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後,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積的含義的基礎上展開的。教材中選用了許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想象和操作活動,使學生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後可以是一個長方形,在操作中經歷“圓柱側面積”的探索過程,體會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和寬與圓柱的有關量之間的關係,獲得求“圓柱側面積”的方法。

【學生分析】

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有的學生不知道怎麼求圓柱側面積,不會把曲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或是有的同學已經知道怎麼求圓柱的側面積,但不能結合實驗操作清晰地表述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學生對動手操作較感興趣,通過探索操作活動,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有助於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概念。

2、探索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問題。

3、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

4、培養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將展開圖與圓柱體的各部分建立聯繫,並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

圓柱體紙盒、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圓柱形紙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體,誰來説一下你對它有哪些瞭解?

2、不錯,今天我們來繼續研究圓柱,出示圓柱,觀察大屏幕,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圓柱的底面半徑是4釐米,高是10釐米)

3、現在我們如果來做一個這樣的盒子,你會想到什麼數學問題?

4、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柱的表面積”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觀察圓柱,想一想什麼是圓柱的表面積。

總結:圓柱所有面面積的總和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動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積。圓柱表面積包含哪幾個部分?(兩個底面面積+側面面積)

(3)圓柱的表面積怎麼求?(兩個底面積+側面積)

(4)圓柱的底面積很容易求出,但側面是一個曲面,它的面積怎麼求?你有什麼想法?想象一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怎麼樣的圖形?你有什麼想法。

2、側面積

(1)小組合作:

請各個小組沿高把它的側面展開,研究一下這個問題,驗證你的猜想。

(2)學生彙報

(3)教師總結演示。

(4)推導圓柱側面積公式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圓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也可以寫成:S側=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徑為r,圓柱的高為h,側面積公式變形為:S側=2πrh

3、表面積

(1)總結表面積公式

怎麼求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上底面積+下底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側面積。

(2)共同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要製作這個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裝紙?

側面積:2×3.14×10×30=1884(cm2),底面積:102×3.14=314(cm2),表面積:314×2+1884=2512(cm2)

三、鞏固練習

1、現在我們自己嘗試來算一算這兩個圓柱的表面積。

過渡語: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有關圓柱表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看屏幕,要解決下列問題,需要求圓柱體哪幾部分的面積。

2、設計一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為4分米,高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

4、一台壓路機的滾筒寬1.2米,直徑為0.8米。如果它滾動10周,壓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圓柱形的木頭,截成兩截,它的表面積會有什麼變化呢?

四、總結收穫

同學們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穫?你有什麼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請記住同學們善意的提醒,這節課就上到這!

五、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

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表面積=S側=C×h=2πrhS表=2πrh+2πr2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下冊的'《圓柱的體積》,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並從學生的口裏説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而這裏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本節課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是:由於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多,練習的時間較少。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税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税額和税率的含義,以根據具體的税率計算税款。

2、在計算税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税的義務。

教學重點:

税率的理解和税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税額的計算(個人所得税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噸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萬元的20%是多少?

2、什麼是比率?

二、新課講授

1、閲讀教材第10頁有關納税的內容。説説:什麼是納税?

2、税率的認識。

(1)説明:納税的種類很多,應納税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税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納税種類定出不同的税率。

(2)試説説以下税率各表示什麼意思。

A、商店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

B、某人彩票中獎後,按獎金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税。

3、税款計算。

(1)出示例3: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税約多少萬元?

(2)分析題目,理解題意。

引導學生理解“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的含義,明確這裏的5%是營業税與營業額比較的結果,也就是繳納的營業税佔營業額的5%,題中“十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因此十月份應繳納的營業税就是30萬元的5%。

(3)學生列出算式。

相當於“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列式:30×5%

(4)學生嘗試計算。

(5)彙報交流。

30×5% = 30×0.05 = 1.5(萬元)

4、課堂練習。

(1)教材第10頁“做一做”。

(2)張老師二月份工資收入是6500元,按税法規定,扣除5000元免徵額後,按3%的税率繳納個人所得税,這個月張老師應繳納個人所得税多少元?

(3)黃老師上個月工資收入是8200元,按税法規定,扣除5000元免徵額後,按3%的税率繳納個人所得税,這個月黃老師税後收入是多少元?

(4)李工程師得到一筆勞務8000元的報酬,按規定,扣除1000元免徵額後,按20%的税率繳納個人所得税,他應繳納個人所得税多少元?

5、課後作業。

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7、8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9~20頁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和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教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

2、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

3、探索和解決問題,體驗轉化及極限的思想方法。

4學會由未知向已知轉化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方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指導:猜想→討論→操作→概括→嘗試→辨析→總結

教學用具: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課件。

學習用具: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所用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疑引入

同學們,你們看,茶葉罐是什麼形狀的?如何求它的體積?你有辦法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猜想

現在該怎樣來計算圓柱的體積呢?不妨大膽猜想一下好嗎?

2、表揚鼓勵,實踐遷移

(1)有同學能把圓柱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真是既聰明又能幹!

讓學生互相討論,思考應如何轉化,然後組織全班彙報。(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

(2)操作:學生操作學具,切割拼合。

(3)感知:將圓柱體模具(已切好)當場演示。

①讓一位學生把切割好的一半拿上又叉開;

②另一位學生將切割好的另一半拼合上去;

③觀察得到一個什麼形體?同時你發現了什麼?逐步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

(4)課件演示,讓學生明白: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

(5)討論:圓柱與所拼成的近似長方體之間的有什麼聯繫?

(6)彙報:你發現了什麼?【圓柱→近似長方體:①體積相等;②底面積相等;③高相等;④表面積不相等。】

(7)概括總結

①讓學生試着總結公式;

②老師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用課件出示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 ↓

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3、運用新知,嘗試解答

[做一做]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為75cm2,長90cm。它的`體積是多少?

(1)嘗試:讓學生理解題意,自己嘗試解答。

(2)展示:根據v=sh可得:75×90=6750(cm3)

(3)講評並強調:計算體積時結果應用體積單位。

(4)拓展:如果已知圓柱底面的半徑r和高h,該怎麼來計算圓柱的體積呢?如果已知的是底面的直徑d和高h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出計算公式,再相互交流。

得到:v=πr2h

[完成教材第20頁例6]一個圓柱形水杯,從裏面量底面直徑是8釐米,高是10釐米。已知一袋純牛奶有498mL。問這個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牛奶?

1、教師引導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計算出杯子的容積。

2學生獨立計算杯子的容積,然後與牛奶的容積作比較,就完成了任務。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下表。

底面積/ m2

高/m

圓柱的體積/ m3

7

3


5.6

4


2一個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形,輪寬2.5米,半徑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五、佈置作業(練習三第2、3題)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圓柱轉化近似長方體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 ↓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柱=sh

V柱=πr2h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下冊)第8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折扣的含義及解決有關實際問題。這是承接六年級上冊求簡單的百分率編排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先從學生熟悉的商城打折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對打折含義的解釋,再具體説明“幾折”所表示的意義。例1情境引導學生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已知原價和折數,求現在售價,這是讓學生明白折扣的含義後,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第(2)題再次變換條件,已知原價和折扣後,求便宜的錢數,以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還通過做一做的習題,是學生理解折扣含義的基礎上,利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練習二的練習題除了鞏固用折扣解決實際問題,還通過創設各類解題情境,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與數學上的百分數之間是相互聯繫的。

[教學目標]

1、讓同學們在商品打折銷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義。

2、在掌握“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這種問題的基礎上自主解決問題,培養同學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養成獨立思考、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會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法與學法]

引導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白板課件收錄機等物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購物嗎?你有什麼購物的體驗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購物的知識吧。

師板書:折扣

二、明確學習目標

白班出示學習目標,讓生讀中理解,明確學習任務。

三、創設情景

師:請同學們觀察老師拍攝的幾組圖片,想一想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圖片?

生:商場。

師生:搞什麼活動?

