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的教育隨筆(通用15篇)

教師的教育隨筆(通用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的教育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師的教育隨筆(通用15篇)

教師的教育隨筆1

如今,微信等新媒體已進入幼教課堂,很多幼兒園要求教師編寫微信,使用美拍、美篇等,記錄幼兒園各類活動。有的老師會認為這項工作有難度,要花費許多精力,因此而煩惱或顧慮重重。那麼如何有效使用新媒體,才能讓它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教學,讓教師們化"煩惱"為"愉悦"呢?先來看一個案例吧。

陳老師班上有個插班生叫小小,他總是喜歡一個人玩。平時在操場上,大家都在玩輪胎,他一個人爬攀登架。後來有一次在户外活動中,陳老師抓拍孩子的遊戲時,發現鏡頭裏一個孩子在滾鐵環,一些孩子在追,其中也有小小,真難得。於是,她製作了美篇《滾鐵環的孩子》,發送到班級微信羣。小小媽第一個點贊,並留言:"小小進步了,謝謝老師!"這讓陳老師覺得自己的付出很有價值。隨後,陳老師又從網上下載自制户外活動玩具的圖片,並在每張圖片後附上製作方法,製作成美篇《你會做嗎?》,發到班級微信羣裏。一些家長看到後紛紛點贊並留言。小小媽:"老師,我會做沙包,正好星期天我休息,做些沙包給孩子們玩吧。"樂樂爸:"我會做中國龍,誰家裏有油壺?我需要8個。"毛毛媽:"那個小推車是用純淨水桶做的,我家裏現在不用飲水機,正好有個純淨水桶,我做個小推車吧。"……班上掀起了一股製作户外玩具的熱潮,引得其他班級老師一陣羨慕,都來拍陳老師班上家長們製作的玩具,並效仿她的做法,也製作美篇發到班級微信羣。一時間,全園的户外玩具種類和數量大增,户外活動時,孩子們快樂的笑聲響徹整個操場。

案例中,陳老師仔細觀察孩子們的遊戲活動,及時用手機抓拍孩子們的行為表現,然後製作成美編。在此過程中,陳老師雖然花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但通過美篇秀出孩子們在遊戲中的精彩活動,讓家長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從而對陳老師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讚揚。這不僅讓陳老師感受到了工作的愉快,也讓家長們由此更熱心地支持她的工作,給她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更多便利。

可見,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運用微信、美篇等信息技術工具,能夠讓家長更清楚地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進一步提高對自己孩子的認識,從而理解和支持老師的工作,還能夠搭建家園之間溝通的橋樑,使家園雙方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

教師的教育隨筆2

週二中午,又到給孩子們分發水果的時候了。我端着滿滿的蘋果,挨個走到孩子們的面,讓孩子們自己拿。孩子們很興奮,都伸出小手,拿出了自己看着最大的那個蘋果。我被孩子們的“貪大”心理逗樂了:真是一羣小饞貓,都知道拿大的!

當我轉到最後一個小朋友王子恆那裏時,蘋果就剩下一個了!而且,還是一個最小的!王子恆小朋友看看了蘋果,把伸進筐子的小手又縮了回去。我有些愕然了:咦,怎麼不想吃嗎?

“老師,我不想要這個蘋果!”還沒等我開口説話,王子恆就先開口了。

“為什麼呢?”我親切地問道。

“這個蘋果小,大的都被他們拿完了!”王子恆嘟着小嘴,不滿意地説道。

嗯,是的,那個蘋果的確有點小,但,孩子也得吃啊!

我心裏在快速地思考着,怎麼才能讓孩子拿起這個最後的蘋果呢?

看着那個躺着筐子裏的蘋果,我也感覺到與其他的蘋果相比是有點小,不過,那可憐兮兮地躺在筐子裏的蘋果,雖説小了點,但在顏色和光澤上比其他大的蘋果確是那麼誘人!其他蘋果表面粗糙,沒有紅暈,而這個蘋果長着一副紅紅的臉蛋,紛紛的,透着亮光,就像一個可愛的娃娃躺在裏面,着實讓人喜歡!

看到這裏,我心裏忽然來了主意。

我蹲下身來,拿着那個誘人的紅蘋果,對他説道:“看,寶貝,這個蘋果雖然小了點,但是,你知道嗎?這卻是最好吃的一個蘋果!”

王子恆小朋友滿臉疑惑,也看着那個蘋果。我趁機説道:“你看,這個蘋果的小臉蛋多麼紅啊,還透着亮光!這樣的蘋果最甜、最好吃了!而其他蘋果呢,雖説個頭大了點,但不如這個蘋果香甜,肯定是有點酸!”

“真的嗎,老師?”孩子有點動心了。“當然了啊,你想想啊,我們子恆小朋友雖然個頭比其他小朋友矮了點,但,卻是最聽話、最可愛的孩子啊!對不對?”子恆小朋友點了點頭。

我趁機説道:“來,你先咬口嚐嚐看,再嚐嚐其他小朋友的蘋果,看看哪個甜?”王子恆點點頭,輕輕地咬了一口,嚼了起來,我一邊看他吃蘋果,一邊仔細觀察他的表情,發現他吃得很甜、很滿意的樣子。我頓時放下了大半個心。然後,我又讓他嚐了嚐其他小朋友的大蘋果,他卻咧着嘴、皺着眉頭直喊:“酸!酸!不如我的好吃!”

