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7篇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7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7篇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1

今天,能有幸在這裏和大家1起交流心得,我要非常感謝學校的領導和高1年級的全體老師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特別要感謝我們高1數學備課組的各位老師,特別是我們的組長李運根老師。正是因為在李運根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在全體備課組老師的努力進取、團結協作下,高1年級的數學統考才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們老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回想起這學期的工作,我感受頗多。當然經驗談不上,因為沙中工作能力出色的老師實在是太多了,我只想和大家1起交流1下這學期工作心得體會,有不妥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這學期,我擔任了高1(2)班班主任及高1(2)、(7)班的數學教學工作。首先,我想就數學教學工作談談我及我們備課組的1些做法:

1、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生在從國中到高中的過渡階段,往往會有些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例如新的競爭壓力,以往的學習方法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等1些問題困擾和制約着學生的學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確實下了1翻功夫。

2、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1些思想觀念,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開學初,我就給他們指出高中數學學習較國中的要難度大,內容多,知識面廣,讓他們有1個心理準備。我們班是1個重點班,全班大多數同學國中升高中成績比較好,這造成1些成績相對較差學生有自卑感,害怕自己不能學好數學;相反有些成績較好學生驕傲自大,放鬆對數學的學習。對此,我給他們講清楚,大家其實處在同1起跑線上,誰先跑,誰跑得有力,誰就會成功。對較差的學生,給予多的關心和指導,並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對驕傲的學生批評教育,讓他們不要放鬆學習。

第1次月考,全班很多同學考得不好,甚至有個別同學只有3、410分。有個以前成績較好女生哭着對我説,她從來沒有考過這麼低的分,對學好數學沒有信心。我耐心給她分析沒考好的原因,1是試卷的難度大,2是考查的知識點上課時沒能重點掌握,3是沒有做好複習工作,教給她要注意的地方。經過她自身的努力,期會考試中,這位女生數學考了96分。1段時間的調整,全班基本上樹立了能學好數學的信心。

3、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開始,有些學生有不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作業字跡潦草,不寫解答過程;不喜歡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不會總結消化知識;對學習馬虎大意,過分自信等。我要求統1作業格式,表揚優秀作業,指導他們預習和複習,強調總結的重要性,並有1些具體的做法,如寫章節小結,做錯題檔案,總結做題規律等。對做得好的同學全班表揚並推廣,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學要批評。在我的嚴格要求下,大多數同學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學習方法和認真的學習態度。當然,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問題並不容易,這學期還要堅持下去。

4、刻苦鑽研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教研能力

首先,我認真閲讀新課標,鑽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內容,查閲教學資料,適當增減教學內容,認真細緻的備好每1節課,真正做到重點明確,難點分解。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向老教師討教或在備課組內討論。另外,我還積極閲讀教學教參書籍及教學論文,如《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等,認真學習各種教學方法,並嘗試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當然,還有很多是不成熟。

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如集體備課,校內外聽課,教學教研會議。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操作調控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運用多種教學器材,為了節省時間和增加課堂容量,我堅持用投影儀。課下,根據自己的理解,選題、出檢測試卷,這樣也提高了我對教材重難點的理解。

積極安排時間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學生有問題及時解決。堅持了1個學期,我感覺收穫頗多。

5、備課組的精誠合作是取得成績的關鍵

如果説高1數學取得了1點成績的話,那也是我們備課組在組長的指導下,團結合作的結果。

組長李運根老師教學能力強、經驗豐富,對我們年輕老師的指導更是不遺餘力。從集體備課到作業批改,從課程安排到備考統籌等各方面,李老師作了大量的工作。他還經常聽新老師的課,對各種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導,可以説我們新老師的成長離不開組長的幫助。

我們的備課組的新老師佔了大多數,有的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教學經驗不足,這更需要發揮集體的力量。首先,集體備課使我們對教材的認識達到統1,理解更深刻,時間安排1致。除了規定的時間集體備課外,我們還經常在1起討論,解決問題。其次,統1測試、統1複習資料。平時,備課組安排老師出單元資料、檢測題,然後統1使用。在期末複習階段,組長安排每個老師負責出各章節的複習資料、複習題,資料共享。所以,最後的成績是我們備課組全體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2

