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中生物説課稿合集15篇

高中生物説課稿合集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説課稿合集15篇

高中生物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細胞呼吸的概念,然後重點講述了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四大部分內容,為我們瞭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第三章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動運輸和本章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四節的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繫,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了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改中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説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質及能量變化的特點

④瞭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學生自主閲讀,培養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學會用化學反應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細胞呼吸的實質。

④通過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繫,培養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聯繫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聯繫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②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滲透生命活動不斷髮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奧祕。

(三)教學重點、難點(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2/有氧呼吸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併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

教學重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

1、通過自主閲讀、提問、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破。

2、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階段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學生的化學知識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還未學習。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葡萄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度。

教學難點:

有氧呼吸三階段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體形象地説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2、利用化學反應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採用以下幾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閲讀能力。

(一)自主閲讀:自主閲讀有氧呼吸三階段內容,明確有氧呼吸的場所、反應物、生成物和釋放的能量狀況等內容。

(二)直觀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啟發性。

(三)比較法: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三階段區別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比較有氧呼吸和有機物體外燃燒的不同,進一步認清有氧呼吸的特點。

(四)歸納法:歸納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分析

步驟一:導入新課

通過問題探討導入本節內容

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步驟二:聯繫生活(酵母菌可用於發麪和釀酒)介紹細胞呼吸概念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步驟三:回顧第三章細胞器的知識,學習

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的結構

步驟四:用下表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培養自學能力:

步驟五:講授二、(二)有氧呼吸的過程

主要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圖解(略)

通過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階段的物質變化、能量釋放特徵和進行場所。

步驟六:比較有氧呼吸三階段: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等方面的內容。

步驟七:歸納(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過對有氧呼吸概念的歸納,鍛鍊學生聚合思維力。

步驟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點。通過和有機物在體外燃燒做比較的方法,瞭解有氧呼吸過程反應的條件温和性、能量逐步釋放的特徵和能量的部分貯存特徵。

步驟九:有氧呼吸小結:場所、能量去向、總反應式、概念。

步驟十:練習鞏固(略)

高中生物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説明對象,然後具體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説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二、説教學依據:

學生對外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從熟悉的外敵入侵的方式,再轉入對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閲讀科技類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篩選信息。此文正好可以讓學生抓中心句,整理歸納各部分內容,瞭解大概文意。

三、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2、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閲讀科普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運用的説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四、説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説明方法。

(二)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五、説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閲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説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説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蜕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

1.給重點字詞注音。

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説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於5個要點)

3.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

4.本文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找出來並説説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並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覆的,向老師提問。

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後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2)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四)教師展示學生收集的信息:學生自由展示課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關材料。教師也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

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等等。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必須採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五)遷移拓展:

1、收集有關“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組織一次以“話説生物入侵者”為題的討論會。

2、利用網絡搜尋有關生物污染的信息,並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六)課堂小結《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説明文,採用邏輯順序説明事理,條理清晰,説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範的説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鑑。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污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範意識,加強生態意識,瞭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七)板書設計:

是什麼 邏輯

生物入侵者 怎麼樣 順

怎麼辦 序

高中生物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本節教材主要介紹了細胞內的四大類有機物,以及對油脂、糖、和蛋白質的鑑定。從教材編排上來看,本節內容是在介紹了生物體內的無機物之後並對以後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中物質的代謝、DNA和蛋白質的合成做了鋪墊。本節課是整個高中生物的基礎,其中核酸和蛋白質的結構以及對四大類有機物的鑑定是整個生物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2)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們已經瞭解了細胞中的物質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並對組成生物體的無機物有了清楚的認識。對了解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有一定的求知慾。但缺乏有機物的相關知識,以此對各種有機物的化學結構尤其是氨基酸之間脱水縮合形成肽鏈的過程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於高中生在實驗推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很好掌握對各有機物的鑑別實驗。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我將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確立如下)

知識目標:

1、四大有機物的相應特點,及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及脱水縮合生成肽鏈的過程,以及此過程中有關氨基酸、肽鍵等數目的計算

3、瞭解油脂、糖類和蛋白質鑑定實驗的目的和原理。能説出對四大有機物的檢驗現象。

能力目標:

1、通過思考與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通過觀察和模仿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3、將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情感目標:

1、認同生命的物質性,逐步形成唯物主義論的觀點。

2、認同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4)重點和難點

通過教材分析得出本節課的重點是難點是重點:糖的分類

氨基酸的結構、脱水縮合的過程。四大有機物的檢驗現象。

難點:氨基酸的結構,脱水縮合的過程。

二。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

本節課充分藉助多媒體動畫,把蛋白質多肽鏈的形成過程,以動畫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有利於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點評法和點拔法

本節課把點評法和點拔法自始自終貫穿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中,目的在於強化學生主體活動,同時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結構。同時,適時得當的點撥有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

3、自學導思法

本節課依據“自主學習”的原則,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歸納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質壁分離的條件、三種跨膜運輸的區別等,有利於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較和表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説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觀察、分析、互相討論,發揮羣體智慧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本節課學生將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設計實驗、分組實驗、觀看動畫、結合教材等方式進行合作學習。

2、實驗探究法:

在生物小組課前完成滲透作用探究實驗的基礎上,本節課設計了植物細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實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自我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進行點拔,以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知識結構。同時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四。説教學程序

(1)導課:“學源於思,思源於疑”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提問我們每天用餐時你有沒有想過每種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麼?(用幻燈片展示各種常見的食物)。同學們一起説出各種食物的主要成分,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構成生物體的四大類主要有機化合物。那麼到底什麼是有機物呢?留3分鐘時間讓同學們自學碳化合物的內容,指導學生和前邊無機物相比較總結有機物的概念,並舉例説明。PPt展示各種有機物的碳骨架,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有機物的結構。

(2)情境:我們吃饅頭的時候嚼在嘴裏會感覺有甜味,這是什麼原因呢?PPT展示澱粉在唾液澱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在胰澱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從而引出單糖、二糖、多糖的概念,並舉出常見的實例(棉花、土豆)。同時指出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糖原和澱粉是植物和動物體內主要的儲能物質。

情境:圖片展示:北極熊,企鵝、海豚等是怎樣來適應寒冷的生活環境有的?;細胞膜中的磷脂;乾旱地區植物葉面的植物蠟,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請同學們試圖並總結脂質的種類及其作用。

情境:圖片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蛋白質瘦肉、羽毛、指甲等實例,以及酶、抗體等與生命活動有關的蛋白質,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與蛋白質有關,蛋白質屬於生物大分子,是有一些更小的有機物組成,留5分鐘時間讓同學們閲讀蛋白質合成及結構,小組討論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並回答,什麼是二肽,什麼叫多肽?最後老師講解指正,動畫顯示氨基酸脱水縮合的過程,以及肽鏈摺疊形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質分子。加深學生對蛋白質分子形成過程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做遊戲來演示脱水縮合的過程。

