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古詩鑑賞技巧15篇

古詩鑑賞技巧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鑑賞技巧,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鑑賞技巧15篇

古詩鑑賞技巧1

1 設問方法:列出對其中幾句詩(聯)的解説,然後要求補寫對空缺句(聯)的解説。

2 解答提示:做這樣的題目,要分析列出項,再對照它們續寫空缺項,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詩歌的起、承、轉、合的結構方式答題。

3 答題模式:(1)概括詩句的內容。(2)説明與上句的關係。如果補寫的是對最後一句(聯)的解説,須注意它的呼應、總結、點睛的作用,總之,就是一個“合”。(3)對句中用得好的詞語、表現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簡要描述分析。

4 答題示例(20xx年大學聯考湖南卷)閲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

薛寶釵詠白海棠

珍薰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採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詠物詩講究形神兼備。以上兩詩,頷聯都着眼於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後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緻“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白勵的品性。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________ 。

答案:“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1)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後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此句較之“洗出”句,更側重於表現“白”的鮮豔潔淨:(3)“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緻。

古詩鑑賞技巧2

1 設問方法:某某(名人)在某某著作中評論這首詩(詞)時説道,“……”。請結合這首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2 設問變式:(1)詩的前兩句,有的版本作“什麼”,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説明理由。(2)這首詩歌中的某句,有的版本寫做“什麼”,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

3 解答提示詩論評析就是結合詩論具體評析作品,一般是古代名家或近代名家就對某首古人評論的詩發表意見,表示看法或贊,或批,或分析指瑕等。它在題型設計上多采用古評今釋方式(即就後人對某首古人評論的詩發表意見,表示看法)來命題。做題時先要初步瞭解詩論評析句本身的含義,這樣才便於對症答題。當然,詩論涵義許多時候只須明白其基本大意,答題時不需在題中答出來。

4 答題模式:(1)明確涵義。但)表明觀點。(3)闡述理由。

5 答題示例:(20xx年大學聯考山東卷)閲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曉上空泠峽

王鎧運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卧聽。

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於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該詩充分展現了一種傲岸氣度。我贊同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評論該詩的觀點。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説詩人慣於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裏的“不解”為“不在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後從容自信的心態。第四句中“卧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

上面就常見的十種古詩詞鑑賞題型,分別作了提示,反覆強調的是要求“問什麼,答什麼”,不要漏掉一些要點,儘量做到答題到位、規範、不丟分。我們複習備考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詩歌鑑賞題,先按題型分類,然後按要點作答。當然,答題有法,答無定法。具體鑑賞、作答時也不能硬套,仍要注意靈活性、準確性。

古詩鑑賞技巧3

古詩鑑賞只有做到兩意方能規範答題。兩意:一是指切中題意,二是指詞能達意。所謂切中題意,是指答題首先要吃透文本,其次要研透題幹,最後還要參透命題旨意,做到四讀二看。所謂辭能達意,是指答題一定要注意流程,要做到分點論述、思路清楚、條理清晰,完成三答。

四讀

1.讀文本。

讀懂文本是答題的根本保障,以20xx年全國卷Ⅰ12題(2)小題為例。

12.閲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

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

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2)從全詩看,作者嚮往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

答案:這首詩的後兩聯,作者先讚歎宿鷺、飛鴻的閒適,接着又彷彿看到了漁翁的扁舟,由此引發波流萬世功的感歎,進而提出最羨漁竿客,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

2.讀作者。

知人論世是古詩閲讀解題的一把鑰匙。聯繫作者的身世境遇、思想品格,能更確切地理解詩意題旨,進而準確答題。比如,20xx年上海卷16題是賞析王安石詩頸聯中雪和朱的表達效果。答題時,只要能聯想到王安石改革的艱難困苦和最後遭遇失敗,便可領會詩人通過色彩的強烈對比,慨歎仕途坎坷,年老色衰的境遇。

3.讀題目。

古代詩歌中,有的題目就是主旨,有的題目則標明瞭所詠物象,有的題目則寄寓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從中,我們可以獲取有用信息。比如,20xx年福建卷7題是選用杜甫流落四川時的詩歌賞析表現手法。答題時,我們就可以從題目漫興中獲取相關信息。

7.閲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答題。(6分)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

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死點污琴書內,

更接飛蟲打着人。

注:這首詩寫於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答案: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人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着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暱。全詩洋溢着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閒之情。

4.讀註釋。

粗心的考生常常會忽視文本後面的註釋。其實,不起眼的註釋裏時常包含答題內容,有時甚至隱含着命題的旨意和答題導向。比如,要回答20xx年安徽卷12題(1)小題就必須結合作者人事遭遇的註釋。

14.閲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初入淮河四絕句(三)

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

波痕交涉亦難為。

只餘鷗鷺無拘管,

北去南來自在飛。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

請從虛實關係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答案: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後兩句實寫鷗鶩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願望。

古詩鑑賞技巧4

老師教態親切隨和,古詩鑑賞考點的剖析有條不紊,教學任務基本得到了落實,學生的學習反饋較好。教師聲音悦耳、語言活潑,有效地調節了課堂氣氛。教學環節銜接自然,品詩的意味比較濃郁。

