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14篇

校園文化建設14篇

校園文化建設 篇1

一、指導思想

校園文化建設14篇

為了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根據學校及各班實際,結合時代特點和形勢需要,本學期側重“學校文化”建設,有效豐富學校文化,以便開闊同學們的視野,鍛鍊提高他們,讓他們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歡樂地成長。以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整體素質。

二、領導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具體資料

一個充滿青春活力,充滿人情味,充滿昂揚向上,進取的學校對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學期着重搞好學校文化。

1、打造靜態文化

師生合力打造牆壁文化,構建書香學校氛圍。讀書,是需要環境與氛圍的。學校經過張貼標語口號,佈置文化牆等形式,讓每一面牆、每一個角落都會“説話”,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引導和激勵學生與好書相伴。如:

a、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

b、獲取知識,三分在課內,七分在課外。

c、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d、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e、營造書香學校,打造人文飛中。

f、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

g、讓讀書成為習慣,使書香瀰漫學校。

h、我和祖國同成長,書香一路伴我行。

真正讓牆壁會"説話"。各班級用好"班務公開欄",主要用於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及值日表等資料。教室後牆黑板,用作黑板報,按學校或年級組的佈置實施,其餘時間班級安排,定期出專欄。

(2)學校設計學校名片,我們給學校定名稱、校魂、公約、口號,另外,校長寫了寄語。

學校名字:追趕太陽

校魂:優、雅、勤

學校形象: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急,

顏色宜靜、宜莊、宜和。

學校公約:學風嚴謹奮勇拼搏優雅大方禮貌守信

心胸寬廣表裏如一尊師愛友團結互助

自立自強知恩圖報靜淨敬競永不言棄

學校口號:揚帆擺舵奮勇拼搏看我某班氣勢磅礴

校長寄語:我潛力無限,我十分聰明,我要在教師的教導下,告別三閒,靜專思主,為成功人生做準備。

(3)佈置好教室衞生角。要求:衞生工具歸類擺放,整齊,垃圾存放到垃圾桶裏。經常教育學生講究衞生,除每一天搞好班級及公共區衞生以外,還定時清洗班級,定期擦洗桌子,以保障班級環境乾淨整潔,培養學生的衞生習慣。本學期班級衞生的檢查評比項目如下:

(略)

2、搞好動態文化

與靜態文化相對應,動態文化是指緊緊圍繞教育教學工作而適時開展的。各項主題活動。措施主要有:

(一)課堂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首先必須讓學生熱愛文化學習,經常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文藝,美術等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活躍班級氛圍,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本學期將進行陽光大課間活動比賽。

(二)營造“濃郁的書香學校”,讓學生在讀書中開拓視野,感悟人生,學會思考,歡樂成長。本學期我們將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以“我讀書,我成長,我歡樂”為主題的讀書活動。在讀書活動中,我們要堅持“全員參與、以班為點、輻射家庭”的思路,力爭做到“資料充實、形式多樣、進取創新、持之以恆”。大力開展“讀書節”活動,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讀書徵文、競賽、手抄報、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提升活動內涵,掀起讀書熱潮,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樂讀書。以讀書活動為抓手,陶冶學生思想道德情操。

3、學校加大經費的投入力度,保證學校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4、在學校制定教學目標職責時,將學校文化建設的成績列入各教師工作業績考核的範圍,促進教師的主體參與。

校園文化建設 篇2

“教育就是培養一個人的良好習慣”——魏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成績落後的同學往往是道德行為習慣相對落後。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校的校園文化的落腳點放在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把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在“説文明話,做文明事,做文明人”上。

一、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

主題:用文化引領行為,用活動管理育人,讓德育在校園閃光。

核心:我實踐

口號:讓學校的一切都講習慣,讓一切的習慣成為自然。

目標: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健體的本領,提高審美意識。

特色是:讓校園處處洋溢文明之風,讓每一個心靈都得到淨化。

二、具體過程

第一、把重點放在外部行為習慣養成上。

1、牆壁文化:

(1)學生行為習慣:管住自己的口,不説髒話不隨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不亂寫亂畫;管住自己的腿,不踐踏花草,不違規行走。

(2)學生學習行為習慣:問題自己去發現,過程自己去體驗,方法自己去尋找,結論自己去總結。

2、採取措施:文明班集體評比、學生會管理、舉報獎勵制度。

3、習慣養成定位。

①抓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立足於小和實。

我們本着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的原則,把對學生的良好習慣養成定位於“小”和“實”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實”方面重點抓住把教育的要求落實到實處,把教育內容落實到實處,把習慣養成落實到具體的`活動管理中去;而在“小”方面則體現:一是對學生提出的目標要求小,從點滴入手,點點到位;二是開展的活動要小,如疊被子、擦課桌、擺飯盆、擺鞋子等生活小事。

②抓學生習慣養成注重“小題大做”。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從身邊的事抓起,從點滴小事做起——以小見大。

4、日常規範具體化,標準化。

領飯要自覺排隊,課桌擺放要縱橫成行,衞生用具放置定點到位,學習用具擺放整齊劃一,被褥摺疊要稜角分明,班務分工要細化到人。

第二、在進行外在行為習慣養成的同時,向內在品質養成上努力

——用活動管理育人。

活動一,我校根據覃塘區教育局“十個一”校園才藝表演活動,結合學校實際提出學校生活六個一的指導意見,一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圍繞六個一開展活動。

一、每人每學期讀2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

二、每天關注校園裏發生的一件小事。

三、開展陽光體育鍛煉活動。

四、每人每學期參加一項志願者活動。

五、每人每學期參加一項勞動創收綜合實踐活動。

六、每人每學期參加一項藝術培訓。

活動二,播種良好行為,收穫良好習慣;播種良好習慣,收穫良好性格;播種良好性格,收穫良好命運。

為了深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我校根據學生實際重點提出了“四個一點”的養成舉措:這四個一點是:進步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再仔細一點;合格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再全面一點;優秀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再自信一點;成功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再堅持一點。四個一點的實施,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促進了學生的責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等內在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活動三,孝心活動。

(一)開展節日送“禮”活動。“三八婦女節”、“教師節”等傳統節日是學生奉獻愛心,表達孝意的最佳時機,因此每逢佳節到來之際,學校都不失時機地進行節日教育拓展活動,號召學生為家人、老師送上一句祝福、獻上一杯熱茶,傳承了中華美德。

活動四,班級文化貼出來

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教室牆壁、學習園地等有限的空間,開闢《美術天地》、《書法欣賞》等文化平台,學生通過“平台”發表作品,張揚個性,各顯其能。

總之,我校將圍繞“用文化引領行為,用活動管理育人,讓德育在校園閃光”的工作中心,遵照《石卡高中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總結,取長補短,勇於創新,使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再上一個台階!

校園文化建設 篇3

甲方:

乙方:

甲乙雙方經友好協商,茲就甲方委託乙方購買校園文化建設用品相關事宜簽定本合同:

一、項目概要:乙方根據甲方提供的內容及要求,採購校園文化建設用品。

二、項目明細:

具體項目名稱及相關規格型號、數量等詳見附表《都平學校配套校園文化建設用品一覽表》。

本合同項目實際執行總金額:肆萬叁仟貳佰陸拾叁元(人民幣 43263。00 元整)

三、印刷交貨:

(1)在收到甲方簽字確認樣板後20個工作日內交貨,交貨地點:封開縣都平學校

(2)交貨地點位於封開縣都平學校,由乙方承擔運費。

四、付款方式:

(1)產品合格驗收當日,甲方向乙方支付其餘款項,即 元(人民幣 元整)。

五、產品驗收:

(1)甲方負責產品印前內容的及時校核確認及印後驗貨收貨,以提供給乙方的簽字確認樣稿為驗收依據。

(2)在乙方按照甲方簽字確認樣稿進行印刷後,甲方所提出的內容增刪或調整不作為驗收依據;甲方對產品質量有任何異議,須在交貨當日內向乙方提出。

(3)由於正常機械誤差與呈色原理不同,成品色彩與打印樣稿可能有小於±5%的偏差,其它若需檢驗的.項目按國家新聞出版行業標準有關平版一般印刷品的質量標準驗收。

(4)驗收合格後,乙方為甲方提供本項目印刷正稿文件光盤壹份,餘款結清後,本項目版權歸屬甲方所有。

六、違約責任:

(1)甲方未按合同規定的時間向乙方支付款項,應承擔合同總金額30%的違約金。

(2)乙方未按合同規定的時間向甲方提交產品,應承擔合同總金額30%的違約金。

(3)合同簽定後,若甲方中止本合同,視乙方工作進度,所產生的生產費用由甲方承擔,同時還須支付合同總金額30%的違約金,結束合同關係。

(4)在任何情況下乙方僅對產品本身負責,不承擔產品以外造成的連帶責任。

(5)由於政府行為、政策變化、社會異常事故及自然災害等人力不可抗因素原因導致其中一方無法履行合同,雙方應友好協商延期履行,或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

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6)甲乙雙方應嚴格遵守本合同的有關條款,未盡事宜由雙方共同協商,作出補充協定,補充協定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合同雙方若發生爭議,交由仲裁委員會仲裁解決。

