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服裝 >

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裝設計創新教育研究論文

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裝設計創新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創新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種主張,工作室模式自由開放的教學形式、啟發式的個性化教學、圍繞項目的跨專業方向交叉教學等等,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快學生就業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優勢;就服裝設計工作室模式而言,主要有合作型、自創性、研究型和綜合型,可根據各自的辦學條件選擇適當的模式。本文就綜合型的工作室模式如何培養服裝設計創新能力做了深入的探討,並提出考核細則對工作室加以考核,以促進其良性發展。

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裝設計創新教育研究論文

關鍵詞:工作室模式;服裝設計;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我國非常重視創新,早在“十一五”規劃時就制定了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人才,而創新人才的培養依賴於創新教育[1]。服裝設計是解決人們穿着生活體系中諸問題的富有創造性的計劃及創作行為,顯而易見,服裝設計教育需要有創新教育,即從培養學生對服裝設計的好奇心、興趣入手,鼓勵其對某些問題提出質疑,並探索實踐自己的設計理念,從而獲得有益的成果。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創新教育對大學而言,主要表現在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上。本文擬以工作室模式教學來研究服裝設計的創新教育。

一、創新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種主張

由於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因此,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是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現代教育認為,創造力教育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是創新教育,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二是創業教育,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人格。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二者相互結合與交融,就能培養出創新、創業型複合性人才,這已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創新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事物的整體或部分進行變革,從而使事物得以更新與發展的活動。創新性人才必須具備創新素質,創新素質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和創新運用[1]。創新教育首先是一種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方法論教育和培養。具體説來,就是使受教育者學會從大量的社會實踐中尋找創新的課題,學會在創新過程中所應當把握的思路、技巧、方法和技術路線等;其次,創新教育與知識教育相輔相成,互為作用。創新教育應該以知識教育為基礎,這樣才能夠發現科學的、符合實際的創新成果。而知識教育也應該與創新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夠使學到的知識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第三,教師在創新教育中起主要引導作用。任課老師首先要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教學過程中要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體會等毫無保留地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以達到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的目的[2]。

二、工作室教學模式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來源於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理論體系,其主要特徵為:注重理論與實踐、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注重市場需求和社會實踐,設計中強調自由創作,反對模仿因襲、墨守成規。為了兼顧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目前設計教育普遍採用授課體系與工作室教學兩者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前者用於傳授專業基礎知識和設計思考方法,後者則用於訓練和強化設計技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工作室模式實行小團隊教學,以某個學科專業的研究方向為基礎,以專家、教授為核心,學生人數通常只有6-15人,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工作室模式對創新能力培養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自由開放的教學形式,突破傳統教學的封閉性,把課堂的概念進行延伸,創設民主、寬鬆和自由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更自由自在,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在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裏,教學能與市場需求充分結合起來,可自由地探索教學內容與實踐。

2.這種教學模式不注重理論概念的講授和內容的系統性,着力於知識的實用性、連貫性和針對性;授課方式不再是以講授為主,而是多以指導和啟發來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與探索性的教學,教師的角色是幫助學生。注重強化工作室裏學生之間的個性和差異,強調學科、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這一模式順應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布魯納的發現教學基本思想。

3.教學組織靈活,能跨專業方向交叉教學。隨着設計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產業鏈的相互銜接、團隊合作的效應越來越凸顯出來,設計師個人的作用將逐漸被淡化。服裝設計只是龐大的服裝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它的實施要受到多方面條件和因素的制約,如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不僅要涉及服裝設計本身的知識,還要結合產品的`風格與市場定位、服裝材料、生產組織與管理、市場推廣策略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跨學科實踐教學,使學生學會組織管理項目進展中不同的階段以及如何協調各部分的合作。

4.圍繞工作室教學項目,教師與學生可以充分互動,促進教學相長。工作室還可加大學生間的討論和交流機會,美國創造學的奠基人奧斯本就認為:許多獨特的想法都是在小組交往中產生的。討論交流時各種想法異想天開、質疑問難,創新思想得以培養。還可建立項目成果展示,營造學生之間比優、比強的氛圍,增加學生榮譽感,激發學生的創作實踐熱情。

5.培養學生就業適應能力。以工作室為平台,學生可以直接參與社會上企業的產品開發與生產,除了可以鍛鍊設計能力以外,還可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促進人際交往能力和應變能力等。同時,還可以使他們瞭解到就業環境和形勢,有利於他們找到與自己的知識水平、性格特徵和能力素質等相匹配的職業

三、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裝設計創新能力培養

合理有序地組織、運行和考核服裝設計工作室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服裝設計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

(一)工作室模式的組織和運行

服裝設計工作室組建可以有多種形式,具體運用哪種形式還要因校情而異。

1.合作型服裝設計工作室。這種模式是指工作室與企業合作開發服裝產品,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到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學生能直接感受設計作品產品化並最終成為賣出去的商品所帶來的樂趣,獲得成就感和認同感。設計作品的商品化要求學生能理解作品、產品與商品之間的區別,懂得產品設計要結合生產工藝並把握消費者的心理,也就是如何將學院派的設計向實用主義的市場轉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使學生建立了真正的設計概念。這種運作模式相當於為學生提供了實習機會,也為工作室創收,便於進一步開展教學,是工作室成立之初最值得推崇的模式。

