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中生物《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説課稿

高中生物《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説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物《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説課稿

高中生物《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節是蘇教版必修2第4章第4節的內容。教材介紹了基因突變的概念、特徵及原因,並且講述了基因重組和DNA重組技術。本節內容緊密聯繫遺傳物質基礎、遺傳規律和減數分裂,以它們為基礎加以深化,同時,又是學習第五章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學情

高中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屬於理論型,對於新鮮的事物,能夠根據教師的引導加以分析總結,同時,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於以上特點,我將在重點處引導、難點處點撥進行教學。

三、説教學目標

1.説明基因突變的定義、特徵和原因;能夠總結基因重組及意義。

2.通過對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綜合分析及小組討論的過程,提高觀察分析、合作交流能力。

3.通過本節課學習,體會生物學的奇妙之處,增強對生物科學的學習熱情。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本節課的重點為基因突變的特徵和原因,基因重組。讓學生去理解基因突變的意義和DNA重組技術會比較抽象,所以教學難點為理解基因突變的意義和基因重組。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能夠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從講授、多媒體直觀教學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而在學法上,我將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説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通過俗語,設疑導入。

我會提出俗語“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詢問學生,這反映了一種什麼生物現象?在學生激烈的探討中引出課題《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通過俗語,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學生注意力轉移到課程中,同時結合問題將學生帶入本節內容的學習中,為新課展開環節奠定了基礎。

2.新課教學

本節課主要有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基因突變。

我會先簡單介紹美國醫生髮現鐮刀型細胞貧血病的小故事,並通過多媒體展示正常人的圓餅狀紅細胞和病人的鐮刀型紅細胞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然後我會展現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病因的圖解,並提出疑問:病人的血紅蛋白的`一條多肽鏈發生了什麼變化?這和基因有什麼關係呢?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知道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是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病,從而引出基因突變的定義。

接下來我會將基因突變與癌細胞建立聯繫,讓學生去討論並交流,得出基因突變的原因有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響。

對於基因突變的特徵,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教材上“不同生物不同基因的突變頻率”的表格以及“果蠅眼色遺傳的不確定性”示意圖,讓同學們去發現問題,總結特徵,我再進行補充,從而讓學生明白基因突變的特徵有發生頻率低、方向不確定,隨機性;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第二部分:基因重組。

在這一部分,結合前面學過的遺傳規律,我會展現“雞冠形態遺傳示意圖”,讓兩個小組代表以競爭的形式到黑板上來寫出各表現的基因型,讓他們明白生物除了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能自由組合,同源染色體間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也能交叉互換導致基因重組。

第三部分:基因工程及其應用。

這一部分知識較難,在以後的選修部分也會重點講解,我會給同學們播放一個關於重組DNA技術一般過程的生物學視頻,然後讓同學們前後4人為一組,交流重組DNA技術的步驟,並找小組代表進行分享,我再進行補充講解,以突破難點。最後我會給同學們展現科學前沿的重組DNA技術應用實例:抗蟲棉、轉基因動物等,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體會到生物學的奇妙之處。

意圖:在以上部分,我多次結合多媒體教學、採取提問、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充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理念,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3.課堂小結

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會請同學們來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並採取自評、互評、師評的方式,體現課堂評價的多元化。

4.佈置作業

對於作業,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一樣的需求。我會分為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必做作業是做一些與本節內容息息相關的練習題目,選做作業是查閲與基因連鎖相關的知識,下節課進行分享。

七、説板書設計

最後説一下我的板書,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的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重點內容,同時有助於學生記憶和複習,我本着直觀、簡潔的要求,板書如下:

高中生物《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説課稿2

一:教材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的第一節內容。通過前面各章的學習,學生對“基因是什麼”、“基因在哪裏”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問題已有了基本的認識。本章內容既是對前四章內容合乎邏輯的延續,又是學習第六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重要基礎。本節介紹了可遺傳變異的兩種類型: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其中基因突變從實例入手,通過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變的概念,然後詳細闡述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意義。在基因重組部分,教材設置了“思考與討論“的欄目,旨在讓學生利用數學方法,通過計算,體會基因重組機制提供的極其多樣的基因組合方式。正文中則簡要闡述了基因重組的概念、類型和意義。本節內容引導學生從分子水平上理解遺傳物質如何引起生物變異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舉例説明基因突變的特點和原因。

(2)舉例説出基因重組。

(3)説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課本中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邏輯推理能力。(2)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激發靈感,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教師精心設計智能訓練和反饋.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生物變異的事例,增強學生對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熱愛科學的興趣。(2)引領學生進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課程理念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

基因突變的概念、特點及原因。

基因重組的實質即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已經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作過詳細的介紹,因此在本節教學中不再列為重點內容。

2、教學難點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難點在於能讓學生體會出這兩者意義上的區別:只有基因突變才能產生新的基因,才有可能使生物產生出前所未有的新性狀;而基因重組只不過使原有的基因乃至性狀重新組合。(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電腦演示教學軟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參考課時1,這裏為了留足學生自主—合作的時間,還包括課堂的反饋訓練)