走出校園,踏上工作的崗位,我已有了兩年半的教齡。上個學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在上學期初就下定決心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教學上虛心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工作,使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經過了一個學期,我對教學工作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認真備課,既備學生又備教材備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程教學,擬定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儘可能的預先考慮到,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小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整理每一章節的知識要點,為學生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名新教師不斷努力的目標。我追求課堂講解的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情感化,生動化;努力做到知識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教學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認為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師傅在平時的指導中多次強調讓我一定要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講得儘量少些,而讓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些;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接受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在教學上做到有疑必問。

在每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有經驗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教師的課,做到邊聽邊學,給自己不斷充電,彌補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並常請備課組長和其他老教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教學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的過程。為了做到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蒐集資料,對各種輔導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能讓學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並分析、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評講,並針對反映出的情況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七、狠抓學風。

擔任高一(5)班的教學工作的同時,我也是高一(10)班的班主任,學生比較重視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這樣就勢必影響了其他學科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裏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追求讓學習充滿挑戰,。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而5班雖然沒有做他們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學對數學都很感興趣,學習勁頭也濃,但有個別同學考試成績不理想,瞭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重視程度;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後再加以鼓勵,併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一些學生基礎太差,過分自卑,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為什麼。同時我也利用課餘時間給他們免費輔導。經過了這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3

面對新課改,我在教學過程中有幾點深刻體會,如: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條件難於適應新教材要求;如何處理背景知識、應用材料等課堂延伸材料和課內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等等。;

面對課改現實,面對教材的整體編排的變化,面對教材引入的親和力,結合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及一年的教學實踐,感覺本套教材有利於開展探究性活動,給學生更大的主動性,同時,也由於教材的“新”,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以下是幾點個人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

以前我們經常講:“要給學生一點水,教師需要一桶水”,現在要反過來講:“要用教師的一點水,引出學生的一桶水。”畢竟現在教材要求學生參與意識強,要求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是從學生的探究活動中,通過思考,通過動手而直接得到的。新教材為了更加有利於探究性學習,因而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而造成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於無高三教學經驗的教師那可是“水過地皮濕”,因為對舊教材沒有先入為主的原因,使得他們基本上就不補充,也沒什麼可補充的。因而教得快,但會造成容量不夠,無東西可教,而對於有高三經驗的教師,因為前面知識的積累,經常會憑藉自己的已有的大學聯考複習經驗進行補充,這就會造成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夠按時完成任務等問題,面對諸多問題,我個人認為兩種處理方法都不恰當,應根據實際情況出發,折中處理,先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地補充適當內容。

二、教學條件難於適應新教材要求。

教材中的很多實例由於非常靠近現實生活,所以很多數據非常大且不規則,計算時常用到計算機,很多事例、很多函數模型須用圖形來表示,這也需要藉助計算機才能實現,很多普通完中的教學設備都無法達到要求,這也會給教學上造成一定影響。

三、如何處理背景知識、應用材料等課堂延伸材料和課內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內容豐富了!除了原來單調的數學知識,公式符號,在例題中儘可能貼近生活,重要的定理不僅有清晰簡明的推導,更有背景知識的引入,應用知識的'拓展,還有數學歷史的介紹,更全面地讓學生體驗數學感受數學。記得剛開學,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説數學是科學女皇頭頂上璀璨的皇冠。”我以我個人的理解給他這樣的解釋:“因為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數學這門學科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和其他學科的聯繫應用都非常緊密,許多學科重要的定理和發展都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數學嚴謹的推導證明。”而這些,在原來的教材教學中體現的並不明顯,學生無法充分了解。而在新教材中,做了很大的努力來實現這一點,例如模塊一P32的例題二中,就要求學生利用函數的單調性去證明物理學中的玻意耳定律,還比如P41把函數圖像和信息技術應用結合到一起,還以實習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去體驗數學,感受數學。

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實現這些要求無疑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是就數學講數學,一點擴充都做不到。對數學和相關學科的聯繫,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對數學史的瞭解都應當進一步的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但是具體實施中,我也發現這樣的問題,有時很需要把握一個“度”。過多地注重這些內容,課堂上表面很熱鬧,教學目標確缺失了。當然背景,應用,過程和歷史如何與數學知識有機的結合是很困難的,其實講背景,講應用等是為講數學知識服務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更有興趣的學習數學知識。

四、新課程會不會有新大學聯考?

