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中國超越》讀後感(精選3篇)

《中國超越》讀後感(精選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超越》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中國超越》讀後感(精選3篇)

  《中國超越》讀後感1

近日,通過閲讀張維為撰寫的《中國超越》一書,使本人感悟頗深!作者從“追趕”到“超越”,從“神話”到“實話”,從“制度超越”到“話語超越”,從“顏色*命失敗”到“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書中用了大量的事實和數據證明,中國的崛起一定是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定會深刻地影響世界未來的格局和秩序。讀完此書,讓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讓我對我們這一代能幸運的成為21世紀中國崛起的中堅力量,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一、堅定對中國製度的信心

在我看來,不管世界風雲如何突變,中國始終不變地在堅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用更加科學的社會主義制度去完善“摸着石頭過河”的實踐經驗,通過長達30多年的改革開放,逐步形成了一套“實踐理性、政治定力、穩定優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混合經濟、對外開放”的中國模式。讓我清楚的看到,正因為沒有拄着別人的枴棍,堅持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我們才能始終站穩腳跟,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之路,形成了一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也讓我更加清楚的看到,過去30多年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成就的總和,也超過了其他轉型經濟國家成就的總和。如此之大的成功,難道不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好詮釋嗎?

“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也許你會有這樣的疑惑,既然是成功的制度體系,為什麼還要改革呢?堅定製度自信,當然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的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更加成熟而持久。只有看到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不足,看到我們的制度還沒有達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甚至某些方面制約着發展和穩定,我們才能有決心改革創新,有勇氣攻堅克難,最終才能在適應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因此,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不是要走別的什麼路,而是更好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堅定對中國力量的信心

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與政治走向,其仍然處於深度調整期。如果説“阿拉伯之春”寄託着一些西方勢力扳倒中國的希望,那麼“顏色*命”則更是西方勢力企圖顛覆中國政體的樣板,只不過西方勢力打錯了算盤,“顏色*命”很快失敗了,這讓很多西方人感到臉上無光。“戈爾巴喬夫只是一個天真的政客,他認為這個差別是中國改革成功和蘇聯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無疑,成功的中國模式已經證明它在許多方面確實比西方模式做的好,可以給國人乃至世界帶來更多的財富和利益。這些優勢更加堅定了我對中國力量的信心。

現在的世界經濟既有復甦跡象,也面臨着基礎不穩、動力不足、速度不均的問題。因此,實現世界經濟全面復甦和健康成長,將是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面對世界經濟形勢帶來的新挑戰,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都在努力尋求新的增長動力。那麼動力從哪裏來?在我看來,就是從中國崛起力量的信心中來。

中國力量的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穩步提升。我們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中國力量的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的強勁內生動力。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拓展內需和消費市場,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推動發展成果惠及更廣泛地區、更廣大民眾;中國力量的信心來自中國擁有13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國傢俱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藴,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更具有無比堅定的凝心聚力。這些都是我們堅定中國力量信心的源泉和動力。

三、堅定對我們自己的信心

合上《中國超越》一書,我就想到了我們自己。我們這一代人在承載着中國製度、凝合着中國力量的道路上,如何來堅定自己的信心,堅定未來的信心呢?

一要堅持理想信念和品德培養。注重身體力行,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關鍵還在於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看待事情,用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指導自己的人生;要追求先進、崇尚進步,自覺抵制消極腐朽價值觀的侵蝕,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二要堅持能力提升和服務基層。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活到老,學到老,與時代賽跑,才能保證自己永遠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善於做好羣眾工作。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羣眾,以最親切的態度、最樸素的語言面對面地與羣眾溝通交流,用心傾聽老百姓最真實的聲音,切實瞭解羣眾的所思所想所盼,用最果斷的決策、最有效的招法及時解決羣眾的困難和疾苦,進一步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樹立起黨員幹部在羣眾心中為民愛民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中不講空話、套話、假話,以紮紮實實的工作作風、真真切切的有效成績來團結幹部、凝聚黨心,不斷築牢黨羣幹羣的魚水關係。

三要堅持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更多地體現為一種雙贏意識和團隊意識,並不是單純對個體利益和個體價值的忽視。自覺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做到“舍小家為大家、舍小利講大局”。責任意識要求我們時刻銘記自己的所應當為和所不應當為。要敢於承擔而不要臨陣脱逃;要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而不是徇私情、找藉口;要敢於創新、勇於嘗試,而不能墨守陳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中國,正當中年的我們,正承載着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和夢想,讓我們一起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出自己應有的智慧和力量吧!