人類或是其他的生物體之所以能在地球生繁衍,生生不息,就是因為在所有的食物體內有遺傳物質—核酸,讓同學閲讀核酸的相關內容,回答問題。

我們知道了生物體能的四大類有機物,那麼怎樣鑑定呢?或是怎樣鑑定一種食物中含有哪些成分?分小組分別進行四大類有機物的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小組間討論交流實驗心得,總結結果,並指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小結:新課講完後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本節課的內容總結。

鞏固和反饋:進行課堂練習達到鞏固的作用。佈置作業本着由簡單着手的原則,主要佈置簡單的題目,最後留兩道選做題,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和難點,我的板書力求簡潔,調理清楚。

高中生物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

新陳代謝與酶

(二)課型

探索性實驗課

(三)教材內容及位置

現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第一節45~48頁

(四)課時安排

本節重點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與酶的發現史聯繫起來的,可採用講述法。酶的特性是通過探索性實驗實驗四、實驗五,然後引導學生討論和總結得出。

根據教參,講述和實驗約2課時。如果將兩節課分開,不利於整體教學,因此,我計劃用兩節連堂課在實驗室內完成該節全部教學目標。

(五)編排意圖

教材緒論説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全部有序的化學反應的總稱。既然是化學反應,就有催化劑。教材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通過探索性實驗得出結論,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也是讓學生知道實驗是生物學的學習研究和實踐中不可缺少的。

(六)前後聯繫

學生在國中階段已學習過多種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學性消化的作用且做了“觀察唾液粉酶對澱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本節從酶的發現史入手,簡單介紹過程,總結得出酶的概念,再通過實驗得出酶的特性,為後面進一步學習其它生命現象奠定基礎。

(七)教學目標

1、酶的發現(A:知道)2、酶的概念(C:理解)

3、酶的特性(C:理解)

①實驗五:

a、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方法

b、探索澱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學反應

②實驗四:

a、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

b、探索過氧化氫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以上目標是按《大綱》要求確定的。

(八)教學重點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需要適宜條件的特點

實驗教學是訓練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故本節的能力培養與知識教學同等重要,同為重點。

(九)教學難點

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的實驗。

(十)教學關鍵

正確的認識來源於正確的認識方法和過程,對本節內容,學生知識的獲取來源於正確的實驗操作而總結的結論,故應規範學生的實驗操作程序,引導學生總結出正確的結論是本節關鍵所在。

二、學情分析

(一)現有基礎

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習《生物》時,本應有多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由於我市具體條件限制,許多學生在中學階段尤其是生物學科基礎差,前後聯繫不強,加之高中教材前面才安排了“三個實驗”,給本實驗操作有一定難度。

(二)學習動力

高中學生正處青春期,好奇心強,加之才開始接觸生物實驗不久,所以學生對實驗教學喜而不厭,興趣是動力的源泉,又可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積極性。

(三)學習能力習慣

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和其它條件限制,學生習慣於偏重書本知識的理解記憶和習題解答,而不注重實際操作的訓練。這種狀況短時間內還無法糾正,學生往往抽象思維能力強,實驗技能差,實驗時習慣於得出“先入為主”的結論,達不到探索性實驗的目標。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須在實際課教法上採取相應措施。

三、課前準備

(一)實驗分組

宜將操作能力強與書本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合理搭配;選擇實驗能力較強、組織紀律性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以帶動各組實驗取得好的效果。

(二)器材準備

1、實驗器材:

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的肝臟研磨液,體積分數為3%過氧化氫2溶液,質量分數為3.5%的氯化鐵溶液,質量分數為2%的新鮮澱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蔗糖溶液,斐林試劑(實驗現配),熱水。

2、其它器材:

試管、量筒、燒杯、試管架、温度計、石棉網、三角架、酒精燈、火柴、衞生香等。

以上均可由實驗員準備。

(三)預試實驗

教師必須先做預試實驗,可驗證或修正實驗步驟等,使實驗的關鍵和難點能心中有數,以便調控實際教學程序。

四、教法分析

(一)講述法

通過教師的語言闡述,讓學生知道一些有關本節內容無法驗證的知識,也便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實驗探究中集中注意力,得出正確結論。

(二)實驗法與演示法

實驗法與演示法是生物直觀教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使學生手腦並用,從感性材料獲得感性認識,從現象中總結出結論,同時培養基本操作技能。在實驗中,老師演示方法步驟的關鍵和難點是必不可少的。故兩種方法是本節課聯繫的主要教學方法。

(三)發現法與對比法

探索性實驗要求課前不必預習,以避免“先入為主”,通過教師指導、設問;學生自己操作、探究,在實驗中發現現象。同時,對實驗前後的認識和現象進行對比,再進一步分析實驗結果,總結歸納,得出酶的高效性、專一性等,從而培養基礎技能和訓練思維能力,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五、學法指導

(一)強調規範操作

規範的實驗操作具有科學性強、效率高、目標一致,節省材料等特點,故應提倡並強化操作程序,糾正錯誤的操作習慣,提高實驗效果,以達到實驗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二)指導觀察

觀察是學生獲取實驗現象的重要環節,指導學生觀察要具體、細緻,且忌目無重點。

(三)引導討論、歸納

要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適當地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六、教學程序

在本節教學中,教師先用講述法學習酶的定義,再用實驗法探究得出酶的特性。對酶特性部分,教師講解宜少而精,大量時間應由學生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突出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實驗四與實驗五同時進行,所以,進行實驗時宜採用分段式,即講解一段,學生獨立操作一段,學生總結出結論後再進行下一個實驗。具體如下:

強調幾點:教學與實驗一併進行,要遵守組織紀律,一切聽從指揮。

(一)組織講解酶的發現

1、酶的發現史

2、酶的概念

(二)組織教學酶的特性

1、實驗四: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統一講解和演示

①簡析“實驗原理”:過氧化氫酶、Fe3+均可催化H2O2分解為H2O和O2

②簡析目的要求:學會探究酶催化效率方法,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催化效率高低。

③演示規範操作:按預先標明的步驟規範演示,注意只演示步驟,不説明結果。

(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指導

指導要點及設問

①加入過氧化氫酶液和FeCl3液後,應立即用手指堵住管口,並立即觀察實驗現象。

②向試管內液麪上方放入快要熄滅的衞生香時,動作要快,但不要插入到氣泡中,以免使衞生香潮濕而熄滅。

③過氧化氫溶液有一定的腐蝕作用,應提醒學生注意,加藥品時切勿濺到皮膚上。如果濺到上面,應立即用清水沖洗掉。

④當分別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已知數量的Fe3+和過氧化氫酶分子後,哪個試管產生的氣泡快、多?(加過氧化氫酶的試管)

