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四年級教學設計

四年級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四年級教學設計

四年級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青島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第67-69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單位的含義。

2、通過分數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分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單位“1”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四、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分數的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了比較完整的建立起分數的概念,利用學生已有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提供平台讓學生舉例説明分數的含義,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找到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與把一個物體平均分之間的內在聯繫,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並強調了單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五、教具準備:

課件、圓形紙片、正方形紙片、卡紙。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有4只猴子,它們摘了8個桃子,需要平均分着吃,你覺得怎麼分?每隻猴子分到多少個?

2、師:後來,它們又得到一個大西瓜,也需要平均分着吃,應該怎麼分?每隻猴子分到多少個?

3、引出1/4這個分數。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單位“1”。

(1)動手操作。

師:如果用圖表示1/4,可能你們每人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現在請你動手利用手中的小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來表示1/4。學生先分小組合作,後彙報展示成果。

(2)師投影出示圖片。(P61頁下方的.香蕉圖和麪包圖)

師:投影片上的這些圖,你能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1/4嗎?學生先小組內交流,再集體反饋。

A:把4根香蕉看作一個整體,一根香蕉是這個整體的1/4。

B:把8個麪包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兩個麪包是這個整體的1/4。

(3)概括總結。

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1/4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學生乙:我發現有的是把1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個麪包平均分。

師:一個圖形比較好理解,我們把它稱為一個物體,那麼4根香蕉8個麪包是由許多單個物體組成的,我們稱作一些物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4)舉例。

師:對於這個整體,你還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嗎?

學生:這個整體還可以是一個蘋果、一盒粉筆、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全校學生數、全中國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數意義。

(1)概括意義。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於單位“1”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整體“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剛才同學們舉了很多分數的例子,那麼到底什麼是分數,你能嘗試用文字描述一下嗎?

先引導學生交流:把“誰”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呢?

學生試説,教師相機板書。

板書: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強調必須是平均分。

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2)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

3……分子

—……分數線

5……分母

學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分子表示有這樣的多少份。

3.學習分數單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這堆糖的()/()。

(2)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學生用小塑料方塊表示糖塊,動手分一分,然後把結果填在課本上。

(3)集體訂正。

請學生説出1/2,2/3,3/4,5/6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4)引導學生明確分數單位的意義。

師:1/2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2份,表示這樣的一份。)誰是單位“1 ”。(這堆糖是單位“1 ”。)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2份。)誰是單位“1 ” ? (還是這堆糖是單位“l ”。)

師引導學生髮現:1/2,2/3,3/4,5/6這些分數的分母分別是2 , 3 , 4 , 6 … …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數。)分子又表示什麼意思?(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

講述:回想一下:自然數有哪些計數單位?346裏包含哪些計數單位?分數也有計數單位,是什麼你想知道嗎?

師講解邊板書:把單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分數的分數單位。如,2/3的分數單位是1/3。

老師指明説出黑板上其它分數的分數單位。

小組內交流説一説自已寫出的另外三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5)發現分數單位的特點。

師:你們發現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有什麼特點?(它們都是幾分之一。)為什麼?(因為分數單位是把單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分數單位。)

説一説黑板上這些分數分別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第1、2、3題

2、自主練習第5、8題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設計

和同學們説説在生活中見過的分數,並説出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四年級教學設計2

一、課程分析

新課標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學生實踐這種學習方式還是受意識、習慣、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因而還得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本課作為現代詩歌教學,教師應提供一種可供參考的閲讀方法,讓學生明向、得法、有感悟、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質量。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規律,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我”該怎樣去學習詩歌。有了這種認識之後再結合詩歌語言、內容、形式等方面的特點,提供有得於學生自主閲讀詩歌的基本方法: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創造美。感受美就是學生自主感知詩文美的內容和美的情感;有了這個過程,才有可能激發學生對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語句進行揣摩、探究的熱情,同時也加深了對詩歌內容、感情的理解。在此基礎理論上,要求學生髮揮聯想和想象,結合個人體驗,抓住詩歌中出現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並用語言將畫面內容和意境描繪出來,達到初步賞析的目的。最後,讓學生的思維與情意自由地同作品交流、再現。這可以説是作品的,又可以是他們自己受之啟發的新的創造。如據詩意作畫,進行秋的創作等等,從而將文本學習的外延擴至學生的生活領域。

二、學情分析

《秋天》是七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設想

實驗教材注重朗讀,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樣化的朗讀可以體會課文的優美意境,培養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通過配樂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還可以設計新穎的活動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品味詩歌語言,體會意境,理解感情。

1、重視朗讀訓練分清朗讀的層次,講究朗讀的形式。

2、教學由五個環節構成:啟導美——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創造美。

四、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美讀,體會詩情意境,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培養學生學習現代詩文的興趣和能力。

五、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啟導美今天借課前演講的時間,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世界名曲《秋日私語》,同時獻給大家一篇精美的寫秋短文,一同感受音樂和文字的美。(師配樂朗誦)從音樂和文字中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秋天。從大家的`發言中,老師可以看出每個同學都獨具審美的眼光。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詩人何其芳的審美世界看看詩人用優美的詩句給我們描繪了幾幅秋景圖。

(二)朗讀詩讀——感受美

3、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

①、希望大家發揚老師朗讀中的優點,改進老師朗讀中的不足。

②、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文所描繪的景物,儘量使自己融入到景物中。

4、學生齊讀詩文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詩歌給我們描繪了哪幾幅畫面?(嗯,感情很到位,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你覺得一共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試試看能不能用比較優美精練的語言把它歸納出來。)板書:農家豐收圖漁船歸泊圖(漁家打魚圖、晨霜歸漁圖)秋天牧羊女圖(少女思戀圖)

(三)探究詩歌——表現美詩人用生動優美的詩句為我們描繪了三幅秋景圖可謂各具特色。在每一幅畫面中都不乏極富表現力,飽含情感的詞語。如:“飽食”一詞用擬人手法寫出豐收之景,表達收穫的喜悦。再如:“稻香”一詞從嗅覺角度暗示稻子的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1、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你感興趣的一節詩歌,對能突出此節詩畫面特點的詞語進行賞析。(小組交流,代表發言)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詩,再進行賞析。第一節:飄飽食肥碩棲息:清幽而有喜悦第二節:冷霧滿輕輕遊戲:清冷而的閒情第三節:寥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而有香甜

2、作者抓住了最能體現鄉村秋天景色的事物來刻畫秋天,所有這些畫面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四)欣賞詩歌——品味美詩歌的語言相對比較凝練,它往往通過組合的畫面表現一些事物特徵,我們在理解它時就必須對詩歌展開聯想和想象(①在一幅畫內展開聯想和想象,補充出言外之景;②在畫與畫之間展開聯想和想象,使畫面組成一幅完整構圖。)

1、教師示例:

2、大家也試着來寫一寫我們理解的詩中秋天景象。可以象老師這樣對全詩進行再現,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展開描寫。(學生創作)

3、小組中相互交流,選出寫最好的全班展示。

(五)自主探究——創造美請大家從對這首詩歌學習的環節中交流一下學習詩歌的方法。

(六)作業:根據本詩意境自己創作一首寫秋的詩歌,蒐集十首寫秋的詩文、對聯,或者畫一幅秋景圖(任選其一)板書:秋天何其芳農家豐收圖漁船歸泊圖秋天牧羊女圖教後反思:從教學環節來看,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供學生參與;重視了詩歌學法的指導,有利於學生形成詩歌閲讀能力;在層次分明的詩歌朗讀要求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但時間把握上不夠好,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兩個問題。學生在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這一點上感到有難度。當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由生動的直觀到具體的抽象,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還不夠發展。但是,如果教師在這裏多想方法設計有梯度的問題,降低難度。而不是操之過急,在教學環節中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思維,效果會更好。學生在探究“抓關鍵詞語賞析詩歌”上做得較好,但在體會詩歌境界上做得不夠。我分析原因是:

一、是課文多描寫的是農家的、漁家的、原野的秋天,這些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根據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間接經驗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學生直接經驗不足,間接經驗又不夠,理解起來自然困難。為了攻破這個難點,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儘量採用動態的視頻讓學生真切的走進詩歌所描繪的畫面中,還要利用調動學生已知的間接經驗來學習新知識。比如,可以請去過農家、漁家、原野的同學描述在那見過的秋景,藉此帶學生間接體驗課文中的優美意境,進而理解詩歌的感情。

四年級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認識“溢、允”等8個生字。會寫“溢、允、牆”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洋溢,允許、訓斥”等1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課文描寫想象畫面,體會“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5、 抄寫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文描寫想象畫面,體會“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學時數】

2課時

【課前準備】

1、讓學生回顧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再次閲讀自己感興趣的童話故事。

2、課文教學錄音帶或與課文相協調的音樂。

3、生詞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先問學生讀過哪些童話故事,知道哪些童話中的角色。然後引導學生簡要説明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師小結:是啊,童話世界真吸引入。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童話世界。(播放本課錄音至第;自然段。)激趣:這是英國著名童話作家王爾德作品《巨人的花園》,有人稱是童話中的“完美之作”。這是花園裏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聲呢,那裏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好嗎?

