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設計心理學(彙總15篇)

設計心理學(彙總15篇)

設計心理學1

摘要:設計心理學的論文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日趨臨近,承載着獨特知識價值內涵意藴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備的獨特性、益智性特徵,而在品類繁多的玩具市場中日益受到消費者的熱捧。手工玩具設計時必須考慮消費對象和潛在消費對象的心理需求,並以創意設計和獨佔設計為設計理念,使手工玩具產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設計心理學(彙總15篇)

關鍵詞:手工玩具設計心理

一、手工玩具概述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日趨臨近,承載着獨特知識價值內涵意藴的手工玩具因其所具備的獨特性、益智性特徵,而在品類繁多的玩具市場中日益受到消費者的熱捧。手工玩具可做廣義或狹義理解,廣義上的手工玩具既包括製作生產過程不借助機械力完全依賴製作人手工製作完成的玩具,如自己縫製的人偶、自制孔明燈等,也包括玩具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組裝的玩具,如航模船模、十字繡等。狹義上的手工玩具僅僅指玩具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組裝進而實現其遊戲價值或觀賞價值的玩具。本文以狹義的手工玩具的設計心理學為研究對象,探究手工玩具明確消費者定位與心理的情況下,所應在玩具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秉承的理念與思路。

二、手工玩具消費特徵

任何產品的生產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生產者佔得或擴大市場份額,獲得收益和利潤。為實現這一目標,產品的生產必須架構在產品適銷對路、消費市場定位準確以及洞悉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上。玩具既是人類娛樂的工具,同時也是產品,因此在玩具的設計過程和推向市場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玩具的受眾以及受眾心理,如此方能保證玩具產品的銷路和市場熱度。

(一)消費對象

提及玩具一詞,大眾往往存在認識偏差,即通常將玩具的消費者定位為兒童。此種玩具消費者定位方式的錯誤之處在於忽略了愛玩是人類的天性和共性,與人類的年齡結構並沒有直接聯繫。心理學界曾對成年人的心理做出這樣的評價:成年人同未成年人一樣具有遊戲心理和遊戲需求。他們在現實社會中所遭遇到的壓力可以藉由在遊戲世界中的放鬆,而最終使情緒得到有效的緩釋,壓力得以釋放;藉助遊戲過程可以使成年人的心理保健因素得以滿足,並幫助其實現心理平衡。前些年曾流行“偷菜”類的.網絡遊戲,大批成年人是該類遊戲的主要擁躉,為之遊戲目標達成而不分黑白苦守於電腦之前即是這方面問題的佐證。因此,手工玩具的生產製造廠家應將兒童與成年人均視為消費對象或潛在消費對象對待,在設計產品過程會考慮到產品的不同市場消費羣體定位問題,以避免陷入將成年人錯誤的劃分為非消費對象的誤區,而使市場份額被縮減,生產和經營最終徒勞無功。

(二)消費心理

隨着當前健康、綠色、環保理念的日益受到重視,消費者在購買手工玩具時除了要考慮到玩具的價格和性價比之外,基於玩具與皮膚直接接觸的特性,因而還要考慮到玩具的製作材質、製作原料和製作工藝等要素。尤其是為兒童購買玩具時要尤為重視,兒童的肌體抵抗力弱於成年人,病菌更易侵入,如“普遍被用於軟化塑膠的鄰苯二甲酸鹽,不會堅附在軟膠上,而是隨意流動,當嬰幼兒咬嚼和吸吮玩具時,便有機會吞進體內,嚴重影響健康。”同樣,父母為嬰幼兒選購手工玩具時,不只着眼於手工玩具的娛樂屬性,更看重該種手工玩具對嬰幼兒的智能開發功效,藉助手工玩具的益智功能使嬰幼兒實現“從依從成人的評價發展到開始有自己獨立的評價,從簡單、籠統的評價發展到較為具體的評價,從主觀情緒性評價向初步客觀性評價發展”。

此外,伴隨懷舊情懷的日漸迴歸和物質生活條件水平的提高,作為享受資料性質的手工玩具也益發被成年消費者所看重,享受資料即是指能夠使人們生活的適宜條件得以相應提升的消費資料。根據恩格爾係數可知,家庭收入增加時,家庭成員的食品性消費比重降低而非食品性消費(如精神消費)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重相對越高。故而消費者對手工玩具的購買和佔有能有效滿足消費者的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享受。同時成年人對自身的消費行為有準確的計劃性和預見性認知,因而在這個意義層面上,基於手工玩具所具備遊戲和觀賞的雙重價值屬性,成年消費者也隨之產生了對手工玩具視覺美感追求意義上的趨美心理需要和對手工玩具情有獨鍾的偏好心理需要。

三、手工玩具設計理念

在現今的信息技術時代,資訊發達,訊息更替速率頻繁,人們的娛樂方式應呈多元化趨勢,手工玩具要謀求在現時代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找準產品的市場營銷模式、構建產品的設計思路,對產品的設計理念、市場目標定位做出準確抉擇。只有如此方能讓手工玩具不同於他類玩具的優勢和特質得以凸顯,並最終能在激烈的現代玩具市場競爭中取得應有席位。

(一)創意性設計理念

創意設計,是指突破常規的設計模式,即創新設計或曰技術創新。現代企業的競爭實質上就是技術的競爭,手工玩具的生產製造廠家應有意識的探求手工玩具的創意設計之路。對於玩具產品的生產而言,要考慮到其包裝、原材料材質、娛樂性、賞鑑性、安全性、價格等多種因素。在手工玩具的產品包裝方面,要避免色彩的過分渲染導致消費者產生對玩具產品的惡俗和流俗之感,應以簡潔明快的色調錶現玩具主題;在製作材質方面,秉承綠色設計理念(GreenDesign),以“易於回收、易於替換、節約能源、低公害或無公害、健康安全、使產品來自自然,又迴歸自然”為設計主題;在娛樂性方面,要注重產品的愉悦功能開發,以面向兒童的手工玩具為例,家長作為購買者看重玩具的益智功能,而兒童作為玩具消費者看重的確是玩具的自身愉悦功能,因此可以説愉悦功能是玩具的核心功能,同時,手工玩具對愉悦功能的開發也能使手工玩具在消費者間產生同步心理需要,即使消費者之間產生驅同性的消費慾求;在鑑賞性設計方面,設計者在玩具設計時要考慮到消費趨勢引導,將手工玩具以往的單純的把玩引導升級為賞玩結合模式;在安全性方面,設計者除要考慮材質的安全綠色之外,還要對手工玩具需要組合遊戲的特質特別把握,要以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為參照,使手工玩具的組合零部件不致對兒童產生安全隱患;在價格方面,手工玩具設計者要考慮到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消費的首要因素,因而要進行成本控制,保證產品價格能夠為市場所接納。

(二)獨佔性設計理念

手工玩具設計時,除了考慮自身的產品性能和定位之外,更要考慮整個外部市場的產品競爭情況,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構建獨佔性設計理念,使手工玩具產品在同時期市場中具有新奇性,使產品在具有商業色彩的同時,又個性化鮮明,以滿足消費者渴望被讚美和認同的優越心理需要。

此外,作為手工玩具的生產製造者,任何一個創意均凝結着設計者的智力成果投入,因而當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開發出來之後,生產者應以申請專利的方式使知識產權受到法律的保護。

設計心理學2

【摘 要】設計構思的過程是產品心理學的實踐過程,但是在設計構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過產品的極限,如果突破產品的極限,那麼就改變了設計的實質而喪失了設計的意義。設計的過程是知覺的過程。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產品包裝;知覺感知

包裝設計在產品的銷售中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僅僅是包裝的作用,也是營銷的作用。精美的包裝設計無疑會讓產品增色不少,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提升產品的價值,同時體現了產品的品質,這是營銷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人們購買商品時首先看到的是產品的外包裝,這是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在營銷中,尤其重視產品的外包裝。

作為包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或者是實踐,都應該從體現產品的質量和品質方面入手,注重設計的高質量。而在設計中,設計者的設計心理學決定了包裝的審美。設計心理學在設計實踐中發揮着無法估量的作用。

一、對設計心理學的認識

設計心理學是研究用户需要的學科,首先要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建立用户模型。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用户使用流程,研究用户使用過程中的相關信息。這是設計心理學在包裝設計方面的應用實踐。設計心理學還要研究用户對設計的評價,這是總結經驗不斷進步的途徑。用户的反饋和評價是對設計的考核和肯定,因此設計心理學要有用户反饋的過程。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用户的心理需求,研究用户對產品的情感,建立起用户情感模型。設計心理學是研究用户對產品的審美學科,需要建立用户審美模型的學科。設計心理學還應該研究產品使用的環境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包裝設計,符合環境的要求,建立使用的環境模型等等。設計者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那麼才能設計出良好的產品,滿足用户的需要和提升產品的價值。

設計心理學也是心理學的一種,是在特定領域內的用户心理研究的科學。設計心理學的建立融合了很多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法則。任何設計過程和實踐活動,其主角與核心都是人,人的心理也是設計心理的基礎。設計心理學是圍繞着人的心理和需求而進行的,比如説認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所以,我??在所涉及的基礎心理學理論來源方面要做好甄別和遴選,將設計知識和設計需求完整結合。

二、設計心理學應用在設計中的探索

(一)設計中人和物之間的關係研究。所謂設計就是工業生產的一個門類,任何一門設計都是為人服務的,工業設計是工業生產活動的一種,是科學知識應用在生產實踐中的體現。社會是人和物共同組成的,人類的一切生產活動都是為了滿足需求而設計的.。設計心理學就是探討人和物之間關係的學科,研究人對物的感受,人和物的關聯,由知覺――認知――動作等系列組成。產品的設計就要滿足人類這樣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對物的需求關係,研究如何規劃人和物之間的關係。

設計就是應用物來影響人的科學,設計人員要通過造型來規劃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也是知覺在設計中的應用。科學合理的設計可以幫助人們在實踐中更加方便和舒適地使用產品。人們對審美的感受是設計心理學的一個因素。設計心理學是通過對知覺理論的研究和探索,研究產品設計中的基本要素,研究人與知覺之間的關係。

(二)設計構思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設計構思的過程是產品心理學的實踐過程,但是在設計構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過產品的極限,如果突破產品的極限,那麼就改變了設計的實質而喪失了設計的意義。設計的過程是知覺的過程。首先我們視網膜上感受到信息是不同亮度的元素。我們在設計上要通過處理邊界處的亮度來突出稜邊,這個過程是形成二維草圖的過程。這個階段可以勾畫出物體之間的邊界線,畫出物體的輪廓和表面積。深度線索的元應用包括單眼線索和雙眼線索以及方位等因素,形成二維半的草圖。然後再利用物體之間的關係建構三維草圖。

(三)情緒反應過程的研究。一個人的情緒反應,包括反應和依賴兩個過程。包裝要把產品的形態表現出來,產品的包裝是吸引消費者的首要因素,精美的包裝可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所以在設計中,包裝圖案醒目是相當重要的,其中文字部分也必須要突出產品的性能和特點,能夠瞬間抓住消費者的視線,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好感。

消費者是一個綜合的羣體,他們的文化程度、審美品位、消費特點等都不一樣,所以在設計包裝中要儘量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迎合大多數消費者心理需求。包裝的色彩、造型、圖案、材質是包裝設計的關鍵。

設計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產品的工業化生產過程離不開包裝的過程,包裝設計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研究設計心理學,是做好設計教學和設計實踐的關鍵,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給予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魏力敏,戴珊珊.論設計心理學在快速消費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xx(07).

