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優秀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優秀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及國際競爭的實質,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二)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命運的民族責任感,以及熱愛和平,維護本國利益和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

2、認識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憂患意識和勇於挑戰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

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隨着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種力量在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中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國際格局相應的發生重大變化。各國之間將呈現怎樣的關係呢?下面就學習這方面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一、 透視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閲讀教材104頁,思考幾個探究性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當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經濟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這與二戰後形成的美蘇對峙兩極格局有明顯不同。這種局面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和國際關係民主化。中國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當今國際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1、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了以美蘇對峙為標誌的世界兩極格局。

(2)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種力量在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中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之間的關係經歷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調整,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教師活動:閲讀教材105-106頁內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問題。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教師點評:歐盟成員國的增加,有力的推動了歐洲一體化進程,使歐盟成為多極化力量中頭等實力單位,在世界格局中佔據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羅斯當今的實力雖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經濟科技潛力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其大國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目前正在保持經濟大國基礎上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等大國和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力軍,是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同盟軍。

(4)世界多極化的形成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充滿複雜鬥爭的演變過程。

2、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國際競爭

(1)伴隨着世界多極化進程,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

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調整目標,力圖為自己確立有利態勢。美國極力維護其世界超級大國地位;日本和德國正努力躋身政治大國行列;中國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競爭的意義:世界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由於世界多極化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基礎上,因而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

總之,稱霸與反霸的鬥爭將長期存在,這是影響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一個基本因素。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鬥爭,將成為21世紀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際鬥爭的焦點。

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1、國際競爭及其實質

世界格局的變化,各國目標的調整,形成了國家間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要對話與合作,不要對抗與衝突,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各國人民要求友好相處的呼聲日益高漲。國家間在加強合作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

國際競爭表現在各個領域,有經濟競爭、文化競爭、軍備競爭、人才競爭、科技競爭等。

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教師活動:閲讀教材第106頁“專家點評”內容,瞭解什麼是綜合國力?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踴躍發言

教師點評: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即物質力和精神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這些物質力量是基礎。其中,經濟力和科技力已經成為決定性的因素。文化、經濟、政治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活動:閲讀教材第106頁“相關鏈接”內容,瞭解各國是如何展開競爭的?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踴躍發言

教師點評:當今世界,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關心的問題,各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多地轉向經濟和科技領域。世界多數國家都以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制定發展戰略,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力圖在世界格局中佔據有利地位。

2、加快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教師活動:閲讀教材第107頁圖表,並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踴躍發言

教師點評:發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增強國家實力,這是我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當前,我們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要着力於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學習了世界多極化趨勢,以及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通過學習深刻領會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國際機遇和挑戰,對於維護和實現我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等,有重要意義。

課餘作業

分析討論,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我國應該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課後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板書

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相結合。開發多種課程資源,將知識的傳授過程轉變為知識的生成過程,使學生在知識的生成和構建過程中,積極思考,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緊扣時代特徵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將知識探究、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有機統一,力求實現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剖析自然界與社會生活中的實例,領會世界是永恆發展的。列舉具體事物,在判斷分析中理解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並進一步把握判斷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走出判斷新舊事物的`認識誤區。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從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三大領域來認識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對變化與發展的分析判斷以及知識網絡的構建,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對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的討論,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並能用發展的觀點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從對蘇南模式的分析討論中,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理解和諧社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關注社會發展,樹立科學發展觀。

【教學重點】

發展的實質。

本框中心內容是講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而理解發展觀的關鍵是對發展實質的理解,只有理解了這個問題,才有助於認清發展與運動、變化之間的關係,確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難點】

判斷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

這個問題在理論上容易理解,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難以區分和把握。因為在實際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錯誤標準,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如果不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就難以分辨和認識其錯誤的實質。

【教學設計】

一、激發思維,引入課題

(1)展示資料:《南京長江大橋:炸還是不炸?》(學生對此發表個人看法)

(2)針對學生髮言,教師引導歸納,讓學生初步體會“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這一哲學道理。

(1)以生活中帶有思辨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開啟學生思維,較快地進入課堂情境。

(2)學生討論後體會到“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道理,教師引出本課課題。

二、合作探究,構建知識

(1)結合南京長江大橋炸與不炸的討論過程,引導學生體會到人類社會、人的認識都是變化發展的,並結合人類的進化圖,讓學生體會到自然界是變化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從三大領域列舉相關事例説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整個世界都是變化發展的。