值得借鑑的地方:

(一)從目標定位來看,教師的古詩複習課都把目標立足於“讀懂古詩詞”,符合學生學習規律。但日常的古詩複習中,不少語文教師是忽視了“讀懂”這一必需的環節,而直接進入“鑑賞”,使學生對詩詞的感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的觀點,進而死記硬背,並不能形成能力。老師教學目標定位於先讀懂古詩詞意思,後分析古詩技巧,目標定位對大部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實際情況而言是比較準確的。

(二)從課堂教學來看,我覺得有以下的亮點:

第一、在複習課上發揮大學聯考真題的作用,無論是導入還是精講、練習,都以大學聯考真題為材料,拉近了學生與大學聯考的距離,也讓學生具體認識大學聯考考什麼、怎樣考。

第二、老師的閲讀指導能重視緊扣文本,這在古詩詞閲讀中尤為難得。

第三、老師能重視方法的歸納總結,而且方法比較到位。老師歸納了古詩表達技巧鑑賞題目做題方法:明確手法——具體分析——點明效果。並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審題不清、技巧不清、無從下手、分析不細。並找出了對策:圈畫關注、熟記技巧特點、多看練習、積累經驗、多看課內、立足整體、抓準關鍵。老師較好地為學生進行古詩詞閲讀的答題指出方向。

第四、老師的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複習課的特點,講練結合,即時反饋,而且練的形式比較多樣化。能遵循 “講——練——評——練”這樣的模式,尤其是教師的精講方法,師生的相互評點(賦分評點更能激發興致),而一些有缺陷的答案可能更會引起學生的思考,促進吸收,這應該是複習課精華所在。

以上只是本人對老師複習課的粗淺看法,總的來説啟發很大。

古詩鑑賞技巧5

詩歌的意象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東西,詩人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等意象中,感悟到詩人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捨的深沉而濃郁的友情。

這裏,筆者把古代詩歌中典型的意象例舉一下:

古詩中的月是一個最典型的意象。望月懷遠是古詩中的永恆主題。用月烘托青絲是常用的手法。月這個意象表現的情感,常有下面一些。第一是思鄉。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月,杜甫的《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第二是月的陰晴圓缺與人的悲歡離合的情感聯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第三是情愛或相思。比如謝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第四感傷歲月的流逝。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古詩中的水這個意象,常用來喻時光飛逝。比如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水還可以用來喻愁情。比如還是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古詩中的菊這個意象,常用來喻高尚品格。如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菊還象徵傷感。如李清照的《醉花陰》中的菊。

古詩中的梅這個意象,常用來喻高尚情操。如陸游的《詠梅》。梅還可喻純潔。如王安石的《梅花》。

古詩中還經常用到鴻雁這種鳥作意象。來象徵孤獨、思鄉、念親;還可喻書信和消息。比如隋代薛道衡的《人日死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又如杜甫《天末懷李白》中的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在古詩中的燕,也是一個常見的意象。常象徵離愁、相思、感傷等。比如劉禹錫的《朱衣巷》中的燕,晏殊的《浣溪沙》中的燕。燕還可表現美好的意象。如《詩經.穀風》中的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就象徵愛情的美好。

當然,古詩中的典型意象遠遠不止這些,這裏只是例舉一些,權作拋磚引玉。

古詩鑑賞技巧6

一、弄清史實

對於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瞭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些歷史知識。在閲讀一首詩時,一定要讀好註解,這也是讀懂材料的一把鑰匙。

二、要體會意圖

後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觸發感慨的媒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洲,到過當地一處叫赤鼻磯的地方——傳聞就是當年三國時的古戰場赤壁——憑弔,這赤鼻磯也可以説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苟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詩人引發詩情的現實原因。

三、領悟感情

詩人懷古詠古,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弟子多俊才,捲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歷史的必然:“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二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搏擊社會現實。我們中學裏學過的兩首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第三種情況是隻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麼一首借古諷今和傑作。

四、分析寫法

在構思上,懷古詠史詩可以説百花齊放,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的,如清人劉獻庭的“六奇已出陳平計,王餌曾聞賈誼言。敢借妄自歸異國,漢家長策在和番。”(《王昭君》),對漢元帝的統治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對比,或側面烘托等。

古詩鑑賞技巧7

語文詩歌分析,孩子們往往不能對是個的理解很不到位,主要是沒有抓住重點和掌握技巧。詩歌分析的技巧策略。

一、意象搭橋,進入意境意象是指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恰當的意象組合,就能營造

一個優美的意境。人物形象:包括詩中人物和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主要有豪放灑脱的形象,憂國憂民的形象,鍾情山水的形象,懷古傷今的形象,兒女情長的形象等。景物(環境)描寫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託物言志。言近而意遠,只有把詩中的意象通過聯想,再加以重新組合,再現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才能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之中。

