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白細胞偏低的原因 白細胞偏低吃什麼好

白細胞偏低的原因 白細胞偏低吃什麼好

中性粒細胞減少是化療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腫瘤化療的主要劑量限制性毒性。以下內容是本站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白細胞偏低的原因和吃什麼好,歡迎參考!

白細胞偏低的原因 白細胞偏低吃什麼好

白細胞偏低的原因

1.感染

(1).某些病毒性感染,是感染類引起粒細胞減少常見原因,如流感,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

(2).某些革蘭陰性菌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等。

(3).某些原蟲感染:如瘧疾,黑熱病等。

2.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低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骨髓轉移癌等。

3.理化損傷:

(1)藥物:如抗腫瘤和免疫抑制劑,抗糖尿病藥物,抗生素等。

(2)化學物質:如苯,鉛,汞等中毒 。 (3)放射線損傷,放射物質可直接損害造血幹細胞和骨髓微環境。

4.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亢進:如脾功能亢進,門脈性肝硬化等疾病。

5.免疫性破壞增加:如新生兒同種免疫,自身免疫性肝病。

白細胞減少並非都是白血病引起

事實上,白血病患者一般都出現白細胞增高,只有少數類型的白血病患者,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等,才會出現白細胞減少。

感冒也會引起白細胞低

外周血白細胞的正常值為4×10^910×10^9/升,低於4×10^9/升都稱作白細胞減少症。的確,血液系統疾病是白細胞減少症的常見病因,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徵(MDS)、急性白血病、骨髓造血停滯等,其特點是除了出現白細胞減少外,常常還同時合併有其他血細胞的減少,如紅細胞減少(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但是,非血液系統疾病是白細胞減少症的更多見病因。首先,嚴重的感染,特別是病毒性感染可以造成白細胞一過性減低。例如,病毒性感冒後的2周內出現一過性的輕度白細胞減少很常見,重度結核感染也可能出現白細胞減少。感染導致白細胞減少的特點是自限性和一過性,即感染一旦控制,白細胞就會自動恢復正常。其次,藥物因素也很常見,目前已知多種藥物如止痛藥、部分抗生素(如磺胺類)、化療藥和免疫抑制劑等,都有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一般停藥2周後血象都能恢復正常。再次,人體如果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也會引起白細胞減少。最後,脾功能亢進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也是其原因。

中性粒細胞數量決定感染危險

很多人都知道,白細胞是人體內的“衞兵”,是對抗病原體感染的重要防禦工具,如果白細胞減少了,人就可能發生嚴重的感染。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細胞包含很多類型,其中一種名為“中性粒細胞”的類型對於預防感染最為重要。因此,與其説白細胞減少容易引發感染,不如説中性粒細胞計數的`多少與感染的機會直接相關。

一般而言,如果白細胞輕度減少,只要中性粒細胞不少於1.5×10^9/升,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也不易感染,除非在嚴重應激狀態(例如創傷、手術等)下才容易感染。但是,當中性粒細胞少於1.5×10^9/升時,就比較容易出現感染;而當中性粒細胞少於0.5×10^9/升時,則極易出現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真菌和結核菌)的感染。

抗腫瘤藥物引起中性粒細胞下降

抗腫瘤藥物對骨髓的抑制作用與血細胞的半壽期有關。紅細胞的半壽期為120d,血小板的半壽期為5~7d,粒細胞的半壽期為6~8h。化療後常先出現白細胞減少,然後再出現血小板減少,前者比後者常見且嚴重。化療通常不會引起嚴重貧血。

白細胞尤其是中性粒細胞下降的程度與所用抗腫瘤藥物的種類、劑量、用法、患者的一般狀態以及以往接受治療的情況等許多因素有關。

中性粒細胞減少是化療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腫瘤化療的主要劑量限制性毒性 。

四種情況需要警惕

因為白細胞減少症的病因比較複雜,所以,對以下情況要高度重視:

1、合併有其他血細胞的異常,例如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2、血液中出現異常的血細胞,如幼稚細胞或原始細胞;

3、中性粒細胞少於1.5×10^9/升或合併有感染;

4、白細胞減少症持續時間超過4周。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進一步做相關檢查,如血液塗片細胞分類、骨髓檢查和其他的血液生化檢查(如肝腎功能、自身抗體、葉酸和維生素B12水平)等,以明確相關病因。對於中性粒細胞少於0。5x10^9/升的患者或者合併感染的患者,會建議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療,以提高白細胞數目,減少或減輕感染。

但是,在臨牀上,仍有相當多的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在經過系統的檢查後仍找不到明確的病因。我們建議此類患者在血液科門診長期隨診(3個月左右隨診1次),以便觀察並及時發現疾病的演變,及時治療。

白細胞偏低吃什麼好

一、植物類食物:花生、大棗、核桃仁、山藥、枸杞子、丁香、小茴香等。例如,大棗就有補脾、益氣、養血的功效,凡血虛、貧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者,均宜食用。對腫瘤病人經放療或化療後引起白細胞減少者,民間習慣用紅棗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現代研究認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細胞的功效,為了提高白細胞,可適當多吃。

二、食用菌類:蘑菇、香菇、平菇、銀耳、靈芝、猴頭菇等。研究表明,香菇中提取的多糖類,對白細胞減少症有明顯療效。民間對白細胞減少症,可用鮮香菇適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類似地,如灰樹花能“療虛勞”。1997年的《醫藥學資料》中介紹:採用灰樹花萃取物,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52人,結果顯效(白細胞總數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進步(白細胞總數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轉(白細胞總數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為84.6%,白細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三、動物類食物:海蔘、蜂王漿、羊奶、雞蛋、鴿蛋、鰻魚、甲魚、鵝血、雞血、鴨血、烏骨雞、羊肉、羊肚、牛肉、牛或羊骨髓等。例如,蜂王漿具有滋補、強壯、健脾的功效,尤其適宜癌症病人治療後白細胞減少者食用。有報道説:一位70多歲的老婦胡某,因乳房癌,後又發生肺癌,年高體弱,白細胞僅1000/毫升,既不能手術,又不能化療,老人只得試服鮮蜂王漿,10多天後,白細胞升至5000/毫升。

四、白細胞減少症者,多屬中醫脾氣虛弱,灰樹花D阻分健脾益氣,故宜經常食用。它能輔助提高白細胞水平,能減輕放療時的消化道和黏膜反應、骨髓抑制和局部滲出炎性改變。改善化療所致的毒副反應,如噁心、嘔吐、疲勞、感染、出血、脱髮、胃口不好和睡眠不佳等,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減少感染機會,增加病人組織器官對放、化療的耐受性。對抗放、化療對外周血細胞造成的傷害,對骨髓造血功能也具有明顯的保護和促進作用。

標籤: 白細胞 偏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1jy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