒子一起閲讀,不僅兒子高興,我自己也感到很快樂,雖然生活很累,工作很忙,但是拿着書給兒子講故事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放鬆起來,感覺很温馨。

在閲讀時,有時讀錯了他給我指出來,有時他也能給我講一些他聽到的小故事,問一些我回答不了的問題,才發現他比我小時厲害得多,

發現互動學習的效果真的不錯,學得輕鬆,掌握得也快,有點兒羨慕他,要是我們小時候也這樣該多好。

在學校召開親子共讀活動中,我和兒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陪伴兒子讀書的同時,和兒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覺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讓兒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總之,在與兒子一起閲讀過程,我的收穫真的很多很多。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4

我是第一次讀這本書,剛開始覺得是本課外書,無非是孩子的童話書之類的,有點不以為然。

但是當我們讀完第一章《唏哩呼嚕歷險記》後,我就被這隻可愛的小豬深深吸引了,讓我對這隻小豬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僅僅可愛,而且善良、勇敢、誠實,同時也是一隻助人為樂、堅強樂觀、勇於同壞人做鬥爭的好小豬。他不僅嚇跑了大灰狼,而且趕走了月牙熊,為了給媽媽買生日禮物,他用自己的勞動換取等等。

讀完這本故事書,我們要培養孩子像小豬那樣,學會幫助別人,不向媽媽、老師和同學撒謊。小豬唏哩呼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素材和榜樣,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花時間和精力陪孩子共同閲讀的一本書,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明白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總之,我認為親子閲讀不僅提高了孩子的閲讀能力,增長了知識,也讓我們家長從中體會到教育孩子的快樂、責任。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5

我的兒子朱澤楷在熟悉的人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蟲,大家在路上碰上他時,總是看到他手中拿着書,所以總有人問我,怎麼培養的孩子這麼愛看書,也總有家長向我請教,如何讓孩子愛上看書。

要讓孩子喜歡閲讀,必須培養起好的閲讀習慣。實際上朱澤楷閲讀習慣的培養並不是上學之後才養成的,在他一歲多時我們已經在有意識的教他閲讀,不管是大街兩旁商店的門牌,還是刷在牆上的廣告語,只要是我們帶他走過的地方,我們都會教他讀。我們還經常帶他去書店,每次都要給他選一些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的卡片,回來後他愛不釋手,我們也和他一塊看,在他三歲時,他已經認識了兩千多個漢字,自己閲讀幾乎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了,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暢遊了。

要讓孩子喜歡閲讀,就必須給他創造一個好的閲讀環境,,我和孩子爸爸都是高中教師,平時我們在家就都愛讀書,在他上學後我們更是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孩子上學期間儘量不看電視。平時,吃完晚飯後,我們一家三口如果不出去散步,肯定會一起鑽進兒子的房間,每人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看,有時我們看到有趣處還會跟其他兩人一塊分享。

要讓孩子喜歡閲讀,必須讓他有選擇的自由。有些家長説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家裏有很多書從來不看,我就問,你們一般給孩子買什麼樣的書,大多都是些名著像《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這些書有些孩子喜歡,但是有些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不喜歡看是正常的。朱澤楷的書都是我們和他自己精挑細選的,在家裏他自己有一個單獨的書櫃,裏面放滿了各種類型的書,有科技類、軍事類、文學類、建築類,還有大量的雜誌。在書店買書時,我們都是讓他自己選,也不限制買幾本,只要喜歡,內容健康,就可以買。對他不喜歡,我們看着好的書,我們也會買回來。自己先看,看完給他講,引起他的興趣。他實在不願看的我們也絕不強迫。

要讓孩子喜歡閲讀,就不要讓閲讀帶有功利性。很多家長給孩子買回書來,總是愛問孩子看了多少了,這本書講得什麼,你給我講講。很快,孩子就覺得讀書是給家長讀得,讀的興趣馬上就淡了。還有的家長覺得書買了,就要一字一字的認真讀完,否則這本書就白買了。實際上一本書中不一定所有的內容都喜歡,也可能這個問題這幾天感興趣,過幾天又不感興趣了了。書放在那裏,哪一天他想起來,又會拿出來看。如果這本書實在不錯,孩子又沒讀多少,我們自己就會去看,然後和他聊天時,就和他説書中講的內容,又不和他深講,讓他自己去書中找。

