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

《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

《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總是在發生着變化。

2、有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有些物質變化後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教學重點:

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教學難點:

簡介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化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

手工紙、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燒過的火柴梗、鐵釘、生鏽的鐵釘、裝有水的藥瓶、裝有冰的小藥瓶、粉筆、白紙、蠟燭、鐵片

演示材料:

自制簡易天平、酒精燈、課件(教材相關內容),實物投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讓我們每人準備一張手工紙,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這張手工紙進行一次小小的摺紙比賽,有沒有興趣?

(講述比賽要求:1、請同學們在一分鐘之內自行設計一種你喜歡的摺紙作品,做好後放到展台上。2、看誰的作品設計的最好,用時最短,誰就獲勝)聽清楚了嗎?好現在開始)

同學們自行活動,教師計時(3、2、1停)。

師:評價學生們的表現

談話:同學們剛才用紙製作了這麼多種物品非常好,,現在請同學們看看我們的周圍,教室裏有哪些物品?它們是由什麼材料做的?

學生彙報:

小結:同學們説出了這麼多的物體,而且這些物體都是看得見、摸得着實際存在的,我們把這些實際存在的物體稱為物質。關於物質你有什麼想説的?(學生髮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物質方面的知識,學習第二單元第一課“我們身邊的物質”揭示課題:(板書:1、我們身邊的物質)

二、學習新課:

1、認識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

講述:我們已經知道實際觀察到的物體是物質,那在教室裏有沒有我們觀察不到的物質呢?(預設:空氣)

討論:空氣它實際存在嗎?你有什麼方法可以證明它的存在?

學生交流,彙報:

談話:同學們用間接的方法可以觀察到空氣的存在,老師也有一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演示實驗:邊演示邊講解過程)出示自制簡易天平,用酒精燈給其中一個易拉罐加熱,學生觀察。

提示:注意觀察,你看到什麼現象?説明什麼?

學生彙報:(引導:空氣受熱膨脹跑掉了,説明空氣的存在)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看到了空氣的存在,所以空氣也是物質。實際上除了空氣,還有在實驗中我們看到的酒精燈燃燒時的火焰,以及物體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和我們每天用到的電都是實際存在的東西,它們也都是物質。

(出示課件)物質的概念:物質是指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

2、認識物質在變化

談話:我們生活在物質世界當中,世界上這麼多的物質會不會發生變化呢?讓我們通過下面的觀察來研究一下吧。

講述: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四組身邊的物質,它們每一組還是兄弟家族呢!下面請各組同學打開材料袋看看每一組兄弟家族都是什麼?

小組觀察、介紹材料名稱:(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燒過的火柴梗、鐵釘、生鏽的鐵釘、裝有水的藥瓶、裝有冰的小藥瓶)(師板書: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燒過的火柴梗;鐵釘——生鏽的鐵釘;水——水結成的冰)

提問:看一看誰和誰是兄弟?

學生彙報:

談話:一會兒就請每一組同學選擇你們喜歡的一種方法來觀察,比較每一組兄弟家族,觀察中你們會有什麼發現?觀察前先讓我們看老師給你的觀察提示:

(課件展示)觀察提示:

1、把易拉罐壓扁,易拉罐發生了什麼變化?這樣的.變化是不是改變了物體的材料?

2、觀察水和水結成的冰它們有什麼不同?水結冰後是否變成了別的物質?

3、觀察火柴和火柴燃燒後變成的火柴梗,思考:火柴燃燒時發生了哪些變化?燃燒後的火柴梗還是火柴嗎?變成了什麼物質?

4、觀察鐵釘和鐵釘上的鏽,思考:鐵和鐵鏽有什麼不同?鐵鏽還是不是鐵?

講述:在觀察前我們還要根據老師的提示,來認識一下觀察記錄表。

(課件展示)觀察記錄表:

物質名稱

物質有哪些變化

物質本身有沒有變化

第一組

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

有□沒有□

第二組

水——水結成的冰

有□沒有□

第三組

火柴——燃燒過的火柴梗

有□沒有□

第四組

鐵釘——生鏽的鐵釘

有□沒有□

談話:現在就請各組同學根據老師的提示仔細觀察思考,並討論合作填好觀察記錄表。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彙報觀察結果(展示小組觀察記錄表)

小結:評價學生的表現

提問:根據我們的觀察,你發現這四組物質中哪兩組變化有相同之處?(引導:第一組和第二組有相同之處;第三組和第四組有相同之處)

講述:我們先來分析第一組和第二組的相同之處。(投影:展示學生填寫的實驗記錄單)

(出示課件)討論:易拉罐和水結冰這兩種物質的變化有什麼相同之處?

小組討論:

彙報討論結果:(引導:這兩種物質的變化都是形態、大小發生變化)

小結:這兩種物質在變化上都是形態和大小發生了變化。板書:形態、大小變化

講述:下面我們再來分析第三組和第四組的相同之處。(投影:展示學生填寫的實驗記錄單)

(出示課件)討論:火柴燃燒和鐵釘生鏽這兩種物質的變化有什麼相同之處?

小組討論:

彙報討論結果:(引導:火柴燃燒後變成了木碳是一種新的物質;鐵鏽也是不同與鐵的新物質)

小結:這兩種物質在變化上都產生了不同與原來的新物質。(板書:產生新的物質)

(課件展示)討論:以上四種物質的變化過程,你覺得那種變化在課堂上能實現?那種變化在課堂上不能實現?