生:打折銷售商品。

(從學生的身邊例子喚起對“折扣”的回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新知

1、明確概念,理解折扣”的含義。

白板出示概念(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就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引導學生識記。

2、初步計算,熟悉百分數與折扣之間的正確轉化。

(這一設計,目的讓學生熟練掌握折扣的百分數表示方法,為後的應用做鋪墊。)

3、情境體驗

通過觀察購物的情境圖,體會“八五折”表示的實際含義。

(這一設計,目的讓學生理解“幾折”的'數學表示,為將學習求折扣的應用題做鋪墊。)

4、初步應用

如果原價是100元的毛衣,打七折,猜一猜現在的價錢會是多少元?

5、解決例題

(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現在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

6、活動:我是小小銷售員

(通過模擬商場購物的真實情景,讓每一位學生參與現場購物活動,在活動中感受打折扣促銷的具體場景。)

7、解決例題

(2)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將例題(2)放到此處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熟練了解決簡單的一步計算的問題後,探究較複雜的問題,有利於分散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五、鞏固練習

活動1:看你有多棒

媽媽給小強買了一套運動服,原價120元,現在打七五折出售,比原來便宜多少元?

(讓學生説思路,瞭解學生是否掌握此類題目的解決方法。)

活動2:考考你

一輛自行車,七折出售後是700元,它的原價是多少元?

(學生熟悉了已知原價和折扣求現價的方法後,進行變式練習,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活動3:輕鬆過關

説説下面每種商品打幾折出售?

(1)一輛汽車按原價的90%出售。

(2)一座樓房按原價的96%出售。

(3)一隻舊手錶按新手錶價格的80%出售。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練習,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

活動4:我是小法官

判斷對錯:

(1)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的價格作為單位“1”,即標準量。()

(2)一件上衣現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説比原價便宜了10%。()

(通過辨別練習,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活動5:考考你的智力(課件出示題目)

(在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練習活動後,適當設置有難度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將課堂教學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七、課堂小結

談談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八、課後作業

雙休日到附近的商場調查一下促銷活動中的不良現象,寫一篇簡單的調查報告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5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整理與複習綜合與實踐第二課時《北京五日遊》,107—108頁。

二、設計理念

《課標(xxxx版)》提出:“要鼓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綜合與實踐’的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展現思考過程、交流收穫體會、激發創造潛能。”“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問題的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全方位的發展。本節課的設計依據這一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中應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重在實踐,重在綜合”是新課標對綜合實踐課的要求。在本課中,我引導學生採取獨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制定旅遊計劃的實踐過程,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應用所學的乘除法、百分數等數學知識來解決旅遊中有關的實際問題,並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好的方案和策略。

2、過程與方法:在比較、分析、觀察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善於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和決策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品質;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瞭解行程表的設計和費用的合理預算。

教學難點:行程表的設計。

五、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大多都有外出旅遊的經歷,且積累了有關旅遊的活動經驗。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百分數等相關知識,能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他們已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及較好的注意力,會獨立思考,能體會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並熱衷於參加富有挑戰性的活動。由於他們的活動經驗有限,要設計經濟、合理、方便、可行的旅行計劃是本節課的難點。這就需要老師及時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討論設計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旅行計劃。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預學單、學習單(行程規劃表、經費預算表)、PPT課件、景點卡片、筆記本電腦

(2)學生準備:預學單、學習單(北京五日遊行程表、北京五日遊經費預算表)

七、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幾天老師收到了一份與你們有關的海報,咱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向國小畢業生徵集北京五日遊旅行計劃的活動海報)

你從中瞭解到什麼?

預設:在向國小畢業生徵集北京五日遊旅行計劃

預設:這個旅行計劃要經濟、可行、方便、合理,設計者可根據自己一家三口的情況來進行經費預算。

預設:這次活動設置特等獎一名,可以免費參加北京五日遊

同學們,這是一次很好的鍛鍊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你們願意來試一試嗎?

預設:願意

咱們今天這節課就來學習設計《北京五日遊》的旅行計劃吧! 板書課題:北京五日遊

[設計意圖:以徵集北京五日遊旅行計劃的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快的投入課堂學習中。]

(二)合作探究,設計行程

1、設計行程表

(1)、這裏的“五日遊”是什麼意思?我們第幾天去?

能提前一天去嗎?第幾天回來?能推遲一天回來麼?

這五天就是我們遊玩的什麼呀?

預設:時間或日期(板書:日期)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串,讓學生理解五日遊的意思,明確學習要求】

(2)那設計一份北京五日遊的旅行計劃要考慮哪些內容呢?

預設:交通工具(板書: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包含哪些方面呢?

預設:市內交通、往返交通(板書:市內、往返)

還有其他要考慮的內容麼?

預設:住宿 (板書:住宿)

預設:購物、吃小吃

這些我們把它放到其它這一欄(板書:其它)

預設:景點

對,我們去哪些景點,乘坐什麼時候的往返交通工具都是我們的行程。(板書:行程)

好了,我們的行程表就設計好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考慮旅行計劃的內容,並將旅行計劃的內容設計成表格,為下面設計旅行計劃做鋪墊。】

分析、處理信息、設計指導

課前,同學們調查收集了北京旅遊的相關信息(指着白板上的信息),誰願意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預設:彙報宜昌到北京的往返交通工具火車,高鐵、飛機,及每種交通工具的優點與不足。

師:比較這三種交通工具,你發現了什麼?(出示有關三種交通工具相關信息的網頁截圖)

預設:高鐵票比火車票貴,但它比火車節省時間,高鐵比飛機票的價格便宜,但沒有飛機節省時間

師:是呀,高鐵比飛機省錢,比火車省時,非常的經濟(板書:經濟)

師:火車和高鐵有很多趟,都可行嗎?這是今天早上查到的實時售票情況,你有什麼發現?(出示12306購票頁面)

預設:我發現,目前只有G556、G516、T50顯示有票,其他的都買不到票了。

師:對,我們在考慮往返交通時,除了要考慮經濟外,還要考慮是否能買到票,也就是方案是否可行(板書:可行)

其實,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選擇飛機也是可行的那麼,第一天我們可以乘坐G556(8:20—16:46)或者CN7110(11:35—13:45)到北京。(板書:乘坐G556(8:20—16:46)或者CN7110(11:35—13:45))

至於乘坐什麼時候的交通工具回家,同學們可以從經濟、可行的角度考慮,並將你們的選擇填寫在行程欄中

預設二:彙報住宿、購物及飲食、市內交通、景點的相關信息

剛剛同學們分享了這麼多信息,接下來,我們就根據這些信息來填寫行程表吧!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本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彙報調查的信息,並對調查的'信息進行篩選,旨在提高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通過這一環節做好設計前的指導。】

填寫行程表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北京五日遊行程表》,如果有需要,同學們可以藉助教室裏的筆記本電腦上網查閲資料。同學們,開始吧!

【設計意圖:提供筆記本電腦可以讓學生現場查閲所需資料,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融合】

展示比較,合作優化

(1)優化行程

剛剛看到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完成了《北京五日遊行程表》,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小組的行程安排,先來看第一天的安排,你有什麼想説的?(希沃白板展示學生作品)

預設1:坐高鐵下午16:46就到了,安排好食宿,還有時間可以出去遊玩,我們可以去鳥巢、水立方

師:鳥巢和水立方什麼時候對外開放?我們去來得及麼?

師:恩,我們在設計時要注意遊覽項目的運營時間,那麼第一天就去鳥巢和水立方。

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三天的行程安排,你有什麼想説的?

預設1: 、 、 ……這幾個景點比較近,可以安排一天遊玩

師:恩,我們在安排景點時要考慮就近,使行程合理(板書:合理)

預設2: 、 、 ……這幾個景點安排在一天,景點排得太滿,時間有點緊,會很累。

師:恩,我們在安排景點時還要注意運動量是否適中。

師:那怎樣調整這一天的行程呢?