新課改對教師對學生無疑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一一完成這些要求確實不容易,實現新課程的理念,使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都得到相應的提高靠的決不是幾堂公開課,幾次做秀的研究性學習。但要在日常教學中始終滲透新課改精神,教師很難做到,因為有大學聯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新教材相對就教材而言,缺少了很多基礎訓練,使得部分學生思維雖然開闊了,但運算能力差了很多,在課堂上還需對新教材的內容進行補充。很多同事都認為新課程固然好,但學生的考試成績大不如從前好了,缺乏必要的重複練習,因為時間不夠,大部分的教師都感覺一直是在趕進度。有些老師基本上還是按照老教材在教學,新教材也用老教材也用,練習還是要跟上,因為考試成績最能説明問題。應該説只要大學聯考的壓力存在一天,教師和學生就一天無法擺正心態,真正徹底全面地實施新課程。這其實還是回到“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問題。應試教育的核心是怎樣在考試中得高分,並以此作為其它的先決條件。素質教育並不排斥高分。如果説素質全面的,健康發展的,分數就一定低,這也是不符合邏輯的。相反,素質全面地,健康發展的,分數也一定高。當然是不是應當高到應試教育那種程度,倒不一定。應試教育的關鍵誤區是把“如何應付考試”當成了教育的核心,把考試成績當作衡量人的唯一標準,在這個指揮棒的驅使下,人們無法重視素質的全面,健康的發展,使得孩子的許多素質被扭曲了。看得到這場新課改有意識地在這方面做出努力,但迷茫的老師和學生還是在翹首以盼第一場新課改下的大學聯考。

五、多媒體的使用。

新課程主張多媒體教學。在教材中很容易發現新課改對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上的應用,並在配備的光盤中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課件,有利於學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識,提高課堂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但我還是認為,多媒體知識教學的輔助手段,選不選用多媒體要看教學內容。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有些直觀的內容用多媒體還是不錯的,但有的內容諸如讓學生思考體會的問題不是很適合多媒體教學的。在模塊一的教學中我很少用到多媒體教學,而在模塊二的教學,第一章的內容我全部採用多媒體教學,因為空間幾何體這部分的教學採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的展示空間幾何體的性質,讓學生更直觀深刻的學習掌握。而且現在對多媒體教學存在一個誤區,每次空開課或者競賽課的時候,總是讓教師做課件等,認為多媒體教學才是好的教學方式,我覺得也是對新課程的理解存在偏差。

總之,新教材將帶給我們很多挑戰,也給我們全體同仁一個鍛鍊的平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體驗;激發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創新。在新課標下,數學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有待我們不斷去探索,去創新,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4

經過新教材一學期的教學,現備課組對一學期以來的教學反思如下。

存在問題與困難

1. 初、高中教材間的跨度過大

國中教材偏重於實數集內的運算,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 此外,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於國中數學。

2.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

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國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後,都要佈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3.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

高一學生在國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課堂上滿足於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 看書的能力,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後,認為可以鬆口氣了,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階段的正常學習。

4.符合教材要求的配套練習少

練習是學生進行鞏固訓練必不可少的載體,而市面上的教輔書大多不符合新課程要求。繁、難、雜的練習隨處可見,無法讓學生進行訓練。

應對措施

1.高一教師要鑽研國中大綱和教材

高中教師應瞭解國中教材,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慣。

根據高一教材,制訂出相當的教學計劃,確定應採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

高一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 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 ,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3.嚴格要求,打好基礎。

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 ,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 在持之以恆,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生的習慣。考試的密度要儘量增加,

4.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但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重點是會聽課和合理安排時間。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隻記結論。

5.精心選題,編制符合自己學生的配套練習

備課組老師分配任務,精心選題,出好週末練習、章末練習、考前複習講義等。並要求做到有作有改有講評。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5

在內容安排上,第一章三角函數的學習為第二章平面向量作了必要的準備,同時應用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知識為第三章推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使第三章三角恆等變換可以獨立成章。學習完後,心中有幾點體會如下:

1、反思教學方式及能力培養

為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把時間還給學生,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自己看書,教師指導性差、沒有提示和具體要求,看得如何沒有檢查也沒有反饋等等。一些課堂上教師片面追求小組合作這一學習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設計。這些學習方式,學生表面上獲得了自主的權利,可實際上並沒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要引導學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問題、自然地合理地解決問題、自然地合理地拓展問題,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邏輯前提,並且提出問題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和主動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完整的數學學習應包括學“問”與學“答”兩方面。教師應創設問題產生的情境,引導學生從解決現實問題和數學知識邏輯發展的需要中提出問題。如對兩角和與差的餘弦公式,既可以由觀察誘導公式提出,也可以由如何求sin75°=?,cos15°=?等提出,也可以由函數的圖像可以由函數的圖像通過平移得到進而猜想它們的表達式也有內在的聯繫,也可以由現實中相應的問題提出。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週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

