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精華】設計方案彙編七篇

【精華】設計方案彙編七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華】設計方案彙編七篇

設計方案 篇1

廣東版高一課標教材《語文》(必修1)選了屈原《離騷》片段,內容和人教版原先的選段不同,具有相當的難度。剛接觸時,學生和老師都不知如何下手。因為內容的生澀,大多數老師就選擇了讀,但學生讀的慾望不強,目標不明,所以熱情不高。學習停留在知識層面,如生字詞、修辭手法、象徵意義等。

我帶學生學習此課,選擇從人物形象出發:屈原是誰?我們生活中現在哪些傳統和他有關?你從什麼渠道獲取過關於他的信息?他給你的原有印象是什麼?

關注人物和事件,是學生本能的興趣。問題以發散的方式由學生去展開,在七嘴八舌中大家勾勒出屈原的最初形象。老師並不下結論,而是直接將興趣引入課文。

有學生説《離騷》是屈原的精神自畫像。也有學生説因為“君不聖,相空賢”,他要苦求美政;信而疑,忠被謗,他要宣泄憤怒。

然後迅速切入文本,按照“五讀”的環節完成本課的學習。

一讀:

整體感受他是怎麼畫自己的,或者説他是怎麼苦求或宣泄的?按照自己的感覺誦讀課文,把第一遍閲讀的感受告訴同桌。

用分享的形式來完成初步感知,給學生思維的碰撞搭建了第一個平台,這是最基本的合作。深淺、對錯、好壞姑且不論,不以老師意志或教參意志僵化約束學生的感受,這種感知體驗的過程正是學習的要素之一。

學生説得很亂,也有説得離譜的,還有自己找參考資料來照本宣科的。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這個環節中得以體現。

二讀:

老師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並提出兩點要求:一是根據老師的朗讀在原文中畫出節奏符號(斜線)和重音符號,並在不會讀的、容易錯的字詞上標註拼音;二是感覺一下《離騷》的句式有什麼特點。

這樣,把生字詞所在的句子自然地提出來解讀,就生成了一些問題。

如“孟陬”就引出了屈原的出生問題,引出了“血統、出身、氣度、名字”等,由內容的描述自然轉到去探究內容背後的東西,完成內容到內涵的自然過渡,並且就勢而問“為什麼”,學生思路活躍而不混亂,就慢慢梳理出“非凡—非凡人—非凡責任”的初步結論。

至於句式,學生最容易發現的便是“兮”字,由“兮”字生成新的問題:為什麼用這麼多“兮”字?首先學生解釋這個字(楚地方言“啊”),教師適時帶出文體知識(楚地特色;楚辭代表作,二句成對,四句成節等)。然後學生由教師的朗讀想到抒情性,教師再適時穿插文學常識(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浪漫主義傑作等)。下面一個問題也就自然生成了:按照對屈原情感的理解選讀課文,看他抒的是什麼情,又是如何抒情的?

新課標強調課堂教學問題的生成,即要讓學生產生問題,讓問題產生於學生,這樣學生才有探究、解決的慾望。同時,問題的產生又不能遠離文本和學習的目標,所以巧妙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理性地把握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本環節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恰到好處地生髮出一些問題,同時完成了基本知識的學習。

三讀:

請學生範讀第二段,問學生的新發現。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最後集中到兩點:一是大量出現的第一人稱;二是大量出現的香草美人形象。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契機出現了,於是立刻安排討論,以四人一小組的結合方式,各自選題,進行較為充分的探究。最後請小組發言人總結髮言。

學生們的收穫是令人驚喜的:

討論“第一人稱”,問題有:文章反覆出現“我”可見詩人什麼特點?和“我”相關聯的內容是什麼?從中能讀出屈原的什麼品格?下面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學生髮言:

●自我表白的慾望。學生聯繫第一段來解説。

●強烈的自我意識。學生聯繫反覆出現或省略掉的代詞“我”來展開。

●勇於肯定自我、褒揚自我(帶有自我崇拜的味道)。學生聯繫“內美”“修能”來展開。(這裏學生還有了一點小爭論,即“自我崇拜”是褒是貶。)

教師適時拓展:《離騷》2400多字,300多句,直接提及“我”的有80多處,出現頻率之高,比較少見。再讀,沉思,傾聽作者靈魂的聲音。學生有精彩感悟:

●感覺到了他的悲苦。一個人受了委屈壓抑,有苦無處説,積鬱難忍,就會形諸文字;屈原因為有“我”所以苦,但又因為能有“我”而見其坦蕩。

●感覺到了他的孤獨。他缺乏在那種權力圈子裏巧妙周旋的能力,因此也就註定在這個圈子裏難以長久立足。一個無法與眾人溝通的“我”,一個遭眾人排斥的“我”,怎能不孤立呢?獨醒者、自修者註定是孤獨者。(有老師的穿插提升在其中)

●感覺到了他的執著。這種執著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眾人皆醉,世人皆濁,但他不隨波逐流。世俗之所以可怕,就在於毫無準則、法度,所以執著最難得。

●感覺到了他對自己的珍惜。他若不尊重愛惜“我”,是可以妥協、投靠、改變以取富貴,或者楚才晉用,或者做個逍遙的隱士。但他不願意,他要“撫壯”還要“道夫先路”。為了成就自己,為了自己所堅持的生命價值觀、生命理想,他只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了。他是被歷史留下名字但畢生從政失意的文人典型。從失敗走向失敗。他後面還有賈誼、曹植、李白等人。這是天才的悲劇,任何一個理想主義者都避免不了這樣的悲劇。