預設3:把 、 、 ……這幾個景點安排在一天,這個離得遠一點的景點再單獨安排。

師:好的,同學們已經將這三天的景點安排好了,至於你們先玩哪一組景點,後玩哪一組景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板書:第二天到第四天的行程)

師:我們再來看看最後一天的行程,你有什麼想説的?

預設1:我們可以先去參觀 ,然後再去火車站乘G555回家。

師:G555的運行時間是怎樣的?一共運行了幾個小時?

預設2:12:51—19:45,運行了6小時54分鐘

師: 什麼時候開館,時間來得及麼?

預設1:不知道

誰願意上來用電腦查一下

預設2:生用教室裏的筆記本查閲

(將學生查閲的每一個步驟拍成照片上傳或者手機與希沃同步攝像)

師:現在知道了麼?

預設1:早上 開館,時間來得及

如果乘坐G555回家,我們可以在這裏玩多久呢?

預設1:我們可以玩兩個多小時,然後留足充分的時間去火車站候車,以免在路上堵車,誤了高鐵。

師:還有不同的安排麼?

預設1:我選擇的是飛機,只用兩個多小時就到了,既省時又舒服,而且最後一天我遊覽這個景點之後,還可以去周邊的景點遊玩,然後留足時間趕飛機。

師:飛機和高鐵的票價分別是多少?

預設1:飛機票1000元,高鐵票605.5元

師:恩,只要同學們的經濟條件允許,乘飛機也是可行的,如果碰到特價機票,坐飛機反而更經濟。

師:我們第五天的行程也安排好了,接下來看看我們的交通工具如何安排。(板書:第五天行程)

【設計意圖:行程優化是本節課的重點,我給足學生交流想法的時間,讓學生在集體交流中,逐步明白設計旅行計劃時需要考慮很多現實因素,從而培養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對於某個信息不瞭解時,直接讓學生用電腦現場查資料,通過白板交互功能將學生查閲資料的過程呈現在大屏幕上,使信息技術融入課堂。】

(2)根據優化後的行程,安排交通工具、住宿、其他

師:根據行程安排,第一天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預設:高鐵或飛機,地鐵

師:我們去鳥巢、水立方看完夜景能坐到地鐵麼?

預設:不一定,可能地鐵停運了

師:嗯,對,我們在設計行程表時還要考慮交通工具的運營時間。地鐵和公交大約在晚上十一時左右就停止運營了。

師:那應該怎麼安排呢?

預設1:第一天還可能可能用到出租車,去鳥巢水立方看完夜景,可能坐不到公交和地鐵了,而出租車24小時都有。(師根據學生説的依次板書,對於不合理的及時追問)

師:關於住宿,同學們是怎麼安排的?

預設1:我們的住宿安排在既處於交通便利處,又離景點近的地方,這樣比較方便。(板書:方便)

師:為了簡便,我就用酒店來代替住宿的地方,住了幾夜?

預設:四夜

(板書:酒店)

師:同學們,你們的飲食和購物是怎麼安排的呢?

預設:每天都要吃東西,所以每天的行程都有吃,購物放在最後兩天。(板書:吃、買)

好了,咱們的行程表就填寫完了。

【設計意圖:通過有條理的引導學生從交通工具、住宿等方面優化,讓學生在優化的過程中,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有序的思考。】

(3)與小明的設計比較

師:其實遠在上海的小明也設計了一份北京五日遊的行程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與我們的相比小明的設計有什麼優點?你能給他一些建議麼?

預設1:小明第一天晚上和第四天晚上在火車上度過了,節省了兩晚的住宿費。

預設2:小明的行程安排很有條理

預設3:小明第一天晚上9:00出發,第五天早上就到家了,這樣浪費了兩天的時間,他可以選擇一個時間比較合適,價格相對便宜的交通工具。

預設4:第二天小明7:00到北京,安排好住宿再去天安門,如果想看升旗的話,就得將這天的行程調到後面一天,因為升旗時間和太陽升起的時間是一致。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體會小明設計中的好處與不足,學會取長補短。】

師:剛剛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優化的建議,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你們提出的建議,調整行程表,開始吧。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分析、觀察、討論等活動,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收穫,此時給足時間學生調整設計方案,有利於學生內化活動經驗。】

自主探究吧,預算經費

1、獨立預算經費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完成了北京五日遊的行程表,根據我們的設計,哪些方面要花錢呢?

預設:乘坐交通工具、住宿、景點門票、購物、飲食

請同學們拿出2號學習單,根據你的預學單完成小剛一家三口的經費預算,如需查閲資料,可使用教室裏的電腦。咱們開始吧!

展示交流

剛剛看到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完成了,我們來看一看吧!

請你為同學們介紹一下好嗎?

預設1:我是用估算的方法算的,因為我們是在算經費,所以我們的費用要估大。按照我們的行程表,往返交通都是選擇的高鐵,我將506.5估成510,共三個人,往返兩趟,所以用510×3×2=3060(元)……

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麼?

預設:往返交通兩趟,不能漏了回來的費用

預設:我們再算飛機票和高鐵票時,要按年齡和身高來算

同學們,對於他的預算,你有什麼想説的?

預設1:北京物價比較貴,購物的經費可能不夠

同學們説的非常好!

【設計意圖:通過預算旅遊經費,讓學生綜合運用乘除法,百分數的相關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回顧反思,拓展昇華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做了一件什麼事呀?

預設:設計了北京五日遊的旅行計劃

我們是怎麼做的呢?

預設:調查收集信息(板書)

預設:填寫行程表(板書)

預設:預算旅遊經費(板書)

這就是我們制定旅行計劃的方法,課後,同學們還可以上網查閲相關的旅遊攻略,或者向當地的旅行社諮詢,將我們設計的這個旅行計劃進一步優化,然後向天天旅行社投稿,希望你們能獲得特等獎,免費參加北京五日。

【設計意圖:回顧製作旅遊計劃的全過程,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旅行計劃有獎徵集的情境貫穿始終,既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也達到了綜合實踐的目的。】

八、板書設計

北京五日遊

日期

行程

交通工具

住宿

其他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調查、收集信息——設計旅遊計劃——解決問題

九、教學反思

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我將教材主情景換成了海報出示6(2)小剛向同學們徵集北京五日遊旅行計劃,這個情景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前,我讓學生調查,收集去北京旅遊的相關信息,完成預學單,為新課做準備。課堂上,引導學生分析處理收集的相關信息,接着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設計旅遊方案,預算旅遊經費,經歷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的完整過程。在完成這個實踐活動時,提高了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達到了本次綜合實踐課的目的。

反思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仍有不足之處。在學生展示行程設計後,引導學生逐步調整設計的環節不夠流暢自然;學生出現多種設計因課堂時間有限,不能全部展示。這兩個問題還需要我再思考優化。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6

一、學習目標:

1、學習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並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正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二、學習重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學習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學習過程:

(一)、舊知複習

1、圓柱有幾個面?分別是xxx 、xxx和xxx。

2、底面是xxxx形,它的面積=xxx。

3、側面是一個曲面,沿着它的高剪開,展開後得到一個xxx形。它的長等於圓柱的xxx,寬等於圓柱的xxx。

4、一個圓形水池,直徑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為

1、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指的是什麼?

(2)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xxx,所以圓柱的側面積=xxxx。

(3)側面積的練習

求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①底面周長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徑是3.2dm,高5dm。

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的和xxx這兩個條件,有時題裏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2、圓柱的表面積

(1)圓柱的表面是由xxx和xxx組成。

(2)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圓柱的表面積=xxx

(3)圓柱的表面積練習題

一頂圓柱形廚師帽,高28cm,帽頂直徑是20cm,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數保留整十平方釐米)

分析,理解題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xxx。需要注意的是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説明它只有xx個底面。

列式計算:

① 帽子的側面積=xxx

② 帽頂的面積=xxx

③ 這頂帽子需要用面料=xxx

小結: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囱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2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採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3、鞏固練習

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積。

4、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什麼知識?