2.自創型服裝設計工作室。當企業合作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可以向該模式轉型。該模式下工作室有自主產權的服裝品牌,能獨立進行服裝產品開發,並能夠將產品大量生產,這就要求工作室的硬件和軟件齊全,除了研發和生產,後續的市場推廣營銷也要花費較多精力,因此實現難度大。這種模式源於西方創意產業運動,1986年著名經濟學家羅默撰文指出,新創意會催生出無數的新產品、創造廣闊的新市場,提供大量獲取財富的新機會。

3.研究型服裝設計工作室。這種模式是針對服裝產品進行創新研究,服裝創新研究主要聚集的目標是其設計元素的創新研究,諸如材料、色彩、造型、工藝等的創新,通過組合創意性元素設計出新的產品。因此,對服裝產品及其設計元素的深入研究,找到關於產品的設計、管理的規律和方法,形成觀點與結論,並將這些研究成果通過一定的途徑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指導生產實踐活動,這就是研究型工作室的意義。該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研究型能力要求很高。工作室負責人要起到學術帶頭人的作用,必須由具備較高理論研究水平的教師擔任。在學生選拔方面,着重考慮學生是否具有理論基礎,興趣點是什麼,有沒有鑽研精神,只有具有一定理論功底和鑽研精神並有志於研發產品的同學才能參與進來。

4.綜合型服裝設計工作室。事實上,學校工作室的角色是雙重的,它區別於社會上的工作室,肩負着實踐教學、研究的任務,不是完全獨立的,對於校內工作室,上述三種模式單獨進行不切實際,而綜合以上三種模式才是相對可行的。在工作室綜合模式建立初期,可作為輔助教學的形式出現,教師利用業餘時間來組織工作室的各項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以項目促創新。工作室教學模式運行的基礎是企業的實際項目,教師獲得鮮活的實踐教學案例,學生通過參與企業項目實施的過程,提高實踐能力,同時工作室獲得經濟效益。項目組成員由項目負責人來挑選,教師帶領並指導學生開展項目工作,通過熟悉企業和市場的運行機制,為企業提供直接有效的幫助,這樣,師生共同在幹活中學習、提高。工作室在長時間沒有企業項目可做時,教師可以通過虛擬企業項目的形式,按照完成企業項目的要求和步驟來訓煉學生,使其具備實戰工作的能力和狀態,以便將來能順利完成真實的項目任務。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靈活組成工作小組,教師定期與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按進度檢查督促學生,讓學生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共同完成設計任務。

(2)以比賽促創新。由於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日常的教學課程安排不可能完全滿足工作室的需要,這就要求工作室教師承擔起對學生進行課外專業輔導的任務。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查閲文獻、收集整理資料,根據擬定的主題來設計系列服裝,以積累素材。鼓勵並組織學生參賽是一種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很好途徑,讓學生在參賽的過程中體驗創作的樂趣和收穫,同時也體驗過程的艱辛。國內外每年都有很多服裝設計比賽,工作室教師可以積極組織並指導工作室學生參加各種設計比賽,參加高水平的比賽可使學生收穫頗多,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吸取的專業知識、掌握的設計技巧、設計速度與效果的進步往往出人意料。

(3)以課題促創新。工作室的另一個職責是做課題研究,教師通過申報省級或國家級科研課題,帶領學生共同挑戰和解決本學科某些領域的難題,增強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能力,培養其對本學科難點和疑點以及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興趣,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科理論水平,為他們繼續深造打下基礎。總而言之,綜合模式下運作的工作室多項工作穿插進行或有機結合,做項目、做課題研究、組織參賽等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進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產學研結合。隨着模式運作的逐漸成熟,還可以將其與課程教學相結合,使之成為傳統教學模式的有力補充,直至變成主導模式[3]。

(二)工作室考核

創業教育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結合專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進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4]。為了更好的促進工作室教學、發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教學偏差和實際問題,更好地維護工作室的良性發展,要逐步建立考核制度。筆者認為,考核工作室績效可從三個方面來評價:第一,為引導設計教學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應考核工作室在社會服務方面產生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引導工作室團隊主動對接區域經濟需求。第二,為促進教師科研團隊的形成壯大,並促成學生科研意識與能力的養成,考核工作室申報和完成各級科研課題的情況。第三,為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學生設計參賽獲獎或獲專利發明情況以及社會服務的貢獻來考核工作室學生的設計個性化、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這樣的考核會使工作室的三個功能相互促進發展,使工作室成為一個創新創業教育的大平台,為工作室的長效機制提供保障[5]。

四、結語

實踐證明,在服裝創新人才的培養中,工作室教學模式功不可沒。它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擴展、延伸和深化,同時也將不同課程內容相互交叉與滲透,營造平等、寬鬆、自由的教學環境,通過師生的交流與對話,共同探討學術研究的過程,它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達到因材施教以及大班教學中無法實現的個性化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創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鍛鍊學生對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完善工作室的管理與考核,有利於促進工作室的良性循環,使得企業樂於為工作室提供項目,教師樂於進行產品研發和課題研究,學生樂於進入工作室接受技能培訓,這樣,勢必對高等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臨坤.中國目前大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35):177-179.

[2]王復亮.創新學概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9):24-29.

[3]張技術.工作室建設與發展模式探討[J].設計藝術,2008(6):43-44.

[4]錢宗霞.淺析三螺旋視域下高校創業教育的創新模式[J].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38-42.

[5]蔣新革,牛東育.教師工作室教學模式及管理體制創新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9):43-4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fuzhuang/we4j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