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橋》教學設計

《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橋》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橋》教學設計

《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等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導入,感知給予的快樂

(吃蛋糕比賽。)

(出示大屏幕),有三塊蛋糕,第一塊5寸大,第二塊7寸大,第三塊10寸大。

1、現在要和你的對手比賽誰吃的蛋糕多,我們假設你們吃的速度一樣快,你先吃哪一塊?

2、下面進行第二輪測試,還是這樣三塊蛋糕,你的對手也是一個孩子,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很餓很餓。你和他比賽誰吃的蛋糕多,你先吃哪一塊?

3、總結:

你們讓我很感動,因為你們不僅聰明,還很善良很可愛,有一顆樂於付出,樂於給予的心。為此,我要送你們一句名言,是我從書中讀到的──“給於是快樂的!”(學生齊讀)希望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那麼,假如需要你給予別人的不是蛋糕,而是你的鮮血,你的骨髓,你還能做到嗎?如果不僅僅是鮮血和骨髓,還有生命,你還能做到嗎?我們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遠迴避,我們要在學習中思考。

今天這節課,張老師想和大家共同學習一篇以“給於是快樂的”為主體的文章。看老師寫課題,字要寫得橫平豎直,端端正正。

(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2、導語過渡: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台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字或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讀音:

凋零 綻放 輾轉 步履匆匆 突如其來

空曠 暫停 身軀 白血病 同胞

3、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 小組交流:

對學習小組內的學習夥伴讀幾遍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⑵ 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三、深入閲讀文本,整合資源,深刻體會

1、導語:

故事發生在──1999年9月22日早晨

誰──小錢

什麼事──患了白血病

2、重點句理解:

這個剛滿18週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齊讀;

⑵ 你讀懂了什麼?理解“白血病、凋零、綻放(反義詞)。”

白血病就是血癌,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治癒。

⑶ 18歲,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沒來得及開放,如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因為患了白血病而掙扎在死亡線上,年輕的生命危在旦夕,尋找適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緩啊。但是,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我們祖國的台灣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

3、全班交流?預設重點句:

⑴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台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① 理解“同一時刻”“步履匆匆”;

② 為什麼李博士會步履匆匆?

③ 有感情朗讀。

⑵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① 齊讀,你讀懂了什麼?

② 理解“沉着”。

③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為什麼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還靜靜地躺着?他們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危險?

④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⑤ 小結:

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錢所急,想小錢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們的精神多麼難能可貴啊!

4、昇華情感,體會“生命橋“的含義,學習第七節:

⑴ 導語:

經過李博士不分晝夜的奮戰,由於台灣青年那血濃於水的'無私奉獻,小錢得救了。

⑵ 齊讀最後一節。你又讀懂了什麼?

教師小結: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四、總結詩朗誦

寶島台灣同大陸被台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讀)。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將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師借台灣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來結束我們今天的上課。鋼琴曲伴奏,朗誦《鄉愁》。

五、想象拓展,啟迪心靈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後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台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小錢會對那位台灣青年説些什麼呢?

六、板書設計

杭州 台灣

骨髓

小錢────年輕人

《橋》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思路】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  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着大陸和台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⑴ 老師範讀,請同學們閉着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⑵ 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3、換位思考: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然而這一天,對於小錢來説意味着什麼呢?

⑴ 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課件出示: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⑴ 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牀,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⑵ 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老師引讀: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⑶ 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説那麼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課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指導朗讀這段話。

⑷ 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歎,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麼會在台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裏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課件:李博士照片及簡介。

正是因為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願捐獻骨髓的熱心人,才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四、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台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寫9個生字,重點理解“咆哮、擁戴、呻吟、攙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悟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課文題目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咆、哮、嗓、黨”等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驚慌、擁戴、沙啞、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驚慌,為第二課時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礎。

4.體會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品讀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驚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山洪暴發視頻,教師激趣導入。

導語:黎明的時候,山洪暴發,來勢洶洶,給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帶來了可怕的災難。村民們是怎樣躲過這場災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橋》這篇課文。

2.出示課題,質疑思考:橋,讓你想到了什麼?

預設:通過播放山洪暴發的視頻,學生們或許能聯想到:這座橋一定是一座特殊的、承載着人們生的希望的橋。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圈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讀正確,並自主識記字形。

(3)圈畫出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和同桌一起討論。

2.教師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

(1)正確認讀下面的詞語,注意把變色的字讀準。

咆哮嗓子黨員流淌沙啞揪出呻吟廢話

◆需注意的字音:“嗓”是平舌音,“呻”是翹舌音。

◆需注意的字形:“哮”的右邊是“孝”,不是“考”。

(2)詞語分類學習。教師出示詞語,學生讀一讀,再結合課文把它們分成三類。

咆哮、驚慌、清瘦、放肆、狂奔、勢不可當、擁戴

獰笑、沙啞、跌跌撞撞、亂哄哄、揪出、你擁我擠

明確:①描寫洪水的詞語:咆哮、放肆、狂奔、勢不可當、獰笑

②描寫村民的詞語:驚慌、跌跌撞撞、亂哄哄、你擁我擠

③描寫老漢的詞語:清瘦、擁戴、沙啞、揪出

預設:理解詞語時要注意聯繫上下文,因此把本課中描寫洪水、老漢和村民的詞語按照“集中學習、再歸類整理、迴歸課文理解”的思路來進行學習,改變了孤立教學詞語的方法。同時,通過把詞語分類,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村民的慌張和老漢的鎮定。

(3)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概括課文敍述的主要情節。

學法引導:教師提示學生抓住時間、人物、事件、結果四要素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示例:課文講述了山洪暴發的危急時刻,老支書組織一百多人撤離,最後橋塌了,老支書英勇犧牲的感人故事。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標出描寫洪水和村民的句子。

(2)師生合作,學生朗讀描寫環境的內容,教師朗讀描寫村民的內容。

2.出示相關句子,學生交流,體會洪水之可怕。

①像潑。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1)學生交流談感受。

預設:可從修辭角度、語言角度、形勢的輕重緩急程度等方面來説。

交流後明確:①這些句子多采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像受驚的野馬”“在路面上跳舞”“獰笑”等詞句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無忌憚。作者把洪水説成魔鬼猛獸,突出了情況危急,渲染了緊張的氣氛。

②這些句子的'語言非常簡潔、精練,如:“像潑。像倒。”短短的四個字構成了兩句話,渲染了緊張的氣氛,寫出了雨水之大、來勢之猛,為下文做了鋪墊。

③這幾句話都寫出了洪水的兇猛,且水位在不斷上升,災情在不斷加劇,形勢越來越嚴峻。

(2)質疑思考:作者為什麼用了這麼多的筆墨來描寫大雨和洪水?這些句子能顛倒順序嗎?