我笑了:“老師,沒有騙你吧!”“嗯嗯!”王子恆高興起來。

看着孩子們都心滿意足了,我也高興地笑了:“真是一羣可愛、調皮的孩子!”

孩子們都喜歡拿大的蘋果,這或許是每個人的天性吧,無可厚非!這也可以看出孩子們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這是孩子們陽光、燦爛的`一面,我們應該培育!但,當孩子們心中的審美標準和真實事物有了一定差距、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選擇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孩子心中的“美”巧妙遷移,“轉動”一下事物,把事物的另一面的美巧妙地展示該孩子,或許就能夠讓孩子重新認識、愉快地接受。

其實,生活就是一個美的多面體,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善於把生活不同的美巧妙地呈獻給孩子們,就會讓孩子們獲得美的審視和教育。

教師的教育隨筆3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客觀地受家庭環境、地域所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多年的教學使我真正懂得“課標是源、教材是流”,逐漸具備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學遺憾:一方面部分學生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一、用“發展”眼光去評價國小數學教育對象

1、教師要樹立“發展”觀

“發展是硬道理”,人的發展首當其衝是各種發展的核心,教學必需堅持“以人為本”。在教學中,必須要打破“只注重書本知識,只注重問題結果”,以“結果對錯”做為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唯一評價標準,以“得分高低”做為學生學習成效的唯一評價尺度等從眼前出發,急功近利,有損於學生終身發展的落後評價觀,而應該思考一下我們今天的教學對於學生的明天,對於他們能否自主地學習、發展有什麼影響。

2、教師要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長遠的服務

“終身教育”是時代對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為教育者的教師要從“服務”的角度審視每一天的工作,不僅是一本書、一個單元、幾道題等該掌握的知識,而是學生在獲得這些知識的同時,是否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覺的學習”將來能夠伴隨他們的終身。所以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做好今天的服務,從這樣的角度加強自我反思和評價。

3、實現學生有差異的發展

“差異性”是人在素養方面的客觀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發展中的不平衡性,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個性化的教育,數學教學應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實施有區別的分層教學;在評價上,教師更要實施分層評價,使評價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實際。我們必須摒棄那種追求高平均分、高優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和評價要求,使每個學生在符合自身基礎的前提下實現真正意義的發展。我們尤其要關愛“學困生”,理解他們的苦惱,幫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也能夠在自身的進步中發展,不至於被排擠在數學、乃至整個學習之外。

二、針對個體進行有效評價

實施“分層評價”正體現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客觀尊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了服務於學生主動發展的宗旨。學生的各自思維方式不同,學習的起點不同,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分層次完成題目的時候,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題目,並在解答過程中獲得一份自信和鼓勵。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始終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方向轉變。我想,每位教師都具有各自的教學風格,擁有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和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調試自己的教學行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學方法的作用下,學生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帶有共性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努力尋找真正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素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師的教育隨筆4

我們通過網絡研修平台,聆聽專家講解,互相交流思想,共享經驗,更新了教學理念。教育是人學,教育就要張顯人文性,教育要張顯人文性,教育就要輕鬆和快樂。讓學生通過愉快地學習,提升思想,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通過遠程研修更讓我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抓住這次研修的機會,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觀看專題視頻課件,積極參與網上交流,更新教學觀念,嘗試着創新。

遠程研修雖然很辛苦,但雖苦尤甜,一路走來鳥語花香。收穫着成長,收穫着提高,更收穫着希望。 感謝網絡研修平台,讓我聽到了那麼多默默無聞的教育工作者,實踐探索的腳步聲;感謝網絡研修平台,讓我看到了那麼多心懷高遠的執著尋夢人,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無限人生,無限的風景!

教師的教育隨筆5

第一,給孩子創設自主閲讀的氛圍。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個性,他們喜歡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純真而又豐富的內心世界。作為家長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孩子現有的知識經驗和個體差異,在家裏給孩子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為孩子提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經驗。鼓勵孩子養成自主閲讀的好習慣。

第二,教孩子學會觀察圖畫進行閲讀。

因為很多繪本故事以圖畫為主,文字少,這就給孩子的閲讀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恰好,孩子的思維直觀性強,沒有侷限性,不受外部干擾。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對圖畫中的人物、動物的表情、對話、心理活動進行猜想,盡情的想象圖中的內容和情節發展,然後進行講述。隨着孩子認字量的.增加,家長可以藉助文字幫助孩子解讀故事。

