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關於教學設計15篇

關於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教學設計15篇

關於教學設計1

《凡卡》教案

知識與能力: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蘸、戳、撇、醺”4個字。

2、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立櫃、生鏽、摩平、皮襖、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郵筒、暖炕、聖誕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領悟文章將作者敍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敍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多種形式反覆讀文。

2、將敍述內容、信的內容與回憶內容分別挑出來,然後分類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黑暗社會的痛恨,對勞苦人民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分清凡卡寫信的內容與插敍的情節。瞭解凡卡的內心活動,體會凡卡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講讀法

教學時間:2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背景

1.揭示課題。同學們,學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優秀的外國短篇小説《凡卡》。

2.補充資料,瞭解背景。這篇課文的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出示資料,默讀思考:從這份資料中,你知道了什麼? 契訶夫和他的作品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一生處於沙皇俄國最黑暗的統治時期,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國黑暗的社會現實。

《凡卡》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時代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凡卡》這篇小説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是分哪幾個部分來寫的?

(課文主要寫了凡卡寫信給他的爺爺,告訴爺爺他在莫斯科鞋匠家裏當學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讓爺爺接他回去。課文大致可以分成準備寫信、寫信、寄信三個部分。)

2.交流初讀課文時遇到的困難,掃除閲讀障礙。

①讀準讀通外國名字。齊讀,先把它們讀正確,然後説説他們是故事中的什麼角色。

(課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亞希涅、康司坦丁·瑪卡里奇、日發略維夫、菲吉卡、阿遼娜、艾果爾、卡希旦卡。)

②理解生僻詞語,瞭解多音字的字音、字義。如,“楦頭”“摩平”。 ③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寫錯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撇”字的右邊不能寫成“寬敞”的“敞”等。

三、品讀信的內容,體會文章情感

(一)初讀信的內容,整體感知

1.凡卡在莫斯科當學徒,過着怎樣的生活?他為什麼請求爺爺把他接回鄉下?快速瀏覽課文,把信的內容標出來,看看是哪幾個自然段?

2.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自由讀一讀,讀後討論,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寫了什麼。

(二)細讀信的內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1.通過讀信,你瞭解到凡卡在老闆家過着怎樣的生活。聯繫課文具體談談。

2.學習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寫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瞭解凡卡捱打、捱餓、睡不好覺的痛苦。

① 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讀,注意用紅線標出的詞語,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紅線標出“揪、拖、揍、撈、直戳”等詞語。) ②教師範讀第8自然段寫凡卡捱打的片段,要求學生邊聽邊想,想象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③讀到這裏,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④經常捱打還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個方面。除了捱打,凡卡還經受了哪些痛苦呢?(捱餓、睡不好覺)

⑤小結: 9歲的凡卡在老闆家過的就是這樣痛苦的生活:捱打、捱餓、整天干活還睡不好覺。沒有自由,沒有尊嚴,連做人的基本權利都沒有。所以,凡卡才寫信乞求爺爺趕快帶他離開,逃離這種非人的生活。

3.學習第8、10、15自然段中寫凡卡乞求爺爺接他回家的部分,進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①他是怎樣乞求爺爺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爺爺帶他離開的段落和句子,讀一讀,並説説自己的感受。

②指導朗讀信中凡卡乞求爺爺帶他離開的三段話。讀出他內心的痛苦和絕望。

4.自由朗讀課文第11自然段,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莫斯科是個很繁華熱鬧的城市。)

5.既然莫斯科這麼繁華熱鬧,凡卡為什麼還要苦苦哀求爺爺帶他回

鄉下呢?

6.小結:現在我們讀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裏當學徒,捱打,捱餓,整天干活,睡不好覺,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爺爺把他帶回鄉下去。

7.質疑:關於凡卡的信,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嗎?(相機説明第10、11、12自然段引號的用法。)

8.凡卡小小年紀就受盡了苦難,那麼他的命運將會怎樣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佈置作業

同學們課後把本課的生字組成詞語抄寫在作業本上。

作業設計:

凡卡給爺爺寫的信斷斷續續,信中出現的許多省略號,究竟省略了什麼呢?請你展開想像,把靜止的省略號變成生動的生活場景,幫凡卡把無法一一向爺爺傾訴的苦水,全説一説。

板書設計:

揪、揍、戳、撈、打??

悲慘 痛苦

關於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築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生詞卡片。

3、蒐集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資料及有關橋樑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課件:昔日的洨河風光。

2、談話導入:

洨河兩岸景色優美,可阻礙了兩岸文化的交流、經濟的發展,官府決定在這裏建一座橋樑。造一座怎樣的橋呢?官座決定向社會公開招標,石匠李春設計了方案被採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設計方案嗎?讀讀課文就清楚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訊課文,畫出生字詞,結合注意多讀幾遍。

2、採用自讀、同座互讀的形式練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教師檢查。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詞,再讓學生選讀自己讀得最好的語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怎樣的?

2、彙報交流:

學生可用多種方式彙報自己讀書的收穫。

⑴ 畫一畫趙州橋的結構示意圖。

⑵ 以李春的口吻介紹趙州橋的建築特色。

⑶ 朗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出趙州橋的主要特點。

3、引導小結:

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

4、播放課件:趙州橋今日風貌。

四、識字學詞

1、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

2、給生字組詞。認讀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3、指導寫字:

⑴ 分類指導,教師範寫並提示。

左右結構:部、橫、跨、欄、設

上下結構:參、堅、案、貴

獨體字:爪

⑵ 學生寫字。

⑶ 學生寫完後,選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評議。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2、蒐集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聽寫詞語:

聽寫後,同座互相批改。

2、用自己的話説説趙州橋的特點。

二、朗讀體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

2、試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三、擴展交流

展示課前蒐集的橋的資料,用自己的話説説這些橋的特點。

四、佈置作業

有興趣的,可完成課件選做題。

關於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讀懂課文內容,從查理的變化中,感受到查理那種善良、 樂於助人,舉止言行很有“好漢”的風範,及傑西的真誠,對朋友的理解、尊重從中所受到的人性美的教育。

3、 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預設流程

一、過渡引導,讀題質疑

1、 本組課文,我們圍繞着“愛”這個主題,學習了哪幾個感人的故事?(交流)今天,我們要一起去認識一位好漢——板書:好漢。你們認為好漢應該是怎樣的人?(交流)

2、 這位好漢的名字叫——查理(補充課題,讀題)

3、 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 根據導讀提示的要求和自己的疑問自讀課文,讀通讀順。

2、 檢查學生讀書情況。(幾個難讀的長句子。)

3、 討論交流: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感人的故事?