明確:這些內容屬於環境描寫,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作者反覆描寫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展開後文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些句子不能顛倒,它們顯示出雨水越來越大,洪水越來越兇猛,暗示着情況越來越危急。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動着故事情節的發展。

3.學生結合課本中的圖片、文段,觀察、想象、體驗。

過渡:洪水如猛獸,席捲了整個村莊,正一步步地威脅着人們的生命安全。人們你擁我擠,想找出一條生路,卻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橋。此時,你能想象出他們驚慌失措的樣子嗎?請大家再讀一讀描寫人們驚慌失措的有關句段,想象當時的情景,感受村民們心中的恐懼。

(1)教師出示相關語句。

①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

②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③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2)質疑思考:

①此時的木橋是一座什麼橋?(救命橋、生命橋。)

②如果一百多號人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自由猜測可能出現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自學掌握了重點生字,通過分類學習的方法掌握了幾組詞語。重要的是,我們通過朗讀,感受到了小説語言的精練。在作者簡潔的描繪下,洪水肆虐的可怕情景彷彿就在眼前,村民們的慌亂、恐懼我們也感同身受。作者不過用幾小段文字,就給我們渲染了一種危急、可怕的場景,而這些,都是本文的主角——老支書出場的背景。在本課的學習中,大家朗讀得都很認真,但一定要結合文字描述的情景讀出緊張、危急的感覺,大家課後可以多讀一讀,再體會體會。

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慾望,唯有一個人是例外。他是誰?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做出了怎麼樣的抉擇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漢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在表達方法上的特點。

2.體會和學習老漢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理解題目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中的句子,學生朗讀,再次感受形勢的危急。

①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②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③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2.導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讀出了洪水之猛、形勢之危急和人們的慌亂。當洪水來臨時,東面、西面都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那麼,如果一百多號人一起擁向這座窄窄的木橋會怎麼樣呢?那此時的木橋還會是生命之橋嗎?不會,它會變成(生補充)。還好,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重要人物出現了,他就是(板書:老漢)。他在危急關頭有何等壯舉呢?讓我們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走近老漢,感受形象。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老漢的語句。

(2)出示課件:我看到一位的老漢。

預設:學生朗讀完課文後,自由交流應在橫線上填入什麼,請一名同學上台填一填。所填的詞語因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有許多,如:威嚴、沉着冷靜、臨危不懼、無私無畏、捨己為人、心繫羣眾等。

(3)組織學生品讀第7—13自然段,質疑、交流。

預設難句:

A.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思考:①找出描寫老漢的神態的語句,從中你體會出了什麼?

(“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寫出了老漢的沉着、冷靜、有威嚴。)

②老漢的臉是“清瘦”的,可見他並沒有多麼健壯、偉岸,可是這裏為什麼説“他像一座山”?

(這裏把老漢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與村民們在山洪暴發時的“驚慌”“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亂哄哄”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又寫出了老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③面對驚慌失措的村民,老漢默不作聲,可是他心裏也沒有説話嗎?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麼嗎?試着想一想,説一説。

(示例:我一定不能慌亂,要讓大家有序地過橋;雨啊,你快點停吧,洪水啊,你來得慢一點吧,讓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安全過橋吧!)

B.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思考:①老漢的喊話分別強調了什麼?

(“橋窄!”是説實際情況,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將會非常危險。“排成一隊,不要擠!”是説過橋的方式。“黨員排在後邊!”是説排隊的秩序。)

②為什麼黨員要排在後面?(出示課件: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入黨宣誓詞。)

(作為黨員,就應該把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黨員是羣眾的榜樣,黨員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會跟從,大家就能有序地過橋。)

③這三句話中,哪個標點引起了你的注意?這幾句話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

(感歎號連續出現了三次。每一個感歎句都很簡短。老漢的話堅定、有力、明確,既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也顯示出了老漢的鎮定、果斷。)

過渡:老漢的喊話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歎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鏗鏘有力。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讀讀這段話。

提示寫法:文章中還有很多地方是用簡短有力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的,這也是這篇文章的表達特點,要注意。

2.抓住“矛盾”,梳理情節。

(1)學生默讀第14—23自然段,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

①水漸漸躥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②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思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特點?寫出了什麼?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躥、舔、爬”等動詞形象地寫出了形勢越來越危急。)

過渡: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村民們都按秩序過橋了嗎?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又發生了什麼意外呢?我們趕緊去看一看。

(2)找出文中描寫老漢與小夥子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詞句。指名讀一讀,一個讀描寫老漢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一個讀描寫小夥子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

(3)前後對照,找出矛盾的地方。

矛盾之處:老漢:揪——推小夥子:瞪——推

思考:①這一“揪”是把小夥子從哪裏揪到了哪裏?老漢猶豫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老漢把小夥子從隊伍中間揪出來,讓他排到後面去。老漢沒有一絲猶豫,從“突然衝上前”“吼”“兇得像只豹子”可以看出來。)

②老漢和小夥子,他們説的、做的,前後似乎充滿了矛盾。你們能讀懂嗎?

(老漢毫不猶豫地把小夥子揪出來,讓他排到隊伍後面去,後來又“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這一“推”與“揪”相反,老漢最後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小夥子。小夥子開始“瞪了老漢一眼”,這一“瞪”是小夥子對老漢的不滿、不情願,但後來又“推了老漢一把”,這一“推”,又是那麼心甘情願地把生的希望讓給了老漢。)

3.理清關係,明白懸念。

(1)朗讀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感受結尾的特點。

朗讀提示:語速慢,語調低沉,滿懷哀思和崇敬。

思考:老漢與小夥子之間是什麼關係?這樣的結尾有什麼特點?

(父子關係。課文結尾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是父子關係,這種寫作方法叫設置懸念。課文的結尾讓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2)瞭解了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後,再讓學生談談對老漢的一“揪”一“推”有了什麼新的感受。

(老漢愛羣眾勝過愛兒子,才會把他“揪”出隊伍;老漢愛兒子勝過愛自己,才會用力把他推上木橋。這一推,推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這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老漢哪!)

小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老漢忠於職守,他是無愧的;作為一個父親,他和天下父母一樣愛子情深。在生死關頭,老漢做出的重大抉擇所表現出的大愛讓我們為之動容。

三、昇華情感,深化主題

1.寫話訓練,表達哀思。

過渡:英雄遠離了我們,他們的親人更是肝腸寸斷。同學們,洪水無情人有情,面對此情此景,你最想説的是什麼?請寫下來。你可以對老漢説,可以對老太太説,也可以對村民們説。

(1)學生寫作小片段。

(2)指名朗讀自己寫的片段,互相交流。

預設:這裏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使學生通過想象和交流進一步內化情感,而不是滯留於表面,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一次語言實踐活動。

2.理解課題,深化主題。

過渡:老支書走了,但生活還得繼續。如果獲救的鄉親們重建了這座橋,該如何為這座橋起個名字呢?説説你的建議,並説説理由。

(1)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生命橋、父子橋、英雄橋、老漢橋、愛心橋……)

(2)教師結合“橋”的含義,進行評價和小結。

小結:老漢以自己的威信、高風亮節以及果斷的指揮把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眾的“橋”。

(3)拓展“橋”的廣度,引導學生説説生活中特殊的“橋”。

山洪裏,他們用臂膀營救了一個個圍困的羣眾,他們是希望之橋!

風雪中,他們用生命照亮了一個個黑暗的村莊,他們是光明之橋!

廢墟中,他們用雙手拯救了一個個垂危的生命,他們是生命之橋!

過渡:同學們,讓我們銘記這一座座橋,銘記這一串串閃光的名字吧,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將來都能成為這樣的一座橋,一座永不坍塌的橋!

3.交流收穫,拓展提高。

(1)讓學生談一談學習課文之後有哪些收穫,可以從思想內容上談,也可以從表達方法上談。

(2)以詩結課,再次觸發對老漢的崇敬之情。

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個動人的稱呼——老漢!

