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歸園田居》教案設計

《歸園田居》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歸園田居》教案設計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生字詞,能夠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體味詩歌的內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體會詩歌特有的節奏及韻律,同時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境。

2、分析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陶淵明的田園詩平淡自然,通過學習,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教學重點

體味詩歌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鑑賞陶淵明田園詩的能力 。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同時有利於學生把握詩歌的內容與理解作者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

2、講授法。抓住關鍵的詩句進行分析、講解,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知識遷移法。通過兩首詩的學習與比較,擴大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陶淵明與《歸園田居》組詩情感的理解。

教具準備

黑板、粉筆、圖片

課時字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一些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片,從而引導學生進入詩意的田園風光,進入一個世外桃園,引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與他的思想。

提問:看到這些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圖有什麼感覺?你們喜歡嗎?這有沒有讓你們想到世外桃園?我們上個單元也學過一篇有關世外桃園的.文章,記得是哪篇課文啊,誰寫的?(《桃花源記》陶淵明)請同學們根據學過的內容談談對陶淵明的理解。

找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桃花源記》向我們描述了一個世外桃源,寄託了作者對美好社會的嚮往,批判了現實社會的黑暗。從《愛蓮説》裏知道他是一個隱士。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陶淵明隱居田園的生活過得怎樣。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

二、朗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註釋,對詩歌有一個總體感知。

2、全班有感情的齊讀課文,教師正音。

三、瞭解作者與寫作背景

介紹作者:(同上)

寫作背景:詩人曾幾度出仕做官、歸隱,在官僚與隱士中徘徊。直到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歎息説:“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授印去職 。此後他堅定了隱居的決心,一直過着隱居躬耕的生活。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抒發歸隱後的愉悦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三首。

四、重點分析詩歌

1、解題:文章與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人的眼睛,它往往能傳達出或暗示許多信息。提出題眼——歸(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着哪些隱性信息,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師生共同歸納:從何而歸?歸去何處?歸去如何?為何而歸?

2、感知詩意:讓學生自讀詩歌,想象詩中景物構成的畫面。讓學生帶着“歸去如何”這個問題在詩中找答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想象中的畫面。提問:“為什麼會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從中體會到什麼?教師抓住學生答案中的關鍵字句進行分原,將學生帶入詩句的理解中。

3、理解情感:提問: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很艱苦,他對此有什麼感覺呢?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為”)教師指導學生着力挖掘“願”的深層內涵,點出作者的主旨。

三、課外延伸

為了加深同學們對《歸園田居》的理解,下面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自主學習《歸園田居》其一,解決四個問題:從何而歸?歸去何處?為何而歸?歸去如何?教師簡單講解。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我們主要是圍繞着四個問題展開,主要是訓練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堂課的重點是理解詩人的情感,體會情景交融,賞析意境美。請同學們回去之後好好體會體會。

五、佈置作業

1、《歸園田居》其三中,“但使願無為”的“願”具體是指什麼?根據學過的內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寫100字的小短文。

2、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六、板書

歸園田居

陶淵明

1、從何而歸(官場)

2、歸去何處(田園)

3、為何而歸(官場黑暗 )

4、歸去如何(願無為)

標籤: 教案設計 園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rv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