[2]餘建榮,韓春霞.淺析設計心理學在產品人性化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xx(07).

設計心理學3

摘要:無人機是21世紀開發的新型實用創新產品,已在警用、農業、氣象、電力、搶險救災、視頻拍攝等行業廣泛應用。無人機的人機界面設計,直接影響其工作效率和操作的舒適性,需要從改善人機界面使用,增強用户與設備良性交互等方面入手,形成系統而清晰的認知。從設計心理學角度,基於人的思維及行為方式,對無人機人機交互界面的設計原則及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人機界面設計;設計心理學;無人機

人機界面是人機工程學領域的一門學科,指的是人和機器在信息交換和功能上接觸或互相影響的領域,即人與機器通過界面的相互交流[1],包括信息輸入與輸出,界面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和機器雙方的效率。好的人機界面簡潔美觀,通俗易懂,不失雅緻,在使用方式上也是十分簡單且具有引導和解釋功能,在造型和使用上都吸引用户並使用户感覺愉快,從而提高效率。人機界面屬於計算機類與認知心理學類雙重結合的產物,涵蓋知識範圍較廣,還與人機工學、數字媒體技術、網絡應用技術、人工智能等有着密切的關係。對於滿足功能而言,大多數人機界面設計基本達到了人們對於使用的要求,而發展產品更多更適用的功能,卻要從界面設計中以人的需求和使用產品的高效性兩個方面出發,將設計心理學與界面設計融合,使產品與人的關係更為親密,更大地發揮產品的性能。本文以無人機人機界面設計為例,探討設計心理學在產品界面設計中的應用和實現。

一、心理學原理與人機界面設計

(一)認知心理學

20世紀50年代,認知心理學在西方興起。認知心理學即人通過感官對信息的獲得,併產生一定的心理認知,影響並指導思維形成和對事物的關注方式等。它是一個完整的心理過程,從具體感覺到抽象認知再到具體的思維,包括概念、語言、情緒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人的行為。由於人們對認知心理學的深入瞭解,認知心理學逐步得到發展,並應用於產品設計和計算機領域。現代人機界面設計涵蓋着認知心理學。例如,通過人眼對不同顏色感知程度不同這一認知心理,可以對於顏色搭配進行不同設計。細視胞光譜中黃色部分最為敏感,在進行產品設計時,陰雨霧的天氣通常用黃色來作為警示顏色,或者在字體廣告設計中運用醒目的黃色為底色或亮色等。再如,紅色等較為豔麗的顏色會引發人們的興奮感,刺激食慾,一些餐館的可視化菜單會增加紅色裝飾的使用。此外,認知心理學領域中格式塔心理學(完形心理學)詳細系統地解釋了刺激的整個心理過程,在指導界面設計和信息傳播版式設計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二)審美心理學

人機界面是人與機器之間的交流,其出發點必然與人相關。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這要求人機界面的設計體現人性化特點與原則。人的特質具有社會歷史性,人在各個時期由於審美的不同對於人機界面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原始人類時期,由於技術水平低下和人類意識淺薄,幾乎無設計、無人機界面可言。在洛可可巴洛克時期,人們則追求矯揉造作的豪華裝飾風格,直至現代主義的出現,在設計理論上提出“少則多”的設計原則,簡約設計、理性設計等觀點才在設計美學上逐步進入實用性和美觀性相結合的藝術狀態,並在斯堪的納維亞風格中達到真正的美學與人機的優良設計地步。從歷史的角度看,設計與文化內涵和底藴有着緊密關係,人們的審美心理對於人機界面的發展有重大影響,設計必需考慮審美主體對某一類界面的審美體驗,結合心理學知識對產品賦予新的含義,增加人機界面的新內涵。

二、無人機人機界面要求

無人機的人機界面通常可分為顯示系統、操作系統以及輔助系統等3部分。顯示系統主要指顯示屏所帶來的可視化視覺顯示信息,操作系統通常指控制和界面應用部分(包括按鈕、旋鈕、手柄乃至觸屏等),輔助裝置是指顯示系統和操作系統所搭配的其他設備,如電腦軟件、手機APP等。基於心理學因素對人的行為的影響進行分析,無人機的人機界面設計應着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最簡信息

根據人的.記憶曲線原理,人在短暫時期的記憶是有限的,面對眾多的信息無法全部完成記憶的複寫。對於無人機而言,其應用領域多為軍事和救援領域,因此,其操作者應是高度緊張、注意力極其集中的,在最短時間內把握最為有效的信息至關重要。在無人機的人機界面設計中凸顯有效和重要信息,隱藏不必要的信息,形成簡潔明瞭的主界面圖將會突出主要信息,減輕使用者的記憶壓力。

(二)反饋

反饋即使用者輸入一定的信息指令後,在產品的界面或者操作中能夠及時得到相應的動作。反饋是設計中的重要一步,在使用者與無人機相互“交流”過程中,彼此進行着信息的傳遞,如果沒有反饋或者反饋不及時,後果將不堪設想。無人機的反饋需要更高的靈敏度和效率,可通過手機APP或者計算機智能系統聯合設計來提高反饋的精度。

(三)匹配

匹配可實現用最簡潔的信息表達最清楚的對應關係,從而減輕記憶負擔。例如,通過顏色、聲音、亮度等方式來提醒使用者界面區域重要的功能區,亮色、高音量、強光表示重要,特殊情況等。在無人機的人機界面設計中,通過清晰匹配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人機交流,如在航行和信息採集區域用特殊顏色進行匹配,提示操作者重要區域的匹配位置。

三、無人機人機界面設計原則

(一)清晰性

人機界面設計清楚簡潔是提升使用者操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無人機本身具有輕巧敏捷的特點,對於它的人機界面設計也應該是簡潔明瞭的,表達出最重要和本質的功能,避免對使用者造成注意力的浪費。同時,對於界面的分佈和信息的編排要做明顯的區分,重要信息進行強調,不重要信息則可以隱藏或者忽略,儘量做到界面所編布的重要信息就是使用者最為期待的信息。

(二)易學性

一個設計良好的人機界面應是易懂、易用的。無人機的應用領域較為廣泛,不同領域類型的無人機有相應的特徵,使用者經驗、文化水平,語言等也有所差別,要充分結合使用者和心理界面設計理論原則進行設計。例如,SRK理論(認知控制層次行為模型)認為一般情況下人通過3個層次的認知控制來對信息進行處理[3],即基於技能行為的層次,基於規則層次的行為,基於知識層次的行為。基於技能行為的層次,基於規則層次的行為簡稱SBB和RBB,屬於較低層次的人認知控制行為,在多數情況下人們喜歡用較低層次的認知控制行為來對信息進行處理[4]。在界面設計中從低層次的認知處理行為出發,做到人機界面設計的易懂易用。

(三)一致性

一致性的人機界面設計,在整體佈局和設計上協調統一,不僅能夠在審美上達到賞心悦目的效果,而且信息規劃合理,重點突出,有助於使用者瞭解界面,提高使用效,減少不必要的失誤。以視頻拍攝類的無人機為例,無人機界面與手機APP的結合使用減少了許多操作上的難度。一般使用者對於手機的使用較為熟知,當面臨一個陌生的機器進行使用時,心理上難免產生生疏緊張的感覺,而與手機APP的結合使用則拉近了使用者和無人機的心理距離。

參考文獻:

[1]沈霞,陶晉,魏東.從設計心理學角度思考數控加工設備的人機界面設計[J].工業設計,20xx(6):66-67.

[2]夏敏燕,湯學華.基於認知心理學的機電產品人機界面原則[J].機械設計與製造,20xx(1):183-185.

[3]楊濤,曾維鑫.淺析人機界面設計中的心理學因素[J]藝術設,20xx(3X):85-87.

[4]沈瓊,陳蓓,張路.粗細聯紡紗機操作系統界面的人機交互設計[J]機械設計,20xx(9):117-119.

