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草原教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原教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1

《草原》這一課是一篇敍事性散文。課文着重記述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註定了學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義又較深,對學生來説有是一個大的挑戰,對老師來説也是一大挑戰。

為了能讓學生從整體部分來感受草原的魅力,我們設計了一條主線——美,這其中與包括了草原的景美和情美。景美的教學在前面一課時就已經讓學生有了深入的學習,所以本課的重點在草原上的人情美。其實這篇課文的層次結構很分明,從歡迎遠客、主客相見、熱情招待和聯歡畫別四個方面來分別謝寫了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為此,我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感受景美,薰陶感染

上課伊始,便從課文和畫面入手以各種景美作為切入點,喚醒孩子們對草原的感情,同時也是為了訓練孩子們朗讀的技巧。

二、圍繞情美,分層展開

在設計上,我特意讓孩子們從從歡迎遠客、主客相見、熱情招待和聯歡畫別四個方面來體會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這一點的設計是為了打開孩子們的思路,進入草原那樣一個和漢族風俗習慣完全不一樣的地方,給與孩子們足夠多的時間和信任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體會,因為有些感受是老師無法替代和言傳的!

三、抓住重點詞,讀出意境美

在2—5自然段的過度上,重點讓學生通過讀和思來感受大草原上的風光和人情美,讓學生沉浸在這種意境中。讓學生畫出相關語句,抓住重點詞句,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迎客”、“相見”、“款待”“聯歡”的盛況,從而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課文的結尾“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是點題之句,我原意是讓學生讀後體會其中的含義及表達的感情,進一步體會到讓作者留戀往返、不忍離去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草原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附點八分音符,能在《小馬跑來了》的活動中採用各種身勢動作正確地進行節奏表現。

2、能學會《大雁湖》,並隨音樂吹奏《大雁湖》。

教學重點

1、演唱《大雁湖》,吹奏《大雁湖》。

2、學習附點八分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律動

師:同學們,讓我們唱着歌兒進教室吧。

(引導學生隨着《我是草原小騎手》邊唱邊拍手進教室,在座位上站好。)

師:來跟着老師動一動。

2、師生問好

 二、導學鋪墊:遊戲“我跳你猜”

師:同學們,從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和咱們律動時的動作中,知道咱們今天這節音樂課將要走進哪個民族嗎?對於蒙古族,你們瞭解多少呢?大家一起來説一説。

師:既然大家對蒙古族瞭解這麼多,我們來玩一個“我跳你猜”的遊戲。老師跳一個蒙古族舞蹈動作,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如果能跟着老師學一學,那就更好了。

A、“擠奶”動作

師:你們知道為什麼在蒙古族的舞蹈中會出現擠奶的動作呢?

(課件展示草原上牛羊滿地的風景,老師隨風光片介紹。)

B、“抖肩”動作

C、“雄鷹展翅”動作

D、“騎馬”的動作

  三、新課教學

1、節奏活動《小馬跑來了》

A、小馬跑來了(初聽與模擊節奏)

師:蒙古族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在馬背上生活,馬成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好夥伴,在每年的那達慕大會上,都有賽馬的項目,瞧,有三匹小馬過來了

(課件展示:三匹小馬分別拖着三條節奏出現。)

第一匹:XXX|XXX|XXXX|XXXX||

第二匹:XXXX|XXXX|XXXX|XXXX||

第三匹:XXXX|XXXX|XXXX|XXXX||

B、認識附點八分節奏

C、節奏練習

2、歌曲《大雁湖》

A、初聽歌曲

師:剛才草原牧民用歌聲表達了他們對美麗草原的熱愛之情,這兒有一羣小牧民也唱起了他們自己的歌。

(全班同學聆聽《大雁湖》。)

B、讀譜

C、跟唱

3、吹奏《大雁湖》

 四、總結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歌樂聲中,老師再一次感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美麗。讓我們在這動聽的音樂中結束這堂愉快的音樂課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學會演唱《可愛的羊羣》這首歌曲。

2、能學會跳簡單的筷子舞,並隨樂表演舞蹈。

3、能認真聽賞《牧歌》,感受草原的寬廣與美麗。

 教學重點

從聽《牧歌》、唱《可愛的羊羣》、跳筷子舞這三個內容中感受草原美麗的景象。

 教學難點

學跳筷子舞

  教學過程

 一、清晨的草原

1、聽賞《牧歌》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請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段音樂,想象一下你到了哪裏?

A、初聽第一段(感受基本情緒和意境)

師:你覺得剛才的音樂美嗎?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象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請同學們説説聆聽音樂的感受。)

B、復聽全曲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是其中的一個樂段,現在我們來完整地聽賞一遍。如果你覺得它很美,就隨着音樂動一動。另外,這個樂段一共被重複了三次,如果你能記住它,能否在它第三次出現時用嚕輕輕地跟着它哼哼。

(全班聆聽全曲,教師引導學生隨樂律動,並在第三樂段時輕聲哼唱主旋律。)

C、視唱主旋律,介紹《牧歌》

師:這是草原牧民用歌聲來描繪的美麗的草原,所以這首歌曲就叫《牧歌》,是根據內蒙古長調民歌改編的無伴奏合唱。讓我們再唱一唱它的主題吧。

 2、讀譜唱歌

A、模唱

師:剛才的無伴奏合唱展現了草原美麗的景色,那麼現在我們也來用美妙的聲音表現清晨的草原,首先請大家聽一聽這段旋律,然後再用“嚕”來模唱。

B、識讀樂譜

(課件展示《可愛的羊羣》的樂譜。)

C、為音樂配畫

 二、歡騰的草原

1、用筷子為歌曲伴奏

師:為了加強這種歡快的感覺,讓我們用筷子為《可愛的羊羣》伴奏好嗎?

師:剛才跟着老師用筷子伴奏的時候,除了筷子互相敲擊之外,老師還敲擊了身體的哪些部位?

2、介紹筷子舞及蒙古族的其他舞蹈

師:剛才你們隨老師敲擊身體的不同部位和進行身體韻律的變化,是不是使我們的動作具有了舞蹈的韻味?其實,老師帶大家跳的就是蒙古族人民非常喜愛的筷子舞中的典型動作。

師:蒙古族人民不僅能騎馬射箭,而且能歌善舞,他們的傳統舞蹈有安代舞、頂碗舞和筷子舞。今天我們就來跳一跳蒙古族人民特別喜愛的筷子舞吧。

(老師隨《可愛的羊羣》音樂範跳。)

師:這些動作你們熟悉嗎?其實,我們只要把上節課“我跳你猜”環節中學到的動作和我們剛才敲擊筷子的動作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筷子舞。

(師生一起隨樂跳筷子舞。)

3、表演筷子舞

三、總結

師:照耀大地一天,太陽要回家了。忙碌了一天牧民們也要回家了,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唱起歌跳起舞,踏着夕陽回家吧。

草原教學設計3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新詞,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

重點分析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難點分析理解重點句子。

教具準備

課件、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這篇課文記敍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電視教材,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引導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佈置預習

1.組織學習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讀讀課文,

3.指導勾畫。

三、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出示生字、生詞

2.引導理解詞語。

3.引發思考,組織討論

四、理清課文的線索

1.組織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

3.組織交流、整理: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1、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2、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4、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5、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7、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詞語。

9、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10、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11、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敍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12、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

(2)歡迎遠客

(3)親切相見

(4)熱情款待

(5)聯歡話別

13、完成作業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重點分析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難點分析理解重點句子

教具準備課件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複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引導思考

二、學習第一段

1.師範讀。

2.組織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3.“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教師適時點撥。

4、指導學生朗讀

三、學習第二段

1.指導讀文

2.出示投影片:組織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三段

指導朗讀第三段。

五、學習第四段

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六、學習第五段

1.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的感想。

七、總結

八、佈置作業

1、寫生字、生詞

2、讀課文,説説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麼意思。

3、聽師範讀,邊聽邊在腦海中勾勒畫面。

4、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5、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6、朗讀第一段,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心情。畫出有關詞句,集中交流。

7、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8、自由讀第二段,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9、初入草原和走了許久後景色有什麼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中交流。

10、讀句子,説説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什麼?