(2)提供背景資料(六幅圖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袁世凱復闢帝制;超級雜交水稻畝產突破847公斤;從單一GDP到綠色GDP核算體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斷上述哪些事物屬於“發展”,進而認識到發展與運動、變化的區別,得出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圖片,在分析過程中體會什麼是新事物?什麼是舊事物?並掌握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

(4)學生動筆,自主構建本課知識網絡,教師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並予以完善。

三、學以致用,走出誤區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傳統與時尚的衝突》。

(2)學生思考討論,評析小品中的相關觀點,並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對傳統與時尚的看法。

(3)通過學生的思考討論,進一步歸納出判斷新舊事物的錯誤標準。

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現象為切入點,激發學生思維,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客觀全面地分析社會生活,進一步深化對本課知識的認識,走出誤區。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1)展示《人民日報》評論文章《蘇南模式下的環境之痛》,學生暢談感想。

(2)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以網民身份,發Email到省長信箱,為江蘇的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3)展示新蘇南模式典範——崑山的相關材料,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實際意義。

結合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發展觀點的理解有新的提升,進一步體現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科學性。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優秀3

本框題包括生產和消費的關係;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三個方面的內容,是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理解和運用的,又是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其中,瞭解生產和消費的關係。能從理論上明確樹立正確消費觀的意義。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是正確消費觀的歸納和總結,也是正確消費觀的本質和中心所在。因此,三個方面都很重要。

對於生產和消費的關係,教材顯得理論有餘,材料不足。要想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需補充一定的實際資料。講解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問題時,要引出新的觀點,深化教材內容,還應針對青少年學生中不文明不科學的消費習慣,分析弊害,提高學生的鑑別能力。要想對學生進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勢利導,順理成章,切忌説教。

[教學思路和方法]

小處着手,大處着眼,因小見大,以大喻小。具體方法有:利用多媒體展示感性材料,故事分析,課堂討論、辯論等。

[xx] 教師: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個富翁,有無數的錢財,他可以揮金如土,可以買到一切可以用錢買到的東西。

有一天,他掉了兩文錢,他的態度將會怎樣呢?

生a:置之不理,兩分錢能買什麼?

生b:撿起來,然後放進口袋。

教師:有沒有第三種答案?(無人發言)

可是,香港鉅富李嘉誠卻給了我們第三種答案。

他在乘坐汽車的時候,把一枚兩分錢的硬幣掉在了地上,硬幣滾向陰溝,他便蹲下來準備去撿,旁邊一位印度籍的保安員便過來幫他拾起,然後交到他的手上。

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然後從口袋中取出一張100元作為酬謝交給他。

有記者曾問起這件事,李的解釋是,若我不去撿那枚硬幣,它就會滾到陰溝裏,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員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費。我覺得錢可以去用,但不能浪費。

李嘉誠是商人,商人的法則是利潤化,但這件事並不是可以用經濟規律解釋得通的。學完今天的內容,我們再來分析李先生的行為價值所在。

課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屏幕顯示)

教師設問:為什麼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呢?因為消費很重要,它不僅關係到個人和家庭,還關係到國家和社會。社會再生產過程是由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組成的有機整體,消費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對生產會有什麼影響?生產對消費產生什麼作用?(閲讀課本第81~82頁)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

板書: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屏幕顯示)

教師:生產是如何決定消費的,請看以下畫面(屏幕顯示) 畫一: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首説:可恨我生不逢時,如果有手機,何至有今日。

畫二:居民消費水平增長豎狀圖。

畫三:(廣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畫四:孩子:媽媽,商店裏又有新玩具了,我想要。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上述畫面概括一下,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

根據回答,概括如下:生產決定消費對象;生產決定消費水平;生產決定消費方式;生產為消費創造力。

教師: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如何反作用於生產呢?請先聽一個小故事。

淘金與賣水(屏幕顯示)

19世紀中葉,美國加州發現金礦的消息,使眾多淘金者蜂擁而至。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歷盡千辛萬苦,趕到加州。一時間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金子自然越來越難淘。

不但金子難淘,而且生活也越來越艱苦。當地氣候乾燥,水源奇缺,許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沒圓致富夢,反而喪身此處。

亞默爾和大多數人一樣,不僅沒有發現黃金,反而被飢渴折磨得半死。一天,望着水袋中一點點捨不得喝的水,聽着周圍人對缺水的抱怨,亞默爾忽發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還不如賣水呢。於是亞默爾毅然放棄找金礦的努力,將手中挖金礦的工具變成挖水渠的工具,將遠方河水引入水池後過濾,成為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將水挑到山谷一壺一壺地賣給找金礦的人。

當時有人嘲笑亞默爾,説他胸無大志:“千辛萬苦地趕來加州,不挖金子發大財,卻幹起這種蠅頭小利的小買賣,這種生意哪兒不能幹,何必跑到這裏來?”亞默爾毫不在意,不為所動,繼續賣他的水。哪裏有這樣的好買賣,把幾乎無成本的水賣出去,哪裏有這樣好的市場?