設計心理學4

內容提要:目前教育技術對學習的支持已經到了“無處不在”的程度,因此為學生安排和設置有效的學習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中的心理環境又是學習環球瓣核心因素,心理學習環境對學生學業習所產生的影響,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關鍵詞:網絡 探究式學習 心理學習環境

武法提博士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活動展開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一般包括物質條件和非物質條件,非物質條件主要包括學習氛圍、學習者的動機狀態、人際關係、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我們認為,非物質條件主要是指人與人、人與物質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心理環境,也可稱為軟環境,或精神環境,而物質條件一般是指物理環境,或稱硬環境和物質環境。我們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信息化教育環境中學業校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的研究過程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在現代學習化社會中,心理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所產生的影響,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因此,心理學習環境是第一位的,物理學習環境是第二位的,物理學習環境對學習和教學的影響必須通過心理學習環境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在關注學生的物理需要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搭建網絡化的物理學習環境容易,因為面對的是物,而為學生創造一個理想的心理學業習環境難,因為面對的是人。

近來,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與網絡技術的有效整合,已經初步地顯現出巨大的綜合性效果。網絡探究式學習關鍵是探究,而非網絡。實施網絡探究式學習的核心並不在於網絡技術的運用,與其説網上的技術重要,不如説網下的教與學的活動設計是取得最優化學習效果的關鍵,信息技術本身的教學意義是有限的,只是信息技術的單邊參與不能自動地解決教與學的現實課題,也不能自動地產生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在此,“工夫在詩外”的內涵值得我們深思。另外,一系列的網絡化學習活動必須在一個適合於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心理環境之中運行,因此應該深入研究與人有關聯的問題。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行為應該得到良好學習環境的有利支持, 這個學習環境就是我們要重點設計的網絡探究式學習的心理學習環境。

一、教學設計理念的轉變──從“教學環境”到“學習環境”

在此我們提出的二元化命題,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題假設,而是要強調一種理念的轉變,這種轉變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學自身變革的需要。網絡探究式學習的學習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從以教師為權威的理念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發展的大好時機。以往我們過於關注教學環境的建構而大大忽視對學生的學習環境的設計,過於關注教授者的環境需求而忽視了學習者的環境需求,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設計學習環境。我們認為,如果需要把學生培養成為終身學習社會中的學習環境,這個學習環境應該包括由學生自己決定要做什麼、自己擬訂學習計劃及自己確定學習進度等。

在實施網絡探究式學習時,學習環境必須從單一的知識傳授墨跡為自主自立的學習,從單純重視學習的結果轉變為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從重視教學內容的數量轉變到尊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質量,從單一評價尺度到多元尺度評價從而發揮學生的各種潛能,從封閉式學習轉變到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的學習,從學校中心的教學轉變到終身學習。

二、設計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環境

1.提供給學生充分自由運用的學習時間,激發學生髮揮潛能

如果説教師的支持對學生進行網絡探究式學習具有重大意義的話,那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時間和對學習時間做適當的靈活性安排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為了設計出發揮個性、激發潛能的學習環境,在平時、週末及假期中,不宜硬性規定家庭作業的數量,只應做原則性規範,使學生有機會自主選擇想做的事情。另外,由於探究式學習的特殊性,要求學生自主建立學習計劃,確定研究主題,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有時會發生變化,會出現中途變換主題中研究方法的情況,因此對預定時間的靈活把握就顯得十分重要。

以往基礎教育的課時一般為45分鐘,而且是固定不變的。這種不變的時間原則,不通適應網絡探究式學習的需要,如果學生的活動是小組討論學習,反覆練習,實驗,實地考察以及訪談等,那種硬性規定為45分鐘或50分鐘的課時就不適宜了。應該根據教學和學習的需要,適當採用15、25、75分鐘等多種時段,靈活調整網絡探究式學習的時間。很多網絡探究式學習活動是在課餘時間裏進行的。

2.設計學生自我負責的環境

網絡探究式學習的主題大多是由學生自己確定的,或是由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學生自由選擇,並承諾完成時間,這樣可以激勵學生自我負責,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主體意識以及主體能力。特別是在網絡化學習的情境中,更應該強調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生獲得了自主和自律,必須同時接受要求和責任的約束,這一點以前我們強調得不夠,只是一味追求自主、自律和全作,而嚴重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網絡責任的教育,學生並非只享受自主而不負責任。因此,網絡化學習環境應該是以學生的自主與必要要求兩個方面為重點。作為主體之後,學生能否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充分利用主體地位有效地自我發展,與其自身的主體能力有很大關係,沒有主體能力就不能發揮主體作用,學業生的主體性就失去了意義。當然,如果學生提出了教師規定選擇項目之外的替代方案,教師更應該鼓勵和支持。

3.設計與社區共同學習、互相協調的學習環境

網絡探究式學習可以突破傳統學校的封閉式校園,打破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生活環境隔絕的現象,學生的學習環境可以融入社區,將社區的各類人員作為學習資源,從社區中收集大量探究性資料,作為網絡探究式學習的基礎,通過交流、互動,使學生形成與社區共存共榮的態度,並轉化為熱愛社區以至更大範圍的實際行動。

三、設計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學習環境

進行網絡探究式學習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能夠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學生從全球性視角思考問題並作出價值判斷,以全球性全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和素質。因此,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學習環境。

1. 設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拓展智慧技能的學習環境

網絡探究式學習所具有的創新特性,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地解決培養學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提高學生智慧技能的問題。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應該將自己作為學習主體,充分發揮個性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身的特殊興趣,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這裏我們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在協和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立性。因此,我們應該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養成質疑習慣的心理學習環境。

2.設計開發共同生存的、具有多元文化氛圍的學習環境

應該設計有利於學生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發揮文化多元性的環境,更應該設計超越文化差異而探究具有普遍性價值的理性和精神,這個環境應該可以提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作業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多文化共存社會的模式以及異文化之間碰撞的學習環境。學生所處的可以説是全球網絡化時代,具有協調性、寬容性以及責任性等內涵的學習環境對於網絡探究式學習來説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應用網絡技術把學生作為地球村的一員,為他們創建有益地球和人類的共同體驗學習的學習環境。

四、設計有利於網絡探究式學習的策略環境

1.促進學習目的的統一化和共識化

各個學校應該有自己明確的、統一的學業習目標體系。在讓學生學到什麼,培養學生什麼等基本理念問題上,學校的教師之間必須達成共識,由此才能為學生建權一個和諧統一的心理學習環境,教師也能有效地實現相互支持,取長補短。例如學生主體性發展主要應該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和社會性,這四個特性就應該被廣大教師所認同,使之能夠自覺地在網絡探究式學習的指導工作中貫徹這些理念,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一個適合於探究式學習的心理環境中進行活動。

2.追求教學內容的整合與關聯

應該説,學生所學習的每一個學科都有其明確的預期目標和內容,學生面對着不同的學科內容。如果學科之間依然不打破傳統教學的學科壁壘,每個學科只考慮如何將本學科的知識內容系統、完整地教授給學生,很少有全面性、橫斷笥和綜合性的教學,學生也就無法有效地獲得統整的知識和能力,也就不利於展開探究式學習。一般而言,探究式學習不只是將知識的獲得作為唯一目標,主要是以問題的形式教學和學習,問題則往往是綜合性的,解決問題就需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尋找各個學科的關聯點,實現教學內容的整合。

3.建構教師合作指導機制

由於網絡探究式學習一般多采用主題式學習方式,比較淡化學科的界限,強調分科教學變領域教學,因此應該對現行的以班級教師製為中心的教師指導機制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建立起一個教師協同合作的指導機制。傳統學習環境中的很多因素直接影響着教師的一作意識的形成,例如,教師單打獨鬥的工作已經形成,教育教學改革理念尚未形成共識,有過創新進取行為但履遭挫折,少數教師心存安逸心態,教師之間人際關係淡漠,少數教師人格特性比較封閉,學校缺乏民主氣氛,教師再説兒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我們認為教師的合作機制可以由三個主要步驟構成:一是共同構思探究主題,以共同理解原則和共同參與原則原則設計探究主題;二是進行合作實踐活動;三是成功體驗的交漢,應該增加目標實踐體驗的交漢機會,重視失敗的體驗,相互借鑑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方法。教師協作教學的類型可分為五種,學科內協同合作,同年級協同合作,跨年級協同合作,各學科綜合協同合作和主題式的'協同合作。

4.擴大學生學習體驗的環境範圍

信息化環境中的信息形態不人僅僅是電子化的,同時非電子化形態的信息對於問題解決學習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網絡化探究式學習不僅需要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料以作探究之用,而且還應該從其它方面獲取信息。學生應該與具有豐富經驗和科學知識的社會人士加強聯繫,與國際國內學校的廣泛接觸,從多方面挖掘探究主題、素材和活動內容,可以增進網絡探究式學習內容的多樣化,培養目標的多元化。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學習體驗的機會,幫助學生聯繫各方面的社會支持。另外,各種有效的社會設施也應該得到充分的利用,探究活動並不侷限於校內,可以利用社區環境進行自然體驗和社會體驗。

5.鼓勵教師和學生不斷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師生能夠有效自如地應用信息技術是網絡探究式學習的首要前提,否則就會出現只有探究式學習而不見網絡的情況,這樣就與我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不相符合。可以説,網絡探究式學習在應該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收集、處理與交漢,例如學生共同利用網絡觀察日食現象、調查世界各地酸雨情況,通過網絡交換共享資料,討論研究成果等。這裏提到的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往往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往往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低下,會直接影響到網絡探究式學習的效果。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教師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體會信息技術,才能有效地轉變觀念,所謂先有實踐體驗,才會產生觀念。信息技術的觀念不會憑空產生,不使用信息技術就不會產生信息技術的觀念。因此,應該為學生和教師營造一個積極學習信息技術,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有效氛圍。

6.合理使用同齡與混齡小組學習增進腦力激盪

網絡探究式學習當然強調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但同時也特別重視個性之間的相經作用,強調相互之間的腦力激盪、經驗分享、相互支持的過程。這樣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打破班級的壁壘,形成更加豐富的心理學習環境。網絡探究式學習的各種學習主題,通過同齡或混齡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逐漸加深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年齡層的相互學習,高年級學生向低年級不生提出建議,你年級可以減少嘗試錯誤的過程,效果往往優於同齡小組的學習。

7.為學生搭建主動發表意見與探究成果的舞台

學生在網絡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收集、處理和發表信息的能力,而學生髮表學習成果又是網絡探究式學習的重要環節。這裏指的發表能力主要包括運用文字信息、非文字信息表達的能力,更應該包括運用各種信息技術表達學習成果的能力。一般而言,學生比較擅長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而經較懼握口頭或肢體表達,但是在網絡探究式學習中,要求學生必須靈活發揮多種表達學習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綜合表達能力,它既需要學生的文字表達,也需要學生的將學習體驗和感受以口頭和肢體的形式表達,更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把學習成電子作品,用信息技術將各種學習素材或學習結果整合起來,並與其他人一起分享。這樣,可以使得學生自評學習成果,擁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對成長充滿希望,更能增進人際關係的能力。

8.轉變教學評價的標準

與接受式學習不同,網絡探究式學習的評價重點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態度和能力變化,而不是考試成績或或分數評比,甚至可以揚棄量化學習結果的呈現方式。教師應該從學生活動或學習過程、報告書和電子作品、發表和討論之中找出優點與不足,進行適當評價。網絡探究式學習確實不能象一般學得以成績進行量化評價,而比較適合於記述個人發展的內部評價,主要包括橫向式個人內部評價和縱向式個人內部評價,注意記錄和收集學生生探究過程的各種學習資料,如搜索過的網站,下載的各種資源,評價學生的研究方法和學習策略,以及發表時使用的原稿、圖表、照片、光盤、主頁以及網絡作品等,建立學生學習檔案,進行學習檔案評價。