圓柱的側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

五、教學結束: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7

一、導入:

1.這節課由我來給同學們上。我站在這裏,同學們對我以及我要給同學們上的這節課,一定有許多想知道的。現在你最想知道什麼呢?(每人只提一個問題)

(學生提問,教師回答)

2.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多,我就不一一回答了。我今天的任務不是回答同學們的問題,你知道是什麼嗎?(學生回答)

教師:對。言歸正傳,據我瞭解,我們國小六年級現在已經普遍進入了複習階段,你們已經開始複習了嗎?(學生回答)

3.我們這節課的任務就是複習“常見的量”。(板書課題:)

二、課堂複習。

1.其實在我們教室裏就有一些常見的量,你能找到嗎?

(自己的體重、身高、年齡,黑板的.面積等)

2.提問:下面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在國小階段學過哪些量?(學生回答)

3.我們在國小階段學過的量有:長度、面積、體積(包括容積)、質量、時間等。它們各有哪些計量單位呢?誰知道?(按順序説出來,這樣就顯得不亂了。)

4.下面以小組為單位,把我們國小階段學過的量以及各種量的計量單位、還有它們之間的進率整理一下,寫在一張紙上,每小組只寫一份就可以了。(重點內容)

……

(教師巡視,提醒:速度要快一些)

5.各小組整理完了嗎?

6.小組整理完後和附近的小組交換一下,看看別的小組是怎麼整理的。

7.再交換回去,可以對自己小組的整理內容再做一下修改和補充。

8.下面請同學們彙報一下,每小組彙報你們整理的一種量就可以了。哪個小組先説一説?

學生回答後,教師依次板書:(標上進率)

長度: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

面積: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體積(容積):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質量:噸、千克、克

時間:世紀 、年、月、日、時、分、秒

貨幣:元、角、分

三、課堂練習。

1.剛才我們已經把學過的量進行了整理,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同一種量的不同計量單位進行改寫。

説一説,怎麼進行單位的改寫?(提問)

2.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看來都掌握的不錯。下面我們獨立做一下課本87頁的做一做,細心一點。

3.做完後小組交流,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4.同學們做的怎麼樣?我還不知道,我檢查一下,你是怎麼做的,誰來把這幾道題 回答一下?

5.看來同學們都掌握的很好了。究竟是不是真正學好了,我還不知道。以下幾道題我班的同學們在做的時候經常出錯,你能做對嗎?

750=( ) =( )

7050=( )( )

5噸300千克=( )千克 =( )噸

5030千克=( )噸( )千克

提問,檢查對錯。

6.小結:單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改寫不容易出錯,可是單名數和複名數之間的改寫有時往往一粗心,就出錯了,以後希望同學們細心點。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對常見的量進行整理與複習。同學們在今天的課堂上表現非常積極,發言踴躍,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謝謝同學們,下課。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認識負數》是在學生系統地認識整數、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負數的認識,使學生明白“數”不僅包括正的,還有負的,從而使學生對數的概念形成一個完善、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今後進一步認識負數打下基礎。在生活中,由於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有時僅僅用已學過的數(即正數)已經不能明確地表達意思了,於是產生了負數。學生在感知了負數的產生之後,由於生活經驗,已經見過負數的存在,於是在這種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從而為下節課系統認識“正負數”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生活中的負數”之前,學生已經系統認識了整數和小數,並且對“分數”也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這些已學過的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學生由於生活經驗,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經知道了負數的存在。基於這樣的學習起點,本節課必須在學生認知衝突產生矛盾的前提下讓學生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並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負數的意義。同時在本節課上也應儘量通過數學思想的滲透,使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正、負數打下基礎。

設計理念:

1、注重體現數學知識形成的邏輯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舊知的.遷移或是與舊知產生矛盾衝突的前提下形成的。本節課我就合理採用後者的呈現形式,讓學生在記錄一組信息時,強烈感受到僅僅用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對相反意義的量了,於是體會到了負數產生的必要性。並感受符號化的思想,體會到數學的簡潔性。同時通過生活經驗的感知和內化,理解了負數的意義,又溝通了正數、0、負數三者之間的聯繫,使知識形成完整的結構。這樣的知識形成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符合數學知識和思維的邏輯性。

2、注重體現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繫的緊密性。

《新課標》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可見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有多重要。本節課我先結合地震引出負數,再聯繫南方大雪災,讓學生在雪災的場景中對比正、負數;還讓學生舉一舉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負數,喚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然後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和理解負數的意義。比如在温度中體會到負數剛好是與正數相反的,同時通過温度計的展示使“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學生腦海中。

3、注重數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

數學知識中如果能有效結合教材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安全教育、愛心教育和環保教育,那就更體現數學教學的人文性了。本節課我就結合了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災的事例和負數的歷史,讓學生感受到了我國軍民一條心,全民獻愛心的戰勝困難的決心,還就兩次災害的發生提出環保的迫切性以及中國負數的淵源歷史,同時結合教師精彩的結束語有效地對學生滲透了思想教育。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百分數的應用、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應用、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統計圖、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複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

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

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習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整理和複習單元是在完成國小數學的全部教學內容之後,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與整理,這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由數學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為國中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5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還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學習數學有很大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五、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2、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還應同年級老師交換聽課,及時反思,真正領會教學設計意圖,提高駕御課堂的能力。教師應轉變觀念,採用“激勵性、自主性、創造性”教學策略,以問題為線索,恰當運用教材、媒體、現實材料突破重點、難點,變多講多練,為精講精練,真正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3、不增減課程和課時,不提高要求,不購買其他複習資料,不留機械、重複、懲罰性作業和作業總量不超過規定時間,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6、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7、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家長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科學育人。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勇敢戰勝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習和生活的強者。

學習方式:

①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②通過查閲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④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0

【1】第三課時 税率

教學 內容

教材有關税率的肉容

教學 目標

1、經歷瞭解税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税率”實際問題的過程。

2、瞭解税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税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税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税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税率與分數、百分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解決有關税率的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説過納税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納税的問題。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納税是根據國家税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税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税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因此,每個公民都有納税的義務。你都知道哪些税收的種類?

(個人所得科、營業税、增值税、消費税等)

2、税款我多少與哪些條件有關?

(不同種類的税,徵收的標準一定不一樣,也就是不同税種的税率是不同的,所以税款的多少與税率有關;税款的多少除了與税率有關,還應該跟收入的多少有關。)

3、説明:繳納的税款叫做應納税額,應納税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討論:應納税額、税率和相應的收入這三種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税率=應納税額÷收入 應納税額=收入×税率 收入=應納税額÷税率)

4、教材第10頁例3

5、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生。

列式為:30×5%=1.5(萬元)

學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大家。

三、課堂鞏固

教材第10頁“做一做”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這些知識 在生活 中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板書設計

税率

繳納的税款叫做應納税額,應納税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率=應納税額÷收入 應納税額=收入×税率 收入=應納税額÷税率

第四課時 利率

教學內容

教材有關利率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調查,交流儲蓄知識,解決和利率有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能正確解答有關利息的實際問題。

3、體會儲蓄對國家和個人的重要意義,積累於儲蓄的常識和經驗。

教學重點:理解利率與分數、百分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解決有關“利率”的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導入

1、同學們,我們的父母親每月領到的工資,或賣牛賣豬得到較多的一筆錢時,爸媽應該把這一筆錢放在哪裏呢?

學生交流,教師引入把錢存入銀行不僅安全,還可以獲得利息。

2、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一存入銀行或信用社儲蓄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錢存入銀行後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們就重點研究與“利息”相關的問題。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提問:同學們覺得利息的多少與什麼因素有關係?(學生交流)

2、説明:a、我們把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況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b、我們把一年或一個月或一天內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

3、誰還知道有關儲蓄的更多知識,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儲蓄的種類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為三個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樣;活期的利率最低,但隨時用錢隨時取,比較方便。)

4、利息怎麼計算呢?