二、放手閲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a、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詞語卡片互讀,注意讀準字音。

c、找出生詞所在的句子,反覆朗讀,注意體會生詞的意思。

d.指名讀課文,讀後相互評價,看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2、再讀課文,想想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什麼,並交流各自的看法。

3、 質疑問難:讀了課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這時學生可能會提出許多問題,教師要注意梳理,最後把問題歸納一下,點出“巨人拆除圍牆前後,巨人的表現和花園裏的情境有什麼不同”這一問題。佈置學生課後思考。)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述故事,研究問題

1、請同學講一下這個故事。

2、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就上節課提出的“巨人拆除圍牆前的表現和花園裏的情境”這個問題,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或段落來回答。

3、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或段落,邊讀邊想象:從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二、小組朗讀,交流感受

1、小組分角色自讀課文。

2、小組交流朗讀體會,交流對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

3、基於對課文認識的加深,再讀課文。

三、總結交流,揭示道理

1、學生彙報閲讀感受,可以是朗讀方面的,可以是小組交流討論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讀童話後想到的事情。交流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小結和引導。(重點是像“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趕走了。”等含義深刻的句段。)

2、播放錄音或配樂範讀,引導學生邊聽邊想像邊思考這個童話説了個什麼道理。

教師總結:是,阿!任性、冷酷的心喚來的是寒冬;善良、寬容的心帶來的是春天。“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板書)。

四、再讀課文,感受特點

1、自讀課後“資料袋”,談談讀後瞭解了些什麼。

2、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從這篇課文印證“資料袋”中説的童話的特點。

3、讀後,可以與同學合作表演片斷,還可以抄寫自己最喜歡的詞、句。

五、佈置作業

1、生字詞書寫。

2、佈置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3、《黃岡》第9課

【板書設計】

  9、巨人的花園

  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陽光明媚 狂風大作

  草翠花開 雪花飛舞

  綻出新綠 瑟瑟發抖

  開出花朵 鮮花凋謝

【教後反思】

《巨人的花園》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正是這些對比使故事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顯現出來,但所有的情節變化都以牆為線索,所以我在教學這課時,就以“孩子”“春天”為切入點。然後,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索出孩子與春天有關的對比變化。然後我讓學生們把自己的發現用列提綱的形式板書到黑板上。最後,再根據學生提出的這兩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同學們都積極踴躍地説着自己的想法和體會。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整堂課上都是以學生的思維發展為取向,我只是充當了引導者,參與者。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

四年級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瞭解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

2.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瞭解正負數的意義,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瞭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彩筆、記錄單、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生活中相反的量:

在生活中有很多相反的現象,比如公車站上有人上車,就有人下車;商店賣出貨物,也需要購入貨物。

2、生活中像這樣相反現象的例子,你還能説一説嗎?

[從生活中常見的相反現象入手,對本節課重點內容進行鋪墊,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二.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課件出示學生進出圖書館的照片A和B)問:在A、B兩張照片中,有沒有相反的現象?

2、請同學們當記錄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美術教室前學生進出的情況。比一比,誰記錄得又快又清楚。

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紹記錄方法。

4、全班交流展示。①文字記錄②圖形記錄③符號記錄

5、同學們都用不同的方法來記錄這組相反的量,方法都不錯。看看哪種方法更簡潔?為什麼?

[在這個環節中,滲透符號化的數學思想,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感受用符號表示不僅簡潔,而且表意清楚]

6、認識正負數及讀法。板書“+3-3”。指導正確正負數。

7、小結。在數學上,人們用正負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負數》。板書課題。

[正負數的認識完全由學生藉助生活經驗總結出來,懸腕正負數學存在的價值,在活動中,積累了基本活動以驗,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正負數的應用

1、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①答對一題得10分,記作();答錯一題扣10分,記作()。

②商場購進電視機50台,記作();賣出42台電視機,記作()。

③爸爸工資收入4000元,記作( );電話費支出120元,記作()。

[三道習題鞏固學生的正負數學的理解,同時涉及生活中不同相反現象,使學生感受正負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2、學生舉例。

像這樣的例子,你能試着説説嗎?同桌合作,一個人説信息,一個人説記作。看哪桌同學配合默契。

3、銀行中正負數:生活中還有很多正負數呢?先去銀行看一看,這是李叔叔存摺上記錄,我們關注一下存入和支出欄,你能説説存摺上的記錄都是什麼意思嗎?

①觀察存摺上的記錄,你有什麼發現?

②正號有一個神奇的本領,它可以隱身,寫起來更簡便。可以看出,正數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數。

③那麼存摺上的負數可不可以去掉呢?為什麼?

小結:看來正號可以隱身,負號是絕對不可以掉的。

[通過記錄多種相反的現象,逐步培養學生抽象的數學思想,把生活中的現象抽象為符號來表達,是需要一個體會的過程。]

4、海拔中的正負數

(課件出示:珠穆朗瑪峯馬裏亞納海溝的圖片)。

①為什麼海溝的高度記為負數呢?

②海平面起到什麼作用?(分界)

③地理上,我們把高於海平面的高度記為“正”,把低於海平面的高度記為“負”。

④大膽想像一下,我們把珠峯拔起來,倒過來插進馬裏亞納海溝,能填平嗎?不但高山讓人仰止,大海也深不可測呀!

⑤我們把地球上最高峯記在黑板上(+8844.43)有比它更大的正數嗎?最低點-10911.4,還有比它更小的負數嗎?像這樣的數叫作正數和負數(板書、揭示概念)

[在這裏,讓學生感受正負數有無數個,不勝枚舉,滲透了極限的數學思想。]

5、正負數的歷史。(課件出示書中的“你知道嗎?”)指名讀,感受作為中國人的驕傲。

四.“找朋友”遊戲

1、現在我們來玩“找朋友”的遊戲。拿到卡片的同學在“開始”後,去找你的朋友,站到他身後。

0+81253.6+70-0.9-4-30-111

明確零是正負數的分界,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師出示整數)誰是我的朋友?誰不是我的朋友?為什麼?看來不是所有正負數都是我的朋友,只有像-25,0,11…這樣的數叫做整數。

[通過遊戲對已學過的'數學進行整理,明確整數的概念,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3、老師又“變身”成“數”,大家還是我的朋友嗎?

由於正負數的加入,數字家族又擴大了。它們都是我們學習上的好朋友。

[這個“找朋友”的遊戲一共分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環節都環環相扣,整個過程,讓學生感受了。這些數學的歸屬關係,同時滲透了數學集合的思想。這裏雖沒有明確的集合圈的展示,但是卻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知集合思想。]

五.鞏固應用

1.直升飛機懸停在半空中。如果上升150米,記作()如果下降80米,記作()。

2.數學書87頁第2題,完成練習

正負可以用來表示相反的方向。

3.書87頁第三題。

①讀題讀明白什麼了?

②填全表格。

③為什麼淘氣記作0。(以分80下為標準,記為0。以比它多記為“+”比它少記為“-”)

[從這個習題中,讓學生感受無論怎麼記錄,四個小朋友的跳繩成績是沒有任何變化的,只是標準在變化。在這個習題中,滲透變中有不變的數學思想。]

六、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是通過什麼方法學會以了正負數學的知識?

[總結本節課的收穫,符合學生學習的遺忘曲線,同時讓學生理清學習的方法。]

四年級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泉城》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用書四年級上冊第八課。課文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介紹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作者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描寫了濟南名泉的奇麗景色,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在對課文語言文字朗讀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濟南壯麗景觀的發自心的讚歎和熱愛。

4、背誦全文。

重點和難點:

理解掌握生詞。

體會濟南泉水的美麗、神奇。

體會作者對濟南壯麗景觀的發自心的讚歎和熱愛。

教學準備:生詞卡片、教學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直接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一起遊覽了九寨溝,那兒的環境特別美,讓我們流連忘返。今天,我們再去遊覽一個美麗的地方--泉城。(齊讀課題)

同學們讀的真響亮啊!

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查閲了關於泉城的資料,下面我們小組合作交流一下,看看你對泉城瞭解了多少。

(小組合作交流)

同學們知道得真不少,看來課前下了一番苦功。

現在誰能告訴我你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

讓我們帶着疑問,一同走進泉城去看一看,讀書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讀完了課文,誰來試着讀一下黑板上的生字?

讀得真好,誰還想來試一下?