七、本合同一式兩份,簽字蓋章後生效,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代表簽字:

  地址:

  電話:

  簽約時間:

  乙方:

  代表簽字:

  地址:

  電話:

年月日

校園文化建設 篇4

為落實雋教文【20xx】7號《xx縣中國小德育工作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xx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導向,建設良好的校風、學風,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校園文明新風尚,創建“潔淨校園”、“和諧教室”、“文明寢室”,努力打造高品位的“書香校園”,高質量的“綠色校園”,安全有序的.“和諧校園”,形成特色校園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學校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

1、着力打造以校風、教風、學風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建設;

2、以主題活動為目標,開展“知守則,背守則,行守則”活動;

3、以班級建設為切入點,建立温馨活潑的學校文化;

4、以美化、綠化、淨化、亮化為載體,實現校園環境園林化。

三、基本內容

(一) 精神文化:圍繞“儘可能讓每天一個學生健康發展”辦學目標,形成“實 活 樂”的良好校風。

(1)以正確的班級輿論感染學生。營造團結協作的班級氣氛,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信任,關係和諧。

(2)融洽的同學關係。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鼓勵、互相關懷。

(3)出色的日常表現。學生在安全、禮儀、衞生、紀律等日常管理各方面表現優異。

(4)豐富的班級活動。開展富有創新性的班隊活動。

(二)師生文化

1、教師文化 教師服裝要整潔、大方、莊重、態度要和藹可親,精力充沛,舉止適度;當學生向教師行禮問好時,教師要微笑致意,並同時説“你好”;注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搭建教師全面成長的活動平台;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定期開展活動。

2、學生文化 根據《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規範和引導學生的各種行為;完善校園廣播室,逐步建立xx湖作文集等學生活動陣地;重大節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成立各種興趣小組。

3、德育陣地 規範升國旗和國旗下講話的程序,使之成為師生形象的展示平台,激發愛國情懷,陶冶師生情操,強化師生的責任意識和榮譽感。

(三)物質文化:

1、校區環境:

一是各處類標誌清晰美觀。

二是校園內宣傳警示牌,醒目美觀,體現文化內涵。

三是校園淨化、綠化、美化。

2、班級環境:提倡班級自主管理,特色自主打造,教室環境的佈置實現“美化”:牆壁張貼字畫、守則規範等;教室專欄由學生在教師組織指導下自己排版、策劃,做到圖文並茂,經常更換;前面黑板上方張貼班訓;黑板左側張貼課程表、學生值日表、課表、作息時間;勞動工具定點存放。

四、保障措施

1、制定方案、分步推進 學校開展的各項校園文化活動,均要預先制定方案,並且要抓好落實。

2、開展多元教育活動,營造學校的人文環境。

(1)開展“知守則、背守則、行守則”活動。學習瞭解守則,遵照守則行事活動。

(2)常規校園文化活動。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班會,入隊儀式,開學典禮均做到莊嚴鄭重,形式新穎,內容充實。

(3)開展創建活動。在四月份開展“潔淨校園”、“和諧教室”、“文明寢室”創建評比活動。

校園文化建設 篇5

摘要: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動力,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高品位的校園文化能提升學校的品位與聲譽,並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高職氛圍;校園文化;構建與管理

一、竭力打造校園文化,增強高職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是時代精神在學校的反映,是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指導思想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羣體意識的體現。它主要指校園的人文氛圍和整體精神風貌。具體體現在學校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管理制度、歷史沉澱。根據高職辦學的特殊定位,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校園精神為底藴,由師生員工共同創造和享有的羣體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職業特徵、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人文素質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的多姿多彩,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滿足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一般來講,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諸方面。物質文化是指高校具有明顯文化意味的硬件設施,主要指自然景觀、建築風格、校容校貌、基礎設施、活動中心等,它是學院“形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指高職院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觀念,以及在這種觀念下制定的具體的管理體制、管理模式及規章制度的綜合體。它是一種“法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園羣體共有的價值認同、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是深層次的羣體意識,又是羣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體現了班風、學風、教風、校風的學校精神,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和核心。高職院的校園文化是物質、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位一體的融合。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證,同時精神文化也是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體現。

(二)高品位校園文化對高職培養特色人才的特殊意義

高職院校既要趕超國際技術水平,又要適應國內地方產業調整的需要。社會對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渴求,決定了高職教育要在培養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知識能力、身心素質的基礎上,在學校的文化氛圍中培養一專多能的適應崗位需求的實踐性新型人才。高職教育以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但除職業能力外,人文修養也應提到一個極高的地位。沒有人文修養,具有再好的技術能力也會因為個人修養的不足而使技術能力失去價值。而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環境,育人氛圍,它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着陶冶情操、砥礪德行、磨練意志的作用。高品位的校園文化以其較強的滲透力、影響力,教育效力幫助學生提升“人”的修養和品行。竭力打造校園文化,增強高職院校的育人功能,就是要使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為既具有職業能力,又具備與所學的技能相對應的人文修養的“全面”的人。

二、加強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之根本

按照“職”的要求加強物質層次的校園文化建設。物質文化作為高職院的硬件設施、人文景觀,因其藴含豐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而成為影響學生思想感情、道德行為、全面素質發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因此,在進行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高職育人的要求長遠規劃,整體實施。要有意識地對校園環境進行佈置和設計,要讓人們在美景交融中體會和感悟一種理念,一種特色,一種人文精神,使人的個性充分得到張揚。高職院校的.物質文化建設必須在物質層次上處處突出“職”的特點。職業院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不是體現在理論水平上,而是體觀在實踐水平和動手能力上,因此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施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教學環境佈置,除有名人畫像、格言警句等,還必須有市場人才需求信息、行業與專業的發展趨勢、業內成功人士的資料等與職業相關的因素,讓學生從行業日新月異變化中體味職業感受和專業思想,提高學習動力。

按照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校園制度文化的創新。制度文化作為高職院的一種“法文化”,它是通過相當的制度規定來詮釋文化的內涵。它包括各種規章制度、道德規範、行為規範、工作守則等。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規範校園內的各項活動、規範師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導向和約束作用,成為維持學校正常教學、生活、工作秩序,進而健康穩定發展的保證。要重新建立起適應高職院校情況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文化內涵,創新管理的模式,在制度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講求制度的科學性、可操作性,既以法束人,同時又要給予師生個性發展的空間,讓其在制度規範與約束下自覺的提高自身素質,以更好地融入學校的品牌文化。轉按照鮮明的辦學理念和理想追求進行精神文化建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和核心,是深層次的羣體意識,也是羣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精神文化在三種文化中屬較高層次,學院要以完美的物質設施和嚴格的科學制度來保證濃郁的校園文化精神的形成。竭力打造出體現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學校精神,要加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培養,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的養成,促進精益求精、嚴密細緻、科學求真的態度的形成等,從而體現一個高職學院的辦學理念和精神追求。同時作為高職院校要切實加強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建設。要以優良的校風、嚴謹的教風、濃厚的學風、文明的班風來詮釋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內涵,體現出學院的一種精神。

(二)以“兩個課堂”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陣地

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比較多,首先,應將課堂教學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渠道,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與知識相關的文化內容,打破單純傳授形成技術能力知識的課堂教學模式。克服知識傳授中狹隘性,拓展知識的廣度,顯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學生對於知識在文化視野的吸收和重組。其次,要深化知識的學理內涵,將知識層面提升到文化層面,使知識在技術能力形成過程中,不僅是一種經驗的引導,而且是一種文化的實現。除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功能外,還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把富有情趣、適應於學生愛好的文化內容引進校園文化中來,這種情趣性的文化活動諸如邀請當地著名企業家、商界精英及成功人士開辦講座;舉辦知識競賽、演講賽、辯論賽、動畫美術作品大賽和計算機編程成果展等,從而形成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品位高雅的校園文化。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的人文素質,實踐與動手能力的提高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補給,情趣得到提高,視野得到開闊,最終達到能力得以提高和人格得以昇華的目的。:

(三)以網絡文化為載體,不斷充實校園文化的內容

當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帶來的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學生通過它可以更容易、更快捷地接觸到各類信息,當然也包括一些不良信息。同時,信息化的過程也影響着校園人內部的心靈、價值觀以及外部的行為,不僅將改變校園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學習模式,也將使校園人的生活、工作、娛樂等行為方式發生轉變。所以,正確認識信息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以積極和包容的心態賦予信息化技術更為積極的文化涵義,有意識地吸收有意義的網絡文化,充實校園文化的內容,使它和校園文化和諧地共生髮展,從而正確把握和引導校園文化的方向,是當前職院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四)以創新文化活動為手段,不斷提升校園文化的品位

高職院校離不開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直接影響到高職人才培養質量,隨着辦學歷史的不斷髮展,校園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要不斷提升校園文化的品位。本着以學生的內在成才為動力,堅持社會主義性質的主流文化、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激發他們自覺地為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幸福、人類的進步而積極開拓,奮發努力。為此要不斷創新文化活動,一是思路上,要在變中求新意,求精品;二是內容上,要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的補給,情趣的添加和視野的開闊,更是人格的昇華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三是方式上,要把校園文化建設的觸角延伸至校外,與企業、社區、部隊、媒體聯“姻”,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形成校園、社會互動網絡。