(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説明: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有時也會有所調整。引導學生觀察20xx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存款利率表。

5、教材第11頁例4

學生觀察利率表後,提問:同學們能運用所掌握的利率的相關知識幫助王奶奶解決問題嗎?試一試。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生。

學生板演,並説説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只要學生解答正確,講解合理,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三、課堂鞏固

四、教材第11頁“做一做”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

1、李老師買了4000元的國債,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錢?

2、為了給小東準備兩年後上大學的學費,他的父母計劃把10000元存入銀行,你認為哪種儲蓄方式更好一些呢?為什麼?

存期 年利率

一年 4.14%

二年 4.77%【2】本節課的內容屬於百分數的一種具體應用,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色。

1.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直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基於以上理論,上課伊始,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有關儲蓄知識的討論中,使學生在初步瞭解儲蓄好處的同時,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

2.從已有經驗出發,完善知識結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已有經驗,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逐步理解相關知識的含義,不斷完善知識結構。

3.掌握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在本節教學中,引導學生先結合題意,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掌握利率問題的解法,再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有關利率的資料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創設情境。

同學們一定很喜歡過年吧,因為過年不僅有好吃的,好玩的,還可以得到不少壓歲錢。你們的壓歲錢是誰在保管着呢?(學生説壓歲錢自己花了一小部分,其餘的都是媽媽在保管或者存入銀行了。引導學生想到儲蓄比較安全,並且能夠得到利息)

2.導入新課。

儲蓄的方法很好,不過,同學們,你們瞭解儲蓄嗎?關於儲蓄有哪些知識呢?請同學們把教材翻到11頁,讓我們瞭解一下儲蓄的知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自然地引入今天的新課,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有關儲蓄知識的熱情。

⊙學習探索

1.自學談收穫。

(1)仔細讀一讀教材11頁關於儲蓄這部分的內容。

(2)説一説,把錢存入銀行有什麼好處?

(學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回答: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有兩個好處:一是國家可以把這些錢集中起來,用在建設上,所以説儲蓄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二是參加儲蓄的人可以使錢更加安全,還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説儲蓄對個人也有好處)

(3)關於儲蓄方面的知識,你還了解多少?

(全班交流自己蒐集到的信息,教師出示課件補充介紹)

明確:

①什麼是利息?

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②什麼是本金?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③什麼是利率?

單位時間內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按年計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計算的叫做月利率。

④怎樣計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常見的儲蓄方式有哪些?(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

2.用儲蓄的知識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例4。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應納税額和税率的含義,瞭解税收的種類和用途 會計算應納税額。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和全班交流的過程,理解納税的意義與作用,同時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使學生知道納税的重要意義,培養依法納税的意識,明白納税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培養愛國情感。

學情分析 :

六年級上冊學過了的百分數(一)的知識,對百分數有一定的基礎,本節課税率的知識是六年級下冊百分數(二)中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學生接受起來應該不會太困難。

教學重點:

理解“納税”“税率”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並會正確計算應納税額。

教學難點:

會正確計算應納税額和個人所得税 ,並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中引入,感知税收。

1、師談話導入:同學們,國家對你們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免除課本、學費等費用,還給家庭困難的學生進行補貼,那麼你們知道這些錢國家從哪裏來呢? 生答,納税

2、師:在日常生活中聽説過納税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和納税有關的知識。

二、自主學習探究。

1、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學生根據學習提示,自學教材第10頁的內容。師巡視學生自學交流情況。

2、全班圍繞什麼是納税、舉例説説納税的作用、納税的項目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1)什麼是納税?學生回答後,出示課件:納税是根據國家税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2)舉例説説納税的作用

師:每個國家都納税,那納税有什麼作用?誰來舉例説説?

生:國家用納税收的錢可以給老師發工資

生:可以建設我們美麗的學校、漂亮的公園和廣場

生:可以建設醫院,發射衞星等

生:…… 學生回答後師課件出示圖片並進行總結。

師:税收是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税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

總之,税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所以每位公民都有依法納税的義務。那納税的項目有哪些?

(3)納税的項目有哪些?

師:那我們國家有哪些税呢? 學生回答後,出示課件:税收主要分為消費税、增值税、營業税和個人所得税等幾類。

師:由此看來,納税的種類還挺多。納税是按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交給國家。那一定的比率叫什麼呢?

三、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兩個專業術語的含義。 應納税額:繳納的税款叫做應納税額。 税率:應納税額與各種收入(如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税率。

(1)舉例子理解,課件出示: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税1.5萬元。 在這裏:收入是( ) 税率是( ) 應納税額是( )

(2)考考你:説出下面每條信息中應納税額、各種收入和税率分別是多少? 晨光文具店20xx年全年的銷售額是44萬元,按銷售額的5%繳納增值税2.2萬元。 長城賓館20xx年上半年營業額是840萬元,按營業額的4%向國家繳納營業税33.6萬元。

(3)學習計算有關税率的公式

師:你能寫出計算税率的公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課件展示: 税率=應納税額÷各種收入×100%

師:你能有此公式推出另兩個公式嗎? 課件展示:應納税額=各種收入×税率 各種收入=應納税額÷税率

師:你們都很棒!師強調求應納税額,就是求收入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2、教學例3,進一步理解概念。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用剛得到的計算公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切實體驗一下税務員叔叔的工作。(出示課件,圖片)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税多少萬元?

(2)先讀題,再指名説説“營業額30萬元”是指什麼,“營業額的5%”是什麼意思?

(3)學生獨立完成。

(4)集體交流反饋

3、介紹發票在納税中的作用

老師:就在税務員叔叔準備離開的時候,飯店的大廳裏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動畫演示情景: 一位阿姨用完餐後準備結賬,説:“服務員,買單”。 飯店服務員對她説:“您好,如果不開發票打9折或送精美禮品一份。”同學們如果你是這位阿姨,你會怎麼辦呢? 生可能會出現以下觀點:

觀點一、要禮品,因為要發票沒什麼用。

觀點二、要發票,因為可以報銷。 觀點三、要發票,否則飯店就不用交税。同學們之間會進行激烈的爭辯。此時教師總結並強調發票的作用。並出示課。

老師:發票除了是消費的憑證外,更是依法納税的重要憑證。如果你不要發票我不要發票大家都不要的話,那這個飯店的收入就是0,就不用交税,國家還有税收嗎?還有我們美麗的校園,漂亮的公園嗎?因此,依法所要發票可以促進納税。

4、介紹個人所得税

個人所得税是一種非常專業的經濟學術語,是一種法律規範的總稱。 簡單的説,個人所得税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税。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税税法》於1980年9月10日公佈,是我國建國以來頒佈的第一部個人所得税税法。 個人所得税從誕生到現在一共經歷了三次修改歷程,其中最後一次是在20xx年4月20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確定的。20xx年9月1日起個人所得税免徵額調整至3500元。

5、個人所得税的求法(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税免徵額後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繳納個人所得税,她應繳個人所得税多少元? 讀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3500元個税免徵額後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繳納個人所得税”這句話的意思。這裏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資的3%嗎?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如下關係: 個人所得税=(總收入-免徵收部分)×税率

四、在遊戲中練習(運用知識 解決問題)

老師:同學們,現在網絡上流行這樣一個稱呼,“達人”。你們知道“達人”是什麼意思嗎?那我們今天也來做個達人,做一個税務小達人好不好。要想成為一個税務小達人必須具備以下幾點。你們能做到嗎? 生:能。

老師:信心十足呀。 那我們就開始吧。

1、快樂判斷

(1)税率是永遠不變的。( ) (2 )各種收入與應納税額的比率叫税率。( )

(3)納税只有我國才有,其他國家沒有。( )

2、王老師剛買了一輛新車花了158000元,需按車價的10%繳納車輛購置税,王老師應繳納車輛購置税多少元?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 納税是根據國家税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税收的種類有:個人所得科、營業税、增值税、消費税等繳納的税款叫做應納税額,應納税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六、結束語。

正因為有了納税,才有了國家的税收,才有了我們美麗的城市、漂亮的校園。所以同學們應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將來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依法納税。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國家更加強大。【2】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納税”及“税率”的含義,並能進行有關應納税額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索學習,體會到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繫的。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納税的認識,體會依法納税的光榮和儲蓄對國家和社會的作用。

2.認識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納税”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並能進行應用。

教學難點:將“税率”相關問題與百分數應用題建立聯繫,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納税的信息;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主題圖)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正在蓬勃發展中,為了讓祖國更強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建設,你知道這些錢是哪來的呢?(到了高年級,好像很少在孩子們的數學課堂上進行思想教育,給出這幾幅圖片,雖然書本上也有,但PPT顯示出示顏色更鮮豔,學生卻也十分感興趣。當我介紹到這些建築與出資者是國家時,學生們自己便有了疑問:“國家這些錢是從哪裏來的?”