第三,在情感互動中進行親子閲讀。

圖畫書具有情感教育的功能。很多圖畫書中都藴含着一定的情感色彩,給人留有想象、思維的空間。一本書,就連大人一眼看上去有時都看不出什麼意思,多看幾遍才能品味出其內容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藴含的教育意義,這就是繪本書的特點。也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以身示範,為了孩子,讓我們自己首先喜歡圖畫書,與孩子一起閲讀圖畫書,因為很多孩子都有喜歡纏着媽媽講故事的習慣。對孩子來説,媽媽給他們講故事聽,是一種情感享受。近距離的聽父母講故事,相互間傳遞着美好的情感,在温馨的氣氛中共同講述,一起感受圖畫書給人帶來的人生啟迪和震撼。仔細想想,我們每個做媽媽的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媽媽講的故事中安靜的入睡,媽媽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臉蛋,輕輕的給他(她)蓋好被子,這種感受和意境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第四,建立閲讀檔案。

1、以文字記錄為主,家長用寫日記的方式記載今天與孩子共同閲讀了什麼內容,孩子對閲讀的興趣,及在閲讀中提出的問題和對故事的感受。記錄下幼兒的想法和需求等信息,能夠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個別需求,並且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給予幼兒反饋。

2、影像資料主要是指照片、錄音帶和攝像帶。它們能提供幼兒語言發展的豐富信息,如一份有幼兒複述故事、大聲朗讀自己的故事、練習兒歌的錄音帶,對幼兒、老師和家長來説,都是非常有力的語言發展證據。家長因經常為幼兒閲讀活動照相或攝像,拍攝的時候,要簡短記錄所拍的內容或物體,包括日期、場所、幼兒的姓名以及每一個場景的特殊地方。

教師的教育隨筆6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應認真鑽研體育課程標準。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學期、單元、課時等體育工作計劃。

2、要從增強學生身體素質要求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認真備好室外實踐課和室內體育課(體育基礎知識、保健與衞生)。規範、工整地寫好教案,做到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場地器材、備天氣、備練習。

3、教學目標要準確,針對性強,教材內容的搭配要科學,場地安排要得當,時間分配要合理,練習密度須適宜。要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

4、教師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檢查和安排好場地器材,瞭解清楚學生身體狀況,確保體育課安全、正常進行。

二、課堂教學。

1、教師應穿運動服和運動鞋,帶哨子上課。預備鈴響,體育教師到班上整隊,並組織學生安靜排隊到操場上課,結束教學任務後要組織學生安靜排隊回教室再下課。

2、教師應要求學生穿適合體育運動的寬鬆、輕便服裝和運動鞋上課,不帶妨礙體育鍛煉的物品,如果學生身體有病,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情況安排適當的體育運動和助理工作或見習。

3、每堂課安排一定時間的隊列隊形練習,嚴格訓練,力求做到隊形一體化、口令規範化、動作標準化。

4、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精心選擇教學原則、教法手段,特別要注意學生活動和學法指導,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要求,達到全體學生身體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5、重視安全教育,加強安全措施。組織練習前,要講清練習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項。體操課,要教會學生保護幫助方法。複習和考核時,也要有人保護,確保萬無一失。

6、上理論課時,要充分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教材內容圍繞中心,突出重點,力求語言形象生動。板書簡潔、明確、規範。

7、根據體育課特點,利用教材進行德育滲透。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友愛、意志品質、體育道德、人際關係等思想教育,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把思想教育寓教於體育教學中。

8、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心理變化規律,科學合理地安排練習密度和運動生、心理負荷。具體指標如下:全課練習密度:25%~40%,基本教材練習密度20%左右。全課平均心率:120次/分~145次/分左右。

9、注重每堂課的信息反饋,認真寫好課後小結。

三、作業與測評。

1、認真佈置課外體育鍛煉作業。利用課餘和每週的體育課外活動時間,將體育課上學到的技術加以複習、鞏固、提高。

2、認真組織考查、考試。每學期初要將本學期體育課的考查、考試的'內容、標準告訴學生,考查考試做到嚴密組織,堅持標準。體育成績的評定包括:

國小1~3年級:

(1)出勤表現(10%),

(2)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技巧(90%)。

國小四年級至六年級:

(1)出勤表現(10%),

(2)基礎知識(20%),

(3)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技巧(70%)。

每學期應對各班男女生的體育成績,用表格進行統計、分析。做好教學小結。

四、課外指導。

1、認真制定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運動訓練競賽計劃,抓好廣播操和課外體育活動。

2、做好田徑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的選材、組隊、訓練、競賽工作,為學校爭取榮譽。

管理辦法:

1、每月底教師要把教案和一篇教學反思交教導處檢查。

2、每月隨堂聽課考核上課情況。

3、通過向學生調查考核作業情況。

4、每學期末任課教師要把所任班學生的期末考查成績進行統計並交教導處審核。

教師的教育隨筆7

在我任教的五(1)班裏,有一個叫的陳明月同學,她是一個似乎沒有什麼特色的學生。很長時間,我幾乎沒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好象也改變了她自己。那是一個上午,我站在教室門口等着上課,無意中發現走廊裏不知哪班撒了一些垃圾,許多同學説着笑着繞着而過,這時,陳明月走了過來,告訴大家不要踩了垃圾,然後急忙跑回教室拿來清掃工具,將垃圾掃淨,又用拖把拖了一遍。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回教室後,立刻在班級對陳明月同學關心集體、為他人着想的好行為提出了表揚。