11、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1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

13、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14、反覆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説説你的理解。

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1、讓學説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2、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草原教學設計4

一、課標要求

1.2—5通過典型實例,比較我國不同地區在各自的自然環境條件下,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以及人地關係方面的主要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以內蒙古大草原為例介紹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風情。教材從草原人民的生活、生產、那達慕大會等風俗習慣充分體現草原特色,課文圍繞草原牧區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草原自然條件對牧民生活生產的影響。教材有許多餘地,可以讓學生去進一步探索,有利於教師在課堂上引入活水,只要教師能合理把握,就能更好凸顯新課程的理念。

三、學情分析

由於大多數學生對內蒙古草原有認知,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經驗積累,教學上可以側重內蒙古草原風情形成的原因組織教學,對內蒙古草原的獨特風情進行探究,抓住內蒙古的自然環境決定了草原牧民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這一難點,突出人地關係,使學生認識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及人地關係的協調對發展的重要性。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內蒙古大草原的學習,初步學會從地理環境、生活、生產、風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點,體會牧民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條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區生活。

(二)過程與方法:能夠從地圖和相關資料中獲取有用信息,能夠運用各種資料,描述一個地區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瞭解草原文化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感受牧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認識到人地關係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五、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認識內蒙古大草原牧民的生產生活狀況。

六、教學難點

理解內蒙古草原的自然環境對牧民生產生活的影響,認識人地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七、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PPT,視頻資料

八、教學方法

1、探究學習2、討論式學習3、直觀教學法

九、教學流程:

(一)談話式導入

師:五一假期即將來臨,又是旅遊的好時節,放下忙碌的工作學習,去哪玩呢?北國冰雪風光;北京、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熱鬧繁華;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人家;我們已經神遊了一番,現在就讓我們隨着騰格爾的《天堂》來一場草原風情遊吧!

(二)草原風情遊

1、教師播放《天堂》並要求,請同學們用心觀察感受,草原風情,旅行結束請説説你的旅遊見聞。

師:《天堂》優美的歌聲將我們帶到內蒙古大草原,在那藍天碧草間,我們欣賞了大草原別樣的風情,現在來説説你的旅遊見聞吧!

2、旅遊見聞交流彙報,教師對學生的見聞歸類板書

(説説內蒙古大草原人們的生產、衣食住行樂等方面的生活風情)

蒙古袍(衣)、蒙古包(住)、騎馬(行)、賽馬、摔跤、射箭、馬頭琴(娛樂)

師:剛才的旅行中我們沒有看到蒙古族人民的飲食,他們吃什麼呢?與我們這裏的飲食習慣相同嗎?請學生回答

師:藍天碧草間,穿着蒙古袍的牧民們,騎着駿馬放牛羊,日落回到温馨的蒙古包,一家人吃着手把肉喝着奶茶,閒暇之餘人們摔跤,賽馬,拉起馬頭琴,或來一段蒙古族的長調民歌,訴説着草原兒女對草原的深情厚誼。這樣的生活別具風情,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草原牧民的生活與我們那麼不同,他們這樣的生活方式與草原有關嗎?讓我們一探草原生活之謎。

(三)草原生活探祕:探草原風情形成的原因。

衣:蒙古袍

出示服飾圖與中國1月份平均氣温圖思考:1.蒙古袍有什麼特點?2.這與草原有什麼聯繫?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出示:衣:蒙古袍—可以抵禦風寒—便於高原放牧—草原師:請同學們以“衣:蒙古袍—可以抵禦風寒—便於高原放牧—草原”為模板探究蒙古族人民食住行樂與草原有什麼聯繫。

學生自主探究仿寫3分鐘

探究成果交流

出示圖片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出示:

食:奶茶和肉類—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飼養牛羊—草原(不作展開補充)住:蒙古包—便於拆遷搬運—便於草原放牧—草原教師稍作介紹

行:勒勒車、馬—便於出行、驅趕牛羊—便於遊牧生產、生活—草原

拓展:請學生説説勒勒車的優點,教師補充介紹

勒勒車:古稱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這種車車身小,但雙輪高大,直徑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樺木或榆木製成,不用鐵件,結構簡單,易於製造和修理。勒勒車輕便宜駕,適宜在草原、雪地、沼澤、沙灘上行走,可用來拉米、牛奶,搬運蒙古包和柴草等貨物。行駛時可一輛輛排成長長的車隊,首尾相連,如草原列車般行進在廣袤的草原上,一個婦女或兒童即可駕駛七八輛至數十輛,承擔全部家當的運輸任務。

樂:出示四幅圖,

師:美麗的大草原孕育了多才多藝的蒙古族人民,他們能歌善舞,我們班也有很多才人,林禕寧同學擅長蒙古舞,讓她給我們來一段。

欣賞長調配蒙古族舞蹈(學生),欣賞後,

師:長調剛才的配樂是什麼?(長調)簡介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剛才的欣賞,我想大家對蒙古族的歌舞與草原的聯繫有了更深的理解。現在請同學來破解吧!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出示:

樂:那達慕大會—賽馬,摔跤,射箭—擅長騎射—熱愛草原

長調——草原、駿馬、牛羊——熱愛草原

舞蹈——抖肩、馬步——駿馬——熱愛草原

師:剛才的探究活動很成功,我們來整理下:

衣:蒙古袍—可以抵禦風寒—便於高原放牧—草原

食:奶茶和肉類—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飼養牛羊—草原

住:蒙古包—便於拆遷搬運—便於草原放牧—草原

行:勒勒車、馬—便於出行、驅趕牛羊—便於遊牧生產、生活—草原

樂:那達慕大會—賽馬,摔跤,射箭—擅長騎射—熱愛草原

長調——草原、駿馬、牛羊——熱愛草原

舞蹈——抖肩、馬步——駿馬——熱愛草原

適應

生產生活方式草原自然環境

(四)追根究底:探尋大草原分佈之謎。

師:蒙古族牧民獨特的衣食住行娛樂活動,是當地人適應草原自然環境的結果。內蒙古自治區草場資源非常豐富。有5大草原(點擊出示內蒙古衞星影像),其中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榮列中國五大最美麗的草原之一。請注意這兩大草原在內蒙古的位置,它們在內蒙古的東部,大家想一想,為什麼內蒙古優質草原分佈在東部。讓我們一探大草原分佈之謎。

