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1

課外閲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對國小生來説,做好課外閲讀,不僅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涵養,塑造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許多作家、學者成功的經驗表明,語文素養的提高,大都得益於大量且廣泛閲讀。新課標第一次規定了國小生課外閲讀量,並提出閲讀速度的要求。這是對語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對國小語文教學有着較好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把指導學生課外閲讀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我想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怎樣指導國小生課外閲讀。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國小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披文而入情,讀書重在激情。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個喜歡閲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閲讀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利用一切適當的機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如在教學《福爾摩斯的推斷》時,我發現學生對福爾摩斯特別佩服,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收集、閲讀有關福爾摩斯的文章。學習了《嫦娥奔月》後,讓學生收集如《開天闢地》、《女蝸補天》等許多中國古代有名的神話故事。這樣有目的的進行課外閲讀,既能增強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課外閲讀的質量。

班級讀書會也是國小生在學習夥伴間形成課外閲讀的氛圍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用一段課外時間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書,然後用一個集中的時間由同學和教師共同對該讀物自由討論,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學的讀後感等。可以讓閲讀成為遊戲一樣的童年生活。

此外,開展讀書筆記評展、精彩詩篇朗誦會,以及利用影視作品開展影視主題活動都是營造閲讀氛圍的好辦法,都可激發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促使學生把課外閲讀當成一種自發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為。

二、引導國小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國小生在閲讀中,面對身邊各種各樣的書,常常不知如何取捨,不知讀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讀,對於這些問題教師如果不重視,學生很容易對閲讀失去興趣,引導國小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要注意以下幾點。

國小生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祕、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等。同時,國小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據這些特點,我精心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兒童讀物,如《海底兩萬裏》、《木偶奇遇記》、《吹牛大王歷險記》,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這些經典兒童文學書籍既是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的課外讀物,又能促進他們完美地發展,純淨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

其次,可以適當推薦給國小生的一些有時代特色的暢銷課外讀物。比如童話故事,成為眾多國小生童話夢中的主人公;近兩年,《哈利波特》、《魔法學校》這樣的兒童暢銷書風靡校園,這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課外讀物也是國小生課外閲讀的寶貴契機和資源,可教師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殺。很多圖書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義的感召、美好的幻想、過人的機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對這種課外閲讀,教師要引導國小生積極親身體驗,使其能真正產生髮自內心的激動和興趣。

三、指導國小生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

張之洞曾經説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國小生課外閲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閲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1、加強課內外溝通,拓寬閲讀渠道

首先,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閲讀方法,拓寬閲讀渠道。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以課本為出發點,有計劃地拓展學生的閲讀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教學《新型玻璃》前,佈置學生翻閲與課文相關,相近的文章、資料等。學生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學習興趣大增,課堂上競相發言。如有的同學説:“我想做一套這樣的房子,它可以飛、可以潛水、還能衝出宇宙,尋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學説:“我想讓每户人家都裝上一扇智能門鎖。把家庭每個成員的相貌、聲音、指紋等信息輸入電腦,它就能輕而易舉地識別出來,只要主人觸摸門鎖,它便自動打開,對其他人則不理不睬。”各種有創意的構想如汩汩泉水湧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再讀讀原汁原味的作品或類似的書,使知識縱橫溝通。

2、根據不同文體,進行分類指導

各種課外讀物的閲讀方法是不同的,應根據不同的文體,採用不同的閲讀方法。我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從怎樣閲讀連環畫、童話、寓言、故事、小説、科普讀物、優秀作文和少兒報刊進行分類指導。如指導學生讀少兒報刊,運用瀏覽和細讀兩種方法。指導學生拿到報紙先統覽全貌,大致瞭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後選擇重要的、新鮮的和自己感興趣的細讀。還教給學生根據專題收集資料剪貼、寫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視技能訓練,培養閲讀方法

我們重視加強閲讀步驟與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閲讀一篇文章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粗讀,要求能瞭解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複述。第二步細讀,理解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第三步熟讀,要求寫讀書筆記。

四、培養國小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是閲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良好的閲讀習慣可以使國小生樂意閲讀、有效閲讀、享受閲讀。在指導課外閲讀的過程中,我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國小生的閲讀習慣。