結果,大多數淘金者都空手而歸,而亞默爾卻在很短的時間靠賣水賺到6000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了。

問題1:亞默爾在什麼情況下開始賣水?(水源奇缺,淘金者眾多,供給小於需求,對生產者有利的情況下。)

問題2:他從淘金轉為賣水,説明什麼?(他善於分析市場,研究消費需求,調節生產。)

問題3:根據前兩問的回答,結合故事內容,總結一下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根據回答,概括如下:消費調節生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消費再生產勞動力;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教師: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生產與消費的關係。(屏幕顯示) 為消費創造動力

決定消費方式

決定消費水平

決定消費對象

調節生產

是生產的動力

再生產勞動力

是生產的目的

過渡:通過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在生產和消費日益社會化的條件下,雖然消費的決策權在個人,但個人消費活動彙總起來,就會對社會再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家庭消費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成長,也關係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因此,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看書83~85頁)

板書:2、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屏幕顯示) 消費者應該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學生回答,多媒體板書。

首先,家庭消費必須與國情及家庭收入相適應,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

其次,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協調發展。

第三,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提高消費的科學性。

教師: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大多是遵循着量入為出的原則進行消費。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是多種多樣的,因而消費行為也表現得不盡相同。説一説下列行為屬於哪種消費模式?(多媒體出示) 這是一種非理性的心理活動支配下的消費行為。如供職於某不景氣企業的一位職工,看到同事家中都有錄像機,也動心了,便來到商場家電櫃枱前。他看上眼的價位在5000元以上的“三合一”,因囊中只有二三千元,只好望而生怯;而對適應大眾消費的價位在1200~1400元的單放機、vcd機又看不起,覺得夠不上檔次。於是發下誓言:“寧可現在不買,也要攢錢購置夠檔次的,甭讓人瞧不起。”

這種消費者的心理基礎為: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是向別人炫耀自己的闊綽、富有。為露富,把很多的錢財花費在穿戴、享樂上。東北某城市一位“款姐”,耳朵上、胸前、十指上均飾有金光燦燦的黃金飾物,就連龐物的脖子上也套着一根純金項圈。這種消費行為遠非美化自己,純為炫耀,給人的印象是俗不可耐。

這是指消費方式變化過快,超出生產水平時出現的現象。如很多人過早希望轎車家庭化,一些人希望進一步實現家庭電氣化。而這一切就需要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進行部門轉移,用於發展新的消費模式方面,其後果必然影響國家工業化的進程。

這是一種幼稚、無知、落後的個人消費模式。這種模式的表面形式很多,但代表性的是為死者大張旗鼓地修高價位的墓地。一些鄉村窮得吃不上,喝不上,孩子上不起學,可辦起“紅白喜事”至少要花費5000元以上。

這種消費主要表現在花錢不多,卻能買到很有實用價值的東西。例如,某消費者每次欲購價位稍高的商品必貨比三家。他為買一雙過冬的皮棉鞋跑了十幾家商店,最終在一家小型商店,僅花費65元,購得一雙可心的皮棉鞋。而與此鞋一模一樣的,在大商廈中至少要花費200元~300元方可買到。

根據回答,依次填空:面子式、露富式、超前式、愚昧式、實惠式。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除上述類型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類型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小故事,即一箇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的故事。説美國老太太,年輕時就向銀行貸款買了一套房子,以後逐月還貸,終於到她死的那一天,總算還清了貸款;可中國老太太,當年大學畢業時,沒敢向銀行貸款買房,而是省吃儉用,終於到她死的那一天,才存夠了錢,買了一套房子。

她們兩個人的消費行為當屬哪種類型?