哦,老漢!/你是一座山/一座鎮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一座剛毅的山/抵擋了可怕的災難/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貴的人格。

哦,老漢!/你將牢牢駐留在我們心間/永遠,永遠!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課後閲讀類似文章,如《“諾曼底”號遇難記》《豐碑》等。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句子: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獻身精神。

課前:常規積累:出示成語:感人肺腑、扣人心絃、震憾人心、可歌可泣

學生讀一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質疑激趣。

1、板書:橋。對於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都見過什麼橋?指名説。

2、今天老師要向同學們介紹一座橋,一座沒有鋼筋水泥的橋,但卻是一座無比神聖的橋,一座令人震憾的橋,它就是生命橋。板書:生命

3、齊讀,再讀。 “生命橋”

4、讀了兩遍後,心裏一定有許多的疑問吧?(暫且保留)

二、初讀感知。

1、看,(出示斑羚圖片)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們善於奔跑,具有高超的跳躍技巧,然而此刻——後面有獵人的追捕,前面是懸崖,儘管它們有高超的跳躍能力,也無法跳過那麼寬的山澗,它們面臨着——(面臨着絕境,面臨着死亡的危險)。

2、故事就從這裏開始,來,打開書,帶着剛才的疑問自由讀課文。

三、 深入文本,悟情明理。

1、讀完課文,你此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能用一個詞來説説嗎?

2、一個故事,一段文字,帶給我們的是震撼,是感動,是淚水……而親眼目睹這一切,親身經歷這個故事的獵人,他們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呢?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

⑴指名讀。 “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課件出示)

⑵齊讀。

3、到底是怎樣的情景讓那些以捕殺動物為生的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呢?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那些令人感動的情景找出來,説一説它為什麼令人感動。可以在旁邊作出標註,也可以互相討論。

4、彙報交流:

A、 “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蹟出現了……” (課件出示)

是怎樣的奇蹟呢?

這震撼人心的一幕中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1)“剛好”感受老羚羊估算之巧,感受奇蹟。

(2)“老羚羊就像一隻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引導要點:鳥兒沒有了翅膀就等於沒有了生命,此刻老羚羊就像斷翅的鳥,他為子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看到老羚羊這樣,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傷心、緊張、敬佩、讚歎……)通過朗讀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情。

這樣一種結果,老羚羊想過了嗎?哪裏看出老羚羊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品讀重點詞“剛好”)

(3)為什麼老羚羊會墜入山澗呢?指名讀“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

引導要點:從“猛蹬”看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用力,不這麼用力行嗎?

如果你是這隻年輕的羚羊,這一腳蹬下去,你的心裏會想些什麼?(高興、感激、悲傷……)

(4)是的,對於年輕羚羊而言,儘管它不忍,儘管它痛苦,但是它依然要猛蹬一下。它要把這種悲痛化作一種力量啊。

(5)把你的感受帶進去再讀一讀。

(6)老羚羊很偉大,它原本可以躍的更高,盡最大的力也許可以落到對面的懸崖邊,但它沒有這樣做,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都感受到老羚羊可貴的獻身精神嗎? (相機板書:勇於獻身)

(7)教師小結:這是一隻多麼偉大的老羚羊,它用自己的死換來年輕羚羊的生。他的獻身精神,它對死的無怨無悔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

5、僅僅是讀着這一段文字,我們的心都被震撼了,你們説親眼目睹這一切的獵人們會無動於衷嗎?不,不能。

——是啊!即使鐵石心腸也不忍心去傷害這可敬可佩的生靈。

⑶獵人被感動了,我們被感動了,你們願意通過自己的朗讀讓在場的老師也受到感動嗎?願意的同學請站起來。齊讀。

6、其實令人感動的情景還有。我們接着交流。

B、“試跳成功!緊接着……” (課件出示)

自由朗讀,能講講它令人感動的地方嗎?

⑴“試跳成功!”令人感動。因為是試跳,沒有足夠的把握,它也有犧牲的可能。

⑵指名讀“試跳成功!”。因為有了它們的試跳,才給後面的羚羊以勇氣和力量。

C、“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令人感動,聯繫上文,羚羊當時處境怎樣?(有一個狩獵隊……)面對獵人的追捕,越在後面跳的羚羊越危險,誰能通過朗讀再現那秩序井然的場面。

(1)他們為什麼能做到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呢?(課件出示)

因為羚羊心中想着他人,心中想着集體,他們身上可貴的獻身精神和團結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動!把我們的感受帶進去一齊讀。(板書:團結協作)

(2)教師小結:面對槍口羚羊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面對死亡那麼從容,那麼鎮定。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是因為(出示課件——),這讓他們怎能不放下呢?

7、隨着一對對羚羊的`騰空躍起,“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 (課件出示)

⑴ 沒學課文時,我們不知道生命橋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橋,現在你明白了嗎?你願意把這座橋畫下來嗎?就在課本93頁的插圖上畫。可以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2)(課件出示)交流、品讀重點句:“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説“弧線”(展示學生畫的弧線,讓學生陳述理由。)

點評參考:

△這是年輕羚羊成功逃生的弧線。

△這是一條死亡的弧線,怎麼會是生命橋呢?

△僅僅是一條嗎?是的,那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每一隻年輕羚羊的生都伴隨着一隻老羚羊的死。

這座奇特的橋,為什麼叫生命橋呢?

(3)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作橋墩,為年輕羚羊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4)如果沒有老羚羊那一剎那的支撐,年輕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飛躍而獲得新生。

(5)(出示課件)如果我們要給橋塗上顏色,你認為要塗上什麼顏色呢?這橋上灑下了老羚羊的一腔熱血。(塗上顏色)

(6)現在你對 “生命橋”是否有新的理解,生命橋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一隻只老羚羊都甘願犧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給年輕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橋樑,讓一隻只年輕羚羊逃脱死亡,求得生存。這是一座座真正的生命橋。所以,我們要為它加上引號。(板書:“”)

(4)是啊,那情景是何等地神聖!讓我們再次走近這座生命橋,去見證生命的頑強。(引讀第三自然段。)

(6)小結:多麼深情的朗讀,現在你還覺得這座生命橋僅僅架在懸崖之間嗎?

那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橋,是用老羚羊的血肉之軀架起的。它不僅僅閃現在我們眼前, 架在懸崖之間,更應刻在我們的心上。讓我們永遠銘記這座——生命橋(齊讀課題)

三、總結提升,迴歸主題

此時此刻,你最想説的是什麼?

我們在震撼與感動的同時,還應該有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犧牲了,這一切是誰造成的?),熱愛動物,熱愛生命吧!讓我們一起聽聽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寫這篇文章時的真實想法吧!(出示課件:)

我們人類應該尊重動物特有的生存方式,並更多地關愛它們,為它們創造自由的環境。可以這樣説,我是為生命而寫作。

我們能做到嗎?我們都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老羚羊為我們譜寫了一曲生命的壯歌, (板書:生命的壯歌)帶給了我們許多震撼。(播放音樂)讓我們懷着對它們的關愛之情來讀課題——生命的壯歌,讓我們懷着對它們崇敬之情來讀——生命的壯歌,讓我們歌頌它們譜寫的這曲——生命的壯歌。

神奇的大自然賜予了萬物生命的力量,幾乎每一種生物他們都曾經頑強的活着。老師相信,一曲《愛滿人間》將伴隨我們永遠牢記————“關注生命,珍愛生命!”