1、訓練讀書用眼的習慣。減少眼動次數,逐步擴大閲讀視野,縮短注視字詞時間,減少回視,這樣既提高閲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讀速,形成默讀習慣。

2、訓練閲讀時用腦的習慣。文章大體分三種體裁: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而這三種文章各有不同的閲讀步驟,如:記敍文的閲讀步驟為:文章題目—文章體裁—主要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記敍文的閲讀材料時,邊讀、邊思、邊記這些要點,達到理解記憶。

3、訓練定時閲讀和限時閲讀的習慣。定時閲讀指每天某一時間內閲讀,限時閲讀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讀書時間。為了保證閲讀時間,我們開設大閲讀課。每週安排一節閲讀課,讓全班同學在一起進行閲讀,閲讀時有老師及時的點撥、引導,提高閲讀的效率。

4、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指導閲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成“摘記”的習慣。使學生在閲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豐富自己的詞彙,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閲讀的綜合效益。

課外閲讀是國小生豐富生活經驗,積澱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的過程。教師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對課外閲讀的認識,正確指導國小生進行課外閲讀。開卷有益,只要學生讀,就一定會有收穫。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2

曾看到一些中高年級的孩子在讀書時仍熱衷於插圖繪本類,對文字類的厚厚的名著敬而遠之;而有的孩子抱着一整本名人名言,在信手翻閲着……我們一直提倡讀書,那麼讀書到底是在讀什麼呢?

相信很多家長激勵孩子讀書是為了拓寬孩子的視野,啟迪孩子的思維,通過一本本豐富多彩的書籍,孩子們看到了一個個新奇的世界,感受到了世界百態,吸吮着知識與智慧,圖書帶給孩子們的是一場心靈的盛宴。

鼓勵孩子們多讀書的另一個緣由:是希望孩子們“下筆如有神”,老師會要求孩子們做讀書筆記或好詞好句摘抄,乃至美文誦讀。這時的讀書,是學習作者優美的辭藻和行文的藝術,需要孩子們不斷積累、練習和揣摩。

而我認為讀書重要的是讀作者的思想。華麗的詞句和生動的故事,最終都要服務於思想,文章主旨,作者的感情,這才是一本書讀後應在我們心中留下的東西。

讀書時,或坐或躺或立,不必拘泥,品讀着一行行鉛字,醉心於作者描摹的一個個真切的場景,身臨其境,感受着作者的百感交集,歡喜着他的歡樂,憂慮着他的憂愁,透過文字的背後,不斷汲取着偉大思想的力量。

巴爾扎克曾説:“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讀一本好書,如同一個智者談話,學習他深邃智慧的思想、高瞻遠矚的眼界,並聯系自身的生活體驗,融會貫通,轉化為自己的思想。

另外,讀書讀的還是一份情懷:對弱者的同情,對黑暗的.憎惡;對家鄉的無盡思念,對未來的自信、希望;對美好事物的堅持,對陋習的勇於摒棄……這些高貴的感情,於平實的文字中,給予了我們一次次精神的洗禮。

孩子們,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閲讀的書籍要有所選擇,淺顯的啟蒙類書籍或許已難以滿足你們的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了,而抽象深奧的理論類書籍則容易讓幼小的你們營養過剩、食慾不振,學會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選擇優秀的少年讀物雜誌來閲讀。

孩子,讀書的樂趣只有你靜心讀後才能發現,讀好書,並用心去品味作者的感情,感受他們思想的力量吧。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3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確。假期學校要求每位教師閲讀一本好書,我進行認真篩選,我選讀了《幼兒心理學》這本書。學習幼兒心理可以瞭解幼兒的心理特徵,進而對幼兒進行更好的教育和培養,使其健康成長。

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他們是我們祖國的花朵,必須給予良好的教育,為社會培養棟樑之才。但是在我們對其進行教育的時候,必須先了解其心理特徵,在瞭解幼兒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給予改變,合理正確的培養。

