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設計方案3篇[合集]

設計方案3篇[合集]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方案3篇[合集]

設計方案 篇1

引言

現階段,變電站的防洪措施多數是以防止洪水進入為主要的原則,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在變電站的周圍設置一定的防洪設施,或者開挖泄洪的通道等。但是這種防洪的措施較為傳統,當前已經無法滿足智能變電站的防洪要求。在本文中,筆者從當前我國變電站的防洪概述入手,分析了變電站的防洪設計問題。

1、變電站防洪問題現狀

我國水位監測系統的建設包括三個階段:初級階段、發展階段和網絡化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到80年代中期為初級階段。水文信息化從1980年開始,起步於信息源的處理。8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十餘年為發展期。90年代後期,為適應防汛和水利調度現代化、信息化的要求,以及近代通信、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特點,水位監測系統的建設進入了網絡化階段,不斷進入電力、水利、房地產等行業運用。

水位監測系統建設經過近30年的發展經驗積累,雖然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總體來説,大部分地區的水位監測系統的建設還不夠合理和完善,整體水平仍相對落後,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信息採集、傳輸手段和技術比較落後,信息時效性差,不能滿足當今對水文數據實時、快速、準確監測的要求。

在20xx年巨大災害性颱風“菲特”經歷中,不管是人文還是經濟都遭受到極大的損失。輸供電在人們的居民生活以及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次颱風經過中輸變電工程均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的損失和破壞。

在浙江省海寧市地區的變電站中由於雨量過大引起的排水系統雨水倒灌的現象給變電站的運行帶來不便。雨水的倒灌致使變電站內水位的太高。電纜和電纜室均出現了水侵現象。為防止在突發的災害性天氣出現時,變電站外的水通過排水道進入到變電站內,造成倒灌現象。在國網海寧市供電公司檢修建設工區變電組和蘇州市遠帆電器有限公司技術人員討論下得出一套防止雨水倒灌的水位系統。

2、變電站防洪的意義

變電站排水遇緊急災害防澇系統的研發和應用是針對突然災害天氣,如:強降雨、暴雨、颱風等多種災害性雨水天氣引起的內澇現象進行預防。在變電站的整體設計中。由於沿海一帶地處平原,變電站建築中變電站的選址也是在平整地段。當災害性暴雨天氣來臨時,常常發生變電站外水位與站內水位相同,甚至產生站外水位過高,導致變電站外水開始向變電站內水倒灌的現場。

在歷來的災害性暴雨天氣下,沿海地帶的變電站均會出現內澇現象,在此等情況下研究設計出變電站防澇系統。主要防止在災害性暴雨天氣來臨時,控制變電站水位進行防澇措施。

此設計有效應用於變電站和各種需要防止內澇的重要場所,能有效降低經濟損失和防止因水災引起的重要社會需求中斷。提高變電站的安全運行,有效保證變電站運行的地面環境,做到智能自動的控制和監測,實時的作出應急措施,增強變電站的運行保障。

3、變電站防洪設計方案

3.1防洪設計原理

變電站日常排水中的水量是稀少的,在雨天的時候也能正常排水。但是遭遇颱風或者暴雨的天氣時,雨水開始通過排水口倒灌到變電站中,至此變電站的排水口成為防護的一道關口。當變電站內水位到達一定水位量的情況下進行制動。在出水口設置一道防水閘門。閘門內放置一台水泵。在水位到達一定量的情況下。通過水位探頭進行傳感。直接聯動水閘,控制水閘下放,並開啟水泵,致使變電站內的水通過水泵排出變電站。

變電站以外放置一隻水位探測器。在水位低於日常排水位的情況下水閘方可自動開啟見圖1,至此,變電站的水能通過正常的排水口流出變電站。保證變電站的水位正常。

3.2系統設計原理

利用RS485通訊分別採集水位變送器獲得現場的水位高度;根據水位情況判斷;通過指令開啟水閘或水泵。

(1)設備描述:水泵:100QW80-10-4(排出口直徑:100(mm)額定揚程:10(m)電機功率:4000(W)額定流量:80(T/h)QW-潛水式排污泵。