出示《中國年降水量圖》,請同學觀察內蒙古自治區降水變化情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降水由東向西逐漸減少。

師:隨着降水由東向西逐漸減少,自然景觀會出現什麼變化?出示四幅內蒙古不同景觀圖。引導學生得出:可見草原分佈與降水有關。繼續引導思考,內蒙古自治區降水為什麼東多西少?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位置有關,位於中國西北地區,又因其東西跨經度大狹長的輪廓特點,自東向西遠離海洋,降水逐漸減少。

(五)今日草原

師:大草原是牧民的家園,牧民們傳承着祖先千百年來“逐水草而居”遊牧生活,但是歲月變遷,大草原也有了變化。去過內蒙古大草原的朋友給老師帶了幾張照片,我們來看看今日的大草原。

1、草原喜與憂

出示兩張照片,請觀察你發現了什麼?牧民們離開蒙古包,住進了現代化的洋房,開始定居生活,補充在大草原上你可能還會看到飛馳的汽車取代了勒勒車,牧民們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出示)這是大草原令人欣喜的變化。但是你可能也會看到出示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照片,這是大草原令人擔憂之處。

師:牧民逐漸現代化的生活,草原草場資源的鋭減,蒙古族牧民離大草原越來越遠,長此以往,草原獨特的衣食住行文化會消亡嗎?我們不免擔憂,讓我們行動起來拯救草原文化。

2、拯救草原文化

(1)如果草原環境進一步惡化,會對草原文化帶來什麼影響?

(2)為了保護草原的生態環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建議?

出示問題,同學思考討論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的建議很好,希望草原環境能日益好轉,牧民在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後,也能保護傳承草原獨特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因為這正是草原風情的魅力所在。

課堂小結:教師根據板書小結

板書:

草原風情

草牧

住:蒙古包

原業行:騎馬、勒勒車

自然環境生活

十、教學反思

(一)優點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思路能打破常規,從現象到原因層層探究,遵循學生(從形象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特點,最後聯繫現狀提出草原文化拯救,上升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整堂課設計邏輯嚴密,層層深入水到渠成。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師生互動較好。

(二)不足

1、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創新,看視頻模擬旅遊,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師生問答形式較傳統。

2、教學過程中,由於板書設計位置不準確導致與幻燈片的播放順序未匹配,使教學環節出現瑕疵,如果幻燈片播放順序做成超鏈接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後要注意。

3、最後一個環節拯救草原文化這一活動,在操作過程中沒有落實到位,一方面固然有時間因素,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本身在設計時考慮欠周到“(1)如果草原環境進一步惡化,會對草原文化帶來什麼影響?(2)為了保護草原的生態環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建議?”兩個問題將第一個問題一筆帶過,重心放於第二問,其實關於第一問的探討更有利於學生對草原與草原文化之間的關係的理解。今後要深入思考,周全考慮。

草原教學設計5

  一、引言:(圖片欣賞),説感悟。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二、認定學習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詞。

2、熟讀課文,勾畫最能表現草原特點以及作者獨特感受的詞句。

3、研讀課文,具體談談你對草原特點及作者獨特感受的理解。

4、品讀課文,説説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對草原獨特感受的。

  三、引導自主學習:

(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完成預習任務四項(字詞、作家作品、文章大意、勾畫關鍵句、閲讀疑問)。

2、我不認識的詞語:

3、閲讀過程中的問題:

(二)課堂學習:

1、預習檢查:

注音:

1)鮑( ) 前瞻 ( ) 簇( )立 迥( )然不同 摩挲( ) 面頰( ) 長鬃( ) 翡( )翠 嚶( )衣襟( )咆( ) 哮( ) 冥( ) 想

2)根據課文補充完整下列詞語。

景隨( )移 ( )然不同 ( )不足道寬厚( )慈 起伏無( ) 凝立( )想

3)文常填空:

鮑爾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內蒙古赤峯市人。我國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作家。著有《 》、《 》、《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燈》等.他的文字如野馬破陣,雲過山峯。方家評論説:豪放、幽默、睿智、雅潔、細膩,皆是鮑爾吉·原野作品的特色。草原三劍客,他們是歌手( )、美術家朝戈和鮑爾吉·原野。

反饋,評價,明確:

鮑爾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內蒙古赤峯市人。我國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兒童作家。從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小説、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均多次獲獎,近年來以散文創作為主,著有《百變人生》、《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燈》等散文集13部,曾獲人民文學散文獎、文匯報筆會獎、中國新聞獎金獎。 他的文字如野馬破陣,雲過山峯。方家評論説:豪放、幽默、睿智、雅潔、細膩,皆是鮑爾吉·原野作品的特色。

2、合作探究:

朗讀課文:

個別讀——自由讀——師範讀

邊讀邊畫:畫出描寫草原特點和人(包括牧人、城裏人)對草原的感受的句子。

小組合作,分工。小組交流、反饋。明確:

草原特點:①遼遠而蒼茫②看不到與看不盡③在單一中呈現豐富④草原沒有邊際,它的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⑤可以接觸

人對草原感受的句子:

(1)遼遠而蒼茫。人難免為這種遼遠而驚慌。

(2)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3)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説是侷促。

(4)具備了看不到與看不盡這兩種特點。

(5)覺得所有的枴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

渺小與微不足道。

(6)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

研讀課文:

讀第11段思考齊:

1、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2、如何理解最後一句?

小組合作,分工——單數組完成問題1,雙數組完成問題2。小組交流、反饋。

明確:1、因為壯闊,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沒有拘束,也就沒有指引,人突然感到侷促,無措。

2、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顯得那樣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草原的博大。

品讀課文:

文章為了表現草原的特點和自己的感受,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找出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地方,和同學探討一下他們的作用。

小組合作,分工——單數組完成問題1,雙數組完成問題2。小組交流、反饋。

明確:

對比:

1、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對比 ,表現了草原:遼遠而蒼茫

2、草原和大海的對比:

大海:觀者在岸邊,景色受到限制

草原:可以是草原的中心,草原的內涵更富有直觀性

3、牧人與城市人的比較,引入作者的感受:“城裏的人大睜眼睛看草原”城市人是在“ 尋找”草原 ,牧人,卻是在“ 享受 ”草原。

  四、精講點撥:

抒情散文的閲讀方法

1、整體感悟,把握景物的特徵。

2、細讀課文,勾畫關鍵描寫句,細心品味名詞(景觀意象)、動詞、形容詞(景物特徵)的妙處。

3、發揮想象,描述景物,體驗感悟。

4、勾畫抒情議論句,結合作品創作緣由及作家經歷,體會作者賦予作品的思想感情。

景象——意象——意境

  五、達標測評:

1、每組有一個讀音不正確,你能找到嗎?