真不錯,下面我們開火車讀生字。

這一排的同學都會了,那我們齊讀生字。

看來同學們對生字詞掌握得不錯,下面我們可以和作者一起去遊覽泉城了。

三、精讀課文。

我們所瞭解的泉城如此美麗,作者筆下的泉城又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到泉城去遊一遊。

1、指讀第一自然段。其餘同學仔細體會:通過課文,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試着説一下,你從文中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1)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

由於白浪上下滾動、翻騰,所以看起來像銀花盛開一樣。説明泉水非常美麗。

2)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

誰來為我們模擬一下虎嘯獅吼呢?

模擬得逼真嗎?讓我們為他逼真的擬聲鼓掌!

3)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

秋雨綿綿,秋風蕭瑟,寫的都是秋的淒涼,秋天容易讓人感覺悲楚,情緒低沉。秋天的雨尤其如此。誰知道秋天的雨聲有什麼特點呢?

4)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

泉水就像珍珠一樣晶瑩透亮,閃着光亮。我彷彿聽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聲音。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太神奇了!

通過對這一段的學習,現在你對濟南的泉水有什麼印象?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讀書的時候仔細體會一下泉水的美麗,神奇,把體會融於課文的朗讀之中。

2、濟南的泉水是這樣的美麗和神奇,接下來,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遊覽一下濟南的四大名泉,誰來為我們讀一下第二自然段?其餘的同學仔細體會:泉在哪兒?泉水有什麼特點?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我們現在到了哪兒了?

珍珠泉在哪兒呢?

珠泉的泉水是什麼樣的`呢?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看來珍珠泉的泉水非常得清,清到什麼程度呢?

哦,泉水就像珍珠一樣。為什麼泉水就像珍珠一樣呢?珍珠有什麼特點?

泉水是從哪兒流出來的,是怎樣流出來的?

課文中有一個字表現泉水的流動特點,是哪一個字呢?

“湧”字説明什麼呢?

正是因為泉水有生命力,才體現出泉水的神奇。

珠串的變化有什麼特點呢?

哦,珠串一會兒聚在一起,彷彿形成一顆大的珍珠,有時又分散開,彷彿珍珠散落了滿地;有時又斷斷續續地,有時上升得快,有時升得慢。説明珠串的變化非常快,誰能用一個詞語表現出珠串得變化特點?

寫到這兒,作者仍決覺意猶未盡,“彷彿有一隻神奇的手把他們拎到了水面上來。”這裏面有一個字用得非常形象,誰能告訴我是哪一個字?

誰能為我們演示一下“拎”?

拎高一點,速度快一些,再來一遍。

現在明白什麼是“拎”了嗎?

那麼誰能告訴我“拎”麼意味呢?

現在我們已經遊覽完珍珠泉,我們現在站在珍珠泉岸邊,你想對珍珠泉説些什麼呢?

指讀課文。

3、我們已經興致勃勃地遊玩了珍珠泉,回顧剛才我們遊珍珠時,我們先朗讀課文,找出描寫泉水特點的句子,再談體會。

接下來我們要遊覽另外的三大名泉,同學們先自瀆課文,找出描寫泉水特點的句子,再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泉,仔細體會一下泉水的樣子。一會兒我們請幾個同學領我們到另外的三大名泉遊覽一番。

現在我們來到了五龍潭,誰來為我們導遊一下五龍潭呢?其餘同學對照課本插圖,你發現了什麼?

五龍潭在什麼位置?

五龍潭是怎樣形成的?

同學們注意了,這兒有一個詞表現了泉水的流動特點

為什麼同樣是寫泉水的流動,珍珠泉用的是“湧”而五龍潭卻使用“匯注”呢?

誰能為我們朗讀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龍潭的特點讀出來呢?

4、接下來我們又來到了黑虎泉,請黑虎泉的小導遊為我們介紹一下。其餘同學看圖體會你讀懂了什麼。

黑虎泉在哪兒?

泉口是怎麼形成的?

泉水是怎樣流動的呢?

噴吐説明什麼?

泉水不僅急,水量大,他還有什麼特點呢?

5、我們現在又來到趵突泉,請喜歡趵突泉的小導遊領我們去遊覽一番好不好?

其餘同學對照課本插圖,你看到了什麼?

清到什麼程度呢?)

水確實很清,從圖中你還看到了什麼呢?

是怎樣形成的呢?

冒字説明了什麼呢?

泉水是什麼聲音?

同樣説明了泉水的力度大,像三對白雪一樣。

趵突泉這麼美,有那位小導遊能為我們再讀一下,其餘同學再仔細體會一下。

我們將要離開趵突泉了,你有什麼話想對趵突泉説呢?

現在明白趵突泉為什麼位於七十二泉之首了吧?

6、我們已經興致勃勃地游完了濟南的四大名泉,要給這次旅行做一個總結的話,你想説些什麼呢?

同學們説得太好了!你們和本文的作者一樣,都説出了對濟南壯麗景觀讚美和熱愛。

那麼同學們,你們在別的地方見過這麼美的泉嗎?

因為濟南的泉水是獨一無二的。

課文中哪個詞體現了獨一無二?

所以説人們稱濟南為泉城。現在明白濟南為什麼叫做泉城了吧?

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佈置作業:

同學們通過找料或者上網的方式查閲關於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辦一份手抄報,看看誰的內容新穎。

五、板書設計:

珍珠泉

五龍潭

8、泉城 黑虎泉 天下聞名

趵突泉

四年級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本課的寫作方法,進一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業的人,都離不開“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領悟思想,以文化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攝影照片。(出示水滴)見過嗎?用一個詞説説你看到的水滴。(晶瑩剔透)呵,這是水滴給你最初的感覺!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與水滴有關的課文。學完課文後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認為小水滴僅僅是晶瑩剔透,還會有很多讚歎的詞來送給它。齊讀課題。

二、讀詞語

昨天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看看這些詞你都會讀嗎?——出示詞語

三、學啟示

師:普普通通的水,平平凡凡的石,演繹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話,留下了耐人尋味的啟示。留下了什麼啟示呢?下面就請大家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讀一遍課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生讀課文。

師:誰來説説?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老師也找到了(出示),大家讀一讀,自己體會體會。 ——哪位同學願意讀給大家聽。

2、學習一二段

A、師:實現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滴水穿石為什麼會給我們這麼重要的啟示呢?讓我們走進太極洞,去見識一下“滴水穿石”這個奇觀,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哪些段落給我們介紹了滴水穿石的現象呢?(1、2)

師:誰願意做個導遊,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太極洞奇觀介紹給大家。 ——你是一位出色的導遊,滴水穿石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請看這樣一段話:出示:“在這塊的石頭的上方??奇觀”接連不斷,讓你感受了什麼?(滴了多久?幾百年嗎?幾千年?幾萬年?僅僅是幾萬年嗎?幾萬萬年甚至更久)省略號總是滴在同一個地方:讓你又感受到什麼?(時間長了水滴的力量驚人)微不足道的水滴為何能夠把石頭滴穿呢?幾百年過去了——(引讀)幾千年過去了——(引讀)幾萬年過去了——(引讀)這就叫——鍥而不捨、日雕月琢

B、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極洞內這一大奇觀,但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在生活中,雨水同樣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從高空落下來,力量肯定比太極洞裏的水滴大得多,為什麼卻沒有把石塊滴穿呢?課文中哪段話講到了雨水?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句子讀一讀。(出示: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大得多。)——為什麼沒有滴穿?

不是寫小水滴嗎?作者幹嗎要寫雨水呢?雨水這段似乎和課文沒有關係,那可以刪除嗎?(這是對比反襯的手法。通過將水滴和雨水的.對比更加有力的證明了小水滴的持之以恆,目標專一。)難怪書上這樣説——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做不成呢?”你聽懂了嗎?它其實就是告訴你——(指名改陳述句)用書中的兩個詞概括一下,滴水穿石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精神?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其實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就能創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蹟。讓我們再讀一讀需要我們銘記的啟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再讀啟示。到這裏我們看作者的目的好像已經達到了,該講的好像已經都講了?看來文章應該這樣來改寫,你們看行嗎?為什麼不行呢?學生交流(不能刪除事例,用事實講話更有説服力)是的,用事實講話是這種文章常用的辦法。

3、學習事例

師:課文第三自然段就給我們舉了三位具有水滴精神的名人故事,他們是——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三段,各用一句話概括一個故事。

1、李時珍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寫成本草綱目。

2、愛迪生畢生孜孜以求於電學實驗研究,竟有一千多項發明。

3、齊白石數十年如一日,天天揮毫作畫、不教一日閒過,終於使畫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師、概括的非常完整,這就是同學們嫻熟運用語言的能力。光有概括是不夠的。接下來我們放慢閲讀的腳步,想一想,滴水穿石精神的具體表現在哪裏。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把有關語句畫下來。 ——哪位同學願意把你的讀書體會、個人感受跟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分享。

A、李時珍:(出示句子)誰來説説從哪兒感受到李時珍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李時珍從小就有一個理想,是什麼?(立志學醫)你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了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引導學生抓住“翻山越嶺”“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二十幾年”“不懈努力”“終於”等詞充分體會李時珍是如何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根據學生找出的詞句,老師隨機將相應詞語點擊成紅色。) 小結:在這二十年裏他經歷了多少磨難,甚至可能多少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們就像一塊塊頑固的石頭阻礙着李時珍走向成功,但李時珍如水滴般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戰勝了它們,終於寫成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

我們來看一份資料。請位同學讀,注意突出數字。(出示:李時珍先後查閲800多種書籍,經過27年的刻苦鑽研,終於在1578年寫成《本草綱目》。全書共52卷。卷目及藥物繪圖1127種,各類藥物按類編入,共1892種,還附有治病藥方11096條。自17世紀,被翻譯成拉丁、法、日、朝、英,俄等文本,成為馳名中外的藥學鉅著。)從這些數字你能體會到什麼?嘔心瀝血。是什麼成就了這篇鉅著呢?是李時珍持不懈的意志。讀了這段文字,聯繫我們的課文,你是否有了更深的體會?拿起書,讓我們帶着自己此時此刻的感情讀讀這句話。

B、愛迪生(出示句子)從哪兒看出愛迪生有滴水一樣的精神?