板書設計:

生命的壯歌

勇於獻身

生命橋

團結協作

《橋》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湍急、高山峻嶺、增援、妄想、詭計、擊潰、心驚膽寒、紅褐色、震耳欲聾、瘋狂、政委、千鈞一髮、號召、奮不顧身、浩浩蕩蕩、狼狽、奔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瞭解課文敍述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題目是《飛奪瀘定橋》,作者為什麼以主要篇幅描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令人膽寒這兩方面的內容。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詞黑板、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重點理解“飛”、“奪”)

2、現在,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組織自讀:

1、學生小組學習:

(1)學習生字詞;

(2)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3)對課文再質疑,由記錄員負責記錄。

2、交流自讀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對字音、字形、字義的掌握情況。

(2)剛才提出的問題,哪些已經讀懂了?

(3)在讀書的過程中,你還發現了哪些新的問題?

3、課文重點寫的是什麼?

課文重點寫了“飛”、“奪”:

§2——5:飛

§6——8:奪

學生根據重點分清課文的條理:

§1:起因

§2——8:經過

§9:結果

三、學習起因:

1、為什麼要“飛奪瀘定橋”?學生找出課文中説明“天險”的詞句。

2、朗讀體會。

四、引導學生理解奪橋的艱難:

1、佈置自讀:找出描寫瀘定橋的句子,然後説説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2、組織交流,重點體會奪橋的艱難:

(1)分小組閲讀,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奪橋的困難?

(2)交流:橋險、水急、敵狂

(3)朗讀體會。

3、作者是怎樣介紹瀘定橋的?有沒有順序?

先寫橋面——下——岸(近——遠)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瀘定橋是一座橫跨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誰能介紹大渡河的有關情況?(多媒體顯示湍急的水流撞擊兩岸高山峻嶺圖象,播放陣陣水流聲。)

2、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須奪取被敵人佔領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瀘定橋(畫面切入瀘定橋),可是敵人妄想阻擋我軍北上抗日,他們想出了什麼詭計?我軍如何粉碎這一陰謀?

3、命令只要求“奪下瀘定橋”,那課題為何要説“飛奪瀘定橋”?(緊扣題眼飛和奪,顯示:搶時間攻天險)

二、指導學生理解“飛”:

1、輕讀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圍繞“搶時間”嘗試提問。

2、顯示: a、為何要與敵人搶時間?

b、戰士們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把敵人拋在後面,在搶時間一戰中取得勝利的?

3、提問:戰士們碰到什麼困難?怎樣克服?這兩部分內容可以用“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語串聯起來。戰士們的精神可歌可泣,誰來讚一讚他們?

4、顯示:雖然,但是。他們啊!

5、小結:戰士們個個英勇,個個機智,他們與敵人鬥智鬥勇,靠着英勇與機智,在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這一關鍵的一戰中取得了勝利。(顯示:英勇機智)

6、指導朗讀:要求:讀出戰士們克服困難的決心,語氣堅定。

三、指導學生理解“奪”:

1、雖然兩個旅的援兵被我軍拋在後面,沒能趕來支援防守瀘定橋的兩個團,但這兩個團的敵人仍然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他們憑的是什麼?

2、指讀第六節,思考。

3、用“因為/所以”這組關聯詞明白敵人瘋狂的原因。(一:天險;二:人險)

4、顯示瀘定橋,出現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對比畫面,播放震耳欲聾的濤聲,體會敵人的險惡用心。

5、面對敵人的瘋狂,我軍馬上發起總攻,他們是怎樣進行這場惡戰,攻下天險的?

6、輕讀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戰士們奮不顧身的句子多讀幾遍。

7、顯示: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 )短槍,( )馬刀,( )手榴彈,( )敵人( )的槍彈,( )向對岸衝去。

(1)指名填寫(同步顯示答案),學生動手完成課後填空。

(2)指導朗讀,重讀突出英雄大無畏的豪邁氣概。

(3)分組讀(四組比一比,看哪組讀得最有氣勢)

(4)戰士們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顯示:勇往直前)

8、播放錄像,感受當時的戰鬥場面,注意觀察二連突擊隊員們的表現。(注:本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9、顯示:戰士們有的;有的;有的`。

10、練筆:發揮想像,渲染激烈的戰鬥場面。

11、學生交流。

12、他們的英勇行為真令人欽佩,讓我們來贊一下二連。顯示:他們!

13、説話訓練:説出戰士的英勇氣概,你的讚美之情。

14、突擊隊員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終於衝到了對岸,可是戰鬥卻並沒有結束,戰士們又碰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克服的?戰鬥結果怎樣?

15、引讀第八自然段。(由點及面)

16、結合所看過的戰鬥畫面,想象戰士們衝進城去後的激烈搏鬥場面。口頭練説。

四、學習結果

1、奪下瀘定橋,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軍北上畫面。(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2、輕鬆、愉快的語氣齊讀。

五、複述課文

誰能嘗試按事情發展順序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六、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蒐集抗日故事,班內召開故事會。

【板書設計】

擊潰敵人

忘記飢餓疲勞

搶時間 點起火把趕路

摸黑冒雨前進

飛奪瀘定橋 冒着——槍彈

攀着——鐵鏈

攻天險 穿過——大火

衝進——城裏

展開——搏鬥

《橋》教學設計6

【活動理念】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達到語文學科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還要將語文與社會、語文與其它學科整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研究、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活動目標】

通過《説不盡的橋》這節活動課,掌握藉助網絡獲取信息,進行學習的方法,並從中瞭解有關橋的知識。

【活動前準備】

教師利用課外時間查找有關橋的基礎知識,橋的文學,橋的故事,世界名橋等大量資料並整理成一個資源庫,供學生閲讀探究。

【活動步驟】

一、導入

先展示趙州橋、南京長江大橋的照片,詢問學生是否認識?

師述:經過前段時間的資料查找和材料閲讀,同學們已看過不少的橋,也一定感受到的橋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令人驚歎的!

預期目的: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從身邊熟視無睹的現象中學習語文,學會研究。

二、初步感知

引導學生進入《在線學習》,(鏈接《橋的萬花筒》)。要求學生觀看整個板面,找出編排規律。

學生髮言後,明確:老師已將大家蒐集的材料進行了整理和選擇性的歸類,並上傳到了學校的局域網,以方便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學習。

預期目的;提示學生,將材料歸類,便於探究。

三、過渡

“平時同學們在因特網上進行過閲讀,可往往是不帶什麼目的的瀏覽。但是,如果進行某些方面的專題研究,則需要我們用恰當的方法去閲讀有關材料,即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那些信息。

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通過《説不盡的橋》這節活動課,掌握藉助網絡獲取信息進行學習的方法,並從在瞭解有關橋的知識。

預期目的:信息時代,如何高效率的獲取信息也是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標準,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要通過書籍和網絡蒐集需要的`資料,並整理出重要的有價值的信息。

四、深入閲讀,開始探究學習(鏈接《深入探究》)

將學生分成兩大部分,並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返回到《橋樑萬花筒》中選教有關內容閲讀。

1、第一部分同學的探究目標:

請從《有關橋的常識》、《中國古橋小史》、《橋樑圖片大全》等幾部分中選擇閲讀有關內容。

將有關圖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包中,對照圖片進行舉例説明,中國橋樑從古代到現代,發生了哪些大的變化?