(1)穹廬(qióng) 侷促(cù) 瞭望(liáo)

(2)前瞻(zhān) 面頰(xiá) 渺小(miǎo)

(3)簇立(chù) 迥然(jiǒng)翡翠(fěi)

2、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有關草的古詩詞或成語,説出來,和大家交流。(明確)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明月樓高誰獨倚,君憂天下芳草青。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悽悽鸚鵡洲

  六、總結提升:

1、抒情散文的閲讀方法

2、草原的特點和“我”的感受

草原教學設計6

音樂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其育人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培養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一、關注學生及其情感。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説、玩、唱、跳、想象和創造,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課準》中提到: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本節課注重學生的發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充分感受和表現。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的要點。本課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過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後通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跳、伴奏和創造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另外,本節課也給了很多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每個學生既是創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賞者。

但是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學生學習歌曲的方式還可以更靈活多樣,以更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歌詞的學習上時間過長,應該充分相信三年級學生的能力,比較簡單的節奏教師只需稍做引導就可學生自主學習。

草原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積累幾個重點詞語。

3.學會一點賞析:感受文章優美的景物描寫,注重學生閲讀的個性體驗。

4.探究一點規律:引導學生領悟寫景成功的要領。

5.追求一點創新:創設情境,激發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習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

課堂學習的關鍵在於合作與交流,包括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同學與文本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但合作與交流成功的前提是個人的自主學習,只有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們的合作和交流才有意義。請同學們展示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二、展示、交流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①積累字詞: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詞語,教師強調三個詞語(鏗鏘、穹隆、頭暈目眩),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解釋意義。

②主要內容與情感基調:

學生用一句話歸納本文主要內容,明確:本文寫盛夏樹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調:喜愛大自然。

(教師引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於景)

三、賞析優美的景物描寫,體驗文章情感。

①自由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②説説你最喜歡的景物描寫,談談你的感受。

(教師引導:可以從語言、情感、畫面以及給你的聯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組合作交流,並形成合作學習記錄,小組代表發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給予鼓勵)。

④配樂朗讀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優美的景物描寫。

(教師引導:通過同學們的賞析和配樂朗讀,我們確實感受到作者筆下優美的景色。屠格涅夫是位善於描寫自然景色的偉大作家,難怪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稱讚説兩三筆一句,大自然就發出芬芳的氣息。請同學們結合文章探究作者寫景成功的密訣是什麼?)

1、探究寫景成功的要領。

①小組合作討論,形成發言記錄。

②小組發言並交流(只要能結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③學生總結交流結果,教師板書。

參考如下:

①善於觀察,抓住景物特徵。

②準確生動的語言。

③講究寫景的手法。

④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引導:同學們探究出了寫景成功的密訣,那麼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密訣進行創新。將黎明時候的景色進行想象,寫得更具體些,讓樹林和草原黎明時的景色也散發出芬芳的氣息。)

2、想象與創新(以黎明時候的景色為基礎大膽想象創新,完成寫作片段)。

①學生獨立想象,寫作。

②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寫作的片斷,並交流。

草原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材分析: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悦心情。歌 曲為2/4拍,五聲羽調式,為擴充了的一段體結構。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採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奏上作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 運用,盡情地抒發了對美麗的家鄉的讚美之情。歌曲的襯腔“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後重複 了, 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讚美。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初步瞭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並對其產生興趣。

2、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

3、能力目標:通過聽、唱、舞、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

2、在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快樂的體驗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學難點:唱準並掌握帶附點和空拍的節奏:

①、×○ ×○ ∣XX× XX∣

②、 ×、× XX ∣ XX ×∣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道具筷子、音樂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師生問好

2、師:請聽一段音樂(放錄音《我從草原來》)師配樂朗誦:藍天高,太陽照,草原好熱鬧,馬兒壯,羊兒肥,這裏風光好。聽着美妙的音樂我們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美麗而遼闊的大草原上,這裏有成羣的牛羊,這裏有美麗的草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草原的魅力吧。

二、走進草原

1、聽音樂《草原上》欣賞草原風光,並介紹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師:你能看圖説一説圖中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嗎?(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潔白的氈房、成羣的牛羊)

2、你們能看出是哪個少數民族了嗎?(生:蒙古族)

師:你們真聰明!

蒙古族的意思就是永恆之火,也有一個別稱:就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都生活在美麗富饒的蒙古大草原上,那裏的牧民還會騎馬、摔跤、射箭、擠牛奶呢,而且他們還非常的能舞。

三、學跳筷子舞

1、師:(出示筷子)咦?這是什麼?(筷子)你可別小瞧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眼中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我看到有些同學似乎有些懷疑,那就讓老師當一回小牧民給你們跳一段《筷子舞》吧。

2、師:剛才我跳的筷子舞你們喜歡嗎?(生:喜歡)筷子舞是蒙古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筷子舞。

3、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舞蹈。

 四、學唱歌曲

師:歡快的筷子舞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我們説草原的歌曲是不是也很好聽?想不想把這首歌曲也學會呢?(生:想)

1、播放歌曲,生聆聽後師板書課題。

2、帶着問題復聽範唱。

①是誰在唱歌?(小牧民或草原小牧民)

②歌曲的延長情緒是怎樣的?(高興、自豪、開心、驕傲……)

③歌曲的節奏是怎樣的?師可從旁提示:聽了歌曲讓你有什麼感覺?想不想跳舞?有沒有力量?(稍快的或歡快活潑的)

3、跟節奏説唱歌詞。

板書節奏難點

①、×○ ×○ ∣XX× XX∣

②、 ×、× XX ∣ XX ×∣

4、跟音樂範唱學唱歌曲。

5、全體帶着感情齊唱歌曲。

6、表演歌曲

師:同學們誰想當神氣的小牧民?現在我們就唱起歌跳起舞當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嗎?挑選演唱組、舞蹈組、演奏組和説唱組的成員、

師:其實音樂可以用許多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只要你熱愛音樂,能發現其中的奧祕,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五、拓展延伸

蒙古族還有一種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它的演奏姿勢和二胡很相似——馬頭琴。(出示圖片)(播放音樂)就是我們剛開始聽過的那段音樂,它就是用馬頭琴演奏的,它的音樂深沉、渾厚、蒼勁、遼闊,富於表達勤勞、強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音樂聲減弱)

 六、小結

今天我們一同欣賞和演唱了蒙古族歌曲,理解了小牧民驕傲自豪,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也初步瞭解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馬頭琴,豐富了蒙古族音樂帶給我們美好的感受,最後,讓我們再次唱起《我是草原小牧民》並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走出教室,結束這次草原之旅吧。(播放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

草原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學難點:

通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漢情深”。

教學準備:

有關草原的'歌曲、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到過哪些地方?(生簡單介紹景點)那你去過大草原嗎?老師也沒有去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錄像去領略一下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好不好?(播放錄像,學生欣賞)注意:錄像不重複,要短、美,有什麼話想説?(?)師:正像同學們所説,遼闊的草原的確是景色迷人、令人神往,難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來

到大草原,就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悦,寫下了洋洋灑灑的文字,記錄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悟,那麼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怎樣的畫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7課《草原》。(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解思路

課文同學們已經讀過了,誰能用簡練的語言説説作者圍繞草原都寫了哪些內容?

(生自由交流)

師總結:是啊,文章既寫了草原的景,還寫了草原上的人。那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草原的美麗景色。

對草原景色的描寫主要集中在哪部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出草原的景色特點?

(生自由交流:一碧千里、無限樂趣??同學們比較一下,這些詞語你覺得哪一個最合適?為什麼?)怎麼樣同學們,他説得有道理嗎?(板書:一碧千里)

那你是怎樣理解“一碧千里”這個詞的?

