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遇見》讀後感(15篇)

《遇見》讀後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遇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遇見》讀後感(15篇)

《遇見》讀後感1

冰心説:“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羨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成功的路上,我們會被壞習慣絆住腳步,被難題壓得喘不過氣,所以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我們一定要迎風破浪,勇往直前,風雨後的彩虹更美麗。

這幾天我在讀一本書——《遇見更棒的自己》,是一本勵志的書。真正詮釋了上面這段話。其中,安徒生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安徒生從小喜歡聽故事,但是在他8歲的時候,戰爭爆發了,父親失業了,母親帶着他過着乞討般的生活。後來父親生病死了,母親改嫁,繼父對他不好。14歲的安徒生開始了打工生涯,做木匠,到處打短工養活自己。但是他不向命運屈服,終於在1828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讀書。1835年他開始寫童話,他一生共寫了168篇童話。他的童話故事獲得全世界小朋友的喜愛。我也是看着安徒生童話長大的。

有一次,我語文只考了79分,我的心情差到了極點。但是當我讀了《遇見更棒的自己》後,我心裏在想,安徒生等人都是堅持不懈最後成功的,我也要這樣。於是,我努力學習,在第二次考試中,我拿到了96分的成績,心裏非常開心。我就明白了世上沒有完不成的事,只有不肯完成事的人。

安徒生童年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什麼困難都可以戰勝的,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加油吧,少年!你會遇見更棒的自己。

《遇見》讀後感2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兒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的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若凌,從小被父母拋棄,被家人無視,由此心裏陰影面積極大,對外界充滿着仇視,感覺不到温暖,只有心寒。婚後的她生活狀態也是不好,與丈夫志明結婚十幾年,沒有生的一兒半女,被婆婆,小姑子看不慣。與丈夫的感情即將分崩離析,被外遇,恰好被自己遇見,心碎一地,最後還是結束這段婚姻。慶幸的是偶遇大學同學,倆人志同道合,互為知音,最終在一起。事業上,被好朋友背叛,最終靠着堅強,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這一切,由壞變好,由逆境轉為順境,事業蒸蒸日上,婚姻情感亦是甜蜜美好,偶遇的老人給當時的.若凌給予了前進的動力,老人的諄諄教誨,幫助她脱離苦海,一切都要感恩老人……

世間只有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天下事。除了自己的事,其他的事情我們無力改變,只能臣服,進而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什麼事都是由內心的反射而來,只要由內改變,相信一定可以勇敢面對一切問題。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充實,愉悦的生活,精彩的人生!

《遇見》讀後感3

成功的定義不是唯一,認真過好每一天就是成功。

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一個人究竟怎樣才算是成功?擁有花不完的錢?能全世界各地去旅遊?每天見識不同的風景,遇見不同的人?思考過很久都沒有答案?

在我的眼中或許是憑藉着自己的努力,不用花錢出版自己的一本書算是成功吧!

可是這樣的成功對於我來説又很難到達,每次想到這個目標我就會從心底產生一種無力感。出版一本書對我來説很是艱難,每一天我都在盼望着這一個成功的結果前,然而成功是困難,我在這個道路上接受着難以忍受的煎熬。

盼望着,盼望着,就麻木了吧!是的,我就近乎處於麻木的`狀態,好像如果最後成功不了也沒什麼。

在痛苦的抉擇中,我遇到了這本書《乘風飛翔,遇見更好的自己》,在書中我看到了對成功的別樣定義“別隻盯着成功,做好當下的自己”。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我是這樣認為的,做好當下就是一種成功。既然我心目中的成功那麼難以實現,何必盯着它吶。

做好自己,認真地過好每一天,每一天都在接近自己心目中的那個成功,不也是一種進步嗎?就算是到了生命的盡頭,自己沒有得到想要的成功,但是我為之拼搏過,奮鬥過,起碼在我生命的盡頭,我不會因為每天的碌碌為為而悔恨。

成功的定義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就如書中所説,想要成功就要把眼光放長遠。

有一個長遠的眼光,並且在每天默默的為之奮鬥也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別樣的成功,不是嗎?

《遇見》讀後感4

是一本關於探尋內心真我靈脩的書。講的是一個老人引導處於人生最低谷女主的探尋真我整個過程的故事,一步一步深入到讀者的內心深處,讓我從起初的不以為然到後來的幡然醒悟,震驚又開心!