1、引導學生抓住“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迷戀”“畢生孜孜不倦”“竟??一千多項”等體會愛迪生的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2、指導學生朗讀。老師想到一句話: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正是愛迪生的寫照!

C、齊白石(出示句子)師:爐火純青是什麼意思,請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是説齊白石作畫的技藝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

齊白石“不教一日閒過”就是滴水石穿精神的表現,到了晚年他每天還要作畫三幅,要做到這一點太難太難了。

師:是啊,我們來讀下面的文字,感受什麼叫“不叫一日閒過。” (出示:齊白石老人一輩子就從來沒有離開過畫畫。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風裏描畫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陰涼的樹陰下觀察小溪裏的魚蝦;秋天,他在習習的涼風裏觀賞各式各樣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筆凍硬了,墨水凍成塊了,他還是堅持着作畫??

師:從這段話你讀出了什麼?齊白石對藝術的追求非常非常執著。90多歲的老人還能畫出這樣的畫,叫我們怎能不感動怎能不敬佩呢。

師:是呀,只有這樣他的作畫的水平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現在讓我們的目光聚集大屏幕靜靜地欣賞幾幅畫。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畫嗎?

美不勝收、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正是因為齊白石老人有着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他的畫才能如此逼真,如此完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4、感悟作者選材的精當。作者給我們列舉了三個名人故事,雖然年代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成就也不同,但是有一個高度相同的,一起説。——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師:作者為什麼選擇這樣3個人物來説明自己的觀點呢?這3個人物有古今的,有中外的,例子不限於一個時期、一個國家,很有説服力。

總結:這三個人是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代表,選擇這三個人作為材料,説理更全面,更有説服力,可見作者構思之嚴謹,選材之精當,讓讀者無懈可擊,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在寫作時學習的。選材的典型性

師:從滴水穿石的現象,你還想到了誰?(引出文中省略號的用法)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小結:出示句子:你看,??取的成功的嗎?

5、剛才大家介紹了那麼多,今天老師也給大家介紹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學生,也不是老師,是個挖井人。(師出示漫畫《挖井人》,介紹: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廢杴,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勞,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斷的水)

師:通過這幅漫畫,你看明白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既然是朋友了,那麼你想對他説些什麼,使他儘快的挖到水?

四、課文延伸,自我提升

你是一個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人嗎?生説比如:學習鋼琴、學習特長?? 小結導讀“滴水穿石”啟示的句子:無數事實證明——讀句子有人説,“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所以,我每個同學從小就應該有自己的理想,或者説有一個前進的目標。願每個同學都能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願每個同學都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五、佈置作業

1、課外蒐集一些名人的故事讀一讀。

2、寫一篇有關這篇課文的讀後感。

板書設計:

滴水穿石的啟示

目標專一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舉例)

持之以恆雨水水滴(對比)

四年級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剩下、伐木、煤油燈”3個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4、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教學時數】

2-3課時

【課前準備】

1、生字、生字卡片。

2、有條件,可準備與課文相協調的音樂及反映課文內容情景的課件,以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感悟童話主題。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板書:“樹”,提問:你知道的樹是什麼樣的?

再板書“去年的樹”,提問:看到課題有什麼疑問嗎?

2、圍繞一隻美麗的小鳥和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讓我們一起來讀一段美麗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認讀生字詞。

3、指名分段讀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4、再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知道了什麼。

三、確立本文的閲讀方法

1、這篇課文對話較多,讓我們主要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來閲讀本文。

2、畫出寫對話的句子。

四、指導朗讀第一組對話

1、過渡談話:冬天到了,小鳥要到南方去過冬了,臨走之前,一對好朋友依依惜別。他們説了些什麼呢?讀一讀。

2、生活中,你也許經歷過離別,想一想那是怎樣的情景?想後再讀一讀。

3、組內練習朗讀,注意讀出感情來。

5、 指名朗讀。注意讀出自己的個性。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2~4組對話

1、學生分組練習

他們就這樣依依惜別,並做了約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鳥滿懷深情地跑回來找它的好朋友大樹。然而,往日朝夕相處的夥伴卻不見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問了又問……下面的三組對話,請同學們自己選定一個角色在四人小組裏面合作練讀。

2、指名朗讀,讀後評價

那一聲聲急切地詢問,流露出小鳥對大樹的無限深情。讀着讀着,誰不被小鳥的這一份真情感動呢?我們一起來朗讀,互相説説究竟怎樣讀更能反映小鳥的這份真情。

3、扮演角色,體驗感知

誰來做一回小鳥。你們可以像小鳥一樣在教室裏,就這樣飛呀,飛呀,尋找着她的好朋友,你在誰的身邊停下來,那個同學就做你的配角讀。(兩組同學分角色一起朗讀)

二、朗讀、想象,體悟主題

1、同學們,小鳥對大樹的這種焦急、牽掛、擔心就是奉獻給大樹的最最珍貴的友情。讓我們再一次深入地和課文傾心地交流對話,來體會這種感情。村子裏,煤油燈旁,一對好朋友又見面了。大家把書拿起來,讓我們一起讀最後三段。

2、引導想象。親愛的小鳥,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你想説什麼?你要走了,但你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你還想説什麼……課文中有好多話作者想説都沒説出來,給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來把作者沒説的話説出來,行嗎?

3、教師小結

同學們,你們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鳥飛走了,帶着淡淡的'傷感,飛走了。但他給大樹留下了歌聲,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們世間最最寶貴的誠信。

三、拓展昇華

編寫“友情卡”。

小鳥對大樹的情,把大樹也給深深地打動了。大樹想在自己還沒有被燃盡之前,為小鳥寄去一張友情卡。同學們你們願意為大樹寫這張友情卡嗎?

四、學生自由寫,教師指導

1、讀了這篇課文,對鳥兒,對樹,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説,讓我們再來讀讀全文,讀後説説。

2、總結

我們通過老師和同學,同學和同學,我們一起和課文進行多次的交流對話,讓我們真正地走進課文、真正體會了“信守諾言,珍愛友情”的可貴。但願這個世界“誠信與友情同在。”

五、佈置作業

1、抄第11課生字組三詞

2、《黃岡》第11課

3、繼續完成“友情卡”

【板書設計】

  11、去年的樹

  對話

  鳥兒 樹 信守諾言

  樹根 珍惜友情

  門先生

  小女孩

【教後反思】

本課是一個感人的童話故事,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藴涵着“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對話讓學生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我覺得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是收穫較大的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到位,聽説讀寫練幾個環節的訓練還是比較到位的。比較苦惱的是學生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方面,有些力不從心。

四年級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複述課文。

過程與方法:

1、查找資料的方法,與自身相結合的方法,閲讀、討論、談話等方法。

2、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培養課外閲讀的習慣。

2、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查找資料,瞭解水滸人物故事與同學交流,感受閲讀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我”愛讀《水滸傳》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讀詞語,並用這些詞語來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出示:特別 百聽不厭 破涕為笑 迫不及待 津津有味

2、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學習第一部分(1-3自然段)想看《水滸傳》

1、請你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1-3自然段,思考:“我”如何愛上讀《水滸傳》的?課文中的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了“我”對《水滸傳》的深深喜愛之情呢?讀完後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

指導學生體會:

a)小時侯聽鄰居老大爺講故事,初次接觸水滸故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對於武松打虎更是百聽不厭。

b)寫在家裏找到一套《水滸傳》,雖然看不懂,卻盼望能讀像《水滸傳》這樣有趣的書。

c)寫當心愛的.書被大火吞沒了後,哭着要《水滸傳》,直到媽媽答應了才破涕為笑,更表明了“我”想看《水滸傳》的心情。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相關的部分。

師:通過這幾件事情,我們不難看出“我”愛上了讀《水滸傳》。

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體會了,現在請帶着自己的感情來讀一讀1-3自然段。

自由讀,指名讀。

2、齊讀1-3自然段。

帶着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1-3自然段。

學習第二部分(4、5自然段)愛看《水滸傳》

1、默讀4、5自然段,想一想:“我”是怎麼讀《水滸傳》的?