好漢查理開始並不是好漢——板書“非好漢”,後來為什麼又稱他是好漢呢?——板書:好漢?

三、默讀課文,聚焦“好漢”

1、你從哪裏可以看出查理是個好漢?默讀課文,從中找到理由,找到一處,標上1,找到二處標上2,以此類推….

2、交流理由,教師相機歸納。——板書:好漢!為什麼用歎號,不用句號(實實在在、不折不扣、真正的好漢。)

3、查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這和哪些人或事有關呢?找一找

4、評價傑西和羅伯特先生對查理的影響。(相機指導讀關鍵的對話。)

5、教師小結:是傑西和羅伯特先生的善良、熱情樂觀、真誠、信任、理解和尊重改變了查理,原來“愛”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

6、假如現在你是這個鎮上的人,你會怎麼評價查理呢?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暑假就要結束了,傑西也要回家了,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他們倆會説些什麼呢?(看插圖,想象練筆。)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3、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或許你會發現更多——補充《蘇珊的帽子》,簡單説説體會。

4、師小結:原來,愛不光包括,鼓勵、信任、關心、體貼,也包括,信任、理解、尊重,隨着年齡的增長,你會對愛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5、推薦閲讀:《愛的教育》、《感動國小生的100故事》、《美德的種子》。

板書設計:

好漢查理

非好漢

|

好漢!

關於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分析:

本文緊緊扣住一個"新"字,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運用,鼓勵人們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創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教學目標預設: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幾簇,報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3,瞭解迅速發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和為科技事業的發展進步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4,進一步瞭解説明文的方法(列舉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學習運用。

重,難點分析:

1,瞭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2,學習作者説明事物的方法,並學習運用。

教學策略:

讓學生分小組自學課文,找出其中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填寫表格。

2,引導學生比較作者介紹五種新型玻璃時方法上的異同,領悟表達方法上的特點。

3,重視讀寫練習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吸收,又在小練筆中運用,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錶達方法的領悟。

教學準備:

設計一種新型玻璃,介紹清楚它的特點和作用。

課時安排:2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

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找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温故而知新"

1,《新型玻璃》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什麼

2,分別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 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二,"活學活用"

過渡:現在請大家當一回設計師,給下面這些建築物選擇合適的新型玻璃,好嗎

出示:銀行,醫院,高層建築,住宅

學生自由彙報,並説出選擇該新型玻璃的原因。

三,"歸根到底"

過渡:大家能在短時間內尋找到適合不同建築物的新型玻璃,歸根到底,也又賴於作者把這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介紹清楚。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在介紹的過程中採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學生默讀課文尋找

指名彙報,教師板書:列舉數字,打比方,舉例子,列舉事物

四,"異想天開"

過渡:我知道同學們在家也設計了一種新型玻璃,現在請大家思考一下,你的介紹能運用上哪些説明方法。

自由思考

小組內介紹自己設計的新型玻璃

全班交流,評議(重在評議學生的設計有沒有説清楚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介紹時有沒有用上恰當的説明方法。)

五,"衷心祝願"

同學們大膽的設計,新穎的構思,讓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在這,老師衷心祝願大家設計的新型玻璃能早日面世!

教後反思:

在設計本課時想到:在本單元第一二篇課文《鯨》和《松鼠》的教學中,學生都能輕而易舉地找出作者使用的説明方法。《新型玻璃》已經是第三篇課文了,學生就應該更為熟練了,估計學困生也沒什麼問題了。讓他們模仿課文設計出一種新型玻璃,也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沒想到,我高估了自己的判斷力和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沒錯,學生是輕易地把作者介紹新型玻璃的説明方法找出來了,但到了自己設計一種新型玻璃的時候卻很混亂。大多數的學生都只是介紹了新型玻璃的作用,而忽略了説清楚該玻璃的特點,也就是沒説清楚這種新型玻璃為什麼能有這些作用,或者沒把新型玻璃的作用説清楚,表達含糊。在介紹的過程中,也沒有運用上所學過的説明方法,只是平淡地描述而已,根本談不上生動,吸引人。

在指導學生學習運用所學的説明方法前,應該加入一個環節,出示老師設計的一種新型玻璃的介紹,沒有任何的説明方法,讓學生討論,補充説明方法,使介紹更為生動,然後才讓學生思考自己的介紹可以用上哪些説明方法。這樣,訓練的目的性更強,學生的收穫也可能會更大。

關於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學習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替換詩歌中的水果,進行簡單的仿編。

活動重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並學習運用形容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活動難點:

以替換式的方法仿編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佈置關於“秋天的果園”的區角,秋天背景圖一幅,投影儀。

活動課時:

一課時。

教材特點:

簡單短小,朗朗上口,季節性強。

活動方法:

引導觀察法、遊戲法。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引出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什麼的?秋天有哪些水果?這些水果又是什麼顏色的?

(2)出示秋天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秋天的特徵。

二、學習詩歌,理解詩歌

(1) 師:老師把小朋友講的這些水果,編成了一首美麗的詩歌,在這美麗的畫報裏呢!

(2)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投影儀上的圖片,教師朗誦詩歌,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欣賞感知詩歌內容描述秋天的美。

(3) 通過教師的演示提示,幼兒隨教師共同朗誦詩歌。

三、進一步學習理解詩歌內容

(1)師:在秋天的畫報裏有哪些水果?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2)教師幫幼兒理解,並學説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3)教師:是誰鑽進了果園,為什麼説風娃娃在翻着彩色的畫報呢?