⑤哪個試管內反應產生的氣體能使熄滅的衞生香猛烈地復燃?(加過氧化氫酶的試管)

⑥試管中產生的氣體各是什麼?(均為氧氣)

(3)引導總結得出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得出酶的特性之——高效性

2、實驗五:

(1)統一講解和演示

①簡析實驗原理:澱粉和蔗糖都是非還原性糖,它們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均能生成還原性糖。還原性糖能夠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氧化亞銅沉澱,用澱粉酶分別催化澱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試劑鑑定有無還原性糖。

②淺析目的要求: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作用特定的化學反應,探索澱粉酶是否催化這兩種化學反應。

③演示實驗操作

(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要點及設問

①製備的可溶性澱粉必須完全冷卻後才能使用,如果温度過高,會破壞澱粉酶的活性。

②注意兩支試管應放在水温為60℃左右,低於50℃或高於75℃,會降低化學反應速度。

③如果加蔗糖的試管也出現磚紅色沉澱,要指導分析原因:

a、蔗糖液放置時間過長,蔗糖被微生物分解成還原性糖,影響實驗結果

b、試管未洗乾淨也會影響

c、蔗糖本身不純淨

④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酒精燈,杜絕隨意用火。

⑤在實驗過程中,兩支試管的顏色發生怎樣的變化?

加入澱粉的試管: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加入蔗糖的試管:淺藍色不發生變化

⑥保温5分鐘的目的是什麼?(保證有足夠條件供酶分解)

(3)討論總結

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確:澱粉酶只催化澱粉水解,對蔗糖不起催化作用,從而得出酶只有專一性,也推導出酶的多樣性特徵。

(三)課堂小結

1、通過講述法和實驗法探索,得出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多樣性特徵,酶的催化效率需適宜的外界條件。

2、糾正實驗課中學生的不正確操作。

(四)練習設計

1、本節練習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回答在教學程序中的設問,讓學生邊觀察邊回答。

2、各小節實驗的總結提問。

3、課後練習

①完成實驗報告冊上的練習,落實基礎。

②完成一個探索性實驗: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響。

七、板書設計

正板書(大黑板)

新陳代謝與酶

1、酶的發現史:1773年斯帕蘭札尼實→1836年施旺→1926年薩姆納→1980年切赫

2、酶的意義: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

(2)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某一種或某一類化合物的反應

注:由於酶的專一性,反應也如此複雜,酶具有多樣性

(3)酶需要適宜的條件

適宜的温度:38℃左右催化率最高

適宜的PH:絕大多數酶在PH=7的環境催化效率最高

小黑板板書

實驗四: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

實驗五:探索澱粉酶對澱粉和蔗糖的作用

高中生物説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它位於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五章第一節。接下來我從以下三個環節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節內容有國中生物學作為基礎,與化學也有一定的滲透和聯繫,因此應做好舊知識的調動和學科之間知識的遷移。這即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為學生學習動物和植物代謝作用做好鋪墊,本章節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主要內容

本章節的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問題式探究模式,以問題為紐帶。

本節從開頭就創設了“問題探討”的情境--200多年前斯帕蘭札尼有關探究鷹消化食物原理的著名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明確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酶起了重要作用;關於酶的化學本質,教材沒有平鋪直敍地講述,而是引導學生對有關前人的認識科學家對酶的認識過程的一系列資料進行分析;最後又通過巧妙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實例讓學生理解酶的特性,這使得學生基於問題解決構建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本教材的編制合理,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3、教學目標

教育總是具有教育性的,隨着生產、科技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教師更應該重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據國家教學大綱,教材及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認知規律和我國素質教育要求把本節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a、細胞代謝的概念。

b、酶的作用和本質。

c、酶的特性。

d、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b、介紹生物實驗常用的方法,理解掌握設計對照試驗的原則;

c、讓學生理解欣欣向榮的生命體所需的能量,需要複雜的化學反應。

(3)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不畏艱辛,追求真理的態度,樹立堅韌的人生態度;b、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運用

在確定了教學任務,具備了相應教學內容之後,教法選擇成為極為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整個教學中,堅持啟發探究性原則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談話、觀察和實驗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根據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2、學法指導

根據不同的教法,指導學生的具體學法;通過指導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方法。

三、説教學設計

本節課主要是圍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展開的,我分3個層次來設計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言在教學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課我採用設疑的方法,提出問題:

(1)人體內每秒鐘要進行上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為何能如此快速、高效、有序、順利進行的呢?

(2)化學反應需要能量,使參加化學反應的分子要從常態變為活躍狀態,那麼酶是否提供了能量而加快了反應速率呢?

(3)酶是如此的神祕,但科學家們還是揭開了它那神祕的面紗,你揭開它了嗎?

2、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通過本節課教學,讓學生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引導學生總結酶的作用。

(2)通過形象比喻,使學生理解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3)通過一系列以往科學家的探索過程,解釋酶本質及樹立學生的人生態度。

(4)通過貼近生活實際的例子和形象比喻是學生理解和運用酶的特性。

3、深入鑽研,總結提高

將知識系統化,明確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實驗,並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酶的本質。

酶的特性。

(2)教學難點

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實驗中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3)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突出最本質、最主要的知識、一句因材施教教學信息及時反饋的原則,再出示練習,分為鞏固題和運用題。

高中生物説課稿6

一、説教材

如果把設計一堂課比作做一次美味佳餚,那麼教材就是材料之源,因此我們一定要對它有深刻的理解,接下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選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學必修1第四章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第一節細胞的增殖。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特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後面學習細胞的分化進行良好的鋪墊,因此本節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説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有清晰明瞭的掌握,下面我來談談我所面對的學生情況。

本階段學生已經知道細胞週期的特點,但是對有絲分裂過程還不瞭解,可以採用展示圖解和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此外,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量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三、説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以及學生情況,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結構和功能觀認識有絲分裂的過程。

2基於有絲分裂的事實,能夠運用歸納和概括的方法進行總結。

3在學習有絲分裂的過程中,能夠動手畫出分裂期各個時期的圖像。

4感受生命的奧祕。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絲分裂四個時期的特徵。

【難點】區分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變化。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本節課重難點。

本節課我將採用小組討論法、問答法、講授法展開教學。

六、説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將通過多媒體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圖片。提問學生象與鼠個體大小差距懸殊的原因是什麼學生有的説是細胞大小,有的説是細胞數量的.多少。接着我將講解:動物個體的大小大多取決於細胞個數的多少。細胞分裂可以產生新細胞。細胞分裂有三種形式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追問有絲分裂有怎樣的特徵呢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想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與之前所學的知識建立聯繫,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有絲分裂的特點。