……

這個問題作為重點探究環節,讓學生讀透、談深、説到位,這個學習過程也成了學生精神提升的一個過程。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同時得到了提高,是此環節一大得也。整個過程中老師以關鍵的語句進行穿插,構成討論的一個分子,並適時引導、拓展、提升。

討論“香草美人”,問題有:“香草美人”象徵什麼?寫這些對塑造詩人形象有什麼作用?學生髮言有:

●佩帶香草———品行高潔、芬芳。

●朝搴夕攬———積極修身,完善自我。

●去皮不死的木蘭,經冬不枯的宿莽———志向堅貞。

教師拓展屈原作品中常見意象: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奸佞。提問:香草僅指作者自己嗎?(學生答:還泛指賢臣。)追問:“美人”是誰?(學生一認為是愛戀的女子;學生二否定,説本文不是愛情詩,屈原是愛國詩人,他最擔憂祖國,“美人”是祖國;學生三進一步補充:祖國的代表在當時就是國君,愛國就是忠君,所以“美人”是楚王。)學生還在爭論,教師適時轉移:詩歌有一段專門寫到了國君,還寫到了其他一些人,我們一起來看看,都寫了誰,他們各自的特點和屈原對他們的態度是什麼。

四讀:

品讀第三段。聯繫上面留下的問題,思考,自由組合討論。最後形成了下列一些意見。

●寫了堯舜(耿介、得路)和桀紂(猖披、窘步)的對比(自然點一下手法問題)。

●寫了黨人(偷樂、幽昧險隘)和詩人(惟、恐,道夫先路)的對比。

●詩人(奔走、不捨)和君王(信讒、怒)的對比。

●作者態度:愛憎分明。對楚王:滿懷熱情、滿懷期待,忠誠、忠心。對黨人:疾惡如仇,決不妥協。

●作者態度何以見?一從對人物的稱呼上見(對楚王用荃、靈脩、美人等);二從作者對他們的用語上見。

學生在閲讀、探求的過程中,立體地理解了屈原,以及他周圍的環境、他所處的時代。

五讀:

齊讀課文。教師提出書面練習的要求:屈原辭別了這個世界,現在我們用什麼語言來辭別他呢?

作為課堂作業的一種形式,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用心貼近心的過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借語言的載體得以充分的展示。舉例:“千年的塵埃未能掩埋你的風骨,王朝的變更無法改變你的語言。滄桑歲月裏多少成與敗的輪迴,歲月換了容顏,你卻在污濁的塵世裏行至永遠,以至形成了一座雕像、一首詠歎曲,永世挺立,亙古迴旋。”

最後佈置課外作業:屈原對我們的心靈形成了一種衝擊,或許從此以後,我們的生命或多或少會跟他發生某種關係。請找出對你生命影響最大的五個人,分別配一小段評述。

作業是完全開放的,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感知屈原之後,意識到我們的生命是需要引導的,或許他們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這樣除了提高學生的信息搜索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同時還能讓他們開始思索人生,讓精神層次得以提升。

反思:

這是一節常規的講讀課,但學生成了這堂課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是課文資源的調動者、整合者。多種學習方式的交替使用,獨立思考、合作討論、深入探究,學生們穿越了文本的重重迷宮,從感知到積累,從積累到探究,從探究到生髮,從生髮到鑑賞領悟拓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有發現,有生成。這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情感體驗的過程,在這堂課上,《離騷》不僅是以古詩文的形象出現,更是以屈原的傲岸挺拔的形象出現。走近屈原,認識屈原,和屈原對話,這些生澀的文字已經在對話中消融在學生心裏。人文素養不是一句空話,它是落在每一個學習環節中的,它和知識、能力等相交相融,不可割裂。

具體説來,本課的

1.學生意識=當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從語言到內容,偏重掃除語言障礙這些主要的教學任務學生不感興趣後,把教學切入點調整為對作者的感悟與把握,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同時,讓學生在第一遍閲讀以後與同桌分享自己的閲讀感受,提升了他們作為學習主體的成功體驗。學生的範讀、學生的發現、討論與歸結問題,都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2.發現意識=本課的教學始終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一開始教師在範讀時就要求學生去尋找問題,學生找出了“出生”“兮”等問題,在三讀以後,又鼓勵學生有新的發現,學生髮現了“第一人稱”“香草美人”的問題,由於這些問題的生成來自學習現場,因而對這些問題的探究自然就成了學生自己關注的問題,責任感驅使他們主動思考分析,從而為學習效率的提高找到了一個有效的途徑。

3.起點意識=按照過去的常規做法,首先是掃除語言障礙,讓學生在詞句上能夠疏通後才進入內容。但是,學生對作者並不陌生,通過註釋也能夠了解一些文意,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從把握作者入手,進入課文,會有感性的認識和初步的印象,在這個基礎上再相機指導點撥一些語言上的特點,同樣可以殊途同歸,達到學習本課的基本目的。教學起點也涉及教學中對這些古代文化的價值定位問題,即我們的人文性如何體現的問題,本課的教學,就是充分信任學生,站在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高度來確定教學起點,這樣學生收穫頗多,也頗實在。

