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運用排比的修辭產生營造激越氣氛的表達效果。

(2)體會文章外在的語言形式與內在的表達內容高度的統一。

(3)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現出的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4)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力和欣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看錶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2)讓學生查閲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瞭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

(3)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生命蓬勃的力量;培養學生健康的藝術審美情趣。

(2)激發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節奏和恢弘的氣勢。

(3)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2、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從更深的感悟中,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羣體合作的成功感。

教學準備

⑴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可以是視頻、音樂、文本等等。)

⑵教具準備:掃描儀、多媒體課件(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D、《安塞腰鼓》wav朗讀。)

教學設計

㈠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展示: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2、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才所聽到的安塞腰鼓鼓聲、所看到的安塞腰鼓的表演;並讓學生暢談感受。

【設計意圖】本課導入,從感受聲音、欣賞表演開始,學生一下子便進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創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與本文的教學、學習思想符合。

㈡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指定三位學生朗讀課文。

2、播放wav音頻朗讀。

3、比較學生朗讀和wav音頻的不同之處,同時指導朗讀方法。

4、請根據文中描述,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

好一個的安塞腰鼓!(空缺處可填詞、短語、句子)

5、整篇文章極富震撼力,文章中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連一個高潮,大家從中體味到了什麼?

A、這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種陽剛之美。

C、表現要衝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

【設計意圖】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

“閲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語文課程標準》

㈢精讀文章,感悟探究

問題探究:對於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確定並板書出以下主要的小課題:(允許學生有別的小課題)

1、對安塞腰鼓和當地地理關係、安塞腰鼓和當地農民性格關係的研究。

2、對本文語言的研究。

3、對本文主題思想的研究。

【設計意圖】主要是採用“課題研究”策略。在這幾個課題的.研究中,學生已經大體明瞭本文的寫作特點、對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對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藴也有了銘心的感受,而且,能夠結合文章體味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將來,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生最想將自己心裏的更多感受對老師、對同學説出來,水到渠成的開始了品讀、表達。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激發他們的學習、鑽研的熱情,培養合作與深入鑽研的精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為下一個環節作鋪墊。

㈣品讀文章,賞析表達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小研究題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結合全文,參照課後練習,集小組的智慧於一起,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完美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當肯定。同時,用掃描儀代替板書,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1、賞美圖,配佳句——為了讓大家對被譽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觀的認識,再讓學生來看幾組特寫照片。看後請各小組用課文中的文句與之相配並高聲朗讀。

對學生即時找出的句子進行簡析。

比如:對排比句進行總結,説出對句子的理解。

示例: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A、雞啼預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徵。

B、這是以聲襯靜,用雞啼反襯火烈的鼓聲停止後大地的寂靜。

2、説美點,品美韻——這篇文章美嗎?美在哪裏?

⑴語言美。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交錯出現,連用許多。

⑵思想美。

如果學生沒有找出下面句子,則提示學生仔細體味:

①為什麼説“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引導學生可從自然環境、經濟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結合江南音樂《姑蘇行》談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作者在歌頌這種陽剛之美的同時歌頌黃土高原,這正是貫穿全文的感情基調。

②文中“除了黃土高原,哪裏再有這麼厚這麼厚的土層啊”是什麼含義?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厚實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風雨變遷的見證,引導學生從黃土高原的地域特點和社會歷史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③西北現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後的代名詞,作者為什麼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裏的人民並沒有因生活的貧困和環境的封閉而喪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這裏的人們,這裏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後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並不遙遠。

④同學們認為本文的主旨是什麼?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歌頌生命力量歌頌黃土高原歌頌民族精神歌頌民族藝術

⑶這篇文章美在,內容和形式(語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統一。

【設計意圖】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再朗讀的優化訓練,從讀中進一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側重於實現情感目標。發現教育法認為:“當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後,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較為典型的問題,而學生對於自己的問題總是有更大的興趣,又將主動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古人説:“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在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鑽研後,請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質疑問難。

【設計意圖】打破思維束縛,讓每一個學生自由、充分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探究性、創造性、多角度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與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㈤熟讀課文,整體深化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將課內課外結合,將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1、説説現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發現(問題)。

學生們將暢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較中,學生將明白自己的得與失,提高寫作的素養,同時又對本文的學習進行了梳理與鞏固,遠遠勝過教師的講解。

2、欣賞、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用掃描儀將學生收集的文本材料進行掃描,直接投影在屏幕上。對於學生的音樂、錄相材料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

五、作業設計

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個,允許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作業題目。

1、探究題目:調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2、寫作提高:選一篇同樣寫音樂,生命或是黃土高原的文章,與本文比較分析,寫出它們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可先找資料學習寫法。)

3、體驗反思:當代中學生應該是什麼樣的?(可以舉行辯論會,深入討論。)

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在班上舉行作品發佈會,可邀請老師、學校領導參加,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聲中結束《安塞腰鼓》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材料,談論着自己的收穫。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地理課、社會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大語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的拓寬了、延伸了。對學生的影響和薰陶更深入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熱情是高漲的。

【設計意圖】假如我們滿足於課堂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創新教育思想,結合學生的精神生活與接觸的社會生活,緊承本文文化內涵,設計富有創新精神的題目,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身發展。

【設計意圖】因為在教學中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

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要求教師參與預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主體。因而,板書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為主,利用多媒體手段代替了傳統板書,使傳統板書之不能成為了可能。板書同時也具有了強大的評價功能與教學功能

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是魯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偉,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

1、瞭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4、觀看開發大西北的圖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文本意識、人文意識

語文是一門有着豐富人文內涵的學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閃現關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課,大塊時間是朗讀課文,品味語句。緊緊圍繞課文,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朗讀品味,不僅僅是活躍課堂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領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藝術境界,使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注重對話意識

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對話。除此,我還設計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環節,不同的讀者對《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讓學生思考,理解,探究,從而使學生對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

3、注重問題設計

在朗讀品味這個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説説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幹性的。在教學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這一環節,提問:你比較傾向於哪種觀點,你的理由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現存的,而是要學生經過選擇,獨立思考,組織語言陳述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我也清楚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1、注重結果,忽略過程

課堂教學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時偏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如:有學生賞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句話時,她的答案完美無缺,我很欣然,其實這答案是教學資料上的照本宣科,並不是她思考的結果。如果,我不沉湎於這個完美的答案,而提問一下他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更實在,更有味。

2、問題設計有待推敲

在朗讀和品味這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兩個問題是:①你認為哪幾個段落比較精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②你最喜歡的哪幾個句子,説説你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重複,一般來説,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應該把兩個問題合併為:哪些段落你最喜歡,用你認為恰當的情緒和節奏讀一讀,並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3、缺乏追問藝術

在品味語句這個教學環節,本應是很出彩的環節,但由於老師缺乏追問的藝術,而平淡了不少。如一個學生在談理由時,講他喜歡這個句子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老師沒有追問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作用。這樣課堂就顯得淺薄,缺少深度。

總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進步,這堂課的缺憾有待於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2

[教學設計]

創意説明:讀寫互動是本設計的特點。在寫作實踐中,學生可以感知為文之不易,從而刺激理解課文的熱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掌握一定的方法,再進行類似題材的寫作,學生的作文質量必然會有所突破。

教學步驟:

一、看錄象寫作文(課前不作任何預習)。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錄象(最好是在黃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後讓學生進行課堂寫作。要求:儘量再現看到的畫面;有適當的想象的畫面;15—20分鐘完成;300字左右。

二、對比研讀。

1、請學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現場作文。

2、對照《安塞腰鼓》的配樂朗誦,看課文。

3、仔細閲讀課文,將自己的作文與劉成章的《安塞腰鼓》進行比較。

4、暢談比較結果。

佈置第二課時前的'作業:《安塞腰鼓》美在何處?