也有極個別同學對納税略知道一點。但這樣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照本宣教”式的引入卻也引來學生好奇的目光時,我倒也覺得很有意思:他們的眼睛裏仍充滿了童趣與好奇,若是能在數學課堂上多動些腦筋,多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素材作為引入,那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定會更濃厚,他們也更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單元是百分數學習的一個延伸,同時也是將數學中的百分數以更生活化的形式展示於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學習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生活中的百分數,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也可以更生活化一些,更實際一些。)

(二)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義。

(1)自學教材第10頁,並回答指定問題:什麼是應納税額?什麼是税率?

(2)反饋:(關上書本)根據自己的理解説説什麼是納税?什麼是應納税額?什麼是税率?(教材上已有對幾個概念的解釋,但要學生自學的目的並不是簡單地念一下書上的原話,我希望他們能通過自學書上的解釋,結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這幾個詞的意義,這樣的處理能更深入學生心裏,更通俗易懂。事實證明,學生在看過書關上書後,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得也十分準確,起到了我想要的“理解”目的。)

2.結合實例,進一步理解概念,並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3。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税多少萬元?

①讀題(帶着問題讀題,不僅是為了對這道題的條件能理解,也希望這樣的處理能給他們平時解決問題一個引領與示範的作用。經常這樣帶着他們讀題,即使他們自己面對問題時,也能有這樣的習慣。),説説“營業額的5%”是什麼意思?這裏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學生獨立完成。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係成立:

營業額×税率=營業税。

(2)練習:出示教材第10頁“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税免徵額後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繳納個人所得税。她應繳個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讀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3500元個税免徵額後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繳納個人所得税”這句話的意思。這裏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資的3%嗎?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有關個人所得税的税法規定。(學生對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在這裏我也介紹了一些生活中關於個人所得税的知識)

②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如下關係成立:

(總收入-免徵收部分)×税率=個人所得税。

(3)對比兩道題,瞭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計算。【設計意圖】在瞭解税率有關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問題解決,既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對概念有進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利用概念的解讀順利地解決問題,使得問題解決和概念理解相輔相成,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7兩題。

(1)李老師為某雜誌審稿,得到300元審稿費。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繳納個人所得税,她應繳納個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筆3000元的勞務費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餘部分要按20%的税率繳税。這筆勞務費用一共要繳税多少元?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交流反饋。

③對比兩題,看看兩種交税方式有什麼不同,想想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四)課堂總結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注意什麼?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2

第六單元整理和複習

教材簡析】:

整理和複習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在學生學完了國小數學的全部內容之後,進行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回顧與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原先學習時,知識在大腦皮層留下的暫時聯繫痕跡,經過一段時間,會逐漸模糊,出現遺忘。而且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由淺入深,由此及彼,進而認識相關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這個過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個反覆。所以,通過整理與複習,使原來分散學習的知識得以梳理,由數學的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增進持久記憶。這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單元內容不僅是本冊教科書的一個重點,也是全套國小數學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便於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本單元根據《標準》劃分的學習領域,把全部國小數學學習內容歸併為四節,依次進行整理和複習。整個單元的編排結構如下圖。

本單元教材,基於複習整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設計了一系列的例題,並配備了必要的練習。教學時,我要善於就題論理、論思路,引導學生總結比較一般的解題策略,以促進學習的遷移和能力的提高。同時,我還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如課內學生的發言、小組討論、課後的作業批改、個別交談等,瞭解學生的學習體會,發現他們的學習經驗,在班上介紹或交流。經驗表明,六年級的整理和複習階段,是國小生形成、總結學習經驗的有利時機,利用這個時機,幫助學生總結個人經驗,分享他人經驗,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也有利於提高本單元的教學成效。

(數與代數)

《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5課時 本冊總課時:49~53課時

【教學內容】:

整數、小數、百分數、分數、負數的含義等。(課文第76、77頁的有關內容,練習十三的1、3、4、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建議不弄清概念間的聯繫和區別。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整理複習中形成知識網絡,掌握複習整理的方法,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3、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感悟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弄清概念間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對國小階段所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整理和複習。

(課件出示主題圖中信息)

請同學們來看屏幕上的信息,在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數?

讓學生自由發揮個人的認識:

有整數、小數、負數、分數、還有百分數……。

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我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數。同學們還能説出哪些你學過的數?

學生補充:正數、負數、真分數、假分數、有限小數、無限小數……。

二、複習整理

師:那這些數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把這幾種數的意義和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揭示課題)

1、分類整理

(1)自然數和整數

適時點撥:

如果學生想不到負整數,教師可以向學生説明:我們國小階段學習的整數,除了自然數,還有小於0的負整數,這些數到了國中我們會更深入的學習。板書:整數,負整數,正整數,0。

4)、百分數

引導學生總結出百分數的意義以及百分數與分數的關係。

百分數的意義:

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百分數是分數的一種特殊的形式,分數既可以表示具體的.量,又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比關係,而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量的倍比關係·一種商品打七折銷售,“七折”表示了現價是原價的( )%。如果這種商品原價100元,現在便宜了( )元。

三成五=( )% 八折=( )%

5)、討論數的整除

近似值

數的認識練習題(1)

2課時 本冊總課時:54~55課時

一、填空題

1、5060086540讀作( )。

2、二百零四億零六十萬零二十寫作( )。

3、50090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 )。

4、960074000用“億”作單位寫作( );用“億”作單位再保留兩位小數( )。

5、把3/7、3/8和4/7從小到大排列起來是( )。

6、0,1,54,208,4500都是( )數,也都是( )數。

7、分數的單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數是(),它至少再添上()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成了假分數。

8、0.045裏面有45個( )。

9、把0.58萬改寫成以“一”為單位的數,寫作( )。

10、把一根5米長的鐵絲平均分成8段,每一段的長度是這根鐵絲的(),每段長()米。

11、6/13的分數單位是( ),它裏面有( )個這樣的單位。

12、()個1/7是5/7;8個( )是 0.08。

13、把12.5先縮小10倍後,小數點再向右移動兩位,結果是( )。

14、分數單位是1/11的最大真分數和最小假分數的和是( )。

二、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所有的小數都小於整數。()

2、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數,只有6/9一個數。()

2、120/150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3、1米的4/5與4米的1/5同樣長。()

4、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會超過 100%。()

5、0表示沒有,所以0不是一個數。()

6、0.475保留兩位小數約等於0.48。()

7、因為3/5比5/6小,所以3/5的分數單位比5/6的分數單位小。( )

8、比3小的整數只有兩個。( )

9、4和0.25互為倒數。( )

10、假分數的倒數都小於1。( )

11、去掉小數點後面的0,小數的大小不變。( )

12、5.095保留一位小數約是5.0。( )

三、選擇(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1、1.26裏面有( )個百分之一 。

A、26 B、10 C、126

2、不改變0.7的值,改寫成以千分之一為單位的數是( )。

A、0.007 B、0.70 C、7.00 (4)0.700

3、一個數由三個6和三個0組成,如果這個數只讀出兩個零,那麼這個數是( )。

A、606060 B、660006 C、600606 D、660600

4、把0.001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三位後,再向左移動兩位,原來的數就( )。