生答:計劃式

教師:但是她們的消費觀不同,究竟誰的消費觀念好?接下來,我們組織兩個辯論隊,正方為中國老太太的消費觀點,反方為美國老太太的消費觀點。通過辯論,我們探討一下怎樣消費更合理。

正方觀點歸納:中國老太太的消費觀是正確的,消費要量入為出,每月存一點,花一點,生活輕鬆。貸款買房是超前消費,會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而且有很大的風險,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一旦面臨下崗,就是雪上加霜,恐怕連最起碼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樓房還款何以擔保。或者大病,或者意外事故,或者上學出國急需用錢,那時,不僅僅是懊悔,還會給國家造成損失。

反方觀點歸納:美國老太太的消費觀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適度消費原則。適度的“度”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國情

二是個人家庭收入。

人們消費水平應該與國情及家庭收入兩者都相適應才能促進經濟的正常發展。

隨着生產力水平提高,我國已從賣方市場轉到買方市場,黨中央國務院適時提出了“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措施。什麼按揭貸款式、信用卡、分期付款、租賃等等刺激消費的做法,都可以幫助你“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種於國於已都有利的做法何樂而不為呢? 教師:通過辯論我們感到,中國老太太抑制了自己的消費慾望,雖然與潑留希金式的消費方式不同,但也不利於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還影響擴大內需和經濟增長。美國老太太的消費行為是國家鼓勵的消費行為,它與不顧國情和家庭承受能力,盲目攀比的高消費和超前消費不同。中國人已經越來越多的接受了這種新的消費觀念。如果你的父母想買房、買車,你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議了。但是在消費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樓房、轎車固然重要,精神食糧更不可忽視。精神文化生活消費有什麼重要性呢?

學生:可以提高人的素質,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品質。

教師:精神文化消費是人類特有的消費現象,試想一下,如果只重物質消費而不注重精神消費,結果會怎麼樣呢?就個人而言,可能像他──漫畫“小兒麻痺症”患者。(屏幕顯示)就社會來講,人類也就沒有了幾千年的文明史。所以,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要協調發展。

事實上,精神消費與物質消費也是密不可分的,精神消費的結果有助於物質消費水平的提高,還可以使你的消費更科學。現實生活中許多落後的不文明的消費方式都與愚昧、無知有關。比如──

學生舉例:修陵墓、看風水、算命占卜、大吃大喝、婚喪嫁娶大操辦;吸煙、酗酒、賭博、吸毒等。

教師:在青少年中有哪些不良的消費習慣? 學生:比吃穿、上網吧、大過生日、節日送禮、高消費等。

教師:怎樣做到科學消費呢?

學生a:科學消費就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消費。

學生b:科學飲食要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不能偏食、暴飲暴食,也不能為了減肥而盲目節食。

學生c:科學購物要貨比三家,講究環保,價格公道,尤其是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去買,以防亂花錢和造成浪費。

學生d:我們是學生,花錢靠父母,消費一定要適度。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要協調,精神消費對我們尤其重要。

學生e:即使家庭條件很好,也要節約資源,愛惜財物。正如古人所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衡念物力維艱。”雖然我國是資源“大國”,但人均來看,又是資源“小國”,合理利用資源,減少消耗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

教師:説得非常好。但是有人認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已經過時了,對此,誰還有新的看法?

學生d: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法寶,還是一種精神境界,一種社會風氣和道德修養。即使在一些發達國家中,節儉也被視為一種尊重勞動成果,愛惜資源的美德。

學生f:沒有正確的消費觀,熱衷於吃喝玩樂,在生活上揮霍浪費的人,是不會有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的雄心壯志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成由勤儉敗由奢”。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丟。

教師:總結大家的發言,無論從傳統美德,現實國情,還是品德修養方面看,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都必須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

板書3: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屏幕顯示)

(1)從傳統美德來看

(2)從現實國情來看

(3)從品德修養來看

課堂小結:發揚艱苦奮鬥、勤奮節約是正確消費觀的歸納和總結,也是其本質和中心所在。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正確消費觀的理論基礎。

全面瞭解三方面的相互關係,才能使我們深刻領會消費的適度性、協調性、科學性,以便更好的指導我們的消費行為。其實正確的消費觀遠不止這些。

比如,在上課開始我所講的李嘉誠的故事,還有本框題第一段話所舉的例子,青年農民富了,並沒有把錢用作個人消費,而是帶領村民脱貧致富奔小康。同樣,有人為抗擊非典捐款,有人為失學兒童獻愛心……他們的行為該如何解釋呢?他們之所以這麼作,是因為他們感到自己的付出更有價值,對他人對社會更有意義。是更高層次的消費觀,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教師:回到日常生活中來,我這有一份尼克森總統在他曾經編輯出版的一份《吝嗇家月報》裏提供的十項省錢致富小祕決,請同學們一鑑。(多媒體顯示)