(4)幼兒獨立的、完整的朗誦詩歌。

(5)鼓勵幼兒運用上述形容詞説一句話。

四、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結構,仿編詩歌

(1)師:秋天的樹林裏還有什麼?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2)啟發幼兒替換詩歌中的水果的名稱。

五、延伸活動:(內容生活化、遊戲化的體現)

(1)引導幼兒去“秋天的果園”摘果子。

(2)用自己靈巧的雙手佈置“美麗的秋天”。(可繪畫、粘貼、折剪等)

關於教學設計6

一、謎語導入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夾顆黑葡萄。

上大門,下大門,關起門來就睡覺

二、瞭解眼睛的構造,用途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這是什麼?眼睛的上面有什麼?眼睫毛有什麼用處?中間像黑葡萄的是什麼?眼睛的最中間的小圓點是什麼?眼睛是用來幹什麼的?

2、請幼兒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見東西的感覺。

小結: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沒有眼睛我們什麼也看不到。

三、引導幼兒瞭解保護眼睛的必要性和保護眼睛的辦法。

1、欣賞故事《眼鏡和鼻樑》

提問:眼鏡和鼻樑為什麼吵架?最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小結:眼鏡帶在鼻樑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視眼,沒有眼鏡什麼也看不到,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眼睛。

2、欣賞情景表演或看圖片

(1)小朋友在用髒手揉眼睛。

提問:這個小朋友做得對不對?為什麼?應該怎樣做?

小結:小朋友的髒手上有很多的細菌,如果用髒手揉眼睛會讓眼睛生紅眼病,我們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乾淨的毛巾、手絹或者衞生紙擦。

(2)小朋友頭趴在桌子上畫畫。

提問:這個小朋友哪個地方做的不對?為什麼?應該怎麼做?平時還要注意什麼事情?

小結:看書、畫畫時眼睛不能距離紙太近,也不要躺着看書,否則容易得近視眼。我們要在看書畫畫時抬起頭,眼睛離開約1尺的距離。平時還要注意不要看電視的時間太長,看書時間長了要向遠處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鋭的東西,多吃一些對眼睛有好處的胡蘿蔔、動物肝臟等食物。

四、引導幼兒做簡單的鍛鍊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師示範眼睛保健操

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後向上、左、下、右轉動,用手指輕輕按摩眼睛周圍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下面的肌肉、太陽穴等。

2、幼兒在輕音樂的伴隨下和老師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附故事:眼鏡和鼻樑

夜深了,大家都睡得很香,只有明明臉上的鼻樑在輕輕地抽泣:“疼,疼,疼死我了!”他邊哭邊揉着紅腫的鼻樑,“誰在哭?”耳朵問,鼻樑哭泣着説“明明的眼鏡整天壓在我的身上,我的身上又紅又腫。”耳朵氣惱地説:“討厭的眼鏡每天掛在我的身上,又沉又重,難受極了!我們找他評理去!”

耳朵和鼻樑怒氣衝衝地找到桌子上的眼鏡:“眼鏡!你為什麼整天都要掛在我們的身上,又沉又重,難受極了!”

眼鏡理直氣壯地説:“是主人把我戴在你們身上的,你們要為我服務,累也是應該的!”……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吵起來,耳朵和鼻樑氣急了,他們要報仇!

第二天,明明在放學的路上邊走邊看書,突然鼻樑一聳肩,耳朵連忙彎彎腰,明明的眼鏡就嘩啦一聲掉在地上,打碎了。明明沒有了眼鏡什麼也看不見,不小心撞在了樹上,鼻樑腫了,流出很多血,耳朵也很心疼,眼睛説話了:“不要埋怨眼鏡,都是明明不愛護眼睛讓我們什麼也看不見,才請眼鏡來幫忙,大家要互相幫助,提醒明明愛護眼睛,天天做眼睛保健操,摘掉眼鏡,大家都會很開心!”

關於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摘錄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3、體會老教授對“我”的鼓勵、給“我”帶來的變化,感受人與人之間真情的美好。

4、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有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文中的“唯一的聽眾”指的是誰?為什麼稱她為“唯一”的聽眾?

二、初讀課文,解決疑問

1、帶着問題初讀課文。

2、彙報交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説説我在音樂方面發生了什麼變化。

2、再讀全文,結合課文內容概括“我”發生變化的原因。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以點帶面,品味全文

1、瀏覽課文,找出描寫老人神態的關鍵詞。(平靜)

2、描寫老人神態平靜的句子,總共出現了幾次,在文中畫出來。

課件出示: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⑴ 第一次“平靜地望着我”:

① 在什麼情況下,老婦人“平靜地望着我”?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再讀課文,並畫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讀一讀,體會我的心理變化。(沮喪──充滿了神聖感──沮喪──羞愧、興奮。)

可以聯繫上下文體會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環境描寫,側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動。)

② 是誰給了我動力,讓我的心理產生這麼大的變化?

劃出描寫老教授的語言的詞句,讀一讀。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A、談談體會:從老人的幾句話中,可以體會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礙。

B、練習讀好這三句話。

③ 出示“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着我”。

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勵我,在給我信心和繼續練琴的勇氣)

⑵ 第二次“平靜地望着我”:

① 出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着我”,從老人平靜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麼?

② 找出描寫老婦人語言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感謝、稱讚。)

③ 在老人耐心熱情的鼓勵下,“我”的技術在不斷提高。再讀課文,説説老婦人的稱讚和鼓勵使“我”發生了什麼變化?(信心倍增,行動、心理均發生變化。)

⑶ 第三次“平靜地望着我”:

① 這次老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平靜地望着我”的?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

引導體會“手指悄悄打着節奏”等隱含的信息。(琴藝長進)

② 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為什麼説老人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體會到了什麼?