三、品《安塞腰鼓》之美

1、交流課前所做的作業。

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力量美等

2、學一點寫作技巧。根據自己的閲讀感受,從文中學一點可資借鑑的寫作技巧。強調:語言是外殼,深入瞭解被寫作的對象是關鍵,同時還要有豐富的想象。

四、延伸寫作。

播放一段其它類型的精彩的舞蹈錄象,讓學生根據所看錄象進行寫作,注意借鑑劉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寫法。

[資料整合平台]

課文擴讀材料

《三國演義》第五回(節選)

羅貫中

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悦。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衝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先來衝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裏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裏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後趕來……

使用建議:選文與《安塞腰鼓》皆展示了一個大的場面,但突現的人物卻不同。課文學習完畢,可將本段文字作課外閲讀材料,與課文進行對比閲讀。同樣是展現男人的豪氣與力量,呂布是縱赤兔舉畫戟獨步天下,陝北後生們則是踏黃土擊腰鼓威震山河。試比較兩文寫法上的異同。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表現出來的生命中奔騰的力量和陽剛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讀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準備:

1.讓學生查閲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瞭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查閲工具書,掌 握生字詞。

2.教師將圖片資料或音像資料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1.美文應美讀,好文章只有用心誦讀,才能品味出內在的美。本文教學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突出對文本誦讀的要求。讀法多種多樣,聽讀、範讀、齊讀、讀中品味。同時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停頓、升降的指導。在朗讀中,學生通過形象生動、鏗鏘激越的語言,領會作者對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讚頌。

2.培養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教師只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師生共同創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3. 本文可用一課時學課文,用一課時作練習及質疑問難。練習就以輔導完成課後的“研討與練習”為主。可補充“新學案”中的相關練習。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你喜歡這些畫面嗎?喜歡哪個方面?你此時內心洋溢着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同時交流查閲瞭解的“安塞腰鼓”的資料。).

俗語説:“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讀是與文本接觸的開始,通過聲情並茂的範讀或課文錄音,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學生各抒已見,既可訓練自已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營造了自主輕鬆的課堂氛圍。)

2. 積累本課字詞: 亢奮( )晦暗( )羈絆( )

燒灼( )宂雜( )驀然( )

震撼( )磅礴( )

戛然而止( )

2.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組內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後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審美樂趣。同時,用比賽來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三、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一)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用文中詞語或短句)

如: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偉磅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等

(二)理清結構:

1、 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

2、 表演部分從四個角度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尋找美點:

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敍述。分小組討論進行。

如:1、蓄勢待發的後生美,你看,他們身後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2、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 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勵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4、 擊鼓的`後生美,你看,他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疾速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它使你……

5、 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從形式上看:

有句內的排比,如:

a.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b.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有段與段的排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B.從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如:

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節奏感強,充滿旋律美,如:

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五)誦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最有氣勢、最有激情的句子並抄寫。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會安塞腰鼓的特點。

2.學習排比的修辭手法。

3.領略深沉的意藴。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文章中排比的作用。

【教學難點】

感受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以及生命的律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視頻導入

這個單元,我們接觸到了各式各樣的中華文化,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西北,去領略西北特有的一種文化形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安塞腰鼓的視頻。)

師:我們來説説,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歸納,提示歷史中安塞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腰鼓的儀式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視頻及教師對於安塞特點的提示,瞭解安塞腰鼓在歷史中遺留下來的激情與儀式感,有助於學生理解安塞腰鼓的精神內涵,同時激發了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

品讀課文

活動一:自由朗讀課文

(學生讀後談感受。)

明確:氣勢 修辭

(師引導:文章讀起來慷慨激昂,很大程度得益於語言表達上最大的特點——大量運用不同形式的排比。)

師: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句子,看看他們有什麼特點、作用。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生歸納出:句子內部的排比、句子之間的排比、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讓學生理解本文語言的特點,並進行提取、分析並整合。)

活動二:朗讀表演

1.小組合作找排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出文中句子內部的排比、句子之間的'排比、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勾畫排比讀一讀。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體會排比句的節奏、氣勢與激情。)

3.大家齊來演一演。

4.全班一起理一理。

(設計意圖:全班一起整合文中的排比句,從整體上感知文章語言的特點。)

抒發感受

活動三:想一想,説一説

想一想,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會想些什麼?

説一説,從演員和觀眾不同角度説一説你的思考。(同桌合作研讀。)

師小結:不管是鼓者還是觀者,此刻都全身心的投入,鼓者只有用力地敲,用勁地跳,充滿力量,才能打破,甩掉,身上的重重束縛,;而聽者,只有震撼,深深的震撼,震撼於這樣一種奔騰的力量,從而受到感染。

(設計意圖:代入性的思考,讓學生體會到文章裏所歌頌的強盛的生命力、勇於衝破束縛的能量。)

我來創作

活動四:我手寫我心

排比的力量這樣的強大,讓我們也來做一個靈魂的寫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段文字吧!

(師播放一段楊麗萍的孔雀舞,學生寫作。)

結束語

《安塞腰鼓》是一篇文質兼美、氣勢恢弘的散文,它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而這種激情與活力,作者正是通過一組又一組的排比式抒情表現了出來。讓我們記住這種激情,讓我們牢記這種氣壯山河的力量……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1、“審美體驗”是閲讀教學的“最高境界”,我力求在“詩意”與“歌韻”上突破,激發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學生對於黃土高原的民風民俗不是很瞭解,我試圖通過剖析語言文字背後所藴含的東西來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這樣,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經驗成為一個關鍵所在。如何理解文字背後所藴含的東西也就成了一個重點。而反覆讀則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3、讓學生在充分熟悉課文內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文章主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學會欣賞舞蹈表演的藝術,感受舞蹈的美,體會安塞人的內在品質。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語言之情感。

2、學習課文9—20自然段,探究,品味,瞭解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後生粗獷、豪放、開放的性格。

重點難點:

1、重點:後生及舞姿部分。

2、難點:文章的表達方法,第17自然段的理解。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導入

1、教師談話: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領略了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感悟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火烈、狂野”(板書)。現在,我們再次走進“安塞腰鼓”,去感受它,去領略它,去欣賞它。請看……

2、視頻播放“腰鼓表演”

3、複習“舞蹈”部分

(1)、出示6-7自然段

師引讀:看哪,“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生齊讀:“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師引讀:“黃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場……”

生齊讀:“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師引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使恬靜的陽光立即……,使睏倦的世界立即……”

生齊讀:“……變得燥熱了,……變得飛濺了,……變得亢奮了。”

(2)、這火烈狂野的舞蹈場面,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不由得發出了由衷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3)、這火烈狂野的舞蹈場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們,我們也不由得發出了由衷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課題上方板書“好一個”)

二、過渡、歸納

1、是啊,“好一個安塞腰鼓!”安塞腰鼓除好在“舞蹈”的“火烈狂野”,還好在什麼地方?