二新課教學

1細胞週期

多媒體展示有絲分裂細胞週期圖和不同細胞的細胞週期持續時間表,提問學生細胞週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細胞週期的概念學生通過觀察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後期、末期四個時期。在師生共同總結下得出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週期。

2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

多媒體展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顯微照片,提問學生四幅圖片顯著的不同之處是什麼學生得出有的細胞的染色質繞成一團,有的染色體已經開始分離,有的則快要形成兩個細胞。接着,我將展示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圖解和視頻,提問學生各時期特點並組織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生得出前期:染色質變成染色體,核膜逐漸消失,核仁逐漸解體,細胞兩極出現紡錘絲構成紡錘體,染色體散亂分佈在紡錘體中央。中期:染色體的着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紡錘絲連接在着絲點的兩側,此時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後期:染色體着絲點一分為二,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開始向兩極運動,使細胞中兩極中各有一套染色體,兩套染色體相同,且和親代染色體也相同。末期:子染色體到達兩極,染色體變成染色質,核膜出現,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現細胞板,將細胞一分為二。為了幫助學生記憶,總結口訣:膜仁消失現兩體,形定數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兩現重開始。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有助於集思廣益,總結出相應知識點,便於突破難點,並且也體現了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3有絲分裂的意義

我會展示植物細胞的子細胞形成示意圖,提問學生細胞有絲分裂的意義是什麼,學生通過閲讀資料卡片不難得出結果,我將對他們的回答給予肯定。

三鞏固提高

我會提問學生有絲分裂哪個時期,染色體數目開始加倍這樣設計是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並進一步掌握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特點,讓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理念。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五佈置作業

課後嘗試自己動手畫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示。

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鞏固今天所學習的內容,並且鍛鍊學生的繪畫和總結分析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最後説説我的板書設計,本節課我採用了總分式的板書,旨在清晰明瞭地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高中生物説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的內容。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説説這一節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細胞呼吸的概念,然後重點講述了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四大部分內容,為我們瞭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第三章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動運輸和本章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四節的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繫,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了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改中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説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質及能量變化的特點。

④瞭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學生自主閲讀,培養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學會用化學反應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細胞呼吸的實質。

④通過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繫,培養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聯繫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聯繫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②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滲透生命活動不斷髮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奧祕。

(三)教學重點、難點(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有氧呼吸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併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

1、通過自主閲讀、提問、、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破。

2、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階段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3、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學生的化學知識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還未學習。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葡萄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度。

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三階段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體形象地説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2、利用化學反應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採用以下幾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閲讀能力。

(一)自主閲讀:自主閲讀有氧呼吸三階段內容,明確有氧呼吸的場所、反應物、生成物和釋放的能量狀況等內容。

(二)直觀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啟發性。

(三)比較法: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三階段區別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比較有氧呼吸和有機物體外燃燒的不同,進一步認清有氧呼吸的特點。

(四)歸納法:歸納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分析

步驟一:導入新課。通過問題探討導入本節內容——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步驟二:聯繫生活(酵母菌可用於發麪和釀酒)介紹細胞呼吸概念——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步驟三:回顧第三章細胞器的知識,學習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的結構;

步驟四:用下表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培養自學能力:有氧呼吸的階段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

步驟五:講授二、(二)有氧呼吸的過程,主要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圖解;通過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階段的物質變化、能量釋放特徵和進行場所。

步驟六:比較有氧呼吸三階段: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等方面的內容。

步驟七:歸納(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過對有氧呼吸概念的歸納,鍛鍊學生聚合思維力。

步驟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點。通過和有機物在體外燃燒做比較的方法,瞭解有氧呼吸過程反應的條件温和性、能量逐步釋放的特徵和能量的部分貯存特徵。

步驟九:有氧呼吸小結:場所、能量去向、總反應式、概念。

步驟十:練習鞏固。

高中生物説課稿8

説課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也是為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高中生物人教版説課稿,歡迎大家的借鑑閲讀!

一、説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掌握社會生活、生產實踐中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知識,努力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本着體現這一教學理念的思想,這節課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併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利用多媒體的簡潔性、動態性,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變靜態微觀知識為鮮活有趣的宏觀再現,降低難度,縮短時間,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滿足求知的心理。

二、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的礦質營養》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三單元第五節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了植物的礦質元素及礦質元素的吸收過程,反映了《新大綱》在設計教材順序時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思想,關注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生德育的培養。

本節內容前與根尖的結構、水分代謝、光合作用,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等內容相聯繫,後與呼吸作用相關聯,具有顯著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

同時,這節內容所介紹的實驗方案,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本節內容,還為將來學生設計實驗做好鋪墊,為此,我用創設情景的方法,讓學生面對相關現象,進行分析和設計,觀察想象並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習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礦質元素的概念,瞭解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的種類和來源。

(2)、使學生理解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過程及其與植物根細胞呼吸作用之間的密切關係。

(3)、使學生理解根吸收礦質元素離子與根吸水的聯繫和區別。

(4)、使學生了解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形式、運輸方式和利用特點。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水培法培養植物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過程與呼吸作用的關係以及分析影響根吸收礦質離子的環境因素,訓練學生分析實驗和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水分和礦質元素吸收過程的比較,學習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本質,不斷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介紹植物必需元素的種類、分析影響礦質離子吸收的環境因素的教學中,聯繫合理施肥、無土栽培技術、中耕鬆土等生產實際,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意識,培養學生關注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2)、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

四、説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高二新課程標準,在理解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明確什麼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及其種類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之一。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和對水分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有關元素的知識,但只是在認知水平上,不能進行系統的分類,並且潛意識裏總有水和鹽相伴而行的`觀點,認為是水把鹽帶進去的,這就為理解“相對獨立”的觀點設起障礙,所以我把“對水的吸收和礦質元素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作為本節課重點和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説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閲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下面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重點、難點引入新課時宜採用實驗方法導入新課,通過實驗現象巧設懸念,突出重點。教學中首先從一個實驗觀察引入,請學生觀察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培養的植物,問:“它們在長勢上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長得好?”引出植物要生長得好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從而提出課題。這樣導入能造成學生急切期待解釋現象的心理,從而對學生產生極大的誘惑力,創造學習新知的良好氛圍和激發探求知識的渴望,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遷移到教學目標的實施上來,使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很快調節到最佳狀態,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説,精心設計好導言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2、講授新課:(30分鐘)

2.1介紹灰分元素,由此引入礦質元素,使學生了解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2.2科學家們通過溶液培養法研究得到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種類。這段內容的處理,我採用請學生設計實驗找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礦質元素的方法。通過啟發引導,設計實驗方案,並通過學生互相評價,教師評價,逐漸形成較為成熟合理的實驗設計,教師藉機引導出對照實驗應注意的問題(對照的思想和實驗條件的控制等)。告訴學生科學家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即溶液培養法找到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

