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精】老師教育隨筆

【精】老師教育隨筆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師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老師教育隨筆

老師教育隨筆1

午餐後、自由活動的時間裏,林子淇小朋友一直能靜下心來做自己喜歡的事。看,那裏專心看書的不就是他嗎?玩具旁投入地搭玩具的也是他,排隊了一直動個不停,還一直撲倒在地上去的還是他,真的是個能靜又能動的孩子。

散步的時侯,我們被室外的一切新鮮事物所吸引,我們一起觀看着樹枝在風中輕輕擺動的樣子,一起抬頭數小區樓房有多少層,一起呼吸着室外的清新空氣……

“何老師,你看那顆樹的葉子呀”,一個孩子的聲音引起了我們大家的.注意,“這些葉子怎麼了呀?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洞洞呀”,“肯定有壞蛋做的”,“是小蟲做的”……“小蟲子在哪裏呀?”我也尋找起罪魁禍首來,可是沒找到,我放棄了,又關心起其他孩子的新發現來。

“快看,壞蟲子在這裏”他激動地拿着一片葉子跑了過來,一看真的,這片葉子的反面停滿了黑黑的小蟲子,原來吃柳葉的是這些壞傢伙。“你是怎麼發現的呀?”我問,“我先看見這片葉子有一個小洞,摘下來一看就發現了”,我們都被他的新發現所吸引,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看這些黑黑的小蟲……

午睡起牀後,我們又扯起了這個話題,問問該怎麼對付這些蟲子,他的思維最活躍“拿小棒把蟲子打死”,“不夠高怎麼辦?”我問,“請直升飛機幫忙,用水把他們衝下來……”他一次次地想出新的方法。

可愛孩子的新思維、新發現讓我們的每一天更精彩!

老師教育隨筆2

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孩子很少沾上一點土珠,就連幼兒園開展的泥工活動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厭煩。

這次泥工活動,我破例為大班孩子們準備了粘土,當我課前在準備和泥時,不知不覺的孩子們圍在了我身邊。一個、兩個、三個……泥團擺在了地上。甜甜發話了:“老師,您要幹什麼?”我説:“你們猜猜看。”大多數孩子説不明白,行行小朋友説:“是為我們準備的嗎?”我誇獎:“你真聰明,願意玩嗎?”孩子們在一旁拍着手説:“願意!”

當把一個個泥團分給孩子們,他們入獲得寶拿着心愛的泥團,學着老師的`樣貌揉啊、團啊……不用做任何的講解。我做起了小時候――東道上,西道上,都來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一個之後一個響起來,“耶”東胡同,西衚衕,都來給我補補丁,這時你給我補,我給你補……之後,啟發孩子做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一會兒功夫,飛機、汽車、房子、各種動物、餐具等等展顯在面前。帶領孩子們進行了泥塑展示,當讓孩子們把作品擺在泥工區時,浩浩小朋友説:“老師,什麼時候再玩?”婷婷懇求説:“老師,再玩會兒吧?”……我無奈的告訴他們:“以後泥工活動,我們繼續玩泥巴,好嗎?”看到孩子們那歡呼雀躍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通過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資源和民間藝術活動的魅力,不但能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而且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老師教育隨筆3

當過班主任的老師都知道,班級學生的座位安排是一個技術活,座位安排的好不好,直接關係到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班級的紀律,因此一定要把座位的安排當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但一般課任的老師不會去給學生調座位,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同時怕調位會讓班主任有想法。

這學期我們班級的成績在我看來比較差,在快期末的時候,我發現班級有相當的學生座位都是好學生在一起,差的學生坐在一起。我在講試卷訂正的時候,發現有很多學習後進的學生根本沒訂正,有的訂正的完全不正確,甚至有很多學生自己錯在哪兒自己都不知道,而那些好的學生都訂正得很好。我知道這都是因為座位的原因,學習後進的學生成績差,自控力差,上課貪玩,根本都不知道老師講的啥,所以講完試卷後就不會訂正,所以講了、做了很多次的題目還是不會。因此在一次講試卷的過程中我給7、8個學生調換了座位,把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搭配起來,這樣訂正試卷時好學生能給差的學生檢查並督促。課後我也同班主任説了調位的事,班主任也支持。