從同學們對這個詞語的理解中,我們可以看出草原大而綠的特點。

(1)誰能從文章中找到這句話,給大家讀一讀?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找的很準,讀得不錯,請坐。誰再讀?(?)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茫茫”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生交流)

師:其實老師讀書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詞語,這個時候,查一查字典就會幫我們的大忙。

字典中對茫茫一詞的解釋是:空曠,分不清邊沿。(課件出示)並不茫茫,也就是並不——空曠,那我就不理解了同學們,這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作者卻説“並不茫茫”、“並不空曠”,這是為什麼呢?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如果找到了,就用橫線畫出相關的語句。開始吧!

(2)出示句子: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哦,你從這部分文字中體會到“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好,讓我們來看看這句話。誰再讀讀?你能告訴大家這句話寫了哪種景物?(羊羣)

那作者是怎樣描寫羊羣的美的?(像白色的大花)

師:作者把羊羣比作大花,這叫——比喻(生),對,形象的比喻讓我們體會到了羊羣的美,這句話中還有一個比喻,誰給大家説説?(把草原比作無邊的綠毯)這點你都能看出來?真不簡單! 小結:其實,老舍先生就是抓住了羊羣和草原的特點,把它想象成大花和綠毯,既生動又貼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我們也像作者這樣想像一下:

如果把草原比作遼闊的大海,那這羊羣就像是大海上的-------- 如果把草原比作廣闊的天空,那這羊羣就像是天上的-------

這樣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生機勃勃的美。這麼美的句子,能

讀好嗎?能—— 那自己試試,哪位同學願意起來讀一讀? 生讀,師及時評價(誰能讀得再美一些;)

這個同學“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讀得真好,我彷彿看到了羊兒在小丘上上下走動的影子。來同學們我們也來讀讀。 誰還想讀? “走到哪裏都像”讀的真好!能再讀一遍給我們聽聽嗎? 來,孩子們,咱們也這樣試一試。

這麼美的句子,不想背下來?(生1生2)非常好!

師總結:是啊,走動的羊羣給無邊的大草原帶來生機,的卻讓人感受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那除了羊羣,作者還寫了哪些景物?

(3)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 引導:這句寫了哪種景物?你覺得小丘的美是一種什麼樣的美?(柔美)(點擊課件)

作者是怎樣描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的?(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勾勒,是用線條畫出輪廓,我們平時畫畫時經常用到。渲染是什麼意思呢?請同學們看文下的註釋。(生讀)

見過中國畫嗎?(出示課件)這就是用渲染技法畫出的一幅畫。也因為只用渲染,所以那種綠色才能-----(點擊課件)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詞語的?

這也是解釋詞語的一種方法。

這樣一種透明的綠色,和天邊的雲融合在一起,多美的一幅風景圖啊!(出示圖片)來孩子們,看着這幅圖,輕輕讀讀這句話。

想象着剛才腦海中出現的畫面——“翠**流,輕輕流入雲際”,再次輕聲讀讀這句話。

誰給大家讀讀你的體會?(抽生讀,齊讀)(點擊帶圖的句子) 生讀,師評價:“那麼柔美”讀的真好,真有一種柔美的味道。 翠**&流,輕輕流入雲際(課件變色)讀得不錯,讓我都不敢大聲説話,生怕破壞了這種寧靜的、流動的美,願意把這部分再讀一遍嗎?

來,同學們咱們也試着讀一讀。

誰願意再來讀一下?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讓我們體會到:線條柔美的小丘,獨特而奇麗;上下走動的羊羣,生機又有活力,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幅多麼和諧唯美的圖畫!(出示草原圖)所以,老舍發出由衷的感歎:

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出示齊讀)

同學們,舉目遠眺,我們看到了走動的羊羣,線條柔美的小丘,抬頭仰望你又將看到什麼呢?

交流:(出示句子)那裏的天比別外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

那裏的天指的是哪裏?那藍藍的天空和我們這裏相比較有什麼

草原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段,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2.展開想象,感受“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美好意境。

教學重難點

“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為本節教學的重點。

展開想象,感受“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美好意境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初入草原,作者就非常強烈地感受到那裏景色的迷人,把你喜歡的景物描寫背給大家聽,也可用自己的話來介紹。

二、品讀課文,體會人情美

看來,草原風光的確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讓老舍先生感動的,不僅僅是草原風光,那裏的人們熱情好客,也給老舍先生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1、請快速瀏覽課文的2---5段,思考:每一段分別描寫了什麼場面?試着用最簡短的話總結出來。(相機板書:遠迎、相見、款待、話別)

2、從這些場面的描寫中,你可以感受到什麼?(蒙古人的熱情好客、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3、請同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場面,劃出表現蒙古人熱情好客的語句。仔細品讀,説説你從中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熱情好客?

4交流:

A、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1),你交流的是遠迎這個場面,具體説説,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蒙古人的熱情好客?

男女老少:説明人多,還從哪個詞語看出人多?(羣馬)穿着各色衣裳:作者怎樣描寫“各色衣裳”?(像一條彩虹)我們什麼時候能穿上各色的衣裳?(過節)蒙古人民把客人到來當成節日一般,的確是非常熱情。像一陣風吹來:速度快,表示非常急切地想見到客人。

作者從歡迎的人多、盛裝、心情的急切,寫出了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

2)此時,你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見到了這感人的一幕,想像着當時的情景,讀出你的感受。(抽生讀,齊讀)

過渡:關於遠迎這個場面,你還從哪些語句的描寫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

B、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1)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草原的情景,你認為是哪個詞?(熱鬧)

2)作者是怎樣描寫草原的熱鬧景象?(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3)人歡馬叫,真是一幅歡迎遠客的熱鬧情景,誰能把這種把熱鬧讀出來?(抽一生讀,齊讀)

4)如果説此時的草原是熱鬧的,那原先的草原是---(靜寂的)

在這一段中,哪句話描寫了草原的靜寂?

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此時草原的熱鬧與先前的靜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更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過渡:你還想交流哪個場面?

C、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1)握手,表示什麼?(友好、親熱)

在這裏,蒙古人民和客人是怎樣握手?(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邊握邊説邊笑)

2)他們都可能説些什麼呢?小組合作演一演蒙古包外見面握手的場面。

對呀,就像作者説的那樣:語言不同,心卻是相通的,大家都有一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民族團結互助。

D、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們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舉杯……

1)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總是用好酒好肉、載歌載舞招待最尊貴的客人。作為客人的老舍和他同行的人,也都熱情的回敬。

2)這樣熱鬧的場面,讓你想到了你見過的哪些場面?(過節,一家團圓)

是啊,此時,蒙漢兩族人民多像一個合睦的大家庭啊!

三、拓展延伸

1、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此時此刻,他們還沉浸在這快樂的氣氛中,誰也捨不得離去。分別在即,在夕陽的餘暉裏,主人和客人依依不捨,有説不完的話。正像作者説的那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同桌互相説一説“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

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説些什麼?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説些什麼?