3、教師小結:

如果説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語言是有聲的鼓勵,那麼她平靜的神態,特別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實聽眾的舉行,就是無聲的激勵,從而使“我”最終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

引讀:“只看見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雙眼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裏,那雙眼睛使“我”戰勝自卑,重樹信心。齊讀文章最後兩句。引讀最後一段:“後來,拉小提琴成了……”

三、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三組句子,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靜的神態背後,老人在想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繫上下文,發揮想象,描寫一段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可選一兩處寫。

課件出示: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時,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説……

當我每天去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説……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着我,彷彿在説……

3、交流所寫的內容,簡單評議。

關於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説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為什麼説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會正確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準備教具:生字卡片、掛圖、錄音

教學過程:共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同上

2.學會七個生字

3.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課件)

1.教師範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並揭課題。

a.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範讀課文)

b.學生動腦筋猜

c.出示掛圖(課件):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一)講讀第一、二行

(二)講讀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麼樣了?可是課文裏是怎麼説的,為什麼?

2.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麼樣呢?

3.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課文是怎樣説的?

4.教學驚:説説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麼意思?(吃驚、害怕)

5.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説説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七、作業: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後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指導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2.課堂作業本第一題

3.形近字比較,組詞

遠()近()京()聲()

運()聽()驚()色()

二、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説説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2.指導朗讀: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範讀-指讀-引讀-齊讀

3.根據畫面背誦課文

a.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b.課件(聲畫統一),試背-齊背-指背

三、作業指導

1.寫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默寫課文/有色,近聽/水/無聲。

關於教學設計9

【學習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並熟練地背誦這四首詩。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3、培養學生感悟古代詩歌內容的能力,不斷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準備】

蒐集作者生平思想的有關資料。熟讀背誦這四首詩。有條件的查找有關資料,給詩歌插配有關的圖畫。

【教學設想】

誦讀品味,感悟提升,審美情趣。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歸田園居》《遊山西村》

一、作者生平,交流引讀

同樣是寫農村生活的詩人,陶淵明與陸游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各學習他們一首詩,通過比較來了解他們不同風格、思想感情。那麼誰能夠説説他們的生平事蹟呢?

學生可能這樣説:

陶淵明:(略)

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他曾因極力主張北伐,被罷官,迴歸故里,內心鬱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遊境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遊山西村》。

二、熟讀背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教師範讀二首詩歌,學生跟讀。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⑴ 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⑵ 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請學生個人讀,具體指導的重點放在重音和節拍上)

⑶ 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個人讀、分組讀或齊讀)

學生反覆朗讀直至背誦。

2、譯一譯:

學生對照註釋,解詞析句,掃清障礙,理解詩歌內容。

3、説一説:

同學們,你覺得這兩首詩中哪些詩句寫得好?你能説一説理由嗎?

三、研讀品析,語言品味

你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一下詩人歸園田居的情景嗎?

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着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你能説説陶詩中的願指的是什麼?

意願。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

你覺得陶詩的語言怎樣,你能説説嗎?(語言自然、通俗)

《遊山西村》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嗎?

全詩圍繞一個遊字展開。在一個豐收的年景,詩人受到邀請,來到農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終於來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臨近,農民們衣着簡樸,吹簫擊鼓,結隊往來,熱鬧非凡。詩人盼望着以後能夠有時間乘月色出遊,隨時拄着手杖來敲門拜訪。

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表現了詩人陶醉、留戀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美中,留戀村民的好客、熱情、淳樸,對此次郊遊發出了由衷的感歎。

你能説説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成為名句的理由嗎?

1、對仗自然工整,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語言功力;

2、富有哲理:比喻困境中依然藴含着希望。

四、比較賞析,學會評點

比較賞析這兩首詩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小組合作學習)

──相同:都寫的是鄉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農民身份;陸以客人身份。

陶寫了自己一個人;陸寫了歡聚的許多農人。

陶詩用語樸素,不加修飾;陸詩語言生動,感情豐富。

陶心情閒適,遁世;陸心情喜悦,留戀。

陶用的是五古;陸用的是七律。

五、誦讀體驗,互動釋疑

1、誦讀體驗:

你認為我們該用用怎樣的情感進行朗讀?朗讀中你體驗到了什麼?

學生模仿古人朗讀表演。

2、互動釋疑:

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六、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學了本詩後你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呢?

2、課外延伸:

⑴ 朗讀背誦,加深理解。

⑵ 請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這兩首詩的意境。

第二課時 《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教學設計】

一、鞏固理解,解釋引讀

1、鞏固理解:

──《歸園田居》中表現詩人辛勤勞動的詩句;

──《遊山西村》中表達陸游對鄉村淳樸民風喜愛、留戀的詩句;

──《遊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藴含希望的詩句;

2、解釋引讀:

這是一首邊塞詩,唐朝時由於邊境戰火不斷,許多詩人蔘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那麼誰能夠説説王維呢?

王維,盛唐著名詩人,人稱詩佛。當時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

二、誦讀背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⑴ 教師範讀;

⑵ 學生反覆朗讀詩歌,以至背誦。

2、説一説:

學生對照註釋,解詞析句,理解詩歌內容。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説説理由。

三、品讀提升,感悟意境

1、《使至塞上》寫的是什麼情景內容?(奇特壯美的邊塞風光。)

2、你能説説徵蓬出漢塞,歸燕人胡天一句的含義及藴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過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藴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3、這裏最能體現詩中有畫的是哪一聯詩句,你能畫畫它的圖景,説説它的意境嗎?(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

大漠茫茫無邊,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雲霄,顯得異常醒目。孤煙兩字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後隨一直字,使景物顯得單純簡淨。長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中。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

四、送別詩歌,感受李白《渡荊門送別》

送別,是古今詩人墨客常寫的題材,如高適的《別董大》,那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呢?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等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李白另一首送別詩──《渡荊門送別》,這又是誰送誰呢?

那麼誰能夠説説李白寫這一首詩的背景呢?