A、擴大10倍 B、縮小100倍 C、擴大100倍

5、3.3時是( ) 。

A、3小時30分 B、3小時18分 C、3小時3分

6、2.85裏有( )個百分之一。

A、5 B、85 C、285

7、最大的三位數比最小的三位數大( )。

A、899 B、900 C、100

8、在9.9的末尾添上一個0,原數的計數單位就( )。

A、擴大10倍 B、不變 C、縮小10倍

9、一個數的2/3是15,這個數是( )。

A、10 B、22.5 C、30

10、甲數的1/2等於乙數的1/3,那麼甲數( )乙數。

A、大於 B、等於 C、小於

11、一個數,它的最高位是是十億位,這個數是( )位數。

A、八 B、九 C、十 D、十一

數的認識練習題(2)

2課時 本冊總課時:56~57課時

一、填空題

1、24和8,( )是( )的約數,( )是( )的倍數。

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數是( ),偶數是( ),質數是( ),合數是( ),( )是奇數但不是質數,( )是偶數但不是合數。

3、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12,這個數有( )個約數。

4、21的所有約數是( ),21的全部質因數有( )

5、一個合數的質因數是10以內所有的質數,這個合數是( )。

6、a=2×2×5 ,b=2×3×3,a、b兩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7、a與b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 ),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 )。

8、20以內,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數是( ),是奇數但不是質數的數是( )。

9、把171分解質因數是( )。

二、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任何自然數都有兩個約數。( )

2、互質的兩個數沒有公約數。( )

3、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

4、一個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

5、因為21÷7=3,所以21是倍數,7是約數。( )

6、質數可能是奇數也可能是偶數。( )

7、因為60=3×4×5,所以3、4、5都是60的質因數。( )

8、8能被0.4整除。( )

9、18既是18的約數,又是18的倍數。( )

10、有公約數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

11、因為8和13的公約數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質數。( )

12、所有偶數的公約數是2。( )

三、選擇(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1、下面各組數中,第一個數能整除第二個數的是( )

A、0.2和0.24 B、35和5 C、5和25

2、下面各組數,一定不能成為互質數的一組是( )

A、質數與合數 B、奇數與偶數 C、質數與質數 D、偶數與偶數

3、把210分解質因數是( )

A、210=2×7×3×5×1 B、210=2×5×21 C、210=3×5×2×7

4、兩個奇數的和( )

A、是奇數 B、是偶數 C、可能是奇數,也可能是偶數

5、如果a、b都是自然數,並且a÷b=4,那麼數a和數b的最大公約數是( )。

A、4 B、a C、b

6、一個合數至少有( )個約數。

A、1 B、2 C、3

7、6是36和48的( )

A、約數 B、公約數 C、最大公約數

8、有4、5、7、8這四個數,能組成( )組互質數。

A、3 B、4 C、5

9、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一個奇數,這個正方形的周長一定是( )

A、質數 B、奇數 C、偶數

10、下面各數中能被3整除的數是( )

A、84 B、8.4 C、0.6

11、下列各數中,同時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數是( )

A、100 B、120 C、300

12、8和5是( )。

A、互質數 B、質數 C、質因數

13、已知a能整除23,那麼a是( )

A、46 B、23 C、1或23

14、如果用a表示自然數,那麼偶數可以表示為( )

A、a+2 B、2a C、a-1(4)2a-1

15、一個能被9、12、15整除的最小數是( )

A、3 B、90 C、180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3

第一單元 負數

第一課時 負數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現實情境理解負數的具體含義,學會用正數、負數表示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負數產生的歷史,感受正數、負數與生活的聯繫,結合史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現實情境理解負數的不同含義。教學難點:結合現實情境理解負數的不同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見過負數嗎?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2、究竟什麼是負數?它表示的含義有什麼不同呢?今天我們這節課一起認識負數(揭示課題)。

(二)結合情境,理解意義 1、初步感知負數

(1)出示教材第2頁例1。

下面是中央氣象台20xx年1月21日下午發佈的六個城市的氣温預報(20xx年1月21日20時—20xx年1月22日20時)。

教師:請仔細觀察,説説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①哈爾濱的最高氣温是零下19℃,最低氣温是零下27℃;海口最熱,最高氣温是23℃……②-12℃表示零下十二攝氏度(讀作負十二攝氏度);零下温度在數字前加“-”……(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樣嗎?請在温度計中表示出來。

預設:①-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②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反;③先找0℃,往下數三格表示-3℃,往上數三格表示3℃。(3)0℃表示什麼意思?

預設:①0℃表示天氣很冷;②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温度;③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線。

小結: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正號可省略不寫。(4)請在温度計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個温度低? 2、認識正負數

(1)出示教材第3頁例2。

教師:研究完氣温,再來看看存摺上的數。你們又有什麼發現呢?説説這些數各表示什麼? 預設:①表示存入20xx元;②和-的意義恰好相反,一個是存入500元,一個是支出500元。

(2)教師:像零上温度與零下温度、收入與支出這樣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還有許多。你能舉出這樣的實例嗎? 預設: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車時上客5人、下客6人;貨物運進200噸、運出150噸……

(3)我們怎樣來表示像這樣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呢?

教師:為了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需要用兩種數。一種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如3、500、、,這些數是正數;另一種是在這些數的前面添上負號“-”的數,如-

3、-500、-、-等,這些數是負數。那麼0是什麼數呢?(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線。)

(4)基本練習(出示教材第4頁“做一做”第2題)

請學生獨立思考,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並填入相應的圈中。

(三)迴歸生活,拓展應用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還有好多時候要用到正數、負數,讓我們一起接着看一看!1、出示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看了這些信息,你有什麼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間的平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出示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5題。

(1)仔細讀題,你獲得了什麼信息?有什麼不明白的?(介紹:海平面就是海的平均高度;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2)獨立完成,集體反饋。(3)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海拔高度嗎?説説它的具體含義。3、出示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2題。

(1)仔細讀題,説説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請表示出悉尼、倫敦的時間。北京時間用什麼表示?

(3)以北京時間為標準,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時間記為-2時,你知道它此時的時間嗎?(4)你還知道此時其他時區的時間嗎?試着表示出來。4、出示練習題。

某食品廠生產的120克袋裝方便麪外包裝印有“(120±5)克”的字樣。小明購買一袋這樣的方便麪,稱一下發現117克,請問廠家有沒有欺騙行為?為什麼?(1)説説你知道了什麼信息?(2)“120±5”表示什麼意思?

(3)如果120克記作0克,117克可以記作多少克?

(四)瞭解歷史,課堂總結

1、出示教材第4頁“你知道嗎?”內容。

其實,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有着悠久的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1)看了介紹,你對負數又有什麼新的認識?(2)你有什麼感受? 2、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關於負數,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只要同學們做善於觀察的有心人,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有更多的收穫。

第二課時 直線上的負數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經歷在直線上表示行走距離和方向的過程,體會直線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逐步建構數的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二)過程與方法

在活動中探究直線上表示正負數的方法,學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解決實際問題,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在直線上表示正負數,體會直線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教學難點: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填一填。

①一輛公共汽車經過某站台時有12人上車,記作()人;7人下車,記作()人。②陽光國小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記作+300人,那麼-420人表示()。③升降機上升米,記作+米;-4米表示()。(1)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像這樣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二)創新情境,探究新知 1、認識直線上的負數

(1)出示教材第5頁例3。

説説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如何在直線上表示他們的行走的距離和方向呢?你準備怎麼畫?

預設:①以大樹為起點,向東為正,向西為負;②0表示起點,向東走2米,表示為+2米,向西走2米,表示為-2米。

(3)獨立畫圖,交流反饋。①你是怎麼畫的.?

(4)同桌合作遊戲:你走我説。

舉例:如果小明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

(5)引導觀察:在直線上從0往右依次是什麼數?從0往左呢?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預設:①0右邊的數是正數;②0左邊的數是負數;③從左往右的數逐漸增大;④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

(1)出示教材第5頁“做一做”。

①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説説怎樣在直線上表示這些數?