誰知晚上就有2個家長打電話找上門來,而且是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

家長甲:開口就問:“老師,你為什麼給我家孩子調位,我家孩子在某某學校就是坐在前邊,和某某學生坐在一起,你為啥給調到了後邊,我家孩子不想到後邊,後邊都是差學生。?

我回答:“我調座位是有用意的,是為了平衡班級的學生成績,讓學生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成績的。而且在國小不像國中或高中成績好的學生都在前邊,差的學生坐後邊。前邊也有很多差的學生,後邊的學生並不是都是差學生,你看你家孩子後邊的學生某某不是坐在最後一排嗎,人家的成績就挺好的,而且還沒你家的孩子高。”

這位家長又講了一堆理由,反正就是想上前邊坐。後來我瞭解到,原來他家的孩子坐在前邊,是和一個好學生坐在一起,兩個人相處的很好,不願分開,也不想和差的學生分開。

家長乙:老師,你憑什麼把我家孩子調到後邊?班級後邊都是差學生。

我:調位是為了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班級沒有前後之分,後邊不是差生的地方,前邊也不是好生的專屬。

家長乙:我家孩子眼睛近視,坐在後邊看不到。

我:既然近視,那就趕緊給孩子配眼鏡,調座位也解決不了問題。

家長乙:人家配眼鏡的説了,配眼鏡必須到放假才能配,在學期中配眼鏡不好。

我:我還沒聽説過,眼鏡隨時都是可以佩戴的。

這是兩位調位的家長和我的通話,一個目的,就是要坐在前邊,前邊就應該是他們家的孩子應該做的地方,和好學生坐在一起,後邊的是差學生,不想和差的學生做一起。事後聽班主任告訴我,幾個家長又找她,就是想把座位調過來,但她沒同意。

我頂住家長的責難,任然堅持我的調位,其中一個學生眼睛確實近視,座位沒動,其他的學生任然按照我的去做。以後上課或檢查訂正試卷,學生之間配合的很好,期末我班的成績比以前也好了很多。

雖然我現在沒帶班主任,但我帶了12年的班主任,我有自己的一些做法,安排座位的原則。我就想讓家長和學生了解我安排學生座位的原則,瞭解了也就不會對老師橫加指責,當然有的家長蠻橫不講理除外。原則有四點,第一點,尊重學生,第二點有利於學習,第三點小組固定,第四,每週輪換。那麼把這四個原則確定以後,我的辦法是讓學生自己安排座位。

老師教育隨筆4

早上我在教室門口晨間檢查,看到民民走進來的時候穿了一雙涼鞋,而且還很大,一看就是新買的。由於現在是四月份,天氣還沒有很熱,穿涼鞋還是太早了點,太大的涼鞋也不利於活動。

民民的媽媽早上上班比較早,就算晚上幫他把穿的衣褲、鞋子都準備好了,早上起牀穿的時候民民也會要求奶奶換掉,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打扮自己。而民民的奶奶總是拿他沒辦法,如果不依他的話就會發脾氣,為了讓他乖點來上學,他奶奶也就只能隨他了。民民的性格比較倔強,凡事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而且他非常清楚媽媽和奶奶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媽媽提出的要求一般都能做到,也知道哭鬧在媽媽那行不通,但是對奶奶確是相反,總是用哭鬧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民民的這種情況,我採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個別教育