這首詩是詩人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荊門時所作。

五、誦讀背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⑴ 教師範讀;

⑵ 學生反覆朗讀詩歌,直至背誦。

2、説一説:

學生對照註釋,解詞析句,理解詩歌內容。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説説理由。

六、品讀提升,感悟意境

1、《渡荊門送別》寫的是什麼情景?

描繪舟過荊門時所見的景色,含蓄地表達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2、你能想象一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畫面,説出自己的感受。

(允許學生自由發揮,言之有理即可)

用遊動的視角描寫景物,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將靜止的山嶺描繪出充滿動感與空間感的活動畫面來。後句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荊門一帶平原曠野寥廓高遠的景色。這兩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景中藴藏着詩人喜悦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3、你能説説頸聯描繪了怎樣的意境呢?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當時見到景象時的欣喜和新鮮。

4、本詩抒發作者鄉愁的是哪一句?寫景的又是哪幾句?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從景物方面着筆,表現的是作者寫出濃濃的鄉思。

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

七、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從本詩來看,它是否為朋友送行?如果是你,你又會怎樣表達呢?

不是,是告別故鄉,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依不捨送別遠去的遊子,遊子思鄉之情不言而喻。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八、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學生談自己的收穫與感受。

2、課外延伸:

⑴ 背誦這兩首詩;

⑵ 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詩,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圖畫描繪出來。

⑶ 課外摘抄高適、岑參的邊塞詩。

關於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能依據問題理解難句與重點句的意思,會用“既……又……“寫句子。

2、瞭解過渡句的作用,理解用總起分述的方式記敍的段落內容。

3、知道飲茶的好處,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用總起分述的方式記敍的段落。

教學難點:學生對我國“茶文化”可能瞭解不多,因此對茶的價值較難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部分生字新詞,已經知道,課文説了茶的三方面內容(板書):

1、茶的故鄉,茶葉種類多。

2、喝茶的好處多。

3、品茶講究茶具。

根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我們根據這三方面內容,已經給課文分了三段,並且學習了第一段。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文章的第二大段。打開課文,請看課後第三題,出示:

(讀課文第二段,説説課文從幾個方面寫“喝茶好處真多”的。)

二、新授

邊聽錄音,邊思考,並劃出承上啟下的句子。

學生聽課文第二大段的錄音後,回答。

出示:飲茶不但有實用價值,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

(1)這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哪部分承上,哪部分啟下?(“實用價值“概括了上一自然段的內容。”高尚的精神享受“引出了下文)

(2)飲茶的這兩個“作用“,作者是用哪個關聯詞把它們連起來?(不但……而且……)讀一讀,強調的是前者還是後者?

出示:飲茶還能增進人們的友誼。

這裏為什麼加上“還”字?

口語訓練:

(1)把兩句話合為一句話,怎麼説?

(2)再加一個總起句“飲茶的好處真好,飲茶不但……”

(3)加一個總結句:“飲茶不但……而且……還……,它的作用真多。”

三、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語:課文是怎麼具體寫“飲茶的好處”的呢,我們進一步來細讀課文,飲茶有哪些“實用價值”,請在第3自然段中劃出有關的詞語。

生:解渴消暑,幫助消化,清醒頭腦,保護視力。

這一自然段是怎麼寫的?(第一句與下面的句子在寫法上是什麼關係?

請三位學生分讀三個分句,其他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進行分述的?

這一段用了三個結構類似的分句,寫了飲茶的三大好處。(引讀)第1,盛夏,喝上一杯涼茶,能……,第2,……,第3,……(理解“消”、“呷”)

出示:消暑,消:(1)消失(2)消遣(3)使……消失。選義。

出示:(呷幾口涼茶)給“呷”字換一個詞。

再讀全段,老師讀總述,學生分組讀三個分句。

你還知道飲茶有哪些實用價值嗎?

用“什麼時候,喝上一杯茶,有什麼作用”的句式來講。

出示:口語訓練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茶葉中含有五百多種化學成分,很多都是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有多方面的保健功效。

四、學習第4自然段

過渡:飲茶不但有這麼大的實用價值,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高尚的精神享受”又是指什麼呢?請大家自學第4段。

齊讀總起句,指名讀分述句。

我國久有品茶的傳統,“久有”就是説很久以前就有。早在唐代,就出現了茶道、茶宴、茶會等諸多的飲茶形式。有書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茶道”一詞,現今不少人誤認為茶道出自日本,殊不知“茶道”最早出現於中國,我國才是茶道的發源地,品茶講究什麼呢?

關於教學設計11

文明交往教案

一,課標要求

1.5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2.6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寬容和尊重。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學習交往的禮節和技巧,學會與人交往,形成良好、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

三,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對什麼是文明交往、如何文明交往還不清晰,行為規範處在形成之中,缺乏對文明交往的重要意義的認識以及文明禮貌的技能技巧;情感上,國中生正值青春期高峯階段,生理心理的發展使他們逐漸擺脱幼稚走向成熟,其中交往需求的日漸強烈就是這種成熟的突出標誌之一;生活背景方面,積極交往是社會化的需要。

四,教學重點:如何做到文明交往。

五,教學難點:禮貌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必背名片。

六,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課前五分鐘播放歌曲《北京歡迎你》,可以讓學生跟唱,烘托氣氛。

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一首奧運歌曲《北京歡迎你》。奧運會中有許多名人。今天老師要讓你們認識一位“小名人”。他叫魯致遠,跟你們一樣,他今年也讀七年級,在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就讀。在奧運會開幕前,13歲的他連續好幾天等候在首都國際機場,他在等候什麼?

生:略。(如果學生答不出來,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

師:是的,他等候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特別是一些著名的運動員,以獲得這些運動員的簽名。幾天下來,他獲得的簽名超過了400個。於是,記者就去採訪他,發現魯致遠雖然外語學得不多,但是他膽子比較大,又喜歡和別人交流,十分討人喜歡。這説明了他非常善於(“交往”)(“文明交往”)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與交往、文明交往有關的一些話題。(點出課題:文明交往)

師:在首都國際機場,魯致遠跟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交往,那麼,我們(也可以問:魯致遠)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交往?需不需要交往?

