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分析(結合課程標準説明本節課學習完成後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發現間隔 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係;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在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規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 的植樹問題。

過程目標:

1、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 並應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藉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

學習者特徵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徵、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描述):

通過平時的觀察,我發現四年級學生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但這種能力不是那麼強,在學習中很難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但學生的合作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適當的鼓勵是激勵學生學習,克服困難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經驗方面,學生們看到過“道路兩旁每隔一定距離會種有樹”,但是,在這樣的現象中包含哪些數學概念他們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師針對此予以明確;在數學知識方面,他們知道“依此類推”和“除法的意義”,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們可以通過計算和畫圖的方法解決,只是對這些量之間存在的數量關係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教學過程(按照教學步驟和相應的活動序列進行描述,要注意説明各教學活動中所需的具體資源及環境):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猜謎導入揭題

師:“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説話。”(手)

師:對,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請你們伸出右手,五指張開,用數學的`眼光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説,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間隔數為4。(師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現在有幾個間隔?

師:生活中“間隔”隨處可見,比如,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也是一個間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和解決一些簡單的、與間隔有關的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手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數與間隔數有的關係,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對數學問題的探索,激發探求植樹問題的慾望。

二、經歷探究,發現規律

1、激趣引入,啟發探究積極性

(課件出示)出示江口國小為綠化環境的招聘啟事及設計要求

招聘啟示

學校將進行校園環境美化,特誠聘環境設計師一名。要求設計植樹方案一份,擇優錄取。

江口國小

20xx.6

設計要求:

在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等距離植樹,兩端要栽。

【設計意圖】通過招聘啟示讓學生設計植樹方案的出發點是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平等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在參與中學習和構建新的知識、形成能力。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設置在數學廣角中,其教學與常規課有所不同。區別之處在於要把數學思想方法貫穿始終,巧用素材,有效提升,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設計理念

《數學用書》中説道:“數學廣角重在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因此,雞兔同籠問題作為數學廣角教學內容之一,正是教材注重滲透思想方法,關注學習過程的重要體現。教材藉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應用列表、假設、方程等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教材在本單元安排“雞兔同籠”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教學思路

(1)教材首先通過“雞兔同籠”這一問題,激發學生解答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問題的興趣。

(2)注重體現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這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能力,能夠理解此類問題題意,初步接觸多種解題策略,會一些基本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用圖示法、假設法、列方程法等解決"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並能用這些方法解決生活中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解法的巧妙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在學習中進行嘗試、比較、分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與價值目標:體會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瞭解我國古代數學研究成果。

4、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經。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第103—105頁

創設遊戲,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中國古代三大數學趣味題之一,“雞兔同籠”。下面,先讓我們來玩個接龍遊戲,我説動物的數量,你們對應説出他們的頭的個數和腳的只數。如:

師:一隻雞。

生:一隻雞,一個頭,兩隻腳。

師:一隻雞和一隻兔。

生:一隻雞和一隻兔,兩個頭,6只腳。

……

師:那反過來如果有5個頭,16只腳,該有幾隻雞幾隻兔呢?

……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解決這類問題的。

設計意圖:創設遊戲情境,很自然地引入課題。

出示問題,學習模式

已知:雞和兔共有5個頭,16只腳。

問題:雞和兔各有幾隻?

畫圖法:

結合教材,生自主用畫圖法理解完成。

列表法(枚舉法):

一一列舉出雞有0到5只及兔有5到0只時的腳數。

文字説明:

1.畫圖法:先畫出5個頭和16只腳,然後先給每個頭配2只腳,剩下的腳再兩隻兩隻地加到每個頭上,分配完後,4只腳的是兔,2只腳的是雞。

2.列表法:假設4只雞,1只兔,那麼共有12只腳,與題目條件不符;假設3只雞,2只兔,那麼共有14只腳,也不符合條件;假設3只雞,2只兔,那麼共有16只腳,剛好符合題目條件。

設計意圖:數形結合,以畫促思,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題講解

那現在我把數量增加一點點,你們再來算一下?(出示例1)

例1: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

1.嘗試與猜想(分小組合作,活動後彙報、交流)