二、尋找規律,把握情感

詩歌是抒情的語言藝術,準確鑑賞詩歌的關鍵在於把握詩歌裏所表達的感情。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大概可分為以下八類:惜別、離別、思鄉、諷喻、懷古、報國、詠景和戀友之情,作者的情感都能通過意象在詩中充分體現出來,如:古人常通過遊子、折柳、天涯、家書、歸雁、明月、秋、落葉等意象,表達思鄉之情。平常要多積累總結。

三、由表及裏,解讀詩文

首先,要正確理解詩歌的內容就應當深入地瞭解詩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時代背景。

其次,注意分析詩題,詩題是詩的“眼睛”,分析詩題也是正確把握詩的主旨的重要途徑之一。

然後,仔細研讀詩歌語言,特別是關鍵字句、修辭手法和所用典故等;注意捕捉隱含信息,有的詩句語意雙關,有的有“弦外之音”,要結合全詩細心揣摩,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義,從整體上把握詩歌意境。

總之,要多讀、多思考、多積累優美的古詩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並注意同類型詩歌的比較。

古詩鑑賞技巧8

一、看背景

結合註釋告訴的背景來迅速把握詩歌主要內容:如20xx年大學聯考詩歌鑑賞題

春日即事

①李彌遜。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户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這道題中,註釋①告訴我們李彌遜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第二題問這首詩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情緒,聯繫背景答題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關鍵語言(標題、結尾詩句、詩眼)

古詩中的關鍵語言,例如標題、結尾詩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詩眼的詞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詩歌主題的信息。

三、看體裁

如果是敍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賞析詩歌語言的凝鍊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藴含的哲理,分析表現手法時則從託物言志角度出發。(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如果是抒情詩,則從寫的景物(具體名詞)中理解詩人抒發的感情,在回答諸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請欣賞這句詩等問題時,就考慮是否應該答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

(2)間接抒情

A、託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寫手法

①對比:勾畫的生活畫面,突出表現詩人的情感,或表達了對生活、社會的思考。

②襯托(映襯、反襯、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寫鋪排)

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三)修辭手法

(1)用典借用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活動、古詩文

(2)借代含蓄、委婉,表達特定的感情

(3)比喻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聯想,設想奇巧,勾畫了的生活或社會圖景。

(4)雙關意在言外,耐人尋味,具含蓄美。

A諧音雙關,含蓄,富有情趣。【如東邊日出西邊晴,道是有晴(情)還無晴(情)。】B語意雙關

(5)擬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或借物喻人,象徵。

(6)誇張,突出特點,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現浪漫主義的情感。

(7)反覆,連用某字,突出特點或某種情感。

(8)設問,一問一答,富有情趣;反問,增強説服力,發人深醒。

(9)反語,諷刺。

(10)互文: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説,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説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説的是一件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等。

古詩鑑賞技巧9

1、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處士盧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主人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峯隨雨暗,一徑入雲斜。

日暮鳥飛散,滿山蕎麥花。

詩歌二、三兩聯寫山居景色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2、閲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渡江大風 袁 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獨行。

身疑龍背坐,帆與浪花平。

纜系地無所,鼉①嗚窗有聲。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遠相迎。

[註釋]①鼉(tuó):即揚子鱷,鳴聲如鼓。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於鎮江江邊。

詩人從哪些角度描繪了風中渡江的場面?詩的尾聯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5分)

3、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省① 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②,歎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③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在成都白馬江畔送韓十四去江東探親時寫的。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②老萊衣:相傳春秋時隱士老萊子,七十多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③黃牛峽:位於宜昌之西。韓十四去江東探親要經過此地。

這首詩的第三聯運用了哪幾種表現手法?請舉兩例簡要分析。。(5分)

4、閲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念奴嬌?登石頭城① 薩都剌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雲檣櫓,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

寂寞避暑離宮②,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落日無人鬆徑裏,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裏,暗換青青發。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頭城:即金陵城,昔為六朝都城。②離宮,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宮室。

本詞成功地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來創設意境,請結合上片或下片作簡要賞析。(5分

5、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魏十六還蘇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陰蟲②切切不堪聞。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雲。

[注]①皇甫冉,唐代詩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從蘇州(即“姑蘇”)到常州(即“毗陵”,唐時常州為毗陵郡)方向來拜訪他;魏十六返回蘇州時,作者乘船相送。②陰蟲,指蟋蟀。

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6分)

6、閲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長安秋望 趙嘏

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①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②。

【注】①《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臣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②《左傳?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陳以救鄭。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後以“南冠”“楚囚”為囚徒的代稱。

頷聯在景物描寫方面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試簡要分析。(5分)

古詩鑑賞技巧10

一、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二、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憂國憂時

1.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別離和戰亂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對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建功報國

1.建功立業的渴望

2.保家衞國的決心

3.報國無門的悲傷

4.山河淪喪的痛苦

5.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歎

6.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7.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鄉懷人

1.羈旅思鄉之情

2.對親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邊塞思鄉之情

4.閨中懷人之情

長亭送別

1.依依不捨的留念

2.情深意長的勉勵

3.坦陳(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雜感

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閒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諷今的情懷