1、不斷從薪水中撥出部分錢來存入銀行,5%、10%、25%都可以,反正一定要存。

2、搞清楚你的錢每天、每週、每月流向哪裏,也就是要詳細列出預算與支出表。

3、檢查、核對所有的收據,看看商家有沒有多收費。

4、信用卡只保留一張,能夠證明身份就好夠了,欠賬每月絕對還清。

5、自帶飯菜上班,這樣每週約可節省45元的午餐費,每年就可以省下將近2200,可付房屋貸款或存作退休基金。

6、與人合乘或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節省停車費、汽油費、保險費、汽車的耗損以及找停車位的時間。

7、多讀些有關修理、投資致富的實用手冊,從圖書館借,或從因特網下載,省錢。

8、簡化生活,房子不應太大,買二手汽車,到廉價商店或拍賣場等處購物。

9、買東西時別忘了想想“花這錢值不值得”。便宜貨不見得划得來,價錢貴的也不一定能保證質量。

10、絕對要砍價。你不提出,店家絕不會主動降價賣給你東西。

教師:有位經濟學家説:“你省下來的一塊錢,大於你賺進的一塊錢”。其實儉樸的人生也是富裕的人生。正如諺語所説: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儉是幸福的右手。

讓我們帶着今天所學去調整、去改變,為自己創造出充實、輕鬆、快樂的生活。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優秀4

教學目的:

重點;理解貨幣的產生與本質;基本職能;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難點:理解紙幣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匯率

教法:

教具:

一、考點導航

1、瞭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2、理解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3、理解貨幣的基本職能

4、瞭解紙幣的含義,理解紙幣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5、瞭解信用卡的含義、功能及優點

6、瞭解外匯與匯率

7、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知識網絡(板書設計):

商品的含義、基本屬性貨幣的本質貨幣的產生、含義貨幣的本質價值尺度

揭開貨幣的貨幣的基本職能貯藏手段

神祕面紗其他職能支付手段

世界貨幣

紙幣的含義

神奇的貨幣紙幣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的優點

信用卡的含義

使用信用卡的優點

轉帳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種類外匯現金支票

外匯的含義

外匯匯率(匯價)

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含義及意義

三、考點疏理

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①構成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用於交換。

②不同的商品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它們都是勞動產品,生產它們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

腦力,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③商品交換實質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2)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係

①統一:任何商品都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②對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時擁有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商品生產者和購買者,對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可兼得。商品生產者要想實現商品的價值,必須把使用價值讓渡給購買者,而購買者為了得到使用價值。也必須支付相應的價值給生產者,當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分離時,意味着交換的實現。

2、貨幣的產生、含義與本質

(1)貨幣的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貨幣的產生。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換不是等價交換)

(3)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4)對待貨幣的正確態度。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貨幣關係,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對於金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

【注意】

(1)貨幣與商品的關係: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但與其他商品不同,貨幣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的商品。

(2)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關係:一般説來,要求作為貨幣的商品具有以下四個特徵:價值比較大用較少的物品能進行較大的交換;易於分割,分割之後不會減少價值,又給交換帶來方便;便於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的長短而使價值發生變化;便於攜帶,以便在較大的範圍內進行交易。但商品交換關係很發達時,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成為貨幣。所以馬克思説:“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3、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①含義:是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②原因之所以貨幣能充當價值尺度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

③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商品價格的高低與商品本身價值的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

①含義: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用現實的貨幣,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②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規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所決定。

③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關係:第一,區別: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貨幣的一種基本職能,而商品流通則是商品交換的一種形式。第二,聯繫: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於有了貨幣,才有了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貨幣在這個流通過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這也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進行交換。有人説,流通手段強調的只是一個“點”,而商品流通則強調一條“線”。

(3)貨幣的其他職能

①貯藏手段。退出流通領域,作為財富被保存起來,必須是足值的貨幣。

②支付手段。是隨賒賬買賣出現的是買賣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貨幣。指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一般來説,只有貴金屬才能充當世界貨幣,現在某些紙幣也具有了這個職能。