參考文獻

[1] 武法提 《基於Web頁的學習環境設計》 《電化教育研究》 20xx.4

[2] 《探究式學習:含義、特徵及核心要素》 《教育研究》 20xx.12

[3] 李坤崇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 心理出版社 20xx.12

設計心理學5

摘要: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建築設計在滿足本身的功能的要求之外,更趨於“人性化”的設計,人們“環境心理學”的重視日益增長,在各種領域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環境心理學在圖書館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圖書館設計 環境心理學

引言:

從建築分類來看,除了我們每天必須居住的居住空間建築外,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公共建築,一個公共建築的設計是否成功,主要看它各個功能分區的劃分,與流線的設計,只要人們能夠在這個空間內感覺到使用很方便,心理感覺很舒適那就是一個成功的公共建築。一般圖書館都是作為一個高校的標誌性建築,是一所高校向社會以及其他學校交流的一個窗口。接下來我就從圖書館的各個設計方面結合環境心理學的概念來具體分析一下。

一、創造圖書館宜人的外部綠色環境

在現代社會中,植物景觀不再是僅僅侷限於經濟實用功能,美麗的、令人愉悦的植物景觀,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和人們最求美好事物的心理需求。單株植物擁有屬於它的形體美、色彩美、質地美以及季相變化美等。叢植、羣植的植物能夠通過不同的形狀、線條、色彩、質地等要素之間的相互組合以及正確合理的尺度,搭配不同綠地的背景元素與鋪地的地形建築物、小品等,不但能夠美化環境又可以為景觀設計增添獨有的色彩,能夠使人在審美的同時調節情緒、陶冶情操。在圖書館週圍的綠地中可以通過植物設計來達到上述要求。

植物設計能夠很好的服務於人的私密生活空間,是創造人的私密空間的最好的自然因素。在考慮人對私密性空間的需求時。 建築設計師並不一定就要設計一個徹底閉合的空間,但在空間屬性上要對空間有較為完整和明確的限定。分散排列的綠樹或者佈局合理的綠色植物屏障就能夠很好的提供給人們一個私密空間。在完全由植物所營造的靜謐空間中,讀書、靜坐、交談等無疑是一件一位舒適享受的事,沉穩的特徵、離心的理念,在性格上偏重於互相距離較小或不進行交流的特點。在這樣的綠地中,人們總是希望能夠儘可能的減少周圍環境的刺激、保證每個人的個人空間和人際距離不受侵犯。因此,在植物景觀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空間屬性與人的關係,從而使人與環境能夠達到最佳的融合狀態。

二、圖書館的內部綠化與美化設計

圖書館內部環境的規劃和設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程,讀者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圖書館內部度過的。因此,圖書館內部的綠化設計便顯得尤為的重要,用“圖書館像花園”這句話來形容圖書館的學習環境十分的貼切。設計師可以選擇一些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樹木花種放置在圖書館中,比如吊蘭、巴西木、鐵樹、虎尾蘭和冷水花等,這些樹木花種不但能夠對污染性的空氣進行有效的淨化,而且還可以形成為一種有效的制止圖書館內空氣的污染的綠色屏障。

室內綠化已經成為現今現代圖書館環境設計中的一種生理和心理功能的需要——人們總是喜歡能夠更近距離的接近大自然。使用未經雕琢的花木石水點綴在圖書館內外,能夠使人感到更加的親切。人們渴望能夠創造一個寧靜舒適、具有大自然情趣的學習環境,來調節自己緊張的情緒或學習氛圍、緩解長時間處於户內的腦力勞動所帶來的精神上的疲憊;綠色可以使用眼過度的人卻得到最好的調節,綠色植物始終陪伴着讀者在知識的海洋裏,不但具有很好的視覺效果,還能夠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這是一種體現生機勃勃的精神面貌、深刻的文化藝術內涵以及促進身心健康的環境再創造。

根據各個圖書館設計風格的不同,圖書館的'綠化與美化方式大致可以採用: 散點式方法:在數排書櫃兩端、盡頭以及牆角的位置整齊或者錯落有致的擺設花卉、樹木;面式方法:將花壇或花台放置在室內:點式方法,在閲覽桌、窗台、書櫃上放置少量的盆栽花卉或者盆景;懸掛式方法:在藏書室的牆面、書架上懸掛吊蘭、蕨類或藤本等植物,能夠立即產生自然的過渡與連續感,能夠起到將內外空間過渡與延伸的作用;中庭花園式方法:在有良好採光和通風條件的較大室內用植物、山石、水池構成可觀賞、可信步、可休息的庭院,還可配上茶椅等設施。

三、設計合適的採光與照明

人類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通過視覺從外界獲取的,環境照明對其效率和質量有着直接的關係。就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來説,圖書館首先應當提供給人們一個光照度合適的學習和閲讀場所。自然光均勻、光質好、照度大而且節約能源,圖書館應該更多的利用自然光。如果自然採光在圖書館的設計過程中就能夠打下基礎的話,那麼作為人工照明的燈具,則在室內設計中扮演着另一個重要的角色。人工照明的燈具能夠營造出寧靜、淡泊、幽雅、樸實和開闊的意境,烘托出熱烈、濃郁、歡快和華麗的氛圍。更為重要的是:太陽光畢竟是一種不穩定的光源,它隨着晝夜、氣候和季節變化而變化,不能夠隨時利用。

傳統的圖書館設計中,大多都將偏冷的日光燈用作圖書館的主要光源,其實適當的使用一些偏暖色調的白熾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能夠增加色光的對比,調節氣氛。但是,一定要綜合的考慮燈光配置,比如亮度、位置、角度以及燈光的質量的等等,防止眩光造成讀者出現視覺疲勞和視力下降等問題。圖書館閲覽室通常都採用混合採光的方法,不但有人工照明又有自然採光,自然採光來自窗户或者是倒牆的玻璃鋼採光帶,人工照明的照度標準通常在300勒克斯以上,有的閲覽室更適合暖色光源和冷色光源進行混合使用。將照度控制在在10勒克斯~103勒克斯範圍內是最為經濟有效的。照明心理學研究指出,最舒適、最適宜的照度平均值在20xx勒克斯左右。一個良好的圖書館光環境應該是舒適、愉快並儘可能的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單純的提高環境照度僅僅是量上的變化,而舒適的照明環境則是由照明質來決定的。

圖書館所用的燈具與大型辦公室、甚至展廳等類似,從使用上大致可以分為局部強調性照明,除了用於整體的瀏覽外,顏色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心理學專家建議:閲覽室、書庫等場所是需要冷靜思考與精神專一的地方,因此大部分的閲覽室、書庫都應當採用一些冷色調,比如白色或者灰色,儘可能的使用中性色彩,以保證工作或者閲讀的高效率。符合規範、科學合理的指示標識,既能夠從視覺上進行信息的迅速傳遞、幫助讀者準確快捷的判斷前進的方向,同時也是圖書館整體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變成一種文化的體現。它使當今信息的時代節奏加快的特徵更加明顯。在整個圖書館內各功能區劃分中,導向標識尤為重要,標識的位置、大小、多少以及字體、圖形符號的形狀和色彩在較遠的距離內就能被讀者清晰而準確地識別是必需的。這其中,需要考慮到人在行動中其視野能夠迅速觀察和接收信息、輕鬆愉快地辨別目標和方位的能力,這些都應科學地進行設計。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他們進入圖書館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就是整個圖書館的佈局,以便能夠迅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書籍在哪一個區域,然後再從一排排的書架的導向牌中尋找到具體的位置。由此可見,讀者對導向牌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因此導向牌的能見度、醒目性和規範化的則顯得尤為重要。導向牌的形態應當儘可能的做到簡潔明瞭和醒目大方、色彩方面越接近色輪上的原色或間色,而且要儘可能的降低用色數,視覺傳達信息的效果就會更好。現在的圖書館導向牌,一般都採用綠底白字或是藍底白字,這樣比較容易與周圍的環境進行區分,白色擴張而醒目,藍色、綠色和白色都是視覺中的耐久之色,特別是綠色,不易使人產生疲勞,頻繁的使用效果會更為理想。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照明的情況以及背景亮度對字符粗細產生的影響。

結語: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研究環境心理學習圖書館佈局的關係,能夠將圖書館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的程度。近些年來,一些心理學家、醫學專家對圖書館環境色彩在讀者閲讀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越來越重視。建築設計師在進行圖書館的設計時,也要“對症下色”,根據不同的閲覽室、不同書庫、不同辦公室,使用不同的色調。建築設計師的創造性還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調動人們的興趣,開拓人們的想象,使其與建築設計師產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使建築環境與人進行無時無刻的對話。

參考文獻

[1]伍麟,郭金山。國外環境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J]。心理

[2]李春。淺談海南大學圖書館新館建設的功能設置方案[J]。河北科技圖苑,20xx,20(1):26~28,72。

[3]邢玲。對我校圖書館建築與人文關懷的思考[J]。河北科技圖苑,20xx,20(1):29~31。

[4]周萍。現代圖書館室內空間氣氛創造的因素[J]。河北科技圖苑,20xx,20(3):10~12。

設計心理學6

1.行為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方式

1.1行為心理學對園林景觀佈局的引導

在進行園林景觀的佈局時,需要考慮到人們對於園林景觀的基本心理需求。因此首先需要考慮的是人們對於景觀私密性和開放性的要求。尤其對於城市居民而言,更加需要通過開敞空間以及私密性空間的結合,一方面保證户外活動的連接性和溝通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證在需要的時刻能夠得到一些私密性的需求。如在一些私人庭院中或是園林中,都需要一些不受打擾的區域,能夠進行安靜的活動,如讀書、休息等。因此在園林設計時需要考慮到人們在這方面的需求,圍合的方式,不僅在私人別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頭綠地、居住區、城市廣場上,創造出滿足人們需求的全封閉和半封閉的私密性空間。如通過設置一些冠蔭樹,同時輔以一些休憩的設施等,通過一些觀賞性較高的植物的佈置,給予人們在私密空間內的舒適感和愉悦度。而在開放空間內,如各類草坪和湖泊等處,則需要為人們的活動創造更好的條件。如儘量開敞的環境,動靜集合的佈局設計,都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於園林開敞性和私密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1.2行為心理學對園林主要用途的引導