幼兒年齡小,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教育,瞭解幼兒心理是為了更好的瞭解該幼兒、更好的培養幼兒,讓我們知道幼兒的思想,動態等一切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內心裏都充滿着許許多多的不滿和疑惑!我們是這樣,那幼兒呢?他們也同樣如此!年齡小的幼兒,他們只是盲目的依賴,沒有自己的主見。中班以後的孩子們就不同了,他們知道和老師“作對”,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盲從!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反叛! 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之一。幼兒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以遊戲為主的各項活動中,心理髮展異常迅速。作為幼兒教師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每一名幼兒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心理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開展幼教科研,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兒童心理學研究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的發生與發展的規律,以及這個時期的心理年齡特徵。但有一點和我們平時理解不大一樣,兒童期是指從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從出生到17、18歲左右。當然它還可以細分為更小的階段,比如常用的嬰幼兒期(出生到2歲)、兒童早期(2歲到6歲)、兒童中期(6歲到11歲)和青少年期(11歲到20歲)。

現在的發展心理學已逐步分化出各個以專門年齡階段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它主要包括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年心理學、中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

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發展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讀者更加清晰地瞭解心理學的內容。讀這本書,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説話,把自己和學生們看作是平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考,去體會。這樣的話,才會成為一個好老師。

教育是一門關於人性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於人性的科學。當我們的教育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於學校、學生之於教師、學校之於學生、學校之於教師、教師之於學生、教師之於學校等種種關係與牽動都將充盈着和諧與愉悦。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也將變得幸福的享受教與學的過程。

而我認為讀書重要的是讀作者的思想。華麗的詞句和生動的故事,最終都要服務於思想,文章主旨,作者的感情,這才是一本書讀後應在我們心中留下的東西。

讀書時,或坐或躺或立,不必拘泥,品讀着一行行鉛字,醉心於作者描摹的一個個真切的場景,身臨其境,感受着作者的百感交集,歡喜着他的歡樂,憂慮着他的憂愁,透過文字的背後,不斷汲取着偉大思想的力量。

巴爾扎克曾説:“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讀一本好書,如同一個智者談話,學習他深邃智慧的思想、高瞻遠矚的眼界,並聯系自身的生活體驗,融會貫通,轉化為自己的思想。

另外,讀書讀的'還是一份情懷:對弱者的同情,對黑暗的憎惡;對家鄉的無盡思念,對未來的自信、希望;對美好事物的堅持,對陋習的勇於摒棄……這些高貴的感情,於平實的文字中,給予了我們一次次精神的洗禮。

孩子們,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閲讀的書籍要有所選擇,淺顯的啟蒙類書籍或許已難以滿足你們的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了,而抽象深奧的理論類書籍則容易讓幼小的你們營養過剩、食慾不振,學會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選擇優秀的少年讀物雜誌來閲讀。

孩子,讀書的樂趣只有你靜心讀後才能發現,讀好書,並用心去品味作者的感情,感受他們思想的力量吧。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4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是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它對人才的知識、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説。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因此,當新世紀拉開帷幕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去正確面對紛壇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世界,博覽羣書,開拓視野,豐富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掘,以淵博的知識去適應和麪對未來的需要和挑戰。

一、激發閲讀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同學們願意讀書,樂於讀書,我搜集了讀書的名言警句讀給他們聽,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等;講名人讀書的故事和方法,如魯迅強調博覽羣書、列寧怎樣提高閲讀速度、李澤厚的泛覽與精讀和徐特立讀書由少到多等;講讀書的樂趣等,他們就饒有興趣的去“書的海洋世界”中去遨遊,汲取知識的營養。

二、推薦讀物

學生有了濃厚的閲讀興趣,但辨別力有限,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以實現閲讀的有效性,為此根據學生的能力、思想、年齡和興趣的不同,以及課堂教學需要的不同,認真幫助他們選擇適當的讀物。選擇時應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的廣泛性。國小生大都偏好閲讀故事性強的戰鬥故事書,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選擇這類書外,還應有計劃有目的的介紹和鼓勵學生閲讀歷史、地理、科幻等方面的讀物,擴展學生的閲讀範圍,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他們的廣泛的閲讀興趣。高爾基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可見,課外閲讀對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極大的影響。教師在指導時,要注意對學生優良品格的形成產生不同影響的書籍進行搭配,促使學生能從中獲得品格發展的健康與完善。

2、主體的層次性。作為閲讀主體的學生,因個性方面的差異,指導時,我常根據情況分層次指導,低層次的學生着重看以圖為主的書籍,初步培養起愛書愛讀書的習慣,中等層次的學生着重看以文為主,輔之以圖的童話、神話、寓言等書籍,對高層次的學生,則開始指導其閲讀中外著名的童話集、短篇小説集,並引導其進行探究性學習。這樣注重層次的指導,能促使學生的閲讀能力逐步提高。