實際上,我認為親子閲讀並不是説一定要和孩子兩個人看一本書,或和孩子看一樣的書,而是有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間,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給孩子的閲讀把好關,還要和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和你一起在書中學習,成長。讀書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養、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着熱忱的愛心的家庭。”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上也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閲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卻能改變人生的寬度。親子閲讀能夠引領孩子進入知識的殿堂,為孩子打開智慧之門,更為孩子的終生學習保駕護航

讀書可以説使朱澤楷收穫頗豐,讀書使他成為一個明辨是非,有正義感的孩子。讀書使他成為一個有上進心和強烈求知慾的孩子,對不懂的知識,他一定會想辦法去弄明白;讀書使他成為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他見了老師會主動打招呼問好,與同學友好相處;讀書還拓展了他的知識面,增長了他的見識,無論你説起哪一個方面的知識,他都能侃侃而談;讀書還提高了他的寫作水平,讓他寫出了一篇篇好文章。但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讀書讓他很快樂,他從來沒有把看書,學習當作為負擔,而是在其中找到了樂趣。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侷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每一個學生要在書籍的世界裏,有自己的生活。把讀書視為自己的樂趣。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6

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讀書使人高尚,讀書使人文明,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善辯。由於工作原因,平時對孩子關心的很少,但是自從一小發出親子共讀倡議以來,我發覺我也能擠出時間和女兒一起讀書,在充滿父子、母子親情的氛圍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裏,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以下是我對親子共讀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選好孩子“愛看”的第一批書,使孩子對書產生好感。

孩子愛不愛看書,與父母的培養技巧很有關係。在孩子閲讀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對提供給孩子的書刊進行精心地挑選,儘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如動物畫冊等。

二、不易對孩子的閲讀過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的閲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家長不必過多地去管它。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願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閲讀心理,是孩子在閲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誌。

三、把閲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儘可能為孩子提供輕鬆自由的閲讀環境。

閲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因此,家長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於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類型和範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範圍越廣越好。一般來説,從上國小開始,大部分孩子在閲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逐漸形成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此,家長應注意觀察、瞭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美國圖書館學教師蘇珊羅森韋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閲讀,那註定不會長久。”

“親子共讀”就是以閲讀為紐帶,而閲讀又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途徑。親子共讀有助父母子女間的雙向溝通,對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温馨、和睦、積極向上的親子關係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家長的參與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使孩子從閲讀中得到樂趣,增加了知識。提高了語文閲讀與表達能力,提升了寫作能力。

在“親子共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每日為工作和家務勞碌的我當初只是在業餘時間和心情好的時間陪孩子讀書·看報,沒有持之與恆,説起來非常慚愧。後來,在學校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後,為了做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一致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方法,我不得不忙中抽空,每天固定了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閲讀,做孩子閲讀的榜樣,使之成為習慣。我是利用晚飯後,家庭作業完成後的時間,每晚20分鐘至30分鐘,雙休日每天早晚共同閲讀一小時左右,就這樣經常去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講出來,然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發表看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通過“親子共讀”,孩子的閲讀興趣變得濃郁了,閲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讓我與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情緒發展也有了更深的瞭解。作為家長的我,能有這些領悟,還要衷心感謝學校,老師的用心良苦開展這樣的“親子共讀”活動,你們不止給予了孩子們的關愛,而為我們家長增長教育兒子知識搭建了平台。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7

我的孩子8歲了,我覺得他不是不愛讀書,而是不會讀書,在這裏作為家長,我覺得很慚愧,因為孩子是需要去引導和幫助的,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喜歡這個,就會這個,而是我們家長並沒有把讀書的樂趣傳遞給孩子,早在上半年訂書的時候,孩子只是看着訂哪種書可以得到什麼玩具,書拿到手沒有看,只是粗略的翻翻,而贈送的玩具卻一刻不停的想着玩,總給我一種買櫝還珠的感覺。