此後,我又從幾件小事裏發現陳明月性格中閃光的地方,並及時給予表揚。漸漸地,我發現她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完成得尤其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開始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細心觀察,善於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讚美送給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

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讚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讚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請多給學生一點讚美吧,因為他明天的成功就藴藏在你的讚美之中。

教師的教育隨筆8

今天早上,中班的早課,早早來到教室。孩子入園之後,晨間活動開始了,今天的晨間活動,我給小朋友講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我砍倒了一顆山櫻花》,我準備了繪本、背景音樂。興趣正濃,開始給幼兒講故事。幼兒安安靜靜的坐着,因為他們最喜歡聽故事。我剛剛拿出繪本,沒想到一個小朋友一盆冷水潑過來,老師這個故事我聽過的,一直説,一直説,導致我的`故事活動沒法繼續下去,我只好告訴他,讓他再跟其他小朋友再聽一遍,他依然很堅持自己的想法,老師這個故事我聽過的,我只好改變第二策略,既然他聽過的,就讓他給小朋友們講這個故事。可是叫他起來的時候,他怎麼都不站起來,然後就説是我小班的時候聽過的。我只好換了一個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這個孩子在班上平時有些調皮,但有些小聰明,自尊心很強。每當活動課上,提出的問題他總是能搶答,老師很欣賞他,並且常常誇獎他。導致他有點兒優越感、有點驕傲。就像各位看到的這樣,學過的就不想學了,那麼為什麼還有温故而知新之説,既然不能改變小朋友,那麼我們只好改變自己,準備活動時更新穎,讓他們挑戰更高的難度,讓他知道一山還比一山高。在平時生活中,老師應該對他的要求更高,防止把他誇傻了。自尊太強也不是一件好事。

教師的教育隨筆9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個幼兒因為吃了涼的飯菜而嘔吐。嚇壞的我立刻帶幼兒到洗漱間進行清洗,並告訴了其他的教師,而大家卻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視無睹。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刺激。由於幼兒吃飯比較慢,冬天飯菜沒有吃完就已經冰涼。加之教師不停督促讓幼兒吃乾淨,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頓涼飯。所以我從那時起堅持每個中午晚回家一個小時,對平常吃飯慢的幼兒直接進行餵食。

我以為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去照顧好了孩子,是個優秀的教師就應做的。殊不知,由於我的餵食而剝奪了幼兒自己進食技能的培養。代勞不是幫忙幼兒。

我們老師平時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是關心幼兒吃飯的多少,快慢、挑食等問題。很少思考到幼兒進食時的情緒,胃口等。這樣一味的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幼兒,所以才會出現催食、餵食等現象。有時,教師在反覆催食,或着特殊強調照顧時,也會給幼兒小留意靈帶來無形的壓力。進而更加恐懼甚至厭惡吃飯。

對待吃飯慢的,能夠先給幼兒少盛,循序漸進。不要刻意的強調或者批評幼兒吃飯慢,少。或者直接代勞,拿過碗勺餵飯。但是我絕不讓幼兒吃涼了的飯菜。飯前食慾的調動,舒適進餐環境的培養,及時的表揚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會有利於幼兒的進食。看似無所為,其實功效卓著。

孩子是我們的監督者

記得我第一次下幼兒園見習時……

早上,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幼兒園,跟主班老師打過招呼後,便來到洗手間洗手。這時第一位到園的孩子也來到洗手間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師”。“哎”我心裏高興的應着。不一會兒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説:“鄧老師昨日才説要節約水資源,洗手時不能開那麼大的水,你還開那麼大,哼!”我聽完她的話後又驚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後,我連忙整理一下臉部尷尬的表情。蹲下來對孩子説:“不好意思,我昨日沒來聽課,但是謝謝你告訴我,我以後必須注意的。你真聰明,老師説過的話都記着呢!”這時小女孩高興的對我説:“不用謝。”然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兒園裏你的一行一舉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在監督着,可不容得有一絲的錯誤和馬虎啊!

見習生活中,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

不要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

此刻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長卻因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許多成長的機會。比如,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孩子吃的橘子、雞蛋、蘋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為的是孩子吃起來容易,更不會遇到什麼危險。但是不明白這些父母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為孩子帶給這些方便的同時,不僅僅剝奪了孩子親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悦,甚至會因此養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進取的不良品性,從而耽誤孩子的一生。

多給孩子講故事

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3-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説兒歌,多朗誦散文,將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説話潛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早上,孩子們到園的時間等等不一,為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讓早到的孩子感到無事可幹。每一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帶或音樂磁帶。我發現孩子們的用心性很高,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將聽故事這一環節穿插在午飯、睡覺前後和放學前,個多月下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午飯期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自覺性提高了。

孩子們敢大膽舉手講話,並且口語表達潛力大幅度提高。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注每一位幼兒

這天剛走進活動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掉在地上的兩幅畫。透過我的仔細觀察,屬人為破壞。