六、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引導思維探究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配合知識內容,用投影打出資料或電腦演示相應軟件,解決知識上的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容量。

七、教學過程及策略

(一):引入一章

引入:由第五章的題圖,各種各樣的人都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來的(結合父母到子代的性狀)引出變異。(從現象到本質,從宏觀到微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是教學中應遵循的一項原則)“遺傳伴隨着變異,泛起進化的層層漣漪。遺傳變異規律的妙用,贏來戰勝病魔的驚喜”(由遺傳過渡到變異,齊聲朗讀題圖旁的這段話能激起學生學習探索新知的熱情和慾望,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課堂效率)

第一節引入:通過國中生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生物的`變異首先與遺傳物質有關,其次與環境有關(出示兩則資料,創設問題情境也作複習引入可遺傳變異的三種來源)教師總結點撥(板書):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二):基因突變的新授教學

1、基因突變的實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變的概念,教材不是從概念到概念,而是從實例(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入手(實際教學中,我又增補了該病例的症狀和發病的直接原因血紅蛋白的介紹,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該病的發病過程)

從現象開始,追溯根源,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積累,大膽聯想、推理、討論甚至辯論①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②基因突變的概念(還可結合問題探討,讓學生猜測基因突變的類型和結果)。針對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可不急於做出評判,而是通過觀察軟件(課本“思考與討論”中P81圖)引導學生進一步思維探索。

該軟件開始可從上→下順次演示,比較符合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當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後,再次演示可變為從下→上次序播放。而此種安排則有助於學生明確因果關係,進一步加深知識理解(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蛋白質合成來實現的)。

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得出結論(最後以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

遺傳信息改變控制血紅蛋白分子合成的DNA鹼基序列發生了改變(變成)轉錄mRNA上相應密碼子改變翻譯多肽鏈上相應的氨基酸改變血紅蛋

紅細胞異常(鐮刀型)白異常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得出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概念、時間等問題(板書)。

2、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基因突變的具體原因(外因→內因)作為人工誘變育種的理論依據,學生對此知之甚少,所以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教師引導學生)做一下知識梳理(板書)

基因突變的特點教學,我採用教師指導學生閲讀(呈現教師設計的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看書),(問題指出後,教師退居組織者、指導者、信息資料提供者位置,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運用課本知識展開互動的討論,相互啟發,互相補充,解疑去惑,獲取知識,鍛鍊能力。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亦師亦生”讓課堂氣氛更加熱烈和融洽)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他們已對基因突變的特點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若想使他們更加準確、牢固地掌握本知識點,教師的系統點撥是必要的(針對上述教師的提問或討論過程中學生的典型問題作具體的解釋和講解)。(板書)

3、基因突變的類型及意義

基因突變的類型有自然突變和誘發突變(人工誘變)兩種。前面介紹的基因突變的特點側重於自然突變(在課本P82文中有提到,也為以後的誘變育種打下基礎)。

在基因突變特點的探討學習過程中已充分滲透了基因突變對生物進化的意義。(這裏引導得出結論的同時重點強調)(板書)(三)、基因重組的新授教學

温故知新: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引入

問題情境:P83課本中的“思考與討論”(貼近生活的感性實例: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卻難以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即使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也不完全一樣。)

帶領學生梳理知識直接找出基因重組的概念、類型(板書)

師生討論:在生物體內,尤其是高等動植物體內,控制性狀的基因數目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雜交後代的表現型的種類是很多的。如果把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引起的基因重組也考慮在內,那麼,生物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變異就更多了。在人的23對染色體上大約有3萬對基因,若將兩種基因重組都考慮在內,那麼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變異類型將無以計數。(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基因重組可以為變異提供極其豐富的來源,是生物多樣性的原因之一,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板書)(四)、課堂總結及反饋訓練(多媒體展示)

列表比較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有關知識(本質、發生時間、原因、條件、發生可能、意義等方面),讓學生討論再回答。(注重知識的橫向聯繫,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反饋訓練(注意典型性,由基礎到提高的層次性)

八、板書設計

一、變異的類型

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二、基因突變

1:概念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根本原因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變化時間DNA分子複製時

結果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的性狀發生改變。

2:原因

3:特點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少利多害性

4: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三、基因重組

1:概念:生物體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2:類型

3:意義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中生物《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的第一節內容。

本節介紹了可遺傳變異的兩種類型: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其中基因突變從實例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分析入手,引入基因突變的概念,然後詳細闡述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意義。在闡述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時,教材用實例説明在一個足夠大的羣體中,即使基因突變頻率很低,突變個體仍然會佔有一定的數量。這個實例體現了生物在進化過程中“變”與“不變”的平衡,有助於學生理解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組部分,教材設置了“思考與討論“的欄目,旨在讓學生利用數學方法,通過計算,體會基因重組機制提供的極其多樣的基因組合方式,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基因重組是生物多樣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正文中則簡要闡述了基因重組的概念、類型和意義。本節內容引導學生從分子水平上理解遺傳物質如何引起生物變異的。

2、教材地位和作用

通過前面各章的學習,學生對“基因是什麼”、“基因在哪裏”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問題已有了基本的認識。本章內容既是對前四章內容合乎邏輯的延續,又是學習第六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重要基礎。