2、反思對課標的把握

本模塊在三角函數一章減少了公式的數量,淡化了證明的技巧,儘量在探索中讓學生髮現新知。在削弱證明的同時,強調發展學生聯繫實際、觀察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部分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要注意控制難度,避免進行綜合性強、難度較大的數學題的訓練,避免在解題技巧上做文章。

3、反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不僅應該有全面衡量的意識,也應該有從定性與定量兩方面衡量的意識。就當前課堂教學而言,我們要特別關注數學教學層次問題。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為例,採用“一個定理+三項注意”的模式,重點放在學生接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和例題、習題的模仿與訓練上,是一個層次;告訴學生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藴含着分解、轉化思想,重點放在定理的得出和證明的方法上是另一層次;理解平面向量基底的作用與意義,師生共同探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怎樣研究這個問題,搞清楚其中體現的數學思維是更高的一個層次;如果學生能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體會到“事物是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事情是由一定的基本要素構成的,可以用構成它的基本要素來表示”,“研究事物可轉化為對它的基本要素的研究”,有助於養成理性地、有條理地思考和探究問題的習慣,那就更理想。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6

這個月本備課組主要進行了函數的應用部分的教學,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的教學。

有關必修1最後一章函數的應用主要突出了應用,教材通過對幾種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的學習,解決了一系列的實際問題:獎金的分配方案問題、投資分析問題、計算機病毒傳染問題,人口增長問題中有關的運動問題,銷售量問題、體重身高分析問題、考古問題等等,緊緊把握了課標的.要求,將具體要求很好地落實到了教材的實際內容當中。

通過大量豐富有趣的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積極性。在必修2的空間幾何體中,教材改變了以往教材中過多湧現概念使學生難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採用針對具體的空間幾何體來認識其結構、特徵,再通過解決有關比較簡單的問題,使學生自然地形成有關的概念,這樣便於學生正確地理解和辨別,更注重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更現實化、大眾化。

另外,通過從簡單幾何體的結構到畫出比較簡單的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以及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幾何體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真正培養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數學也是科學嚴謹的,具有很強的邏輯理性的,重基礎並不等於不講嚴謹。

另外,覺得教材某些地方對學生的要求過高,應該要切合學生實際來要求。教材部分地方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過高,例題與習題脱節,有些題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學不易進行,導致或多或少地用拖延課時來彌補的狀況。

最後一線教師希望加強對新增內容的教學指導。現在,對於新課程我們都處於摸索狀況,對新增內容不能很好地把握。因為這些內容有的接觸很少,有的內容教師自己都沒學過,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地澄清一些模稜兩可的問題,以不同的形式儘量幫助一線教師領悟教材的意圖和所要達到的目的,從而使新課程的實施更加廣泛,更加科學。

高一數學教師教學反思7

這是我在興寧跟崗學習中,有教學實錄的一節課。也是自己感覺上的比較成功的一節課。本節的知識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基礎上引進的,通過點斜式方程的學習,學生已具備獨立推導的能力。通過自主探究,體驗方程的生成過程,通過“設點——找等量關係——列方程——整理並檢驗”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為以後“曲線與方程”的教學做了鋪墊。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獨立思考並在學案上完成,教師點評並表揚學生。另外教學過程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開闊思路,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突顯強調每種形式方程的特徵,並讓學生領悟記憶。引導學生小結2斜截式和點斜式方程的適用範圍;3斜截式和點斜式方程的特徵,並板書方程。

本節課的思想方法:

1.分類討論思想;

2.數形結合思想;研究問題的思維方式:

1.逆向思維;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歸思想。並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在補充的'例題練習中有幾道易錯題,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體驗”將會有助於加深記憶,所以可將應用公式的前提條件等學生容易忽略的環節,以便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

這樣教學設計,不僅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還要關注學生的思考習慣,為了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通過例題2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積極主動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點斜式方程之間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使學生落實基礎知識,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學生獲得了知識和情感的體驗。本節的推理邏輯性較強,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筆去推導方程,讓學生參與一個“開放性例題”的設置,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嚴謹性,並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作為老師,我有必要在一些細節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細節工作,比如每個環節銜接的打磨等。同時還必須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回過頭來再尋求更好解決途徑的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y9wy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