2、交流、討論(歸納整理、相機板書:響聲後生舞姿)

三、精讀課文9-16自然段,感悟文本

(一)學習“響聲”部分

1、出示9-10自然段

2、指名讀。(師生評議)

變換方式讀,男生讀第9小節,女生讀第10小節,齊讀“隆隆……”以朗讀促感悟,體會鼓聲的力量與震撼。

3、拓展:這鼓聲碰撞在黃土地上,黃土地也成了……也是……

這鼓聲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也是……

這鼓聲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也是……

這鼓聲碰撞在我們的心上,我們的心也成了……也是……

4、比較:如果去掉“隆隆……”,效果怎樣?如果不用“牛皮鼓面”來比喻,效果怎樣?(“隆隆……”增強了氣勢;比喻形象生動,把無形的聲音變得有形了。)(板書:隆隆……)

5、小結:這“隆隆……”的鼓聲,震撼着山崖,震撼着黃土地,震撼着觀眾,也震撼着我們,我們一定會發出一聲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二)、學習“後生”部分

過渡:安塞腰鼓的舞蹈無疑是魅力四射的,響聲是震撼人心的,那麼,這些擊鼓的後生呢?我請兩位“男子漢”分別讀12、13小節。

1、出示12-13自然段。

2、指名朗讀。(評議)

3、這是怎樣的後生?

4、抓住“元氣淋漓”進行自讀感悟。

(1)、“元氣淋漓”是什麼意思?

(2)、你從哪些詞句看出?(視學生具體情況而定)

重點討論“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

與“力量,激情,氣勢”對應起來理解。(見課件)

(3)、你能讀出這種味道來嗎?(教師指導、示範)

5、指導朗讀第12自然段。

6、面對這些後生,你會怎樣讚美?為什麼要讚美黃土高原?(見13小節)

7、小結:面對如此“元氣淋漓”的後生,我們怎麼能不讚歎呢?“好一個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三)、學習“舞姿”部分

過渡:你們喜歡“舞姿”嗎?喜歡的站起來,我們一起讀!

1、出示第15自然段。

2、齊讀。

3、這是怎樣的舞姿?(討論,板書:歎為觀止)

這裏由4句話,每一句寫了“舞姿”的一個特點,每句分別寫了什麼?

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排比)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讀出它的氣勢?

(指名讀,齊讀)

4、拓展,看插圖,在你心中還會有哪些舞姿?

5、小結:好一個變幻莫測、令人歎為觀止的舞姿啊!讓我們一起大聲讚歎吧:“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四)、體會反覆的好處

過渡:作者反覆讚美“好一個安塞腰鼓”,節奏明快,層層深入,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激情,讓我們讀出它的激情吧!

1、朗讀反覆出現的句子。

2、讓我們再次欣賞激情四射的安塞腰鼓。(播放視頻“腰鼓表演”)

四、研讀17自然段,突破難點

1、範讀17自然段。

2、學生大聲讀。

3、交流感受。

4、簡介創作背景:

黃土高原曾經出現過秦、漢、唐的繁榮,可是現在,黃土高原卻成了貧窮落後的代名詞。是改革開放給國家都帶來了希望,劉成章對改革開放充滿了熱情。1986年,劉成章創作了《安塞腰鼓》這篇優美的散文,寫出了黃土高原人的精、氣、神。

有一首歌唱道:……(多媒體播放《我熱戀的故鄉》片段)

5、齊讀,加深體會

五、略讀結尾,昇華主題

1、教師引入,學生輕讀18-20自然段。

2、“它”和“她”分別指什麼?

3、給你的感覺怎樣?

4、“一聲渺遠的雞啼”是什麼意思?

5、這裏的“靜”和開頭的“靜”有何異同?

(討論以上問題,學生如有困難,教師適當點撥。)

六、總結

舞停了,舞姿仍在眼前,鼓聲仍在耳畔,激情仍在心中!讓我們記住安塞腰鼓,記住這黃土地上表演腰鼓的後生,記住這篇文章的作者——劉成章。

七、拓展練習

1、練習背誦12-16自然段。

2、讀一讀劉成章其它有關黃土地的文章,如《老黃風記》、《山峁》等。

板書設計:

舞蹈 火烈狂野

好一個 響聲 隆隆……

安塞腰鼓 後生 元氣淋漓

舞姿 歎為觀止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2、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歎為觀止”、 “茂騰騰”的意思。

3、背誦課文12——16段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培養孩子對祖國傳統民間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從文字中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壯闊,體會文章的節奏美。

教學難點: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積累優美的語句。

教學準備:

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安塞腰鼓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讀通全文。初步感知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2、交流了解有關安塞腰鼓的相關資料。

3、學習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理清文章脈絡。

4、學習鼓響前的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鼓響前,蓄勢而待起

1、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將文章分成哪幾部分內容,分別是文章的哪幾節?

3、我們已經學習了鼓響之前的內容,一起來讀一讀。(出示PPT)

二、覽全文,一葉而知秋

1、快速瀏覽課文,文章幾次寫到“好一個安塞腰鼓!”請你劃下來,讀一讀。

2、出示這四句話,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3、指導朗讀這幾個句子。

[設計意圖:由全文的整體感知,將文章細分為三大段,再將重點段細劃為四個部分。在教學中,有意地滲透段的意識給學生,訓練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三、鼓聲起,沙場秋點兵

(一)場面壯闊

[這一環節,訓練點重點放在析句方面。以重點句為抓手,指導體會,再由朗讀來感悟安塞腰鼓的場面壯闊、火烈。]

1、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什麼地方呢?先看第一部分。指名讀

2、出示重點句:“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爍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A、指名讀。指導朗讀。

B、這個句子還可以説:急促的鼓點像( );飛揚的流蘇像( );蹦跳的腳步像( );閃爍的瞳仁像( );強健的風姿像( )。

出示對比這兩個句子。

C、作者為什麼要反過來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倒裝句,強調的作用。)

(概括板書:場面壯闊。)這樣壯闊的場面震憾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

D、再指名讀,齊讀。

E、教師引讀過度:這安塞腰鼓是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啊)!

3、重點句“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讀了這段文字,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麼畫面?(燃燒的火花,飛濺的瀑布)(設計意圖:把抽象的感覺具象化,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

安塞腰鼓震憾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作者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

(二)鼓聲震憾

[設計意圖:仿説練習的設計,旨在一方面可以説課文內容,對課文內容進行復習鞏固,一方面想象仿説,可以將作者的感受內化,將學生帶入文章描寫的意境。在積累優美的句式的同時,加深體會課文內容。]

1、出示句子,指名讀。

2、概括這一小節的內容。(聲音震憾)

3、指導朗讀

4、出示有關黃土高原的圖片,拓展學生的思維,便於下面的想象練習。

4、填空練習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 ),( )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 )。

先把課文中的內容説一説。鼓聲還能碰撞在什麼地方?照樣子再説一説。

5、師生合作讀這一段

6、安塞腰鼓,它的聲音震撼着每一個觀眾的心靈,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慨歎——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鼓者強健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理解重點詞句的基礎上,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多種形式來理解重點詞語。談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認識]

1、出示句子讀

2、重點句: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急速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

指導朗讀這句話。搏擊的理解。怎麼急速?大起大落什麼意思,你做一做動作。這是驚心動魄的搏擊。配上鼓聲再讀。

你有什麼感受?這是一羣怎樣的後生啊?(樸實得像高粱一樣的後生,充滿着力量的後生,鼓起來就忘記了一切的後生。)

結合內容理解“茂騰騰”

[聯繫前文理解詞語,既照應了文章的開頭,加深印象,又幫助理解本句話。]

3、重點句“它使你驚異於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A、聯繫這句話,説説這還是一羣怎樣的後生。指名讀。概括板書:鼓者強健

B、他們要證明什麼?他們要證明——我們在這貧瘠的黃土高原上生存着,而且生存得很好,很精彩!