校園文化建設 篇6

三位著名專家的精彩講座使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20xx年5月18日、19日郊區教育局對全區中國小校長就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精細化管理兩大主題進行了培訓,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們對學校文化建設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我們今後的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了精彩案例、實踐經驗,引發了我們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深深思考。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校園物質文化,屬於校園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的着的東西。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係上。一是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

二是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三是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衞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四是學校人際關係建設。學校人際關係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係、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係、教師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三、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繫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範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

通過本次學習,使我對校園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校園文化建設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一所好的國小校園應當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學園,真正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是生動、活潑的樂園,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和環境中健康成長,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創新的激情。是充滿親情的家園,使學生在家的温馨和親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並體味出人際交往的坦誠與和諧。是美麗的花園,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無窮魅力。並從中體會人與自然的生存關係。更是色彩繽紛的文藝百花園,使學生在藝術的薰陶下陶冶情操,並從中學會欣賞、創作和創造,而這一切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夠滿足和實現的,只有把國小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到與課程改革緊密相結實的時代高度,才能使學校真正發揮巨大的育人功能。

一、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1、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校園文化要發揮作用,就要把文明內化到廣大同學的心靈中,積澱到他們的思想中。辦學就是要建設校園文化,讓學生學習、感悟、理解校園文化,從而淨化靈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園文化是鼓舞人、引導人、激勵人的一種內在動力,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催人奮進的一面旗幟,它對學生的道德情操、行為規範、思想政治產生深刻的影響。

2、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創新基地。創新文化是國小的崇高使命,校園文化是科學思想萌生的催化劑,是先進文化創新的重要載體,它既從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又為發展先進文化提供強大動力,做出貢獻。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的魅力在於它有着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學習、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圍就是一種吸引、教育人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説,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重要特徵。學校沒有文化,學校不引導學生和教師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為學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國小校園更是一個與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一個質樸、純真的世界,這裏充滿着童話與幻想,這裏展示着追求與創造,這裏顯示着理想與希望。兒童是這個世界的主人,在這個世界中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文化之光,有着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但是,由於受傳統文化中的根深蒂固的“科舉制”、“學而優則仕”以及與之有着某種“近親遺傳基因”相關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國小校園文化建設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或者只是停留在一個淺顯的認識表層,而沒有把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真正地解放、釋放出來。

構建學校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考慮好它的認同和附加效應,使我們所倡導的價值觀念能夠深入人心,使每個人都能夠肩負起發展學校文化的責任,使學校文化能夠促進每個人的和諧發展。

校園文化建設 篇7

為學習全國知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上週(12月14日——12月17日),由縣教育局組織各學校部分副校長、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前往上海省xx市為期四天的考察學習。全縣29名教師不畏嚴寒參觀學習了xx市復興路國小、xx國小、xx中學、xx國小、xx學五所學校。

在考察中發現,xx市的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注重xx歷史文化與當地名人相融合,大力推行學生的興趣培養、陶冶情操、展示學生綜合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做法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考察學習期間,大家聽取了五所學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介紹。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該市按照注重建設、循序漸進、入腦入心的原則,積極開展以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和師生作品上牆為主要內容的“三化一上牆”活動;以提升自信,增強愛校、愛班、愛教研團隊的凝聚力為目的,積極推動每所學校創建校徽、校旗、校歌、校訓、校刊的“五個一”工程;以增強“我是學校一成員”的幸福感為宗旨,將校園文化課程化,文化目標教學化,達到了文化立校、文化立班、文化樹人的目的;以社團活動為推手,推動校園文化由外到內輻射、滲透,形成了“一校一品位、一校一特色”的`發展格局。這五所學校分別以名校文化、書香文化、傳統禮儀文化、國學經典文化為特色,學校和每個年級、班級均設計有相互聯繫的文化主題,育人功能鮮明,管理精細,內涵豐富。各校每一級台階、每一面牆體、每一根廊柱,都成了教書育人的載體,花木有靈性,石頭會説話。其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典型做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外出考察學習感慨萬千:為自己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相差甚遠感到着急;為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感到擔憂;更為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不均衡而發愁。但這都是大氣候,目前客觀存在的,相信在以後城鄉教育會慢慢的達到均衡,會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同樣的待遇和教育。

總而言之,本次學習深切感受到xx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帶來的震撼,不僅學習了先進的經驗,更看到了各自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差距。決定在以後的校園文化建設上一定要創新思想,全面整合資源,更新理念、改進做法,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真正讓校園文化起到浸潤育人的目的。

校園文化建設 篇8

1.精心佈置校園環境,重視氛圍建設

1.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校園設施將對在師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全面的設施、合理的佈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能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悦目,將有助於陶冶校園人的情操,對師生員工起到塑造美好心靈、激發開拓進取精神、約束不良風氣和行為、促進身心健康、調節情趣和心理狀態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我校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經過努力,先後建起了教學樓、學生餐飲浴中心、建造了學校標準化廁所等基礎設施;進一步綠化了校園,規範了校園佈局;還建造校園網、計算機房、各班、室全部裝配了電腦、上了互聯網,進一步改善住校生的生活條件、配發了刷牙器具、配備了專職生活教師。着力營造綠化、淨化、美化的校園人文環境,依山觀水,綠樹成茵,環境清幽。

1.2着力建設“文化長廊”。學校提出要讓一草一木一牆一磚都能説話,我們在牆壁上科學的設置了名人名言、警句、師生書畫作品、各種專項教育常識等等。學校充分發揮閲報欄、黑板報、“紅領巾”廣播室、通報欄等作用,及時報道學校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廣大學生在榜樣的激勵中不斷增強自信、不斷超越自我。還將莊基石坎美化建起了祖國在我心中長廊、學生行為規範以及禮儀長廊、安全長廊、衞生長廊等。各功能部室、教室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部室文化。其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的作用顯而易見。優美的校園文化薰陶着每一個師生,使學生在耳濡目染、日積月累中形成觀念,化為行動,起到了很好的德育功能。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薰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2.1提高教師的思想素養。因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育人之人、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只有在教師中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緻、開拓進取的思想和嚴謹細實、創新求真的教風,才能引導和促進勤奮刻苦、自主探究、全面發展學風的形成。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因此,我校高度重視,積極在全體師生中開展“三項教育”。即在領導幹部中開展“以德行政”教育,使本校各層管理者能夠保持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用自己的言行發揮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作用。在廣大教師中開展“以德育人”的教育,通過開展德育案例分析,座談會、報告會、外出學習參觀等活動,引導廣大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導教育學生。在全校師生中大力開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規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自覺為人師表,作道德的表率。“德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受到感染。

2.2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一支具有較高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對學生的正面影響至關重要。我們一方面抓好“一功五化”夯實校本研修工作,另一方面在教師中大力開展“八個一”崗位大練兵活動,努力提高教師實際工作能力。我們依據學校實際情況,建立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長、課題組長——教師“三級”校本教研網絡,實行校本教研工作負責制,要求做到有實在目標、有清晰主線、有梯級層面、有細節管理、有展示平台;開展技能型、實踐型、評價型、理論型、學習型等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在教研探索過程中,教學研討常規化,以教研組為單位通過“一課多上”和“同課異構”等形式,鼓勵教師大膽探索,研究解決在教學中碰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實行集體備課,新老教師結對“一幫一”,以老帶新;廣開渠道,邀請市、縣教研室有關專家來校聽課、評課,給他們傳遞教改信息,傳授教學經驗。堅持用幸福的理念培育人、用超凡的魅力感染人、用包容的心靈體悟人、用藝術的手段啟發人。

3.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3.1通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通過校會、晨會、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向學生講述學校光輝的歷史,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髮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第三、確定共同的奮鬥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鬥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鬥目標,直至幫助學生制定個人奮鬥目標。並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爭做文明學生、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優秀品質、優異成績、優美環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第四、強化學校“三風”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首先,領導作風是關鍵,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第五、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創建活動等,以培養正確的輿論。第六、清除校園文化垃圾,淨化校園空氣。禁止傳閲不健康的書報雜誌,禁止學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消除消極文化的影響。第七、針對傾向性問題或熱點文化,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辨論會,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引導正確輿論。第八、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閲報欄、宣傳櫥窗、圖書閲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同時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輿論。第九、學校或班隊有目的地組織豐富多采的文化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如:開展以愛國主義為內容的主題演講、富有紀念意義的歌詠比賽會、詩歌朗誦會、文藝匯演、書畫作品展等;以及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各種體育比賽活動、拔河比賽等。還開展諸如:校少先隊以“環保”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學英雄做好事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喚起對國家、社會、人民的責任感。尤其通過堅持升校旗、國旗下的演講、穿校服等常規活動,激勵師生對校園精神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而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着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3.2抓好系列主題活動。學校為使校園文化建設有重點、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常常結合重大事件、節假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系列活動。如以“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教育;以“安全在我心中”的安全教育周活動;以“講文明語言、做文明事”為主題的三月文明禮貌活動;特別是開展爭創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活動,學生的言行更加文明、宿舍更加整潔、文明祥和。系列主題活動的開展,使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推進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3.3培養學生能力。校園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主體以校園為空間背景的,最基本的是教師和學生,他們之間的互動而形成和創造的文化構成了校園文化的整體文化體系。因此我們要讓學生一起參與的學校的管理中來。通過讓學生去管理,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如各班開展的“今天我當班長”“今天我值日”等活動,學生人人蔘與管理,人人愛校如家。