2.3根吸收礦質元素過程

植物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是主動運輸的過程,這一概念的建立在科學史上走過一段彎路。人類最初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錯誤的,後來經過分析大量的實驗事實才認識到:“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的過程是主動運輸的過程”。處理這段教材時,我先請學生提出猜想,“礦質元素是如何進到根細胞內部的?你能提出你的猜想嗎?”學生往往會提出一個錯誤的猜想,即認為:“礦質元素離子是隨着水進入根細胞內部的(假設一)。”同時,有的學生會根據前面章節所學過的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認為:“礦質元素離子是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根細胞內部的(假設二)”。

教師提供資料(二組實驗事實),引導學生分析,共同否定了假設一,這段討論設計的目的在於,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人們認識問題的本質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會有一些錯誤的認識,但是科學本身具有自我更正的特性。

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如何證明假設二,即科學的結論不能僅從理論到理論,一個假説要成為理論,一定要有充足的實驗證據。在這裏請學生提出證明假設二的研究思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初步瞭解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並在教師提示下,能夠提出問題和假設。

最後通過CAI課件的演示,把微觀粒子的運動形象化,直觀化,增強了礦質元素離子吸收的動感。使學生理解主動運輸是根尖細胞吸收礦質離子的主要形式。而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來自呼吸作用,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和根系通氣狀況等,最後得出結論:凡是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都會影響根細胞吸收礦質離子。這與生產實踐很貼近,應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

2.4植物對離子的選擇吸收

把蕃茄和水稻實驗前和實驗後Ca和Si濃度繪製成圖像,用投影片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蕃茄吸收Ca多,吸收Si少;水稻吸收Si多,吸收Ca少。提問:為什麼植物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學生通過吸收過程的學習知道吸收的第二步是主動運輸,主動運輸需要載體。因此,吸收什麼樣的礦質元素離子與根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有關。吸收離子的數量與載體的多少有關。

2.5礦質元素的運輸和利用

請學生自己看書,總結出離子在植物體內的三種存在形式及能否被再度利用。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補充、修正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6介紹無土栽培,引導學生分析無土栽培的好處及在我國發展的前景。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相關聯的思想,激發並培養學生熱愛生物科學的情感興趣。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最後來談談這節課的教學評價

八、説教學評價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教師瞭解教學過程、調控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評價的目的不僅在於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在於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教學中的缺陷,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這節課採用的評價方式有以下幾種:

1、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對創設問題的討論、回答,對學生進行直觀性評價。

2、在學生完成比較表格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動態評價,鼓勵學生轉變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練習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課堂終端量化。根據習題正確率,進行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反饋這節課的目標達成情況,從而調整下一節課的內容(如課前複習的側重點)及課後作業的佈置(加強目標達成較弱環節的習題練習)。

4、通過研究性活動,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説課稿9

一、説教材

《ATP和酶》是選自人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4章第1節的內容。在學生學習了細胞的化學組成、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等知識的基礎上,本節介紹了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以及ATP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介紹了酶的概念、酶促反應以及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酶和ATP在生物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過程需要酶的參與,並涉及能量的釋放和利用。它們是學習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必備知識。學好本節知識能夠促進學生對生物體細胞代謝的生理意義的理解。

二、説學情

對於高一學生來説,從學生的知識基礎來看,已經掌握了細胞的化學組成及其結構和功能;從學學生也知道能量是支持機體各種生命活動的前提,但是學生對於ATP和酶卻缺乏瞭解。從學生的認知思維來看:學生抽象邏輯思維正在逐漸形成,但還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講解這部分的時候要注重運用形象直觀的方式,以降低難度。

三、説教學目標

1、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寫出ATP的結構簡式,簡述ATP和ADP的相互轉化及其在代謝中的意義,理解ATP是直接能源物質。掌握酶的本質、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及酶的特性。

2、通過觀察ATP與ADP相互轉換示意圖,初步形成圖文轉化能力和利用情景培養思考分析能力。過小組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與交往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實驗設計能力,形成科學的實驗探究方法。

3、通過分析ATP與ADP的動態平衡,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生態觀。關注生物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STS之間的關係,形成探究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ATP和ADP的'相互轉化的過程;酶的作用、本質、特性。

難點:理解ATP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根據現象分析得出結論。

五、説教法學法

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提問、小組討論、直觀演示、自主閲讀等。

六、説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通過詩句進行導入引出螢火蟲,隨後共同探討螢火蟲發光的原因,詢問螢火蟲發光等自然界常見的生命活動,發光的能量從哪裏來呢?引出今天的課題。ATP是一種直接能源物質。

2、新課教學

新授環節主要分成四個部分來進行講解,具體包括:ATP結構特點、ATP與ADP相互轉化及其來源的探究、ATP的利用、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

第一部分,ATP結構特點

我會提問學生:現在已經知道了ATP是細胞中直接供能的物質,那麼ATP是一種什麼物質呢?通過自主閲讀教材上的內容,初步瞭解ATP的結構組成。之後,我再用掛圖為學生直觀展示ATP的分子結構,並進一步向學生提出問題:1、ATP是什麼物質的英文縮寫?結構有什麼特點?結構簡式是什麼?A、P等符號分別代表什麼?通過提問講解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瞭解ATP的結構特點。並且及時通過提問過渡到下一知識點,具體如下:“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儲存在何處?為什麼説ATP是細胞內的高能磷酸物,它是怎樣供能的?”

第二部分,ATP與ADP相互轉化及其來源的探究

在學生掌握ATP結構特點後,我將順勢引導學生思考:根據結構與功能相適應,ATP如何供能?ATP與ADP又是怎樣轉化呢?由此,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發言,小組間相互交流。根據ATP中含有高能磷酸鍵的特點,學生很可能會想到由高能磷酸鍵斷裂供能。對於學生的設想,不論正確與否,我都會給予充分肯定與評價,並通過展示多媒體動畫的方式來講解ATP與ADP的轉化過程,展示ATP水解的過程。注重強調並不是可逆反應,物質可逆,但是能量不可逆。生互動理解ATP是能量“通貨”。給與學生過程性評價,能夠給與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展示多媒體動畫直觀清晰,有利於知識的理解。

第三部分,ATP的利用

及時提問學生過渡,具體如下:“繼續提問學生ATP水解是釋放的能量主要用於哪些生命活動呢?轉化時需要的能量又是從何而來呢?”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我會先讓學生閲讀教材,之後結合書上的掛圖和我展示課件展示ATP的應用實例,總結幾種常見的需要ATP參與的生命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經驗。(肌肉收縮,電鰻放電,螢火蟲發光)讓學生了解ATP的具體作用。通過這樣的設計循序漸進的引出課本的知識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另一方面有助於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架構。