2、學生帶着問題默讀4、5自然段後彙報學習成果。

3、指名朗讀,讓學生想象畫面,深入體會“愛讀”。

a)師: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來,誰能説説“迫不及待”的意思?“我”是怎麼“迫不及待”地讀的?(早上……晚上……放學路上……)

b)師:“我”還怎麼讀呢?(還讀了“武松打虎”)

4、品讀“武松打虎”的細緻描寫,以第5自然段的描寫為劇本,小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劇。

a)自由朗讀這個自然段。

b)請小組合作排演武松打虎的小短劇,可以加上對話,看看哪個小組最精彩?

c)再次朗讀。

5、感情朗讀,讀出“我”的痴迷和喜愛,感受“我”閲讀《水滸傳》的喜悦。

帶上自己的感情讀讀這兩個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三部分(6自然段)讀了《水滸傳》後的收穫

師:自由讀這個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又説了什麼?

師:你們自己讀書的時候,有沒有象文中的“我”這樣,有自己的收穫呢?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全班交流。

師:誰來説給大家聽聽?

師:我們再一起讀讀文中“我”的收穫。

三、總結拓展

1、學到這裏,我們知道了文中的“我”童年讀《水滸傳》的故事,經歷了三個過程:想看《水滸傳》——愛看《水滸傳》——讀《水滸傳》有的收穫,請你快速瀏覽一遍課文,結合老師的板書,複述課文。

2、《水滸傳》是本極有魅力的書,還有許多英雄好漢等着我們。課後請同學們閲讀《水滸傳》,完成以下作業:

a.準備一個水滸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説給同學聽。

b.辦一期以“水滸英雄人物”為主題的手抄報。

c.寫一篇論水滸英雄的小練筆。

板書:

15 童年讀《水滸傳》

四年級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李時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經過長期的反覆實踐和刻苦鑽研,編寫了《本草綱目》;教育學生學習李時珍刻苦鑽研、認真實踐的精神,從小愛科學、學科學。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積累”“流傳”等詞語造句。

3、指導學生學習概括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給課文分段的方法,體會本課層次清楚,意思連貫的寫作特點。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課文的第三大段寫的是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經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2、指導學生按小節的內容體會事物發展的順序,然後給課文分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課前準備

1、生字新詞的幻燈片若干張。

2、“李時珍上山採藥”幻燈片一張。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和要求

1、分析課題,檢查預習,處理生字詞,學生質疑,使學生初步瞭解全文。

2、分析閲讀第一、二段課文,使學生了解李時珍從小立志學醫並跟隨父親學醫,這是他日後研究醫藥的'良好條件。

二、教學過程

1、分析課題。

從《電影》李時珍引出課題。簡單介紹李時珍的生平事蹟。

2、檢查預習情況,提出生字詞進行教學。

本課生字詞共有10個。通過字詞幻燈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讀音、字形、筆順和字義掌握的情況。其中“診”容易讀成“zhēn”,與“珍”相混;“判”與“叛”,“譯”與“澤”字形容易相混;“對症良藥”、“藥效”、“嚴寒酷暑”等詞語與理解課文關係密切,可以在講讀課文時進一步講解。

3、教師範讀全文。

要求學生注意聽,把不懂的地方劃出來,並且要求學生初步説出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4、學生質疑。

5、分析閲讀第一段課文。

指名讀第一小節,使學生了解這一段介紹了李時珍是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從小就立下了為窮人治病的志願。

提問:

(1)什麼樣的人才可以被稱為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什麼樣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才能被稱為是偉大的呢?

(板書: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2)哪些條件使李時珍立下了為窮人治病的志願?

(板書:立志行醫)

小結:

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有着豐富的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可以被稱為醫學家和藥物學家;對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的人,才能被稱為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編寫了《本草綱目》科學地、比較全面地總結了我國古代醫藥學的成就,對我國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不愧是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世代行醫”這一詞語説明李時珍立志行醫受到了家庭的影響;“救死扶傷”這一詞語説明李時珍從小就懂得了做一個醫生的意義。這兩點是李時珍立志行醫的條件。

6、分析閲讀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小節,使學生了解李時珍處處留心向父親學醫,從二十二歲起就開始給人看病,為他日後深入研究醫藥打下了基礎。

提問:

為什麼父親不願李時珍再當醫生,後來又同意他學醫了?這説明了什麼?

小結:

“鄙視”是看不起的意思。在舊中國,有錢有勢的人看不起醫生的行業,所以父親不願李時珍再當醫生。可是父親的反對並沒有動搖李時珍學醫的決心,他“處處留心”,“暗自”記下了不少藥方,主動地向父親學習。在父親遇到“疑難病症”時,他能説出“對症良藥”。因此,父親同意他學醫了。這説明李時珍學醫的決心大,非常用心,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連反對他學醫的父親也被他刻苦學醫的精神感動了。

(板書:跟父親學醫)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和要求

1、分析閲讀第三大段,使學生了解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經過。

2、按小節內容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總結全文,理解李時珍為什麼能編寫出《本草綱目》。

二、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朗讀第一、二段課文。

(2)李時珍為什麼要立志學醫?

2、分析閲讀第三大段。

(1)指名讀第三小節,使學生了解李時珍為什麼要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提問:

①這一小節的第一句起到了什麼作用?

(板書:研究藥物)

②李時珍在行醫的過程中發現舊的藥物書有什麼缺點?

(板書:發現:無缺錯)

③怎樣才算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板書:完善:添補改)

小結:

一面”表示並列的關係,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文寫的是行醫,下文該寫研究藥物了。有了這樣的句子,段與段之間的聯繫更密切了。

舊的藥物書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李時珍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發現了它們的缺點,決心要編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完成這樣一個工作是非常艱鉅的。

(2)指名讀第四小節,使學生體會李時珍採藥時不怕困難、刻苦鑽研、虛心學習的精神。

提問:

①這一小節第一句起什麼作用?

(板書:親自採藥)

②李時珍親自採藥表現了什麼精神?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板書:不怕……不怕……不怕困難

餓了……天黑了……廢寢忘食

品嚐、判斷……刻苦鑽研、不怕犧牲

訪問了……學到了……虛心學習

(利用幻燈演示這一部分板書)

指導複述:

幻燈演示“李時珍上山採藥”,一邊觀察圖畫,一邊複述。

小結:

李時珍親自採藥,親口品嚐藥材,表現了他不怕困難、刻苦鑽研、不怕犧牲的精神。他虛心向廣大人民羣眾學習,集中了人民羣眾的經驗和智慧。這些活動為他編寫《本草綱目》作了充分的準備。

(3)指名讀第五小節,使學生了解李時珍用了二十七年編寫成的《本草綱目》,是中藥書中一部偉大的著作。

提問:

為什麼説《本草綱目》是中藥書中一部偉大的著作?

小結:

《本草綱目》比較完善地總結了我國古代醫藥工作者、廣大人民羣眾和李時珍一生行醫採藥的實踐經驗,對我國和世界醫藥學的發展都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藥書中一部偉大的著作;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板書:編寫《本草綱目》)

3、指導分段、概括段意。

(1)利用板書概括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

(2)把內容相近的小節合併起來。

第一小節寫李時珍立志行醫。

第二小節寫李時珍跟父親學醫。

第三、四、五小節寫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3)分段,概括段意。

4、總結全文。

(1)歸納主要思想內容。

這篇課文主要寫李時珍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立志學醫,他經過反覆實踐、刻苦鑽研,終於編寫成《本草綱目》,説明他是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2)指導學生懂得用關聯詞聯繫上下文的寫作方法。

課文中用“一面……一面”、“不但……還”等關聯詞語把上下小節的內容聯繫起來,使得文章層次清楚,意思連貫。

5、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用“積累”、“流傳”等詞語造句。

(3)寫出每段的段落大意。

四年級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P50-51

內容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

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其依據是十進制位值原則。教材着重從“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來説明小數的意義,使學生明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教學設想: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再次基礎上,課前讓學生進行復習。在課堂上通過練習題進行新知的教學,先由教師指導學生認識一位小數,在學習兩位小數和三位小數的時候,放手讓學生小組探究,體現學習的自主性。通過直觀的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通過想一想、説一説、議一議等活動使學生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通過一系列練習鞏固認識小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利用米尺和麪積圖研究分數和小數之間的關係,感悟小數的意義: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理解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

2、認識小數的數位和計數單位。

3、知道小數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小數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三年級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數,課前也帶領大家根據學案複習了小數的`知識,並要求大家把你寫的小數進行了分類。

下面請同學們給同桌讀一讀你寫的分數和小數,並互相説一説分類結果

課件出示學案內容

一.複習導入

(出示一位學生的分類結果)

師:請這位同學來回答,你把這些小數分成了幾類?