四人小組,仿照引例中的按照表格模式,探討方法,並把討論結果綜合在表格裏,組長負責收集和整理相關信息,並推薦一位組員上台展示成果並分享方法。

畫圖法:

8個頭,26只腳

兔有( )只,雞有( )只。

列表法(枚舉法):

兔有( )只,雞有( )只

經過同學們的小組交流,合作探討,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你們善於觀察和總結規律,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以上的方法屬於一種猜測和推算的過程,這些方法在對於一些數字簡單的題目還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數字較大,以上兩種方法操作起來就有些難度了,我們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2.假設與探究

假設全是雞

師:突然傳來一陣鞭炮聲,兔子們嚇得全都用前面兩隻腳捂住耳朵,站立了起來。這時,兔子和雞一樣只有兩隻腳站在地上。同學們,聽到這裏,你想到了什麼?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再交流)

生:我們是這樣想的:兔子都用2只前腳捂住耳朵,用2只後腳站了起來,這時每一個頭就對應着有2只腳站在地上(即可假設8個頭都是雞頭),此時站在地上的腳的個數是8×2=16只。

師:算式裏的8表示什麼?2又表示什麼?結果的16只腳是什麼的腳?

生:8表示“假設8個頭都是雞的頭”,2表示“每隻雞有2只腳”,16只腳是站在地上的腳。而之前數有26只腳,少了26-16=10只腳,這10只腳是兔子捂耳朵的前腳,而每隻兔子有2只前腳,所以兔子的只數是:10÷2=5只,雞的個數是:8-5=3只。

師:“10÷2=5”式中的10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

生:10表示兔子抬起捂耳朵的前腳,2表示每隻兔子有2只前腳,

10÷2表示兔子的數量。

師板書:假設全是雞:

腳的總數:8×2=16(只腳)

少了的腳數:26-16=10(只腳)

一隻兔比一隻雞多的腳數:4-2=2(只腳)

兔子:10÷2=5(只)

雞:8-5=3(只)

師:以上的方法就是假設法,假設全是雞,先算出腳的假設總數,然後對比實際總數,再用少了的腳數除以2(4-2=2)就可以算出兔子的數量了。

假設全是兔

師:鞭炮聲停了,兔子們都把前腳放回到地上,這時所有的雞看到兔子被鞭炮聲嚇倒,都笑得站不穩,用兩隻翅膀撐到地上,變成了雞好像也有4只腳的樣子。你又想到了什麼?

(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再交流)

生2:我們是這樣想的:雞都把翅膀撐到地上當“腳”了(即可假設8個頭都是兔頭),這時地上的腳的'總數是8×4=32只,但實際上只有26只腳,多出來的“腳”32-26=6只,多出來的這6只“腳”實際上是雞的翅膀來的,每隻雞有2個翅膀,所以雞的個數有6÷2=3(只),兔的個數有8-3=5(只)。

師板書:假設全是兔:

腳的總數:8×4=32(只腳)

多了的腳數:32-26=6(只腳)

一隻兔比一隻雞多的腳數:4-2=2(只腳)

雞:6÷2=3(只)

兔子:8-3=5(只)

師:同學們説得太好了!我們可以把剛才的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稱為“假設法”——假設怎麼樣,然後怎麼樣。經過這兩道題的觀察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假設全是雞,就會先求出兔的只數;假設全是兔,就會先求出雞的只數。

設計意圖: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興趣盎然。

滲透文化,激發情感

師:同學們,讓我們閉上眼睛穿越時空回到1500年前。在一間學堂裏,一位先生拿着一本數學名著《孫子算經》,搖頭晃腦地讀着:“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同學們,你們能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幾種方法幫幫古代的學生們嗎?誰來先翻譯一下這個古代數學問題的意思?然後,請各位同學用剛才學過的方法解答這個問題。

(獨立完成後讓學生交流,並進行板書彙報、)

師:對了,這道題的意思就是: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板書的兩位同學做得更加精彩。

試想:古代的人又是怎樣解決這類問題的呢?同學們,還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嗎?

設計意圖:滲透古代數學思想,適時適地進行思想教育,創設課堂數學文化氛圍。

暢談收穫

師:今天的課堂學習有趣嗎?大家有哪些收穫?