C、是誰給了他們這樣的力量?(黃土高原)

D、只有在黃土高原上生長起來的後生們才能有這樣的力量,也只有黃土高原這樣厚重的土地,才能承受這樣的搏擊。

E、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感歎——好一個高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四)舞姿火烈

[本環節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優美詞句的積累。這一節本身就是對前三部分內容的一個總結。回讀的設計旨在照應全文,既將文章很好地進行復習,又用以前的內容學習了新的段落。最後設計了背誦的指導,教給背誦的方法。]

1、出示文字第十五小節

2、安塞腰鼓還好在什麼地方?(舞姿火烈)概括板書:舞姿火烈

3、聯繫內容,回讀全文。

每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回讀: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急速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

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爍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使人歎為觀止。

4、這美妙的舞姿美得到了極點,讓人驚歎,這就是——歎為觀止。

[設計意圖:聯繫前文理解“歎為觀止”,既是聯繫這一小節中的內容,又是聯繫整篇課文的內容。]

出示填空,運用剛才的方法自由背誦

每一個舞姿都( ),每一個舞姿都( ),每一個舞姿都是( ),每一個舞姿都( ),使人( )。

5、這樣的舞姿讓每一個觀看的人都發出這樣的驚歎——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五)觀看視頻

[由直觀的視頻資料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內容,感受安塞腰鼓震憾人心的力量美。]

1、教師引讀第十七小節。

2、(看視頻)老師朗誦《安塞腰鼓》中的句子

四、鼓聲止,無聲勝有聲。

[設計意圖:在轟轟烈烈的視頻結束後,耳畔似乎還回響着安塞腰鼓沉重的聲音,教室會顯得出奇地安靜。教師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以字幕的方式出示文章的最後一段。無聲的字幕,此時,可能比有聲的朗讀更能滋潤學生的心田,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目的。]

1、以字幕方式出示文章第三段。

2、教師學生默讀文字。

五、動手做,潤物細無聲。

1、教師總結:中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還有許多民族藝術為世人所矚目。

2、課後可以讀一讀有關這方面的書籍,瞭解有關黃土高原和民間藝術的知識,製作一張小報

板書設計:

好一個安塞腰鼓

場面壯闊聲音震憾鼓者強健舞姿優美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學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二、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聯繫上下文,體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⑴忘情:不能節制自己的感情。

⑵狂舞:縱情的跳舞。

⑶閃射:閃耀,放出(光芒)。

⑷火烈:像火一樣熱烈。

⑸亢奮(kàng):極度興奮。

⑹晦暗(huì):昏暗,不明顯。

⑺羈絆(jī):纏住了不能脱身,束縛。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首篇課文。該單元主要通過體味作者對藝術的獨特體驗,使學生在閲讀中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審美鑑賞能力。

本文是一篇用激越的鼓點敲出的豪放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讚歌。作者通過一羣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陝北後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雄渾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民間藝術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了中華民族掙脱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後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語言頗有氣勢,短句鏗鏘激昂,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達到了完美和諧的統一。交錯出現的'大量排比,使情感表達得熱烈、淋漓、酣暢,充分體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學情分析

學生對腰鼓這種民間藝術大都接觸過,但瞭解不多,加之農村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匱乏,所以本文教學要注重在多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文中的生命力量和文化內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圍繞“讀”來進行的,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和課文錄音,通過“讀”來體會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氣勢,雄渾的場面,感受課文所表現出來的美。

過程與方法:看錶演、聽錄音、讀課文,積極的參與學習,主動的進行交流,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讚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場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從不同角度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難點: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讚美,感受其中生命的偉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重點、難點: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教學設想:1、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採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進入角色。2、這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有着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着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對這樣的文章,先指導學生朗讀,從誦讀中體會它的氣勢,實現整體感悟。然後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文章的內容美、形式美,通過討論,揣摩句子含義,實現語言文字的內化。整個過程以“朗讀”一線貫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完成教學。3、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凸現學生主體精神,力避教師煩瑣講解,突出新課程理念。教學方法:1、誦讀2、品讀、感悟3、研討教學準備:

利用多媒體課件,加強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情景導入

上節課我們跟隨水鄉少年看來一場社戲,感受到水鄉人民那種淳樸、熱情、好客的性格。今天我們將隨陝西作家劉成章到西北到黃土高原去看一場熱情奔放的腰鼓表演—安塞腰鼓

1.腰鼓的簡介: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段視頻,同學們在看視頻的同時,注意提取相關信息。看完後,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什麼是安塞腰鼓,它有什麼特別之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段視頻。(視頻展示)安塞腰鼓這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

2.走進作者:劉成章1937年生,陝西省延安市人。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六種散文集,其中《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安塞腰鼓》是《羊想雲彩》中的一篇。

3.字音詞義

瞳仁(tóng)恬靜(tián)亢奮(kàng)羈絆(jī)

宂雜(rǒng)燒灼(zhuó)顫慄(lì)驀然(mò)

晦暗(huì)戛然而止(jiá)磅礴(pángbó)

第二板傾聽範讀、感知全文

光聽這個介紹,你們能感受到黃土高原人民的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嗎?當然不能.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閲讀來理解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安塞腰鼓的?好!下面我們就進入課文的學習。首先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名家的範讀,但在範讀過程中,老師有一個任務要交給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反覆出現並標誌文章脈絡的句子

1、在課文中找出反覆出現並標誌文章脈絡的句子

大家聽完了,能完成解決老師的問題嗎?能找出在課文中找出反覆出現並標誌文章脈絡的句子?

明確:好一個安塞腰鼓!

請問這個句子在文中出現幾次

明確:四次

這四句“好一個對安塞腰鼓”的反覆詠歎之中又有變化有新意,使文章具有了形式的迴環美和音樂的節奏美。來,讓我們一起飽含讚美之情的來讀它們!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1)請同學們仔細跳讀課文,看看它每出現一次,分別是在讚美安塞腰鼓哪個方面的“好”?

明確:第1次出現主要是讚美安塞腰鼓表演時壯闊、火烈的場面。

第2次出現是在讚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響聲。第3次出現是讚美充滿力量的動作和舞姿。

第4次出現是讚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們豐富的想象。

(2)分組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兒?請用“好在……,你看(聽)…….”句式敍述

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場面。你看……

②好在鼓聲的巨大力量。你聽……

③好在有茂騰騰的擊鼓後生。你看……

④好在變幻的舞姿。你看……

明確:好在於那火熱的舞蹈場面。他們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就沒命了。後生們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瘋狂地舞動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是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好在於那激烈的鼓聲。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了沉重的響聲,碰撞在四野長着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暮然變成牛皮鼓了,只要聽到這震撼人心的聲音,我們的心境就會立刻變的有聲有色。

好在於那激烈的鼓聲。你看!後生們的胳臂、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他們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力量。

好在於變幻的舞姿。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的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使人歎為觀止。

2.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內容)好一個

壯闊的安塞腰鼓元氣淋漓的安塞腰鼓

豪放的安塞腰鼓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

火烈的安塞腰鼓奇偉磅礴的安塞腰鼓

有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個

一錘起來就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來!的安塞腰鼓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得安塞腰鼓

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第三板塊自由誦讀、品味

品讀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氣勢、節奏與激情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樣的有“勁”,作家描繪它的語言帶“勁”嗎?這“勁”是大量運用了哪一種修辭手法帶來的?