看到民民的鞋子,我問他:“今天怎麼穿了雙涼鞋啊?”他馬上就回道:“我奶奶幫我穿的,這是奶奶新買的呢。”我又問道:“現在早上天氣這麼冷,你穿着涼鞋腳不冷嗎?”“一點都不冷啊!”他馬上回復我。我就只能接着對他説:“等一下我們小朋友就要出去户外活動了哦,你穿了這個鞋子太大了,等一下活動玩遊戲的時候就會跑不快,而且還容易摔跤!”聽到説穿這個鞋子會影響到自己玩遊戲,民民似乎有點動搖了,他抓了抓頭對我説:“孫老師,那我等一下玩遊戲的時候跑慢一點不就行了嗎?”感覺到他的態度有所軟化,我也就沒有再説什麼,只是提醒他玩遊戲走路的時候都要小心點,注意安全。

二、集體教育

在玩遊戲的.時候,我一直有意無意的觀察民民的動靜,發現他本來還是肆無忌憚的玩遊戲,可是在經過幾次踉蹌之後,他有所收斂了,走路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看看自己的鞋子。回到教室以後,我就對孩子們進行了談話,讓他們説説今天玩遊戲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我請民民講述的時候,故意引導他講述自己穿了涼鞋後對自己玩遊戲以及自身安全的影響,並且教育其他幼兒上學的時候要穿舒適、便於活動的鞋子和衣褲。經過了實踐之後,民民也認識到了穿太大的涼鞋來學校是不合適的。

三、家園溝通

傍晚放學的時候我主動與民民的媽媽進行了談話,希望他們在家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穿戴觀,儘量穿便於活動的衣褲和鞋子來幼兒園。民民媽媽也表示,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太寵溺了,並且對我們老師的細心和關心表示了感謝。

老師教育隨筆5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新課標的實施,使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迴歸了原本屬於學生的課堂“主權”。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着力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而問題本身就是閲讀教學的靈魂,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保證。怎樣激活學生的靈性意識,問出智慧的火花,問出閲讀的動力?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找到了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一、瞄準文眼,題中求疑。

葉聖陶先生在《談教學的着眼點》一文中提倡教師要着眼於使學生“開竅”。為使學生“開竅”,教師應注意提問的切入點,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問題通過變換角度,增設條件和提示而形象生動化。

教師如何巧妙切入,選準正確的突破口,瞄準教學要求與學生興趣的交匯點,又匠心獨運,巧妙構設,使學生感到問題確實提到了點子上。即所提問題具有現實適應的思維價值,一般而言,課文的題目是文章的泉眼,扣住題目質疑,往往簡潔明瞭,又直撲重點。如在教《月亮灣》這課時,我從課題切入: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提問:為什麼叫月亮灣?一石擊起千重浪,於是全班同學通過對名字來歷的探究,來自主學習課文。學生爭先恐後地説,一次又一次地説:月亮灣是個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彎彎的小河就像一個彎彎的月亮,,所以這個村子叫月亮灣。學生樂於參與就有收穫,學生樂於參與就是成功。教師瞄準文眼激起學生已有的興趣,尊重學生學習願望,引導對所提問題的熱情,才會有解決問題的原動力。這正是學生一個認知不斷完善、發展,從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甚多的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範圍由小到大,理解由淺入深,求知慾望盪漾開來,課上學生的靈性思維踴躍綻放。

二、聯繫實際,趣味求疑。

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生活中有什麼”。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基礎來進行設計。贊可夫説:“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教師要創設一些新穎別緻、妙趣橫生,能喚起學生求知慾的問題情境,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中,怎樣理解文中的“我”為什麼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我認為這是本文的難點,分析我班學生情況,大多來自農村,對自然風景都有自己的觀察。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我設計了讓孩子們想象省略號的內容,聯繫實際生活中所見所聞,對於學有困難的學生用我提供的句式“(誰)説:“荷葉是我的(什麼)。”在荷葉上(幹什麼)”練習想象説話,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不用我提供的句式練習想象説話,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生成了一些東西,可以編寫一首首小詩文:小青蛙説:“荷葉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唱歌。  小蜜蜂説:“荷葉是我的小牀。”小蜜蜂採花粉累了,躺在荷葉上美美地睡一覺。  小烏龜説:“荷葉是我的避風港。”每當颳風下雨的時候,小烏龜就躲在荷葉下自由自在地遊玩。……生動有趣、充滿童心的語言在課堂上盪漾。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從表面是很難理解的東西,在學生思維和已有的生活體驗相鏈接的瞬間,把問題拋給他們,通過聯繫生活體驗補充説話,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一步一步感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詩歌的主旨,知道了荷葉在動物王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變成荷葉可以給別人帶來方便,給大家帶來快樂。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問題在學生靈動的思維中迎刃而解。