4.拓展意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由學生生髮的問題順藤摸瓜,梳理出一些初步的結論,教師還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要求學生進行拓展,由“兮”字拓展到當時的“楚語”再到“楚辭”,由“美人”到“國君”再到各種“意象”,既合邏輯,又自然流轉,學生學習起來非常順暢,擴大了視野,豐富了知識,體驗了情感,昇華了認識。從開始到結束,要求學生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拓展的地方很多,使得課堂學習內容非常豐富。學生髮現了“第一人稱”“香草美人”等意象後的感悟,就是思維拓展的很好説明。

5.教師意識=課程改革之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怎麼定位呢?本課的教學就努力去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學習成果的分享者的角色:組織學習,設計切入口,相機誘導,集中大家的問題,比較分析鑑別問題的輕重,引導學生把握住關鍵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在探討中自然進行一些穿插講解,及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拓展。這當中,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因為文字艱深就滿堂灌般地一講到底。在這裏,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使得全場的空氣都凝重了起來,創設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最後作業的佈置,更是教師給學生搭建的一個提高人文素養的平台。由屈原到其他一些我們靈魂為之震撼的人物,當我們的學生和這些精神巨人相伴而行,我們可以預想到這會對他們的人格發展和精神成長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

這堂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一是預設和生成的關係處理得還不是十分到位,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是有牽引的痕跡。不牽怕學生走遠,牽了又違背了自主原則,這是課程改革帶給我們的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二是文本知識點和情感體驗的和諧問題沒有處理好。本課努力想協調二者,但事實上字詞落實還不夠。三是由於班額太大,不能把更多的機會給更多的學生,讓他們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學習過程。

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複習5一杯的計數,進一步感知5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操作,學習5以內的等量對應。

3、培養觀察力和對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數量1—5的拼圖卡片。

2、幼兒用書,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複習5以內的計數和等量對應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拼圖,漂亮拼圖都藏在這些五顏六色的小花後面,只要找出數量相同的小花就能拼出美麗的圖畫,大家快來找找吧。

2、教師拿出其中一張卡片: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張卡片上有幾朵小花?哪張卡片上的小花和紅色色的數量一樣多?

3、小朋友説藍色的小花和紅色的小花一樣多,我們一起來數數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感知等量關係。)

4、3朵紅色的花可以用幾個圓點來表示?3朵藍色的話用幾個圓點來表示?所以這兩種小花一樣多,我們來看看對不對?(拼圖驗證)

5、還有誰來把剩下的拼圖找出來?

二、鞏固5以內的等量對應

1、還有一些小動物帶着漂亮的氣球和彩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發放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看第3頁的內容。)

2、小老虎拿了幾個氣球?誰拿的彩旗和小老虎的氣球數量一樣多?我們用筆把它們連起來。

3、數一數還有哪兩個小動物拿的氣球和彩旗數量是相同的呢?請小朋友用筆把它們連起來。

4、幼兒操作。

三、展示部分幼兒作業,收拾操作材料,結束活動。

設計方案 篇3

內容摘要:正值花季年齡的技校生麻木冷漠,大批厭學,低下的自我效能給學業和職業帶來極大的不利。論文以日常教學案例説明同理心對待學生、積極正面期待,點撥優化強項三個方法是培養技校生的有效策略,也為技校學生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可行性借鑑。

關鍵詞:尊重理解正面評價個性化培養自我效能技校教育

當下,就讀技校的學生年齡介於15-19歲之間,從個體層面看,他們正處於身心發展變化最激烈的青春期,表現為積極心理和消極心理喜憂參半的成長階段。積極心理體現在:思想活躍,力求創新,敢於懷疑。更加關注自己,具有強烈的表達慾望,心思細膩敏感,期待外界任可,樂於展示自我。消極心理體現為:注重經驗感受,反對規勸説教;遇事率性而為之,不計後果。缺乏做事的堅韌性,加之抗挫折能力缺失,故自大的同時,心理更大程度上趨於做事的無力感。從社會層面看,21世紀初,隨着中國經濟突飛猛進,農村,新的生存理念衝擊國人的傳統觀念,從“父母在,不遠遊”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大批民工湧向城市,老小農村留守。都市,新的經濟關係瓦解固有的家庭結構,從“男主外,女主內”悄然演變成陰盛陽衰的單親或假單親家庭構成。但是,無論是農村留守家庭還是城市離異家庭,這兩種家庭結構大大弱化了家庭功能,給家庭教育帶來巨大的殺傷力,孩子成了一家之中最大的犧牲品。在技校,鮮見教育成功的例子,素質低下、習慣不良、學業不好的學生佔據較大比例。綜上,家庭的破裂、教育的缺失、學業的失敗,另加青春期心理變化,技校生整體自我效能低於普教生。而一個自我效能低下的學生,難以有飽滿的熱情和動力投入學業和生活,所以厭學情緒較為普遍,相信若能給他們創設一些成功的體驗和被關注的感受,這將大大提高自我效能,給成長帶來極大的助力,下文就用筆者教育探索中遇到的案例來説明這個問題。