一般的園林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以及對居住環境的需求,然而實際上從人們的行為心理學角度出發,園林擁有了更多的功能與用途。如果一些特有的園林設置,如樹園、草藥園、科普園、專類園等,在這些特殊的'空間中,能夠增加人們學習和認識大自然的機會,使參與者獲得滿足感。另外從人們的基本需求而言,園林能夠為他們提供基本的活動場所,而同時人們又需要活動場所中的廕庇性和舒適性,以及活動場地劃分的合理性。因此在園林設計時需要考慮到採用不同的植物組合以及格局的佈置,滿足人們心理上的需求。如通過灌木作綠籬既可把大場地細分為小功能區,既能擋風、降低噪音,還必須滿足人的審美和情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園林設施,促進人們參與到園林綠化中,從而更好地引導人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1.3行為心理學對園林服務設施的引導

園林服務設施的選擇以及佈置位置將會對人們造成很大的影響,只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以及居住區域的居民心理需求,對園林服務設施進行佈置,才能更好地發揮園林的基本作用。比如公共廁所的位置在園林中要適當安排位置,在人們可以明顯發現的位置,或者有明顯的標識牌。每個公共廁所的距離也應該根據人們的基本行走範圍來進行佈置。垃圾桶等設施的佈置則需要按照人們的活動範圍佈置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園林中的長椅等設施周圍需要設置一些廕庇措施,從而為人們營造一個更好的休息環境,同時各類設施的佈置也應該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的需求。

2.結語

園林設計會考慮到人的行為心理學能夠更好地實現園林的基本功能,考慮到人的心理需求,並對人的行為帶來一定的影響。各園林設計者應從園林景觀的佈局,園林的主要用途以及園林服務設施的設計等方面,來綜合應用行為心理學知識,滿足人們對園林的需求。

設計心理學7

不知不覺,我們這學期的設計心理學已經上了一大半了,通過學習,自己的認識也有了很大改變,原來認為設計是自己的事情,是一門非常激進的學科,必須有自己的個性,現在發現設計的涉及範圍相當廣泛,人與物、人的聯繫十分密切。因此理解其各個方面的心理特徵就顯得十分重要。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的一門理論課,是我們做設計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把人們的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也能研究人們在設計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能夠反應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通過對着門課的學習,我對設計和心理學的意義有了初步瞭解。

設計是與我們生活聯繫十分緊密的一門學科,設計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手段去研究決定設計結果的人的因素,其研究對象不僅僅是消費者,還包括設計師。消費者和設計師是具有主觀意識和自主思維的個體,都以不同的心理過程影響和決定設計。

從我們學習的專業來説,使用方式及文化內涵只有符合消費者的要求,才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和良好的市場效應;而設計師在創作中必然受其知識背景的影響,即使在同樣的限制條件下也會產生不同的創意,因此,設計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消費者的心理,主要研究購買和使用商品過程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因素;對設計師而言,就是如何獲得及有效的設計參數,另一個重要內容是設計師的心理,主要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如何發展設計師的技能和創造潛能。

綜上所述,設計心理學是對設計師的深層意義上的研究和訓練,過去從未有與此相關的專門研究,而我們所學的只是院校僅對學生進行純技能的訓練,沒有積極主動的開發學生的大腦,所以我認為還有些缺陷,不過這種學習卻對以後的發展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設計心理學8

現代博物館的展示設計涉及了多個設計學科的交叉,包括平面設計、室內裝潢、心理學、美學等多個學科,以滿足博物館作為社會性公益場的性質。現代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涉及的環境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受眾羣體在場景展示中受到的環境影響因素,比如,環境展示中的引導因素、參觀者的從眾心理、展品的空間擺放、視覺反差、光線明暗、立體空間佈局造成的參觀者心理感受的差異。

我國目前的博物館數量有兩千多個,這對於我國僅幾百年的博物館發展歷程來説是一個良好的起步,但還遠遠不夠。以我國的龐大人口基數來換算,博物館的數量明顯無法滿足如此大量的社會需求。在明顯供不應求的市場條件下,可以以提高單獨個體的展示質量來平衡它應有的社會作用,因此促使博物館的觀眾心理學研究開始逐步發展。

人的所有行為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環境心理學研究,是從參觀者的心理需求出發,設計出滿足參觀者真實需要的博物館,這是博物館設計理念的創新。人們發現對於博物館的受眾羣體來説,審美疲勞等環境帶來的影響對於人們博物館的參觀體驗有着絕對的影響,因此學者們從觀眾進入博物館的場館參觀展品開始進行跟蹤研究,觀察人們的普遍行為:人們停頓的地點,駐足的時間,表情的微反應,視覺盲區等表觀反應,和以問卷調查,走訪反饋得到的數據進行數據統計,並總結歸納出一套博物館觀眾行為理論。

博物館不同於一般的展覽會,其更加註重對所展示物的文化屬性的詮釋。環境心理學是新興發展的心理學分支,在人們對精神追求愈發提高的今天,將其應用於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也是一種主流趨勢。博物館場館內的背景聲音、色調搭配、空間視覺、體感温度、路線引導、展品擺放順序的不同,影響了人們對於博物館參觀的體驗,以及人們自身的屬性,年齡、閲歷、情感、性格等因素,也是博物館展示設計中值得分析的要點。

人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主體對客體產生影響,客體對主體產生反饋,相互融合滲透。人類行為不會獨立存在,與周遭環境氛圍有着緊密的.聯繫。舒適休閒的咖啡廳伴隨的是柔和輕快的音樂,這使人放鬆愜意,而在酒吧裏嘈雜動感的音樂則能調動人們的心情,讓人情緒高漲,這説明,背景對於整體氣氛的烘托起着重要作用。

人們對於周遭的體驗受到以往生活經驗的影響。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種固有的深刻印象影響着人們的認知。橙色的暖色調,藍色的冷色調都是基於人們以往的認知所產生的感受。而白色出現在醫院裏是冰冷的,充滿負面情緒的,令人恐懼,而在另一個環境中白色也可以代表着光明和希望。設計師可以通過環境背景的改變,在不知不覺中引導着觀眾的心理和行為,提高博物館的交互性和體驗性。戰爭類的歷史紀念性博物館,有時會採用一種時間軸的敍述性方式,或是由淺入深的情感體驗順序引領參觀者,讓其代入到時代的大背景中,身臨其境地體驗戰爭的悲慘和痛苦,深刻的感受歷史的沉重,以此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人和動物一樣,都有一個安全距離,這是動物的領域性本能。在環境設計中,這是考量人們對空間安全度、舒適度、私密度、體驗度的標準。一般來説,在大型的室內空間裏,人們更傾向於在靠近邊緣的地方停留,脱離中間的人流,邊緣可以產生依託感。物品擺放的疏密度,迴廊的數量、角度,空間內的柱子、牆壁,都也可以讓人產生這種依託感。

在公共事件中可以發現,人們傾向於盲目從眾。如同領頭羊和羊羣的關係,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們大多會不加思考的依憑直覺跟隨領頭的人,形成整體的人流流向。而且,人們在移動時,會有一種趨光性,即從相對較暗處,走向相對明亮處。在無人引領時,環境的指引作用便突顯了出來。人類還具有社會適應性,這是也從眾心理的表現。在劇院等公共場合,寬敞的大空間,龐大的壓迫性氣勢下,人們會不自覺的安靜下來,被空間環境所感染,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是環境帶來的心理暗示。

博物館的展覽設計要順應人類的行為模式,符合人們的感覺。多邊形的空間帶給人新穎現代的感覺,而規矩的方形則給人踏實的體驗。設計師通過對光影的把控,空間的佈局,顏色的襯托等等,以藝術性的方式從背景中漸漸滲透給參觀者,對參觀者進行引導,甚至是強迫性地灌輸一個思維方式,將更多的隱藏信息傳達給對方。所以參觀博物館不僅僅是對展示品本身的闡述,更多的是一些隱藏體驗的傳達。理解、思考、分析人類行為在環境中的發展模式,也是設計工作的重要一環。

現代博物館的展示不再是陳列展品,更多的是利用有限的空間,帶給人們無限的精神體驗。在信息時代,博物館和網絡信息相比,優勢便是這種真實的信息交互。人們通過真實的視覺環境體驗,思維與主題背景相交融,可以更好的思考體會展品背後的故事和歷史。為了更好的體驗,博物館也越來越多的加入多媒體化元素進去,提高受眾的參與性,從多個角度滿足人們的需求。用不同的技術型手段把情感附加到展品中去,也拉近了和參觀者的距離,產生親近感,能夠更好的沉浸到博物館的環境氛圍中。

博物館從最開始的從展品的角度出發,以展品為中心的展出方式,到如今,以受眾為本,從參觀者的角度出發的設計,這是從根本上的設計理念的改變,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改變,應當引起更多設計者的思考。將環境心理學應用到博物館展示設計中,是對展示場所的藝術性昇華,也是對展品本身的藝術性表達。從心理層面向參觀者傳達信息,這也是未來博物館發展的大方向。

設計心理學9

設計心理學一套共有四本,這本設計心理學是日常的設計,還有另外三本書還沒有來得及讀,分別是:與複雜共處,情感化設計,未來設計。

通讀全書,個人感覺作者並非在討論某一個問題和某一個設計的祕訣和方法,而是傳遞一種希望透過表象,直達用户內在需求的關懷,那就是抓住本質,抓住用户需求和事實發展的最本源。

開篇道,如果在旅館裏弄不清怎麼開關水龍頭,或者面對不熟悉的爐灶或電燈開關時,即使再聰明的人也會手足無措。唐納德.A.諾曼大膽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設計沒有考慮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對於我,讀了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在平時的生活中,我都會留心觀察身邊的設計,發現好的設計,當然也會各種吐槽那些不好的設計。

書中也講到了心理學的概念,也就是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一門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是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

所以對於學設計來講,是很有必要去讀下有關心理學的書籍的',這樣的話有助於我們的專業的提升的因為設計是設想、運籌、計劃與預算,它是人類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進創造性活動。