4.青春易逝的感傷

5.仕途失意的苦悶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意境鑑賞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分析詩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題步驟:

(1)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

(2)簡要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寂悽清,或雄渾壯麗,或沉鬱憂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等等。

(3)根據這首詩的情境氛圍特點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得具體。

答題套路: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的畫面,營造了一種()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大學聯考語文古詩詞鑑賞答題技巧歸納20xx

古詩鑑賞技巧11

1.詩歌鑑賞題

考綱陳述:(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步】準確解讀文本:在瞭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註解提示,瞭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後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即我們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註釋、讀命題。)

【第二步】明瞭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麼答什麼,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採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後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麼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麼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後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後分,一問一答)

(注意:不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麼則什麼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麼內容,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什麼感情。)

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遊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敍離情或遊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鬆(傲霜鬥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徵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徵淒涼哀傷或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猿(悲傷)。

⒌其它類:崑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淒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瞭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弔古蹟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蹟古人,多用典故)

⑵託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徵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鬆、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遊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後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閒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嚮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着眼於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大學聯考常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大學聯考常考)象徵、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大學聯考常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⒋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徵、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託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大學聯考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後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大學聯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第五種類型:語言煉字類

常式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變式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裏?

煉實詞:動詞,表顏色的詞,擬聲詞,疊詞,形容詞和副詞等修飾語(自,孤,獨,冷等)。化動為靜或化靜為動。煉虛詞:數詞,連詞,副詞等。煉押韻(平仄):調換詞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詩在第三字,七言詩在第五字煉字

特別注意下面的另一種不同題型:

常式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着眼於全篇語言風格)

變式問: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正確解答:一般從這些詞語中選擇答案(語言特點類術語):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

■第六種類型:分析詩眼類(或在全篇思想內容方面,或在全篇結構形式方面)

常式問:詩中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變式問: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具有統攝(總結)作用?為什麼?

2.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

知識範圍:課標建議的64個背誦篇目;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4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

(1)每年大學聯考是三篇默寫,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建議拿到試卷就先填寫默寫內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後面想起來了再默。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各位愉快!

古詩鑑賞技巧12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琵琶起舞換新聲”與“邊愁”是否矛盾,為什麼?

(2)“高高秋月照長城”與前三句寫法有何不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鑑賞點拔:王昌齡的邊塞詩,或是歌頌邊塞健兒從軍報國、建功立業,或是反映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風格或悲涼慷慨,或纏綿婉轉。從該詩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詩主要表現戍邊將士濃郁而纏綿的思家之情。解答第一題,要把內容理解和情感表達結合起來。隨着舞蹈的變換,琵琶翻出一曲曲“新聲”,讓人愛聽又怕聽,因為那“聽不盡”的曲調,總離不開“離別情”啊!欲是翻新琵琶語,欲是攪擾思鄉情,鮮明的對照手法強化了“邊愁”的深重。第二題從表達方式來設題。該詩前面敍事,最後以寫景收束,描寫出一幅悲涼而又壯闊的秋月高掛圖,把戍邊將士“不盡”的懷鄉思緒融注在典型的意象中,意藴豐富,引人聯想,這就是創設意境,寓情於景。

參考答案:(1)不矛盾。這樣的對照手法更能顯示出聽者深重的別情邊愁,這是任何歡樂的新曲都無法排遣的。(2)前三句敍事抒情,後一句寫景。以情作結,寓情於景;創造意境,含蓄無限。

技法點睛

邊塞詩是特定時期的作品,賞析這類詩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邊塞詩中常見的意象,通過典型意象的開拓,體察這些特定的景物描繪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徵和反映出的特定時代的精神風貌。

比如借“大漠”、“長河”、“落日”等描繪塞外景象的雄奇壯美,借“金鼓”、“旌旗”、“烽煙”等展現邊關戰事的壯懷激烈,借“大雪”、“秋月”、“黃草”等抒寫戍守將士的悲涼愁苦。抓住典型意象,以之作為切入點,無疑等於找到了解讀的一把鑰匙。上例中,作者選用了“秋月”,再結合“琵琶聲”、“關山情”、“邊愁”等關鍵詞,詩歌的情感就顯而易見了。

二、把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創作的時代背景密切結合起來,做到知人論世。

上例《從軍行七首》的作者是盛唐著名詩人王昌齡,他曾被貶為龍標尉,豐富的邊塞生活激盪着他的詩情,使他成為著名的邊塞詩人。他把邊塞戰爭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從各個視角進行深入的思考,尤其是他把筆觸深入到士卒的內心生活中去,開掘出徵人戍士最普遍最真切的情思,使他的詩歌以深刻的內涵和飽滿的熱情,表現出一種深沉的歷史感。結合有關作者的這些知識,對我們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感情是大有幫助的。

三、掌握邊塞詩常表達的思想感情。

邊塞詩常見的情感: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國家的激情,有戍邊將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對帝王黷武開邊的不滿和對將軍貪功啟釁的怨恨,有驚異於塞外風光的奇麗壯闊。擁有這方面的知識,可以使我們在閲讀邊塞詩時,辨明差別,有的放矢。上例《從軍行七首》(其二),聯繫該詩的二、三句可以看出:該詩主要表現戍邊將士的濃郁而纏綿的鄉愁。