一.“蹲下來”傾聽,同理心看待學生

在與技校生打交道的日常,雖然整體看來,這一羣體中的多數對學習考試淡漠反感,對紀律約束熟視無睹,但你會驚喜的發現,他們有時給點陽光就會燦爛。作為師長,你越是放低姿態平視看他,他越是積極向上順勢生長。筆者認為,多數家長和教師,依然擺脱不了傳統的教育理念,不能正確地看待教育與被教育二者之間的平等關係,依然用“父母之命不可違”和“師嚴道尊”的觀念去面對今天的孩子,他們或長成敵對權威的人,或成為膽怯懦弱的人,這兩種都不是成功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是把情感教育推向極致的教育家,他認為“學校中心任務之一就是培養道德的、理性的、審美的、高尚的情感……教育就是從培養真誠的關切之情———即對周圍世界所發生的一切都會由衷的做出思想和情感的反響,這是和諧發展的一般基礎。”某一日課間10分鐘,班主任帶着早晨學工處查處的未佩戴胸卡的學生名單到教室“抓人”,“入圍”的一名同學看來是“慣犯”,當即讓其自己打電話邀請家長來校説明,停課直至見到家長。我以任課教師的權利要求留下W學生進入課堂聽課,但可以明顯的看出,該生留住了人,未留住心,憤怒狀睡覺。在接下來的課堂時間我高度關注這個特殊分子,抓住一切教育機會,實證説明學生贏得了尊重便會變軟,刀槍不入的學生只是少數。在“我有話要説……”為主題的口語訓練中,我以激將法喚醒W同學“你現在一定異常生氣,班主任沒給你反駁的機會你有話要説,你最反感讓家長來處理你在學校的問題有話要説,所以你不能憋在心裏,我給你機會發泄”。接下來如我所料,W不僅滔滔不絕倒出原委,而且在口語表達上明顯略勝一籌,得到我這個語文老師的稱讚,最大的成功是在我這裏獲得勇氣,認識到了錯誤,在未通知家長的前提下與班主任和平解決自己的過錯。此後,W成了我課堂上的常勝將軍,在每一個討論課上他幾乎“包場”,越説越會説,愈來愈積極。殊不知,我的殺手鐗僅僅是當初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打開了他的心結,贏得了他的信任。

二.全面性評價,靜觀其變待花開

“親其師,信其道”,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從學生時代走來,感同身受作為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愛上一門課程,沒有哪個學生能在長期地訓斥和責難聲中取勝學業。所以,教師勝人一籌的解題技巧,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以外,教育藝術中所折射出的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終身發展發揮着持續作用。縱觀學生一路求學過程,大多數是在“家長比,老師逼”的氛圍中處理學業,家長總以“別人家的孩子”高度盯着自家孩子的成績,各科教師用分數一刀切開了優中差三級學生,都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和個體差異性。技校是素質教育的試驗田,這裏不講唯分至上,它是從學生到職業人轉換的練兵場,是每個學生進入社會的前一站,較為熟練的工作技能,積極樂觀的工作熱情、豐富寶貴的社會經驗等等都是職場需要的必備元素。日常教學中,教師將此潛移默化的滲透進教學與學管中,將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只有老師學會激趣,學生才能愛學,一改專斷性評價,用更加全面客觀公允地學習過程和效果來評價學業水平,學生自我效能也將隨之提高。毋庸置疑,技校學生學業成就水平和行為養成能力均處於劣勢。根據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的觀點,如果教師認為學生能夠達成學業標準或者學生能夠實現自我管理,那麼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就會自覺或不自覺的給予學生積極正向的評價,認可其行為並鼓勵其自我實現。這一過程雖是漫長的,在某些學生身上初見效果,也許短期內會反彈,但從整個過程看來是積極向好的。班裏的C同學,課堂上經常交頭接耳,下位走動;強制安靜下來便去擺弄手機,抱頭大睡,按課堂行為規範無一不對應“差生”標準,由於學困生的標籤一貼到底,該生也早已自暴自棄,在課堂上大煞風景。筆者認為,如果教師抱有低水平的價值期許,例如不能違反課堂紀律,不能拖拉課後作業,這種片面、固化和冷漠的期待不僅不能改變現狀,還會加劇惡化師生關係。“跳一跳能夠到的高度”給我很大的啟發,我將目光投向他的學習與發展,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作業佈置針對其人降低難度,減少數量以此追求作業質量,將考勤和紀律測評的小冊子交與他記錄,適當的壓力和約束反讓他覺得與老師成為同盟,嚐到甜頭,現在成了我得力的左膀右臂,強大的自我效能將其一路帶到學生會施展才華,沉睡的學生變得神采奕奕。