(板書)交往的重要性:.

(1)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能獲得知識、友誼、信任和肯定。人的基本需要

(2)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產生歸屬感、安全感。

2,情景再現

週六老師佈置了一項社會實踐作業,即在衢州市火車站廣場上進行關於奧運會開幕式的滿意度隨機調查,可是有一組同學卻……

教師問,這些同學調查得怎麼樣?那麼你們願不願意就此失敗?

3,挑戰自我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激發你的潛能,將調查進行下去…..

4,分享成功

問:第一組同學失敗而後面同學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正所謂“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在於態度上對他人的尊重,語言上對他人有禮貌。那麼我們在交往中應以尊重為前提,以禮貌為名片,與他人文明交往。那麼為什麼要尊重他人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1)尊重他人,平等對待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2)學會交往首先要懂得尊重,學會尊重。

(3)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可以説是一種內心的態度,而禮貌則是謙虛恭敬的態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美德的外在形式,是文明的重要體現。那麼禮貌又有怎樣的作用呢?

學生回答:(1)禮貌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文化內涵和良好修養。

(2)禮貌能夠增添一個人的風采和魅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平時的交往中禮貌用語往往會成為拉近你我距離,打開心扉的橋樑,請同學們展示禮貌用語小卡片,並張貼於學習園地。

5,傳經送寶

聯繫實際,談談你在交往過程中的成功事例,與同學們分享你的交往祕訣.

提示:

1)可以敍述你在校內、班中與同學交往的成功事例。

2)也可以敍述你與你家庭成員、親戚朋友相處的事例。

3)你還可以敍述你與其他人員的成功交往事例

教師總結:真誠坦率的人最容易受到信任;

(板書)正直勇敢的人會贏得尊重;

謙遜寬容的人總是廣受歡迎;

善於聆聽的人,朋友將為你敞開心扉;

熱情開朗的人縮短了與他人的距離;

樂觀幽默的人能為朋友帶來快樂;

細心體貼的人會收穫朋友的感激;

彬彬有禮的人會在新的環境中暢通無阻;

堅持原則的人會令人佩服。

教師承接,在社會交往中,遇到的並不多是朋友,與陌生人交往,我們應注意些什麼呢?

6,漫畫賞析

出示漫畫,你遇上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做?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要學會遠離和拒絕虛偽、欺詐和不懷好意的人。

在交往中,我們要以尊重為前提,禮貌為名片,講究技巧做一個文明交往的中學生。

7,踐行文明交往----生活小練兵

A、今天有許多老師來我校上課、聽課,在校門口,有位老師向你問路時……

B、上體育課時,有為同學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你的頭上……

C、數學考試時,你的朋友要求你將答案寫在紙條上傳給他,你會……

D、在食堂裏,你的同學忘記帶飯卡了,你會……

E、在回家的公交車上,你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個座位,這時上來一位老大爺,你會……

F、回家後,你發現母親患了重感冒,卻在準備晚餐時,你會…..

通過今天的學習,談談你有何收穫?

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已懂得一些文明交往的知識和技巧,但重要的是應該落實到行動中去,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廣告。

8,播放公益廣告

奧運雖然落下了帷幕,但並不意味着文明會離我們,我們仍需釋放文明的力量,使我們在人生交往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9課後作業

中秋節就要到了,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裏,請你以小主人的身份邀請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戚到你家團聚,共度佳節。

附:1

小品表演。

學生1:喂,老頭!填份調查表。

扮演老大爺者:(怒目相視,頭也不回地走了)

學生2:(畏畏縮縮的)小姐,小姐,填、填份調查表。

扮演女大學生的學生:誰是小姐,請不要打擾我。

學生1:看來今天沒戲了,還是算了吧!

板書設計:

文明交往

一,交往的重要性:社會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

(1)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能獲得知識、友誼、信任和肯定人的基本需要。

(2)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產生歸屬感、安全感。

二,文明交往的藝術

(1)尊重--前提,禮貌---名片

(2)真誠坦率正直勇敢

謙遜寬容善於聆聽

熱情開朗樂觀幽默

細心體貼彬彬有禮

堅持原則。。。。。。

(3)學會拒絕遠離

關於教學設計1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工程宏偉、精巧的特點及作者描寫的方法。

3、從本課語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中國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你們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裏?埃及又有什麼名勝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裏?它為什麼叫“金字塔”,怎樣建造起來的?我們學了這篇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指導,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寫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查自讀效果。

(1)學生彙報自己勾畫的生字詞,教師用投影儀映示,學生朗讀。

(2)指出下列詞語所在的句子,輕聲朗讀,重點領會。

埋葬:掩埋屍體。輪廓:物體的外緣線條。

精巧:精細巧妙。 結晶:比喻珍貴的成果。

摩天大廈:指高聳入雲的大樓。

(3)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當場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並思考每個自然段説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裏?

(2)金字塔的外觀有什麼特點?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4)為什麼叫“金字塔”?

(5)為什麼説“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2、根據上面的問題,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處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紹埃及金字塔的外觀和結構的特點。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紹這樣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點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果。

3、根據段意,指名試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4、小結。

四、指導書寫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導學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學生臨寫。

4、師生評價。

5、強化練習。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課後習題3)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舉世聞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2、為什麼説埃及的金字塔是舉世聞名的?

(從結構、建造等方面簡單地加以敍述)

二、講讀第一段

1、輕聲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回答:

(1)“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在哪裏?

(2)“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外觀如何?

2、看圖,品味文字。

(引導學生從“金黃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錐形”是金字塔的外觀,“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氣勢。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讀課文第一段。

三、講讀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麼獨特之處?

(2)以胡夫金字塔為例,作者具體寫出了這一工程的哪些特點?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麼獨特之處。

(1)金字塔為什麼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寫金字塔的外觀是否和前面的“角錐形”一致?

(3)朗讀第2自然段的第4、5兩句話。

3、輕聲朗讀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點?