像《設計心理學》這本書表述的那樣,設計師和客户都不是最終用户,我們不能瞭解每一個用户的想法,每個事物的原理,然而我們可以學會抓住設計的本質、還事物以本源,這樣即使世界變幻莫測,時代腳步永不停息,設計卻也將會是永恆的。

設計心理學10

摘要: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社會意識的提升,兒童的身心發展問題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兒童傢俱作為學前兒童的日常必備物品,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發展心理學為依據,結合學前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分析了傢俱在學前兒童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旨在論述發展心理學在學前兒童傢俱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發展心理學學前兒童傢俱設計應用

引言

發展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是用發展的、聯繫的眼光去研究人類成長髮展各個階段的心理變化並究其內在的原因。1882年,德國心理學家普萊爾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既被視為發展心理學的前身,也是公認有關兒童心理學早期的經典著作。此後,歐美一些心理學家紛紛開始投入到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使兒童心理學得到進一步發展。1957年,美國出版的《心理學年鑑》中用“發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作為文章的標題,標誌着兒童心理學向發展心理學的演變。隨着人們對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深入,使發展心理學在不同領域得到了應用,為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基於發展心理學的兒童傢俱設計便是其應用的發展趨勢之一。

1學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

“學齡前兒童”指正式進入國小階段學習前的兒童。年齡階段在3-6歲,處於童年早期[1]。這個階段的兒童心理作為兒童成長階段的特有時期,無論是從成長的內容還是成長的心理特徵來看,都呈現出本階段特有的特點。

1.1認知的發展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通過對兒童認知成長機制的研究,將兒童思維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階段(1-2歲),前運算思維階段(3-6歲),具體運算階段(6-12歲)以及形式運算階段(12-18歲)。並指出前運算思維階段(3-6歲)是兒童認知發展相對較快的時期。該階段兒童在認知方面容易受外在事物顯著特徵的影響,更多靠物體的形態去感知與判斷事物。由於神經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隨時轉換注意的目標,對於新的事物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認識。有研究表明,學前期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黃金時期,該階段兒童的認知方式對其成年後的思維習慣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重要影響。然而,不同的生活環境會對兒童的認知產生差異。鑑於此,從小給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生活環境對於他們認知的發展至關重要。

1.2個性的發展

這個時期的兒童可塑性非常強,也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個性是指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組合[2]。隨着語言能力、自理能力及思維的提升,該階段兒童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漸漸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思考問題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對於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開始想要依靠自己獨立完成。然而,個性貫穿於人的一生,良好的個性會影響兒童未來的發展。因此,重視學前兒童個性的培養與發展,對兒童今後人際關係及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1.3人際交往的發展

人際交往指個體通過語言、肢體動作以及表情等表達方式同其他個體進行信息傳遞的過程。它體現了人的社會屬性,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際交往作為兒童進入學校後社會性的重要形式,在兒童未來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遊戲作為學前兒童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貫穿於他們整個成長過程中。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學前兒童更願意選擇可靠的遊戲夥伴作朋友。另外,通過觀察兒童的遊戲行為,心理學家認為好的`遊戲不單單有趣好玩,還能激發兒童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讓孩子在遊戲中懂得如何思考,激發他們的潛能,促進他們某些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遊戲是該階段兒童學習以及與同伴互動交流最好的方式,是促進其人際交往的有效途徑。

2兒童傢俱在學前兒童生活中的作用

“兒童傢俱”是指適應0-18歲的兒童身心特徵,並能滿足兒童的生活、學習、娛樂和社交方面的需求,為兒童提供坐、卧及儲存物品等功能需要的一類器具[3]。學前兒童傢俱主要包括兒童牀、學習桌、兒童座椅以及儲物櫃等。有調查顯示,人類每天與傢俱的接觸時間較長。對兒童而言,其學習、娛樂、休息等活動與傢俱亦密不可分[4]。因此,兒童傢俱適合與否對兒童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通常,兒童傢俱有以下作用:

2.1提供兒童休息與儲物

滿足兒童生活作息的需求是兒童傢俱的首要功能。學前兒童處在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休息對於他們的成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睡眠不僅為其生長創造有利條件,也能保證他們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去生活學習[5]。同樣,對於兒童來説,儲物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該階段兒童物品多且雜亂,房間裏隨處亂扔玩具是常見現象,將兒童物品進行分類收納,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寬敞、舒適、安全的生活空間。

2.2培養兒童自理能力

這個階段的兒童好奇心強,喜歡嘗試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對於家庭事務,他們雖然不能做到完全自理,但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簡單的收納任務。例如,兒童將自己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放在指定的位置,既易於尋找又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歸類收納自己的物品,使兒童較早就有獨立的意識,自理能力不斷提高,有利於他們今後更好地發展。

2.3寓教於樂

愛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學前兒童生活中的重要內容,該階段的兒童往往通過遊戲來慢慢感知世界。研究發現,兒童可以從遊戲中獲得生理與心理的滿足,這對他們的身體發育、人際社交、認知能力等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兒童傢俱在滿足主要功能的基礎上應同時具備娛樂功能,在遊戲中提高兒童在傢俱使用中的參與性並從中學習新技能,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

2.4親子互動

親子關係對父母與子女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響,彼此的溝通可以培養親子感情。家長在兒童的成長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學前兒童的許多知識及生活技能是由家長言傳身教的。兒童傢俱可以成為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平台。例如,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衣物並進行合理收納,將玩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家長陪孩子一起玩耍、學習等。這些活動不但使孩子在使用傢俱過程中鍛鍊了能力,也讓孩子與家長在交流過程中增進彼此的感情。

3優秀案例

發展心理學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理論體系日趨成熟,現已逐漸轉向應用領域方向。設計師通過不斷探索,將發展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與兒童傢俱的設計實踐相結合,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許多兒童傢俱在設計中融入遊戲性、益智性等各種元素,深受家長和孩子的青睞。

3.1兒童衣帽架

該款衣帽架由意大利設計師埃萊娜設計。它是由2個高低不同的衣帽架,牀頭櫃,掛鈎和洗衣籃組成。首先,針對學前兒童注意力易分散的現象,將衣帽架的掛鈎處設計成動物的眼睛,看起來乖巧可愛,使兒童的注意力能很容易地放在收納上,使他們養成了從小收納衣物的好習慣。其次,2個高低不同的衣帽架,分別給家長和學前兒童使用,增加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拉近彼此感情(見圖1)。

3.2兒童滑梯牀

由著名丹麥兒童傢俱品牌芙萊莎(FLEXA)公司設計的兒童滑梯牀,把傢俱產品造型和兒童發展的特點進行了很好的結合。設計師將學前兒童喜愛玩滑梯的特點融入兒童牀的設計中,深得兒童喜愛。此外,考慮到學前兒童愛玩捉迷藏,喜歡保持一種神祕感,設計師還將帳篷元素與兒童牀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兒童的睡眠時間也充滿樂趣。在細節的處理上,整體的傢俱都採用圓角的設計,可以有效防止兒童在玩耍中不小心磕碰(見圖2)。

3.3兒童椅

兒童椅由家居設計公司設計。整體採用模塊化設計,主體部分由靠背椅和座椅組成,此外,還包括嬰兒牀體、座椅支撐架與腳踏板等零部件。其最大特點是通過將主體模塊與不同零部件組合會產生不同的使用功能,以滿足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使用。例如,將靠背椅與嬰兒牀體組合,它可成為一款幼兒助行器;把靠背椅與腳踏板組合又變為一把兒童高腳椅。該產品解決了父母在兒童不同成長階段需求不同的問題,屬於典型的滿足兒童發展需求的傢俱設計(見圖3)。

4結論

將發展心理學理論與兒童傢俱進行設計實踐的結合,成為兒童傢俱發展的趨勢。本文通過對學前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進行解析,並列舉兒童傢俱設計的優秀案例來闡述發展心理學在兒童傢俱中的應用。發展心理學總結了不同年齡階段兒童不同的心理特點,設計師從中提取符合兒童成長變化所需的設計元素,設計出滿足他們身心發展需求的兒童傢俱,讓產品更好地為兒童用户服務。

參考文獻

[1]侯濤.從發展的角度探析兒童娛樂產品設計[D].北京理工大學.20xx

[2]劉博文.兒童傢俱可成長性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xx

[3]卓霄.何慶華與汪斌.兒童傢俱設計初探[J].傢俱與室內裝飾.20xx(03).28-29

[4]何小娟.潘文芳.從工業設計角度解讀《兒童傢俱通用技術條件》[J].設計.20xx(08):68-69

[5]姚雯吉.基於發展心理學的兒童中期傢俱設計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xx.79

設計心理學11

這本書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當我們使用一個產品時,有些用起來很順手,有些用起來卻常常會出錯,甚至看到一件產品時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爸爸對家裏的全自動洗衣機就是如此),不論這件產品是否是“最先進”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就涉及到設計心理學探討的範圍了。

作者諾曼博士在《設計心理學》中以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設計的原則,提醒消費者購買的'物品要方便好用,易於理解。希望設計師在注重設計美感的同時,不要忽略設計的一些必要因素,因為對於產品設計來説,安全好用永遠是競爭的關鍵。

諾曼博士用詼諧的語言講述了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挫折和危險,幫我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關鍵,即產品設計忽略了使用者在一定情境中的真實需求,甚至違背了認知學原理。

設計心理學幾乎在你接觸到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有應用。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實例:

比如當我們看到剪刀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明白如何使用一把剪刀。但有時候我們到一家高檔賓館的時候,卻不知道怎麼進門,雖然大門看起來很高檔大氣。

一輛豪華大巴車司機面前有一百多個按鈕,但對於司機來説並不不是一件難事,因為這個設計符合了一一匹配原則。但當我們面對一台複印機上的那幾個按鈕時竟然一頭霧水。

當我們用手機撥打了個號碼,然後將聽筒附在耳邊,我們會聽到“嘟~嘟~嘟”的聲音,表示已經撥出等待對方接聽。如果沒有幾聲“嘟~嘟~嘟”的聲音我們就不知道是不是已經打出去了。這是應用了信息反饋的原則。

鑰匙、U盤被設計成為只能有一種方式插進鎖孔或USB接口,這正是設計者考慮到我們可能會犯錯,並提前堵上了這種錯誤的可能性。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則。

……

這本書很有趣,我把它當作科學小品來讀,在書中看作者跑遍世界各地尋找的各樣設計。

對於這本書我用了略讀的方式,粗粗地瀏覽了一遍,有些地方是跳着讀的。

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幫助呢?