生:三類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小數點後面只有一位的是一類,小數點後面是兩位的是一類,小數點後面三位的是一類

師:你們分的和他一樣嗎?

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板書補充數位順序表)

小數部分只有一位的小數叫做一位小數,那小數部分只有兩位的小數呢?

生:兩位小數

師:三位的呢?

生:三位小數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小數的意義(板書:小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三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小數,會寫以米、元作單位的小數,並理解其意義。在此基礎上,也能用小數表示面積圖和線段圖中給定部分,因此利用課前複習關於小數的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二、新授

(一)認識一位小數

1、出示尺子圖

師:看這幅圖,你是怎樣填的?

生:分數:1/10米,小數:0.1米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

師:誰再來説一説?

2、出示面積圖

師:再看這個圖,你還能用分數和小數表示嗎?

生:分數是1/10,小數是0.1

師:為什麼它也能用0.1表示?

生:塗色部分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數表示是1/10,用小數表示是0.1.

師:其他同學同意嗎?也就是説它們都表示1/10。即1/10=0.1

(出示課件:1/10=0.1)

3、出示第二幅面積圖

師:那現在塗色部分是多少?

生:分數是3/10,小數是0.3

師:0.3表示什麼意思?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3/10,分數是0.3

師:0.3裏面有幾個0.1?

生:0.3裏面有3個0.1

4、出示

師:你還能用分數和小數表示塗色部分嗎?給同桌説一説,並且説一説每個小數表示的意義

(同桌互説)

彙報:

師:第一個誰來説?

生:分數是6/10,小數是0.6

師:0.6裏面有幾個0.1?

生:0.6裏面有6個0.1

師:第二個是多少?

生:分數是9/10,小數是0.9

師:0.9表示什麼?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9份,就是9/10,小數是0.9

師:0.9裏面有幾個0.1?

生:0.9裏面有9個0.1

5、課件出示

師:這是我們剛才得到的幾組小數和分數,觀察這些分數,有什麼特點?

生:分母都是10,都是平均分成了10份得到的

師:也就是十分之幾的數,十分之幾的數我們可以用幾位小數表示?

生:一位小數

師:十分之幾的數用一位小數表示(課件出示)

給同桌讀一讀這句話

6、課件出示

師:我們再回到這個圖,現在塗色部分是0.9,也就是9個0.1,如果再添一份是多少?

出示

生:10/10、1

師:十分之十就是1

1裏面有幾個0.1?

生:1裏面有10個0.1(課件出示)

7、出示

師:這個圖怎麼表示?

生:1.2

師:1.2裏面有幾個0.1?

生:1.2裏面有12個0.1(課件出示)

8、出示

師:同學們仔細看,你發現了嗎?一位小數都可以看做幾個0.1(引導學生説)

0.1就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讀作十分之一(補充數位順序表)

十分之一所佔的數位就是十分位(補充數位順序表)

師問:十分位的計數單位是什麼?

生:十分之一

師:十分位所佔的數位是?

生:十分位

師:老師在説一個小數:0.8

8在哪一位?(生:十分位)

它的計數單位是什麼?(生:十分之一)

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生:8個)

【從直觀的尺子圖入手到較抽象的面積圖,在對比中理解0.1的意義,逐漸遞進,在不斷理解幾個0.1的基礎上,認識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在老師的引導下,問題的深入中幫助學生理解】

(二)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1、自主探究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一位小數的意義、數位和計數單位。那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呢?

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學案內容,結合老師給你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

先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學生活動

2、練習反饋

師:同學剛才討論的很積極,這幾個問題都解決了嗎?

那老師出幾個問題考考大家

3、出示

師:塗色部分是多少?

生:分數是1/100,小數是0.01

師:你怎麼想的?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0,小數是0.01

師:誰再來説一説?

出示

師:這一個呢?

生:分數是4/100,小數是0.04

師:0.04裏面有幾個0.01?

生:有4個0.01

出示

師:這是多少?

生:分數是21/100,小數是0.21

師:0.21裏面有幾個0.01?

生:有21個0.01

4、認識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

師: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麼?(生:0.01)

也可以説是百分之一(補充數位順序表)

百分之一所佔的數位是?(生?百分位)(補充順序表)

兩位小數表示的是?(生:百分之幾的數)

5、三位小數的意義

出示

師:再看這個圖,塗色部分是多少?

生:分數是1/1000,小數是0.001

師:0.001表示什麼?

生: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1000分,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1000,也就是0.001

師:誰再來説?

出示:0.125

師:再看這個數,是多少?(生:零點一二五)

沒有圖了,你還能説出他的意義嗎?

生: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125份就是125/1000,用小數表示是0.125

師:0.125裏面有幾個0.001?

生:有125個

6、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

師: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麼?(生:0.001)

也可以讀作千分之一

千分之一所佔的數位是?(生:千分位)

(補充數位順序表)

三位小數表示的是什麼數?(生:千分之幾的數)

【設計意圖:在認識一位小數時,由教師帶領學習,而在認識兩位小數和三位小數時,則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利用認識一位小數時的學習經驗進行學習】

7、延伸

師:那四位小數呢?(生:萬分之幾)

計數單位是?(生:萬分之一)

往下説的完嗎?(生:説不完)

我們可以用省略號表示(補充數位順序表)

8、拓展

師:小數部分有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

生:有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因為我們把物體平均分成10份,又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越分越小

師:你們聽懂了嗎?

想一想,0.1是怎麼得到的?

生:平均分成10份,1份是0.1

師:那0.01就是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0.001就是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一份,隨着分的分數越來越多,一份就越來越小,如果我繼續分下去能分完嗎?越往下分越小,那有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

生: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

師:小數部分有沒有最大的計數單位?

生:十分之一

9、修改數位順序表

師:拿出你剛才寫的數位順序表,看一看你寫的對嗎?

有問題的修改一下

(三)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

師:第一個圖的塗色部分用小數表示是?(生:0.1)

第二個圖的塗色部分用小數表示是?(生:0.10)

你發現了什麼?

生:兩個圖的塗色部分一樣大

師:也就是他們大小相同。(出示:0.1=0.10)

有什麼不同嗎?

生:平均分的份數不同,一個平均分成了10分,一個平均分成了100份

師:對不對?第一個平均分成了10份,取其中的一份,第二個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0份

第一個表示1個0.1,第二個表示10個0.01

你還有什麼發現?

生:10個0.01是0.1(板書)

師:一起讀一遍

2、出示(由1個0.1增加到10個0.1)

生一起數到1

師:你發現了什麼?

生:10個0.1是1

師:(板書)再讀一讀

3、小結

師(指數位順序表):你有什麼發現?

生:進率是10

師:對,小數和整數一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四年級教學設計11

閲讀目的:

1、通過對中秋、重陽節的瞭解,激發學生去了解我國傳統節日。

2、 通過向學生推薦《中國節》,進一步提高課外閲讀的興趣。

閲讀準備:

瞭解中秋、重陽節,激發閲讀的慾望。

閲讀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2、你們平時都讀了哪些課外書呢?(學生自由講)

二、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

1、在你讀過的課外書當中,你最喜歡哪一本?能説説喜歡的原因嗎?

(1)同桌交流。

(2)班級內交流。(相機進行評價)

2、總結: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穫自然更豐富。

三、走進中國節

1、今天老師老師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中國節》。(出示《中國節》這本書)裏面説的都是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那你們知道什麼是傳統節日嗎?(學生自由講)

總結:歷史傳承下來的、代代相傳的節日就叫傳統節日。

2、那你們知道有那些傳統節日嗎?(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節、重陽節、 臘八節、 除夕……)

3、《中國節》這本書,就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節、重陽節、 臘八節、 除夕八個節日(課件出示8個節日)

四、感受中秋節

1、同學們,我們前幾天剛過的其中一個——(清明節)

2、那同學們都是怎麼慶祝的?(學生自由發言)

3、現在的中秋節也就是團圓節,吃月餅、賞圓月,更期盼家人團圓。即使再忙,這一天也要回家,圖的就是一個團圓!

4、其實中秋吃月餅這一習俗很早就流傳了,自讀你們手中的資料《吃月餅》 想一想:吃月餅這一習俗是怎麼由來的?

(1)小組討論,交流

(2)全班反饋

先秦時期:老人吃的餈粑餅

唐明皇時期:仿造嫦娥的仙餅

唐高祖時期:吐蕃人敬供的圓餅

明朱元璋時期:起義傳遞消息的圓餅

抗擊北方靼子時傳遞消息的圓餅

總結:這些事情都發生在中秋前後,都跟餅子有關,慢慢也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5、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民族,中秋的習俗也不一樣。(出示中秋習俗課件)

祭月 請籃神 聽香 吃月餅吃芋頭 燒塔 走月亮 摸秋 豎中秋 罵中秋 奪狀元餅

以及少數民族的辦歌墟 追月 尋月 偷月 鬧月 跳月

6、沒讀這本書之前,很多我也是聽都沒聽過。同學們想了解嗎?