明確:排比。

2、請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挑出你最喜歡的語句仔細品味,準備讀給大家聽,並簡要説説它好在哪裏。

説説你喜歡的句子。請你有感情地讀出來,讓我們在聽讀中能感受到你的喜愛!

如:(1)我喜歡“愈捶愈烈!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愈捶愈烈!思緒中不存任何隱祕!/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脱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寫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熱烈場面。

明確:三個“愈捶愈烈”層層推進,表明安塞腰鼓表演達到了高潮,隨着鼓點的此伏彼起,人們的思想也在騰飛。這裏段與段之間構成了排比,這個排比,要讀出此伏彼起的交錯感。

誰將這句再讀一遍?

(2)“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出了安塞腰鼓表演開始時壯闊的場景。

明確:這是句與句之間的排比,排比中每句又都含有比喻,句式整齊工整,要讀出明快的節奏。

下面老師請兩個同學來讀這一句,一個讀前半句,一個讀後半句,注意好銜接,一定要讀得緊湊明快。(指明兩名同學分兩個聲部唱和式齊讀:前一聲部讀前半句,後一聲部讀後半句)(3)我喜歡“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寫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

師:這裏句子內部詞與詞之間的構成了排比。從內容上來看,三個“了”之間強度層層遞增。

來,我們一起把這一句朗讀一篇,語氣要越來越強烈,讀得如同排山倒海讓人透不過氣來。(指導全班再讀體會)

3、同學們想一想,本文用了大量的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這種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層層遞進。

增強語言氣勢。

形成排山倒海的'氣勢。

有如江河一泄萬里。

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場面的磅礴氣勢,充分地表達出作者對安塞腰鼓強烈的讚美之情。

課文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快節奏使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盪。強調了安塞腰鼓的強勁!

文中還有很多鏗鏘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句、節奏鮮明的反覆句,從變幻的舞姿、鏗鏘的鼓聲、擊鼓的後生等角度來描繪安塞腰鼓,我們不一一舉例了,留給同學們課後繼續去體會。

4.你對文章的語言特色有什麼感受?

很有氣勢,有強烈的節奏感,象鼓點一樣使人震撼。

語言運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到這種氣勢?

運用了排比、反覆、比喻的修辭手法。

本文的語言的特點

多用短詞、短句、鏗鏘有力,具有節奏感

運用反覆、排比、層層遞進,具有層次感

善用誇張、比喻,形象生動,具有畫面感

全班齊讀課文最精彩的段落第七段

第四板塊主旨探究:體會安塞腰鼓所藴含的文化價值、生命意識

好一個劉成章!若不是你“陝北生來陝北長,因為你魂牽着地方”哪能寫出如此激揚文字!讓我們從無聲的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那你們認為安塞腰鼓體現一種“________之美”(屏顯)。壯觀之美!(師在空白處上一行填“壯觀”)

還有嗎?(提示)你看這鼓,沒人去敲它,它會響嗎?

力量之美!

那這力量來自何處?

體現人的力量美。

人是生命的載體,生命與力量合一。

(學生齊讀):體現生命力量之美!

《安塞腰鼓》主旨

表現陽剛之美

表現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表現一種痛快淋漓的生活方式。

表現被貧困壓抑,而想衝破一切束縛、羈絆的渴望。

表現安塞人不甘貧困,奮發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

小結

本文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讚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讚美陝北高原人們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徵。

六、作業:

背誦你認為寫好的句子、段落。

七、教師寄語

同學們,從《安塞腰鼓》中老師讀出:人,活的要有一股勁!這勁,是生命力,是上進心,是堅韌不拔的意志!願同學們每天都如那激情燃燒的鼓點,學習上,永遠有那麼一股猛勁!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2、理解文中排比句、比喻句、反覆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3、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重難點

品味文章作者所表現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上課了,先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做個遊戲好嗎?來,拿出你們的雙手,握起拳,跟老師一樣用拳頭有節奏地敲打你的桌面。× × ××× × × ××× × × ×××

大家覺得這樣聲音像什麼?(鼓)

這聲音,這氣勢就像在打鼓,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去認識被稱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要鼓”(板書課題)

二、介紹安塞腰鼓(PPT)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所以有人這樣形容(PPT),全班同學一起帶着打鼓的勁兒齊讀,注意紅色字體重讀。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感氣勢

這種磅礴的氣勢和勁道作者劉成章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把他們準確表達出來呢,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課文。

角色分配:1—5段女生讀,第6段—全班讀。

文中出現安塞要鼓4個字的段落,全班齊讀。出現鼓聲隆隆的地方,請同學們配合敲擊桌面讀。

最後兩段女生讀。

其餘段落教師和學生代表交叉朗讀。

2、談感受、知內容

(1)、讀完你覺得劉成章筆下的安塞要鼓是一個怎樣的安塞要鼓呢?請你用一個詞來説説,這是一個 的安塞腰鼓。(宏偉、磅礴、豪邁、壯闊……)

(2)、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讚美)

(3)、文中哪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這種強烈的讚美之情呢?

(好一個安塞腰鼓!)

教師明確:這個句子在文中反覆出現了4次,他在文中反覆出現,層層遞進,直抒胸臆,抒發了作者對安塞要鼓強烈的讚美之情,請四組分別各讀一句,層層遞進讀。

3、明內容、理結構

作者反覆讚歎“好一個安塞要鼓”,那麼安塞要鼓到底好在何處呢?(也就是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讚美的?)

①讚美安塞腰鼓表演時宏偉、壯闊的場面。 宏偉的場面

②讚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雄壯的鼓聲。 雄壯的鼓聲

③讚美充滿力量的擊鼓後生。 擊鼓的後生

④讚美安塞腰鼓綺麗的'舞姿,表演能激起人們豐富的想像。 綺麗的舞姿

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文章就是從這四個方面來描寫安塞腰鼓的,同學們,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一處描寫呢?為什麼?(先請大家4人小組合作交流,把你喜歡的部分先組內分享。教師應適當提醒同學們用筆勾畫;及時表揚同學做的好的地方;教師下講台走動觀察)

在互動中體會文章感情,可以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説得越多越好。可能出現的答案有:

從用詞方面説:

(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2)“茂騰騰的後生”“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3)“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説:

(1)“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2)“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從修辭上説: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2)“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3)文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從寫法上説: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2)“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後的寂靜。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雞聲是天亮的標誌,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徵。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昇華,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3)文中開頭的靜態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後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藴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五、理解主旨、感悟生命

同學們,好一個安塞腰鼓!作者讚美的僅僅是安塞腰鼓的壯美嗎?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細細體味思考一下,你覺得文中作者透過鼓還表達出其他更深刻的思想內涵嗎?