四、體味邊塞詩的藝術風格和技巧。

邊塞詩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有的豪邁曠達,有的雄奇壯美,有的豪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只有通過對詩歌字句的深刻體味,才可能準確領會邊塞詩異彩紛呈的不同藝術風格。邊塞詩善於運用比喻、誇張、對比、烘托、用典等手法來豐富內容,強化情感,要認真分析這些表達方式所達到的藝術效果。上例《從軍行七首》(其二)是纏綿婉轉的,以對照的手法和寓情於景的方式寫出了鄉愁的濃重。

(自《語文報·大學聯考版》第225期)

古詩鑑賞技巧13

一、考點分析及應對措施

從近幾年的全國各地的會考卷中不難發現古詩詞鑑賞已成為一大亮點。其原因有二:一是和大學聯考相銜接,大學聯考中每年都考。二是體現“新課標”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縱觀各地會考試卷,古詩詞鑑賞的考查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品味詩詞凝練、含意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

2、對名句的分析理解。

3、詩詞節奏的劃分。

4、把握詩詞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詩詞的表達技巧。

6、詩詞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詩詞鑑賞這類題目的一般所選材料來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課內向課外發展。

從閲卷場反饋信息看,學生失分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詩詞中的詞語,典故等基礎知識積累不夠。2、分析問題時張冠李戴,或者脱離文本,不結合全文或背景來分析,3、表達時語言空泛,分析問題不具體,不全面。4、缺少必要的詩詞鑑賞術語,造成表達不準確,針對以上情況,老師應採取以下一些應對措施。

(一)、指導學生揣摩語言,理解作者“煉字”的技巧,尤其體味詩句中關鍵的動詞、形容詞,以及運用修辭方法的字句。

(二)、學一首詩,一定要學生明白詩歌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審視題目,詩題是詩的“眼睛”分析詩題、是準確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過詩題,我們可以知道作品的內容是寫景詩、懷古詩、詠物詩,還是送別詩、詠史詩、敍事詩。從而大致推斷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詩中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詞語或句子來體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結合詩歌意象體會作者感情。一般情況下“景樂則情樂”“景哀則情哀”如,“枯藤老樹昏鴉”讀出的就是淒涼,“好雨知時節,當春及發生”讀出的則是喜悦。

(三)、弄清詩歌創作採用了什麼表達技巧,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對比、襯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虛實結合、借古諷今、動靜結合、引用典故等。瞭解這些手法便可在鑑賞時得心應手。

(四)、答題時一定要看清題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內容,還是語言、表達技巧,讓回答什麼答什麼。

(五)、掌握必要的鑑賞術語:

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風格流派:如李白的飄逸灑脱,杜甫的沉鬱頓挫,蘇軾的曠達豪放,柳永的柔美婉麗等。

評價主旨: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表現手法:卒章顯志、畫龍點睛、託物言志、象徵、寄寓、寄託、側面描寫等。

語言特點:勾勒、濃墨重彩、惟妙惟肖、詩情畫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盡致。

語言風格:行雲流水、自然流暢、形神兼備、簡潔、洗練、淺顯、明白如話、平淡無奇、質樸、清新、淡雅、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雄健、深厚。

二、關於詩詞鑑賞

(一)、套公式10個字:修辭、內容、特點、效果、情感 總答題模式為:

“該句運用~~~的手法(修辭),將~~~~~的~~~~~(內容),生動形象的(特點),描繪了一副~~~~~~~的形象或畫面(效果),表達了詩人~~~~~~~的情感(情感)。 具體説來: 1修辭:比如修辭就有8種,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 你要找準,沒找準後面也難得得分,實在找不到就説“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什麼虛實動靜也比較常考。

2內容:所謂內容就是把該句用信達雅的句子翻譯一遍~

3再説特點――一般就是生動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幾個概括的詞

4效果:通常就是描繪了怎樣怎樣的畫面,烘托了~~~~~氛圍等

5情感: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二)、根據所學詩歌的內容與題材歸類:

a懷古詩 。此類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結合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杜牧的《赤壁》

b送別詩。 這類詩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此一吐胸中激憤或表明心態,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詩。此類詩多抒發久宦在外或長期漂泊或久戍邊關而引起的思鄉懷人之情。

d閨怨詩。 這類詩重在抒發女子對在外丈夫的思念。如《望江南》。

e戰爭詩(邊塞詩)。這類詩表達的是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衞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生活的艱辛和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如《漁家傲》。

f寫景詠物詩。這類詩或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鍾情山水,厭棄官場;或描繪山川,熱愛河山。

感悟詩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現手法,注意積累一些相關的名詞術語。如:寓情於景,寓理於景,借景抒情,虛實結合,以聲襯靜,化靜為動,直抒胸臆等。(三)、品詩。品關鍵詞句,可以從畫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語言表達、錘鍊詞句、修辭等方面進行品析。(四)、平時學生要多讀多理解性地背誦,並運用到寫作中去,既提高了對詩歌的理解運用,又提高了寫作能力。