老師教育隨筆6

教師提問時,總有一些幼兒躍躍欲試,積極舉手發言。而另一些孩子與他們正相反,從不舉手回答問題。有的老師認為不舉手的孩子鍛鍊的機會少,為了促進孩子的發展,不舉手也要叫他們發言。

幼兒園中常可以見到,當老師提出問題時,平時伶牙俐齒、活潑好動的幼兒便把手舉得高高的,甚至着急地站起來等你發現他;而平時言語不多、性格較內向的孩子總是縮在一邊,充當旁觀者。老師為了使每個孩得到發展,有時也叫不舉手的'幼兒發言,而經常看到的是,被叫的幼兒神情茫然,一聲不響,這樣做的結果是老師的目的不僅沒有達到,反而使不舉手的幼兒產生被提問的恐懼緊張心理,久而久之,會變得更加沉默和自卑。對於不舉手的幼兒,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不愛舉手的幼兒多為膽子小、性格內向的孩子,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鍛鍊他們,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例如,我們班的可可十分靦腆害羞,平時話很少,總是用一雙漂亮的大眼睛悄悄地看老師,而當老師注意到她,她便迅速將目光移開。有一次,孩子們飯後在看動畫片,而可可卻獨自一人在唱歌。我悄悄走到她身邊,沒有打斷她,原來她在唱一首英語歌《ABC》,我感到非常吃驚,不由得在地臉上輕輕親了一下,並豎起大拇指説:“你唱得棒極了,以後把這首歌教給小朋友好嗎?”可可聽了用力地點點頭。此後,可可不再是一隻怕羞的“小黃鶯”,教室裏時常傳出她快樂、優美的歌聲,她的媽媽也説:“孩子膽子變大了,比以前活潑了。”

二、鼓勵每個孩子都舉手。當提出問題時,不要急於找某個幼兒回答,而是留給幼兒充足的思考時間,並在此時用老師最富影響力的語言鼓勵幼兒勇敢地把手舉起來。而此時,如果從不舉手的孩子舉起了手,一定馬上把機會給他,不管他回答的是好是壞,教師都應對他這種勇敢的嘗試給予肯定。相信有了這良好的開始,不愛舉手的孩子會慢慢勇敢、大方起來。

三、在集體活動中,給幼兒創設一個輕鬆的發言氣氛。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我常組織幼兒玩接龍問答遊戲,即當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幼兒思考之後,每個幼兒按坐位順序依次回答,幼兒不必舉手,只需站起來説説自己的看法。為了保證回答過程像一條龍連貫下去,每個幼兒都努力思考,認真回答,平時不愛舉手發言的孩子也消除了緊張心理,輕鬆自然地站起來,有的甚至回答十分精彩。