生1:……

生2:……

……

師:今天,我們通過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了用畫圖、列表和假設的方法來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希望你們能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

鞏固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方法,瞭解古時候的解法,使學生對我國的古代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後的小結梳理一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反思學過的方法,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後反思: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已經預想到了學生理解方面可能會存在偏差,同課室同事談到往屆學生對雞兔同籠這類問題的解決途徑很是模糊。我有意識細琢磨了一下課堂課堂會出現的情況。於是,課堂上先遊戲引導,再通過畫圖、列表法的展示,學生們一下子眼界開闊,思路瞬間明朗化,直到後面的假設法的出現,學生對雞兔同籠問題都不難理解了。假設法作為一種基本方法,給學生講通講透,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解決此類問題就足夠的。本計劃課堂上滲透用方程方法解決問題,由於四年級學生未接觸方程和課堂時間關係,未提及這一方法,希望學生們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拓展更多的解決途經。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

去圖書館(描述簡單的路線圖),確定位置(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方向與位置是“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重要內容,本單元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生活周圍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同時也是國小生在生活中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用兩種方法表示物體的位置,一種是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另一種是用“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這些知識為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在空間的具體位置打下了基礎,本單元的學習是第一學段學習內容的發展。

備內容

方向與位置

去圖書館(1課時)

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確定位置(2課時)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根據路線圖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知道數對與方格紙上的.點的對應關係。

1.經歷探索行走路線的過程,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2.經歷數對的抽象過程,探索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體會數對與方格紙上的點的對應關係。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發展空間觀念與推理能力。

1.在描述簡單的路線圖和用數對確定位置的過程中體會方向與位置的知識的價值。

2.在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的過程中積累有效的活動經驗。

備重難點

重點

1.能根據路線圖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知道數對與方格紙上的點的對應關係。

難點

1.體會同一段路程往返的方向具有相對性。

2.根據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線與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概念,並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直線、射線、線段、角的聯繫與區別,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線段、涉嫌與直線的區別與聯繫,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徵,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電筒,直尺,毛線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出示一根毛線

師:同學們,這是什麼?如果説我把這根彎曲的線拉直,你可以看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

生:線段

師:哎,線段,好了,老師把整個它記下來。線段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對吧?那誰來説説看線段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説出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無限延伸)

師:誰來畫一條線段。抽生黑板上畫線段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樣畫的。

一生學生畫線段,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他是怎樣畫的線段?

生1:他是先畫的一條線,再畫的兩個端點。

生2: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後畫的一條線,最後在另一個地方畫的端點。

師:哎,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後畫的一條線,最後在這個地方畫另一個端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畫兩個端點,然後畫線連接兩個端點。因為,我們一般讓點來確定我們需要畫線的位置,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師:哎,到現在我們就只知道這些有關線的知識了吧。那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線的教學

課件出示

師:這是兩條直直的線,給它們表上號,上面是1號,下面是2號,哎,仔細看這兩條線,幾號線是線段?為什麼你叫1號線為線段?

生:因為1號線有兩個端點,有一條直的線,不能無限延伸。

師:那我們找找看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兒?教師先點出一個端點這是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在那兒?

師:好了,那你看2號線,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剛才它在向兩邊怎麼樣啊?

師:哎,它在往兩邊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邊有個小鴨子走啊走,然後説了一句話,我們一起讀一讀下鴨子説的話,好吧,預備起???

生:我怎麼看不到頭呢?

師:他説我怎麼看不到頭呢?什麼意思啊?也就是説這條線一直在往左邊不斷的怎樣教師用手勢比劃延長?

哎,你們真棒,都知道無限延長了。對無限延長就是怎麼樣啊,不斷的延長延長延長無限延長下去對吧。那你們看在另一邊也有個小動物,他也説了一句話,我們一起讀一讀,預備起

生:我怎麼也看不到頭呢?

師:我怎麼也看不到頭呢?什麼意思啊?