三詩詞中常見思想情感的技巧點撥

概括全詩或詩句內容,對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志向、觀點、哲理等主旨進行揭示。

解答這類題目時,分清體裁、題材和表達方式後,就可以按照相對固定的語言格式概括其內容。如:

①敍事詩的內容主旨:這首詩敍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會現實。

②抒情言志詩的主旨:這首詩通過對……的敍述描寫,抒發了……的情感。

③哲理詩的內容主旨:這首詩通過對……的敍述描寫,揭示了……的哲理。不僅概括的形式相對固定,而且不同題材的詩歌表達的情感、主旨也相對固定,只是敍寫的具體內容不同而已。

四.詩詞曲常見意象

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等無不可以寫入詩歌寄寓一定的象徵意義。

①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②鬆――堅貞高潔

③梅花――傲霜鬥雪,不怕打擊挫折,純淨潔白。

④蓮――表達愛情或高潔志趣。

⑤梧桐――淒涼悲傷的象徵。

⑥杜鵑鳥――淒涼哀傷的象徵。

⑦鷓鴣鳥――離愁別緒。

⑧鴻雁――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⑨柳――於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⑩明月――寄託相思。

五.歌鑑賞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明確作者和背景資料。這樣可以確保鑑賞不盲目,但會考閲讀的詩歌大多與作者背景沒有密切的關係,除非有相應的註解,否則,可以忽略。

第二步:讀懂全詩,整體感知,明確題材、體裁、寫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這一步也是鑑賞成功的關鍵,要明確體裁,可以關注標題,如題目中有贈、送、別等字眼,一般為送別詩;如題目中有登、題、詠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詩或懷古詩,如次等等,當然判定的最終依據是詩的內容。然後感知詩歌描繪的是什麼景象,明確意向、意境的內容和特徵,明確詩人要表達的是什麼情感、志向或詩句中的關鍵字眼,要善於發現詩眼。

第三步:分析詩歌是否有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古諷今等表現手法,其關鍵是理清內容與情感哲理的關係,分清是直接表達還是間接表達,看意向有無明顯的對比,有無古今、動靜或虛實的變化等等。

第四步:賞析語言,反觀全詩。看那些詞語使用比較精妙傳神,一般要多注意動詞、形容詞,注意描繪色彩或情感的詞語,看看有無疊詞或連綿詞,進而品析詩句中的修辭格,可以嘗試從表意、結構和音韻三個方面分析某些詞語或修辭格的表達效果。

六、課外古詩詞閲讀賞析專題訓練

舉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

(當時詩人孤獨難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淒涼。)

2、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後兩句,請簡要分析。

(詩人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的範圍,境界高遠。明明是自己懷人,偏説“秋思落誰家”。表現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秋”字在詩中除交代季節外,還起到什麼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面對殘燭,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讀親友詢問歸期的來信,心中充滿歸期無期的孤寂。)

七、實戰演練:

1.山中留客(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陰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態弄春暉”用一“弄”字,有何表達作用?

(1) 三、四句説“縱使晴陰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為什麼會“沾衣”?詩人如此寫有何意義?

2.浪淘沙?懷舊 (李煜)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裏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1)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什麼?

(2) “天上人間”一句流露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3.梅花絕句 (陸游)

低空銀一鈎,糝野玉三尺。

愁絕水邊花,無人問消息。

(1)前兩句為梅花的出現展示了一個怎樣的背景?

(2)你對詩中的梅花形象怎樣理解?

4.雪中偶題(鄭谷)

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1)這首詠雪詩在景物的選擇上有什麼特點?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對這首詩宋人有不同評價,有人説它“奇絕”,也有人説它“淺俗”,你怎麼看待?

5.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1)詩的前兩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何特點?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6.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 一山放過一山攔。

(1)末句的`“放過”和“攔”用得精彩,為什麼?請簡要分析。

(2)本詩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是怎樣來表現這個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詩中“僵”與“孤”,寫出了詩人當時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

8.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前兩句中的“外”、“斷”、“復”從哪三個角度寫作者貶居之苦,有什麼表達作用?

(2)一般人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本詩的後兩句不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複雜心理?簡要分析。

9.閨怨 (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1)詩中“孤”字含義豐厚,請做簡要分析。

(2)這首詩通過主人公思婦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遞進表達的?簡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這首詩以誰的口吻,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詩詞寫作上的特色。請聯繫詩中“春江正渺茫”作簡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樣用“寒”“孤”兩字,營造出與除夕歡樂團圓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鄉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這樣的表達有什麼獨特作用?簡要分析。

12.從軍行(王昌齡 )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1)詩的前兩句用“日色昏”和“紅旗”構成了怎樣的一幅邊塞軍旅圖?簡要分析。

(2)作為邊塞詩,本詩洋溢着怎樣的感情基調?為什麼?簡要回答。

13.雨晴(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本詩前兩句用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後兩句寫得饒有趣味,請作具體賞析。

14.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1)本詩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現了怎樣的“夏意”?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2)襯托是古詩創作中常用的手法,請舉詩中的一例進行賞析。

15.新晴 (劉?)

