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我的老師》導學案

《我的老師》導學案

《我的老師》導學案1

 學習目標:

《我的老師》導學案

1、瞭解海倫?凱勒的生平經歷。

2、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師教“我”學習的具體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環境描寫、側面描寫對烘托人物、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環境、心理描寫、側面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自學過程:

一、查閲資料明確海倫?凱勒的生平經歷,並填空:

1、本文選自《 》的作者是 , 國 家,

家。文中的“老師”指的是 。

2、“起初,我只是個有可能學習的毛坯,是我的老師幫我開了眼界,使我這塊毛坯有可能發展進步”。運用 的修辭,把起初的“我”比作“ ”,從而表現了老師對我的巨大作用,同時,充滿了作者對老師的 、 之情。

二、給加點生字注音:

納悶( ) 啟蒙( ) 預兆( ) 無垠( )

温存( ) 琢磨( ) 毛坯( ) 絢麗( )

三、認真讀課文,小組討論完成下面思考題。

1、文章以什麼為線索?抒發了什麼感情?

2、莎利文老師給海倫?凱勒教了些什麼?她對海倫?凱勒產生了什麼影響?

3、文章的題目是“我的老師”,為什麼寫自己的筆墨比寫老師的還多?

4、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在文中幾乎沒有直接抒發,但我們在文章處處可以看到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其中通過環境描寫加以烘托,便是重要的手段。請以課文第十二自然段為例,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形象、生動?有什麼表達效果?

四、仿照例句,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例句:沒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涼的戈壁,冷冷清清,沒有活力。

仿句:沒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 。

五、仔細體會下面一段話中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回答文後問題。

老師催促學生交作業,他揚了揚手上的作業本,問:“都交齊了嗎?不會有漏網之魚吧?”有位學生怯怯地説:“那條魚明天自投羅網可以嗎?”

老師話中的意思是什麼?

學生話裏的意思是什麼?

 六、病句修改:

1、各種新發現的流行病,使我們改正並認識了自己不良的衞生習慣。

2、只有堅持經久不息的冶煉和艱苦卓絕的開採,才有可能獲得一顆光彩奪目的金珠。

《我的老師》導學案2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2、體會作者在文中藴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

3、體會關鍵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重點難點

1、真摯的師生感情。

2、體會關鍵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3、記事寫人有主有從、詳略得當。

學法指導:

帶着問題讀書,讀出問題的答案。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有人説:“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老師是人梯,載着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峯。”同學們,從幼兒園到現在,有很多老師教過你們,這些老師給你們留下了什麼印象呢?他們給了你們哪些支持、鼓勵和幫助呢?哪位老師使你終生難忘呢?

你們也許也寫過“我的老師”這類作文,寫得好不好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魏巍寫的回憶他的國小老師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較一下,有沒有課文寫得那麼生動,有真情實感。

知識建構,分享積累:

1、介紹作者、解題。

魏巍,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作者少年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國小、高小,勉強讀了簡易鄉村師範。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戰士們中間,解放戰爭時,在行軍作戰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入長篇小説《東方》等。

《我的老師》一文是作者於1956年9月29日為《教師報》所寫的回憶性散文。課題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師”是作者國小時的教師蔡芸芝先生。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敍寫自己最難忘的老師的。

2、寫作背景

上世紀50年代,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搖籃。因此振興教育被提上議事日程。1956年9月底,應《教師報》之約,魏巍寫了這篇《我的老師》。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分別給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組詞。

多音字:覺形近字:磕、瞌、嗑

2、本文共記敍了幾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誰?

3、本文共記敍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4、這七件事是如何貫串起來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亂?為什麼?

合作討論,交流展示:

1、蔡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裏,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裏為什麼改用第二人稱“你”?

4、“在一個孩子的眼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如果刪去“在一個孩子的眼裏”行不行,為什麼?

5、“我”憑什麼認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這一點?

拓展延伸,強化認知:

1、假如作者在寫這篇文章以後得知蔡老師的音訊,準備給老師寫一張明信片。你能試寫一段文字表達作者對蔡老師的思念、尊重和熱愛之情嗎?

總結回顧,當堂檢測:

1、蔡芸芝老師給“我”寫信時,説“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我”認為蔡芸芝老師是一個慈愛、公平、偉大的人,師生互相的評價説明了説明?

2、閲讀“每逢放假的時候……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回答問題。

(1)用四個字概括選文所講的事情。

(2)寫出這件事的六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經過:

事情的結果:

(3)選文中“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能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課後反思:

《我的老師》部分參考答案:

“知識構建,分享積累”部分: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部分:

1、見《教師用書》課文旁批。

2、本文記敍了我的老師蔡芸芝、我的母親和我國小時的幾位同學。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師。

3、共記敍了七件事:①蔡老師假裝發怒;②課外教我們跳舞;③帶我們觀察蜜蜂;④教我們讀詩;⑤我們看老師寫字;⑥正確處理“我”與同學間的糾紛;⑦睡夢中去找老師。這七件小事,後兩件詳寫,前五件略寫。這樣安排,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更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4、(1)本文有一條感情的線索——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記敍的七件事,始終貫穿着“愛”——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2)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隨着作者回憶的軌跡,順着作者記憶的思路,師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見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隨便調換的。

“合作討論,交流展示”部分:

1、(1)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她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些説明蔡老師温柔,熱愛學生。(2)她教我們跳舞,讓我們觀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這些説明蔡老師熱情、慈愛的性格。(3)蔡老師排除“我”和“小反對派”的小糾紛,説朋蔡老師公正、偉大的性格。

2、(1)“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寫出“我”的`調皮、機靈。表現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理解。(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現“我”的天真活潑。(3)接近文學、愛好文學、模仿老師寫字的姿勢,説明“我”聰明、好學、尊敬師長。(4)夢裏導師,更表現“我”尊敬愛戴老師。

3、一般的情況下,一篇文章的人稱應前後一致。這裏由於抒發感情的需要,變換人稱,表示感情激動到了極點,從而抒發了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稱直接抒情,更加親切。

4、從孩子的眼光評價老師給“我”的支持和幫助,熱情讚美自己的老師,它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如果刪去,使人感到空泛,不親切,過於誇張。

5、與課文後“探究·練習”二中的(2)相同。

“拓展延伸,強化認知”部分:

1、與課文後“探究·練習”四相同。

“總結回顧,當堂檢測”部分:

1、與課文後“探究·練習”一相同。

2、(1)夢裏尋師

(2)時間:一個夏季的夜裏;地點:家裏的當屋;人物:“我”和母親;事情的起因:想老師;事情的經過:熟睡中“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往外走,走出席子六七尺遠,要去找老師;事情的結果:母親把“我”拉回來,勸説了一會兒,“我”才睡熟了。

(3)不能調換。“迷迷糊糊”形容從夢中爬起來,神志不清的樣子;“模模糊糊”形容説話含糊不清。

標籤: 學案 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3wmy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