第四部分,酶的概念和酶促反應

教師利用課件呈現生物科學史材料,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學生閲讀、提取信息。師生互動分析出結果——酶的來源:活細胞;作用:催化;化學本質:蛋白質或RNA;並且總結出酶的概念。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酶的概念之後,及時開展實驗對酶的特性進行探究,由於本節課時間有限,且學生之前所接受知識較多,因此本節課不急於把酶的每一特性全都呈現出來。我會結合酶的應用講解從發現酶認識酶到酶的應用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始探究酶的特性。首先我會探究酶的催化性。帶着學生一起探討課本65頁的實驗過程中,我會指導學生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及時記錄,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積極思考為什麼酵母菌能使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氣體可能是什麼、從而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的結論。

通過對閲讀材料的分析,逐步養成信息處理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實驗設計能力,形成科學的實驗探究方法。

3、課堂小結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

4、佈置作業

作業部分、酶的應用,或者説酶還有什麼特性。

七、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採用了提綱式的板書,包含了本節課的全部核心知識點,包括ATP的結構簡式,簡述ATP和ADP的相互轉化以及酶的相關知識,直觀清晰。

高中生物説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光合作用的發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教材呈現的是科學史教育,是對眾多科學家關於光合作用探究過程的簡介。但同時,教材介紹的經典實驗還藴含着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好素材。因此,對本節教材的再加工和深度開發,可以為高三實驗設計的教學奠定基礎,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精神,突出了生物學科重視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的學科特點。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大綱要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研究經典實驗,從而認識人類探索光合作用的歷程;瞭解經典實驗的方法及結論;能説出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場所、條件等。

(2) 過程與方法: 體驗前人設計實驗的技能和思維方式;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學會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控制實驗條件、設置對照等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激

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學生敢於大膽質疑,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產物、場所、條件的方法;瞭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難點: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經典實驗的原理和方法;運用原理設計簡單實驗。

二、教法設計

課堂教學應該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想、動手做、動眼看、動嘴説,讓學生親自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參與課堂問題解決的習慣。所以本節課採用了“過程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設疑質疑,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並得出結論,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強化科學思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法指導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使其學會學習。結合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指導學生主要採用以下學習方法:

1、自學法

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進行有目的、有側重地閲讀教材,自主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歸納法

引導學生對相關素材進行觀察、對比、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完善化。

3、討論法

創設課堂論壇,使學生具有展示自我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同時,在討論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習慣。

四、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知識為載體,思維為主線,能力為目標,我設計瞭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國中已經學習過,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這看似簡單的結論其實是許多科學家長期不懈探索的結晶。在探究光合作用的道路上,科學家們是如何做的呢?他們的巧妙做法對我們有何啟發呢?今天我們就循着科學家探究光合作用的足跡,學習科學設計實驗的方法,並初步揭示光合作用的奧祕。

(二)高屋建瓴,講授新課

首先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主題思路——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

結果分析

得出結論

利用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統領本節課的教學,將教材介紹的經典實驗置於這個科學探究過程的共同模式中,使學生通過對經典實驗的學習和分析,初步建立科學探究的能力。

探究一:探究植物對空氣的影響——普里斯特利的實驗

提出問題

得出結論

結果分析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

植物可以影響空氣成分嗎?

植物可以影響空氣成分。

植物能產生動物呼吸和蠟燭燃燒所需要的氣體。

植物可以更新空氣(後來的研究表明“更新”的實質是吸收C02釋放O2)。

1、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將小鼠和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中,不久小鼠死亡,蠟燭也熄滅。

2、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將小鼠和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在有綠色植物的密閉玻璃罩中,則小鼠不易死亡,蠟燭也不易熄滅。

普利斯特利的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問題:氧氣是植物在什麼條件下、在哪種結構中形成的呢?

探究二:探究綠色植物釋放氧氣條件和場所——恩格爾曼的實驗

提出問題

得出結論

結果分析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

黑暗中

明暗對照

光束對照

1、好氧型細菌在黑暗中是均勻分佈的;在光照下分佈在被光照射到的葉綠體的部位

2、好氧型細菌分佈在被極細光束照射到的葉綠體部位

光照下

植物釋放氧氣的條件和場所分別是什麼?

氧氣是植物在光照條件下由植物的葉綠體形成釋放的。

綠色植物產生氧氣需要光照條件,反應場所是葉綠體。

提出問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中的氧是來源於反應原料中的.水還是二氧化碳呢?

探究三:探究光合作用釋放氧的來源——魯賓和卡門的實驗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是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是來自於水(或者是二氧化碳)。

得出結論

結果分析

設計實驗

A氣體無放射性,B氣體具有放射性;而且等體積二者的質量比為8:9 。

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來自於水,而不是來自於二氧化碳。

以上三個實驗向學生展示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生應該能形成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在此基礎上,給學生提出自主探究的問題——以薩克斯實驗為素材,讓學生按照以上講述的思路,探究光合作用的其它產物。

課堂探究:光合作用的其他產物------薩克斯實驗

根據所給材料,按照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的思路,設計實驗證明“澱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

實驗材料:天竺葵、暗箱、燒杯、酒精燈、鐵架台、

黑紙片、蒸餾水、酒精溶液、碘液等

實驗步驟:

結果預測及分析:

解析:本實驗的學習是以探究式實驗題型的形式出現,同學們借鑑上面幾個實驗的方

法和原理,通過分組討論,不難得出相應現象、結果和結論,然後師生再共同總結歸納。這裏要強調實驗步驟設計的因果關係和需要注意的實驗細節,以及實驗原則的應用。

實驗步驟分析:

① 對正常植株暗處理

消耗原有營養物質

② 葉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體現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

③ 光下再培養一段時間

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④ 酒精加熱脱色

防止綠色對實驗現象的干擾

⑤ 用碘液處理脱色後的葉片

原理:碘遇澱粉變藍色

⑥ 觀察葉片顏色變化

薩克斯的實驗歸納總結: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

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除氧之外還有什麼?

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還有澱粉。

碘液處理

酒精脱色

得出結論

結果分析

曝光一側的葉片經過碘液處理後變成藍色,而遮光一側的葉片經過碘液處理後不變藍。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

(三)梳理歸納,簡要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總結出了科學家進行實驗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再提出問題→……

結合教材中的四個經典實驗我們探究得知: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能;產物有澱粉和氧氣;而且知道氧氣中的氧全部來自於反應物水.