學校開展讀書周的活動,其實早在這之前,我上網上家長學校的時候,就看到了家長在孩子的一生中必須培養的能力,其中就有閲讀的能力。這兩週,只要有時間,我就和他一起看書,我們看了《湯姆.索亞歷險記》,我發現孩子並不是不喜歡看書,而是他並沒有真正感受到書中的情節,這些日子我們,我讀一章,他看,他讀一章,我看,我們互相檢查有沒有讀錯的字,互相理解學習書中的內容。有的時候,我都累了,不想讀了,而孩子還是樂在其中,還想繼續往下讀。通過看這本書孩子説湯姆雖然是個調皮鬼,但是他勇敢,正直,有正義感。他也要做一個像湯姆那樣勇敢,正直,有正義感的孩子。

在一起起閲讀的過程中有一些心得要和大家一起分享:1,孩子讀的時候,總是喜歡把他不熟的字或者不認識的字模糊帶過,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打斷他,讓他繼續,當他讀完理解時再去指正他。2,在閲讀的時候,儘量讓孩子用手指指着字一一的讀,這樣我感覺孩子不會在視覺上有拉下字的現象。3,讀書的時候,儘量培養孩子的興趣,不要老是讓孩子讀完做一些書後面的題目,我買的那個書是每章後面都有題目的,像閲讀理解似的,孩子會覺得很煩而失去了閲讀的興趣。4,當孩子累的時候,不要督促孩子快讀,這個時候我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念兩段。5,和孩子一起閲讀的時候,我會準備一個本子,把優美的語句和孩子不理解的詞語給抄下來,讀後和孩子一起去理解學習。6,我感覺和孩子一起讀書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的事情,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你想想如果家長都不能堅持的話,更何況貪玩的孩子。

以上就是我和孩子一起讀書的一些心得體會,請老師多多指正!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8

暑期親子共讀體會:讀書,讓我和孩子的心貼得更近了

孩子的第一個假期就快結束了,又該進入新學期了,回顧一下假期生活,也真是豐富多彩,收穫滿滿。現將幾點感受和體會表述如下:

一、體驗式讀書能激發孩子的熱情

首先感謝牛老師的用心,在假期前的一封信,已高效地指導着家長和孩子的假期讀書計劃。除夕之前的5首小詩,恰如其分地和傳統節日相結合,二十三辭灶王、噴噴香的年夜飯、過年紅等,讓孩子身臨其境,感受頗深。不光吃着,穿着,玩着,還能學着,唱着,用着,物質和文化雙豐收;一場瑞雪又讓牛老師給孩子做了非常豐富的飄雪大餐,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瞭解了很多雪的知識。我和她爸也跟牛老師學了一把,把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給靖華一起講了,她也很快地背下來,還伴隨着在大雪中表演動作。同時答應已久的去五蓮滑雪的願望也付諸了行動,在滑雪的時候,靖華摔倒了,讓她實時的瞭解了雪有很美麗的一面,但也有不方便的一面,她還好奇地問起為啥在雪中走路很累?問東北是不是天天這樣?那地方的人為何不搬走呢?出去會不會把耳朵凍掉?呵呵,我們一一回答,讓孩子自己多體驗,多參與活動,熱情就高漲起來,這種溝通效果更好些。另外,在拜年時,女兒還煞有其事的拿着一個小本,每到一户在拜年的同時把門上的對聯記下來,像那麼回事呢,呵呵。

二、互動式讀書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説起給孩子讀書,我需要檢討一下,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懶”媽媽,原因有二:一是客觀上因工作性質確實時間少,從心底裏羨慕時間相對充足的寶媽們,但我自己認為,首先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為孩子做個表率,才能對孩子更好的言傳身教,這也是陪孩子少的一個藉口;二是女兒有個特點,喜歡自己讀書給別人聽,我給讀的她還得自己再讀一遍,這樣一來,我也將計就計,徹底做個旁聽者。每天只要有時間我和她爸一定是個忠實的聽者,但為了培養孩子有成就感,和孩子約定,她當老師,我們聽完後一定要回答問題的。在接受孩子的提問,我們有時故意把問題回答錯,讓女兒糾正。像《笨狼的故事》裏的蘋果樹開的是白花,我就回答是粉色的,女兒你就會批評我沒認真聽講,要拽一下耳朵的,呵呵,還蠻嚴厲的。有時我們一家4個大人學生還排隊打分呢,排名在前的有好大的一個大蘋果,落後的只有一粒小瓜子呢(摳門)。在互動中讓孩子享受讀書的快樂,同時對老師付出勞動的艱辛增加感受。在這個假期裏,孩子讀了大約10本書,我只和孩子“共”讀了《一年級鮮事多》,還是她讀一章,我讀一章,這本書太好了,就是發生在一年級家長和孩子活生生身上的事,都能找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我們一個晚上一口氣讀完了,然後對號入座,讓女兒説説主人公哪些做的好的,哪些不好的,她自己身上有的需要改進,有的要好好保持,女兒説上一年級太有趣了。