三.強項最優化,積極引導給助力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揭示了一個客觀事實:人有語言、數理邏輯、空間、音樂、身體運動、自我認知、人際關係,以及後續提出的自然、生存九大方面的智能,且九種智能相對獨立,又以不同的組合方式和程度決定了個體之間的差異。這就帶給教師、學生和家長諸多啟示,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我們要尊重規律,重新定義學生的成功,該理論藴含着每個人都能夠成功地教育理念,而不是單純的智力測驗———應試體現出的語言及數理方面的優勢。所以這一理論給學生鬆了綁,讓每個學生都可以自信地認為“天生我才必有用”,作為教師,要正面的評價鼓勵他們,幫助其找到亮點,充分發揮長板,將這一點做大做強,必將帶來自身成功的體驗,形成強大的內驅力,這是學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最佳路徑。學生L國中階段,因與一科教師針鋒相對後自暴自棄,仇視學校,厭倦學習。又因其酷愛中國傳統相聲藝術被家長扣上不務正業的帽子,進入技校後仍表現厭學貪玩,但是藝術追求熱度不減,在技校寬容開放的教育氛圍中反而愈加濃厚,經常找老師欣賞、修改其自編自寫的相聲劇本,觀看他和同學自導自演的相聲劇,更將多篇根據課文改編的課本劇策劃成功登上班級和學校的舞台,在師生中已經小有名氣。每逢五四晚會或新年聯歡此類活動,總少不了這位身穿長衫,妙語連珠的校園“相聲大師”。在就業推薦中,L同學被當地著名企業選拔進入團委負責文娛活動事務,可謂如魚得水,有捋起袖子加油乾的強大幹勁。這位數控專業畢業的藝術生雖未學以致用,但以自己的優勢技能大大彌補弱勢,充分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教育箴言。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力爭為每個學生提供實現多元智能發展的機會與平台,將社會需要和學生需要結合起來,把社會發展和個人理想結合起來,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統一,專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統一,給學生大顯身手的空間,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進而增強其自信心,這對未來發展大有裨益。技工類院校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輸出地,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自我效能比學業水平高低更為重要,它關乎學生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自我效能強者擇業時更有底氣,從業時更有動力,相反,自我效能低者難能有所大的作為。可見良好的自我效能,是學生未來發展的永久性指南。作為技校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對當下大批學生厭學現狀的改觀,還是對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借鑑,積極研究學生自我效能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實用型課題。

參考文獻

[1]王中佩.隱性課程背景下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D」.西北民族大學,20xx.

[2]伍斌.提高學生自我效能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xx(46).

[3]韓國志.基於多元智能理論的職校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研究[J].江蘇教育,20xx.

[4]王鳳梅.論自我效能感培養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提升———基於多元智能理論的視角[J].淮北師範大學學報,20xx.

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一個新筆畫橫鈎和新偏旁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4、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學習重、難點】

1、 認字和朗讀課文。(重點)

2、 通過讀文,明白燕子媽媽為什麼誇小燕子。(難點)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卡片,筆畫卡片,小黑板等。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誰還記得《菜園裏》這首兒歌?(記得的學生一起背誦)

2、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⑴ 導入:是啊,秋天的'菜園多美呀!菜園的外邊有一座房子,可愛的小燕子和媽媽就住在這屋檐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發生了(師範讀課文)

⑵ 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⑶ 過渡:這個有趣的故事名叫《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出示課題)

⑷ 讀課題,學習生字次。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生字,讀準字音。

2、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讀給同桌聽。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相機正音。

三、集中識字,讀好帶生字的句子

1、小組合作學習:我來考考你。(進行生字指讀、正音)

2、指名噹噹小老師,拼讀生字,讀詞語。

3、快速認讀生字,小組開火車讀。

4、你想怎麼記住這些生字?相機學習王字旁

5、畫出帶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讀一讀。

四、指導書寫回、片

寫時強調:回字要先寫裏面的小口,後關門。片的第一筆是豎撇。

五、拓展活動

1、認讀生字,給生字組詞。

2、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想一想:燕子媽媽為什麼誇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讀。

2、創設菜園情境,做摘茄子游戲。

3、導入:小朋友識記生字真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那麼,燕子媽媽為什麼也誇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呢?

二、指導朗讀,理解感悟

1、小組合作,讀讀議議。

⑴ 一起把課文讀一至二遍。

⑵ 討論: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麼?燕子媽媽為什麼誇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2、 全班交流,學會讀書。

⑴ 組織交流,指導學生會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書。例如:

① 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用序號把三次分別標出來。

② 每次看到了什麼──用喜歡的線條把寫小燕子三次不同發現的句子畫出來,再噹噹小燕子,把句子讀一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小燕子有所發現後的快樂心情)

③ 除了小燕子的三個發現,小朋友再讀讀課文,再看看茄子和冬瓜還有什麼不同?(躺、掛)你是從課文的哪一自然段知道的?

④ 燕子媽媽為什麼誇小燕子──用喜歡的符號圈出媽媽每次誇小燕子的話,再噹噹燕子媽媽,也來誇誇觀察認真仔細的小燕子。

⑵ 分角色朗讀課文。同桌讀,指名讀。

三、讀一讀,演一演

1、各組排練。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本劇表演比賽,評選明星小組。

3、全班有感情地齊讀全文,邊讀邊配上動作。

四、鞏固練習

1、 練習用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仔細什麼分別説句子。

2、 完成課後的讀讀説説

五、指導書寫皮(複習筆畫橫鈎)

六、拓展活動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媽聽。

2、製作生字卡片。

設計方案 篇5

 大班語言活動設計《快樂口袋》

課標理解:

談話,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或本領,幼兒園談話活動就是幫助幼兒學習運用口頭語言與他人進行交談的活動,具有獨特的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功能。

內容分析:

本次談話活動將“快樂”作為主題,主要考慮它有以下特點:一是幼兒對“快樂”這一話題具有一定的經驗基礎,是幼兒知識經驗範圍之內的,知識經驗越多,談話內容便越豐富;二是幼兒的快樂每天都不一樣,具有一定新鮮感;三是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平時家長總是儘自己的一切能力,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但是卻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找不到快樂,這一主題有利於幫助幼兒建立積極樂觀生活態度。這些特點非常符合幼兒園談話活動的要求,能給幼兒創設一個想説、敢説、會説的氛圍。

設計意圖:

在對幼兒園語言教育進行改革和發展研究的過程中,如何以新的語言教育觀念來思考幼兒園的“談話”教學,綱要中提出了:要讓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能注意傾聽別人講話,清楚的説出自己想説的事。”本次活動將“快樂口袋”作為承載幼兒快樂的工具,運用圖片、提問等方式創設了豐富的談話情境。完整語言需要真實與自然的語言環境,需要有趣的感性的刺激為幼兒提供儘可能豐富的語言環境。首先,通過故事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快樂的含義,其次選擇多層次快樂的圖片,使幼兒能夠逐步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種快樂,並拓展了談話範圍。另外,遊戲為每一位幼兒提供了運用已有的談話經驗交流個人見解的機會,快樂魔豆,快樂球能夠刺激幼兒主動表達,調動了幼兒表達的積極性;提問啟迪了幼兒談話的興趣與思路,幫助幼兒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目標:

1.能圍繞快樂主題進行談話,大膽在集體面前説出自己的快樂。

2.學習傾聽同伴談話,向同伴學習談話經驗。

3.能主動尋找身邊的快樂,體驗快樂的情感。

活動內容:談話活動“快樂口袋”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製作——實物“快樂口袋”;蒐集體現快樂主題的畫面;與故事“快樂口袋”內容相符的電腦課件;海洋球做“快樂魔豆”、飲料瓶做“快樂瓶”。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主題。

1.設置疑點,激發興趣。

教師以神祕的語氣對幼兒説:“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祕的禮物,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呀?瞧!”教師邊説邊從身後變出袋子。

教師介紹袋子:“這可不是一個普通袋子,它叫快樂口袋,這個口袋只能裝一件東西,那就是快樂。只要你把快樂大聲對着口袋説出來,你的快樂就會被裝進去,這個口袋真神奇呀!”

2.欣賞故事,理解分析作品中快樂的情感。

教師邊放課件邊講述故事:“快樂口袋想蒐集所有人的快樂,於是它四處飄呀飄呀,瞧!它飄到哪裏了?小猴最先發現了快樂口袋,並且告訴了他的好朋友。”接着“小孔雀舒展它的羽毛對着口袋高興的説:我在舞蹈比賽裏得了第一名,我的心裏真快樂 “呱呱呱,小青蛙也來了,它也想把自己的快樂裝進口袋,你們猜猜,它會説什麼呢?”幼兒:“我捉了很多害蟲,很快樂”“我跳遠比賽得了第一名很快樂”“我唱歌比賽得了第一名”【直接展示孔雀外在美、青蛙內在美的快樂,起到了示範作用】

“小青蛙的快樂可真多呀!大象甩着它的長鼻子也來到快樂口袋前,它昨天幫助別人做了一件事情,得到了夥伴的誇獎,它也很快樂。請你猜猜,大象做了件什麼事?”

幼兒:“大象卷木頭幫人蓋房子”“大象幫人洗澡”“大象從樹上幫人取帽子”。

“原來,小象幫助別人感到了快樂!小猴子想了想,我的快樂是什麼呢?我有這麼多好朋友,每天在一起,我心裏真快樂!”【通過故事使幼兒初步感知什麼叫快樂,啟發幼兒對快樂話題有關經驗的聯想,為後面講述自己的快樂做準備】

二、看圖片,圍繞已有經驗發現快樂,並能用語言大膽在集體面前説出自己的快樂。

1.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説出快樂。

“小動物的快樂真多呀,你覺得自己快樂嗎?什麼時候你會覺得很快樂?”

幼兒:“幫媽媽幹活”、“幫小朋友疊衣服”、“玩的時候很快樂”、“媽媽給我買玩具時,很快樂”。【這裏力求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放手讓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允許幼兒説出任何有關快樂的想法,鼓勵幼兒説自己獨特的經驗,但不要求一定使用準確無誤的句式,連貫完整的語段】

教師:“你們的快樂真多呀!快樂口袋把小朋友的快樂全都裝進去了,你們想看嗎?”

2.引導幼兒逐步擴展對快樂的認識,並能用語言大膽在集體面前説出自己的快樂。

(1 ) 感受自己的快樂。

看圖片“過生日的情景”引起幼兒回憶自己的快樂。【生日情景是幼兒生活中最熟悉、最高興的事情,可以提高幼兒談話的積極性,對話題有關經驗進行聯想,作好談話的準備】

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看:“瞧!快樂口袋飛出來了,”出示口袋後,放幼兒過生日的照片,引導幼兒説説:“你過過生日嗎?過生日的時候心裏感覺怎麼樣?什麼事情讓你感到很快樂。”幼兒:“吃蛋糕很快樂”、“別人給我唱生日歌我很快樂”。教師:“過生日真的讓我們感到很快樂,除了過生日,還有什麼事情讓我們心裏感到很快樂?【引起他們對談話的興趣,其實就是讓孩子有話願意談,因為想説了才能夠去説。】

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説出自己的快樂。幼兒:“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很快樂”、“老師表揚我,我很快樂”。【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先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快樂,因為這種快樂是最直接的,最容易感受理解的,所以易於幼兒表達。認識——理解——表達】