老師教育隨筆7

每每到了區域活動時間,也是我班孩子進入了又一個快樂時段,他們總是盼望着這一刻,最好一直玩區域活動。常時不時地問我:“徐老師,今天玩區角活動嗎?”今天恰巧是區域活動時間,在孩子們的自主選擇下老師組織孩子們進入了各區域,娃娃家的人數由幼兒們自己選擇,自己分配。我問:“誰做娃娃的媽媽”湯雨婷小朋友高舉小手,我就讓她扮演了這角色。接着我又説:“娃娃媽媽,誰是娃娃的爸爸,由你來選。”娃娃媽媽選了濤濤小朋友做爸爸。接着他們幾個陸續選出了娃娃的爺爺、奶奶等角色,選擇好角色後,孩子們就進入了活動中了,爸爸把活動材料拿出來,像模像樣地開始製作午餐了,由於空間的有限,娃娃家的小桌子旁一下子,容不下那麼多人,怎麼辦呢?於是我進行了干預的策略,我説:“爸爸在燒午飯,媽媽在抱娃娃,那奶奶你再到菜市場去買幾個菜吧”。説着,我遞給奶奶一個小竹籃,接着我又提議無所事事的爺爺手拿繩圈,把它當作方向盤,開動小車子送奶奶上街,任務到位後,各自扮演的角色頓時忙碌起來,做所需做的事來。一會兒,奶奶回來了對我説:“老師,你看我給娃娃買了手機(一個帶繩的玩具手機)”我説:“娃娃肯定喜歡的。”又過了一會兒,奶奶對我説:“我給媽媽買了電腦”我一看原來是一個廢棄的舊鼠標,我説:“這個奶奶真大方,娃娃媽媽肯定會很高興的”,又過了一會兒,她又給我看給娃娃買的螃蟹墨鏡,我也肯定了她的舉動,奶奶高興的回家了,媽媽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操作鼠標,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又過了一會兒,媽媽對我説:“老師,你看我的娃娃會走路了”一邊説一邊操縱手裏的娃娃把它放在地上,扶着娃娃學走路,我肯定了她,表揚了,她的勁就更高了,看到爸爸做了這麼多的菜,我走過去,説:“娃娃走了這麼多的路,肯定餓了,我們給娃娃餵飯吧!”媽媽、奶奶立刻忙碌起來,奶奶還説:“這個娃娃吃了白白碗。”我説:“真乖”。爸爸連忙説:“我還給娃娃做了很多好吃的,有蟹、有肉等”我連忙説:“今天爸爸真能幹,一個人做了這麼多好吃的,我們一起謝謝他”媽媽、奶奶感謝了他。一會兒,媽媽又説:“老師,你看我的寶寶睡着了”。我就説:“你的寶寶真乖,”奶奶插話説:“這個也睡着了。”我忙又説:“喲,媽媽,你生了兩個寶寶。”媽媽接着説:“我生了三個,這個也是。”一邊説一遍指給我看,只見兩大一小的娃娃躺在牀上。我不禁笑了起來。

娃娃睡好覺了,爺爺又開着小汽車載全家人到表演區看演出去了,這一天娃娃家很熱鬧,大家都很開心。

小班的孩子的'角色表演源於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如扮演娃娃的媽媽在活動中十分盡職,做到了媽媽的樣,那是因為她媽媽最近給她新添了了個小弟弟,所以會產生媽媽生三個孩子的情境,扮奶奶的陸陸是由於平常一直是有爺爺、奶奶照看的,所以對奶奶的角色詮釋的非常棒,會給娃娃買這些時尚又符合實際生活情節的物品,扮孩子爺爺的洋洋小朋友,因為他爸爸有汽車,所以他對司機的角色也扮演的非常成功,就連娃娃的爸爸濤濤也説:“爸爸是開摩托車的,”在現實生活中,他的爸爸的確是使用這種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孩子們在這玩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和情感的體驗,教師適時的指導與介入讓孩子的遊戲得以繼續下去,並在新的學習情境下得到發展,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得到了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交往能力的提升,因此適度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老師教育隨筆8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學習新詞的途徑很多,如父母直接教授、從動畫片中學習、聽別人交談是學習等。事實上,從聽別人交談時學習新詞在他們的詞彙學習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些詞彙由於其本身的特殊性,在直接教授的情況下孩子學習很難學會,需要有很多機會聽到別人的交談。例如,一些孩子在學習使用人稱代詞‘你’‘我’時就經常犯錯誤,他們經常把‘你’‘我’顛倒使用。心理學家認為,人稱代詞與其他直接指代某事的詞語不一樣,它所指代的人會隨着交談中講話者或聽話者的'變化而變化。人稱代詞的正確使用要依賴於對代詞與談話中的角色關係的理解。而這種理解通常要建立在幼兒聽到過大量的其他人相互交談的基礎上。