2、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來到美麗的陽城觀光旅遊,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感受到你們的熱情,我非常感動,臨別之際,站在高速路口,我由衷地説:蒙漢情深何忍別,高速路口話斜陽。

3、其實,不僅蒙古族與漢族兩族人民感情深厚,全國五十六個民族也一樣團結互助,感情深厚。讓我們一起齊唱《愛我中華》。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跟隨着老舍先生,我們一起領略了草原的迷人景色,感受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課後同學們可以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和語句積累下來。

草原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並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瞭解西部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和老舍先生走進西部,去親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裏美麗的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請大家一起跟我寫課題:17、草原 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清課文條理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以及課文朗讀情況。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生字詞:駿馬 渲染勾勒襟飄帶舞拘束 羞澀摔跤鄂温克:少數民族之一。分佈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和黑龍江訥河市等地,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少數從事狩獵業。)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書:草原風光民族風情)

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師:誰願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我喜歡這句話,我來讀一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師:(板書:一碧千里並不茫茫)你讀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給大家説一説,“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在我眼前是綠色,遠一點的是綠色,再遠一點的也還是綠色!草原非常遼闊,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張巨幅的綠色絨毯,一直鋪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師:我們都要像他這樣讀書,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茫茫”是什麼意思?

生:視線模糊不清。

師:還記得這首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同是寫草原,為什麼一個説“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呢?好,先不着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來讀書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來,接着讀你喜歡的句子!

生:我喜歡這句話:“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滿心的愉快。”

(學生讀書,將“清鮮”讀成了“新鮮”)

師:你讀書的聲音真好聽!就有一個小地方讀錯了,大家發現了嗎?

師:“清鮮”和“新鮮”區別在哪裏?

生:“清鮮”和“新鮮”都有新鮮的意思,但是“清鮮”比“新鮮”更多一層“乾淨”的意思。草原的空氣和城市的空氣不一樣,因為沒有污染,所以更乾淨。

師:是呀,一踏進草原,頓時感到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張開了,都在貪婪地呼吸這清鮮的空氣。來,同學們,我們把這種“高歌一曲”的喜悦讀出來。 (學生齊讀)

師:草原的天空是那樣明朗,它讓視線變得更清晰。難怪老舍先生説“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很深,接着讀。

生:我喜歡這一句:“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老師也很喜歡這一句,就是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翠色“欲”流,流了沒有?為什麼後面又説“輕輕流入雲際”,這不是很矛盾嗎?來,和前後左右的同學討論討論。

生:就好像是一杯水,倒滿了就會流出來一樣。草原就像一杯水,綠得像要流出來一樣。

生:“翠”字讓人感覺特別的通透,相比之下,“綠”顯得死板。

師:嗯,有點感覺了。《翠鳥》這篇課文還記得嗎?聯繫這篇課文,老師也比較了“翠”和“綠”,感覺“翠綠”比一般的綠更鮮亮,更有光澤,綠得更豐富更飽滿,綠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來(流淌的手勢)。班上有學過國畫的同學嗎?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什麼是“用綠色渲染”嗎?

生:當我畫國畫時,用顏料在紙上渲染的時候,我發現顏料在紙上向周圍慢慢擴散……

師:什麼紙?

生:宣紙。

師:接着説,當你在宣紙上用綠色渲染的時候,你會發現什麼?

生:我會發現綠色慢慢地向周圍滲透。

師:向周圍擴散、滲透、流動。請你們輕聲再讀“輕輕流入雲際”這句話,看看這“輕輕流人云際”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輕聲自由讀)

生:我想象當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樣的鮮亮、充滿生機。

生:我覺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樣連綿起伏。

師:你的朗讀讓老師想起了古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真是碧草與藍天一色呀。老師也想讀一讀!

(教師範讀,學生鼓掌)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是呀,這哪裏是綠色在流動,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書)難怪老舍先生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去讀,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讀出文字背後含着的意思。

生:我有一個問題。

師:(意外)你説!

生:既然“碧”與“綠”都是綠的意思,為什麼用兩個不同的詞語來表示?

師:你很善於提問題。來,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幾個詞都是表示“綠”的意思?

生:(在書中找)“綠”“翠”“碧”。

師:你們體會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生:避免總是用一個詞,有變化,讀起來好聽。

師:老舍先生真不愧為語言大師呀!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 師:綠色與白色的搭配,多麼清新明麗、自然和諧的圖畫呀!

師:(出示課件)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草原畫卷呀!天空賦予了草原以明麗,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線條,牛羊更賦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難怪老舍先生説“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置身於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全班齊讀句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同學們,當你置身於草原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想説點什麼呢,你又會做些什麼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記錄下來,好嗎?

是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羣,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歎,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音樂想起,稍停開始齊讀。(出示課件配樂感情朗讀)。

7、背誦第一自然段。

師:多麼優美的景色,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四)品讀課文,感受草原的民俗風情。

師:草原獨特的風光,孕育了具有獨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現在我們就走入草原,走進蒙古包,去了解那裏的民族風情。

師:請同學們默讀2——5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在這幾個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麼?從哪些語句中知道的?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學生彙報。

1、草原很大。你從哪裏讀出來的?

(出示課件)

“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①你怎樣理解“灑脱”?(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②再請一位同學讀一讀,感受草原的遼闊。

2、熱情歡迎客人。

(出示課件)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師:如果你認為這段能體現出蒙古人的熱情好客,肯定是某些詞或某句話打動了你,能結合具體的詞語或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嗎?

抓住“飛“、“襟飄帶舞”、“立刻”等關鍵詞。

“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我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同位倆表演場景,感受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心情。)

  (五)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含義。

師:奶茶倒上,奶豆腐擺上,敬酒──回敬──再回敬”美麗的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些羞澀的給客人唱民歌。草原人民熱情款待遠方的客人。與客人一起聯歡,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太陽已經偏西,可是誰也不肯走。這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出示課件)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此時你怎樣理解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

師:是呀,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着“蒙漢情深”;真是: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真是: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總結結束:草原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我們真心希望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永存,也祝願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永遠和睦。讓我們再次朗讀體現蒙漢兩族人民心聲的話語:(生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教學後記:

成功之處:

  一.藉助媒體,進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體化理性為感性,化靜止抽象為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風情”——草原上的精華景點場面呈現在學生面前,由於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沒見過草原,因此教學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時,通過用多媒體播放草原風景圖,再配上一首樂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樂美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關注學生獨特的感悟與體會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堅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開放性閲讀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樣將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理解統一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整節課的教學,我始終把學生與自己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堅持與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關注學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特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自己則扮演一位聆聽者、鼓勵者、指導者、參與者,把學習、感悟、想象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大膽地説自己的話,説自己想説的話,力求將自己與學生擺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學生想象的內容豐富了,語言表達也更切合內心實際了。

  三、啟發想象,聯想美的畫面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再啟發學生根據積累語言文字想象的畫面,喚起學生的直觀表象,教學“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一個從語言到表象的體驗過程,因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語言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

存在的不足:

1、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過細,以致教學中時間比較倉促,最後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覺。比如對重點語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時間用得過多。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有時候,明明知道學生表現很好,但卻急於找不到合適的話語進行評價。那些用慣了的“你真棒”“好極了”等,在我看來一遍足以,如果反覆使用則會變的枯燥無味,失去了表揚的意義。

草原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體會描寫草原風景美、人情美的語句。

2、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2、認識保護草原資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發展目標:

運用以前學到的閲讀方法讀懂課文,並能把閲讀中的理解和感受説出來。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草原的風景美和人情美所構成的草原風情畫。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帶情入境。

2、同學們有到過或者見過大草原嗎?草原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

過度:今天,我們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領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2、 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

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麼美好,那麼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3、 默讀課文,對全文質疑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 過度:指導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寫草原美景的同時,還

2、 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學生彙報。

4、 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 指導朗讀。

(2) 理解“高歌”和“低吟”兩種不同的情調。

(3) 理解“奇麗”,為什麼他要吟這麼一首詩?