綜上所述可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總和,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一項長期、細緻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特色發展。滲透於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種校園活動等各方面的校園文化在學校教育中有着廣泛而深刻的內涵,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響着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敗。只有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的功能才會得到真正加強,學生才能真正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學校管理學》、《教育管理學》等。

【摘要】校園文化重在建設,它滲透於校園的各個角落。校園文化建設對師生的影響是通過滲透進行的,具有潛移默化性、導向性和暗示性。濃郁的文化氛圍,優美的育人環境,體現一個學校文化的積澱和底藴,它不僅對師生學習、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而且對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思考

校園文化建設 篇9

摘要:現代社會離不開商業,商業文化時刻影響着人們。商業文化也存在於高校校園裏,給校園文化帶來衝擊,對高校的大學生價值觀、學術文化和校園環境有着較大影響。而如何在商業化下建設校園文化成為教育者面對的一個課題。從普及商業文化知識、圍繞商業開展主題活動、促進人文精神融合、築平台健體制四個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商業文化;校園文化;影響;對策

一、商業文化內涵

商業文化的含義是:與商業經濟發展相適應、受社會制度及社會文化影響和制約,通過商品交換反映出來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觀念和傳統習俗的總和。文化是商業的靈魂,商業是文化的表現,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商業文化源於商品交換,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傳統。商業文化是具有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把吸收外國的優秀商業文化,加上現代的商品意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文化,從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文化現象[1]。這種文化的形成必須依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商業文化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其既繼承傳統文化、又體現時代特徵的鮮明性和進步性。

二、校園文化商業化的必要性

校園文化商業化是高校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最大程度的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商業文化教育,符合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因為高校畢業生要成為在商業經濟領域的高級實用型人才,商業文化教育必不可少。校園文化商業化是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和影響的結果。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完善和價值規律的調節,推動了高等教育的發展及思想觀念的更新[2]。高校作為中國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與社會各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和作用。校園文化商業化是社會文化衝突的結果。隨着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各種文化衝突在校園內部上演。高校要在競爭中取勝,順應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趨勢,應實現校園文化與外來商業文化的互動對接,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

三、商業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一)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影響

優秀校園文化應該在全校範圍推行,並且具有獨特的價值觀、社會心理學以及美學等特色,當商業文化走進校園,由於盲目擴張和無限追求私人利益,利益相關的商業生產的商業文化對人的影響難以想象。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對於利益的追求在於現實和功利,往往非常在意物質生活所帶來的快感,把金錢給他們帶來的那種感官上的享受當做是一種追求。從而使他們價值觀和人生目標變得低俗,嚴重的還會導致個人主義意識的膨脹。高校大學生的心態發生不好的變化離不開這種商業文化的侵蝕,很多學生甚至覺得那些在圖書館學習的人很做作,認為他們在圖書館都是在裝樣子,沒有什麼用,就算是認真學習的那也是死學習不會學習的書呆子,書本上的知識拿到生活中並沒有什麼用。校園環境逐漸開放,學生的個人視野也隨着逐漸擴大,由於價值觀評判標準的不同,大學生更多的表現出世俗性與複雜性,甚至許多不合理現象都採取“理解”的態度,這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

(二)商業文化對校園學術文化的影響

一所大學的精神文化體現在這個學校文化水平和氛圍上,大學不僅要有“建築物”還應該有“大師”,人才和有名的學者不僅僅體現在其學術研究成果上,對於校園文化也具有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之所以能夠發展,是因為他們具有好的學術氛圍,這是發展校園文化應該具備的前提。在大學校園中,學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有很多形式,比如:研討會、座談會、講座等社會實踐活動。然而當企業走進校園文化中時,幫助學校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在為自己考慮,也就是説從中謀取利益,想通過這些活動來尋找潛在的消費羣體,從而提高自己企業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企業文化。或許很多學校老師覺得企業協助學校在校園裏舉辦活動目的在於雙贏,企業在尋找自己的消費羣體,而這些消費羣體都是在校大學生,所以想通過學校這一渠道來拓寬自己的市場,弘揚企業文化[3]。在這一過程中,學校也試着給學生上一節課,即步入社會的社會實踐課。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讓過多的商業文化步入到校園中來,以免侵蝕了校園這片乾淨的文化領域。

(三)商業文化對校園環境的影響

學校的校風和教師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都也體現在學校的建設上,比如花草樹木,讓周邊的生活環境作為教書育人的另外一種資源。校園的環境不僅能夠帶給人們美的感受更能夠給人啟發。如果有過多的商業文化進入到校園內,商業廣告的進入破壞了校園原有的風氣,甚至會破壞校園公共設施。比如:宣傳欄原本是用來宣傳校園文化或者是與學生交流,方便學生利用宣傳欄及時瞭解校園情況,而現在由於商業廣告的介入,學生丟失了及時瞭解學校文化的機會。而且,由於商業文化介入校園,校園的發展也越來越趨於商業化,多數學校裏的基礎設施都變得十分相像,能夠體現人文精神的東西逐漸變少。許多著名大學在校園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也都形成了獨特的建築和景色,因為他們十分注重景觀建設帶來的效果及影響。例如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蔡元培、李大釗以及朱自清的塑像都體現了校園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遠持久,同時也飽含歷史歲月的滄桑。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校園環境上理應少一些商業意識,把重點放在整體佈局和安排上,讓學生感受到視覺上美的衝擊,隨時都能感受到文化氣息。

四、商業化下如何建設校園文化

(一)普及商業文化知識,形成正確健康觀念

商業文化進入校園有很多種形式,第一,當然最好的形式是把商業文化作為一門課程,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商業文化基礎知識,根據學生需求並開展一系列課外活動。從實踐和理論兩方面來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學習這一相關理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商業高校應非常重視這一點。那種對社會主義商業文化不以為然的態度是不正確的,過去我們沒有重視,那麼就應該從現在做起,亡羊補牢,還來得及;第二,商業文化可以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相輔相承,和社會主義商業文化有關的內容貫穿到教學中去,這個辦法被廣泛應用。到現在為止,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許多有關商業方面的課程,比如:市場營銷、商務信息管理、現代推銷技巧、商品學等極具專業性的課程。説到底,這些課程都隸屬於社會主義商業文化的範疇。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自覺地把社會主義商業文化帶進課堂,這樣可以實現高效社會主義商業文化的繁榮。

(二)圍繞商業文化主題,開展各式活動

在大學校園裏有許許多多的社團,會定期舉辦一些活動,而這些活動就可以圍繞商業文化主題來開展,允許社團開展各種各樣的學術活動。文藝社團就可以舉辦“流行時裝表演”諸如此類的比賽,文學社團也可以開展一系列的'調查報告、專題通訊徵文比賽,在原有的徵文基礎上增加一些新形式,讓人耳目一新。高校大學生經常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參加實踐的過程中也可以自行組織關於“強化商戰中的文化意識”這一主題活動,讓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到社會主義商業文化中去,使社會主義商業文化逐漸發展以致繁榮。通過上面所舉辦的活動,不但豐富了具有青春活力的校園文化,而且還加強了教師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得師生感受到更高層次的薰陶,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更能夠全方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跟上時代步伐,適應時代發展。

(三)促進人文精神和商業文化有效融合

俗話説,一個民族若是沒有了希望,那也就等同於沒有靈魂。許多偉人也同意這一觀點,比如,愛因斯坦曾經指出:只教給學生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受過專業教育的人,他可能會變成一台有用的機器,可是他不會成為一個能夠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就是先讓他對價值有所理解,同時還能產生強烈的感情。而他就一定得具備對道德和美的辨別能力[4]。高度專業化的教育模式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培養目標僅僅侷限於專業技術人才,在許多方面都混淆了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區別。在當今社會,大多數人都物質至上,很多青年都受到了很大影響,泯滅了勇於嘗試探索的想法。在學校裏不免出現看重實用知識,不注重基礎理論學習的功利化學習傾向,青年人的探索能力變得扭曲。根據市場對於複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首先,學校的課程和專業設置應根據市場的需要而變化;其次,大力宣揚人文精神,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修養,最後實現人文精神與商業文化相結合。

(四)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管理的建章立制

現今社會,商品經濟佔據主導地位,高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的重要成員,當然必不可少的會與外部市場有關聯。我們應該適度的把商業機制引進校園,為校園文化注入全新的血液,但是如果引入過度的話,則會導致一些麻煩。所以,在這種新的經濟形勢下,高校相關的管理部門應儘可能地嘗試通過建立有效的系統和流程來對商業經濟進行指導和管理,這樣方便高校校園文化步入正軌。高校相關部門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立一個這樣的平台:第一,利用學校裏的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一個指標管理系統,與此同時,藉助身邊的資源來追溯校園商業文化的來源;第二,使用數據管理系統進行預測,即對高校內部校園文化進行預測,把已經掌握的信息進行分析;第三,制定關於高校校園管理商業文化趨勢的對策。在商品經濟盛行的時代,高校校園文化不能夠獨立存在,離不開商業經濟活動。為了應對商業文化給校園文化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我們應該跟隨時代發展潮流,在適當的時候抓住機會,勇於迎接挑戰,做到不但能夠推動大學生為社會服務,奉獻自己的力量,更應該把學校本身的核心價值保護好。