解讀①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點撥:從這個句子“居然”一詞裏讀出作者這在讚美擊鼓後生不怕生活的貧困與艱苦,他們吃的是江豆角,老南瓜,卻能擊出如此有力量的腰鼓,我覺得他們是在用生命的原始粗獷的力量在博擊自己的命運吧,是在讚美蓬勃的生命力。

解讀②: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脱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出示當時背景PPT)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點撥:作者劉成章生於此長於此,他深切體會到貧瘠的黃土地、貧苦閉塞的生活,給了高原人們太多的壓抑和羈絆,而越是悠久的歷史,傳統陋俗的束縛也越牢固。但是他們沒有喪失希望,隆隆的鼓聲告訴我們:他們渴望新的生活,渴望衝破一切羈絆。沒有什麼能阻礙他們生命的釋放和力量的噴發,所以作者讚美的是高原人民心中強烈的渴望。

所以作者在文中不只是在讚美安塞要鼓的壯美,他是通過寫鼓來讚美了人,生命和生活。

(板書:鼓——人——生命——生活)

六、思想啟迪、總結全文

落後是暫時的,貧苦並不可怕,只要軀體裏湧動着旺盛的生命力裏,只要骨子裏充滿着對新生的渴望,那麼這個生命就會有力地去拼搏,就一定會迎來新生活的曙光!聽:耳畔是一聲渺小的雞啼,預示着新一天的開始和希望的來臨!最後老師把課文改編成了一首小詩,請同學們再一次來朗讀這一個充滿蓬勃生命國和強烈渴望的安塞要鼓,希望同學們也能帶着這種渴望去創造屬於你們的精彩生命!

(PPT出示改編小詩,全班齊聲朗讀。)

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看一看這篇古老的土地,在這裏,大將軍蒙恬曾率軍三十萬對陣匈奴;范仲淹、沈括等文臣武將曾浴血奮戰西夏;王昭君夢斷關河;花木蘭縱馬馳騁。在這裏,久遠的文明曾雄睨世界,在這裏,中華民族的生命力量依然在搏擊在噴發。

(觀看安塞腰鼓表演視頻。)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

設計説明:安塞腰鼓那奇偉磅礴的氣勢、催人奮進的力量;擊鼓後生們粗礦豪放的性格、昂揚高亢的激情,如何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走進這篇激情四溢的散文所敍寫的動人場景中,感受安塞腰鼓別具一格、漲溢活力的精湛藝術,與作者感同身受呢?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一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安塞腰鼓的魅力,懂得反覆在文章當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安塞腰鼓的特點,通過朗讀懂得安塞腰鼓好在什麼地方。

教學難點:文章當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什麼地方。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1990年,在北京亞運會上一場充滿民族風格的腰鼓表演,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魂牽夢繞。這就是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礦、雄渾、動力十足,它是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徵。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去領略它的風采和魅力吧。

二、初讀課文。

1、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型。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安塞腰鼓?(板書:鼓響前的靜,腰鼓表演時的鬧,鼓聲停止後的寂靜。)

2、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詞句回答。(板書:壯闊、豪放、火烈)

3、小結:通過剛才的朗讀,同學們知道了安塞腰鼓的一些特點,下面,我們就從課文的字裏行間真切地領略安塞腰鼓撲面而來的激情。

三、精讀課文。

(一)引導學習1-4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説説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場面?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一幅廣闊而恬靜的場面。)

2、小結:這是激戰前的沉寂,是一場疾風暴雨式的腰鼓舞即將上演前的期盼。寫得多美呀,舒展柔和,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請問:腰鼓表演就要開始了,你看到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理解“茂騰騰”、“樸實”、“神情沉穩而安靜”等)

3、小結:文章開頭的靜態描寫為文章後面寫動蓄勢,使文章靜中藴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瞧,表演開始了。

(二)引導學習5-17自然段。

1、快速瀏覽5-17自然段,有一個句子在文中出現多次,用波浪線畫出課文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2、指名朗讀“好一個安塞腰鼓!”,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作者對安塞腰鼓充滿着無比欣賞、由衷讚美之情。)

3、高聲朗讀課文,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裏,並用“好在,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敍述。

4、指名回答,適當理解句子意思。

5、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和同桌同學説一説為什麼喜歡?

四、總結體會文章中心。

1、通過這樣的閲讀,我們對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學們你們認為作者寫安塞腰鼓想表達什麼思想?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

生1:表達對黃土高原上生命、力量、活力的讚頌。

師:表達對生命、力量、活力的讚頌,在文中哪一段裏可以看得出來?

生2:在第18段。“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耗着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能釋放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我覺得在這裏可以感受出作者對農民生命力的讚揚。

師:請坐。在18段裏,她覺得歌頌了生命的力量。

生4:還表現了安塞腰鼓獨特的美、陽剛的美。是在第7自然段: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師:還有緊接的句子,“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這裏歌頌了安塞腰鼓獨特的——

生5:美

師:這叫做我們中國特有的外國沒有的——民間藝術。歌頌了黃土高原上這種特有的民族藝術。

2、小練筆:這篇課文寫出了安塞腰鼓的美,請你圍繞中心句進行練筆。如:蓄而待發的後生美。

教學反思:

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

教學設計思路為:在朗讀中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造的意境,然後思考討論從中領悟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並拓展訓練。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為:創設情境、誦讀指導、品味語句、討論合作等。其中於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

1、對於朗讀的.指導,我在檢查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地朗讀課文,並想: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問中的詞句回答。通過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板書。學生通過朗讀,從整體上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接着,我引導學生瀏覽課文,在課文中找出反覆出現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突出一個“好”,讀出作者對安塞腰鼓充滿着無比欣賞、由衷讚美之情。然後,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裏,並用“好在,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敍述。最後,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説説喜歡的原因。重點指導第六自然段的朗讀,使用替換式朗讀,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通過反覆朗讀,既可以積累課文的語言,有能感受到課文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意思。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詞語,才容易真正讀懂文章的內容,領悟豐富深刻的情感。學習中,引導學生理解“茂騰騰”“樸實”“燥熱”“恬靜”“亢奮”“震撼”“燒灼”“威逼”“元氣淋漓”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通過解讀詞語的確切意思,有利於水到渠成地讓學生像作者一樣,對黃土高原充滿崇敬、讚歎之情。

3、不到之處。教師的教學節奏不夠緊密,學生回答問題思路不夠清晰,以至於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腰鼓這種打擊樂器並不熟悉,腰鼓舞這種民間舞蹈也不常見,教學中沒有引用相關資源,讓學生有直觀感性的認識,假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相關資源,學生再來閲讀課文,就容易入境悟情了。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2

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或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鬆多了。

本課我採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朗讀課文、介紹背景資料;第二課時,重點語句賞析。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語言的魅力和安塞腰鼓帶給人們心靈的震撼。介紹安塞腰鼓的有關資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瞭解陝西的風土人情。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描寫了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文中語言鏗鏘有力、句式變化多樣、修辭手法多樣化、感情激烈奔湧。

教學內容和步驟: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文章的語言和感情。

2、 讓學生走出課本,瞭解黃土高原上的風土人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俗話説:“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板書課題)

二、教師範讀(感情充沛,有激情)。

三、學生讀。

a) 現在請大家帶感情自由朗讀課文。

注意: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要放聲朗讀。

b) 剛才我範讀了課文,大家也自由朗讀了課文,現在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注意節奏,讀出氣勢來。

(在朗讀過程中不要給學生壓力,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品味文章)。

四、重難點解決: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把生字詞勾畫出來.藉助《現代漢語詞典》注音並解釋。教師針對共性的問題全班予以訂正。

2、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跟讀—邊在課本上用符號記錄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

3、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及朗讀技巧。

文章氣勢恢宏.句子鏗鏘激越,表現了對安塞腰鼓的讚美之情。朗讀時要注意節奏的變化,要有豪情、音韻鏗鏘有力,細節方面注意摹仿錄音,把握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的變化。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本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過程,文章由此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從“—羣茂騰騰的後生”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表演前;第二部分從“但是”到“聲,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戛然而止的時候“到”耳畔是—片渺遠的雞啼”,是表演後。

6、如果用—個字來概括第—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用“靜”。

7、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部分側重於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於聲音的寂靜。

8、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麼作用呢?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後呼應。

9、當你朗讀第二部分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個詞概括?