2、第二部分同學的探究目標:

請從《橋的故事》、《與橋有關的詩詞對聯等》、《其它》幾大部分中選擇閲讀有關內容,將有關句子或橋的圖片複製到自己的專用文件包中。説説從與橋有關的文學來看,自古以來,人們在橋的身上寄託了哪些情感傾向?

學生紛紛發言後,教師適當點評。(教師同步展示學生保存的內容)

預期目的:培養學生有選擇性、有針對性閲讀並篩選信息、提煉信息的能力,同時擴大知識面,積累文學素養。

五、合作研究,動手實踐(鏈接《學以致用》)

請左右組合,兩人一組,當一回橋樑設計師。在金沙路交通擁擠的地段、或瀏陽河上、或花炮廣場、或就在咱們學校前的淮川河上,共同設計一座橋樑。

請合作分工,登錄幾個不同的網站,查找相關橋樑設計圖,再進行合議,選擇一座最恰當的橋樑樣式,在借鑑的基礎上加以自己的創新設想。説説理由。

學生完成後,老師展示幾個學生的成果,進行交流。

預期目的:實踐性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觀察事物、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動手操作、發明創造等能力的培養。

六、迴歸生活,在線討論(鏈接《走向社會》)

提供家鄉瀏陽河上的幾座大橋圖片,和《橋樑審美觀》文檔,要求學生進入《全體討論》,相互討論,略析風光橋的特點。

預期目的:讓學生走出課堂,觀察身邊的橋樑,總結髮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促進學生個性充分、全面發展。

七、教師總結本節課的探究情況

八、佈置作業:繼續通過網站了解橋

《橋》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3、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會運用轉折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難點: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引入文本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根據提示説説課文的主要資料。

大屏幕出示提示:

記事文概括主要資料方法:

課文主要描述了1999年9月22日,大陸青年小錢(),急需(),台灣青年不顧(),給小錢()。

這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去體悟文字背後所表達的感情。

二、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段,學習反襯寫法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這段話你情緒怎樣?

2、是啊,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看着窗外的美景,我們的情緒是那麼地,指名多個學生説。

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來讀這段話。齊讀

3、品悟第2自然段

⑴師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完美,充滿生機,而不幸卻降臨在小錢身上,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大屏幕出示: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生命就像,生接: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師: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生接: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多麼完美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的小錢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

⑵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生交流

創設情境讀:輕音樂伴奏

十八歲,多麼完美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生:卻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此時,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的內心感受。

指名生讀

(3)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由完美的事物來反襯小錢的不幸。板書:反襯

下面,女生來讀第一段,男生讀第二段,來體悟作者反襯的寫法。

過渡:我們在為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為他感到慶幸,因為在海峽彼岸,有一位台灣青年,正無私地為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重點學習第四、五段,學習運用轉折句。

1、學生默讀第3段。

思考:同一時刻指的是什麼時間?

生:9月22日

生:小錢躺在病牀上,等待骨髓捐獻的日子。

大屏幕出示地震一組組圖片

是的,就在昨日,1999年9月21日,台灣發生了7.3級的地震,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1000多嬰兒成為孤兒,10萬人無家可歸……

如果你是地震中倖存的一員,此刻你最關心的是什麼?

生:回到家人身邊,看家人是否平安?

但是,捐獻骨髓的青年和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他們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齊來看一看。

2、學習第3、4段,認識轉折句。

大屏幕出示:

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明白,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期望,期盼着他的骨髓。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最後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兩段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了?

“但是”前面寫的是:李博士和青年遇到的困難。

“但是”後面寫的是:在困難面前,他們是怎樣做的?

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女生讀但是前面的部分,男生讀但是後面的部分。

3、學習使用轉折句:

我們也來模仿寫一寫:

在這場7.3級的地震中,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李博士多想

,但是李博士。

一次次餘震襲來,又會有多少生命被死亡之神帶走,台灣青年多想,但是台灣青年。

南邊組同學寫第一個句子,北邊組同學寫第二個句子。

交流:

假如你是小錢,此時此刻,你想對台灣青年説些什麼?

三、昇華主題,體悟生命橋的含義。

(一)體悟生命橋含義

最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最後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小錢來説,意味着——生命的火種;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台灣青年來説,意味着——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李博士來説,意味着——成功的喜悦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我們來説,意味着——深深的感動

師: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齊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就是李政道博士

他曾被稱為奔波於兩岸的愛心使者,親自開闢了台灣慈濟造血幹細胞庫送骨髓至大陸的先河。

齊讀: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並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齊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思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相機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師總結:寶島台灣與大陸雖然被台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必須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愛心架設的生命橋啊!”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血脈親情架設的生命橋啊!”

(二)拓展閲讀,昇華主題

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生命如此美麗,活着多麼完美,讓我們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愛他人。

當生命遇上生命,

愛心遇上愛心,

相信隔閡能夠消除,

海峽能夠跨越,

生命也因此更加美麗!

海峽兩岸人民同屬炎黃子孫的後代,這濃濃的血脈親情會像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一樣一代代傳下去。

補充:鄉愁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大陸青年小錢─────台灣青年、李博士

血脈親情

【教學反思】

以方法主線,增強課堂語言文字運用力度

讀中引領學生了解反襯的表達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對美景的描述,而第二自然段卻是小錢不幸命運的介紹,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就是為了反襯、渲染,以突出小錢命運的悲慘,為此,我一方面超多美景圖片渲染,另一方面引領學生想象十八歲多麼完美的年齡,十八歲的少年會幹什麼呢?學生在超多想象説話後,以師生接讀的方式,來襯托小錢卻只能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這一命運的悲慘。在充分的鋪墊之後,學生對反襯的方法瞭解水到渠成。

以語景創設,引領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文章第4、5段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中間以“但是”為轉折,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寫台灣青年及李博士遇到的困難,後半部分寫他們是如何做的,我把兩段話同時呈現,讓學生找共同點,進而引領學生了解轉折的表達方法,之後,結合大地震,為學生創設兩個語境,讓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在運用中,學生對台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也有了充分的體會,進而讓學生想象,假如小錢遇到台灣青年,會説些什麼,也水到渠成,學生想象豐富。

在引領學生學習反襯、轉折方法的同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對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朗讀指導時,我採用感情薰陶的方法,利用圖片、教師引導語、師生接讀的方式進行,但是關於朗讀技巧的指導,存在欠缺。

《橋》教學設計8

【目標】

1、理解作者所寫的橋之美;

2、與中國石拱橋比較,感受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3、理解一些難句的情味。

【課時】

兩課時,(課內指導一課時,課外自讀鞏固一課時)

第一課時

簡介作者:吳冠中1919年生,中國現代畫家。

在早讀課讀過書的基礎上,快速閲讀課文,(或看播放有關畫面)思考:在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你對此有什麼感想,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提示:這篇課文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掘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美術工作者以獨到的視角,引領我們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説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在此時煥發出新的靈性與生命力。

畫家眼中的橋有什麼特殊的美感呢?學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師再明確指導:

概括地説,是橋在不同環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第一個例子,是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第二個例子,是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可能就在於橋有着經過精心設計的輪廓吧。