  《中國超越》讀後感2

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在世界迅速崛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腐敗、環境、產業發展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中國夢,完成對西方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全面超越,是作為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應該深思的問題。

張維為教授在《中國超越》一書中提出,中國崛起的背後是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中國模式即不照搬西方,不照搬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不放棄自己的優勢,在這“三不”的基礎上大膽探索體制創新,大膽學習和借鑑別人的長處,同時也發揮自己的優勢,逐步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中國模式”包含了“實踐理性、強勢政府、穩定優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順序差異、混合經濟、對外開放”等八個特點。

實踐理性就是在“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本本主義,不斷總結和汲取自己和別人的經驗教訓,推動大膽而又慎重的體制改革和創新,使中國避免了一個又一個的政治和經濟陷阱;強勢政府就是以政府來保障改革的穩步推進,推動現代化;穩定優先即“穩定壓倒一切”,有了穩定,才能保障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民生為大就是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標;漸進改革是即採取漸進的方法,增強改革的效果;順序差異即先農村改革,後城市改革,先沿海後內地,先經濟改革為主,後政治改革;混合經濟就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市場”和“計劃”雙管齊下;改革開放即取長補短,吸收其他文明之長處,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國模式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理性處理好經濟改革、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大膽改革,對外開放,總結和汲取經驗教訓,取長補短,以強勢政府來推動漸進式改革,保障穩定,以改善民生為工作根本目標,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書中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角度,探討了中國和西方模式。全書從經濟總量、百姓資產、社會保障、科技創新、制度保障等領域,通過數據、實例和體驗進行分析,探討了中國追趕並超越西方的過程,橫向分析了中國模式相對西方模式的獨特性和合理性,也縱向理清了中國崛起的歷史邏輯。從中美三十年來發展的此長彼消,我們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們更加堅信,只要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超越》讀後感3

近日閲讀《中國超越》一書,感悟頗深。本書作者張維為,中國政治學者、作家、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長期致力於國際關係、中國模式和西方發展模式的對比研究。

書中作者從經濟總量、百姓資產、社會保障、科技創新、制度安排等方面,探討了中國對西方模式,特別是對美國和美國模式的超越。全書通過數據、實例和故事進行分析,闡述了中國追趕並超越西方的過程,橫向分析了中國模式相對西方模式的獨特性和合理性,縱向也釐清了中國崛起的歷史邏輯。並最終得出結論:中國的崛起一定是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定會深刻影響世界未來格局和秩序的。讀完此書,我對中國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能有幸成為中國崛起中堅力量的一員,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改革開放後,中國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且在短短几十年間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成就,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取得了史無前例的進步。這令許多西方國家感到迷惑和驚恐,同時也使發展中國家深感敬佩和鼓舞。但是在發展的背後也存在着貧富差距大、腐 敗嚴重、環境惡化、產業發展不協調等諸多令人困惑的問題。如何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如何實現對西方國家真正意義上超越?才是作為當代中國人應該深思的問題,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在不失去自我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中國超越。中國的崛起並非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中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堅持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學習別人的長處,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我們是張教授在書中所述的“文明型國家”,是文明古國與現代國家相交疊的國家,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基因決定了中國社會未來演變的大趨勢,它不會是西方所希望的“社會與國家”高度對峙的模式,而更可能是“社會與國家”互動互補的模式。我們這種包含中華文明基因、社會主義基因和西方文化元素的制度模式將使中國社會比西方社會更具有凝聚力和競爭力,也必將帶領我們實現對西方的超越。中國目前在一些方面還不如別人做得好,但別的國家很難達到中國未來可能達到的高度,這就是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的底氣所在。只要我們學習別人之長,發揮自己的優勢,“中國夢”的前景必將比“美國夢”更廣闊。

其次,我們作為民族復興的主力軍必須做到 “立足現實、放眼未來”。要從制度上不斷各處體制機制弊端,增強道路自信,建立以科學發展觀為中心的話語體系,捍衞國家的核心利益,提升國家軟實力,以堅定清晰的話語應對世界質疑。所以我們在為中國模式的超越而自豪時,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心態,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的現代化程度仍然低於西方國家,中國的科技進步技術創新仍然較為落後,中國的產業發展仍處於世界產業鏈的中低端,中國話語尚待真正建立並在世界發聲。而這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所承擔的現實“中國夢”的重擔,需要我們堅定信心,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克己奉公,勇於創新,奉獻社會,共同踐行中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

與此同時,我們應當建立起對當前發展模式的信心。中國的發展速度是當代世界大國中罕有的,發展模式當然也是史無前例的。我們完全有能力在借鑑西方國家的基礎上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立足中國實際的發展模式。這是對一個有着五千年不曾斷絕的文明的信心,是對一個有着五千年政治智慧積累的國家的信心,是對一個有着五千年和諧、包容文化沉澱的社會的信心,也是對全國人民擁護的黨和國家領導集體的信心。

標籤: 讀後感 超越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0129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