對於一個跟設計幾乎毫不沾邊的傳道人讀這樣一本書有什麼用呢?除了構架講章之外,設計跟我已經毫不沾邊了。但它至少打開了我的思維,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照亮了我思維中的一個盲點。

如果非要問它帶給我什麼幫助?我只能説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一定有用。

幾年前讀過一本關於青少年心理學的書,其中有講到一個原則:一個頑皮經常做惡作劇的小孩,大多是因為缺乏被關愛,他們搞怪的潛意識是引起注意。事實上這個觀點不僅僅實用於小孩子,同樣也適用於大人。這個觀點在禾場上幫我了很大的忙。

這本書也不妨成為“消遣”的樂趣。

設計心理學12

在現代城市的公共環境設計中,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審美是當下公共環境設計的突出要點。一個符合藝術心理審美的公共環境空間可以提升環境空間的品質,使人身心放鬆。並且藝術心理學還影響着公共環境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左右着人們在公共環境空間中的情感體驗。所以,在進行公共環境設計時要充分的運用藝術心理學的知識,將人的審美感知和審美思維巧妙地應用其中,創造出符合大眾藝術心理審美的公共空間環境。

關鍵詞:藝術心理學;公共環境;設計應用

一、公共環境設計中的藝術心理學

藝術心理學是心理學和藝術學的結合產物。藝術心理學與哲學、美學、藝術學同源。在古往今來大量的藝術作品和現代藝術設計中都包含着豐富的藝術心理學思想。藝術心理學重點研究藝術品創作和藝術品欣賞過程中人的心理及其規律,其研究的內容包括藝術創作中的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和審美思維,也包括藝術品欣賞過程中人的理解和判斷。藝術心理學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有不同的特點。在現代公共環境的設計中,人與公共環境之間是一對相互影響的關係,在這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人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意識來改變環境,同時人的心理和行為也會被公共環境所影響。從這個角度而言,現代公共環境設計是融入人的思想意識的產物,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的研究公共環境設計中的藝術心理學的應用問題。

二、藝術心理學在現代公共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1、公共環境設計是人與環境的和諧

畢達哥拉斯從“數”的觀點出發,提出了“美是對立因素的和諧”這一藝術心理學思想,並從這個思想中提出了大宇宙和小宇宙的概念,大宇宙即天體,小宇宙是人體,兩者都受“數的和諧”原則的統治,兩者相互影響,一旦人體的內在和諧與天體的外在和諧相契合,就進入到了一種美的關係當中。中國古人的哲學思想認為,天、人、物是一體的`,“物性”是“天性”的使然,人必須順應“物之天性”,才能與之“合”,並進而“與天合”,實現人生的至美境界。在現代公共環境設計中,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解決人與環境關係的問題。只有將公共環境和人的問題放在一起統一協調考慮,才能構成一個好的設計。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公共環境設計時,首先從設計的立意和根本出發點上要明確人與環境的關係,立足在“重人、重天、重道”這個基礎之上,使公共環境的設計是出於人心,感於“物與天道”,在公共環境設計中融入人對美的理解和來自“人”與“物”之間的心理關係。這樣一來,公共環境的藝術設計活動從本質上就成為了一種深層次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而不是單純的對客觀事物的如實模仿。在這個基礎上,公共環境設計中的空間劃分,材質的運用,元素的處理等具體的內容才能夠形成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2、公共環境設計是源於美的創造

在藝術心理學的思想體系中,包含了對藝術品和設計作品的心理功能的闡釋,對於藝術品的作用,一般認為主要有娛樂、審美、教育和情感等功能。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藝術作品應該強調“美的功用”,揭示了藝術活動中美與善的關係以及藝術品的教育價值。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達芬奇也提出過,美的根源在於事物本身,美感是具有變動性的,美的欣賞開始於感覺,但是要通過智力活動,不同的藝術形象所引起的美感是有強弱不同的。當下人們對公共環境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僅限於使用功能的公共環境空間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了,這要求我們必須從人的心理審美層面去的研究,瞭解人的藝術心理,探索更多“美的”藝術設計表現形式,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在公共環境設計中,要深入的挖掘設計素材潛在的美的因素,通過設計師巧妙地藝術搭配,構成一個創造美、表現美的公共環境空間。例如在公共環境設計的植物配置中,就要充分的把握植物自身的美的元素,利用各個不同植物的季象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四季花開、色彩豐富的空間環境。

3、公共環境設計是移情的產物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人從環境空間中獲得的美感和審美的體驗都離不開人的藝術心理。費舍爾就認為這是人把自己外射到或投入到自然界的事物裏去,以造成“對象的人化”,他用移情這個概念來説明審美時的心理活動,認為只有人“移入感情”到對象上去,才能使審美活動達到最完滿的階段。

人推知事物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感來推知他人他物。一切藝術美的欣賞也是如此,先從內部引起,在人的身體中發生一定的反應,進而產生一種情感,而適合這種情感形式的物體或環境空間便會使人產生美感。現代公共環境從本質上説,其形體結構與人的生理結構、心理結構之間存在着相似的形式,也正是這樣的相似,公共環境空間才能喚起人的情感。我們在現實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某一個公共環境的場景特別能讓人產生某種情感,這其實就是人在公共環境中移入了自己情感的結果,使人的情感“場”與公共環境的“場”形成了一樣的頻率,俗話説的“觸景生情”應該就是藝術心理在公共環境設計中最恰當的形容。舉個例子,林瓔設計的美國華盛頓越戰紀念碑應該是公共環境設計中最能體現移情的一個案例了。

紀念碑黑色的V字造型象一道深深的疤痕劃破了大地,紀念碑採用下沉地面的方式,讓人們慢慢的走進黑色的大地底層,感受着走進死後的情景。越戰紀念碑通過環境藝術設計的手法很好的詮釋了公共環境設計的情感表達,移入了人的精神和情感,震撼着人的心靈。結語:現代公共環境空間是一個城市中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在公共環境設計中分析研究人的藝術心理,對於公共環境的設計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的藝術心理不僅從本質上決定了公共環境設計的根本要求,而且藝術心理學還影響着公共環境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同時還左右着人們在公共環境空間中的情感體驗。所以,在進行公共環境設計時要充分的運用藝術心理學的知識,掌握人在公共環境中的心理作用規律,將人的審美感知和審美思維巧妙地應用其中,創造出更多符合大眾藝術審美的公共空間環境。

參考文獻:

[1]計少妮.心理元素在西安紡織城藝術區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xx.

[2]楊沛.設計心理學在人機交互設計中的運用[D].湖北工業大學,20xx.

設計心理學13

一、設計意圖:

兒童期是個體認識、個性、情緒調控能力、意志自制力與堅持性等心理品質迅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受環境影響、家庭變故、他人看法等影響,都會無法正確認識自己。人要認識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向抽象思維過渡,可以進行比較複雜的分析,分析問題時開始確立“自己”的位置。本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就是針對四年級的學生不易正確認識自己這一心理現象設計,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同時能夠做到正確地評價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消除自卑心理,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不斷完善自我,散發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為成功奠定基礎。

二、授課年級:

國小四年級

三、輔導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客觀認識自己的重要性。

2、教育學生在積極的評價中,學會欣賞他人,也感受到被他人欣賞的快樂,並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學習他人優點。

3、使學生感受人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既要懂得欣賞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又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完善自我。

四、輔導重點:

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五、輔導難點:

使學生感受人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既要懂得欣賞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又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完善自我。

六、輔導方式:

1、聽故事

2、討論

3、遊戲

4、填寫測試卷

七、輔導前準備:

1、錄音帶《比比誰大》,

2、輕鬆純音樂

3、心理測試卷

4、課件

八、輔導過程:

(一)聽故事,初步瞭解認識自己的重要性

1、播放故事《比比誰大》。

2、提出問題:青蛙為什麼會鼓破肚皮呢?青蛙非要證明自己比大象和老牛大,説明這是一隻怎樣的青蛙?青蛙的下場怎麼樣?通過這個故事你有什麼啟發?

3、師總結:我們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自己非常重要。

4、那如何認識自己呢?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一起認識自我悦納自我(板書課題)

(二)找特點,發現自我的獨特性

1、現在我們做個小遊戲,請聽遊戲規則:如果你具有老師出示的特點就請你起立,不具備就請坐下。

2、出示特點:

(1)、體型高高瘦瘦

(2)、留着短髮

(3)、眼睛近視

(4)、喜歡吃魚

(5)、喜歡運動

(6)脾氣急躁

(7)記憶力好

(8)學習用功

(9)膽子小

(10)愛看課外書

(11)樂於助人

3、遊戲做完了,請同學們想一想有誰和你從始至終都是一起站一起坐的。(生:沒發現)

4、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説明了什麼?

5、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6、出示句子生齊讀:我們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們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因此我們要認識自我悦納自我。

(三)填句遊戲:認識我自己

1、剛才同學們都認識到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自我評價的遊戲,看看你對自己的認識全不全面,恰不恰當。

2、發給每位學生一張《我是誰?》的心理測試卷,列出最能形容自己的詞語至少寫5句。

3、提示: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寫

生理自我的認識——指個體對自己外表和體質狀況的觀察和認識,包括外貌、風度、健康狀況等方面。例如:我是個高個子,我是個短髮女孩等;心理自我的認識——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觀察,包括對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的觀察和認識。如我是個膽小的人,我愛好文學等;

社會自我的認識——對自己的社會地位的觀察和認識,對中學生來説,主要是自己在班級、年級、學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舉止表現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如我是一名中學生,我是個受歡迎的人等。填充句子,

我是誰?我是一個xxx的人。

3、請孩子來介紹自己(2—3人)

4、剛剛老師發現孩子們介紹自己時都説到了自己的`優點,你們想説説嗎?請在四人小組裏説説自己的優點。

(四)、遊戲:優點大轟炸

1、每小組每位同學輪流站起來接受轟炸,另外的同學製作優點炸彈。“炸彈”要求:該優點是他確實存在的。用上xxx我覺得你很不錯,因為你________

2、當你被“轟炸”時,你心情怎麼樣?