第三個例子,是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同時,如前所説,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説,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個例子寫的是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作者沒有明言橋所起的作用,不過,我們不妨做一些揣測。如,從作者説風雨橋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結合我們欣賞國畫的經驗,可以想像得到,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在以上四個例子中,橋或為主體,或為陪襯,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為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緻。

隨後,作者比較概括地寫橋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聯繫形象的重疊與交錯。這是對作者眼裏的“橋之美”的進一步補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圖》裏的“虹橋”及鄉間小橋為例,指出通過橋能構成豐富的畫面。此後作者宕開一筆,開始結合具體實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的問題,作者是所舉實例基本上持否定態度。

引導學生體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賞析:其實,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現了作者與周遭環境已融為一體。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賞析: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髮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裏説“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賞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賞析: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着和諧的韻律,這吸引着畫家總是追尋着橋的身影。

比較:《中國石拱橋》與本文的區別:中國石拱橋以準確的數據、例子等對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進行了説明,是人對石拱橋有一個整體的瞭解;本文則用藝術家的眼光對橋的美進行了描寫和評價。

板書:

橋在不同環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例:

1、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感受特別)聯繫形象的重疊與交錯

2、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景緻動人)構成豐富畫面

3、長橋之美(富於創造力)

4、風雨橋(形式獨特)

第二課時(課外進行)

學生課外自讀全文,把優美的句子抄在筆記本上,把難懂的句子找出來,與同學討論或找老師課外輔導。

把生字詞注音解釋後抄在筆記本上。

《橋》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文,讓學生知道文中的“橋”美在哪裏。

2、教育學生相處要寬容、溝通,要友愛。

3、培養學生快速閲讀,捕捉相關信息的能力。

4、認識本課的7個生字。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弄懂文中的那座橋為什麼是美麗的。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用課件展示三幅畫面。(第一幅:兄弟二人肩並肩地在田間勞動。第二幅:兄弟二人怒目相視。第三幅:兄弟二人在橋頭擁抱。畫外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親兄弟,他們和睦地生活在相鄰的兩個莊園裏已經20年了,突然有一天兄弟倆發生了紛爭,結果發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可是不久兄弟二人卻和好了。)師:是什麼促使他們兄弟二人重歸於好的呢?引出課題。

二、獨立閲讀、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2、交流讀書收穫。

三、欣賞品讀、體驗感悟。

1、自我欣賞品讀。

(1)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抽查學生個別讀,師生點評。

2、小組欣賞品讀。

小組內輪讀,互相點評。

3、分角色欣賞品讀。

(1)自由找夥伴分角色讀。

(2)指名分角色讀。

(3)揭示文章主題:為什麼説這座橋是美麗的?

四、迴歸生活、拓展延伸。

這座橋連通了兩兄弟的莊園,消除了他們的誤會,溝通了兄弟的情感,這是一座連接心靈的橋,是美麗的橋,但更美麗的是木匠的善良和助人為樂的高貴品質。

1、你想對木匠説些什麼?

2、説一説身邊善良的人和助人為樂的事。

五、檢測識字、掌握方法。

六、課外延伸、拓展閲讀。

1、讀《閲讀》中相關的文章。

2、閲讀“擴展閲讀”中的文章。

《橋》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23個詞浯的意思,能用“關鍵”、“索性”、“奮不顧身”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第6自然段。

4.感受紅軍戰士在飛奪瀘定橋時不怕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教學時間

3教時

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用“索性”、“奮不顧身”造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審題。

“飛”、“奪”各是什麼意思? (“飛”表示飛快,神速;“奪”是攻佔、攻打。)

紅軍為什麼要“飛奪”,怎樣“飛奪”,“飛奪”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①讀準多音字。

城背(biè)揹着(biē)千鈞一髮(fà)

向瀘定橋方向奔去(bèn)奔赴(bēn)

②易讀錯的字。

水流湍急(tu6n)擊潰(kul)泥濘(ninq)

③易寫錯的字。

湍妄潰瀘

④理解詞義。

水流湍急震耳欲聾千鈞一髮奮不顧身心驚膽寒浩浩蕩蕩擊潰狡猾關鍵詭計

三、指導分段,歸納段意。

1.按紅軍為什麼要“飛奪”,怎樣“飛奪”,“飛奪”的結果怎樣的程序給課文分段,用“//”線在原文中標上。

2.討論分段結果。

3.總結分段方法。

4.歸納段意。

四、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冊1、2、4、6題。

第二課時

一、根據意思寫詞語。

形容非常害怕( )

水流得很急( )

比喻萬分危急( )

奮勇直前,不顧生命危險( )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思考,紅軍為什麼要奪瀘定橋?

(①紅軍為了北上抗日;②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高山峻嶺;⑧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

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嶺、只有”等詞語,從這些詞語你可體會到什麼?

“水流湍急、高山峻嶺”兩個詞語描寫環境險惡,更加襯托紅軍戰士奪取瀘定橋的英勇無畏。只有一座”説明紅軍為了北上抗日,險橋必奪。)

2.有表情地朗讀第一段。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思考,奪取瀘定橋的戰鬥,紅軍戰勝敵人的關鍵是什麼?

(搶在兩旅援兵前到達瀘定橋,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建——搶時間)

2.為什麼説搶時間是個關鍵?

(①國民黨早就派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我軍北上。

②又調了兩旅援兵,想把我軍消滅在橋頭上。

③28日早上紅四團接受了任務,要在29日早晨奪取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路程還有120公里,時間緊,路程遠,而且敵人的兩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因此,贏得時間這是個關鍵。)

結合理解“詭計”何意?敵人的詭計是什麼?如果敵人的援兵趕到了,敵我雙方的兵力將會怎樣?讓學生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計算紅軍該用怎樣的速度,才能按時到達。

3.紅軍是怎樣搶時間的?在搶時間時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翻山越嶺擊潰阻擊的.敵人(敵造的困難)

黑夜冒雨前進飢餓疲勞(自身的困難)

點火跟敵人賽跑

仍舊摸黑冒雨前進雨大,全身淋透(自然的困難)

①師讀紅軍碰到的困難,生讀剩下的內容。

②落實“索性”詞義和敵我對話教學,朗讀對話時,讀出敵人的心虛廣晾慌,我軍對敵人的嘲諷的語氣。

③從敵我雙方的對比中你可體會到什麼?

(①紅軍行軍速度之快,突出了個“飛”字。②紅軍戰士不怕餓、累、苦,勇敢機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④小結,這段寫“飛奪”,主要體現於“搶時間”,通過紅軍戰士“搶時間”的行為描寫,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險,勇敢機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⑤指導有表情朗讀4—5節。

4.齊讀第二段。

四、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冊第3題的①、②兩小題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1.默讀思考,紅軍要按時奪下瀘定橋有哪些困難?課文具體寫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有什麼作用?

(困難:

①橋上只有13根鐵鏈,人走在上面就像盪鞦韆一樣。

②橋下水色、水形、水聲真叫人心驚膽寒。

③敵人憑着天險,更加瘋狂。)

(作用:更加突出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朗讀這一段,速度稍慢,要讀出環境的危險。

3.完成練習冊第5題。

4.指導背誦;理順序,看板書背誦。

橋上:橋身、橋欄、橋面、搖晃

橋下:水色、水形、水聲

敵人:很瘋狂

4.這樣的險橋紅軍是怎樣奪下的? (奮不顧身)奮不顧身何意?