(四)反饋練習,作業延伸

1、如圖某植物經過暗處理後,其上的葉片再由光照射一段時間,然後脱色並用碘處理,結果有錫箔覆蓋的位置不變藍,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位呈藍色.該實驗證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合成澱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2.如圖甲是綠色植物在有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裝置圖;乙、丙和丁是另外三個實驗裝置圖.則驗證綠色植物是否在有光照條件下釋放出氧氣的對照實驗裝置圖和驗證在有光照條件下是否由綠色植物釋放出氧氣的對照裝置圖依次是( )

A、乙和丁

B、乙和丙

C、丙和乙

D、丙和丁

3、設計實驗證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實驗材料:天竺葵、暗箱、燒杯、酒精燈、鐵架台、

NaOH溶液、蒸餾水、酒精、碘液等

實驗步驟:

結果預測及分析:

此題的用意在於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掌握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其學以致用意識。

五、板書提綱

高中生物説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的內容。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説説這一節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細胞呼吸的概念,然後重點講述了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四大部分內容,為我們瞭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第三章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動運輸和本章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四節的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繫,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了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改中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説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質及能量變化的特點

④瞭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學生自主閲讀,培養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學會用化學反應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細胞呼吸的`實質。

④通過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繫,培養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聯繫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聯繫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②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滲透生命活動不斷髮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奧祕。

(三)教學重點、難點(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有氧呼吸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併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1、通過自主閲讀、提問、、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破。

2、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階段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學生的化學知識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還未學習。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葡萄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度。

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三階段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體形象地説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2、利用化學反應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採用以下幾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閲讀能力。

(一)自主閲讀:自主閲讀有氧呼吸三階段內容,明確有氧呼吸的場所、反應物、生成物和釋放的能量狀況等內容。

(二)直觀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啟發性

(三)比較法: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三階段區別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比較有氧呼吸和有機物體外燃燒的不同,進一步認清有氧呼吸的特點。

(四)歸納法:歸納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分析

步驟一:導入新課

通過問題探討導入本節內容

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步驟二:聯繫生活(酵母菌可用於發麪和釀酒)介紹細胞呼吸概念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步驟三:回顧第三章細胞器的知識,學習

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的結構

步驟四:用下表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培養自學能力:

有氧呼吸的階段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步驟五:講授二、(二)有氧呼吸的過程

主要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圖解(略)

通過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階段的物質變化、能量釋放特徵和進行場所。

步驟六:比較有氧呼吸三階段: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等方面的內容。

步驟七:歸納(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過對有氧呼吸概念的歸納,鍛鍊學生聚合思維力。

步驟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點。通過和有機物在體外燃燒做比較的方法,瞭解有氧呼吸過程反應的條件温和性、能量逐步釋放的特徵和能量的部分貯存特徵。

步驟九:有氧呼吸小結:場所、能量去向、總反應式、概念。

步驟十:練習鞏固(略)

板書設計(略)

高中生物説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説課內容包括説課標,説教材,説學生,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作業設計和説板書,最後簡單説一下教學反思。

一、説課標

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最主要依據,課標對本節的知識點表達為: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屬於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應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難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説教材

第一,本節在教材中的作用。

蛋白質生物説課稿必修1整體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其中蛋白質知識是重點部分。本節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為後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做鋪墊。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着重要作用,為必修2關於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我計劃利用2課時來完成。

第二,教學重點、難點和三維目標。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脱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知識目標為: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能力目標:教材中並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關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節內容恰好説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是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史上創造的奇蹟。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的又一項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領銜國際重大科研協作計劃。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這兩項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瞭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説學生

第一,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高一學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而細胞的分子組成是微觀、抽象的內容。考慮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編入了聯繫生活的內容。如:“大頭娃娃”、“三鹿”奶粉事件、“皮革奶”;有關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如果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有助於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第二,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蛋白質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比較多。在學習時介紹甲烷的結構式,從甲烷的分子式進行推導分析出α—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從易到難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脱水縮合反應。再由結構到功能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理解掌握。第三,學生個性發展和羣體提高。

四、説教法

本節課氨基酸的脱水縮合的過程,抽象難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仔細設計教學過程,加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尤其是分析圖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另外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具體做法:

第一,設計問題情境,層層設疑。

第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時展示動畫過程,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第三,將抽象複雜的過程及時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

五、説學法

利用學案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及知識點的聯繫;幫助學生正確閲讀和分析圖表,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逐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六、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佈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知識的重點。

第二,導入新課。

提供素材:20xx年阜陽市出現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症狀。劣質奶粉除生產過程中毫無衞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20xx年又出現“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病症。

提問:同學們如何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呢?從我們人體生理方面出發能得到什麼結論呢?參考:我們的食物中應該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等。(學生也可能得出關於法制、道德問題)

引出本節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閲讀P20的思考與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台,伸開雙手,兩腳併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後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抽出三位同學板演氨基酸的結構通式,並加以點評。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脱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提問:我們的左右手分別代表什麼?參考:一個是氨基,一個是羧基。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濕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隻手拿着,當一個學生手握着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脱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麼產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麼?參考:水、肽鍵。

提問:什麼是二肽呢?三肽、多肽、肽鏈呢?

7個同學手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脱去多少水分子呢?12個同學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脱去多少水分子呢?要求同學們總結歸納出P22的旁欄思考題。

參考:n-1,n-1,n-m。

通過現象直觀的模擬,學生非常容易掌握計算方法和規律。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狀的分子,脱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結合學案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

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為什麼蛋白質有那麼多功能呢?根據我們學習生物學的經驗可知道:生物的結構決定功能。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台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可以由學生總結)

第七,教學評價。

由於只有一節課時間,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儘管學生課堂反應熱烈,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也達到了預期的要求,但在做課後練習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傳統的講練結合還是要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本節內容需要2課時來完成。

七、説作業設計

我印發了本節課的學案。學案既包括主幹知識的網絡圖,也包括基礎題和一般提升題。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八、説板書(略)

九、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知識點比較微觀抽象,知識點也較難理解的情況,重視利用“形象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對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要更多與日常生活、現代相關科學相聯繫,瞭解蛋白質的應用價值,給學生提供教學拓展的空間。綜合來看,要學生感到心情愉悦,思維才能活躍,這樣才能接收新知識,讓他們有不斷深入學習的願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高中生物説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DNA複製"這部分內容,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説這一節課。

一、 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的複製》這一部分內容也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前面已學習的孟德爾遺傳定律和減數分裂知識進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個遺傳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概述DNA分子的複製;探討DNA複製的生物學意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3)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求知慾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DNA複製的條件、過程及特點。

(2)教學難點:DNA複製的過程,特別是半保留複製。

4.教材處理及課時安排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內容只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順序是"推測-實驗證據-複製過程" 進行。

二、説學法:學生應通過觀察、分析、討論與教師講授相結合來學習本課內容

三、説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把DNA複製過程編製成動態過程,使難點知識變靜為動、變抽像為形象,轉化為易於吸收的知識。並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通過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思維能力,且適當配合練習,將知識化難為易。

四、説具體的教學過程

關於DNA分子的複製的教學,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課題下的,2008北京奧運會的會

幑"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導及問題探討,激起學生和興趣。然後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有

關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DNA複製的時間。接下來設置問題:"DNA是如何複製的"?