(2)通訊描述:串口0波特率:9600bps,採集下面的水位變送器數據;串口1波特率:115200bps,執行上位機指令;水位變送器1-水閘外:ID=0001;水位變送器2-水閘裏:ID=0002。

(3)功能描述:當水閘“外”的水位“低於”設定“下限”時———開啟水閘;當水閘“外”的水位“高於”設定“上限”時———關閉水閘;當水閘“裏”的水位“高於”設定“上限”時———開啟水泵;當水閘“裏”的水位“低於”設定“下限”時———關閉水泵。

3.3系統功能

(1)數據自動採集:自動實時採集計量點的地下水位數據,實現數據採集的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和可靠性;(2)自動控制:監測到變電站內水位超標能自動控制水閘進行啟閉,放下水閘,具有及時性的防止內澇功能;(3)自動復位:根據檢測的數據實時控制防澇系統。在達到正常排水的.時候能自動及時的恢復到正常排水。

3.4技術難點分析

自動預警與自動防澇系統採用先進計算機技術和信息通訊技術,對地下水位數據的收集不僅能夠及時、準確反映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指導工作實踐;而且能夠自動啟動相應排水設備,及時有效掌握不同環境單元地下水位變化,對變電站設備的運行與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3.5系統硬件

(1)水位監測探頭:分體式結構:投入液體中的傳感器部分為全密封不鏽鋼結構,電子線路部分殼體為鑄鋁結構,便於調校和接線;一體化結構:傳感器與放大電路均在不鏽鋼全密封殼體內,無需外部調校;傳感器外殼的防護等級為IP68,接線盒的防護等級為IP65;該產品由高性能壓力傳感器作為測量元件,精度高、體積小、使用方便、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穩定性好、靈敏度高、防水、抗結露;免維護,安裝、調試方便,直接投入水中以測量出變送器末端到液麪的液位高度。

(2)閘門及水泵控制器:通過主機分析數據得出解析結果。控制水閘以及水泵達到自動控制結果。

(3)閘門及啟閉器:採用不鏽鋼材質定做而成,有效防止腐蝕,保持閘門的長久性和安全性。啟閉器採用螺旋式手自一體的啟閉器。在自動控制的同時。可手動進行旋動控制啟閉,有效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安全運行。

4、洪水進站的衍生問題

4.1户外變壓器的水淹影響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洪水對户外變壓器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由於國產的變壓器底座通常比較高,所以其下部的是密封的鋼實體,由於剛度比較大,所以即便洪水來襲,其一般也不會對變壓器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對變壓器冷卻風扇、監測系統和消防系統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

4.2對配電樓的影響

洪水對配電樓的影響主要包括對地基承載力、對地層結構和主建築物入口三個方面的影響。其中,為了減少户內變電站的土方,一般情況下把建築物的地基抬高,從而達到少挖土方的目的。由於地基的抬高,室內與室外的地坪高差可能比較大,所以這種情況可能會給生產造成一定的不便。針對這一問題,必須在不過多佔用用地面積的前提下,採用站台式的處理方法,通過佈置台階來滿足檢修人員的需要。對於佈置在室內的電容器、電抗器等設備,需要設置符合要求的台階,從而確保檢修人員順暢通過。

5、結語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我國的能源供應局面日漸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加強變電站的建設,以提高我國的電能供應能力。但是對於一些在低窪地帶建設的變電站,有遭受洪水侵襲的危險,所以必須加強變電站的洪水設計。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和理論知識,從我國變電站洪水設計現狀入手,從防洪的意義、方案設計和系統功能等方面探究了變電站的防洪問題。

參考文獻:

[1]聶小麗,張洪山,張尚華,等.220kV變電站防洪豎向佈置優化設計[J].河北電力就技術,20xx(2).