①指生讀,劃出紅軍奮不顧身奪橋的句子。

②哪些動詞更能説明紅軍奮不顧身奪下瀘定橋?為什麼?

(拿着……揹着……帶着……冒着……攀着……”衝去)。這些動詞説明戰士作好戰鬥的充分準備,不畏艱險,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前,奮勇殺敵。)

(聽到……穿過·衝進……展開……搏鬥)這些動詞説明紅軍戰士面對大火包圍,面對瘋狂的敵人,敢於衝進去與敵人展開搏鬥,更加説明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崇高精神。)

③重點指導兩句的表情朗讀。

④指導看圖體會。

5.有表情齊讀第三大段。

二、學習,第四段。

1.奪橋的結果怎樣?

2.齊讀第四段。

三、總結全文。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冊,第3大題的第⑧小題

參考資料:

關於課後習題

第1題:①關鍵是搶在敵援軍前到達瀘定橋。②主要困難有:第一,橋上只有13根鐵索,人走在上面就像盪鞦韆一樣。第二,橋上水流湍急,看廠叫人“心驚膽寒”。第三,對岸的敵人憑險固守。課文寫這些困難,説明環境險惡,更突出了紅軍的英勇無畏。③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指揮戰鬥。號手們吹起衝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22位英雄拿着短槍,揹着馬刀,帶着手榴彈,向對岸衝去。跟在後面的三連戰士,一邊前進一邊鋪橋。最後勇士們穿過大火,衝進城消滅了敵人。

《橋》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2個生字。

2.藉助漢語拼音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課文的閲讀,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彩虹橋美麗奇特的景象,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對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錄像,想看嗎?(多媒體出示彩虹圖)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你看它像什麼?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彩虹有關的課文(出示課題:彩虹橋)

你知道“七彩”指的是哪七種顏色嗎?介紹科普知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98頁,自讀一遍課文,並把生字圈出來。

2.同桌合作,學習生字。

3.出示帶生字的詞,指名讀。

4.開火車,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1.再讀課文,説一説你有什麼問題?

2.逐段指導朗讀。

“絲綢結成的橋”感悟七彩橋給人的輕盈飄逸的感覺。

“傾瀉”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想象瀑布傾瀉的樣子。

讓學生做一做摘星星的動作,你準備用摘下來的星星做什麼?

3.你想到七彩橋上去看看嗎?想象一下,你會看到什麼?

4.配樂自讀課文。想象課文中描繪的景象。

四、拓展:

把你看到彩虹後的想法説給別人聽,然後再畫下來。

七彩橋

石榴花姐姐在空中畫上紅色,

桔子阿姨又添上橙色,

向日葵姑姑添上黃色,

小草妹妹添上綠色,

大山爺爺添上青色,

大海公公添上藍色,

葡萄姑娘添上紫色。

啊,七彩橋當空架,

天空更美啦!

《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皮巧根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為什麼大家一直叫這麻橋為“皮巧根橋”。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引導點撥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澤征爾的判斷》,下面請同學做導學案上的温故互查。

1.教師談話啟發。同學們見過什麼橋?(生答:見過木製的小橋、堅固的石橋、混凝土橋、立交橋……)

2.今天學的這篇課文也是與橋有關的,課題是《皮巧根橋》。(板書課題)這是一座什麼橋呢?人們為什麼把它叫“皮巧根橋”呢?

二、閲讀感悟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2.解決導學案上設問導讀。

三、自學檢測(解決導學案“自學檢測”)

四、合作交流

細讀課文,四人小組合作,解決課件“閲讀提示”提出的問題。

1.剛才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我們進一步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是進一步閲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根據課後的“閲讀提示”提出的問題,去閲讀,去交流解決,深刻地感悟課文。請同學們讀一讀“閲讀提示”,看看“閲讀提示”給同學們提出了哪些學習任務。(看課件)(1)皮巧根皮巧根為什麼要架橋?(2)是怎樣架橋的?(3)為什麼人們有了新橋,還是那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2.學生交流。(圍繞“閲讀提示”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五、展示點撥

(1)皮巧根為什麼要架橋?

(生答:因為上學路遠,跳過急水河比較近,可是要跳過急水河還有人掉進河裏,發生危險,在河上架橋會很方便。) ①指名讀一讀課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讀了這些自然段的內容,你體會到了什麼?(生答:課文中寫第一個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個孩子想做打魚英雄,第三個孩子想第一個飛到月球上去,他們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實際。)

(2)皮巧根是怎麼做的?你畫了些什麼句子。

①指名學生,讀一讀自己畫出來的句子。 學生讀句子,教師課件出示: A、他讓爺爺幫他把斧子磨快,然後就動手砍柳樹。 B、現在得把柳樹枝全砍掉。 C、大樹正好架在了河的兩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頭兩邊加上欄杆。 ②教師根據學生讀出的句子,概括板書:磨斧子——砍柳樹——樹架在河岸上——砍樹枝——加欄杆。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在造橋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3)為什麼後來有了新橋,人們還是尋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①學生讀14—15自然段 ②指名彙報(為了表示對皮巧根的無限感激。)

六、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他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受到人們的愛戴與敬仰,他真了不起,我應該向他學習。)

七、鞏固練習(做導學案上的鞏固練習)

八、拓展延伸,鼓勵練筆 在生活中,像這樣有愛心的人還有很多,你能以“愛心”為題,通過一件事來體現人物的良好品質——愛心嗎?(做導學案上拓展延伸)

《皮巧根橋》導學案

宋會閣

協助編寫 許全義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自讀課文,理解皮巧根用“愛心”為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

學習過程:

温故互查:

一、在( )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指揮家 ( )的樂隊 ( )的地方

( )的判斷 ( )的水平 ( )的掌聲

二、填空。

1.日本的___________是______著名的音樂指揮家。

2.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突然聽到_____________出現了_____________。

3.只有小澤征爾_____________,相信自己,_____________地做出了_____________的判斷,因而獲得了這次大賽的_____________。

設問導讀

齊聲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用一句話概括。

自學檢測

根據注音在括號內寫出正確的字

Pí qiǎo gēn dǒu cǎi tuān

( ) ( )峭 ( )着 水流( )急

mó fǔ lán xiù

( )快 ( )頭 ( )杆 ( )爛

鞏固練習

一、我能説出像“不聲不響”這樣結構的詞語,如:不慌不忙

不( )不( )

不( )不( )

不( )不( )

二、從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許可( ) 樂意( )

三、思考皮巧根架橋的經過,排序。

①砍樹 ②磨斧 ③砍光柳枝 ④把大樹架在河上 ⑤加上

正確排序應該是:

拓展練習

在生活中,像這樣有愛心的人還有很多,請你寫出一件事來體現人物的良好品質——愛心。

《橋》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揭示課題。

1、在上節課中

2、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問題引導,啟發質疑。

出示句子:“小錢得救了。”

1、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讀了這句話,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質疑)

3、教師梳理並歸納出以下問題:

((2)小錢是怎樣得救的?

三、細讀文本,研讀品味。

◆解決第一個問題。

1、從課文哪句話可以看出小錢得救前的情況?