校園文化建設 篇10

摘要: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平台,校園壞境如何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必須要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以適應學生和社會的發展。對於大學校園的建設,還可以注重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和促進,對以後的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有着指導性作用。良好的校園環境還能保證學生擁有自主性和創造性,具備更好的社會能力。

關鍵詞:校園文化;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業能力

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能督促學生努力學習不斷上進,還能起到啟迪學生、幫助學生追尋自身價值的作用,通過對校園文化的正確理解,還能借機保證學生可以把自身潛能和特長髮揮出來,通過在學校鍛鍊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能力,激發自身的成功慾望。例如,建設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校園文化模式,還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水平,瞭解自身欠缺的內容,努力實現高校人才的培養目標。如何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具備更多的社會能力,是大學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一、當今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校園文化活動參與性不高。

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間和機會,多開展羣眾性的活動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文化需求,同時也能展現出校園文化活動的魅力所在。但是,目前在我國大學校園中,雖然也有非常多的活動,但是參加人員比較侷限,只能佔到學生中的一小部分,並且,這部分還是具有特長的學生或者本身就是學生幹部,在各大活動經常能看到這些人的身影。以某校的實際情況為例,在與其他學校進行學術、文化交流的時候,某校就推選了小A與其他學校進行溝通,原因在於小A的學習成績優異,並且身上還具有非常多的特長,能夠更好地代表學校爭得榮譽。這樣的情況就表明了學校只是注重對學生本身具備的特長的進一步施展而已,沒有注重對學生後天特長的養成,這樣就沒有辦法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校園文化活動涉及面比較廣,在活動設計時還需要具備亮點和特色,最好是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校園文化的發展不僅要與時俱進,還要呈現出學校的特色,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才能實現共同的提升。雖然我國的大學已經開始注重對校園文化方面的革新,不斷找尋新的方式方法來進行活動,但是,這個過程中還是能找到一些問題。例如,教師在進行活動的組織和策劃時,總是參考以往的活動經驗和方式,或者是在網上照搬照抄其他的活動內容,一切以完成任務為出發點,沒有注重對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這樣就沒辦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2.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化相脱離。

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説,大學生活應該是學生時代邁向社會的最後階段,而學校進行創業能力的培養也就是為了讓學生具備以後在社會中的一些必要技能。但是,現在的校園文化很多是孤立的,阻礙了學生的社會化成長。首先,大學總是把學生禁錮在自己的圍牆之中,強加保護,不論是學習還是活動都是在學校中進行,讓學生無法感受到真實的社會形態,學生一旦走出校園,就會有特別迷茫的感覺,這是對學生成長的浪費,讓其找不到正確的角色。其次,教學過於形式化,尤其是政治教育內容,照本宣科進行講解,使學生對國家政治不敏感。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生對社會政治現象漠不關心,缺少愛國熱情;另一方面,對社會現象體現的比較偏激和激進,什麼都會以批判的眼光來審視甚至直接全盤否定,不能用理智和辯證的眼光來看問題。再次,校園文化建設沒有樹立學生的主體觀念,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只是被安排在某一角色上,而不能找到歸屬感,整個過程也是草草了事。並且,很多過程過於理想化,與學生創業中能遇到的現象是背道而馳的,如果在社會上遇到什麼問題,就會有強烈的落差感,很難適應新的環境,這也將成為學生以後創業路上的絆腳石。

3.廣大師生對校園文化的認識有偏頗。

首先,學生對校園活動的理解有些狹隘,把校園文化定義為除了正常文化課程以外的課外活動內容,認識比較片面。其實,校園文化是有隱性文化和顯性文化兩方面的:隱性文化是學校具有的傳統習慣以及已經延續的學風、校園風氣等等,以情感的觀念為主,是多種要素的綜合體;而顯性文化則是涵蓋了校園的建築風格、綠化環境、景觀設計等等一系列的能夠表現出來的內容,還有維護學校正常運行的規章制度等等。其次,教師自身定位不正確。教師大多把學校看成自己工作的地方,只要做好教學工作即可,沒有置身於校園的文化建設之中,把校園文化建設的責任都推在管理者的身上,自己只要參與就好,但是,校園文化的建設應該是全體成員的共同追求,不能分出來主次,每個人都需要樹立“主人翁”的意識。並且,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不斷與時俱進的.,需要每一個成員的投入和努力。再次,學校過於重視表面功課,以功績衡量文化建設的優劣情況,這樣是過於片面的。因為,建設不能單單看重結果如何,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的付出和努力,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有沒有提高,活動與之前相比有沒有創新等等,這才是應該被注意的,也是影響學生的關鍵內容。

二、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作用

創業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自己創辦企業自己做老闆,這是一個過程,創業者為了讓自己的企業可以獨樹一幟有所作為,需要以創新的方式找到機會,然後把握住每一個能夠提升自己的機遇,需要創業者具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也就是創業者需要具備的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養成與學生自身所學的專業、經驗、技能、品德等方方面面的素質是相互關聯的,這樣才能把自身的優勢轉化成以後創業的資本,培養成終身的能力。

創業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方面力量的統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認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檢驗個人的素質,這也是我國創業型企業有較強競爭力的主要方面,只有創業型企業可以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不斷髮展。首先,校園文化的建設能夠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校園文化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可以為學生創造出積極進取的精神氛圍,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形成“文化育人”的效果,提升學生的道德感、責任感、使命感,也是學生具備道德意識的關鍵所在。

在大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可以讓以後學生在創業中適應團隊協作,不斷與其他人在一起根據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鬥,同時形成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也是對個人創業精神的鞏固,不會被創業中帶來的困難所嚇倒,為自己的創業道路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其次,校園文化建設還能幫助學生具備創業中所需要的技術支持。校園文化形式多種多樣,特有的文化內容和物質環境以及創新的教育形式都是不斷創新的過程,滿足學生的需求,這也是尊重學生的成長髮展的需求,只有讓學生在教育活動中不斷積累和提升,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人文素養,使學生的精神更加活躍,這也是創業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最後,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創業能力實踐提供平台。大學是學生成長的搖籃,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造就更多的創新性人才的基地。大學校園文化應該展現出獨特的魅力,通過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文化活動的參與以及一些社會實踐和就業創業課程等等的學習和參與,提高學生的思想以及自身的專業能力,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為其成長搭建平台,並且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讓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大學生創業能力養成與校園文化建設之間的關係

首先,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校園文化建設是相互聯繫缺一不可的。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利於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幫助他們獲得更多信息內容,是能幫助學生進行提升的,而學生在不斷提升創業和創新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對學校的各項事務以及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意見,更加有利於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例如,學校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學科的改建、專業課程的設計以及學校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等等,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景觀設計和學風建設上,讓學生關注到校園的文化建設內容,樹立主人翁的意識,投身到校園建設中來。

另外,還要關注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地都會受到一些啟發,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別出心裁地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進,這樣學生的素質能力有所提升,而學校的文化也會隨之變化。其次,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提高實踐技能。學生的創業能力需要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的支持。

第一,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影響到學生的創業意識的形成。學生的創業意識也是需要有被靈感激發出來的,所以,只有在文化氛圍的薰陶之下,學生才能逐漸形成創業的意識,增強自信。例如,有些學校開展了“創業意識講座”,主要面向學生,通過創業人士的採訪視頻和案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濃烈的創業氛圍,引起學生的關注,然後從各個角度分析學生創業的優勢以及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遇到困難應該如何克服等等,讓學生具備新的觀念,重新審視自己,看自己在創業能力上還有哪些欠缺。

第二,校園文化氛圍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創業能力是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不斷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定的平台,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例如,很多學校每年都會開設“創業培訓班”,除了正常的創業能力講解之外,還有具體的“沙盤對抗”等內容。通過角色的扮演以及發生案例的實際分析,讓學生親身參與商場的演繹之中,對問題的分析更加透徹;“模擬企業”也是通過真實的企業場景的模擬,演練出企業真實的運作流程等,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實戰經營”就是把學生置身於真實的創業環境之中,然後進行實戰培訓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艱辛。

學校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形成了新穎別緻的校園文化內容,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然後腳踏實地地勇敢做出自己的選擇,不會再迷茫下去。

四、如何以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校園文化建設能夠鍛鍊學生的創業能力。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並且還需要鍛鍊學生達到創業需要的能力要求,達到社會需要的人才標準,讓學生以標準為導向積極進取,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圍,幫助學生找到以後奮鬥的方向。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具備良好的精神面貌的思想素質,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