【注意】

理解價值尺度職能,建議緊扣“衡量”、“表現”、“執行”。

4、紙幣的含義、發行規律,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最初是以金銀條塊的形式流通。紙幣代替金屬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2)紙幣

①紙幣的產生與演變。貨幣出現以後,推動了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金屬貨幣最初是以金銀條塊的形式流通的;而後出現了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與面額價值的鑄幣;後來有產生了作為價值符號的紙幣;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用電子計算機進行儲存、轉賬、購買、支付的“電子貨幣”。即:金屬貨幣——鑄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②紙幣的含義。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優點有:第一,紙幣印刷成本比金屬貨幣鑄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紙幣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可以防止貴金屬的無形流失;第三,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容易保管、攜帶和運輸。

③紙幣的發行與流通。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經濟現象,勢必會影響人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④紙幣代替金屬貨幣以後,人們通常把流通中的紙幣稱之為貨幣。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接觸到的貨幣,主要是紙幣,因此,掌握有關紙幣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參與經濟生活。

【注意】

(1)紙幣的發行量客觀上是有一定的規定。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否則就會發生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

(2)共性:它們都是由於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實質與原因);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與經濟秩序(危害與影響);都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總量平衡與結構優化(對策)。

(3)其實,它們的不同點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

(1)結算方式:現金結算和轉賬結算。前者是用紙幣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後者是雙方通過銀行轉帳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2)經濟往來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義:信用卡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②支票

含義: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據。

種類: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

【注意】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發行牡丹卡、金穗卡、長城卡、龍卡。

6、外匯與匯率

(1)外匯

①外匯的含義及其特徵。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外匯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既可用於國際支付,還能兑換成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

②外匯與外幣。外幣與外匯是兩個既相聯繫,又有區別的範疇。首先,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於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其它外匯資金等內容;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換的外幣才是外匯。

(2)匯率

①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兑換比率。它是在使用外匯時必須與本國貨幣折算而產生的。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説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兑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説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我國採用100單位的外幣兑換多少人民幣這種直接標價法形成人民幣外匯牌價。

②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外匯供給與需求、經濟增長率、利率水平、國家對於貨幣政策的干預、市場預期、外匯投機活動等。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國貨幣與外幣相比發生貶值與升值的變動。匯率變動的影響,包括升值和貶值的影響。

7、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含義: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意義:對於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注意】

(1)外匯執行的是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

(2)執行支付手段職能的貨幣一般不是本國貨幣,而是外國貨幣即外匯,對中國而言,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都是外匯。(首先,外匯包含外幣,但外匯不等於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其他內容,外匯的主要內容是外幣支付憑證。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換的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兑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

(3)外匯主要是用於國際市場上國際間的結算。一般來説,在國內市場不需要支付外匯,只要支付本國貨幣即可。我國的本幣就是人民幣。

(4)下面以本國貨幣貶值為例説明對於經濟的影響。第一,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一方面,出口擴大引起需求拉動物價上升;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國內生產成本推動物價上漲,引起通貨膨脹。第二,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本幣貶值有利於本國的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國的商品勞務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本國旅遊業的發展。第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引起國際金融領域的動盪。

(5)理解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是從國家、人民、世界等三方面歸納。

8、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存在着商品貨幣關係,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從起源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本質上看,它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從職能上看,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2)貨幣,俗稱金錢。對於金錢,要取之有道。用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是光榮的;對於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於做最有意義的事。

(3)如何看待金錢,如何獲取金錢,如何使用金錢,體現出不同的金錢觀。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理性地對待金錢,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義。

四、典例解析

【例1】(09安徽文綜)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商品價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確題中前面所提的“勞動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而後面甲生產者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是個別勞動生產率。這樣考生就可以調動運用教材的知識——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反比,可以計算出今年的單位商品價值量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商品數量增加了1倍,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今年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應該是200-2=400(元)。答案是B

【答案】B

【例2】(09全國文綜I)某小企業2008年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8元,產量為10萬件,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6元。如果該企業2009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那麼,該企業2009年甲種商品的銷售收入與2008年相比

A.增加8萬元B.增加6萬元C.減少14萬元D.不變

【解析】本題與前兩年的大學聯考計算題相比較,從計算的角度要簡單一些,但對“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兩個陌生的概念比較費解。通過讀題,從“某小企業?生產一件甲種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在本題中是指個別勞動時間而非僅指企業的生產成本,其次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應理解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該商品的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oqol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