[2]韓旭.變電站總平面與豎向佈置設計研究[J].科技資訊,20xx(11).

[3]王瑞,崔建業.全壽命週期管理理念在變電站站址選擇及豎向佈置中的應用[J].科技情報與經濟,20xx(34).

[4]黃英,方紹東.中小水電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中的防洪問題探究———以雲南中小型水電站工程為例[J].專家視點(應急論壇),20xx(9).

[5]趙麗君,賈素華,魏利民,等.220kV安新變電站防洪設計[J].電力建設(輸配電技術),20xx(7).

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名稱;不跟陌生人走

二、活動目標;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三、活動準備

1、 請一位老師客串並設置表演情境。

2、幼兒喜歡的零食

四、活動過程

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説:“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在旁邊提醒:(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

(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説?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選擇遊戲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 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不能和她去。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喜歡的都吃

b.什麼都不能吃

5.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裏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都給他説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五、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設計方案 篇3

一、主遊路、次遊路、遊步道

主遊路是道路系統的主幹,主要起景點聯繫、功能分區界限的功能,一般寬3-4米,依景區規模和遊人流量而定;次遊路是從主遊路分出後直接聯繫各區和景點的道路,主要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通常寬2-3米;

遊步道是真正引導遊人深入景點、引人入勝的道路,在山巒、峽谷、水崖、小島、叢林、水邊、花間和草地上均有鋪設,是完全融入大自然景觀的道路,採用的寬度為1-2.5米,也有小於1米的。遊步道不僅是景觀的組織與聯繫紐帶,同時由於其蜿蜒曲折或跌宕起伏帶來的景觀變化,從而帶給遊人不同的視覺體驗與遊憩享受。

二、遊步道的功能

合理、充滿情趣、有觀賞性的景點是遊步道鋪設的前提,也是遊步道的延伸和節點,因此,遊步道鋪設的必要性取決於景觀質量,引人入勝的景觀點搭配上與之協調的遊步道,對景觀也是一種補充和提升。

由於遊步道是融入自然的道路,因此遊步道在功能上除了具有與主次遊路相同的引導和疏散的功能之外,作為慢速交通線,還有其更重要的功能,具體體現如下:

一是使景觀具有景點串聯的有序性。遊步道規定了遊人的行進路線,從而向遊人傳達設計者的設計意圖,讓遊人按規劃好的順序依次進入各景點;

二是審美功能,遊步道將景區最美的景點景觀聯繫起來展現給遊人,通過不同的形式、形狀、鋪裝和材質也形成景觀融入環境;

三是對遊人安全和景區資源具有雙重保護功能。約束遊人遊覽的隨意性,在讓遊人遠離危險的同時減少隨意踐踏帶來的破壞,保護旅遊環境;四是文化提升功能。“曲徑通幽”是中國傳統景園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遊步道用來引導人的活動足跡,有助於提升景區的文化品位。

三、遊步道設計的原則

1、滿足基本功能的原則

遊步道的設計,首先應滿足其基本功能,即交通功能,通常次遊路應與主遊路連接形成環路,遊步道與次遊路連接形成環路,遊步道也可以與主遊路連接,遊步道之間也可以形成環路。根據景點的設置,最終達到的效果是讓遊人不走回頭路、錯路或者毫無景觀可看的路。

2、審美原則

遊步道是景區連接景點的最後一部分,是融入自然的道路,因而其審美性在整個園路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是要符合景區的整體風格。以滿足構圖的需要。規則式的園林景區,遊步道也應為直線或有跡可循的道路;自然式的園林景區,則應採用無軌跡可循、曲徑通幽的自由曲線和寬窄不定的變形路。

第二是要在線型上尋求變化。不同的線型具有不同的審美作用,直線代表力量,曲線象徵柔美,交叉線使人產生激盪,波狀放射線使人感到奔放等。所以遊步道應根據不同的區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資源條件選用不同的形狀。