小組討論:

彙報討論結果:(引導:把易拉罐壓扁、火柴燃燒這兩種變化能實現,因為他們變化速度快。水結成冰、鐵釘生鏽不能實現,因為他們變化速度緩慢。)

小結:物質都在變化,有的變化速度很快,有的變化速度緩慢。

三、讓物質發生變化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物質是在變化的,老師今天還為同學們準備了這樣幾種物質(粉筆、白紙、蠟燭)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讓這些物質發生變化?

小組討論:

彙報討論結果: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好的辦法使這些物質發生變化。

談話:下面就要動手實驗來驗證一下我們我們的想法吧!可在實驗前老師還要提出實驗要求我們來看一下。

(課件展示)實驗要求:

A、請用盡量多的方法使粉筆、白紙、蠟燭發生變化

B、把變化的情況記錄在實驗單上

讓物質發生變化實驗記錄單

物質名稱

使用方法

產生的變化或現象

有無產生新的物質

粉筆

□有□無

□有□無

□有□無

白紙

□有□無

□有□無

□有□無

蠟燭

□有□無

□有□無

温馨提示:實驗中要分好工,合理使用各種實驗材料,注意安全。

講述:下面就請同學們按實驗要求,取出材料袋開始實驗吧!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微觀指導)

彙報實驗結果:

討論:以上幾種物質的變化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學生討論彙報:(引導:有的變化只改變形態、大小;有的變化產生新的物質)

小結:可見物質的變化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板書:人為)

知識拓展: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人為的因素可以使身邊的物質發生變化,那麼世界上有不變的物質嗎?像巖石、房屋、馬路是不是也在變化呢?説出你的依據。

學生彙報:(引導:巖石——風化;房屋——變形、裂縫;馬路——塌陷、凸起等)

小結:這些物質也在變化,它們是在自然條件下發生的變化。(板書:自然)

總之物質是在變化的,變化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為的,物質的變化有兩種情況,一類是隻改變了物質的形態、大小等,但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另一類變化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知識鞏固:

(課件展示)説一説通過本科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總結:同學們今天表現的非常棒,發揮了你們的聰明才智,學到了這麼多的知識,同時也展現了我們六年二班學生團隊的風采,我希望同學們下節課表現得更出色,有沒有信心?(有)好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

板書設計:

1、我們身邊的物質

易拉罐——壓扁的易拉罐

形態、大小變化

水——水結成的冰

火柴——燃燒過的火柴梗

產生新的物質

鐵釘——生鏽的鐵釘

《我們身邊的物質》教學設計2

一、教學設計的背景與定位

在學完酸和鹼之後,學生已經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劑能指示出溶液的酸鹼性,但是對於溶液酸鹼性的強弱程度還沒有認識,石蕊、酚酞等指示劑能否指出溶液酸鹼性的強弱程度也不清楚。而現在,物質的酸鹼性即ph的大小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瞭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視的實際意義。

根據目前學生學習條件不足、資源缺乏等具體情況,本課題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實踐為輔。由於學生整體素質較差,教學設計注重教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配套學案設計注重階梯性,在學生探究過程中起到提綱的作用。課堂設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學化學。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使他們逐步養成關注社會、關注環境,從化學的角度分析、認識社會現象的習慣。

二、教學相關資源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網絡中有關ph與生活的內容。

3、儀器和藥品:ph試紙、玻璃棒、20%和0.1%氫氧化鈉溶液各一瓶、20%和0.1%鹽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無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潔精、潔廁劑、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三、課前準備工作

1、網絡中有關“ph與生活”的內容,教師和有條件的學生提前完成並打印一式兩份。其中一份張貼在實驗室。

2、分組實驗儀器:ph試紙、玻璃棒、20%和0.01%氫氧化鈉溶液各一瓶、20%和0.01%鹽酸各一瓶、紫色石蕊、無色酚酞、(以下分四組)泥土、雪碧、洗潔精、潔廁劑、肥皂水、自來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廚房清潔劑等。

3、學生自帶生活中的常見物質,不限種類。

四、教學設計的`方案

1、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質的酸鹼強弱可用ph的高低來表示。

2、會用ph試紙和標準比色卡測定物質的酸鹼性的強弱。

3、瞭解溶液的酸鹼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實驗與探究實驗提高操作、觀察、記錄數據、思維等能力,初步樹立科學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形成關注社會、保護環境的科學態度,以及求實、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

認識ph、會測定物質的酸鹼度。通過對比實驗與探究實驗提高操作、觀察、記錄數據、思維等能力,初步樹立科學探究的意識。

教學難點:

瞭解生活中物質的酸鹼性。培養學生初步形成關心社會、關注社會、保護環境的科學態度,以及求實、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你們聞過醋的味道嗎?什麼味道?你還嘗過哪些有酸味的東西?這些都是酸。我們身邊吃的用的物質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鹼性的?酸鹼性的強弱程度如何?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主題。

【板書】課題

【提出問題】現在蓋房子少不了的是石灰,它溶於水是鹼。可以嘗味道嗎?(不可以)有什麼方法既簡單又方便地測定物質的酸鹼性?(學生:用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變紅,有的有酸味的物質很酸,有的微酸,通過石蕊可以區分嗎?那麼,可以用什麼方法才能區分出酸或鹼的強弱程度呢?(ph)

【投影】學習目標。我們先認識ph。

閲讀】學生閲讀p61頁,講出所瞭解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

【板書】(或投影)

標籤: 教學 物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gknk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