老師教育隨筆9

我們班的樂樂、東東、凡凡等幾位小朋友在中午午睡時,總是不能較快地入睡,躺在牀上也是翻來覆去的,偶爾小頭還要抬起來。為了能讓他們儘快地入睡,我冥思苦想了許久,雖然也想出了一些辦法,但是用在這些孩子身上效果卻不佳。

一次在翻閲《幼兒教育》雜誌時,有幸地看到了一篇關於組織幼兒午睡的文章,就認真地閲讀起來。這篇文章談到老師在組織幼兒午睡時應該給幼兒一些激勵的話語,讓幼兒懂得睡覺的重要性,而不應斥責那些沒有睡覺的幼兒。

今天中午,在孩子們脱好衣服後,我一改以往的作風,對孩子們親切地説“今天,老師要摸摸眼睛很快就閉牢的寶寶的小臉,老師摸摸他就説明他本領大。”

這時,東東閉着眼睛用他那稚嫩的聲音對我説“老師,你看,我眼睛閉上了,你快來摸摸我吧。”這次東東真的快多了。以往我總是用催促的言語來命令東東快睡,結果他不僅不聽我的,還有時會惹的其他的小朋友大笑。“東東,今天本領真大,老師要摸摸你的小臉了。

這時,我發現樂樂躺在牀上,用他那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我趁機對樂樂説“樂樂,你最想做大哥哥對嗎?睡好了覺身體就能長的高,你就可以做大哥哥了。”樂樂聽了也很快就把眼睛閉上了。

今天的我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幾個孩子在我的“誘惑”下都很快地入睡了。以往,我發現孩子們不睡覺,心裏有點急,有時難免言語中帶有批評和斥責,結果孩子聽到了這樣的.話語,眼神裏帶有迷茫,看的出來老師的批評也使他們顯得很緊張,但在行動的效果上卻不理想。

是啊,不要讓午睡成為孩子的負擔,我們要讓他們感受到――睡覺能得到老師的撫摸,睡覺能讓自己的身體長高,原來睡覺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呀!

老師教育隨筆10

如果你從我們班的門口經過,你一定能聽到這樣一個聲音傳過你的耳邊,“慢點走、慢點走……”“不要跑哦!”如果你以為這是老師在説話,那就徹底錯啦!呵呵……這些話可不是老師説的哦,這些話都是孩子們説的。怎麼回事呢?聽我給你道原委吧!

現在我班是中班第二期了,下個學期馬上就上大班了,孩子們長大不少了,在每天班上吃完中飯散步之後,孩子們都是自己入廁排隊睡覺。但這畢竟是孩子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愛玩的小毛病,去洗手間時候總愛跑着跳着的去,而我們又是兩個班共着一個洗手間,而這時也總是一個老師看着,總擔心孩子們這樣跑跑跳跳的會撞到人或者自己摔到了,所以老師總是在後面督促着:“慢點、慢點走……”“孩子們!不要跑啊!”後來我琢磨着,這樣督促也不是個好辦法啊,這時我看到石欣靈站在門口於是就招呼了她過來:“來來……我請你當小老師,給你個任務哦!幫老師看着小朋友們,告訴他們不要跑啊!”石心靈在班上很能幹也很懂事一下就明白了我的話,馬上就進入了狀態“你慢點啊!”“出去排隊不要跑哦!”“要走着去啊”……嗯!我便默不出聲的在旁邊觀察着“小老師”的工作情況。“小老師”的工作成果相當不錯,孩子們真的不跑了,一個一個出去的時候都是慢慢的走,有時候有的孩子快了,她就會拉着他説:“不要跑哦!”原來讓孩子自己管孩子是這樣的效果顯著。