3、那當你“轟炸”別人時,你有什麼感受?

4、師總結:通過遊戲我們發現我們尋找到自己的優點、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可以使我們越來越喜歡自己。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時,既可以增加別人的自信,又可以向他人學習。因此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欣賞別人。(板書:欣賞獨特的我)

(五)、談缺點

1、剛剛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優點,那誰能大膽的説出自己的缺點呢?

2、剛才同學都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就像有人説的一樣: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點多一些或者甚至有缺陷、就是因為上帝喜歡他的芬芳,咬得大口些。

(六)、榜樣的力量

1、在古今中外有很多的人都有不足,或者缺陷,但是他們都走向了成功。

2、出示有缺點或缺陷的名人事例。

3、他們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4、師總結:他們都勇敢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在不足面前沒有灰心喪氣。真正做到了悦納自己,接受這個帶有缺點、缺陷的本來的我。(板書:接受本來的我)

5、分享自己改正缺點的經歷

6、書寫自己的改正的缺點和改正方法。

(七)歸納總結

在人生中你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個,所以要充分地認識自己認、客觀評價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使自己更有自信,正視自己的缺點讓自己更加完善。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人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讓自己揚長補短,才能不斷進步。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塑造更完美的自我。

設計心理學14

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並不會是單獨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繫,又彼此產生一定的制約,一般來説,生理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的改變是先後進行的,生理的變化必然產生一定的心理變化,而由於心理作用的影響,生理也會隨之產生不同的反應。從客觀上來説,色彩是對人的一種刺激和象徵,從主觀上來講,色彩又會使人產生一定的反應和行為。色彩心理學即是對這種客觀和主觀上的因果關係進行探討,明白當人們受到什麼樣的色彩刺激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比如,通過研究發現,紅色能夠使脈搏加快,血壓升高,進而導致心理上擁有温暖的感覺。而將色彩心理學應用到家居上,一定能夠更好的、更合理的搭配出家居的色彩,從而使居住者從生理和心理上更加舒適。

一、家裝設計中對色彩心理的基本要求

在進行家裝設計時,家居本身的室內環境和居住者自身的性格都被考慮在內,居住者對不同色彩的不同受激反應也會被考慮在內。在不同的方位上,不同的時間上,室內的色彩會因着自然光線的改變而不同,色調冷暖也不同,自然給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經驗的家裝設計師會將空間和時間的影響相結合,極盡所能的去調整室內的色彩,以期創造最好的居住環境。例如,使用空間的對象不同,他們對色彩的要求就會不同;根據居住者在室內活動時間的長短不同,就會對視線條件的規格提出不同的要求;再者,色彩和環境的關係尤為密切,色彩的反射會影響其他顏色,從而對居住環境和居住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研究由色彩的變化引起的情感的變化,對於家居裝飾的設計有着及其重要的意義。

二、關於目前家裝設計中色彩運用的思索

1.色彩的搭配問題。正如梵高所説:沒有不好的顏色,只有不好的搭配。家裝亦是如此。不同顏色之間的相互關係影響着色彩的效果,而同一顏色在不同的條件下也有可能呈現處不同的視覺效果。在家裝色彩的搭配中,色彩之間要有主次關係,特別是針對不同的房間佈局,色彩的主色調也應有所不同。色彩搭配時要考慮背景色、主題色以及強調色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説背景色決定主體色,而主體色又決定了強調色。為了達到更好的裝飾效果,可以更好的利用色彩之間的相互關係,利用色彩的統一和變化,得到更適合居住者的家裝風格與環境。

2.不同的場合應該具有不同的色彩心理。對於居住者來説,不同的空間,例如客廳、餐廳、卧室及書房場合的不同,具備着不同的功能,在家居設計時,設計者應該根據不同的功能,充分利用色彩對於人體生理和心理的影響。例如,客廳一般使會客和家庭聚會的場所,在設計時,最好採用暖色,帶給客人和主人以親切感。客廳色彩的色調應該是以明亮而又舒適為主,並且具有較大的色彩跳躍度,將突出的重點放在裝飾部位,顯示主人高貴典雅的氣派。

3.色彩明暗度的對比要適中。在如今的家居裝飾設計中很容易產生的一個問題是明度和暗度之間的調和不合理,及色彩的明暗對比度沒有達到一個舒適的狀態,要麼過強,要麼過弱。設計師應該明白,所有的色彩都可以歸納為不同的系列色,同一種系列色也會有不同的色彩上的深淺差異,而不同的系列色之間也會有不同的明暗上的差異,因此在室內的色彩應用上,應該更加註重色彩明暗度的不同所帶來的視覺以及心理的變化,從而合理的利用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空間關係更好的調和。

4.忽視了色彩的色性在家裝中的`作用。色彩的冷暖屬性即為色彩的色性。不同的顏色都有自己不同的色性,色性不同,帶給人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黃色色系和紅色色系能夠帶給人温暖的感覺,這種能夠帶給人温暖感受的色系屬於暖色系。而藍色色系屬於冷色系,一般帶給人冰冷的感覺。現如今的家裝設計中,往往忽視了色彩帶給人的冷暖感受,而僅僅是追求視覺上的衝擊感,對色彩進行隨意的搭配,卻忽視了彩色色性的重要作用,居住者通過家裝,期望得到的效果是自己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加適合居住,更加令人心情舒暢,而不僅僅是色彩的渲染,僅僅追求視覺上的震撼,卻忽略了家裝原本的目的是“宜居”。

物質基礎決定着上層建築,隨着社會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提升,對室內環境的質量和個性的要求也隨着人們生活品味的提升而增高。色彩心理學在家裝設計之中的應用便應運而生。在將色彩心理學應用在家裝設計時,我們需要考慮居住者的年齡層次、個性愛好、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不同的性格不同年齡的人對於色彩的審美也不盡相同。在進行家裝設計時,我們還應該考慮所服務對象的生理以及心理特性,以便搭配出更好的,更令人滿意的家居色彩。

參考文獻:

[1]程麗穎,袁恩培.色彩心理學在家裝設計中的運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xx(12).

[2]葛燕萍.色彩在家裝設計中的重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xx(11).

[3]曾文可.關於家裝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問題的研究[J].智富時代,20xx(01).

設計心理學15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研究運用技術的力量創設環境來改善學習。以下是“環境設計心理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隨着眾多高校新校區建設,大學校園的景觀規劃工作顯得日益重要。特別是現代大學校園空間較之老校區無論是在校園的教學、交往和生活等具體空間的設計上,還是從校園整體規劃的理念和模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能為師生在新的校園環境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成為每一個校園設計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所處的物質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揭示各種環境條件下人的心理髮展變化規律。就校園景觀設計而言,現代大學校園環境呈現出整體性、自然性、人文歷史性和綜合性等多種發展趨勢。

1.相關理論

1.1校園環境的意象與體驗

意象指的是“對於曾經接觸的過事物在記憶中重現的形象”。校園意象則是在校園中不同使用者的行為與具體的校園環境產生相互作用,並在記憶中重現出某種場所的形象。這種具體的場所形象就可以稱為“校園認知地圖”。

1.2領域行為

與個人空間相對,領域是可見的,相對固定的、有明顯的邊界。領域性是指以個人或羣體為滿足某種需要,擁有或佔有一個場所或一個區域,並對其加以人格化和防衞的行為模式。

1.3場所與參與性

環境最具體的説法是場所。很顯然場所不只是一個抽象的趣味概念而已。我們通常所指的場所一般是由具有物質的本質、形態、質感及色彩等具體的物所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物的總和決定了一種“環境的特性”,從而體現出某種場所的本質。

2.環境心理學在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2.1重視校園意象營造

卡普蘭對環境偏好模型組織研究的結果表明,場所中的景觀要有易於辨識性。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複雜性。

隨着眾多大學新校區以及大學城的建成,其已經成為城市形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大學校園類似城市中的'區域,兩者都屬於中等尺度環境。一方面,從功能性要求來看,校園功能區域的劃分應明確,具有良好的方向感,使人能夠清晰地辨識校園中不同場所的方位,便於人們選擇最佳的路徑。同時,由於校園環境的特殊性,對於人文精神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失的。

2.2校園的中場所精神

景觀設計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與建築更加註重內部空間的設計與使用相比,景觀空間的邊界劃分則相對模糊,想準確地表達出對某個空間場所的感受有一定的困難。

現代大學無論是校園面積還是在校生數量都比之前有了很大增加,這就意味着師生在校園不同的場所環境下參與活動的機會大大提高。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一書中將人們常見的活動分為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三類。而這三類活動都會受到周邊場所環境或大或小的影響。作為校園活動的場所空間,無論是室內還是户外,每天都要容納不同的羣體在其中進行多種活動,注重校園場所的環境質量,提升人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校園中的場所具有真正的意義。瀋陽建築大學校園中獨特的稻田景觀正是這樣一處具有良好景觀效應的校園户外空間場所設計。設計師巧妙地運用了原有農業用地的良好種植條件,使用當地鄉土植物作為基本的景觀構成元素,隨着季節交替,景觀也隨之產生豐富的變化。不僅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景觀效果,也使人與自然的關係恰當的融合到校園的整體環境之中,激發了人們在其中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瀋陽建築大學的師生根據季節變換組織插秧、收割等活動,並邀當地的中國小生參觀稻田景觀,充分體現了參與性在場所空間中的不可或缺。

2.3明確校園的使用人羣

在大學校園中人的基本行為大致可分為:學習、研究、活動、生活四種類型,而產生這些行為對環境的需求各不相同,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與心理髮展理論,需求層次欲高所涉及的社會環境欲廣。而心理學家列文則指出,人的行為是人的需要和環境兩個變量的函數,行為是人自身動機或需要作出的反映,其受到周圍客觀環境的影響。例如,具體功能性的使用更多是涉及到不同類型建築的內部空間,而交往、運動則可能更多地使用户外空間。可見,空間影響着人的種種活動,並對人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3.結語

現代大學校園空間結構組織日益複雜,校園景觀設計也成為了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如何營造出符合師生需要的校園環境無論是對於設計人員還是以後的使用者都具有着深遠的意義。因此,校園景觀在整體規劃設計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校園環境對師生行為模式的影響,充分了解在不同環境、空間、場所中的行為特徵和行為規律。從師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營造宜人的校園空間環境。

標籤: 彙總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2g3j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