生:就是也在無限延伸

師:哎呀你們説的太好了,説明右邊也在無限延伸,左邊也在無限延伸,右邊也在無限延伸。兩邊都在做無限延伸。那你知道數學上像這樣的直直的,兩邊都能無限延伸的線叫什麼嗎?

好了,在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我把這個記下來。板書直線

師:請你仔細觀察,直線和線段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一樣的)?那他們之間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生: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直線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線段不能延長,

師:哦,他説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直線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線段不能延長,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還有嗎?教師引導可以度量嗎?

生:線段可以量出長度,直線不可以。因為它是無限延長的

師:説的太棒了,那我們説直線不能度量,兩邊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延長,那如果我要畫直線的話,是不是可以一直畫下去,永遠都畫不完啊?

生:是

師:那怎麼辦?誰能幫我畫一條直線?

抽生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下面仔細看

師:他畫的可以不可以,是不是直線?那我也畫一條可以嗎?師邊説邊畫我這樣子畫可以嗎?

師:認為我這樣子畫可以的舉手,(多數同學同意)認為我這樣子畫不可以的舉手(個別幾個)學生之間的辯論,用毛線表示説明(教師再畫幾條非橫着的線)哎,那我們現在能不能説出直線的特點了,一起説一下好嗎?

師生:直線是一條直的線,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延伸。

2、射線的教學

師:好了,為了獎勵你們呢?請仔細看大屏幕,2號線又發生變化了,請仔細看。播放課件現在2號線變什麼了?

生:變成線段了。

師:哎,2號線變成線段了,但是又出現了3號線和4號線。大家悄悄安靜地想一想,3號線和4號線和線段、直線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的地方?那3號線和4號線和線段之間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它和直線之間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知道數學上把線是直直的,有1個端點,另一端可以無限延長的線叫什麼嗎?板書射線這個你們也知道啊,厲害啊,我先記下來啊。

師:那你能根據我們剛才所説的射線的特點和剛剛我們畫直線、線段的經驗,畫一條射線嗎?

請一位學生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下面迅速畫一條自己喜歡的方向上的射線

3、生活中的線

師:哎,到這兒啊,剛才你們在説這些線的時候,老師就在想,那生活中到底有沒有這些線呢?(學生舉例,教師播放課件)

師:那好這是物體裏面我們找到了線段,那平面圖形裏面呢?三角形、長方形那個地方看可以看做是線段?

師:哎,這是生活中的線段,那生活中有射線嗎?生活中什麼我們可以的'看做是射線?(學生舉例,並用手電筒照射燈光,説明由一點可以引出無數條射線)

4、總結提升

師:生活中的線我們也找到了,看來大家對線段、直線、射線都瞭解了啊?那我就考考你們,(播放課件)這是一張線段、直線、射線的表格,請你快速思考,他們端點個數、延伸情況、度量情況的不同和共同點。同桌先説一説,抽生説、齊説

5、角的教學

師:哎呀,表格通過你們的共同努力填完了,但到底懂了沒有,我要考考你們了,請你準備好尺子、鉛筆和練習本。請聽題:有一點射出兩條射線,或者説由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形成(組成)圖形是什麼?請你畫出來。學生動手畫一畫

找2生到黑板畫

師:畫好了坐端正。你們和黑板上畫的一樣嗎?一樣在什麼地方?板書角都是角,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師:那我們剛剛所説的線段(直線、射線)都研究的是什麼?

生:線

師:那你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了幾個內容?對了,就是(線與角)兩個內容。那你看黑板上兩個角,都是鋭角,我們為了區分這兩個角,就需要給他們做個標記,講解角的標記這個角我寫了一個幾?

師:對,我們怎麼寫呢,記作,斜斜的直直的,後面寫1,讀作角一。那這個我標記個2,怎麼記啊。所有同學舉起自己的手,一起和老師寫這個角的記作。斜斜的、直直的,後面寫個2,讀作角二。會寫了嗎?

師:那請你把你剛才畫的角做個標記。是不是隻能寫1啊?生活動

師:回顧一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了幾個內容?

三、練習提升

師:看來大家這節課都學的不錯,那我們就做幾道闖關題好吧?

生:好

師:請看第一關,觀察與聯想

(判斷題,要求孩子們説出錯的原因)

第二關線的聯想:過一點畫直線,時間1分鐘。????