2、出示重點句,引生品讀。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1)抓住比喻句和“凋零——綻放”這組反義詞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

①想一想,這個句子是個什麼句?(比喻句)

②好了,各自讀一讀,比較一下,哪個句子好,為什麼?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將結束,唯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③請一個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你還發現了什麼?(凋零和綻放是反義詞。)

④這對反義詞更加突出了什麼?(更加突出了小錢的不幸,是呀,生命如花,不曾綻放就將凋零。)

(2)指導感情朗讀。(教師配樂引讀)

3、引生理解“談何容易”和“幾經輾轉”的'意思。

小錢這朵生命之花要想開放必須要經過骨髓移植。然而骨髓移植容易嗎?(不容易)從哪裏可以看出來?(生讀句子,教師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理解“談何容易”和“幾經輾轉”。

◆解決第二個問題。

1、默讀課文第3~6自然段,瞭解小錢是怎樣得救的。並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詞句,想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麼,在旁邊作簡要批註。

2、彙報交流。

(1)指名朗讀句子。

(2)讀了句子,你有何感受?(或感動你的原因是什麼?)

(3)帶着你的感受來讀。

其間相機引生品讀兩個重點句: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①播放“地震”視頻,想象人們的所作所為。

②抓住“沉着”、“靜靜”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③指導感情朗讀。(教師引讀)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①讀了這句以後,你有何體會?

②引生理解“奔波”,進一步體會李博士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③從“奔波”這個詞更能説明李博士是一個怎樣的人?

◆理解“生命橋”的含義。

1、齊讀最後一段。

2、讀了本段,再結合全文,想想“生命橋”指的是什麼?(板書:血脈親情)

3、師生配樂朗讀由最後一段改寫成的詩。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也許

小錢和這位台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這並不重要

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那血脈親情

如同生命的火種

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四、過關達標,拓展延伸。

1、把自己對台灣青年、李博士、台灣同胞或海峽兩岸的骨肉同胞最想説的話寫下來。(提示:可以用上本文的好詞佳句。)

2、指名交流,激勵評價。

五、教師小結,總結拓展。

(完)

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血脈

親情

小錢李博士:沉着

得救台灣青年:靜靜

《橋》教學設計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反覆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大渡河沿岸的瀘定縣城西邊,有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讀音,通過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詞的意思。

高山峻嶺: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嶺指又高又陡的山嶺。近義詞:崇山峻嶺。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來支援。

詭計:陰險狡猾的計策。近義詞:陰謀、奸計。

關鍵:指事物中起轉折關聯作用的部分,或者對事物發展變化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本課指對奪取戰鬥勝利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

擊潰:打垮,打散。課文中是把敵人打垮、打敗的意思。

索性:乾脆,直截了當。

心驚膽寒:心裏非常害怕。

震耳欲聾:聲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聾似的。

千鈞一髮: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為三十斤。發,指頭髮。千鈞。(三萬斤)的重量系在一根頭髮上,比喻形勢萬分危急。

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顧惜生命安全。

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這裏指敵人遭到慘敗的樣子。

浩浩蕩蕩:原意是水勢盛大的樣子,課文中指隊伍雄壯,氣勢浩大。

天險:天然形成的險要地方。

工事:作戰時,軍隊為了發揮火力,保護自己而修建的建築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緊趕急跑。

2.再讀課文,思考:

(1)紅軍為什麼要奪取瀘定橋?

(2)圍繞“”,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檢查讀課文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3.回答自學中的兩個問題。

(l)説説紅軍為什麼要奪取瀘定橋?

(結合課文第l自然段的有關文字,也可結合有關的背景資料。)

(2)説説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搶時間、奪天險。)

(四)質疑問題

1.再讀課文,記錄下不懂的內容。

2.整理歸納問題。

(1)“”題目中“飛”、“奪”究竟是什麼意思?

(2)我軍為什麼要,他們是怎麼“飛奪”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瞭解課文敍述順序。

教學步驟 :

(一)明確目標

採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自學課文,解決上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出示題目)

(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1.自讀課文,思考上節課提出的兩個問題。

2.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3.交流討論結果:

(1)交流題目中“飛”、“奪”的含義。

“飛”就是搶時間,“奪”即為“攻大險”。

(2)交流“飛奪”瀘定橋的原因。

①學生先結合第1自然段和預習中學到的知識來談。

一、瀘定橋是北上抗日的必經之路;

二、結合石達開的事例,理解我軍如果不及時奪橋也可能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②結合第2.3自然段談搶時間的原因。

時間緊(20多小時),路程長這兩點(120公里)

3.交流“我軍究竟是怎麼的”?

(l)結合第4、5自然段,談談我軍究竟是怎麼“搶時間”的。

不顧吃飯、冒雨前進、點火賽跑。

(2)可追問,搶時間的結果怎麼樣?

(可重點抓“拋”字體會我軍行軍之快,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4)結合第6自然段,談談為什麼奪瀘定橋是攻天險

(可從這一段的最後一句話入手,提問:他們為什麼這樣説?然後引導學生從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兩方面來談奪橋的艱難,重點抓“紅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濤聲震耳欲聾”、“抽木板”、“築好工事”等詞。)

(5)結合第7、8自然段,談談我軍是怎樣攻下天險的?

(6)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理清課文條理,進行小練筆

1.回顧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2.小結: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是記事文章常用的一種方法。

3.練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小事。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下一課。

《橋》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瞭解認識橋的新的功能。

2、提高學生對橋的審美能力。

3、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4、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重點:設計橋的新造型。

教學難點:造型新穎,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上堂課同學們畫了自己喜歡的'橋,畫的真不錯。但是,如果同學們再加入自己創造性的思想,那就更好了。

2、現代橋樑的作用不僅僅用於便利人的過河,對於河兩邊的地區繁榮市場、發展經濟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橋樑設計得也越來越新穎,越來越講究美觀。橋樑設計專家也就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比如: 南京長江大橋 它位於南京市西北面長江上, 連通市區與浦口區,是一座我國自己設計建造的雙層雙線公路、鐵路兩用橋,1968年12月 29日竣工。上海黃浦大橋、九曲橋等。今天,我們大家就來做做橋樑設計專家,如果要你來設計這座大橋,你會怎樣設計?

二、新授

1、首先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各種橋的優美姿態。欣賞圖片中各種各樣的橋。

(蘇格蘭鋼架鐵路橋、英國倫敦塔橋、日本現代誇海橋、立交橋……)

2、分析教材範畫,範作。

① 可用多種鉛畫紙、硬板紙、細木條、泥土等製作。② 可用多種用色工具,合作繪畫。③ 讓學生説説教材作品好在哪裏?作者設計的好的地方在哪裏?

3、學習繪畫、製作方法。

㈠、學自行設計

① 構思自己設計的橋有何新的功能。② 學生畫簡略草圖。③ 可用多種工具材料進行描繪。

㈡、同學之間可相互合作完成製作。① 進行製作的同學分成各小組,小組同學進行討論、交流,構思所設計的橋。② 考慮怎樣製作,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三、佈置作業

進行繪畫或者手工製作。可以畫自己幻想中的新橋,造型功能有新意,也可以幫還沒造好的一些大橋設計,加入自己的想象,大膽創造;用你們的巧手,利用各種材料進行製作。

四、學生練習

播放音樂,老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作品

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學生觀察以後互評,老師小評。

六、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成為橋樑設計專家了,而且做的都很不錯。希望大家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

板書:

繪製方法①構思 ②草稿或製作 ③塗色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0lyn2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