3、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和本節內容確定本節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

①舉例説明基因突變的特點和原因。

②舉例説出基因重組。

③説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能力目標:

①通過對課本中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邏輯推理能力。

②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激發靈感,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③教師精心設計智能訓練和反饋.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通過生物變異的事例,增強學生對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熱愛科學的興趣。

②引領學生進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課程理念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重點

基因突變的概念、特點及原因。

4、教學難點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二:教學策略

1、從科學發現的過程切入,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

對於於基因突變,通過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實例,從現象開始,追根溯源,讓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的性狀發生改變,並結合“思考與討論”中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和探究。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到基因突變的本質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了改變,並且能夠進一步理解“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來實現的”這一基本的生物學原理。

2、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類型。

引導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類型時,可讓學生觀察P80圖片,討論英文句子中個別字母發生改變後,對於全句所表達的意思的影響情況。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英語句子中一個字母的改變,可能導致句子的意思不變、變化不大和完全改變這三種情況。然後,老師再通過聯想和類比的方法,結合不同的密碼子可以對應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識,引導學生推測基因突變與生物性狀改變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改變。所以,基因突變對於生物體來説,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無害也無利。

3、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學習基因突變的原因時,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紹癌症的形成是體細胞發生基因突變的結果,然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歸納哪些因素會導致基因突變。

4、以設問和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教師精心設問,使學生理解基因突變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的基因,原來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達的性狀為自然環境提供了選擇的材料。

聯繫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讓學生理解基因重組儘管不能產生新的基因,但可以產生不同的生物性狀組合,產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説,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材料。

5、以填表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比和總結。

教師在教學結束時,可將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進行列表總結,其中的總結內容可由學生討論回答

三:學法

觀察與比較、思考與討論、分析與歸納

四、學情分析

學生對於生物變異的現象並不陌生,通過國中生物課的學習,學生已初步認識到生物的變異首先與遺傳物質有關,其次與環境有關。本節內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遺傳物質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變異的。

必修一中《細胞的癌變》一節,介紹了引起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發生改變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有利於學生理解引起基因突變的原因。

學生已學過的孟德爾的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及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對基因重組概念、時期及意義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展示:xx年,一黑人青年因發燒和肌肉痠痛到醫院看病,經檢查發現他的紅細胞為彎曲的鐮刀狀,(展示圖片)引出鐮刀形細胞貧血症,引導學生分析病因,發病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引入新課教學——基因突變。

2、基因突變的新授教學

(1)基因突變的實例及概念

從現象開始,追溯根源,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積累,大膽聯想、推理、討論。通過觀察課件(課本“思考與討論”中P81圖)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索。從上→下順次演示,讓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認識。當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後,再次演示可變為從下→上次序播放。而此種安排則有助於學生明確因果關係,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理解(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蛋白質合成來實現的)。完成思考討論中的圖解及問題。

讓學生觀察P80圖片,討論英文句子中個別字母發生改變後,對於全句所表達的意思的影響情況。老師再通過聯想和類比的方法,結合不同的密碼子可以對應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識,引導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概念,並引導學生推測基因突變與生物性狀改變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改變。所以,基因突變對於生物體來説,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無害也無利。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得出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概念、時間等問題

(2)、基因突變的原因、類型和特點

設問:基因突變為何產生?聯繫細胞的癌變展開互動的討論,相互啟發,互相補充,解疑去惑,獲取知識,鍛鍊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得出基因突變的具體原因(外因→內因),並由課文敍述引導學生得出基因突變的類型有自然突變和誘發突變(人工誘變)兩種,作為人工誘變育種的理論依據,為下章內容打下基礎。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使學生對基因突變的特點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做系統點撥和補充,使他們更加準確、牢固地掌握本知識點。

(3)基因突變的意義

在基因突變特點的探討學習過程中已充分滲透了基因突變對生物進化的意義,並引導學生得出突變是不定向的,選擇是定向的,為第七章生物的進化打下基礎。(這裏引導得出結論的同時重點強調)

3、基因重組的新授教學

問題情境:P83課本中的“思考與討論”入手,討論親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性狀不同的原因,帶領學生梳理知識直接找出基因重組的概念、類型,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基因重組可以為變異提供極其豐富的來源,是生物多樣性的原因之一,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

4、課堂總結(注重知識聯繫,有利於對知識的理解)

1)多媒體展示

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本質發生時間及原因條件意義發生可能發生的生物範圍聯繫

2)反饋訓練(注意典型性,由基礎到提高的層次性)

六、板書設計

一、基因突變

1:概念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根本原因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變化

時間DNA分子複製時

結果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的性狀發生改變。

2:原因(多媒體展示)

3:特點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少利多害性

4: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組

1:概念:生物體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2:類型

(1)隨機重組: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

(2)交叉互換:簡述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

3:意義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七、教學效果

預期效果: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完成教學目標,把傳授知識、培養興趣和能力、滲透方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全方位地培養學生。

八、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嘗試建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以講授灌輸為主線的教學套路,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創新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蒐集、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主動建構良好的認識結構,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eooy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