平時晚上,基本是孩子讀書,我一邊忙着家務,一邊做學生,享受着“陪”孩子讀書的樂趣,儘管速度慢點,孩子的收穫也不小,不過我這個學生也不好糊弄,問題很多也很刁鑽,有時也把女兒給難住了,我也好趁機當一把老師。

三、點滴鼓勵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1.我一直鼓勵孩子大膽想象,敢於表達,錯了也不要緊。女兒喜歡寫字,經常在紙上寫寫畫畫,假期裏,我鼓勵她把想寫的東西記錄下來,儘管讓她固定在一個本上,但還是因為假期在父母親戚間來回走動,就成了記錄在3個本上,也算是日記的雛形吧,但我覺得只要是開始做就一定有收穫。

2.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點滴的鼓勵是孩子增加自信心的加速器。一天晚上,女兒在和院裏的小朋友玩,我們大人在一邊説話,忽然女兒過來拉着我的手説:媽媽,你看什麼花那樣香?我走過去一看,在花壇的一角有一顆梅花正獨自開放,花香順着黃色的花瓣沁出來,真的好香啊!我説這是梅花啊!女兒早在旁邊大聲背起來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她背完了贏得了大家的一片喝彩,我也為女兒的聯想及時地獎勵了一個大拇哥,女兒自信地説牛老師教過他們,接着和她的夥伴們背詩、進行成語接龍,整個院子沉浸在孩子的笑聲和詩書中。在鼓勵中成長孩子更自信了!

一年級四班有着優秀的老師和優秀的家長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經常為不能為班級做點貢獻和少時間陪孩子而慚愧,害怕拖了後腿,也希望老師和家長們多幫助我,這次老師安排親子共讀的讀後感,讓我對親子共讀這一形式上有了更深的感悟,親子共讀,其實不是讓我侷限在具體哪一本書的感想上,而是通過這一形式讓父母做家長在孩子成長中該做的事。

個人體會,不當之處輕輕老師和家長們指點。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9

現在的家長總是向我們抱怨説孩子怎麼頑皮不聽話,下面教家長一個讓孩子能靜下心來的活動---和孩子共同進行親子閲讀。可別小看了它,能幫助孩子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哦。

一、關於年齡特徵

1、閲讀過程中幼兒的表現

小班幼兒在閲讀過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所以,閲讀的時間一般不會很長,以聽為主,提問較少也比較簡單。

2、閲讀過程中書籍的選擇

小班幼兒的圖書以童話、神話、兒歌等為主,故事一般較短小,故事中的形象鮮明突出。一般選擇單幅畫面的圖畫書,畫面簡單清晰、色彩明亮,漢字較少。

3、閲讀過程中家長的指導

有些閲讀指導策略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有,比如朗讀感受、觀察理解、討論交流等方法;有些方法是中大班常用的,小班較少採用,比如創編情節、續編故事、講講做做、自主閲讀、隨機指導、分享閲讀等方法。家長在閲讀過程中的提問也呈現不同難度,對於小班的孩子提問,主要還是對故事具體細節的把握,較多的是“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

二、關於家長的兒童觀、教育觀

藉助親自閲讀,我們可以反觀家長的兒童觀、教育觀。

1、兒童觀。兒童觀是指人們對兒童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我們看到家長比較尊重孩子,讓孩子自主選擇圖書和故事,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不強求孩子;與孩子平等討論、協商;鼓勵孩子主動參與閲讀,將孩子視作主動發展的個體,給孩子提供較多的體驗、交往,思考的機會。

2、教育觀。這裏主要指學前教育觀,是人們對學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家長怎樣看待學前教育的作用、意義、目的,認為學前教育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氛圍,怎樣把握和對待學前教育的結果?總體而言,現在的家長重視孩子的習慣、興趣、能力及良好性格的培養,造就“完整兒童”。“和孩子在閲讀中共同成長”的觀念正得到更多家長的認可。

