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創業 >

從創業搭檔談東軟

從創業搭檔談東軟

創業吸引人們的不僅僅是自由與財富(替自己打工是自由的),更為重要的是所有者的身份和名望。在中國,個人創業的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而集體創業的時代正在來臨。我們知道,擁有創業搭檔意味着擁有了一個分擔所有者身份帶來的心理負擔,搭檔能夠提供安全感,能夠注入更多的智力,能夠分擔壓力和責任,能夠擺脱孤獨,能夠杜絕高處不勝寒的出現,能夠創造協同配合,發揮集體智慧。黃德華的研究表明,那些長壽的企業90%以上都是擁有創業搭檔。那些創業搭檔不和(內訌)的企業99%是失敗的。而內訌的創業搭檔,根源是他們的價值觀差異、能力相同、行為風格類似。而那些創業成功的創業搭檔,具有“志同道合、能力互助、風格互補”三大特徵。創業搭檔專家黃德華首創用行為風格來觀察創業搭檔的成敗,為創業者找好搭檔提供了非常實用的黃氏TOPK十字架圓盤工具。本文從創業搭檔的風格差異來分析東軟創業的成功。

從創業搭檔談東軟

東軟集團的創業始於1988年1月,東北工學院計算機系的計算機與網絡工程研究室就是東軟的前身。當時劉積仁、趙宏、劉曉銘3個年輕人,利用3台286微機、3萬元經費(青年科學基金1萬、“863”撥款1萬、撫順鋁廠項目費1萬),開始創業。1990年初,該研究室發展為東北大學軟件中心。慶幸的是,1991年6月,還在舊課桌上創業的他們,得到了訪問東北大學的日本阿爾派株式會社的看中,日本阿爾派以生產汽車音響聞名全球,而劉積仁他們紮實的軟件開發能力,正是阿爾派需要的。象聯想的柳傳志和楊元慶從惠普的代理中啟蒙一樣,王選、張玉峯從香港金山公司那裏開始國際化一樣,日本阿爾派也帶給劉積仁他們市場、技術、管理和國際化的教育。劉積仁在回憶東軟創業初期的時候,反覆提及那時自己並不想把東軟當做一家企業來做,“很長一段時間裏我的頭銜都是研究所的所長,也不想把東軟叫做公司”,教授出身的劉積仁“本能”地抗拒着“經理”、“利潤”這些企業化的用詞。所以,從當初的3萬元到2008年市值200億元的上市公司,18年間萬倍的增長,而這期間東軟和劉積仁卻有意無意地保持了低調。1991年東軟進入了電信業,1992年進入了電力業,1995年進入了保險業,1996年進入了醫療業。每一步,東軟都走得既穩健,又出乎意料。劉積仁認為成功來自每個細節的進步,領導者必須對數字很敏感。他自認為自己最大的缺點是追求完美,自己説得最多的詞語是“是因為”。劉積仁認為:東大阿爾派在不斷的創業,但我們不能為員工提供一個沒有困難,沒有挑戰,安逸和舒適的'工作環境;不能為員工的一生提供一個永遠的保證,因為我們所需的一切都來源於市場和我們對用户的貢獻。東軟需要的是能夠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維護我們的生存資源的戰士,公司所能提供的是充分發揮你的創造力和創造精神的空間。我們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尊敬和愛護那些為東軟的發展做出貢獻的戰士,並不斷為他們創造事業和物質生活可能的完美。劉積仁給大眾的印象是低調、冷靜、理智、富有遠見。他在經營過程中特別強調戰略設計對發展的控制和指引,強調內功的修煉,主張以柔克剛的發展戰略。在東軟歷年來的領導力360度評估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劉積仁先生在戰略思維和價值典範兩項指標上持續取得高分評價。這些都表明劉積仁的主型風格是貓頭鷹風格。

東軟早年的3位創始人,除了劉曉銘因個人原因很早就去了美國發展,趙宏留下來繼續與劉積仁一起創業趙宏現任東軟集團副總裁,一直擔任劉積仁的二把手,他與劉積仁的性格完全不同,不擅言辭,但執行力很強。善於把劉積仁的想法通過行動變成現實,彌補了劉積仁執行力的薄弱。在創業初期負責項目開發和產品銷售,1993年-1996年任副總經理,具有老虎特質。劉曉銘(其特質不明)離開後,李春山進入東軟的創業團隊,成為劉積仁的創業搭檔。劉積仁、趙宏組成新的創業的“三駕馬車”,曾任東大阿爾派軟件研究所所長助理,負責公司的財務、人事、行政等工作。辦事沉穩,待人細膩而平和,具有考拉特質。

標籤: 東軟 搭檔 創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huangye/6v49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