留給同學自己在這本書中找答案。(激發學生想讀的慾望)

9、緊接着中秋的就是——(重陽節)你們對重陽節有什麼瞭解?(學生自由講)

10、出示兒歌:九月裏,九月九,爬山登高飲菊酒,戴上茱萸避邪惡,吃了花糕多長壽。

從兒歌裏我們就感受到重陽節的一些習俗。(學生自由講 登高、飲酒、插茱萸、吃重陽糕)

10、那同學知道為什麼要過重陽節嗎?閲讀資料

《桓景避邪説》、《宮習外傳説》

請同學用比較簡潔的語言説一説由來

11、過去人們國重陽節是為了祛災避邪,現在重陽節已經發展成為老人節了,希望人們能夠尊敬老人。同學們,今年的重陽節,你準備怎麼做呢?(學生自由講)

12、是啊!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是應該去了解、繼承、發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 其實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包括它們的由來、習俗、趣聞這本書都做了詳細的介紹,這是一本很值得去閲讀的一本書。

四、總結

最後老師想送給大家一段話:

閲讀,終生的承諾

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在讀書時那苦思的剎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讀書;

工作再忙也要談書;

收入再少也要買書;

住處再擠也要藏書;

交情再淺也要送書。

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

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

最可憐的人是與書無緣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與書為伴,讓閲讀成為我們終生的承諾!

四年級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輔導學生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盤古開天闢地並用身體孕育萬物的神勇和偉大。

二、內容分析

這是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講的盤古開天闢地孕育萬物的故事。從奶奶講的故事,可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這位遠古英雄的神勇和偉大。重點難點:朗讀課文,感悟盤古的神勇和偉大。

三、學生分析

喜歡神話,想探究宇宙是怎麼形成的,是孩子們的天性。本課的設置就是想通過讓孩子們的好奇心,探究這些祕密的同時激發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四、設計思路

減少繁瑣的分析講解環節,給學生充分探索、發現的機會,使其感受中國古代民間文學的精華,領悟古代勞動人民認識和探索自然奧祕中豐富的想像和無窮的智慧。

五、教具準備

盤古開天闢地的圖畫或動畫課件;本課生字卡片。

六、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課題

1、談話:佳佳是和我們同齡的小朋友,他平時特別愛提問題,比如天上為什麼會有星星?地上為什麼會有河流?有一天,她問奶奶,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從哪來的?奶奶就給她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神話故事,佳佳都聽得人迷了,你們想知道是什麼故事嗎?

2、出示課題:開天闢地。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圈出本課生字,對照課後的生字表,把生字讀準確)

2、小組合作學習,糾正讀音。(讀一讀生字所在的詞語或句子,並悄悄告訴同桌小夥伴,你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3、交流識字方法,認讀生字。

教師範讀,邊聽邊畫出“開天闢地”的句子。

4、指導學生從整體理解“開天闢地”的過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麼樣?(板書:大雞蛋躺巨人)

(2)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出示掛圖或播放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板書:開天闢地頂天立地)

5、讀最後一自然段,發揮想像力,感悟神話的創作過程。

(1)奶奶最後告訴我們什麼?一起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發揮你的想像力,説一説盤古還創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結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為盤古開天闢地而誕生的,你相信這種説法嗎?你還想通過什麼辦法知道些什麼呢?讓我們都為揭開宇宙的奧祕而努力探索吧!

附:板書設計 :

30開天闢地

大雞蛋--開天闢地--創造宇宙萬物

躺 巨人 頂天立地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朗讀感悟,複述課文,指導寫字。

一、談話引入

上節課我們讀了《開天闢地》這個神話故事,瞭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盤古開天闢地、創造宇宙的過程,還認識了許多生字娃娃,這一節我們接着學習課文。

二、鞏固識字

1、同桌小夥伴互相認讀課後生字。

2、認讀生字卡片,試着給生字組詞。

三、朗讀感悟

1、再讀課文,説説盤古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引導學生理解盤古的勇敢、獻身精神。)

2、從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盤古勇敢、很偉大,願意犧牲自己,造福人類?找出有關句子多讀幾次。

3、怎樣讀才能體現出盤古的勇敢和你對他的敬佩?自己先試一試,然後小組互讀互評。(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二、三自然段,適當評價。)

四、講述故事

1、看圖或板書講《開天闢地》這個故事。試着給同桌小夥伴講一講,哪一部分講不好,還可以再看看書後再講。

2、各小組推選出代表,開展“故事大王”比賽。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兩個獨體字,兩個左右結構的字,四個上下結構的字。)

2、指導書寫。

(1)指導“丈”:強調撇捺要舒展開,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止”,描紅,練習。

(2)指導“抓”:強調左窄右寬的特點,引導學生觀察“停”,描紅,練習。

(3)指導“突”:強調上下呼應、結構勻稱等注意事項;引導學生觀察“盤”、“蛋”,描紅,練習。

六、拓展延伸

1、你還聽過或看過其他的神話故事嗎?講給同學們聽。

把你搜集到宇宙誕生的其他資料講給小夥伴聽。

教學反思:

1、本課以孩子們常見的聽長輩講故事的方式導入 ,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2、重視自主學習,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閲讀了解課文內容。

3、做到從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從生活中主動學習,主動了解傳統文化。

4、不足之處,應該讓孩子瞭解神話是人們以前無法解釋宇宙形成的原理,自己想出的一些合理解釋,並不事實上如此。

四年級教學設計13

一. 課文特點:

這篇課文介紹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是從小艇的樣子﹑船伕的駕駛技術和小艇的作用這三方面介紹的,展現出威尼斯這個水上城市的風土人情。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在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瞭解威尼斯的風土人情。

2. 給課文分段,能合併幾層意思歸納第二﹑四段的段意。

3.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能寫出倒退﹑散開﹑筆直﹑靜寂等詞的反義詞。

4. 學習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能圍繞重點句寫一段話。

5. 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三. 教學重點:

1. 學習合併幾層意思歸納段意。

2. 認識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瞭解那裏的風土人情。

四. 教學難點:學習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能圍繞重點句寫一段話。

五. 教學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2. 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裏嗎?那你們知道哪座城市被人們稱為橋城﹑百島城嗎?一座城市擁有這麼多的名字該是多麼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裏走走看看,你們願意隨老師一起前去參觀嗎? 那現在我們就出發吧!

2.投影顯示,介紹威尼斯: 威尼斯位於意大利東北部,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那裏有401座姿態各異的橋樑橫跨在117條水道上,連接着118個小島。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船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書:13 威尼斯的小艇 )

(二) 初讀課文,根據書後預習題自學:

1.讀準生字表中生字讀音,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2.看註釋或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英尺 船梢 簇擁 譁笑 殘破 矗立 停泊 威尼斯 操縱自如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3.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把不懂的詞句畫出來。

4.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三) 檢查自學效果:

1. 指名讀準生字表的字音,判斷難點字的偏旁。

尼( 屍 ) 斯( 斤 ) 具( 八 ) 貨( 貝 ) 矗( 十 ) 殘( 歹 )

2. 巧用心,記住以下幾個字的字形。

艄:與捎﹑梢﹑消﹑悄換偏旁記憶。

殘:與錢﹑淺﹑線 換偏旁記憶。

矗:由三個直組成。

3. 理解個別生字(縱﹑譁﹑矗﹑殘)的意思。

譁:喧譁;喧鬧。

矗:直立;高聳。

殘:不完整;殘缺。

4. 齊讀書後讀寫詞語,理解部分詞義。

譁笑:很多人説話並夾雜着笑聲。

矗立:高聳﹑直立。

簇擁:(許多人)緊緊圍着。

沉寂:十分寂靜。

殘破:殘缺破損。

停泊:(船隻)停留。

操縱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礙,很靈活﹑熟練。

5. 指名讀課文,説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6.自由正確朗讀課文。

(四) 作業: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根據課後閲讀思考自學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在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瞭解威 尼斯的風土人情。

2.給課文分段,能合併幾層意思歸納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讀課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讀課文,其他同學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標出。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內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總起全文,點明中心 )

3.默讀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威尼斯小艇的?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4.討論分段: 樣子 (明確: *﹤1﹥ *﹤2-3﹥ *﹤4﹥ *﹤5-6﹥ 板書 船伕技術好 作用 )

(二) 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麼樣的?用~~標出。

2.抓詞句,談體會:小艇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樣子奇特 內部舒適)

3.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用了怎樣的寫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指名分讀2-3自然段,説説這兩節各講了什麼?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 小艇的樣子奇特。

* 坐在船艙裏面感到很舒適。 並列關係 (投影顯示)