親子閲讀給幼兒帶來的不僅僅是語言方面的影響,可以説,良好的閲讀是一種全方位的、多維度的陶冶,它實現了三個角度的整合:一是書面言語與口頭言語的整合;二是語言和其他學習內容的整合;三是靜態學習與動態學習的整合。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10

這次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在親子閲讀中,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八點至八點半作為親子閲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裏,孩子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家長做完了家裏的雜務,關閉電視和電腦,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擇讀書姿勢。我們採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牀上或沙發上,讓孩子依偎着家長,家長用手攬着孩子,不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氛圍。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我們在為孩子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閲讀節奏。

現在每個家庭裏都是隻有一個孩子,又處於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積極,知識豐富,思維活躍。但是,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些呢?單就讀書這一項,我的體會是: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一起回味歷史的厚重沉澱,體驗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學的新奇和不可預知,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因此孩子在上幼兒園的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快樂書蟲,家庭製造的計劃。我的目標是讓未來的書蟲與書籍親近,品嚐書籍帶來的甜美感受。書蟲是最快樂的,書蟲可以從書中體驗快樂,那裏有前人與今人的故事,美麗的詩行,人類亙古的思考,充滿勇氣和睿智的探索,奇妙動人的幻想,還有神奇的萬千世界。當然除了美麗和歡樂,也有醜陋和悲哀,還有一面面警世的鏡子,照着人世間的醜惡、齷齪與淒涼。合上書,無論曾經歡笑還是哭泣,沉思還是暢懷,憤懣還是激昂,只有一個詞彙能準確描述書蟲的感受,那就是:快樂! 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讀書帶給我們豐富的世界,讓我們用善良和純真的目光看待一切。

今年學校裏開展的讀書活動很好,這項活動不僅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更進一步鍛鍊了孩子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從一個故事引發的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寓教於樂,其樂無窮。因此,對於父母來説,千萬不要奢望可以教給孩子什麼,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成長,包括身體的,感覺的,情緒的,認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長,而不只是被灌輸屬於父母的認知和技能,那樣的人生無味而無趣。

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並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做家長的'考驗,我們應督促孩子每天朗讀一篇文章,讓孩子有意識的識記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詞語。在讀書中遇到問題提出疑問時做家長應儘量正確的回答孩子的疑問,遇到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時要翻閲其它書,一定要正確對待回答孩子疑問,要幫助孩子提高一下思維空間,第一次接觸的詞語要重複的閲讀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樣記憶才會更深刻。通過陪孩子讀書,讓我這個做家長的更加了解自己孩子想的是什麼,讓孩子懂得了什麼是自尊,什麼是愛心。在今年我生日的時候,兒子親了親我,趴在我的耳朵旁對我説:“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祝願您生日快樂”我當時真的好感動,這除了要感謝學校老師的耐心教導,我覺得是有益的書籍讓孩子知書達理、懂得了感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和孩子一起快樂的讀書吧。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小書蟲。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11

與兒子開始讀《三國演義》源於一次和安老師閒聊,她説六年級的孩子讀《三國演義》有助於國中語文課堂對於文言文的理解。於是乎,回來就和兒子搬出來束之高閣已久的大部頭《三國演義》,起初兒子不太愛讀,厚厚的一本書,拿起來都覺得沉,加之裏面人物錯綜複雜,理出頭緒確實很難,兒子讀了幾次之後,就扔一邊去了,我們也放棄了。

進入寒假,學校舉行親子共讀、書香家庭活動,我們就又開始了行動。

先以情動人——媽媽在上學時,就堅持讀完了《紅樓夢》,看了好幾遍,但《三國演義》卻沒堅持下來,現在我們一起來完成媽媽的心願吧!