讓學生積極討論。然後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對DNA複製過程的推測,從而得出DNA 的半

保留複製過程。

其次,指導學生閲讀課本,充分利用課本的彩圖來分析、學習科學家對DNA複製過程所做的`經典實驗,通過這個實驗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思想,領悟科學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種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離心後重帶、中帶、輕帶表示的DNA分子的雙鏈構成怎樣的,在整個實驗親代、子一代、子二代細胞中提取出的DNA離心結果説明了什麼。通過層層分析,學生不僅能夠自已得出結論,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進一步明確了什麼是半保留複製。從而也得出了DNA複製的定義。最後,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第54頁,提出相關問題:

⑴什麼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麼?

⑵什麼叫子鏈?複製一次能形成幾條子鏈?

⑶簡述子鍊形成過程?

讓學生充分回答上述問題後,教師播放多媒體DNA分子複製過程的動態圖解。歸納出複製三點過程:①解旋提供準確模板②合成互補子鏈③子、母鏈結合盤繞形成新DNA分子。

以上過程可配合板圖進行歸納。通過這個過程得出DNA複製的特點:

(一)DNA分子是邊解旋邊複製的,是一種半保留複製,即在子代雙鏈中,有一條是親代原有的鏈,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

(二)DNA複製嚴格遵守鹼基互補配對原則準確複製,從而保證了子代和親代具有相同的遺傳性狀。

設問:DNA複製後兩個子代DNA分子與親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為什麼?

通過設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DNA複製的全過程。接下來讓學生總結出DNA複製的四大基本條件:① 模板:開始解旋的DNA分子的兩條單鏈;

② 原料:是遊離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過水解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個酶系統,不僅僅是指一種解旋酶。

最後通過以上分析,總結出DNA複製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意義:DNA通過複製,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從而保證了物種的相對穩定性,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性,使物種得以延續。

應用:目前DNA分子廣泛應用於刑事案件偵破等方面:

如:DNA分子是親子鑑定的主要證據之一。把案犯在現場留下的毛髮、血等進行分析作為破案的證據,與DNA有關。

五、設計課堂練習:

設計一題典型課堂練習:即有關半保留複製及計算的習題:

典型例題

基上連續培養。從分析得知,第一代大腸桿菌DNA儲存的遺傳信息與親代大腸桿菌DNA儲存的遺傳信息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若連續培養三代,此時,含

標記的DNA分子約佔大腸桿菌DNA分子總量的多少?其原因是多少?

【答案】以親代DNA為模板,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複製而成;25%;因DNA分子的複製方式為半保留複製。

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進一鞏固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知識。

高中生物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是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2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前面第一節學習過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後,系統地學習的第一個化合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從課題上就能夠看出蛋白質在功能上的重要性,而且也是為後續學習《遺傳與進化》和《穩態與環境》打基礎。學習本節課,學生能夠建立起生命是物質的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也是從進入高中階段後更微觀地去探究生命的重要開端。可以説本節課對學好生物學科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説學情

對於高一學生來説,還沒有有機化學的基礎,在生物裏學習有機物有些難度。而且蛋白質是大分子有機物,在學生認識微觀世界的同時還要清楚認識到有層次的區分,更是不小的難度。而且,此時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正在逐漸形成,但還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講解這部分的時候要注重運用形象比喻的方式,以降低難度。

三、説教學目標

1、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培養跨學科的分析綜合能力;鍛鍊蒐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培養與蛋白質相關的計算能力。

3、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認同生命是物質的,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五、説教法學法

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問答、討論、讀書指導、角色扮演等。

六、説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多媒體展示 市場上琳琅滿目的乳製品,並詢問大家挑選乳製品的原則,引出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含量這個比較項,建議大家挑選蛋白質含量高的純牛奶,提出為什麼要攝取蛋白質這種營養物質,引出探究蛋白質功能的課題。

2、新課教學

帶領同學們回顧國中學習過的,攝入的蛋白質必需經過消化成為小分子的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所以要從氨基酸去認識大分子的蛋白質。進而引出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通過大屏幕展示教材20頁“思考與討論”四種氨基酸的結構,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四種氨基酸的相同點與區別。教師糾錯、總結,引出氨基酸的基本結構通式。

至此,氨基酸的正文部分就講解完畢,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介紹教材“與生活的聯繫”有關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部分的知識,告訴同學們不能挑食、健康減肥等生活常識。

接下來就到了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的部分——蛋白質的結構。在講解之前,我將蛋白質比喻成珍珠項鍊,而氨基酸是項鍊上的珍珠,利用形象化的比喻將抽象的微觀世界生動地呈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展示教材21頁的圖2-4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示意圖,找同學説説自己的理解,教師講解“二肽”、“多肽”等相關概念,接着引出“串成項鍊”的方式——脱水縮合。

先是教師板演脱水縮合的過程,可以利用“酸鹼中和”方便學生理解羧基和氨基之間的反應,然後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請4位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氨基酸,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演示脱水縮合的過程,提出一些相關的計算題供學生們思考。

脱水縮合是這部分的重難點,更是大學聯考的重點知識,所以為了突出重點,我會提出幾個問題共同學們思考、討論。n個氨基酸形成一個肽鏈時,脱掉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呢?

清楚連接方式後,提出思考問題引出蛋白質的多樣性。如果上述演習改變站位、人數、人員等等,結果又是如何?如果用20種不同字母分別代表20種氨基酸,寫出由10個氨基酸組成的長鏈,可以寫出多少條互不相同的長鏈。找同學回答問題,並且師生共同總結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由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引出多種多樣的蛋白質要承擔多種多樣的功能,這部分內容簡單易學,我打算讓同學們自主探究,閲讀教材,小組討論總結,最後由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以扣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以上是新授課程的全部過程。

3、課堂小結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

4、佈置作業

作業部分我留了開放式的作業:查閲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歷史資料和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相關資料,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學習。

七、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包含了本節課的全部核心知識點,尤其是氨基酸的結構、脱水縮合的過程、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及其功能,以便學生抓住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這就是我的板書。

高中生物説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________單元,第_______章,第_______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判斷、辯認活動中培養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採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這節課我主要採取一下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第四環節:練習鞏固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練習時儘量地做到科學、合理,體現一不定期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難易適中。我首先安排了__________________。

七、説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我對“___________________”一課的設計過程,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m5we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