近年來,我國做出了非常多的政策調整以鼓勵大學生創業,不僅有政策上的支持,還有一些扶持和優惠政策,前所未有的環境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利用網絡、廣播等宣傳手段,為學生解讀國家的政策和文件,並且有專門的教師對現在的市場競爭情況以及勞動就業情況進行分析,積極解答學生產生的困惑,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讓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投身到實踐環境中鍛鍊自己。同時,學校還可以給學生分析一些比較典型的創業人物,營造積極進取的社會氛圍和環境,增強創業信心,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其次,需要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協調性,培養多方面的創業能力。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要與學校本身的教育內容相結合,以自身情況出發,同時借鑑國外先進的創業教育觀念,找到適合我國創業需要的新型教育模式,制定出創業人才培養計劃和互動方案,保證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的改革,使創業課程有更多的選擇性,並加強教學實踐環節,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學校可以專門成立活動基金,鼓勵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另一方面,學校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根據不同的特長和需要進行文化建設,營造更好的文化環境。

除了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創業培訓之外,還需要為學生多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科技競賽、市場調研、社會實踐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並且還能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平時在學校裏接觸不到的內容。同時,學校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創業平台,為學生找到一些創業故事,在平台上學生可以交流創業心得,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創新能力的養成。當然,創業是一項涉及面非常多的內容,學校的力量還是比較有限的,所以,高校可以加強與其他院校之間的聯繫,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與社會、國際之間的交流活動,引進先進的創業資源,幫助學生開闊自己的眼界,瞭解社會環境,更加堅定自己的創業信心的,為自己能力的開發以及創業能力的發展提供動力。

學校還應該為學生選擇良好的校企合作對象,讓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建設實踐基地等,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同時,學校還可以與企業開展項目調研活動,為學生的創業能力和素質培養提供更加廣闊的平台。再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有創新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為導向,培養創新價值觀念,讓學生具備文化精神和創業文化氛圍,形成行動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確保自主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參與者,所以,學校應該讓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主體地位的作用,通過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建設,培養多個領域的技能。

另外,還需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活動的開展和策劃之中,這樣能夠與更多具有不同特徵、不同專業的學生合作,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現在的創業形式越來越多,已經不單單隻依靠尋求政府的支持和靈感獲得機會,而是利用創新的手段自己建設成長型企業,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也要求創業者需要具備更多的創新能力,並不斷提升。

創新能力不僅要有創新意識,還需要具備創新思維能力、創新知識以及技能。大學生作為社會新鮮血液的主要組成,是最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社會羣體。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從內容到形式都要打破傳統化、規模化的束縛,在創業的道路上產生更多的創新理念,才能培養創造機會;另一方面,校園的文化建設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保證思維的活躍性,有較強的接受能力,通過學校的創業課程、創業實踐的培養,加入自己的探索和實踐,努力做到創新項目的投入,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走屬於自己的創業道路。

最後,要整合整個社會的資源情況,努力創造“政府行為、學校主導、社會支持”的局面,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更好的展示機會。校園創業文化建設應該與社會上的環境相結合,進行不斷的完善,逐漸融入社會的主流文化發展趨勢,不能固步自封自顧自發展,這樣就會對校園的創業文化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另外,學校還應該多與社會上的企業家進行聯繫,通過各種媒體技術讓成功企業家在學校的平台上為學生開設一些對創業文化建設有用的課程。因此,在校園創業文化建設的道路上,還是應該找到更多的渠道共同發展,然後整合社會資源,為校園創業文化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這一點上,我國高校應該從發達國家中獲得啟示,為了推進創業教育,形成了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間的教育聯盟,讓學生有更多的各種形式的機會來鍛鍊自己,在學校內部就形成了一個跨學科的創業教育基地。

總之,高校應該依託整個社會、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等平台,給學生更多更加專業的指導,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參與到項目的實踐操作之中來,鍛鍊自己的技能,幫助學生了解創業的流程,學習到更加先進的創業成果。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的創業能力可以不斷地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通過學生創業水平的提高,還能為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校園文化建設 篇11

校園文化是一個不斷建設、反思、提高的整體工程,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更是學校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為了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特制訂本方案。

一、領導小組

組 長:陳紅專

副組長:王穎豐

成 員:謝洛科、李曉紅、賀陸軍及全體行政人員

二、具體內容

㈠主題文化建設

我校校園文化建設以“讀書”為主題,緊緊圍繞這兩個詞做足文章,做好文章。學校依佈局分別分為三個功能區:第一區,前棟教學樓和前操場為教學體驗區;第二區,中棟生活樓和中操場為生活休閒區;第三區,後棟綜合樓和後操場為活動實踐區。三區根據功能作用不同進行相應的文化設計。具體內容如下:

1、一區:

⑴校門口前坪中央地帶設置為大型圓形花壇,內置有象徵意義的讀書雕塑,周圍植草皮。以此彰顯校園文化氣息和讀書風尚,並且有利於規範校門口管理,禁止亂停亂放。

⑵校門門衞室正上方設計為有關讀書的校徽,周圍用紅旗圍護,校徽下設置電子顯示屏,用來公告學校的大小事務,尤其是在接送學

生的時間段輪番滾動對家長進行讀書等方面的現場直觀教育。

⑶學校名稱的反背有一塊空白地,我們計劃在其上黏貼有大理石片的簡短的讀書口號或設計成校園平面圖,讓來人一進入校園就對整個校園有一個整體印象。

⑷前操場左右兩邊的圍牆設置為文化牆,內容主要為有關讀書的圖片、名言警句、故事等

⑸教學樓正面牆上自上而下懸掛有“做一個有修養的讀書人”的鈦金字,右邊正面牆上三排懸掛“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鈦金字。

⑹在教學樓的走廊道的外牆面上左邊設計為教風“求實、求活、求趣、求新”, 右邊設計為學風“習禮、習誠、習雅、習智”。

⑺教學樓樓內走道設計為各類詩詞歌賦的牌匾,在樓梯間設計為《弟子規》《三字經》等大型噴繪畫。

⑻各教室、辦公室緊緊圍繞“讀書”兩個字設計佈置為有個性風格的書香班級、書香辦公室。各班各室先設計方案,再報學校校園文化領導小組審定,由學校統一安排落實並進行評比。

⑼前操場已有三個宣傳窗,計劃在右邊對稱位置上另外設計三個宣傳窗,主要用於讀書的宣傳、報道、獎勵等

2、二區:

⑴從教學樓進入二區的走道上左右兩邊牆面設計為讀書指南

⑵中操場地面硬化

⑶在前棟和後棟之間設計為“之”子走廊,在轉角處設計為兩個書亭,一則避免師生過往淋雨,二則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讀書休息的好去處。

⑷右邊圍牆設計為與生活、安全、文明有關的知識文化牆

⑸中棟二樓走廊牆面橫繪有“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大型宣傳語

⑹學生寢室內結合“寢室文化節”進行有關讀書方面的文化建設,評選書香寢室。

⑺根據需要在廊道兩邊設計4—6塊宣傳窗,主要就教育教學管理、學生評優、學生紀衞常規管理、寢室評比等進行宣傳、公示。

⑻在相關的地方適當種(加)植綠籬,

3、三區:

⑴結合少年宮建設,本區為活動實踐區,我們在綜合樓的第三橫樑牆面上設計為“知識改變命運,智慧書寫人生”的鈦金字.

⑵把圖書室、閲覽室搬遷並重新進行設計佈置

⑶後操場設計有四塊宣傳窗,主要用於學生活動的設計、圖片、表彰等

⑷右邊設計為學生氣象站並內植草皮

⑸左邊設計為有關運動的文化牆。

⑹在樓內設計一間學校陳列室,就學校的各項成績、師生作品、學校的辦學歷程等進行陳列展覽

材。

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最高追求,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所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

(1)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契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等教育。

(2)利用班隊會,經常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校情教育、讀書指導等。堅持開好“兩會”(晨會和班會),精心組織主題班隊會。

(3)創建紅領巾廣播站,及時播放校園新聞和優秀稿件,不斷優化校園音響系統,。

(4)積極創辦校刊,每年兩期,展現全校師生精神風貌,搭建師生讀書、寫作平台。

(5)積極開展鄉村少年宮活動,定期舉辦“讀書節”,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師生道德情操。

(6)認真做好學生校園“讀書之星”等評選活動。

㈢、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持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統。“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範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將結合主題文化——讀書,完善和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學校管理、評價、獎懲等的制度,推進學校制度化、民主化管理進程。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1月)起草方案、宣傳動員,確定校旗、校徽、校標、校歌。着手校園牆體文化建設,重點做好校舍的維修與新建工作。

第二階段(2月)借鑑經驗,全面佈置,重點做好班級文化建設工作,進一步補充完善牆體文化,使得校園整體文化建設初具規模,順

利通過縣局評估驗收。

第三階段(3——4月)查漏補缺,改建各室,重點做好圖書閲覽室搬遷工作。

第四階段(5——6)反思整改,重點做好章制完善、環境佈置的整合性工作。

第五階段(7月)接受縣局驗收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實踐和思考的問題還很多,我們將本着“因地制宜、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為打造一個有特色、高品位、富有文化底藴的煤炭壩中心國小而努力奮鬥