在我的勸説下,兒子又拿起書來。

為了避免出現反覆,我又諮詢了朋友,確定先從有意思的章節開始入手,比如“草船借箭”,比如“三顧茅廬”……當耳熟能詳的人物故事從這本沉甸甸的書上摘出來時,兒子似乎慢慢產生了追根溯源的興趣。

加上爸爸的引導——爸爸對其中的人物、情節還是比較熟的。讀到不懂的地方,爸爸稍加講解,人物關係搞不清的地方,爸爸幫忙順順,好多了。

就這樣,一點一滴、積少成多,大部頭的《三國演義》也看完了十九回,速度和理解水平也提高了許多。

真的感謝學校提出的親子共讀、書香家庭活動,給我們提供了熱愛閲讀、自覺閲讀的平台。現在,我們三口人一起閲讀一起討論,讀書已經成了習慣,成了家庭的日常活動。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努力、堅持,再努力、再堅持,需要慢慢引導、勸説,再引導、再勸説。當一切水到渠成之時,就是收穫的季節!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12

女兒五歲了,在她還剛開始牙牙學語時就一直陪着她讀書,每晚睡覺前讀一個故事。而她最愛聽的故事則是一遍又一遍的讀,到最後她都能把整個故事大體講下來。在這邊讀邊看的過程中,她認識了很多字,懂得了什麼是善惡、知道遇到危險該撥打報警電話,每晚睡前的讀故事變成了一起看書。迄今為止,從開始的兒童歌謠、《三字經》、《唐詩三百首》,到後來的《三百六十五夜兒童故事》、《葫蘆娃》、《西遊記》等,孩子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再吵再鬧一拿起書來就安靜下來了。

記得我和孩子的一個幼兒園老師進行交流時,她説過一句話對我印象很深刻,當時我們是在兒童樂園相遇的,孩子很淘氣,我要對孩子進行呵斥,她阻止了我,對我説,“孩子愛玩淘氣不要阻止她,只要在生活中給她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就好,比如説讀書的習慣、飯前洗手的習慣等等,好的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並且會成為孩子將來的成功的基石。”

讀書使孩子的眼界開闊了,懂得了許多的知識和為人處事的道理,也形成孩子的温厚,謙讓、富有愛心的性格,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都很好。作為母親,我在品嚐孩子的

成長快樂的同時也體驗着讀書的快樂。在童話故事中,我接受着世界上最美的情感洗禮,與孩子一起感受世間的真善美,一起汲取書中的智慧。如讀《西遊記》使孩子懂得了什麼是善惡,《淘氣包馬小跳》使孩子知道生活中要做個乖寶寶,不學馬小跳等,而中華經典詩文則讓我們瞭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精髓。

用書中的故事教育孩子,比簡單的説教更有效。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習慣,孩子自然就不會沉迷在網絡遊戲裏。我想,如果我們能讓中華傳統經典詩文烙印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那我們的文化複習就指日可待,讓外國的經典滋潤孩子,那我們的孩子會更加博愛、寬容、充滿自信地與世界通行。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13

説到閲讀,我就會想起坐在台下聽王麗峯老師給我們講座的情形,她的氣質、博學讓我讚歎不已,一個女人竟然如此的“美麗”!而這美麗源於她的學識。枯燥無味的內容,因她而顯得那麼生動有趣,在她的精彩演講中我們深知閲讀的可貴,在她的循循善誘下我也閲讀了她推薦的許多書籍,讓我受益匪淺,現學校開展了”親子讀書”活動。

幼兒期閲讀培養

1。創設閲讀環境是閲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對閲讀環境創設所起的作用充分重視,我覺得它是一種隱性課程,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接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如在給活動室、書房及牆壁上貼一些圖案、在實物上配備以文字;建立圖書角,及時更新圖書等,讓孩子時時刻刻感受到書面語言的信息,為孩子達到自主閲讀的目標而努力,我們對孩子的輔導還包括讓孩子學會翻閲圖書的規則與方法,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會看畫面能從中發現事物的變化,將之串聯起來理解故事情節,讀懂圖書,使孩子能知道在文字、畫面中發現人物的表情、動作、背景進而理解故事情節,或聽媽媽念圖書文字等。