(1)胡夫金字塔外觀上具有哪些特點?(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結構上具有哪些特點?(平整、緊密)

4、理解重點句子,體會課文是怎樣描寫金字塔的外觀宏偉與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

(2)指名讀這兩句話。

第①句是用什麼方法來説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數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學們想象得出嗎?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樣的平整與緊密呢?我們看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課文內容填空:

A、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 )。

(4)邊讀邊想,補充後的句子與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裏?

(用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方法,把我們與遙遠的金字塔拉近了距離,對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有了更深的瞭解)

5、小結説明方法。

為了説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方法。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説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讀有關句子。

6、指導朗讀第二段。

四、講讀第三段

1、默讀課文第4、5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討論回答這一段中的兩個設問句。

(1)投影映示,指讀兩個設問句。

①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②開始砌金字塔了,當時沒有起重機,怎樣把這麼多巨大的石塊壘起來呢?

(2)輕聲讀課文,回答上述兩個問句。

(3)朗讀課文第4、5自然段。

3、小結。

建造金字塔是一項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費的心血和汗水是無法計算的,僅從古埃及人運石頭、壘石塊這兩件事,就足以表現埃及人的勤勞和智慧。

五、練寫片斷

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手法,寫一個片斷,介紹校內的雪松,要寫出雪松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講讀第四段

1、默讀課文,思考: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最後一段內容與前文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説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3、總結課文。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佈置作業

閲讀有關埃及金字塔的課外書。

埃及金字塔課文原文

在尼羅河沿岸,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它們都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築的一個奇蹟,也是埃及的象徵。到埃及訪問的外國人,差不多都要去看一看金字塔。

去年6月的一天,我們懷着好奇而又神往的心情,去參觀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西郊的金字塔。

汽車駛出開羅往西去,迎面而來的是茫茫無際的黃沙。遠遠望去,三座金字塔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圍依稀可辨的人和駱駝,像是一些移動的黑點。走近一看,名為“胡夫”的金字塔最高最大,它是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沿着塔基底部走一圈近1000米。塔高原為146.59,經過千百年風吹日曬雨淋,現在高為137米。據估算,整座金字塔共用了230多萬塊石料,最生的約16噸。塔的建築藝術水平相當高,石頭之間不用任何黏合物。當我們順着幾乎需要爬行的通道,進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國王的墓室時,看到四壁的石頭加工非常精細,石頭之間的縫隙很小很小,即使想插進一根針也很困難。

看了金字塔,再環視一下週圍的不毛之地,我們不禁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在遙遠的古代,這樣龐大的建築物究竟是怎樣建成的?

埃及朋友告訴我們,關於金字塔的建造,自古以來有兩種不同的説法。一種説法是,在尼羅河每年漲水的時候,從上游把石頭運來,砌好一層後在四周堆上沙土,再把石頭搬上去砌成第二層,照這樣,一層一層一直砌到頂端。金字塔砌好了,周圍的沙土也堆成了一座大山,所以最後的工作是把沙土山搬掉。另一種説法是,周圍堆的不是沙土而是鹽和硝石,完工後,讓尼羅河水把鹽和硝石溶掉。

不管哪一種説法正確,在四五千年以前,既沒有汽車,又沒有起重機、推土機,能把這麼重、這麼多的石頭開採出來,運到這裏,再壘起來,這是一項多麼巨大的工程啊!

關於教學設計13

數學教學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與學的問題,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而設計的一套系統過程。它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落實教學理念和指導教學行為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中學數學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特徵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策劃師生學習互動活動;它也是一門藝術,必須融人設計者的豐富經驗,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生成的可能,設計出有效解決數學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強化基礎學情分析找準教學設計的落腳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設計的其他內容有着緊密的聯繫。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1,學生的知識儲備。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生在學習新知時,一般會受到舊知的影響,在舊知的基礎上,認識新知,重構知識網絡。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前,要加強對學生知識背景進行有效分析,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要對不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舊知的分析。因此,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設計富有情趣和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活動。

2.學生的思維能力。埃德.拉賓諾威克茲在《思維.學習.教學》一書中説:“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許多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關注的是“怎樣教”,而忽視學生“怎樣學”。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形成和發展。”因此,國小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關注、分析學生已具有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使教學設計與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效對接。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視的內容。

3.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判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基本思路,準確地判斷學生的起始數學素養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前提。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僅僅在於掌握多少數學知識,也不在於能解決多少道數學難題,而是關注他們能否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形成進一步學習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各個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能過高,也不能降低教學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設計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強學法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優化教學內容設計找準教學設計的基本點

優化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整合、開發、創新處理,以分散教材的難度,減緩知識的坡度,使教學內容更趨於合理,讓教材的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1.處理好四維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確立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維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加深對數學的瞭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但是四維目標,只是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總體目標,不是每節課設計的具體目標,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進行分解、細化,生成具有導向性的具體目標。

2.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方向。國小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

在進行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時,要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教學內容。在設計中要做到重“知識”,也要重“技能”;重“過程”也要重“方法”;還要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注意“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組織好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一種依據,是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內容是一個靜止的知識庫,與學生接受知識的動態過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設計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知識的呈現順序,即先出現什麼,再出現什麼。要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設計相應的練習時,要加強練習題的針對性、有層次性,真正達到知識的形成、鞏固與應用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取捨教材內容,可打破章節順序,進行有選擇的、科學的再創造、再加工,合理優化教材結構。

三、優化學生學習方式找準教學設計的關鍵點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教師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變教師講、學生聽、不停練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1.動手實踐。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理解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徵,恰當地運用直觀操作,師生互動,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探究性學習應成為課堂教學實施創新學習的重點。對於教材中那些後繼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就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本來就應是主動地構建知識的過程。創設有效的探索場,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開發,要勇於創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情況下,不斷創設行之有效的探索場。當然,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在不同教學階段創設不同的探索場,給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證明,經常創設不同的探索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合作交流。當今時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體研究,通常組建研究小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並最終達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學習體現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因素的多邊互動,尤其是生生互動,對於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設計中要合理設計合作交流活動,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他人幫助時,主要在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處,在知識易混淆處,在概念、公式、規律的探索與歸納的過程中,而且要對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加以預測與估計,為它們預設好通道,預留足時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優化課堂教學流程找準教學設計的着力點