四、回顧整理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設計説明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的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這節課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數據。

1、教學中,把“統計”這一數學知識還原到了學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學生在温馨愉悦的氣氛中,進入學習狀態,導入新課。

2、在探究新知時,激發學生統計的興趣,使學生在繪製條形統計圖時格子不夠的認知困境中,自覺地進行探索、交流,最終把認知指向“1格表示2個數據”這一新知的前沿。

3、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情境中參與教學活動,進行數學探索、交流,開展數學操作,主動構建起“以一當二”的數學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兩種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卡片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看一看老師這裏的三樣早餐都是什麼。

生:牛奶,豆漿,粥。

師:同學們喜歡這三樣早餐嗎?

生:喜歡。

師:那老師就將這三樣早餐獎勵給這節課表現好的三個組。現在我們看一看四(1)班的同學們最喜歡的早餐是什麼?

設計意圖:愛吃是國小生的天性,用學生喜歡的早餐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始至終都主動參與學習,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96頁統計表。

2、學生觀察統計表,説一説得到的.數據。

生1:最喜歡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歡的早餐是豆漿的有12人。

生3:最喜歡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3、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兩種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卡片,選擇一種把統計表中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4、學生在組內彙報各自繪製的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

5、各組彙報並展示各自的條形統計圖。(課件出示教材96頁的兩個條形統計圖)

6、學生觀察兩個條形統計圖並説出區別。

(全班交流)

預設生1:左邊這個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數據。

生2:右邊這個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數據。

7、思考:觀察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認為用哪個表示這裏的數據比較合適,為什麼?

(學生思考,並在全班交流)

教師總結:有時由於數據偏大,在畫條形統計圖時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個數據。

8、同學們根據條形統計圖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提出問題並解答。

9、思考:如果最喜歡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麼在右圖中怎麼表示?

學生組內討論,各組彙報。

引導學生明確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

設計意圖

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學生在活動中對比兩個統計圖的區別,發現“以一當一”的侷限性,總結出“以一當二”的統計圖。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設計説明

“億以內數的讀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具備了認識億以內數和讀萬以內數的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要注意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温故知新,做好鋪墊,實現知識的良好遷移。

本節課的設計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複習數級、讀數等知識,勾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為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做好鋪墊,並在知識的遷移中使學生在思維能力、遷移類推能力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2.關注過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先教學整萬數的讀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按個級的讀法來讀,後面加讀一個“萬”字;在此基礎上進行非整萬數讀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並突出哪些0該讀,哪些0不該讀這一讀數中的難點;最後總結出讀數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數位順序、表計數器

學生準備

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從()邊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個級上的數位有()、()、()、();萬級上的`數位有()、()、()、()。

2.讀出下面各數。

3612236112366123

師:上面每個數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個數中各表示多少?1呢?2呢?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數的分級和萬以內數的讀法,突出個級數的讀法,有利於把個級數的讀法類推到萬級,為本節課學習含有兩級數的讀法做好鋪墊。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本課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經濟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優化問題是人們經常要遇到的問題,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法中選擇最佳方案,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2:學生認識發展分析:學生對優化問題可能在生活、學習中只是一點朦朧的瞭解,根本説不上什麼是優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地從實際出發,從學生原有的`生活出發,讓學生感受優化的價值,從而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3、學生認知障礙點:“優化”的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4、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體會優化思想。教學難點:探究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環節:

1、 談話引入;2、情境引入,學習新知;3、實踐應用;4、全課總結,尋找規律。

二、 教師活動:

1、 製作課件(媽媽為家人烙餅);2、三張圓紙片。

三、 預設學生行為:

1、 可能見過烙餅,可能沒見過;2、學生演示烙餅(怎樣快));3、學生討論小結,怎樣烙餅快,最佳方法是什麼(在學生解決問題中得出);4、探究規律(可能學生不可能一下總結出規律,可在老師幫助下得出)。

四、 設計意圖:

從學生親眼看到或親身經歷的問題入手,創設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尋找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

板書設計:

烙餅問題

快速烙餅法

餅速X3=所需最少的時間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充分利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情(烙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此只是彰顯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推理、交流尋找答案、得出最佳答案,達到本課之目的。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例,比較角的大小過程中,產生度量角的需要,經歷角的度量過程,體會角的度量的本質,感受1°角產生的必要性。瞭解1°角實際有多大。

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並會估測生活中角大小。

3.在逐步精確的探索過程中,體會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極限的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探索三個角大小的過程,感受度量角的意義和認識角的度量單位。

教學難點:讓學生經歷1°角的產生、發展過程,理解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

【教學準備】

滑梯中的三個角、360等分圓、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生活情境引入,體會角的作用

(出示三個滑滑梯,角度不同)

討論:

(1)三個不一樣的滑滑梯,你喜歡玩哪個?為什麼?

(2)同樣是滑滑梯,為什麼會給人不用的感覺?

結論:滑梯面和地面所形成角度的大小不一樣,角度越小,滑下來的速度就會越慢;角度越大,滑下來的速度就越快,越刺激。

(課件抽象出滑梯中的三個角)

3.提問

問題:那這三個角到底有多大呢?你有什麼辦法知道這三個角度的大小呢?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動手操作,探究角的大小

利用剪好的滑滑梯的三個角,動手操作,比一比:哪個角大?大多少?

2.用直尺量邊——感知量邊比角的侷限

直尺測量法——在固定邊的長度位置處,量張口的大小。

結論:能比較出這三個角的大小,但確無法準確知道這三個角具體是多大。

3.用角量角——初步感知“標準角”由大到小的變化

小角量大角法——用最小的∠1去量,把∠1對摺1次,再去量;把∠1對摺2次,再去量。

結論:測量的標準越小,所剩餘的部分就會更小。

4.認識角的`度量單位—1°

(1)介紹角的度量單位。

微課解説度量單位1度是怎麼來?並引出度量角的單位。

(2)建立1度角的表象。

課件演示1°,並比劃比劃,

理解1度角的意義。

(3)認識直角、平角和周角。

課件演示10°,感受10°的大小。並通過課件依次演示直角、平角、周角,瞭解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與度數。

深入實踐,深化思想

1.估角

利用附頁1中圖1的360等分圓,來估計這三個滑滑梯的角度的大小。

彙報:

第1個滑滑梯的滑梯面與地面的角大約是15°;

第2個滑滑梯的滑梯面與地面的角大約是41°;

第3個滑滑梯的滑梯面與地面的角大約是63°。

2.估一估,下面的角是多少度?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説説自己的收穫

2.設疑:角的度量有沒有專門的工具呢?它是怎麼測量角的大小的呢?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認識毫升

教學內容:p.15~17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瞭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課要學習什麼?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裏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麼認識?

4、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麼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麼?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裏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格,分別説説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後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裏,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後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麼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裏,看看水面各在哪裏?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麼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於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説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説説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説説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麼喝?然後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四.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閲讀後交流感想。

課後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後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羣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一、指導思想:

教材四年級數學下冊,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編者一方面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同時注意所採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另一方面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既注意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脱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在綜合應用中,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1、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分析研究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六、教學措施: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週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鐘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繫,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七、教學進度安排:

四則運算----------------------8課時

位置與方向--------------------6課時

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14課時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8課時

三角形------------------------8課時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10課時

統計--------------------------4課時

數學廣角----------------------4課時

總複習------------------------4課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射線及它們的聯繫和區別、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生學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畫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演示動畫角的認識.

2.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角.

(揭示並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引導探究

1.(1)演示動畫直線、射線、線段

(2)啟發提問:手電筒、太陽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線呢?

(3)小組討論:直線、線段、射線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區別?

(聯繫:都是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區別:端點數不同,線段的測量長度直線、射線是無限長的,無法測量)

2.初步認識角

(1)演示課件角的認識.(從一點引出4條射線)

提問:①你能從中找出多少個角?(最多6個)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個角?該怎麼辦?

(2)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認識,演示角各部分名稱.

(4)引導學生利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小釘子擺角.

教師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

①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②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③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3.聯繫實際,深入感知.

(1)提問:聯繫實際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啟發學生用不規則的紙折出或剪出一個角.