5、 者先是想高歌,後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為什麼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這兩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讓他先“低吟”,後來他越看草原越高興,然後“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往往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那作者看到了什麼,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表達?(討論)

6、 學生彙報。

點撥1:我們歸納一下,作者一開始看到了草原的什麼?它的整體給人什麼感受?(出示圖)

板:開闊

點撥2:1)他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2)指導朗讀

3)換詞理解“清鮮”、“明朗”。

過度:接下來他看到了草原的什麼?(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麼變化?

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點撥3:注意作者第二次寫景的部分,他先總的説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茫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裏這樣説呢?感情朗讀。

點撥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後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隨機出示圖:綠草襯白羊,多麼雅緻、清麗。指導朗讀。

這裏把_____ 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隨機出示圖、出示兩種風格的國畫,理解“勾勒”、“渲染”。

點撥5:這樣柔美的線條,緩緩地高起來,又緩緩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這波浪般的線條,一直遠望,就覺得好象整個綠色的草原在流動,所以作者説……

指導朗讀。

7、 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四、 總結: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繪,我們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風景如畫的草原上,使人嚮往,令人感受到無限的樂趣。

1、 看圖,聽音樂。

2、 口語訓練:做小導遊,向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如畫美景。

五、 佈置作業

1、 向你的爸爸、媽媽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自然風光。

2、 背誦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學設計13

設計理念:

結合新課標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發現者、探究者,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在品詞析句中感悟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麗與歡騰;掌握聯繫上下文與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的方法;體會文段的表達特點,背誦積累,學習運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認“闊、僅、雄”等10個字,會寫“闊、鋪、芒”等13個字,掌握詞語“廣闊、光芒、山丹丹花、鈴鐺”等。

體會文段的表達特點,背誦積累,學習運用;培養學生想象創新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指導默讀課文,抓住重點句讀懂段的內容,感受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2自然段,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草原的神奇而美麗,激發情感,想象創新。

教學難點:

能聯繫上下文與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教材簡析

《錫林郭勒大草原》是s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一篇寫景的精讀課文。寫的是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大草原美麗而歡騰的景象,表現了作者讚美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寬闊胸懷。課文有4個自然段,依據重點句和段的關係,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廣闊而又美麗的”,通過對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靜態的畫面;第二部分圍繞重點句“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通過對動物和人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動態的場景。動靜有序,畫面優美,生動感人,引人嚮往。

課文所在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抓住重點句子和段落,瞭解作者是怎樣描繪、讚美我們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的。通過學習,感悟課文所描繪景物的意境,受到情感的感染,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並融入自然中,用真誠的語言去讚美她。

新課標提出國小中段閲讀教學的目標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此為依據,結合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和本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學生在第一課時已掌握了生字、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默讀課文,學會抓住重點句讀懂段的內容,感受草原景色的美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美麗的草原景色,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有關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展開聯想,感悟作者所抒發的讚美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二、教學理念: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閲讀教學的中心”。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將課文裏的外部語言內化為自己的內在語言的心理過程,而促進這一過程順利進行的方式就是“讀”。我非常重視讀在閲讀教學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課堂裏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

三、教法和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 “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欣賞圖片直觀教學的方法,帶着問題一邊讀,一邊思考。由於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朗讀把大草原的美麗、神奇的感覺表達出來,並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

一、導入:

1、同學們,這是哪呢?對了,這就是美麗的錫林郭勒大草原,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題目。(出示圖片,讓學生了解錫林郭勒草原的位置)昨天我們通過圖片去遊覽了美麗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大家喜歡嗎?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便是草原的真實寫照。那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草原美在哪裏呢?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3、同學們,你們説得真好,現在讓我們回到課文中來,帶着對草原的喜愛之情美美地讀一下課文?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最能體現草原特點的詞,能不能找到最能體現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

二.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誰來告訴老師最能體現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在哪呢?(草原不僅美麗,而且是個歡騰的世界。)最能體現草原特點的詞語是什麼?(廣闊、美麗、歡騰)哪些段落寫草原的美麗廣闊?哪些段落寫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三、品讀第一、二自然段。

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體現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的?並把你感受最深的詞句劃下來,讀出來,看誰讀得精彩,讀得美。

3.彙報:(1) 草:A.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這句話你還能從哪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美麗?

抓住“滿眼,鋪向”兩個詞來體會:

(學生讀句子,師引導學生設想自己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老師手勢指導學生目光穿透教室牆壁,一直望向遠方,眼睛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都是綠色,從“滿”“鋪”理解草原的廣闊,草原的綠)

指導讀文,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軟綿綿的、綠油油的、大草原真廣闊呀!把你這種感覺讀出來。B.平原上、山嶺上、深谷裏,覆蓋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

師: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什麼?

比你們現在還高!草不僅高,你還感受到什麼?(茂密)

想一想:在草原上捉迷藏,會是什麼樣子?(發散)指導朗讀: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就讓我們用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吧。連起來讀讀,感受一下草原的廣闊美麗。

【設計意圖】:1.“品詞、品句、品讀”是體現閲讀教學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詞眼讓學生比較、揣摩、體會,突現了“以讀悟語+以讀悟情=以讀代講”。2.在學生的學習彙報中,隨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的訓練,突出了閲讀教學“以讀悟語”和“以讀悟情”的要求。師:你還從哪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廣闊?(2)湖水: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麼?

為什麼清亮的湖水就像神奇的寶鏡呢?(清亮)

預設問題:為什麼説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嵌着” 是什麼意思?

師:湖水不僅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還映出了什麼?(發散、展開想象)

練習: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映出了( ),映出了( )還映出了( )……,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神話故事中寶鏡的樣子、作用,體會湖水的神奇與美麗。

我們再讀讀描寫湖水的句子,體會一下它的清澈與神奇。

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不僅有茂密的青草,一窪窪清亮的湖水,還有各種各樣的野花呢!(3) 野花: 讀句子,談感受 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色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着陣陣清香。

草原的花美在哪裏?(顏色、種類)

練習: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 )的( 花),( )的( 花),( )的( )美麗極了。

指導朗讀:在青翠的草地上,點綴着婀娜多姿的野花,它們為草原增添了繽紛的色彩,美嗎?那我們就美美地讀讀吧! (4)小結:作者用他的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一碧千里的( ),然後描寫了清亮的( ),最後寫了各種各樣的( ),寫出了草原的廣闊和美麗。

【設計意圖】:用填空的方式將對文本的感悟和語言的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起到了以説促悟的效果,體現了閲讀教學積累運用,讀寫結合的要求。

(5)再讀1、2自然段,你們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了嗎?説説如何快速背過第二自然段內容。

【設計意圖】:1.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文段的表達特點,掌握理解段落內容的方法,為學習運用作鋪墊。2.“感悟、積累、運用”是語文閲讀教學的三個層次。在課堂中加強背誦的訓練,是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之一,有了厚實的語言積累,才能解決怎樣説寫的問題。