教無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學都要通過一定的教學程序來實現。教學程序應體現所教知識的特點,並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顯然,教學程序應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科學性。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優化教學程序,可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彈性化的教學設計。葉瀾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課的動態生成,要求教學方案的設計應“着眼於整體,立足於個體,致力於主體”,重在大環節的策劃上,讓過程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參與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改變過去課堂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着老師轉的格局,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大膽質疑,讓師生在互動中實現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使課堂成為一個有豐富內涵的個性舞台。

開放式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單調、生硬的一面。組織開放性教學,教師要把握好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積極地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在探索中成長。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人為本的教學設計,要優化課堂導入,重視誘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設計中,要注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快樂的身心交流中學習、成長。設計的評價過程,要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一種“潤滑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開展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關於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薰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

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詩聖、詩仙)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

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説説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

“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説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説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

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着“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閲課文註釋,試着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説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3、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説説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一、複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着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説出意思。

4、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説説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説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1、詩一開頭,詩人先説:“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説江南好,是聽別人説,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瞭解。

2、江南風景好在哪裏?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裏,所以詞的結尾説──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1、朗讀的感情基調:

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2、語調處理:

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合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抬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3、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課後反思】

本課教學是按照運用插圖和老師的導語進入詩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風光的美。在學習《憶江南》這首詞時,拓展了另兩首,學生對這首詞的瞭解更深入。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在對話中鞏固詞義。

關於教學設計15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23課:觀潮。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生:(齊答)錢塘江大潮。

師: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你們可愛的家鄉——雲南有好幾千裏。如果説雲南的石林舉世聞名,那麼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

(板書:天下奇觀)

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

師:快請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麼意思。

(學生)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麼“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師:誰能説説“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回答正確。

[“觀潮”和“天下奇觀”都有一個“觀”字,但意思卻不相同。教師及時抓住這個“觀”字,讓學生,不僅理解了“觀”的意思,而且有利於學生養成的習慣。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後理解“天下奇觀”,由字到詞,一層進一層,顯得很紮實。]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師:昨天,你們回家預習了課文,自己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

生: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後寫潮過之後。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師: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我呀,把這大潮給錄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學生看錢塘江潮錄像,不時發出驚歎聲。)

四、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師:剛才錄像裏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裏也有,在哪兒呀

生:課文3、4自然段。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學生可以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讀得不錯。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讀出這種感覺來。

生:(齊讀)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師: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多麼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

生:(分組比賽讀)

生:(齊讀)

[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指名學生個別賽讀,教師加以鼓勵,並與學生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謝謝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

[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生:我特別喜歡這句。“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閃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

生:轟隆隆隆……

師: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

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熟讀後緊接着讓學生背誦,強化一下記憶,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生: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師:人羣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準備,開始!

生:(跳着,叫着,揮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裏。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生:(齊讀)

[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後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於今後運用。]

師:把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

生:(齊讀)

師: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説,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五、聽聽讀讀,體會順序

師: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師: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教師用投影打出一位學生的作業,集體反饋校對。)

師:發現沒有,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潮水的

生:作者從遠到近描寫潮水。

師:是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着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王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師生齊讀這段話)

師:現在,我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説出剛才那段話嗎

(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師:能行的起立!

生:(全體起立)

師:真有信心!給你們配上錄像好嗎

生:(興奮地點頭)

師:配着錄像,讓我們帶着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讚歎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師: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先讀後背,先扶後放,先分解再綜合,最後學生水到渠成,很輕鬆地將這一段課文背誦下來。這樣達到了及時將學到的精彩的語言積累起來的目的。]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

生:想!

師:聽老師説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説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學生躍躍欲試)

師:形容人的説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

生:人聲鼎沸。

師:風和浪都很平靜——

生:風平浪靜。

師: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師: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

生:齊頭並進。

師:山上的巖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生:山崩地裂。

師:形容氣勢很大——

生:(一時説不出,有個別學生答“白浪翻滾”,師提示“浩浩蕩蕩”)

[這個複習詞語的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根據詞義説出詞語,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詞義的理解;二是用比賽的形式,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師:誰來當小老師,帶着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

(學生紛紛舉手)

師:都想當老師,那看來只有我當學生了。

生:領讀,師跟讀。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王老師卻讓學生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既然都會讀,而且願意領讀,那就不妨自己來作學生。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做表面看只是一種簡單的角色變換,然而從深層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師對主體意識的深刻認識。]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閲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儘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説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發言。)

生: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儘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説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個詞語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一浪一浪(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湧來)。

師: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語句也能用了!

師:“人山人海”這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

生:(思索)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後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説些什麼”,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

[這段師生共同評價非常精彩。教師沒有滿足於讓學生填寫正確,而是鼓勵學生髮揮聰明才智,在同一個括號內運用不同的詞語,對於運用正確的予以肯定,運用錯誤的加以糾正。既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師:每個人再練習説這段話。

(學生自由説這段話,進行鞏固)

[整個練習過程中,先讓學生討論統習,再指名個別學生交流,然後師生評講指導,最後再讓每一個學生自己練習説話。雖然整個環節佔用的時間比較多,但是訓練很紮實。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追求的目標,應該大力提倡。]

師: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並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着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那作者為什麼還要寫潮來前,潮過後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附板書:

潮來前

雄偉壯觀

觀潮潮來時

如臨其境

(錢塘江大潮)有聲有色

潮過後

天下奇觀

總評:

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並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學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用一用,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國小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極有意義。王老師在這堂課的最後,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因為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填寫出詞語,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過的詞句理解了,再試着運用運用,有利於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這樣的練習在語文課中應該大力提倡。

四、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學生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學生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y9r1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