亢奮、驚心動魄、震憾都可。

10、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學生作答,教師予以點評。引導學生往兩方面考慮:—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修辭方法。

1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子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分別舉例説明這種寫法,對錶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麼作用。

12、再次朗讀,體會文章的氣勢和情感。

13、“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中反覆出現了幾次,有何表達作用?

反覆出現了四次,形成了迴環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節和情緒向高潮發展。

14、我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燒的熱情,你怎樣理解“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1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這句話包含了怎樣的意思?

五、總結、擴展:

我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作者劉成章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他認為自己的散文創作是黃土地的賜予。正如作者所説:“我生長在陝北的山溝……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劉成章的散文從“我”落筆,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血肉的感情、火熱的心腸,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理解,一種獨到的感受,一瞬間即逝的靈感,一種哲理,一層詩意。”

六、佈置作業:

1.寫一篇心得,二三百字即可。

2.背誦你認為寫好的句子、段落。

教學後記:

通過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的發言和認真聽講,我認為本課我的兩個教學目標都已達到:

1、學生認真朗讀了課文,在朗讀中品味了文章鏗鏘有力的語言和激烈噴湧的感情。

2、學生了解了課本以外的知識,瞭解陝西的風土人情。而且效果很好。學生對浙江以外的世界瞭解的實在太少,因此對於外界的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當告訴學生陝西的風土人情時,往日吵鬧的教室一片寂靜,學生都在靜靜地、認真地聽着,並且不時還做些記錄。課後還到辦公室詢問一些關於黃土高原的故事。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語文課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課本,還可以給學生介紹課本以外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泱泱中華、大千世界學生都可以盡情地徜徉,盡情地領略,使貧乏的內心世界變得充實、豐富起來。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訓練朗讀能力,理解排比,反覆及感歎句、短句運用的作用。

2、方法與過程:運用朗讀法感悟用語言表現聲音的藝術美,領悟生命力量的偉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教學重點:藉助朗讀感悟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構思:聽讀—自讀—再讀—品讀

教法:啟發式、討論式、自讀感悟式。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

學情分析: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並不熟悉,沒有切身的體驗與感受。本課視頻、音頻設資源豐富,可藉助這些給學視覺、聽覺的衝擊,加強形象感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課前準備:查閲資料瞭解安塞腰鼓;教師收集安塞腰鼓視頻資料並製作課件,學生查閲工具書,掌握本課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請欣賞一段安塞腰鼓視頻。

剛剛欣賞到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稱的安塞腰鼓,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陝北作家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一起去感受雄渾、壯闊、旺盛的生命的場面和磅礴的力量。

2、出示課題及作者。

二、 朗讀、感悟

1、聽一段個性化的感情範讀。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演繹對感情的把握(讀後,教師加以評價)。

三、 品讀賞析

再讀課文,請找出最有感覺、最喜歡的句子,準備在班上交流(可從句式、修辭、感受等方面談)。

1、學生交流,自己有感覺,喜歡的句子,教師引導學生從句式、修辭產生的.表達效果和自己的感受方面談,並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指導學生用疊加的方式齊讀第7段中的“驟雨一樣……”(出示文字課件)。

四、 問題探究

1、找出文章四次出現,“好一個安塞腰鼓”,讀一讀,並説一説有什麼作用?分別從哪些方面來寫安塞腰鼓的?

(明確:宏偉的場面,雄壯的響聲,擊鼓的產生,奇麗的舞姿。)

再讀文章出現的四次“好一個安塞腰鼓”,注意在音量和語勢上的變化。

(教師指導:鼓點節奏逐漸加快,音量逐漸加大,語勢越來越激烈,情感越來越奔放。)

2、你認為全文從始至終都應用激昂、急促的語調來讀嗎?為什麼?(出示結構,板書)

五、難句理解:

重點理解:

1、“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3、“當戛然而止的時候,……”

六、總結本文語言的特色

表達形式為內容服務。文章的內容與形式到了完美統一。短句的快節奏,大量的排比、反覆使得語勢加強、推進感情,不讓人有半分喘息的機會。這些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頌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成。

小結:安塞腰鼓,是屬於黃土高原的。惟有生存於這方土地上的人羣,才能創造此等奇觀。作者是陝西人,從中可看到他對對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無限神往與傾心愛戀。真可謂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

銜接語:我們都是旬陽人,我們旬陽也有燦爛的地方文化,我們是否也能像劉成章那樣把旬陽的民間藝術展現給世人,讓他們通過我們的介紹能更好的瞭解旬陽,瞭解正在走出大山的旬陽人。

七、課外拓展延伸。

依照文中的任何一種句式介紹旬陽的一種地方文化。

(在欣賞安塞腰鼓中下課。)

作業設計:

選做題:依照文中的句式介紹旬陽的一種地方文化。

必做題:積累本課字詞。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4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充滿着詩意美的散文。作者通過宏大的場面、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奏、激越的鼓點、反覆的詠歎、盡情的讚頌,來表現對生命的詩意理解,對時代的審美感受,對民族家鄉的真摯熱愛。這種腰鼓是陝西地區所特有的,具有濃烈的鄉土風味。教學這篇課文,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這一民族藝術奇葩, 品味語言,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

2、學生分析

本課我要教學的對象是生活在南方城鎮的學生,他們大多數沒有見過腰鼓表演。所以僅僅通過文字讓學生感悟這種民族藝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很有必要運用信息技術,將圖片、音頻、視頻等引進課堂,讓遙遠的安塞腰鼓真正走進了課堂,讓學生能有情境體會。

3、環境分析

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本課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一書、一板、一粉筆”較為枯燥的教學模式,採用多媒體的教學環境,將美妙的音樂、動人的畫面、逼真的場景一一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並進而創造美。

4、教師分析

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無論是CAJ教學,CAL助學,或是ITTC教學,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説學科教師應具有以下素質:理念上要先進;意識上要重視,還要有一定的技術掌握。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結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安塞腰鼓這一民族藝術奇葩;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學習本文通過生動描寫來抒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通過網上自主學習,收集、整合相關信息。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合作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品讀中感受生命與力量的美,激發對民族藝術的熱愛。進而達到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愛,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朗讀品味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四、教學方法和學生學法