全班進行比賽,看誰的角最標準.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頂點和邊、感受角,教師選擇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觀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請同學們排出順序.

(4)當學生在敍述順序語言表達困難時,適時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強調和的不同)

4.討論嘗試,比較大小.

(1)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通過故事,引出問題.

(2)同學討論、嘗試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3)繼續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

(4)由學生小結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後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説明兩個角相等.)

5.體驗畫角.

(1)由學生嘗試用尺子畫角,教師巡視.

(2)小結角的畫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畫兩條射線)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26頁第1題.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線段?

2.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四、質疑小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麼?(射線、線段、什麼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稱、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畫法)

課後總結.教師出示順口溜: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後畫邊.

五、佈置作業

從一條射線的端點開始,截取一條4釐米長的線段.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用計算器計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6頁例1例2,做一做。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於觀察發現數學的祕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386+179=

説説你是怎樣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麼功能?(清除)

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l.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麼?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計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計算後説一説你怎麼算的'這麼快?(並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3.做一做練習。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後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説説你為什麼做的又對又快。

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現什麼規律?

生暢所欲言。

師:根據你們的發現大膽猜測,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三、練習

做一做。練習30頁的第11、12題。

第11題用比賽的方式進行,以鞏固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加深對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能綜合運用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積累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綜合運用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解決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相關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圖形變換的方式有哪些嗎?

2.導入練習。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變換方式來解決“練習一”中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1.圖形的平移。

(1)提問:什麼是圖形的平移?圖形的平移要注意什麼?

(2)完成教材第7、8頁“練習一”第1、2、9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3)組織交流,集體講評。

第2題:平移的距離是平移這節內容的難點,要重點讓學生説説怎樣確定平移的距離。

第9題:是需要進行兩次平移的練習,是在教材例題1的基礎上的提高。要讓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平移。

2.圖形的旋轉。

(1)提問:什麼是圖形的旋轉?圖形的旋轉要注意什麼?

(2)完成教材第7、8、9頁“練習一”第3、4、7、11題。

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3)彙報交流、集體講評。

第3題:考查學生對旋轉的中心點和方向的認識。

第4題: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的旋轉。

第7題:畫角。角是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而成的',引導學生明確畫角也要運用旋轉的知識。

第11題:第一組圖形,把左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逆時針旋轉90或把右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順時針旋轉90;第二組圖形,把左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順時針旋轉90或把右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逆時針旋轉90;第三組圖形,把左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順(逆)時針旋轉180或把右邊圖形繞兩個圖形的連接點順(逆)時針旋轉180。

3.圖形的軸對稱。

提問:什麼是軸對稱圖形?什麼是對稱軸?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8、9頁“練習一”第5、6、1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集體講評、訂正。

第5題:引導學生認識到:正多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有幾條邊就有幾條對稱軸。

第6題:讓學生説説畫圖的過程,強調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要相等。

2.完成教材第8、9頁“練習一”第8、10、13題。

如果課堂時間不夠,也可以安排學生課後完成。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軸對稱,教學,數學,教師,空間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

●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情境導入:

師:新學期開始了,同學們都需要買一些文具,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介紹三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現在我們就請三家文具店的售貨員分別給我們介紹商品的價錢,請同學們注意聽,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由三個同學扮演售貨員,分別介紹商品的價錢。)師:聽完售貨員的介紹,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1:三家商店都有賣橡皮的,但價錢不一樣。

生2:我發現到“丁丁文具店”賣的書包會便宜一些。

生3:我發現同樣的鉛筆盒在“奇奇文具店”與“丁丁文具店”賣的價錢不一樣。

師:由這些發現你們想到了什麼?

生1: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賣的'價錢可能不一樣,我們買東西時要進行比較後再買。

生2:我們應該到價錢比較低的商店買東西。

師:在生活中,我們喜歡到物品價錢比較低的商店去買東西,我們的這種做法可以用一個詞來描述——“貨比三家”。師出示課題:貨比三家。

二、學習新知。

1、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師:大家都知道買東西應該“貨比三家”。如果我要買鉛筆盒到哪家文具店買便宜呢?