校園文化建設 篇12

校園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着學校的治學理念、精神面貌和辦學特色,是以學校物質條件為基礎的載體文化和以人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統一。為了更好地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教基?2006?5號)及《鶴壁市教育局關於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特色校”創建活動的通知》(鶴教文?2011?43號)精神,切實加強全區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特制定淇濱區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國小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澱,構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和諧校園文化體系,促進師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學校,在提高教師、學生素質上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突出特色,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校園文化創建標準,努力實現“五個一”,即創建一批校園文化特色校、完善一套標準完備的特色教育體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培養一批術業專攻的教師,培育一代全面發展的學生。

三、主要內容

(一)培育校園精神。

1、大力加強校風建設。要認真總結提煉本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的開展,通過各種

形式的載體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要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將校風表現出來,如通過創作校歌,編輯校報校刊和製作校風宣傳牌等形式,讓師生耳濡目染,受到薰陶和激勵。同時,還可通過建立校史陳列室、榮譽室,舉辦校史展覽、校慶活動等,增強師生對校史、校風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2、努力營造優良的教風。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各單位要幫助教師確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逐步形成以“愛生”和“敬業”為核心的師德規範。教師要對學生身心發展和社會未來高度負責,嚴謹治教,為人師表,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贏得學生的普遍尊敬。學校一方面要使教師投身於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進教師之間更多的合作;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崗位培訓,徵訂教育刊物,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學習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衞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要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並努力學好本領。嚴格要求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舉止文明、尊重師長、勤奮刻苦、博學善思的優良學風。

(二)校園環境建設。設要提高文化品味,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要把校園環境建設與創建特色學校、文明學校和園林式學校等結合起來,通過3-5年的努力,抓出成效。

1、校園的淨化:大力加強學校的衞生保潔工作,全面治理校園內存在的“髒、亂、差”現象,辦公室、教室、實驗室等教育場所,寢室、食堂、廁所等生活設施都要乾淨,還要保持牆壁、閲報欄和各種宣傳窗的整潔、有序。師生都有很強的環保意識,無亂扔紙屑、雜物現象,使校園始終保持乾淨整潔、文明和諧,成為師生工作、學習、休憩的理想場所。要定期、不定期進行各種形式的檢查評比,提升校園環境建設水平。

2、校園的綠化:以實用、經濟、美觀為原則,以綠色植物造景為主,花壇為輔,適當設置景點,做到點面結合、佈局合理、搭配協調,營造花草葱榮、綠樹成蔭、清爽優美、賞心悦目的校園環境。達到“一校一景,校在林中”的綠化效果,努力使校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

3、校園的美化:學校的各種標牌設置都要美觀、精緻,走廊、過道和室內,要飾以與環境相協調的體現公民道德規範、職業道德要求、素質教育實施、課程改革目標、人文精神培養、終身發展需要等內容要求的名人畫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畫,或師生的書畫、美工作品等,挖掘、保護校園內或校園附件的自然、人文歷史景觀,使學生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薰陶和思想感染。

4、校園的語言文字:要大力推廣普通話,使之成為校園語言。校園內使用文字要規範,如校風、校訓、標語、警句等。保護操場、愛護綠化等各種提示牌,要使用詩一般的語言,在提醒學生的同時,陶冶學生情操,避免使用“禁止”、“不準”一類的生硬詞句。

5、校園環境的知識化:要充分挖掘學校的各種資源,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加強多方面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有樓房的學校每一個樓層、有平房的學校每一面牆壁,可設一個主題,形式可以是文字,還可以是圖畫,也可以圖文並

茂。主題可以選擇道德規範、文明禮儀、愛國愛民、清正廉明、清節自守、勤勞勇敢、質樸儉約、勤奮好學、尊師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通過板報、櫥窗的科普宣傳,實驗樓裏生物標本的展覽,校園裏的花草樹木旁掛的精緻小牌、教室裏學生自辦的學習園地、舉辦知識競賽等方式,使學生在受到藝術美的薰陶的同時,學到豐富的知識。

(三)校園文化活動。要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活動要有利於培養和鍛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再現和表現校園文化精神。

1、組織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如成立文學社、書畫社、合唱團、舞蹈隊、球類隊,舉辦文藝表演、召開校園音樂會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既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又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

2、精心組織各種學生集會。學生集會包括校會、國旗下講話、班會、團(隊)會以及節日慶典等,要根據不同集會的不同特點和要求,精心、規範地組織,使每一次集會都能夠使學生激動不已,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啟發和教育。

3、積極開展讀書活動。要辦好學校圖書館(室),在增加藏書量的同時,更要重視增加學生的閲讀量,開放圖書室,儘量設置閲讀課。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利用講座、演講、徵文、校園讀書周(月)等形式,推動學生讀書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4、多渠道開展教育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有條件的學校要充分發揮校園廣播站等媒體作用,同時要重視社會

實踐活動和德育基地的作用,從而保證學校教育活動的全方位開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四)制度環境。各單位要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體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精神。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實施,要按章辦事、不徇私情,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要改進不科學的管理辦法,清理和廢除旨在卡、壓、罰的規章制度,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形成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制度環境,促進廣大師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實施步驟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各學校堅持不懈地努力。為迎接省政府對我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提升全區學校整體校園文化品位,決定今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主要工作分三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3月)。各單位緊緊圍繞“建設校園文化,提高學校品位”這一主題,召開會議,進行動員,明晰校園文化的內涵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在廣泛討論、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符合學校實際、凸顯學校特色、科學合理的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或實施細則。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4月-8月)。

各單位要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深入紮實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徹底整治校容校貌,通過完善教學設施、綠化美化校園、建設人文景觀等途徑,初步完成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項目。

完成校訓、校歌、校旗的標誌設計和校風建設;進一步建立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初步完成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 篇13

一、研究背景:

1、現代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學校深層次、高品位的建設。

它不僅涉及人的行為,而且從價值觀這個深的層面引導人、塑造人,使人學會正確處理與自我、與他人、與自然、與民族、與國家的關係,從而學會怎樣做人;它是智能發展的超越,不僅僅去具體地影響、規範人的行為,而且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養。伴隨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新課改的有效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在傳承的基礎上也面臨着挑戰,只有適應時代的需要,適應當今的教育背景,與時俱進,校園文化才能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這就要求我們對校園文化進行重新認識,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重建和發展。

2、烏鎮植材國小是一所百年老校,因是茅盾母校而藴育了豐厚的文化內涵,也因是茅盾母校而倍受外界關注。

隨着烏鎮旅遊業的興起,千年古鎮文化重獲新生,“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在這種文化理念的浸儒下,植材的校園文化建設更具內涵,也更顯張力。依託水鄉古鎮,迎着世紀曙光,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傳統與現代兩種文化在植材的校園裏交融、碰撞,由此催生出更具植材特色的校園文化。本土文化賦予了我們使命感,我們必須有校園文化的發掘、概括、深化、積澱、傳承和發展。

3、當我們看到校園內出現了千校一貌的“偉人頭像”、“名人名言”。

當我們看到缺少個性的校風——“拼搏進取”、“開拓進取”,缺少獨特風采的校園景點的時候……我們不禁要追問:校園建設,您真正的讓人動心的文化意藴何在?我校的目標是“讓學校成為師生的家園、學園、樂園。”當“校園文化”以不一樣的姿態走進師生的頭腦,我們的校園呈現出來的文化韻味才能令人流連忘返,學校,才能真正成為師生的生活樂園、成長樂園和精神家園。所以我們有必要系統地審視自己的校園文化建設。

4、突顯學校主體地位是新世紀教育的重要走向。

“走向校本”成為當代教育的研究趨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校本文化——一種以基於學校的彰顯個性的文化,藴藏其中。校本理念的確立是校園文化重建的前提,也是校園文化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前提。而我校已經形成了“以挖掘鄉土人文資源的校本研究”,豐富了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為校園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課題。長期以來,每所學校都在實踐之中,但又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體系。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提出了《現代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研究實施方案》,並以此作為學校的主導性課題,統領學校的各級各類子課題研究。

二、課題界定:

從研究的方向和內容來説,我們從實際出發,研究的是國小裏的校園文化,它是校園文化的一個具體層面。國小校園文化一方面由於受教育對象和教育性質的影響,體現出其特殊性,另一方面它也體現出校園文化的一般特徵。

(一)校園文化理論。

1、“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説”:

“校園文化是在學校教育環境下,在培養人才和不斷完善自身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徵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2、“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説”:

“校園文化是指在教學、管理及整個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圍和文化傳統以及通過學校載體來反映和傳播的各種文化現象。”

3、“校園生活存在方式説”:

“校園文化指在學校生活存在方式的總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質文化、規範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

4、“價值觀核心説”:

“校園文化是指在長期的辦學過程和教育管理活動中,逐步形成併為全體學校成員所認同的以價值觀念為核心的羣體意識和羣體行為規範,它是學校歷史傳統、工作作風、道德規範和行為方式等因素的總和。”