3、第三,閲讀的相關性。課內閲讀是學生的主戰場,課外閲讀是課內閲讀的.必要擴展與補充,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要協調好課內外閲讀的關係。為此,我常結合課文學習,以課內帶動課外。

三、指導方法

如果學生僅僅有了閲讀的興趣,不懂得如何去讀,如何學會技巧,學以致用,閲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時,就要我們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我們教研組共同探討了幾種讀書方法,如:

(1)選讀法。

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查閲、摘錄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或閲讀能延伸教學內容的作品、文章、書籍。

(2)思讀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提問能喚起注意、啟迪思維,而課後提示的思考題又是文章的重點,帶着課後的問題讀書能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是我們最常用的學習方法之一。

(3)精讀法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精心地閲讀,仔細地品味,從作者的篇章結構,思想情感中,體會到學習的方法。這種學習方法適用於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如在學習《拾穗》一文時,結合課文插圖,讓學生透過三個婦女的動作、神態及周圍環境的描寫,在把課文的背景資料和課文結合起來閲讀,瞭解她們的艱苦生活,體會課文的中心。在學生初步掌握瞭如何瞭解人物內心活動的學習方法後,便要求學生自讀下一篇課文———《一個老農,在田邊走着》,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4)瀏覽法

對所讀的課文不是逐字逐句讀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視全文,瞭解內容大略,尋找作者的觀點,瞭解作者的思想。這種閲讀方法,往往是用在獨立閲讀課文中。如在教學《橋之思》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快速地瀏覽全篇課文,並引導結合平時的生活實際談一談,理解心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廣泛性。當然,瀏覽不等於走馬觀花,而是要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掃視。

(5)跳讀法

在閲讀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或自己的興趣,把不想讀或簡略的內容跳過去。教學生明確哪些作品、書籍要重點讀,讀時要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批註。哪類作品可略讀、可瀏覽,提醒學生不要面面俱到。再如:圈點批畫法。俗話説:“不動筆墨不讀書。”閲讀時對那些名言警句,精彩的詞、句子、段落可作批註,寫評語

當然,閲讀興趣和良好閲讀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教師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方法得當、正確引導,就一定能讓課外閲讀成為學生內在的需求,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成為學生不斷更新知識的源泉,並伴隨學生一生。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5

學期初,班級在黑板上佈置出一塊“古詩園地”和“好詞佳句”欄目。

每天由老師抄寫相關古詩和詞句,利用語文課前三分鐘,全班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誦讀二年級上學期規定的必備10首古詩,課外閲讀的內容已按預期目標完成了部分的閲讀。學生認字量加大後,適當推薦經典讀物引導學生進行閲讀,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除了利用每天下午整理課進行閲讀外,教師還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我們的讀書計劃,讓這項活動得到家長的重視和大力支持,能為孩子購買適合孩子讀的書,在家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督促孩子每天在家不少於半小時的讀書時間。

每天講一個成語故事,每週背誦一首古詩。在早讀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完成。幫助孩子們積累更豐富的`文學材料。經常進行讀書彙報課展示,指導幫助孩子在校在家的讀書情況。教師堅持為學生誦讀經典;教師利用閲讀教學時間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鼓勵學生寫讀書感受。班級設立圖書櫥,建立學生個人圖書交流中心;定期舉行學生好書推薦活動。課內外及時銜接,教師輔導學生鏈接課內延伸至課外的相關書籍文章,充分利用每天早晨出操回來後的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讀的書中的故事,形式不限,可以只講其中的一個精彩人物或一個好玩的情節,也可以背一首新學的古詩或詩歌。讓同學們吐露自己閲讀的所感所思。有書就有希望,讀書就有幸福。

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師生的底藴,讓師生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不斷對生活、學習產生新的追求目標,從而從容當書生,瀟灑走人生。這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6