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

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户又翻書。

(1)第二句中“無人”兩字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2)本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具體賞析其藝術效果。

16.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前兩句寫春末夏初景物特點,請具體賞析。

(2)本詩的詩眼是哪個詞?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潛)

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

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1)前兩句詩充滿畫意,很有色彩感,請簡要分析。

(2)試從“實”與“虛”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⑴ 合詩題,展開合理想像,用優美流暢的語言,把詩前兩句所呈現的畫面具體描述出來。

⑵ 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9.鷓鴣天(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1)這首詞的內容與《西江月?明有別枝驚鵲》相同,都是描寫_________________ 。

(2)詞的上片在描寫春天的景象裏,有哪幾個詞用得非常傳神?

(3)“春在溪頭薺菜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0.題奉晚(周敦頤)

花落柴門拾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餘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1)這首詩中哪一句話交代了詩人觀景的立足點?

(2)詩人描寫昏鴉時為什麼用“點”而不用“只”?説説你的理解。 21.早梅(張謂)

一樹寒棒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1)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本詩則側重寫梅的什麼特點?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2)本詩主要表現了梅花怎樣的品質?

22.七步詩(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這首詩用豆和豆秸比喻什麼?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反映了什麼?

九、會考語文課外古詩詞閲讀鑑賞答案

1.(1)答: “弄”字賦予山光物態以勝人,顯示蓬勃生機, “山光物態”在春暉沐浴下爭妍鬥豔,足以景色迷人和誘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會“沾衣”是因為深山中空氣新鮮、濕潤.“以景誘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詩人高人一籌之處.

2.(1)答:上片寫春寒愁感.下片寫家國恨情.

(2)答:流露了詞人內心世界生與死的矛盾,是絕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曠、寂寥、清冷、潔淨.

(2)答:高潔而寂寞,無人問津,是罷官而不得起用的陸游自身的寫照.

4.(1)答:選擇景物很有典型性.詩人選擇了“僧舍飄雪”“歌樓密灑”“漁人晚歸”三個經典場景.既突出表現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現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這是開放題,可任選一個角度回答.如:“淺俗”體現在語言,全詩語言通俗,明白如話;“奇絕”體現在寫景,選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別是“漁人披得一蓑歸”這一景象描繪富有詩情畫意,也表現了詩人對漁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鳥、山、花.

特點:碧綠、潔白、青葱、火紅。

(2)答: “欲”字妙在用擬人手法賦予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6.(1)答:這兩個詞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解決了,又一個問題出現在眼前,周而復始,永無止境。用“行山路”這個意象來隱喻“人生充滿矛盾”的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為卧病在牀,孤苦無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來反襯“不自哀”,更顯其志堅定不移.

(2)答:表達了作者要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8.(1)答:從空間的隔離,聯絡的斷絕,時間的久遠三個角度來寫,強化和加深了作者貶居期間的孤苦情緒.

(2)答:表達作者因等待團聚過久,在團聚即將來臨之際,突發不祥之感,深怕出現意外而團聚不得的複雜心理。

9.(1)答:既寫月影的孤單,也寫出了思婦的孤苦心理

(2)答:表達了她對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懷念。先託鴻雁為信使;再寄希望藉助夢境團聚;最後只好變成月光灑瀉親人的身上。

10.(1)答:以送者對行人的口吻,表達了作者與友人離別時,悵然悽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寫春江煙雲迷漫,遼遠而又含混,一如離人迷茫無奈的心緒,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1)答:作者通過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館裏,青燈寒光如豆,詩人影只孤孑,營造出一種孤寂清冷悽然的意境。

(2)答:不直寫自己思念故鄉,卻言故鄉思我,能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婉曲含蓄。

12.(1)答:“日色昏”極言大漠風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軍事形勢的緊張;“紅旗”即寫色彩的明麗,也寫軍隊的強勁凌厲.由此構成了一幅在大漠蒼蒼、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軍半卷紅旗,卷塵挾風,奮勇挺進的畫面。

(2)答:因為軍隊主動驍勇,戰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詩洋溢着輕快振奮的感情基調。

13.(1)答:對比。用“雨前”所見和“雨後”情景兩相對比,表現了作者面對滿園落紅殘春油然而生的歎惜之情。

(2)蜜蜂、蝴蝶見此殘景,也大失所望,紛紛繞牆而去,它們相信春色正在鄰家院子呢,這也讓作者也不由地懷疑“春色在鄰家”.作者把原無理性的蜂蝶賦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14.(1)答:表現了涼爽、清幽、寧謐的“夏意”.主要通過小院的深幽,竹蓆的涼爽,正午樹陰滿地,詩人安然入睡,時有流鶯清韻傳來,來構成一個別於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麗,紅豔如火與庭院綠樹,清蔭遍地相映襯,既在色彩上紅綠相綴,又在光線上明暗相映,能給人流麗而清邃的感覺.用末句“流鶯時一聲”來襯托前三句所營造的寧謐幽靜之境,以有聲襯無聲;也以動襯靜,以鶯之流飛,讓整個畫面陡然靈動豐滿起來。