②從起點到-如何運動?哪個點與它到0的距離相等?它們之間相距幾個單位長度?

(2)出示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7題。

①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②如果一個人從“-2”位置出發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什麼位置?如果從“-2”出發先向西走1米,再向東走4米,將會到達什麼位置? ③同桌合作遊戲:你説我走。

遊戲規則:一個人説明起點的位置和如何運動,另一個人用筆尖表示人在數軸上運動,標出最後到達的位置,並用一個數表示這個位置。(3)出示題目:

體育達標測試,一分鐘仰卧起坐的成績統計如下:李勇45個、張軍28個、張強33個、趙剛26個、王亮18個。如果每分鐘做仰卧起坐30個算達標,以達標的個數為標準,記錄每個人的成績。剛好達標的個數記為0個,超出的個數用正數表示,不足的個數用負數表示,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①説説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②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②比較大家的畫法有什麼不同?(單位長度不一樣。)

③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什麼數? ④演示畫法,教師小結:在一條直線上表示行走的距離和方向,需要先確定起點、正方向、單位長度,再用正負數表示相應點。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直線上的負數)。

2、感知直線上數的變化(1)在直線上表示負數

①請學生獨立在直線上表示出和-。②集體交流:説説你是如何表示的?

預設:①- m表示向西走 m;②-在-1和-2之間。(2)如果你想從起點分別到和-處,應該如何運動?(3)觀察和-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①在0的右面個單位長度,-在0的左面個單位長度,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反;②它們到0的距離相等,都是個單位長度;③它們之間相距3個單位長度。(4)出示題目:

某次數學測試,老師以80分作為標準,將六名同學的成績記為+

4、+

10、-

5、0、+

7、-4,這六名同學的實際平均成績是多少?

①你知道這六名同學的實際成績分別是多少嗎?

②獨立計算,集體反饋。

預設:方法一:(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80+(4+10+7-5-4)÷6=82(分)。

(四)課堂總結

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68和69頁例1、例2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抽屜原理(鴿巢問題),會運用抽屜原理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中,經歷將具體數學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培養學生模型思維。

3、通過對抽屜原理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準備:撲克牌,課件,交互式電子白板

學具準備:紙杯,鉛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師:同學們玩過撲克牌嗎?

生:玩過。

師:我也喜歡玩撲克牌,而且我發現了從一副撲克牌裏(去掉大小王)任意抽取5張,至少有兩張是同一種花色。你相信嗎?(課件出示有下劃線的這句話)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指名抽牌)

師:其實這裏面藴含着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叫做抽屜原理,也叫鴿巢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原理(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要達到以下學習目標。

課件出示學習目標(指名讀):

1、掌握求至少數的方法,理解算理。

2、能正確找出物體數和抽屜數,並運用求至少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探究新知

師:請看題目,齊讀(課件: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鉛筆。為什麼?)

師:總有是什麼意思?

生:一定有。

師:至少又是什麼意思?

生:最少。

師:那我們還可以怎樣理解題目的意思?(引導學生説出:不管怎麼放,一定有一個筆筒裏放進了2支或2支以上的鉛筆)

師:果真如此嗎?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先來看一下合作要求,齊讀。

課件出示合作要求:

1、每人説一種或兩種放法,邊擺邊説。做到放法不重複,不遺漏。

2、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下所有的放法。

3、小組內説一説:一共有幾種放法?是不是真有題目説的結論產生,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巡視指導,拍照,展示。讓展示的學生説一説他們小組一共總結了幾種放法,每種放法分別是怎麼放的?題目的結論正確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適時表揚)。

生:一共有四种放法,第一種放法是在第一個筆筒裏放4支,其它兩個筆筒是空的;第二種放法是在第一個筆筒裏放3支,第二個筆筒裏放1支,第三個筆筒是空的;第三种放法是在第一個和第二個筆筒裏分別放2支,第三個筆筒是空的;第四种放法是在第一個筆筒裏放2支,其餘兩個筆筒分別放1支。觀察四种放法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種放法,總有一個筆筒裏最少放進了2支鉛筆。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這兩種方法都是通過列舉出所有放法後得出結論,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列舉法。如果要把40支鉛筆放進21個筆筒,讓你用列舉法找出至少數你樂意嗎?

生:不樂意。

師:為什麼?

生:太麻煩了。

師:那麼同學們能找出一種只擺一次就求出至少數的方法嗎?(生思考,指名回答,同時播放動態的演示過程)

生:假設每個筆筒裏先放進1支鉛筆,還剩下1支鉛筆,剩下的1支鉛筆不管放進哪個筆筒裏,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鉛筆)

師:表揚他。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假設法。先在每個筆筒裏放進相同數量的鉛筆,其實是怎麼分?

生:平均分。(師同時板書:平均分)

師:平均分要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怎麼列式?(生回答,師板書:4÷3=1……11+1=2)(板書好以後課件演示動態過程)

師:如果要把5支鉛筆放入4個筆筒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了幾支鉛筆呢?(同時課件出示題目)(設計這個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假設法,尋找求至少數的方法)用假設法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師板書算式5÷4=1……11+1=2)(板書好以後課件演示動態過程)

師:觀察這兩個題,你認為怎樣求至少數?

生1:商加餘數。

生2:商加1。

(出現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同意哪種觀點?(課堂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課堂氣氛活躍)

師:帶着疑問,請同學們再來探究一個題(課件:13只鴿子飛進5個鳥籠,至少有幾隻鴿子飛進了同一個鳥籠?)(設計這個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要保證至少,餘數也要平均分)

生獨立思考,師巡視指導,指名列式,板書13÷5=2……32+1=3

追問為什麼要用2+1,讓學生理解要保證至少,餘下的鴿子就不能全部飛進一個鳥籠裏,只能一個鳥籠飛進1只)(適時表揚)

師:現在你認為求至少數應該是商加餘數還是商加1?

生:商加1。

師:如果我們把鉛筆和鴿子看作被分的物體,把筆筒和鳥籠看作裝物體的抽屜,那麼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幾個算式,總結一下已知物體數和抽屜數,求至少數的一般方法。

(引導學生説出物體數÷抽屜數=商……餘數至少數=商+1,並板書)

師:齊讀一遍。

師:下面老師就來檢測一下同學們能不能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問題了。

三、達標反饋

1、填空。

(1)19名小朋友乘坐4條船遊玩,至少有()個小朋友坐在同一條船上。

(2)王老師把37人分成5個組,總有一個組至少有()人。

2、解決問題。

隨意找28位老師,他們中至少有幾人屬相相同?

3、説一説。

從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撲克牌裏任意抽取5張,至少有兩張是同一種花色。為什麼?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四、拓展延伸

有20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從蘋果,梨和香蕉三種水果中任選兩種,至少有幾個小朋友選到的水果相同?

五、佈置作業

課本71頁練習十三的1,2,3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5

【學習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87、88頁。

【學習目標】

1.鞏固常用計量單位的表象。

2.掌握所學單位間的進率。

3.能夠進行簡單的`改寫。

【學習重點】:

能夠進行簡單的改寫。

【學習難點】:

能夠正確地進行改寫。

【設計特色】

1.提供協作學習任務單,促進協作學習的有效性。

【學習過程】

環節

呈現

學生活動

學習目標

問題情境

1.複習。

師:“我們學過哪些量?它們各有哪些計量單位?”

思考、回答。

鞏固常用計量單位的表象。

獨立探究

前一晚的作業是讓學生在家獨立分類整理,打算分成哪幾類?

獨立思考、整理、分類。

回憶整理形成知識網絡。

協作學習

協作學習任務:

1、每人在小組中彙報自己整理。

2、記錄表:

成員

我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成員合作完成。

通過交流,互相欣賞、取長補短。

掌握所學單位間的進率。

應用拓展

1.

2.P88練習十六

總結單位改寫的方法。

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並及時分享錯例。

能夠進行簡單的改寫。

【板書設計】

常見的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e13q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