第三是要空間上尋求變化。以滿足人們視覺上的'動感需求。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或有意識在高程上使路面錯落有致,以及有意識地運用古典園林藝術力的障景、漏景等手法獲得移步換景的效果。

第四是鋪裝的色彩和圖案的設計。顏色應總體上選擇鄰近色,儘量不選用大範圍的對比色,而圖案的選擇應從美觀和遊客的因素上考慮,一般的道路應選擇色彩構成簡單,線條明快的圖案,而兒童活動區則可選用比較活潑的圖案和色彩以增強趣味性和分區的標誌性。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園路鋪裝的圖案多具有一定的意義和文化內涵,如蝠紋路、錢紋路和鶴紋路分別象徵着人們對幸福、財富和健康長壽的嚮往。

第五是選材。路面不同的材料也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如鑲嵌的石子似一朵朵跳動的浪花、起伏的音樂,給人一種自由浪漫的感覺;嵌草路面給人清新活潑的感覺;木板鋪路會給人輕鬆的感覺;石材路面會讓人感到堅實牢固。

3、因地制宜、適地適路原則

遊步道的選擇應適應自然的地形水文條件、不破壞重要的自然景觀並能夠讓人欣賞體驗優美的自然環境。尊重自然資源的特點,在豐茂的草場上可能採用汀步路,在崖壁上修步道盡量保持崖壁的原貌,採用懸空的搭建方式,水面上修路決不應該把水系景觀分隔得生硬、簡單。

4、安全舒適原則

安全是遊步道設計的重要前提,必須引起設計者的足夠重視。線路設計應該儘量避開危險區域以儘量避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當安全與景點審美髮生衝突的時候,應儘量服從於安全,從工程技術、工程質量和加強管理等多方面努力以滿足安全的要求,如在較危險但風景優美的觀景點設置觀景平台、加固台階、安裝護欄、設置警示牌、警界線、加強遊人安全教育等。

鋪裝材料的選擇也應注意其安全性,要儘量避免選用表面過於光滑的材料,在兒童遊戲區應避免選用有稜角的材料,碎石接縫的處理不應把縫隙處理過大以免對老人和兒童造成危險,老年人聚集的地方不選用對比強烈的色彩等等。

線路設計的舒適性。如線路設計中是否合理安排休息的地方,在沿途設置座椅、休憩平台;在具有夜遊功能的景區路面照明是否合理美觀,是否有刺眼的眩光,維修是否到位及時;卵石鋪路會起到足底按摩的作用,但是不宜過長,否則會引起足底的不適;衞生間的安排位置是否適宜,無障礙設施是否齊全等等,都是衡量線路設計是否舒適的標準。

四、遊步道設計的方向

1、融入自然

遊步道佈局以生態保護為原則,在可達性與觀賞性的基礎上,有機組織與串連景觀資源。在設計中充分保護現有植被,遊步道採用地面與架空等手法,與現有植被有機結合。自然巖石上的遊步道鑿石而行,融入原有的地貌中。

2、豐富遊憩體驗

將遊步道佈局設計與為遊客提供不同的遊憩體驗結合,在遊覽路線的設計中突出路徑與場所的不同感受。如在路徑上串連了高台景觀空間、中台景觀空間、門式景觀空間、峽谷景觀空間、巖洞景觀空間及林間植被景觀空間等多種場所與空間形式,分別為遊人提供環視、平視、俯視與仰視等多種景觀視覺方式。使得人在景中,可觸摸體會,人在景外,可觀賞、留影。

遊步道地塊面積雖小,但作為整個景觀遊憩系統的最後一級道路形式,起着把遊人引導至景點的重要功能,以滿足遊人的遊覽欲求,線路設計得太長會使人疲倦而放棄繼續探尋,太短又會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暢通無阻太容易到達又會讓人覺得缺少刺激,太艱險又讓人望而卻步,因此遊步道的設計成為了景區道路系統設計成敗與景區整體功能優劣的重要部分。

標籤: 設計方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n0rp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