“必須是維鎮乾的。”我心想。

維鎮是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活潑聰明又調皮,類似的事件他幹過不止一次,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維鎮來園後,我把它摟在懷裏説:“告訴老師,你昨日干了什麼?”“我跟媽媽去姨媽家,跟妹妹玩了。”我這才記起維鎮昨日沒來園。

“老師,這是寒寒弄下來的。”鑫源大聲喊道。

怎樣可能呢?寒寒是個愛靜的孩子,説話聲音也很小,經常讓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來的嗎?”我問寒寒。她笑眯眯的看着我沒有辯解。“是不是你看到畫太陳舊了,想換張新的?”“不是,我想讓老師叫我的名字。”

原先是這麼回事,每一天老師都會表揚很多優秀的孩子,鼓勵一些表現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優秀,也不頑皮,所以老師極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這種方法引起老師的注意。

這件事給了我不小的啟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都能享受到老師的關懷和照顧,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教師的教育隨筆10

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可能都感覺到有些孩子願意大喊大叫,剛剛告訴完不要大喊大叫一會兒孩子又忘記了,依然如故。這是怎麼回事呢?

對於孩子自己,説話音量過大,一會損壞喉嚨,影響聲帶的發育;二會給人留下不禮貌、沒教養的印象。即便是一句簡單的“你好!”,不同的音量,不同的語氣,都將產生不同的效果。誰又願意聽到那刺耳的問候呢?

如果在幼兒園或者是某個集體,若是天天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聽覺,更加會影響他們的情緒以及注意力。有研究表明,一個人若是經常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易形成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孩子的天性原本是無憂無慮、輕鬆自由的,可是卻過早地感染焦慮,那是對孩子多大的摧殘啊!

那麼,孩子為何會大嗓門地説話呢?天生這樣嗎?遺傳的因素固然有,家庭的成長環境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幼兒園或學校環境的影響。有時,幾個孩子在共同討論一個話題,大家都有很強的表現欲,都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於是爭先恐後,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而這時候,有的孩子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會採用大聲嚷嚷的方法,以為只要自己大聲地喊,就能超過別人的聲音,就能被大家所聽到。你的聲音這麼大,我的聲音比你還要大。這樣就造成了“一浪高一浪”的現象。

如果孩子產生這種現象,作為老師其實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活動中、課堂上,如果教師忽視某些孩子的存在,無視他們的反應,無視他們的心理,更無視他們的語言。其實在某個角落裏,有一雙充滿期望的眼睛正在看着你。就因為老師的忽視,而使他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剝奪了他表達的權利。這個時候,那些表現欲強烈的孩子往往會大聲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來。因為,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才會讓大家聽到自己的聲音。而有些老師,為了維護自己的“主導”地位,為了維持“你是學生,我是老師”的關係,則會用更高分貝的音量來壓倒孩子,穩定局面,覺得只有這樣做才不失老師的尊嚴。久而久之,這一切都將成為一個惡性循環。孩子的聲音越大,老師也就越想壓過他們。而老師的聲音越大,孩子也會試圖用更大的音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

親愛的教師們,希望你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在注視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

蒙台梭利教學法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能走過那麼多年 ,還能有如此眾多的追隨者、推崇者,自然有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針對以上所提到的現象,我覺得“蒙氏”教育給每個接觸過它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靜”和教師很少用語言只用眼神。孩子各得其所而又各得其樂,他們自由,但不會影響同伴,他們活動,但又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絲毫沒有喧譁的場面。如果有交談都是輕輕的、“温柔”的。當然,我們不能盲目推崇任何一種教育方法,但是“蒙氏”所營造的這樣一種氛圍,是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就能做到這樣?是天生的?不是!孩子的天性都一樣。那麼,既然孩子的差別不是主要問題,那幼兒園及教師的方法就值得探討了。我們認為,教師的職責並不在於教導孩子,而是為孩子準備一個豐裕而不受干擾的學習環境。假若教師、師生之間的交談都是輕輕的、温柔的,那麼,我們的孩子還能大聲喊叫嗎?

教師的教育隨筆11

每個人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表揚,而不是批評,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樣的,尤其是孩子,可以説,我們寄語孩子的讚揚是對幼兒最大的鼓勵,讚揚是一種收穫,是一種無形的財富,讚揚人人都會。但是作為老師,我們都不能吝嗇自己的語言,要將讚揚施與幼兒。

小祺是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平時自控能力很差,上課也總喜歡嘰嘰喳喳講話,但是我發現小祺雖然自己沒做好,但是總是喜歡管別人,於是針對小祺的這一情況,我換了一種方式對待她,我不再那樣一遍又一遍的去提醒她該怎麼做,而是給她戴上一頂大大的高帽子,讓小祺成為全班小朋友們的榜樣,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她紀律好上課認真聽講、舉手發言、動腦筋思考,並且經常分配一些小事情讓小祺做,比如當她小老師做值日生等,讓小祺充滿自信和信心,發現這樣做還是收到了很明顯的效果,小祺的進步很大,在生活中的自覺性也提高了不少。