(二)校園文化的界定及特徵。

校園文化,我們認為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科研與管理過程中所形成的,為全體教職員工所認同的作風、傳統、觀念、價值追求、行為準則、交往方式及生活習慣的綜合。在現象上,就是學校的人文氣象和風氣、風貌。校園文化從分類看有理念文化和具體文化。理念文化包括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價值觀、學校精神、校風、教風、學風等;具體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其中,行為文化包括了教師文化、學生文化、課程文化、網絡文化等。

這四個部分構成一個金字塔式的結構,最上層的是精神文化,依次往下排列。

我們認為校園文化建設應體現以下四個特性:

1、校本性:校園文化是一種以基於學校的'彰顯個性的文化。由於受特定的地理環境和區域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應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本土。校本理念的確立是校園文化重建的前提,也是校園建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的前提。

2、人文性:“人文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支柱。一所富有人文精神的學校,其校園文化就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3、人本性: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學校”,為了學校,包括為了學校的師生,而且首先是為了學校的師生。“親近師生”、“以人為本”應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理念。

4、可持續性:學校要傳承文化、積澱文化以及所造就的風格,形成有相對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建設成“百年的文化”。

三、研究總目標:

通過研究,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形成學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這四部分文化建設全面、和諧的發展。

四、研究具體目標:

通過研究,我們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是學校應該構建起這樣一種文化:

1、使校園文化成為個性獨特的文化,立足本土,形成以校為本,突顯辦學特色。

2、把校園文化建設成為“百年文化”,傳承文明,既相對穩定,又可以持續發展。

3、形成有“人文關懷”的文化,把學校建設成為全校師生的家園、學園、樂園。

4、讓校園文化成為一股“合力”,調動全校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參與的積極性並充分發揮其作用,引導校園文化建設沿着正確的方向向高層次發展。

五、研究內容: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十分豐富,是一個綜合體系,而不是某一個方面,主要包括:

(一)傳承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隸屬於理念文化建設,理念文化即精神文化,決定學校的辦學特色。學校精神文化主要通過校訓、校風、學風、培養目標、辦學宗旨等形式表現出來;還有校魂、主題精神、主題價值觀、主題理念等其他表現形式。精神文化的核心應該是價值系統,如人才觀,管理觀,績效觀、發展觀、教育觀、教學觀、學習觀、教師觀、學生觀等。

由此可見,學校的哲學和靈魂,是學校一切工作和行為的理念導向。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核心的東西可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變。所以説它是靜態的。如果精神文化總是處於一個動態的過程之中,那就不可能有文化積澱和傳承,就形不成價值觀,如此校園文化也就名存實亡了。學校的哲學和根本宗旨,是不能輕易更改的,時代在變遷,教育在改革,但學校要堅守一種萬變不離其宗的精神和信念,要保持和發揚自己的特色。為此,通過研究我們試圖傳承並構建起一種體現植材國小辦學特色的理念文化。

1、辦學思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服務。

2、辦學目標:爭創特色鮮明的百年名校,使植材成為師生的家園、學圓、樂園。

3、培養目標:

(1)植材學子:知鄉情立大志,特別有責任心,探究能力強,會交往愛生活。

(2)植材教師:具有奉獻精神,科研精神,團隊精神。

(3)教師精神:奉獻於教育,成就教育事業;服務於學生,激發生命活力;創業於崗位,實現人生價值;工作於植材,發揚團隊精神。

4、校訓:文明勤奮,求實創新。

5、校風:尊師愛生,嚴謹求實,文明守紀,優質高效。

6、學風:樂於多思,主動活潑。

7、辦學思路:特色立校,科研興校,依法治校。

8、擬採取的措施:

(1)形成“科學+人性”的管理機制,採用制度管理,用規章制度約束人、統一人,實行文本化管理。

(2)採取人文管理,以人為本,以全校師生為本,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3)倡導博愛思想,仁者愛人,教師分工不分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二)建設人文關懷又有紀律約束的制度文化。

學校的制度文化,它是實現學校價值目標的保障體系和措施,集中體現了具有個性特點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運行效度。它的文化內涵包容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涉及到教育行政、教學管理、後勤保障等。但制度的制定與執行,組織管理模式,管理作風,行為規範,都以學校的精神文化為指導,維護和服務於學校的基本理念。校園文化所帶來的是一種氛圍,一種風氣,一種對人對制度的原則,要實現組織的目標必須依靠系統的管理制度。前沿的理念是這樣理解和定義制度的:“管理涵文化。制度也是一種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價值導向作用,學校或班級中的制度建設,是學校或班級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一所上規模的學校,必須要有相對穩定的制度文化。目前我校師生員工共有2300多人,

校園文化建設 篇14

一、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遼寧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和同學們對校園文化的理解和意見,我們在課餘時間進行了此次調查活動,此次問卷調查採用系統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對象涉及我校經濟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鍼灸推拿學院,基礎醫學院,護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第一臨牀學院等大一至大五學生,問卷共發放100份,共回收了100份,由於時間與能力有限,可能不能真實的反映本校學生的想法,請諒解。通過這次對本校大學生關於遼寧中醫校園文化建設情況的調查問卷的統計,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我們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遼寧中醫藥大學在校大學生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採用系統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校園文化活動喜愛調查情況

校園文化活動喜好情況

如上圖所示,根據抽樣情況,學院同學有40.67%喜愛思想教育活動,有11.56%的同學喜愛科技創新活動,有28.33%的同學喜愛社會實踐活動,有6.1%的同學喜愛學術座談活動,有7.32%的同學喜愛社團活動,有6.02%的同學喜愛文體活動。由此可以分析出,本校應該加大思想教育活動力度。

(二)學校舉行活動頻率調查情況

如上圖所示,有46%的同學認為本校舉行活動頻率合理,有23%的同學認為本校活動舉行活動頻率比較少,有17%的同學認為學校舉行活動頻率比較頻繁,有14%同學沒注意過本校活動舉行頻率。由此可知,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滿意本校活動舉辦的頻率。

(三)學生認為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內容調查情況

由下圖可知,大多數同學認為本校應該着重綠化建設和名聲效益,小部分人認為學校應該着重校風建設,班風建設,宣傳作和道德教育。

(四)調查問卷填寫各年級人數分佈情況

四、建議與對策

我校的校園環境在總體上並不十分令人滿意,表現在各個方面。其中,校園綠化,宿舍樓和食堂設施及情況最待改善。這些方面關係到同學們的生活,因此,我們建議,校方能夠採取措施改善條件。校園文化缺少必要的硬件載體,缺少基本的活動設施,比如,校園沒有像樣的報欄,海報多而亂,雖然都是些小問題,但卻足以反映我們的文化氛圍。當然,這些環境的改善,尤其是軟環境的改變,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不是某一個人,一個部門可以解決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

校園文化重在建設,它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校園物質文化,屬於校園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的着的東西。校園物質文化的每一個實體,以及各實體之間結構的關係,無不反映了某種教育價值觀。

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為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完善的設施、合理的佈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將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悦目,將有助於陶冶校園人的情操,將塑造校園人的美好心靈,將激發校園人的開拓進取精神,將約束校園人的不良風氣和行為,將促進校園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係上。

(1)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校風體現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在校訓、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使每一位校園人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髮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

(2)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要抓好校風建設首先必須抓好教風建設(包括工作作風建設),因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只有在幹部職工中樹立起實事求是、艱苦奮鬥、勤政廉政、團結協作、高效嚴謹、服務周到、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和在教師中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緻、開拓進取的教風,才能引導和促進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嚴謹求實、尊師重教、遵紀守法、舉止文明的優良學風的形成。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

(3)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衞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義。

(4)學校人際關係建設。學校人際關係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係、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係、教師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良好的學校人際關係有助於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

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繫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範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也就是説,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並使其真正起到規範校園人言行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幹,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建設方案

1.校園文化改造

校園是每個孩子學習生活的地方,是他們成長的搖籃,也是實現他們理想,放飛夢想的地方!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説,良好的校園環境給他們帶來的是温馨、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種漫步林蔭大道,與同學們一起端坐在草地上,仰望蒼天,激揚文字那種豪邁之情;走進古香古色而又富有現代氣息的圖書館內,那種寧謐、神聖的氛圍讓你融入到書海的世界裏,享受那五千年的人文情懷;一方池塘,芬芳的花香,讓我們感受那花園般的清新。對校園文化進行改造就是對校園的整體佈局進行調整,以及對校園環境進行昇華,讓學子們有着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環境孕育希望,理念放飛未來,教學樓走廊牆面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講: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瀰漫於宇宙。

2.校園文化宣傳

校園文化宣傳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它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它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的形式對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和發展起着較深的影響。校園文化多種多樣,其主要形式:一是宣傳教育,即以形勢政策、愛國主義主旋律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各種報告、講座、媒體宣傳等。二是各種文化活動,即知識講座、辯論賽、講演賽、各種徵文比賽、讀書工程、體育節、學術講座等等。三是社會實踐,即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四是社團活動,既有大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願組成的社團組織,在學校有關部門指導下開展活動。五是社區文化活動,即以社區為單位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包括宿舍文化活動等。六是心理諮詢,即心理測試、心理諮詢等。校園文化的推行除了對內加強宣傳,也要加強對外的宣傳方式,這樣才能達到將校園文化的精神傳遞到每個人的腦海裏。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標籤: 校園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7rpy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