2。為孩子提供一些廢舊圖書和畫報,讓他們做小作者,自編圖書,通過剪剪、貼貼和講講,結合閲讀內容,提出問題引起孩子的懸念,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閲讀活動,帶着問題孩子就會認真閲讀,採用和孩子一起移動手指點讀的方法,以引導孩子視線的正確移動,喚起孩子對文字的注意。此外,還為孩子提供一些卡片,讓孩子在學會觀察的基礎上,編述故事,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實際水平主動的選擇活動內容,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愛書的情感。又如通過“夢想劇場”、“字寶寶樂園”、“跟我讀”等牆飾以及象形字,看圖識字等活動材料,使孩子根據自身的要求,興趣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操作材料,豐富他們的知識領域,又如:大圖書閲讀活動,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自制大型圖畫故事書,並利用這種圖畫故事書幫助孩子學習和掌握按順序仔細觀察畫面和將前後畫頁聯繫起來理解的閲讀技能,在小圖書閲讀活動,主要幫助幼兒掌握翻圖書的方法。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14

首先感謝尊敬的苗老師組織這樣一次非常好的“親子共讀活動”讓我們和孩子在親子閲讀中更好的溝通、增加和孩子的共同語言、瞭解孩子的心裏世界??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每週六晚八點(40)分鐘作為親子閲讀的固定時間和星期日下午帶孩子到書城看書讓她感受讀書的氛圍,在這個時段裏,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擇讀書姿勢。我們採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牀上或沙發上,讓孩子依偎着家長,家長用手攬着孩子,不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氛圍。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我們在為孩子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閲讀節奏。

四、是做好導讀準備。根據孩子的讀書水平,將全書劃分精讀、選讀、略讀的不同區域,重點為孩子閲讀書中的精華內容,因為閲讀時間不長,我們一般是讓孩子讀一點故事書、少兒百科書和一些其它的科外書籍。有時會根據孩子的要求賣些她自己喜歡的書,還會讓她讀完一個故事或是一篇文章,説説自己的感受、看法、意見和體會。增加讀書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五、定期帶孩子去新華書店、圖書館、書籍比較多的地方,家裏書籍有限讓孩子的讀書面更廣更全面,瞭解更多課堂以外的知識,更能增加孩子的知識量和識字面。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閲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閲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後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孩子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親子讀閲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家長和孩子共同經歷着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家長和孩子貼的更近,彼此間沒有隔閡,象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可以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便於及時調整方式方法,更好的為孩子創造學習環境,家庭環境。孩子也在討論的氛圍中更容易接受意見和建議,而不會感受到壓力和緊迫,自然會較好的成長。因此,對於父母來説,千萬不要奢望可以教給孩子什麼,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成長,包括身體的,感覺的,情緒的,認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長,而不只是被灌輸屬於父母的認知和技能,那樣的人生無味而無趣。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愛上讀書,喜歡讀書不要把讀書當成是一種任務或負擔。讓她自己能更好的去認識這多彩而美麗的世界。

最後再次感謝苗老師,也希望孩子能一直堅持下去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15

曾記得一年前有次與女兒一齊去新華書店,順手翻閲了一些書,看到了一本介紹引導孩子閲讀的書,心中頗有感觸。於是在那次我買了幾本兒童小説《窗邊的小豆豆》,《愛的教育》及《青銅葵花》。那時的我還不明白曹文軒、梅子涵、秦文君及鄭淵潔等作家。

想要女兒讀那麼厚厚的書,我的心裏也着實有些打鼓,那次試着把《青銅葵花》的前幾節慢慢地讀給孩子聽。就應説我的朗誦還是很有感情的,因為我被書中的情景感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與人是渾然一體了。讀到深情之處甚至喉嚨哽咽,眼含熱淚。孩子感受到葵花成為孤兒後的無助,感受到了青銅與葵花之間相互的愛,感受到奶奶、媽媽、爸爸他們大家的愛,甚至連老牛都很通人性。儘管命運坎坷,但愛始終在每個人心中洋溢着。

在閲讀《柳林風聲》一書中,孩子覺得這本書不怎樣樣,但我想這是一本大家推薦的名著,總有其優點所在。我找到了鼴鼠不打掃房子衝出家門去感受春天的那段心裏活動,用我的理解詮釋給孩子聽。因孩子感受到了鼴鼠的調皮好玩,立刻就來勁了,迫不及待自個兒把書讀完了。

每次讀完書,我基本上詢問她此書的故事情節,一般女兒都能如數家珍地頭頭是道,甚至有時還會有自己的“小九九”。

好的書把愛灑向大家,也讓我與女兒之間的愛有了共通的橋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p3g4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