【設計意圖】:生讀、劃重點詞句,師引導充分讀,交流、感受。結合圖片,讓學生觀察,披文入境,發揮想象。在詞句品讀中,體現閲讀教學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比較,揣摩,體會,突顯了以讀悟語,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理念。)

指名分別來背(板書:野草、湖水、野花)(課件出示課文內容,會背的閉眼背,不會的照着讀出來。)

三、小結過渡:閲讀課文時,抓重點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內容,這是一種讀書的好方法。 現在閲讀3、4自然段,看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實踐中發現文段的表達特點,掌握讀懂段落內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1、草原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默讀思考“歡騰”什麼意思?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再把你體會到的情感讀出來。

2、在歡騰的各種動物和牧民中你最喜歡什麼,你來表演一下。(討論表演,學生模仿各種動物作動作,模仿牧民唱、跳,把教室變成一個歡騰的世界,理解“歡騰”的情感內容。)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表演體會“歡騰”的情感內容。體會草原上動物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情境。把內容體會內化為學習課文的興趣和熱愛草原的情感,再把體會到的情感讀出來。師設問:在這廣闊美麗的大草原上,你願意作歡唱的百靈,還是自由飛翔的雄鷹,還是跑得象風一樣的黃羊……,百靈鳥,你唱的是什麼?你為什麼能唱得這麼歡快呢?牛啊,羊啊,你為什麼能這樣安閒呢?小牧民,你為什麼能唱得這麼醉人呢?模仿馬蹄聲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的聲音,體會牧民騎馬高歌的情景。)

3、朗讀指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因為有了他們所以成了歡騰的世界,誰能把這個歡騰的世界完整的讀一讀。

4、草原上的人們在草原上騎馬高歌,他們還會做些什麼?(翻筋斗,捉迷藏,騎馬,唱歌,喝奶茶……學生自由表達)。

【設計意圖】:激發想象,發散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草原上自由馳騁。)

四、板書設計: 15、錫林郭勒大草原

廣闊美麗: 野草 湖水 野花

歡騰: 動物 牧民

過渡:美麗的草原廣闊無邊,熱鬧的草原生機勃勃,牧民用他們的歌聲讚美草原。今天,我們也來學着讚美一下我們美麗的校園。

五、探索發現,學習表達:

1.仿説練習:我們的校園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平時或在課堂中積累的詞語説出校園的靜態美或動態美。)

(1) 説一個片斷:校園是個美麗的地方。

(2) 説一個片斷:校園是個歡騰的世界。

(3) 仿照課文,從兩方面來説:校園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2.學生練説、展示、評價。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第二自然段。

2.完成小練筆.

七、課外探究:

1、多瞭解一些有關草原的歌。

2、多瞭解一些描寫草原的文章。

3、多瞭解一些草原人民生活的情況。

草原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學會本課3個生字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紙、地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俗話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誰能説説我們這兒的早晨是什麼樣子的?

2、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覺得蘇州的早晨真是美極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草原的早晨指讀—領讀—教學“原”)

3、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想問些什麼嗎?(草原在什麼地方?它是什麼樣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蘇州的早晨有什麼不同?……)

出示地圖:指出蘇州(只有針尖那麼大)草原(內蒙古地區中國的西北部)通過對比顯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講授新課

(1)看圖學詞

1、這無邊的草原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相機出示掛圖(草原一眼看不到頭)

出示:無邊齊讀

2、冬去春來,草兒重又長出來了,原本枯黃的草原像鋪了一張嶄新的綠地毯所以我們説草原鋪滿了(出示:新綠齊讀)鋪滿新綠的草原上有些什麼呢?請大家看着圖來説説(由近到遠)

相機貼字:近處:羊兒牧民駿馬

(出示一個讀一個,正音;最後齊讀詞語)

(2)那這麼美麗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麼樣的呢?自己把課文讀一讀。

檢查自讀:

鞭聲 黎明 寧靜 醒 蹦跳 歌聲

新綠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牧羊人

(自讀找規律—指讀—開火車—領讀—自讀課文)

響亮的 黎明的 鋪滿新綠的 打破了 醒來了 羊兒

鞭聲 一隻只 跨上 追趕 遠處 迴盪着

草原在

(找規律—指讀—領讀—自讀課文:正確)

繼續看圖想想如果你是羊兒你被關了一夜後放出羊圈後你是什麼樣的心情?(興奮)那麼你們會怎麼跑出羊圈?會怎樣奔向草原的?(湧出來蹦跳着齊讀)那麼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兒這麼蹦跳着湧出來你會做什麼事?(跨上駿馬追趕羊羣齊讀)齊讀黑板上的詞語

(3)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感歎號表示什麼?草原睡着時是靜悄悄的,牧人的鞭聲叫醒了草原,就像媽媽早晨叫我們起牀一樣。想想看每天早上媽媽是怎麼叫我們起牀的?誰能來把它讀好?)

2)遠處,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藍天下回蕩着牧羊人的歌聲。(指讀——哪裏停頓——齊讀)

(自讀課文:流利)

(4)女生讀,男生讀,指讀。

(56)範讀通過讀你覺得草原的早晨怎麼樣?(美)那它究竟美在何處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

三、教學生字

1、原説結構教部首説你怎麼記住它

2、動説兩個字的相同處教“力”字旁

3、打説怎麼記

草原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薰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帶着想象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有層次的朗讀,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會。

2.運用音樂的情感引導作用體會文中美景及表達的情感。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音樂鋪墊、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説説歌曲中描繪的是哪裏的景色。聽着歌曲,在你頭腦中呈現了怎樣的景象?出示課題。

2.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及見聞説説草原的美麗景象,與實踐閲歷相結合,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今天我們將在老舍先生優美文字的引導下走進那美麗的草原。

二、自讀感悟、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找出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結成旅行夥伴,去“遊覽”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細細觀賞。

2.彙報交流,共同感悟。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畫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説説你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收穫和大家一起分享。

3.內容歸納,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説説作者老舍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草原?分別根據學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紹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及民族間的團結友愛。(引導學生明確課文內容。)

三、分層朗讀,感悟美景

1.找出描寫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讀,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細細品讀。

2.引導學生説説草原的自然風光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

“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導學生説説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麼樣的特點?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説説天的特點。在這樣的天空下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的感受。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羊羣和小丘的句子,説説給自己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讀中評價,體味美感。

6.在這樣的境界裏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自然段。

7.齊讀感悟、練習背誦。

四、品味練筆

通過老舍先生優美的語言描寫,讓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兩句描繪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詩。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畫筆畫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鞏固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美景、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憶草原自然風光,今天讓我們接着走進草原,繼續我們的草原之旅。

二、朗讀理解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説説你又看到了什麼?

2.行車在草原上所見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騎馬幾十裏歡迎遠到而來的我們的情景。

3.請同學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中評議。

看到這樣的場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讀中體會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説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課文片段進行理解體會。

(1)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線標出、交流。引導學生從詞句中體會(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再。總是熱乎乎地握着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有什麼話要説,你又會做些什麼呢?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體驗。

(3)學習第五段:

齊讀最後一段,説説你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理解。

四、總結感悟

1.總結全文談談你的感受。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2.齊唱《愛我中華》。

五、練筆拓展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呢?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標籤: 教學 草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6vwp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