生:到“奇奇文具”店買便宜。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奇奇文具店”的鉛筆盒是元,“丁丁文具店”的鉛筆盒是元,只要比較元與元的大小就知道了。

師:怎樣比較元與元的大小呢?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個小組的同學想出的辦法最多。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策略一:元=4元9角元=5元1角5元1角大於4元9角

策略二:元比5元多,元比5元少。

策略三:先比較小數點前面的數,小數點前面的數大,這個數就大;如果小數點前面的數相同就比較小數點後面的第一位上的數,小數點後面的第一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

師小結: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關於比較小數大小的辦法,真棒。

2、提出關於比較小數大小的數學問題,並試着解答。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有關比較小數的大小的問題,你們能根據情境圖提出這樣的數學問題嗎?下面請同學們輪流在小組裏提出問題,請小組的同學來回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

師: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來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請一個同學來回答。生1:我要買一個書包到哪一個文具店買便宜呢? 生2:到哪家買橡皮便宜?

(解決這個問題涉及三個小數的大小比較,要讓學生來説一説怎樣比較這三個小數的大小。)生3:“奇奇文具店”的什麼東西最貴? 生4::“丁丁文具店”的什麼東西最便宜? ??

三、拓展運用。

1、遊戲——抓珠子。(1)介紹遊戲規則:

師:下面我們要進行一個很在意思的活動——抓珠子游戲,這盒子裏有紅珠子和藍珠子和綠珠子,一個紅珠子代表1元錢,一個藍珠子代表1角錢,一個綠珠子代表1分錢。你們任意從裏面抓出一把珠子,看看可能會得到多少錢?(2)老師示範。(3)小組活動。

師:每個小組都有一個這樣的盒子,小組同學輪流從裏面抓一把珠子,並填寫在統計表中。填完統計表之後,在小組裏比一比誰抓出的錢多。

紅珠子幾個藍珠子幾個綠珠子幾個共幾元幾角用小數表示(幾元)3元2角1分元

(4)師:請各小組抓出的錢最多的同學向大家彙報自己抓了多少錢,我們最後來比一比全班的冠軍是誰?

(5)小結:想一想,抓到多少錢跟什麼有關?

2、完成書上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互相檢查,互相説一説比較的方法和過程。

四、回顧總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真好,上完這節課之後,你有什麼收穫、你最喜歡哪一個活動呢?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應度數的角,進一步認識角的度量單位,加深對角的意義的理解。

2.在獨立探索和與同伴交流的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畫角的方法,能正確地量角和畫角,體會度量的本質,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在畫角和量角的過程中,培養認真操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內外圈刻度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量角器、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遷移,引出問題

1.回顧測量線段長度的方法。

結論:準備好測量工具直尺,用直尺的零刻度線和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這條線段的.長度。

2.引出問題。

如何測量角的大小呢?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問題:如何測量角的大小呢?

1.認識量角器

(1)請學生仔細觀察量角器,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後彙報。

①量角器上有兩排刻度,分別叫做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②量角器上有一箇中心點,中心點兩邊各有一條零刻度線,分別是內圈零刻度線和外圈零刻度線。

③量角器是一個半圓形,這個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個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度是角的計量單位,記作“°”。

2.找角

(1)自主探究:你能在量角器上出50°和140°的角嗎?

(2)組織學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區分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3.量角

課件出示教材26頁∠1和∠2,這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呢?

(1)估一估,説説你是怎樣估的?

(2)量一量,説説你是怎樣度量的?

(3)組織交流。

(4)師生小結角的度量方法:

量角時要做到兩個重合,角的頂點與量角器的中心點重合,角的一條邊與量角器的零刻度線重合。讀度數時,如果用的是內圈的零刻度線,就讀內圈刻度的度數;如果用的是外圈的零刻度線,就讀外圈刻度的度數。

4.畫角

(1)學生嘗試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0度的角。

(2)學生交流畫角的方法,提出畫角時遇到的問題。

(3)師生小結。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升

1.先估一估下圖中角的度數,然後量一量,你估得準嗎?

2.畫一個115°的角。

四、總結全課,分享收穫。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gge9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