我們有時往往想着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和壞毛病,動機是好的`,但總是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我們總是關注孩子的缺點,我們往往會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因而並不認為孩子所做的事情是值得表揚的,但孩子總是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注意,尤其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得到大人的表揚。如果我們能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在適當的時候多給孩子表揚,那樣,孩子就會更自信,也就會更加努力的去學習和生活。

教師的教育隨筆12

正如歌裏寫到:“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愛我你就抱抱我······”然而,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愛孩子還會有更多的表達方式。

記得剛開學時,為了安撫幼兒剛入園不適應的情緒,我請家長為孩子準備一樣孩子愛玩的玩具帶來園,有幾個男孩子帶來了變形金剛,還有孩子帶來了玩具汽車,這些都是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玩具。特別是在飯後,有許多的孩子會一頭紮在裏面,開心的玩耍,活動室內頓時就熱鬧非凡。可沒幾天,我發現帶變形金剛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損壞的也越來越多,漸漸地活動室裏面爭吵的聲音、哭鬧的孩子也多了起來,如此對孩子的安全帶來了很大的隱患;同時也有孩子為了能領先佔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趁老師一個不注意,還把飯菜給倒了。為此,我深深地反思,起初我請家長為孩子帶的玩具難道僅僅是為了這些嗎?飯後該讓孩子幹些什麼呢?玩具區真的要關閉嗎?

正當我苦惱時,我看見有幾個孩子去拿閲讀角的圖書,心裏一喜,好辦法——看書,即能顧及全班孩子的用餐及安全、又能培養孩子的興趣,增強閲讀能力,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我在飯後特別獎勵了看圖書的小朋友,還特地尋找了一小塊空地,專門安排幼兒飯後閲讀,並鼓勵更多的小朋友參與閲讀當中。可能是有小獎勵的`緣故吧,第一天試行的結果比我預想的要好的多。趁熱打鐵,離園時,我還特地在孩子的爸爸媽媽面前,大勢的表揚了這些飯後閲讀的孩子,孩子們不但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還得到了家長的表揚,所以在第二天的飯後,有更多的孩子參加了閲讀。我太開心了,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飯後參與到閲讀中,我堅持了我的獎勵,並把週一的小明星評選給了每天都能堅持安靜閲讀的孩子。有了榜樣、有了表揚、有了獎勵,現在幾乎所有的孩子飯後都能前往閲讀區了。漸漸的,孩子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愛閲讀的好習慣。現在,如論是飯後還是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都會優先考慮閲讀了。

由此我想到我們班級的特色教育是語言,為何不請家長一起參與進來,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多有趣的書籍可以閲讀呢。於是,在離園前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請他們自己從家裏帶一本圖書來園。第一天,有兩三個孩子帶來了《幼兒智力世界》、《認識動物》和《睡前小故事》。有了新圖書,孩子們都很開心,接下來的兩三天裏面,有更多的孩子帶來了圖書。但是,我發現有的孩子帶來的書籍並不適合我們中班的幼兒閲讀。因此,通過校訓通的方式,我和家長們交流了這個情況,家長們紛紛贊同並表示願意支持。現在,我們班級的圖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了,孩子們閲讀的範圍也逐漸擴大了。為了讓孩子們在閲讀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愛護圖書的習慣,我在每本書的上面用小貼紙為她們寫上了名字與學號,這樣當其他幼兒借閲圖書後就能夠及時還給書的小主人。同時,為了讓孩子們能夠看懂書裏面的內容,真正的成為一個愛閲讀的小讀者。接下來班級裏面還將建立借閲圖書的制度。讓幼兒看了還想看的書,可以借到家中閲讀。鼓勵家長引導幼兒看書,形成親子閲讀的良好習慣。當我將這想法一宣佈,孩子們沸騰了,他們歡呼,他們大叫:“老師,你太好了!”“老師,我愛死你了!””老師,謝謝你!“甚至有的孩子跑到我身邊又抱又親,我笑了,我覺得現在的我比孩子們要更開心、更開心。就連家長也為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謝謝我對孩子們的用心。

愛孩子,是教師最基本的條件,它不僅表現在語言上;表現在動作上;也表現在我們用心的觀察、細節的體現上。當你成為一名有“愛”的老師時,你會發現,你收穫的愛要比你付出的要多得多。

教師的教育隨筆13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的理想就是讓所有的學生成為幸福的人—有靈魂的教育不僅有義務將他們培養成有用之人,更要將他們培育成幸福之人。”幸福是教育最核心,最終極的價值理念。然而,讓學生幸福,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關愛。而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師最寶貴的職業情感。

一、愛生才會育生。

高爾基説過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孩子從家庭來到學校,老師就成了他們最親近的人。追求老師愛,使自己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將成為她們一起行為的中心動機和迫切需要。只有對國小生關愛,理解,尊重和信任,傾注真誠的愛,才能激起他們愛師的意向和情感,發揮學習的積極性,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樑,能溝通師生心靈。有了愛,師生才能以誠相待,心心相印,學生一旦沐浴了真誠、聖潔的師愛,就會點燃希望之火,就會提高自尊心,增強自信力,遵紀守法,發奮成才。因為具備了愛心,在教育教學,教研工作中就有了熱情和動力。師愛讓我進取,師愛催我奮發,師愛教我永不懈怠,我用全部的愛心呵護每一位學生,真摯的愛心,強烈的責任感,崇高拼搏的精神,使得學生們在各方面日益進步。