5.師:在一個結構段裏,如果講了幾層意思,並且它們同樣重要,在總結段意時,就要把它們合併起來,誰來説説這段的段意?誰還能説得更簡單些?(投影顯示段意:小艇的樣子奇特,坐在船艙裏面感到很舒適。 )

6.總結:通過剛才的練習,同學們會發現合併幾層意思,並不等於幾層意思的相加,需要我們再進行歸納和整理,把多餘的詞語去掉,這樣就比較簡練了。

四年級教學設計14

一、課文簡説:

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二、學習目標:

1比鮮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毖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感悟,領會“美”的不同含義並形成積極體驗。

四、教學準備:

課件、音樂、課外輔助閲讀材料。

五、教學時間: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放鬆心情,欣賞音樂。

二、談話導入,初步瞭解搭石。

(師板書:搭石)同學們,你們見過搭石嗎?在哪見過?它有什麼作用呢?你們踏過搭石嗎?(課件)誰來説説當時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呀?用一兩句話描述就行。(可請圖片中的同學回答,更貼切些)指導説完整話。

師:哦!這就是生活中的搭石呀!在作者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小溪的水常年不斷,遇到溪水猛漲的時候,可不方便啦!於是鄉親們就會在小溪裏,根據溪水的深淺橫擺放上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吧!現在明白什麼是搭石了吧?!那我請一位同學上來畫一畫搭石好嗎?注意“平整方正”、“橫擺”、“間隔”。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內容)“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裏橫着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學生介紹搭石。

三、抓住重點詞,進一步瞭解搭石。

1、(課件出示)協調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2、檢查齊讀。

3、請你們快速輕聲讀課文,並找出文中帶有以上詞語的語句,用筆畫下來,同桌互相讀一讀吧!

4、(課件出示“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請一個小組朗讀,你們讀完有什麼感覺嗎?覺得美嗎?美在哪?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呀?(動作美――協調有序;聲音美――輕快的`音樂;畫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課件出示同學過搭石的圖片)結合圖片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意思。

假如踏搭石時動作不協調有序怎麼辦哪?用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那你們做什麼事時是協調有序的呢?請舉例説明。

看圖片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意思。

請把這三個詞語抄寫在練習本上。

5、師小結:是啊!家鄉的搭石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人們從它上面走過,踏過,一排排搭石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不僅給人們帶來方便,還為家鄉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多美呀?(師結合板書)

景 美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部分內容(課件出示內容)。

四、抓住重點句,體會情感。

1、師過渡:咦?學到這兒似乎課文已經結束了吧?你們認為文中有哪些還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語句,也就是你們認為比較重要的語句,有嗎?

(學生找-畫-想)

2、彙報交流,師生評價。

3、(課件出示最後一段話)“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師:你們找得很準確,那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呢?(指名讀句子)

評價:你讀得很投入,讀書就應該這樣。

(重點指導有感情朗讀)強調“聯結”和“也聯結”,可加上“不但――而且――”讓學生體會句子的情感遞進性。

4、師:那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鄉親們美好的情感?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請找出相關語句,細細朗讀體會,好嗎?

(同桌互相交流。)

5、反饋交流。

A “秋涼以後,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如果別處都有搭石,唯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qi?n)責這裏的人懶惰(duò) 。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 B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在説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6、師:同學們,從你們找的句子中,我已經初步感受到鄉親們那美好的情感了,誰來具體説説你體會到了什麼情感呢?

結合學生回答,填補板書:

7、師小結:搭石很美,因為它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但更美的是鄉親們那一顆顆勤勞、助人、善良、謙讓和尊老之心呀!這難道不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嗎?補充板書:

心 美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一次深情地讀讀這些話,一起走近鄉親們的心吧!(課件出示課文第三、四、五部分內容)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課內外結合,昇華情感。

1、師:同學們,老師昨天讀了一篇文章《古井》,也深受感動。現在我們一起來靜靜地讀一讀好嗎?注意要求:找找古井和搭石之間有什麼聯繫?並具體説説聯繫在哪?談談自己的想法好嗎?

(學生默讀文章,思考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播放背景音樂。)

2、師生交流讀書感受:我們班的同學真愛讀書,誰能把這兩句文章中最重要的語句互相調換一下順序説一説呢?

説得真好!其實無論是搭石還是古井,它們都有着美好的品格,而且還深深教育了我們如何做人,老師和你們的想法一樣,這真是心有靈犀呀!

此時,老師很想送你們一句話,想聽嗎?------不要太介意身邊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物,因為—平凡之中常常孕(yùn)育着偉大。

你們現在該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吧?

3、談發現:美是什麼?美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温暖;美也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出示課件圖片)在生活中,有許多不起眼的東西,如:一支支粉筆,一根根鉛筆,一盞盞燭光;還有許多平凡的人,如:烈日下辛勤勞作的環衞工人,孜孜不倦的老師們,天天為我們送水的送水工人,等等。他們就像搭石一樣,為人們默默奉獻着、工作着,然而我們卻未能察覺這平凡中所藴含的美好品格,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誰來説説自己的想法吧!

4、寫發現:那就讓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吧!(寫在練習本上)提示:可以寫一寫讚揚他們的話,也可以寫自己學完課文的感受。

學生寫話練習。

5、展示評議。

六、作業佈置:

1、 推薦閲讀《挑山工》;

2、 摘抄文中優美的句子。

板書設計1:

21 搭 石

故鄉的小路 景美

搭石 聯結

美好的情感 心美

(無私奉獻)

(互助謙讓)

……

板書設計2:

21 搭 石

景美

心美

四年級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瞭解在長期的傳統農業生產實踐中,人類發明了簡單的農具,這些農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體現了人類的智慧。

2、初步瞭解從傳統農業到現代機械化農業的變革過程,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發生了飛速的變化。

3、通過體驗,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勞動、崇尚勞動者的態度。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30~31頁。

〖教學準備〗

1、蒐集本地區常用的簡單農具的資料,既可以是文字、圖片等文本資料,如果有條件,也可以準備一些小農具實物。

2、讓學生調查本地區經常使用哪些簡單的農具,使用這些農具有什麼好處。

3、讓學生調查近年來本地區農村在農業機械化發展方面的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

“農作物的生長不僅依靠自然規律,在從種植到收穫的過程中,重要的是還要依靠人們的辛勤勞動,為此,人類發明了各種各樣簡單的農具。這些農具都是人手的延伸,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正像教科書第12頁第一段課文中所説的那樣:這些看似簡單的農具,設計都非常巧妙,藴含着科學的道理,它們不僅減輕了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勞動的效率。所以,這些看似簡單的農具,其實都凝聚着勞動者的聰明才智。”

2、觀察活動。

通過教科書第12頁的.五幅插圖,探究“這些是什麼農具?是做什麼用的?使用這些農具有什麼好處?”也可以依據插圖和學生在課前的調查和生活經驗進行探究,教師要加以指導。

3、體驗與交流。

根據調查成果交流:“本地區經常使用哪些簡單的農具,使用這些農具有什麼好處?”如果能夠找到小農具,最好讓學生體驗一下,使學生理解與徒手進行勞動相比,這些看似簡單的農具設計的巧妙之處,是怎樣減輕勞動強度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教師加以輔助説明,幫助學生了解一點有關農具的常識。在學生體驗簡單農具的使用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安全。

4、閲讀討論。

“人們把農業生產稱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叫做‘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農業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體力消耗大,是很辛苦的。所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人們並沒有滿足於使用簡單的手工農具和使用畜力耕作,而是不斷髮展、不斷變革的。”教師指導學生閲讀和觀察教科書第13頁的課文和插圖,並思考:這四幅插圖反映了農業生產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生產效率有什麼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後知道,農業生產經歷了使用簡單的手工農具和使用畜力耕作的階段,而且不斷髮展、不斷變革,直到工業化以後,生產出來的農業機械越來越多了,在田野裏勞動,機器更多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農業生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用拖拉機耕地,翻得深,耕得細,耕地的效率高;用收割機收割,可以做到大面積農作物的收割、脱谷、去除雜質等勞動一次完成,不用人工一項一項地去做了;另外,用插秧機插秧,省去了農民整天泡在水裏、彎腰手工插秧,且栽得又快又好;用中耕機鋤草,由拖拉機牽引,可以把大面積農田裏的雜草很快除去,比人工一鋤頭一鋤頭地鋤草高效又省力。

5、教師總結:

“農業生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衣食之源。人類從雙手採摘開始了農業勞動,後來人類學會了種植與收穫,從徒手勞動到發明簡單的手工農具,從依靠人力、畜力發展到現代農業機械化,無不凝聚着勞動的力量,凝聚着勞動者的智慧,凝聚着勞動者的偉大創造。”

〖給教師的建議〗

要重視對簡單傳統農具的資料收集,既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實物,重要的是理解這些農具是怎樣省力、高效的。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對本課題內容探究過程的參與和關注程度。

標籤: 四年級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m5pw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