15.(1)答:既寫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後,面對青苔滿地、綠樹濃郁,卻無人共享、共語的遺憾心情;也為下聯“唯有南風舊相識”鋪墊,為上下聯之間的樞紐之詞。

(2)答:三四句以“南風”為主角,用擬人的手法把這位“舊相識”寫得趣味盎然.“偷”顯示“南風”的詼諧,似有意與老朋友開玩笑;“開”“翻”寫與老朋友的熟識程度,其關切之情可見.可以想象在“無人”的情況下,“南風”將帶給作者多少安慰。

16.(1)答:第一句從顏色的角度寫,用“淡白”“深青”寫梨花

和柳葉,言梨花已盛開,柳已老;第二句從形狀角度寫,以柳絮紛飛,梨花滿城,言春已去,夏將至;兩句之間,以“柳絮飛”呼應“柳深青”,以“花滿城”呼應“梨花淡白”,極精工,以此簡潔地寫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點。

(2)答:惆悵。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發出“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惆悵”一詞包含了作者對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的思想感情。

17.(1)答:第一句將耀眼紅楓與青白酒旗相綴,第二句將白沙洲渚與微紅夕照相映,而兩句之間用火焰般的楓林秋色與絢麗的夕照晚霞相映襯:滿天滿樹的紅色,真是絢爛之極,好一幅色彩濃麗、美不勝收的畫面。

(2)答:前三句為“實”寫,末句為“虛”寫。前兩句從視覺角度寫絢爛的秋江暮景;第三句從聽覺角度寫蒼茫中的柔櫓聲聲,以上三句似畫境,勝樂聲,但句句寫“實”。結句冷然一問,卻是憑空想象,是虛筆,但從景聯想到人,由實而虛,卻使意境更悠遠空靈。

18.(1)答: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着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答: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讚美與神往。(或答“表達了詩人對風景依舊,物是人非的感慨。”)

19.(1)農村(田園、鄉村)風光

(2)破、鳴、點。

(3)答: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欣賞、流連之情。

20.(1)吟餘小立閒幹外。

(2)答:因為詩人寫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離較遠,望過去,昏鴉自然更像“點”,用“點”比用“只”更形矣。

21.(1)答:開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古詩鑑賞技巧14

鄭老師的複習指導課環節清晰,突出練習指導,顯現了複習指導課的特點。導入課堂明確簡潔地提出課堂任務目標。課前練習交流環節,呈現學生作業答案,引導學生評價交流,引導結合學生現實的答題體驗歸納答題的相關方法和規範。這一環節,一進入課堂的正題,就呈現學生的作業,讓學生在真實的答題體驗中探討考點,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堂練習交流環節,及時地引導學生將前一環節總結的方法規範在課堂上進行運用練習。課堂小結和作業佈置都突出了課堂的指導重點。整節課環環緊扣,務實求真。

鄭老師的這節課是一定的有實效的。鄭老師的這節課立足於引導學生在練習中發現作答古代詩歌表達技巧類鑑賞題時存在的問題並尋求解決之法,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課堂指導,幫助學生在課外練習中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答題能力,最終實現課堂的指導作用。學生在課堂的練習中,賞析詩歌時,能努力練習抓關鍵詞句。回答問題時能學着運用對應的答題規範,得分情況總體上是有進步的。

鄭老師的教態親切自然,使得任務艱鉅的複習課平添一種輕鬆氛圍。當然,個人還有幾點建議,供商榷。如:一堂複習課,交流答案時,可以安排一道題板演,這樣,整個解題和答題的問題及改進過程就更直觀了,對於學生的指導將更有意義。再如:突出整體把握的指導,在指導中,引導學生鞏固整體把握詩歌的技巧,也可以提高學生答題的得分和信心。等等。希望這些建議,能為鄭老師提供一點思考,更好地思索如何引導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養成整體把握的習慣,提高能力;怎樣在複習指導課中視學生情況靈活地調整指導程度等等。

複習課,因為有着不遠的大學聯考作為最終的評價,其效果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鄭老師的這節課展示一種的嘗試,也為我們更好地探索有效複習課的上課方式提供了思考點。

古詩鑑賞技巧15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分析詩歌意境

答題方式:

①描摹物象。聯想和想像再現畫面。

②概括特點。點明景物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悽愴等。

③揭示寓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主旨。

【典型例題】閲讀下列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丹陽關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裏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滻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在丹江外城邊上送別行舟,今天一別我知道兩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烏鴉都已歸巢只見水悠悠。) (綠葉繁密春花稀少的時節離開京城,暮雲低垂樓閣高聳藴涵着古今幽情。遠行之人千萬不要聽那宮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間悠悠歲月的正是這水聲。)

(1)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麼寓意?請作簡要説明。(4分)

(2)《暮春滻水送別》是怎樣融於景的?請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及分析】(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徵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下一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

(2)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

標籤: 鑑賞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4r11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