二,愛學生,瞭解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想法。學生只有受到教師的尊重,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學生",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學生,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真正走到學生中,有時蹲着、有時坐到學生中,有時半跪着進行指導,營造一種和學生"等高"的平等氣氛,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裏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基礎。作為教師,適時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談談心,多能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便更好地引導、教育他們。

三、愛學生,寬容學生,激勵學生。

在師生相處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缺點,就從希望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在什麼方面積極地賞識和激勵他入手。我們要容忍學生一次次地"舊病復發",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鼓勵學生們一次次戰勝自己,引導提醒學生們從自己"犯缺點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缺點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我們都要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們會明白更多的做人道理,會增強自控能力,會分清是與非,會養成好的態度與習慣。只有在愛與耐心的前提下,教育才是有效的,長久的。有一種説法:當一個人接受了國小,中學,大學等一系列的教育之後,最後留在他/她身上的才是真正的教育成果,很有道理。我們經常提賞識教育,但這並不是簡單的觀念灌輸就能做到的,而要有一定的藝術性。賞識要有發自於內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寬容、激勵才能做到。所以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教師要用心愛每個學生,平等地對待他們,教育他們,因為他們中也許就有愛迪生,也許就有牛頓,決不因為學生一段時間落後或問題一票否決他/她的一切。以一個母親或父親的心情來對待每個學生,來處理每個問題,我想教育會更有效。

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每一為學生的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和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悦的笑容去讚許學生們的每一點成績.成為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一個用愛陪伴他們的老師,一個能給予他們啟迪的好老師。只要我們把師愛奉獻給學生,學生們才會有更加精彩的未來。用所有的愛去成就學生精彩幸福的人生,讓我們的學生因我們而幸福吧!

教師的教育隨筆14

用活教材 盤活課堂

教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基本依據和物質基礎,但在教學中過分的把教材當聖經,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把一門充滿生氣和靈性的課程變得沉悶、單調、乏味,那麼,教學就會猶如一張網、一團麻,很難做到綱舉目張,教材反而成了我們搞好教學的瓶頸。可見,處理好教材,才能上好一節課。教師要在深刻領會教材藴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合理的分析和解讀教材,既尊重教材,又正確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靈活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加工、調整、組合、補充、延伸、改編,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輕鬆又實在。

一、不求全,而求變

不可否認,教材的內容、編排體系以及隱含其中的教育理念是影響教師教學的重要因素,然而,教材所安排的內容是否為教師的創造性活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又是否能為學生已有的基礎所接受和認可?事實上,即如人們所普遍瞭解的,新一輪課程改革關於教材與教師教學活動之間新的定位:教師應當用教材去進行教學,而不只是教教材。這也就是説,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正確理解教材,首先是站在知識系統的高度全面掌握一個課時的知識點,其次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確定重難點,最後是聯繫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必要時對教材的安排靈活變通,或“刪”或“增”。在北師大三年級《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三)》教學中,教材涉及的內容就非常多,從例題看:有被除數的首位不夠除;有筆算除法的首次驗算(其中又包括沒有餘數和有餘數的兩類)。從習題看:有商的大小比較;有對剩餘的不同處理。一個課時涉及五個新的知識點,試想:要使一個三年級學生在一個課時的時間內對五個新知識點理解、接受、消化,可以嗎?當然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那麼,教師就要對教材作出大膽取捨,本課時緊承前面的教學內容,被除數首位不夠除、筆算除法的驗算無疑是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們有必要在教學中刪除有餘數除法的驗算、對剩餘問題的不同處理兩個知識點,同時弱化商的比較這一知識,這是“刪”。而在導入階段增加口算420÷6,並通過分解圖展示口算和思考過程,這能有效地遷移學法,理解“首位不夠除就看前兩位”的算理;在學習了首商之後,及時在反饋練習階段增加確定首商的專項練習,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這是“增”。如此刪、增更利於學生理解和應用新知,學習輕鬆了,課堂的實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不求全,而求變”可以看成數學基本技能教學所應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