在這次的課外閲讀活動中,老師給我們選了很多種適合我們的書讀,第一次接觸這麼多的種類,也是很讓人驚喜的。活動中,我們每個人借閲了一本書,利用一天最後的自習課去看,這樣既不耽誤其他的課,也不耽誤我們自己的學習。課外閲讀讓我很大的感受就是所讀書籍跟課本有很大的不同,我一開始是淺讀,因為課本是有老師去講解的,但是課外的書就必須是自己去摸索了。淺讀一遍是瞭解書中大致內容,後面再去深讀,就要自己去領會書中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了。書中有可能還會遇到很多生字或生詞,這就要通過自己去查字典學習了,不然放在那裏,就有可能造成自己讀不懂書中的內容。

不管是一些名著,還是一些描述動植物的書,亦或是作文類的,這些對我們而言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內的閲讀是有老師幫忙去理解的,我們這樣其實很容易被侷限思想,但是課外閲讀,靠的就是自己了,那麼我們就要開始去學習怎麼理解書中的主旨,遇到不會的字詞都要自己去查去讀,而不是靠着老師才能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對我們培養閲讀理解能力很有用,而且更能讓學生自己去學會看書,找到自己閲讀的'習慣。課外的閲讀,讓我對閲讀更加有興趣,同學們亦是如此,大家都沉浸在閲讀的氣氛中,都能夠盡情閲讀,這可是很難得了。平時我們學習很繁忙,都沒有時間去看課外的書,像這次可以一起去共同在這次活動中讀書,不僅難得,更讓人感到新鮮。

我喜歡這次閲讀活動的開展,讓我碰觸了書籍的另一種樂趣,這是自己去做不一樣的體驗。通過班級開展的課外閲讀,我能更深刻去感受書籍對我的影響,更加能夠讓我去獲取更多課外的知識,這些是在書本中很難去學到的,所以本次活動讓我對讀書的興趣提高了不少,也讓我瞭解了很多的東西,不侷限與課本知識,而是從這些課外書中就能知曉很多有趣有味的事情,體會與課本不一樣的故事。

教師課外閲讀心得體會7

他,已有兩天沒來學校了;他,寧願上山撿石頭也不進課堂;他,一度幾次拒絕我真誠的幫助,而且是那麼的徹底我極度困惑,是什麼原因致使一個從不遲到,熱愛學習的孩子放棄學業?是老師?是同學?還是父母?這裏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一時間,所有的問題充盈着整個腦袋。

在與孩子的父母幾次接觸中,我瞭解到母親早上是與孩子起了點小衝突,但具體什麼原因他們也不知道,他們也很想讓孩子上學去,就是苦於無奈。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打開他的心結,讓他重新回到學校來。可棘手的是這孩子有點倔,幾次嘗試都以老師,我不想去上學。不,沒有,我不想讀了!你幫不了我!回絕了我。怎麼辦?正犯愁時,我想到了前天從同事那裏借來的《成全之道》中生命化教育的關鍵詞之一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凡事相信,凡事希望。是呀,愛能使人增強信心,擺脱困境;愛還能治療心靈上的創傷,也可以戰勝肉體上的疾病;愛同時也能塑造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愛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愛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親近教師;愛是一份無微不至的關心,是一份責無旁貸的責任。對,就用愛去感化這原本就脆弱的生命吧!脆弱的生命一旦得到了愛的幫助,就會產生出無窮盡的力量!於是,我努力見到了他。

見到他時,他剛從山上回來,腳穿拖鞋,一身沾滿黃土的外衣,真叫人心酸!我摸摸他的頭,撣撣他身上的黃土,關切地問他上山勞動情況。此時孩子心底的防線似乎鬆動了許多,眼裏流露出一絲信任的目光,感覺不再那麼固執了。我因勢利導,孩子像開閘的洪水泄了出來。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了,好小子,竟跟自己的母親較起勁了。此時的感恩教育、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便成了最好的良藥了。聽着我的分析,孩子頻頻點頭,臉上慢慢綻開了笑容。老師,我懂了,我錯了,下午就上學去!久壓在心頭的石頭終於落地了,眼前這幸福的一家子真讓我欣慰。

下午,他帶着笑容,準時坐在了教室裏。

後記:過了不久,噩耗降臨在了他的頭上,他的母親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了。我本擔心他又會退學或精神萎靡,沒想到我錯了,他比以前更堅強,更自立了。他在期會考的作文中寫到:雖然媽媽已經走了,但我是男兒,我應自強。從今往後,我會努力學做家務,幫爸爸分憂看來,是母愛使他長大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r9ej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