1.、賞析法:通過《安塞腰鼓》視頻朗讀,再現優美語段,感悟文字魅力。

2、.討論探究法:組織學生討論,學習小組交流。

3、能力遷移法:展示《千手觀音》視頻,引導學生將《安塞腰鼓》的寫景方法,運用到寫作實踐中。

4、對比品讀法:播放flash視頻朗讀與學生的朗讀作對比,加深感悟。

五、教學資源

教材、學生蒐集的網絡資源、多媒體課件、視頻、專題學習網站等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教師播放《安塞腰鼓》舞蹈片段,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安塞腰鼓場面,帶動學生快速的進入學習情境。

(設計理念:播放圖片和視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形象直觀的圖像幫助學生了解安塞腰鼓,從而幫助並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而真切的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二)、檢查學生課外學習情況

課前要求學生在網上查找本課相關資料,課堂上進行交流,教師加以歸納總結。

(設計理念:既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的主體性也得以到充分的體現。)

(三)、對比朗讀,把握情感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2、學生自我評議剛才朗讀課文時所存在的問題。

3、播放課文的flash配樂朗讀。要求學生帶着剛才評議的問題去聽,並根據範讀在文中作一些標記,如節奏、重音等。

4、對比評議:將自己的朗誦與老師(或錄音)的.朗誦進行比較,發現他人長處。

5、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注意節奏、重音。讀書畫面美、力量美、音樂美。

(設計理念:讓傳統教學環境下的朗讀和信息技術整合下的朗讀進行一次PK,flash配樂朗讀能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體驗學習,從而把握文章的情感。)

(四)圍繞問題,體味探究

1.本文的結構非常清晰,思考文章主要是描寫了哪幾個場景?(學生回答明確:三個場景:表演前安靜——表演中亢奮——表演後寂靜。)

2、學生討論交流:這三個場景你覺得哪裏描繪得最精彩的地方,試着朗讀。用“我喜歡 句子,因為 ”的句式進行評點。

3、這樣的安塞腰鼓使你聯想到什麼? 它體現了什麼樣的主題思想?

(設計理念:運用多媒體展示問題,指向明確,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完成學習。)

(五)知識遷移,學以致用

1、播放20xx年春晚節目《千手觀音》視頻,將學生帶入另外一種舞蹈情境。

2、定格畫面,讓同學們模仿《安塞腰鼓》的語言,將胸中湧動的激情化作千言萬語,奮筆疾書,快速成文。

(設計理念:充分發揮了現代信息技術突破時空限制的特點,將《千手觀音》引入課堂,既讓學生充分感悟到了兩種舞蹈的不同的魅力,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同時又讓學生陶醉於這樣的課堂。)

(六)課外拓展,深化學習

教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學習田地,讓其感受學習的快樂。

1、 教師製作了主題學習網站,學生課後可進一步學習交流。

2、 學生可自行上網查找相關學習資料,進行學習,並將有價值的內容拿來交流學習。

3、 可利用電子郵箱、博客等的回覆功能交流心得。

4、推薦網絡資源

(引導學生積極利用校園網和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了知識面,並且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的成功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教學情境設置創新。打破時空的限制,讓陝西的腰鼓進入南方的課堂。

2、教學環節設置創新。讓傳統教育環境下的朗讀和信息技術整合下的朗讀直接進行猛烈的碰撞,不比不知道,一比見實效。

3、教學反饋創新。利用主題學習網站,加強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並使課堂得以延伸。

4、培養了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與時俱進。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5

教案背景: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可設計2課時,本教案是第一課時教案設計。學生提前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瞭解文章大意。

教學課題

1、知識能力目標:學習運用修辭手法、短句和生動形象的詞語所構成的場面描寫;能夠借鑑本文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完成簡單的場面描寫。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課文,瞭解安塞腰鼓的特點,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內涵。

3、情感態度:感受安塞腰鼓所體現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思考。

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安塞腰鼓表現出來的激情與力量,在讀中感悟、想像,為了加強感悟,做好朗讀訓練指導,我利用了百度搜索,搜索了安塞腰鼓的圖片、安塞腰鼓的朗讀視頻,身臨其境的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與磅礴氣勢。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歌頌了充滿激情的生命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作者用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也表現了西北人民雖然生活貧困,卻似“高粱”一樣樸實、堅強、健壯。雖然身體“消

化着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並沒有因生活的貧苦和封閉而喪失希望,復生的生命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的'。這裏的人們是有希望的,這裏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要衝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睏倦的生活,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脱、衝破、撞開這一切重負的力量;黃土高原的人樸實、健壯,充滿生命的活力,相比經濟發達的江南,缺了些世故圓滑,但厚土藴藏着原始的生命,積蓄着巨大的力量。這裏的生命還在期盼“搏擊”,對未來充滿期盼。

設計思路:

教師的講解是無法幫助學生理解黃土高原養育的後生勃發出來的奔騰的生命和感受到磅礴的氣勢,這種激盪奔騰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要學生在反覆朗讀課文中去體會,必須藉助視頻朗讀,整體感受安塞腰鼓中表現出來的“激情勃發的生命與力量”,然後,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安塞腰鼓表演的情節,感悟黃土高原孕育的奔騰的生命體現的不可阻擋的力量。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讀。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品味安塞腰鼓的內涵,借鑑場面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設備、連接網絡的計算機、電腦有播放影音的組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45分鐘)

一、導入

1、課前播放背景音樂《黃土高坡》進入上課時間。

2、請概括本段的語言形式特點,並舉例説明其表達效果。(學生髮表見解,教師點撥。)(①多用短詞短句,簡潔有力,清脆響亮;②善用排比,一氣呵成,表現氣勢,渲染形象,節奏鮮明,鏗鏘有力。)

3、各自放開聲音激情朗讀,體會語言的節奏和氣勢。

4、指名朗讀,自由評議。

5、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用那些詞句、修辭手法來描寫安塞腰鼓的?

學生討論後抽學生口述:(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鬥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掙脱了束縛、衝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象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6、想象一下,安塞腰鼓給你了你什麼樣的感覺?用詞語概括。(明確:諸如粗獷、豪放、狂野、大氣磅礴、活力。)

二、那麼想一想,如果我們朗讀這篇文章的話,我們該怎麼讀它?(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結束後)

(明確:開頭和結尾應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間部分應激情澎湃,情緒激昂。)

三、那麼一會我給大家時間自由朗讀這篇文章,然後抽同學展示。朗讀之前我交給大家一點朗讀技巧,慢慢體會。(朗讀技巧:1、聲音大而不喊,體現渾厚;2、慢而有感情;3、快而不能讀錯,錯了也不要重複。)

讀的聲音要大,即使讀錯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讀出來。有感情要求體會文章所藴含的感情,是高亢還是低沉,是歡快還是悲傷等等。

下面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大聲自由朗讀自己感興趣的片段。

四、學生任選一段,進行片段朗讀展示,老師及同學點評。教師可在學生朗讀後進行朗讀示範、糾正。2分鐘

五、作業

1、對印象深刻的某個場面進行描寫,用上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150字左右。

2、有感情的朗讀文章,體會文章的修辭和句式特點。

教學反思:安塞腰鼓的視頻朗讀用時在8分鐘,佔用了一節課時的五分之一時間,因此,在視頻朗讀學習之前,應該安排學生預習,標註出文中描寫安塞腰鼓的詞句,分析修辭手法的運用效果。這樣便於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有效地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ydwe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