二、不求全,而求聯

新課程改革以來,數學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特別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普遍採用了“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呈現模式,內容生動,對學生也有極大地吸引力。但觀北師大新教材,課本以大量篇幅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模型,而將對於知識的解釋、應用與拓展反而隱含於練習之中。這樣的安排就有可能割裂數學知識鏈條,淡化了數學本質內容的探究。事實上,我們決不能弱化數學基本知識的教學,更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某些內容安排次序作出調整,可能更有利於鞭辟入裏,使數學知識前後連貫更加順暢,學生的思維也隨之順暢。還是北師大三年級上冊《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三)》的教學,教材中的例1(46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即被除數的首位不夠除,而緊接着安排的試一試則是被除數的首位夠除的練習,這是上一課時已經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妨大膽地將這一內容調到例1之前,作為鋪墊題,達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提取筆算除法要點的目的。這樣既分散了練習,又將新舊知識順暢地聯繫起來,對新知的學習起到很好的解釋作用。再看北師大六年級下冊《反比例》的教學,緊承正比例知識,我們完全可以直接運用例2(王叔叔遊長城,選擇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所需時間的關係)、例3(分裝600l果汁,分的杯數與每杯的果汁量之間的關係)的情景,在與正比例的比較中理解什麼樣的量能成反比例關係,而例1中出示的和是12的加法表、積是12的乘法表倒是適合學生在認識了反比例之後對兩種不同的情況作出哪種數量關係成反比例的判斷,同時在乘法表中,把積是12的方格圈起來,連成了一條曲線,這正是反比例圖像的直觀表現,對後面觀察與探究反比例函數圖像起到很好的導入作用,因此,不妨將本課時例1的內容調整到學習了反比例並完成相關反饋練習後進行教學,更利於知識的解釋、連貫和聯繫。也就是説,“不求全,而求聯”可以被看成數學基礎知識教學的相應原則。

三、不求全,而求延

在教學中,簡單機械地“用”教材教往往束縛學生的思維,達不到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挖掘教材,延伸、開發、新編、創新教材。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調整學習材料的呈現時機,可以新編學習材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實現對教材的創新。例如,就概念教學而言,對於同一概念我們應當力求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進行理解,也即應當將其看成整體性“概念網絡”的一個組成成分,從一個廣泛的角度對概念作出必要的“引申和變化”,這樣,學生就能在教材呈現的有限內容中生髮開來,全面的、立體的掌握知識。在北師大六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比》教學中,教材給出了兩類情境——數學情境和生活情境,一類情境是同類量的比較,另一類是不同類量的比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比的概念。然而,如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呢?我們恐怕還需要更為生動的內容呈現。可以在學生理解了比的意義後講敍《柯南破案》的小故事,柯南只測量腳印就推測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大致身高,從而引出人體中有趣的比;在《試一試》習題中,解決了樹高與影長比的關係後,引入數學家泰勒斯運用這一知識測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在教學臨近尾聲時,出示體育比賽中的比分,引導學生思考:這裏的比分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比嗎?……這些相關內容的拓展、延伸,更能夠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使“比”的概念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立體圖像,而不是扁平無生氣的知識。看來,“不求全,而求延”可以當做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原則。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於運用。”此言不差,實際教學中,作為一線的老師我們有更多的實踐體會去靈活的把握教材、運用教材,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有靈性的。

教師的教育隨筆15

幼兒時期,孩子的身心各方面都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孩子的大腦皮層易興奮也容易疲勞,在園活動半天后,大腦皮層產生疲勞,需要休息,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完成下午的活動。同時,午休還能補充個別孩子夜間睡眠的不足,增強機體的防護功能。由此可見,午睡對於幼兒來説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可是,總有個別幼兒很難入睡,有的調皮的幼兒甚至趁老師不注意去擾亂鄰牀的幼兒,影響午睡的正常秩序,讓老師感到很頭痛。

仔細分析一下,幼兒在幼兒園不願午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第一,早上起牀較晚;第二,上午的運動量不充分,導致孩子體能過剩;第三,午睡時有特殊的.習慣、需要。對於前兩點原因,在家園的共同配合下很快就解決了。可孩子的特殊的習慣、需要到底是什麼呢?詢問許多家長,他們都説孩子沒有什麼特殊的習慣、需要,就是不願意午睡,老師也顯得手足無措。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驚喜不已。為了讓那些調皮、不願午睡的幼兒儘快入睡,老師總是給予特別關注。一天,我坐在一名總是很難入睡的幼兒的牀邊看書並監督他。可是過了好長時間,看看他仍無睡意,我感到很無奈,於是順手將書攤開蓋在他的臉上,誰知這一招竟然很管用,轉眼間,他就呼呼地睡着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把書放在他的臉上,他就能很快入睡呢?於是,我查閲了一下資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每個人對光線的敏感度不同,有些人在大白天也能呼呼大睡;有些人有一點光線就無法入睡,還會因此導致焦慮、煩躁,甚至失眠。所以,我們可以人為地營造一個暗環境來幫助孩子入睡。於是我們想到了眼罩,一用還真不錯,幾個小調皮本來躺在牀上擠眉弄眼打暗號,有了眼罩後能夠很快入睡了! (因為是稀缺資源,所以都搶着戴!)

當然,購買眼罩時,要注意選擇那種天然、柔軟、透氣性好、沒有任何刺激氣味的棉質產品。顏色最好是深色,才能起到避光作用。其次,眼罩大小要鬆緊合適,以免滑落或者壓迫肌肉和神經。最後,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專人專用,並且3~5天清洗一次,以避免滋生細菌,影響眼部衞生。

現在,我們整個幼兒園都在推廣使用,效果很好。孩子睡得好,老師的工作也倍感輕鬆,小眼罩給我們帶來了如此的驚喜,真是一舉兩得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jj9v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