(2) 理解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看:“又一個快樂口袋飛出來了!”播放小朋友互相穿衣服的照片。引導幼兒説説:“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你覺得這個小朋友快樂嗎?為什麼?”幼兒:“因為他幫助了別人”。教師:“快樂真是個神奇的東西,當你幫助了別人,讓別人感到快樂的同時,你自己也會感到很快樂。” 請幼兒説説:你幫助過別人嗎?你是怎樣幫助別人的?”“你幫助了別人,別人是怎麼對待你的,你的心裏有什麼感覺?”【這樣循序漸進的提問,可以幫助幼兒學習圍繞主題講述一件事情】

以分組競賽的形式,鼓勵幼兒説出多種幫助別人的快樂。

為幼兒提供快樂魔豆和快樂瓶,分小組發放,要求幼兒説出一個快樂,可以在快樂瓶裏放一個快樂魔豆。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快樂魔豆最多。【這個環節為每個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教師可參與談話,觀察幼兒談話情況,用微笑、點頭、等體態語言給幼兒以鼓勵,保證談話的氣氛更加寬鬆、融洽。】

教師小結:“原來幫助別人也能找到很多的快樂。誰願意把你的快樂來跟大家分享,你會為小組又贏得一個快樂球。”【班上的幼兒談話積極性已明顯提高,能主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快樂。但幼兒在同伴談話時不注意傾聽,經常干擾談話的正常進行。因此,要求幼兒注意的傾聽同伴談話,能迅速的掌握別人的談話內容,向同伴學習談話經驗成為活動的重點。】

三、玩遊戲,體驗快樂的情感,並願意與同伴交流。

1.通過遊戲,鼓勵幼兒對着“快樂口袋”大聲説出自己感到快樂的事。

出示快樂球:“老師準備了代表快樂的快樂球和神奇的快樂口袋,只要我們對着快樂球大聲説出自己的快樂,快樂球就會藏到你的快樂口袋中,讓我們看看誰的快樂口袋最鼓、誰的快樂最多,記住只有當你把快樂告訴你的快樂球時,它才願意到你的快樂口袋中去。現在,讓我們一起説出我們的快樂吧!”

幼兒自由説快樂。【利用快樂球,適當增加幼兒“動作”的機會,讓幼兒在動嘴、動腦的同時,也能有動手、動腳等其他操作活動,這將有利於保持幼兒談話的興趣,增進他們説話的積極性。更好的促使幼兒想説,敢説。】

2.請幼兒將自己的快樂口袋彙集在一起,進一步激發幼兒快樂的情感。

“老師有一個辦法能讓這些快樂變成更多的快樂,出示特大快樂口袋,請幼兒將自己的快樂放到大的快樂口袋中,體驗越來越多的快樂。希望小朋友永遠都這麼快樂”!【情景的創設,讓看不到的快樂變得觸手可及】

課後評析

1.選材貼近幼兒生活,有利於激發幼兒談話的興趣。幼兒對“快樂”這一話題具有一定的經驗基礎、有一定的新鮮感、有利於培養幼兒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奧運、神七”圖片是幼兒近日生活的共同關心點,有利於拓展談話內容。

2.教師為幼兒創設民主、寬鬆、愉快的談話氛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教師真誠平等同孩子交流、鼓勵、支持幼兒,不要求幼兒統一認識,允許幼兒根據個人感受發表見解,使幼兒無壓力、無拘束,幼兒自然有話敢説;其次不特別強調規範化的語言。談話活動重在給幼兒提供説的機會,鼓勵幼兒願意交談,積極説話,但不要求他們一定使用準確無誤的句式,連貫完整的語段。

3.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採用了靈活多樣的談話形式。圖片引入法、故事引入法、情景引入法、提問引入法……直觀法、示範講解法、遊戲法等。都符合幼兒形象思維的特點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傾聽、對話等方面的學習,提高了幼兒語言交往的能力。

4.整合教育的觀念將語言知識、社會能力融合一體。我們認為,兒童的語言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在活動中,揉和了多種兒童發展因素,如孩子在活動中表現的競爭合作的精神、遵守規則的意識、快樂情感的體驗等,促使幼兒在外界環境因素的刺激和強化作用下,產生了積極的運用語言與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成為主動探求並積極參與作用的語言加工創造者。

設計方案 篇6

  一、目的要求

1.使學生知道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2.要求學生初步學會説明“動物生活需要一定條件”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用差異法判明事物因果關係的能力。

3.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繫的。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長方形扁紙盒2個、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若干條、乾土、濕土。

2.掛圖或投影片——熱帶草原上的動物、熱帶森林中的動物、南極動物、其他自然環境中的動物。

學生準備:捉蚯蚓。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提問:我們在自然課裏已經學習了很多關於動物的知識。説一説,你認識了哪些動物?

(2)講述: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關於動物的生活方面的知識。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

(1)看圖:課本第4頁插圖。

(2)提問:

①圖中有什麼動物?

②蝴蝶生活在什麼地方?(多在樹林、草地、花叢)它多在白天活動還是夜裏活動?

③蛾生活在什麼地方?(樹林、草地、稻田)它多在什麼時間活動?

④魚生活在什麼地方?(水裏)離開水魚能生存嗎?

⑤駱駝生活在什麼地方?(沙漠)在高山、森林、海洋等自然環境中有駱駝嗎?

⑥猴子多生活在什麼地方?(樹林)在草原、海洋、沙漠等自然環境中有猴子嗎?

⑦白熊生活在什麼地方?(北冰洋)北冰洋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點?在温帶、熱帶的自然環境中有白熊嗎?