第二天中飯的時候。我就向孩子們宣佈:“以後吃飯吃得快,桌子上又幹淨的小朋友,可以去門口當小老師,去看着小朋友,要他們排隊喝水、慢慢排隊入廁。”在這次新政策宣佈之後,都會有孩子們很自覺的去那裏當個監督的.小老師。今天是張隆耀,明天又是伍恆至……孩子們就這樣的輪流着,誰吃的比較快,誰就自覺的去那裏站着,這無形中也改變了孩子們吃飯拖拉的習慣。

老師教育隨筆11

早上,孩子們都在院子裏活動,我在教室裏忙完上午課的準備,急忙到院子裏活動,一到班級的隊伍裏就看見鞠老師一般組織孩子,一般還不時的哄哄李昊陽,昊陽又哭啦??我走過去蹲下來,抱着他問:“寶貝,又怎麼啦?”他開始哭訴了:“媽媽説早上在外邊看我做操,可是她怎麼走了呢?”“誰説她走了呀?她也許在外邊偷偷的看你呢?“沒有啊,她就是走啦,她説話不算數!”孩子有點氣憤了。我近視眼,遠遠的看不見外邊有還是沒有,但是我還是指着外邊説,媽媽可能就在那邊呢,昊陽説:“那不是我的媽媽,是胡力墉的媽媽。”

孩子還在抹着眼淚哭,我就牽起孩子的手,去院牆南邊看個究竟,唉,媽媽真的不在,幾個家長聽了都説媽媽不好,拉着昊陽的手邊走邊説,這次是媽媽不對,回家批評媽媽。孩子更冤屈了:“批評沒有用!”“有用,這次老師也幫助你批評媽媽!”一聽我要幫助他批評媽媽,不哭了!

晚上昊陽媽媽來接孩子,跟她交流了一下,她説,經常看孩子做操不認真不使勁,真着急。今天等着時間那麼久沒開始就走了,我説:“答應孩子了一定要做到,這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啊!”這次一定得認真道歉!媽媽大笑,答應會道歉。

其實在大人看來這真的是一件小事,對孩子而言還真是個大事。孩子那麼小,多不容易有點事,有點期待啊!不管孩子表現怎麼樣,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因為我們有這個責任和能力。

大人無意的.一點行為,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壞情緒,真的不是大人的初衷,但是正是這樣的無意,會有很多次的小傷害,所以我們都引以為戒,為了孩子做好我們自己!

老師教育隨筆12

今天是小班幼兒入園的第一天,雖然“歡迎新小朋友來到温馨大家庭”的條幅是那樣醒目,可不一會兒,你就會聽到哭聲連篇,從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分離焦慮”,特別是對初次入園的孩子來説,離開父母温暖的懷抱,離開熟悉的家庭,面對一個新的集體和陌生的老師,必然會產生哭鬧、恐懼、緊張等現象。幼兒初次離開親人家庭,對新環境產生的不適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最瞭解孩子的人。為了讓孩子過好入托關,家長就必須要做好孩子會哭鬧的思想準備。家長要堅持送孩子來園,不要中途到園巡視孩子,否則,會適得其反引起其他幼兒的不良情緒。為了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們班上的每位教師會盡量做到用一顆愛心去關心和愛護他們,為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靜寬鬆的環境。使每一個孩子都能聽清老師的話,看到老師的表情;我們會用親切的態度、温和的語言、温柔的撫摩與擁抱,喚起孩子愉快的情緒體驗。讓他們儘快的熟悉班上的每位教師。

總之,新孩子入園產生“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必然的,我們老師會用媽媽般的愛去關心孩子,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去吸引孩子,使孩子儘快的度過分離焦慮期,體會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快樂。請家長相信老師!

