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淺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做適應新課程的新型農村歷史教師

淺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做適應新課程的新型農村歷史教師

新課程是學生髮展的最大機遇,同時,新課程也是教師發展的重要陣地。作為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課程對教師生存狀態的衝擊是巨大的,在新課程形勢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而是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學生髮展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開發者,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學藝術的探索者。迅速轉變觀念,提高專業水平,迎接新課程的挑戰是每一位教師無法迴避的現實。然而,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蓬勃開展的今天,農村國中歷史教師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實現農村國中歷史教師的自我發展,提高農村國中歷史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

淺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做適應新課程的新型農村歷史教師

一、農村國中歷史教師現狀分析

1.各校重視程度不夠,師資力量薄弱

歷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不必贅述。但在實際工作中,歷史作為一門社會學科,在中學教學過程特別是國中階段一直未引起應有的重視,作為會考當中進行開卷考試,且在與政治課進行合卷時只佔總分的30℅的歷史科,引不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學校在師資配備和教師培訓方面也將其放在陪襯位置,即使是師範院校歷史專業畢業的教師,也往往兼任着政治、語文等其他科目。長期以來,歷史教師普遍缺乏,好多學校的歷史教學由課時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以達到滿工作量的要求。或由即將退休的老教師擔任,這些教師大多未經過專業知識的培訓,他們缺乏必要的理論素養,對理論的學習研究不積極,不接觸歷史教學理論,也就無法從理論角度來審視、指導、改進自己的教學。其中有部分教師,由於對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要求。對於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使用知識,許多歷史教師可以説是知之甚少,更談不上運用。

2.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方式陳舊

農村國中歷史教師絕大多數是從舊教材,並且是從其他學科的舊教材中成長起來的,舊教材、舊教法在他們腦子裏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長期以來基礎教育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成績、輕方法。廣大教師形成了只要把課本中的知識無保留、無差錯地傳授給學生就完成了教學任務的觀念。在歷史教學中,忽視歷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在內的情感目標的培養。學生歷史學得好不好,關鍵是看其記憶力強不強,會不會背,他們難以參與課堂活動,很少,甚至沒有問難、質疑的機會,無法體會到歷史是一門充滿活力、思維性很強的學科。這些都不符合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極大地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影響歷史教學質量。

3.教學條件簡陋,教學環境差

農村中學普遍班額大,歷史教師又缺乏,教師授課任務重,按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史地生等學科教師任課要達到每週15或16課節,教師疲命於常規教學及應付名目繁多的檢查,很少能留出時間去給自己充電,加之受地域條件的限制,無從接觸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更談不上去實踐運用了。農村初級中學教學設備較差,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有的學校甚至長期沒有歷史掛圖,沒有幻燈、錄相器材,就算現在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和幫助下,個別學校裝備了一、兩個多媒體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時還得優先滿足其他科目的'教學。所有這些,都給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提出了新的課題。

面對新一輪基礎教育歷史課改,面對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所有農村國中歷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知識和教學能力,必須努力實現自我發展,積極應對才能使新課改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做到使教學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使自己由“教書型”向“專家型”、“學者型”、“複合型”、“學習型”人才過渡.

二、提高農村國中歷史教師自身素質的途徑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自我發展的意識

歷史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重要機遇,更是一種嚴峻的挑戰。每一位歷史教師都必須樹立自我發展的意識,順應時代的要求,主動學習新課程的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投身於新課程改革實踐。《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這就要求我們歷史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眼花繚亂的信息、無孔不入的傳媒,教師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處在一個起跑線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發展,教學再也不是教與學的簡單相加,而是教學雙方“交互主體”,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積極參加培訓和自我進修,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歷史教師應具有“專博結合、層次適中”的歷史專業知識結構,不能因教師本身的歷史功底而制約了歷史教學的深度和力度,不能因教師的知識面而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不能因教師的歷史素養而抑制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情趣。首先,教師應重視自我學歷的提高,積極參加函授、自考等學歷教育,加強歷史專業知識的學習,如果沒有堅實的歷史知識做後盾,那就談不上做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其次歷史教師除了精通通史之外,平日還應該廣泛的結累知識,不斷擴大知識領域,對與歷史相關的政治、語文、地理、民族知識也應不斷學習吸收。歷史教師在具備了相關的專業知識之後,還應大量學習、掌握、探索各種在歷史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用到的專門技能,如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設計與書寫能力、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繪製圖表與使用直觀教具的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學中的應變能力(即教師的教學機智)等。歷史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才能在新課程改革中勇立潮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再次,教師應訂閲相關教育刊物,如《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雜誌,瞭解本學科教育教學新特點,把握本學科教育教學發展新動向。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對歷史教師的培訓力度,多給基層歷史教師提供一些參加各級培訓的機會,教師本人也應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新教材培訓,參加新課程實驗觀摩、研討活動,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三)潛心教研,提高歷史教學水平

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隨時都可能碰到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如歷史課上如何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快下課了而學生討論還沒有結束怎麼辦?學生準備的史料不夠完善還讓他們繼續展示嗎?如何把傳統教學與課改有機結合起來?等等。不少教師對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考不夠周密審慎,多為隨即思考,而不善做進一步的思考和總結歸納。所以,有相當多的歷史教師雖有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很強的教學應變能力,但卻很少把它作為一項專門問題加以研究總結,而使自己寶貴的教學經驗不能得到認可和推廣,長期以往教師也會感到課堂教學枯燥無味,自身的理論素養也不易得到提高。

因此一定要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質,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參加校本研究活動,主動鑽研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教師應依據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結合農村國中歷史教學的實際,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農村學生基礎相對薄弱,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克服新課程實施中的困難。教師還要認真研究和實踐學習策略的教學,在豐富自己的陳述性知識及程序的同時,還要研究策略性知識,探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途徑,從而為學生提供策略上的諮詢和指導。

(四)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真正成為新課程的實踐者、推動者

反思是一種個體行為,是實現教師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許多新問題,作為教師,必須切實做到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反思教學的進度和步驟,增強計劃性,確定適合學生或課堂具體情況的學習策略以及完整的實施方案;二是反思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情況,藉助富有吸引力的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集中並得以維持;三是根據課堂學習情況的變化,審時度勢,及時發現新情況,並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並採取有力的變通措施;四是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只有堅持及時的系統性、科學性的教學反思活動,教師才能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促進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從而成為一名新課程的實踐者、推動者。

歷史新課程改革激勵鼓舞着歷史教師,只要廣大歷史教師在新課改實踐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實自己的理論水平,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才能在發展學生的同時也不斷地發展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5vqd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