(3)討論:蝴蝶多在白天活動,蛾子多在夜間活動;魚終生生活在水中,駱駝可以生活在乾旱的沙漠裏……這些事實説明了什麼呢?

(4)講解:

以上事實説明,各種動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裏。

動物的生活環境包括陽光、温度、空氣、水等,其中有的是動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例如空氣、水,離開這些條件動物就不能生存;有的對動物生活、分佈等有很大影響。各種動物所需要的環境不完全相同,有的相差很大。例如,有的動物適宜生活在光線充足的白日,有的動物只在夜裏出來活動,還有的終生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有的動物必須生活在水中,有的動物卻可以生存在乾旱的沙漠裏;有的動物適宜生活在炎熱的地方,有的動物適宜生活在寒冷的地方。

2.指導學生認識適宜蚯蚓生活的環境

(1)講述:課前,同學們在野外捉了很多蚯蚓。下面,我們就研究蚯蚓適宜生活在什麼環境。

(2)討論:根據你以往的觀察説一説,蚯蚓需要什麼樣的環境?

(3)講解: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研究蚯蚓適宜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

(4)實驗1——蚯蚓對明暗環境的反應

①講解:首先研究蚯蚓是適宜生活在明亮的環境還是黑暗的環境。怎樣實驗呢?如果想辦法創設兩個在某方面不同的環境——一個適宜蚯蚓生活,另一個不適宜蚯蚓生活,其他方面的環境條件相同,把蚯蚓放在兩種不同環境的交界處,通常蚯蚓會爬向適宜它們生活的環境。我們就根據這個想法進行實驗。具體方法是:

邊平行的口;在桌面鋪一塊黑濕布,將紙盒底朝上扣在黑布上,使光能從右面的開口照進盒子。這樣,盒內的温度和濕度基本相同,但亮度會有不同——左邊較暗,右邊較亮。

將盒子掀開,把5條蚯蚓放在濕布上,再用盒子扣上,使幾條蚯蚓在盒的中間處。

過一會兒,把盒子掀開,觀察爬向哪邊的蚯蚓較多?

②分組實驗。

③彙報實驗結果。(多數蚯蚓會爬向黑暗的一邊。)

④討論:以上實驗説明,蚯蚓適宜生活在什麼環境中?

⑤小結:蚯蚓適宜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

(5)實驗2——蚯蚓對乾濕環境的反應

①講述:下面,我們要用實驗的方法,觀察蚯蚓是適宜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還是乾燥的環境。

②討論:怎樣實驗才能達到上述實驗目的?

③講解:要觀察蚯蚓適宜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還是乾燥的環境,可以這樣實驗:

找一個長、扁的紙盒,在盒底鋪一塊塑料薄膜,在盆底左邊放乾土,右邊放濕土,乾土與濕土隔開一段距離,造成温度、亮度相同,乾濕條件不同的環境。

把5條蚯蚓放在乾土與濕土之間,用玻璃片蓋在盒子上。觀察蚯蚓往哪邊爬?

④分組實驗。

⑤彙報實驗結果:爬進乾土的有幾條?爬進濕土的有幾條?(多數蚯蚓會爬進濕土中。)

③討論:以上實驗説明,蚯蚓適宜生活在什麼環境中?

③小結:蚯蚓適宜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

(6)提問:通過以上兩個實驗,你知道蚯蚓適宜生活在什麼環境?

(7)總結:蚯蚓適宜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

(8)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結論。

3.指導學生認識不同的環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動物

(1)講解:因為各種動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動物。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熱帶草原上的動物。

(3)提問:

①圖中是什麼自然環境?(熱帶草原)這裏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點?

②在熱帶草原生活着什麼動物?除圖中畫的,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生活在熱帶草原?

(4)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熱帶森林中的動物。

①圖中是什麼自然環境?(熱帶森林)這裏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點?

②在熱帶森林生活着什麼動物?除圖中畫的,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生活在熱帶森林?

(6)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南極洲上的企鵝。

(7)提問:

①圖中是什麼自然環境?(南極)這裏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點?(寒冷)

②在南極生活着什麼動物?為什麼在這裏看不到海獅、海象、海豹等海洋動物?

 鞏固應用

1.教師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容。

2.提問:動物生活與哪些環境條件有關係?舉例説明各種動物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裏。

  佈置作業

1.觀察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蚯蚓。

2.到大自然裏尋找一些小動物,觀察它們各自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裏?

 四、課後小記

設計方案 篇7

  整理和複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5頁,數學教案-整理和複習。

教學目標:學生進一步明確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髮現乘法口訣標的排列規律,熟記1~6的乘法口訣,並且能利用口訣進行熟練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建立本單元知識系統,鞏固知識。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回憶一下,這一單元我們學過了哪些內容?

學生小組回憶交流,然後在班內彙報。

2.教師小結,並交待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探究體驗

1.出示1~6的乘法口訣空表,組織學生回憶歸納,把口訣填入表中,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整理和複習》。

2.讀表中的乘法口訣,仔細觀察:表中的乘法口訣是怎樣排列的?

引導學生從橫看、豎看、斜看等幾方面儘可能的觀察仔細、全面。然後進行小組內交流。

1.學生分組擺乘法算式卡片,擺成一個有規律的表。並把本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頁第2題圖,學生觀察圖,説圖意,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尋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決問題。

提醒學生注意:圖中每個小朋友手裏還拿着一朵花。

三、實踐應用

1.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對。

2.幫助小動物找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6vd0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