老師教育隨筆13

剛開學,我在中班上一節社會活動“誇誇我的好老師”,我説:“平時都是老師誇小朋友,表揚小朋友聰明能幹,那老師有什麼本領呢?今天,讓我們來誇誇老師,説説她們的本領,好嗎?”幾句話,激發了幼兒誇老師的興趣,許多孩子急不可待地舉起了小手。萌萌説:“我要表揚史老師,史老師會給我們講好聽的故事。”“呀,史老師真棒!送個金光閃閃的五角星給她。”説完,我在史老師的照片下面用黃色的粉筆畫了個漂亮的五角星。這下,孩子們的小手舉得更歡了:“楊老師會唱歌,她剛教我們唱了《我們是中班的小朋友了》。”“真的嗎?這首歌我愛聽,一起唱給我聽聽!”孩子們搖頭晃腦,邊表演邊唱,興致勃勃。我不由地舉起了大拇指:“楊老師好棒!”楊老師也得了個漂亮的五角星。堯堯説:“我要表揚陳老師。”我一聽,有人要表揚我了,趕緊問:“陳老師有什麼本領呢?”堯堯一本正經地説:“去年,你帶我們玩的風車遊戲真好玩!”們的本領真多,能給我們講好聽的故事,能教我們唱許多歌,會照顧我們生活,讓我們健康成長。那誰會説一句甜甜的話謝謝老師呢?”堯堯又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我想對史老師説一句甜甜的話。”“好吧,你到史老流出,一個個擁抱拉近了老師與孩子的`距離,活動室洋溢在一片愛的暖洋中。愛是需要説出來的,愛是需要互相交流的,孩子們的話道出了他們對老師的愛與依戀,也融化了我的心,蜜一樣的幸福湧遍我全身。

老師教育隨筆14

一年即將過去,能夠説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我的心,進入課堂

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資料,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務必重新思考的問題,開學初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培訓學習,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資料標準及課程實施推薦有更深的瞭解,本學年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我在教學《相遇應用題》以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狀況,老師導演,學生表演,設計了從“相距―縮短―交叉―相背”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狀況,感受相向運動中,隨着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係。一段小小的表演,猶如吃了一盆八寶菜,各種營養成分都有了。使學生的智慧、潛力、情感、信念水x交融,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這説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潛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善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構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潛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是這樣下評語的:“這幾天我們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權攀透過努力,能收集、記錄、整理各種數據,在這方面是班裏最好的。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必須的困難,希繼續努力。等級評定,優。”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應繼續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老師教育隨筆15

在自由探索玩雪球的方法的過程中,揚揚拿起一個紙球,他找到另外一個男孩子西西,揚揚説:“我來和你打雪仗吧。”兩個人來到一個稍微空一點的地方,拉開了一定的距離,揚揚説:“預備,開始。”然後兩個人對方的.前面扔起了紙球,一邊扔一邊躲閃,揚揚笑起來:“哈哈哈,你沒有扔到我的身上。”西西不甘示弱的説:“你也沒有扔到我的身上啊,我們再來一次。”兩個人拉開一定的距離又扔了一次。

我們開展了體育活動“玩雪球”,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揚揚一直保持着積極參與活動的狀態,冬天,幼兒最期盼的就是能夠下雪,以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創設情景“玩雪球”,充分的調動起幼兒的情緒,積極參與遊戲。興趣點被激發了,幼兒探索玩雪球的過程也就顯得更加有意思了,孩子們利用以往的玩雪球的經驗加入到這個遊戲中,探索“玩紙球”的各種方法。揚揚和西西在活動時鍛鍊了扔的技能並且提高了反應能力。

如果在活動的時候邀請更多的孩子加入到遊戲中,人越多,挑戰性越強,孩子們注意力更集中,又要把雪球扔向別人,同時又要避開扔過來的球,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和敏捷性會更有效

標籤: 隨筆 老師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2nn4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