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分析深圳浪心古村村落規劃

分析深圳浪心古村村落規劃

【摘要】本文在對深圳浪心古村細緻調查基礎上,就其村落歷史進行梳理,村落規劃作出分析,並對深圳廣府民系傳統村落特徵作一定規律總結

分析深圳浪心古村村落規劃

【關鍵詞】浪心村、廣府民系、村落規劃

【基金項目】惠州學院科研啟動項目(C511.0205)

1.引言

浪心古村位於深圳寶安區石巖街道浪心社區內,地理座標北緯22°40′48.00″,東經113°55′44 .82″,海拔47米。古村始建於清代,建築南北向長約185米,東西向最寬處寬約75米。2007年被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寶安區文物保護規劃》納入該區現存36座古村落中應進行整體保護的15座古村落中,並制定了紫線規劃(圖2)。筆者受邀參加浪心古村文物價值評估工作,在對該村進行大量實地調查、測繪、訪談基礎上,對其村落規劃分析如下。

2.村落歷史沿革

浪心古村,原有袁、曾、黃、劉、葉、李、謝、潘等8姓族人,在以宗族勢力劃分居住區域的珠江三角洲傳統社會裏雜姓村落是不多見的,常見為單姓村落,或以某一姓氏佔絕對優勢為主,輔以其他姓氏,村民稱為“大姓、小姓”。袁氏族人是八個姓氏中最早於此定居,也是目前人口最多的一個姓氏。現存傳統民居主要為袁、曾姓氏族人所有。

浪心村相較石巖街道的其他村落不僅在聚居方式上(雜姓聚居)在深圳傳統村落中顯得與眾不同,更在方言使用上迥然有異。石巖街道客家方言區,其客家山歌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浪心則為廣府方言點,這也是目前石巖街道內唯一的廣府方言點。袁氏族人早前在樓岡(現為與石巖街道相鄰的鬆崗街道的樓村社區,距離浪心村約11公里,操廣府方言)居住,袁氏九世祖來到烏石巖(今仍名烏石巖,為1950年以前烏石巖鎮的政治中心,1950改石巖鎮,距浪心村約1公里,亦屬石巖街道,但操客家方言),初到時條件比較艱苦,宗族人口少、規模小、所佔範圍小,數年後,因人口繁衍,土地顯得更為湫隘,於是族人再遷,此次來到陽台山下的一片荒地居住,時名“心”,現名浪心,因此浪心袁氏視九世祖為開基主。此後,袁氏族人鋭意農務與經營,家族經濟開始日益好轉。

通過多年努力,袁氏族人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後,開始興建公共家族建築。先有立中書室(袁立中,袁氏十四世祖,立中書室已被改建),進而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建序西書屋(袁序西,袁氏第十六世祖),光緒三十二年(1906)又建少華袁公祠。同年即光緒丙午年,十六世祖袁榮倡議建造袁氏宗祠,宗祠於宣統元年(1909)竣工。少華袁公祠與袁氏宗祠兩座祠堂竣工時間前後相距不過四年,並立於古民居羣的北側(村落座東向西)。

與袁氏家族遷入浪心時間大抵相當的是曾氏族人的入遷。曾氏由沙井街道新橋(該地語操廣府方言)遷來,定居於浪心(座東向西),與袁氏為鄰,在其東南側,建築數量相對較少、規模較小。之後,其他姓氏如黃姓等陸續遷來,同樣建有自己的民居,這些民居分散在袁氏族人區域的東側與北側,有巷門相隔。再往後,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浪心古村內民居部分產權進行了重新分配,以至前三排的建築產權也有不同姓氏的村民,但主要仍是以袁氏和曾氏為主。

3. 村落整體規劃

浪心古村為梳式佈局,這也是珠江三角洲廣府民系最常見、最典型的村落佈局形式。常見格局是村落建於前低後高的緩坡上,後為山坡或風水林,前為長方形曬坪、半月形或不規則長圓形水塘,民宅及公共建築以橫平豎直的巷道相隔,從而形成整齊劃一,如梳子般排列的規整佈局。現存浪心古村落背靠羅祖嶺,村前(西側)原有水塘(現已填平築房),前曬坪(部分已築樓房)有一株大榕樹(已砍伐),祠堂、民居等建築橫平豎直、縱橫交錯,是典型的梳式佈局村落。浪心古村開村時間約在清代早中期,也正是梳式佈局在珠三角廣府地區盛行之時。一般而言,村落在草創時期,當宗族還不太強大、所歷世代不多的時候,限於經濟實力,其村落建築主要由民居組成。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宗族人口發展至一定程度時,出於凝聚族人之需要,這時經濟實力也得以提升,逐漸開始興建祠堂、書室等公共建築,這也是為何至十四世時,浪心村才有始建立中書室的原因。

從現存整體佈局而言,浪心村袁氏族人所建民居與其它姓氏所建民居有着較為清晰的界線,即前三排為袁氏族人(北A1-3直至南N3)所擁有,而其後則為其它姓氏所有(北B4直至N6),袁氏與其他姓氏的民居,即前三排與其後民居之間,不僅巷道更為寬闊而且還設置巷門,可謂涇渭分明。袁氏民居排列有序,縱橫交錯,建築質量較高,每户面積大致均等,基本為三間兩廊形制,佔地面積約為110平方米左右,共28户,此外2座祠堂、一座書屋,南北向12列,長130米左右,東西向三行,長35米左右,建築佔地面積約5100平方米。之後則為其他姓氏民居,如曾氏位於其東南側,現存住宅數量十餘座,一座祠堂。黃氏和其他姓氏位於其東側,現存住宅數量不超過10座,沒有祠堂。袁氏以外民居相較而言排列不夠規整,面積大小不均,大至130平方米左右,小至70平方米左右,公共建築也只有曾氏熙寰公家祠一座,其餘姓氏沒有留存公共建築至今。袁氏民居與非袁氏民居間的南北向巷道寬達3.2米,這與各東西向巷道平均1.8米的寬度相比較顯然顯得闊綽有餘,更顯得你我分明。不過前三排民居就目前狀況而言,由於歷史上民居部分產權進行過重新分配,建築產權也有不同姓氏的村民,但主要仍是以袁氏為主。

4.小結

浪心古村在深圳諸多古村落中特色鮮明:一,是客家方言區域的石巖街道中唯一一個語操廣府方言的村落;二,是深圳不多見的雜姓村落,歷史上姓氏最多時達八個;三,更關鍵的是,村落規劃以袁氏為重點,袁氏佔據村落較好的地塊,民居排列有序,宗祠、公祠、書室等類型較豐富的公共建築彰顯其家族威望與文化氣息。因而,浪心古村綜合文物價值高,是研究村落規劃佈局、民系變遷融合、民居特色等不可多得的實物。

參考文獻

[1]周慶翔,紀紅宇.試論城市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5).

[2]呂曉蓓,伍煒.城市規劃實施評價機制初探[J].城市規劃,2006(11).

[3]樑東哲.淺談城市規劃項目管理[J].林業科技情報,2010(0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dmyq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