還記着剛讀這本書時,對“我們是誰?我們到底在追求着什麼?”很感興趣,時常清醒又時常迷茫,因為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簡單又深奧,得用一生來好好探索吧。

讀完三分之二,還是會有點疑問,覺得作者是一個唯心主義,她説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自己內心投射出來的,我想反駁,但細想生活中所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卻啞口無言,好像確實是這樣。我們總是受情緒和思想控制,但其實大多時候思想是錯誤的,而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並不知道這是錯誤的。

讀完這本書瞭解到了能量守恆作用,以及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的思想,學會接受事實,認識並且肯定自己的不足,從無到有,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引用文末老人寫給女主的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兒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的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遇見》讀後感5

《祕密》、《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是三本有所關聯的書。當時一開始我是讀《祕密》的,裏面的觀點我太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了,真是一頭霧水,糊里糊塗的。《祕密》裏唯一解釋的就是主張吸引力法則,然後就是要求你必須完完全全地去相信,去執行,最後你就會成功了。

這是一本理論性太強,又頗抽象的書。至於《遇見未知的自己》和《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也是挺令人費解的書,不過這算是在眾多身心靈書籍裏面最好讀的了,裏面通過一個故事,將《祕密》的很多觀點滲透在其中。因此,如果你不加思考的話,很可能會陷入單純讀小説的局面,若果你肯思考,那就會越想越多,越想越複雜,一旦你想通了,就會豁然開闊了。當時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看得很慢,因為思考是很費時的,同時一直想過多了,頭會痛而且腦也轉不靈活。

所以讀這本書是挑戰性的。書中通過描寫主人公對老人的一個一個問題的思考、回答、感悟,層層遞進,引人深思。另外這本書的行文和結構佈局也有所創新,給人很獨特的印象。主要情節:若菱,自名校畢業,擁有令人羨慕的'工作,但心中卻不時的自問: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為什麼我不快樂?我該如何當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個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與智者數度交談的過程中,她漸漸填補不快樂、挫敗的心靈缺口,尋回最真實勇敢的自我…主人公遇到的問題正是生活中人類遇到的普遍又困擾的問題,不妨嘗試着將自己置身於故事當中,去尋找你潛意識裏的真實答案吧!

《遇見》讀後感6

老實説,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的第一感想就是——看來不少小作者都是“白日夢中人”啊!

白日夢白日夢,就是一些稀奇古怪不可思議的事兒。文中的作品中少説也有四分之三的是胡編亂造而得來的,有些甚至厲害到能沒有一句是貼合實際的',讓人不由得讚歎:這位小作者是走了多少神用來去做白日夢啊!

同樣作為一名“白日夢中人”,我認為能做白日夢的人無比都是些“想象力中人”,比如我們來打個比方:畫家想畫出紫色,於是他順理成章地找到了紅色和藍色並將其調和在一起,由此就形成了畫家所求的紫色。同樣,假如你想做白日夢,你需要的就不只是走神了,你還得有一個很強的想象力。

寫了那麼久小説,,想不我怎麼着也會略懂一二這寫小説的要領,不管你是要寫言情,校園,科幻等小説類型都非常適用——先學好語文,然後成為一名“白日夢中人”,完事!估計你會問:這麼簡單!那人人不都可以寫小説了嗎?是的,人人都能。只不過大部分人都把自己那份“白日夢中人”“邀請函”給弄丟了,丟的無影無蹤。當人們回過頭來發覺自己丟了一份潛質時,已經找不到了。而那時,人們只是一笑而過,將一份無法彌補的遺憾給pass掉了。

雖説做白日夢並非壞事,但做多了也只是夢,會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我們不僅要造夢,還要大膽的去圓夢!

《遇見》讀後感7

書中教給我的道理大概是這樣的,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內在,當外界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精力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人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

在公司這一年多,我遇到了許多問題也學着解決了許多問題,最大的收穫是遇事要冷靜,踏實工作,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事情。明白了社會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想象的一樣美好,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與自己的價值觀一致。就像書中説的,當某些事或人觸碰到自己的觀點與想法時,要學會接納,不要浪費精力在不可改變的事物上。因為人受苦的根源就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胡亂追求攀附,所以要整理一下自己,改變自己的態度,轉換角度去看事物,或許是一片光明。

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其對自己有用的養分,改善充實自己,用積極的心態做人做事,踏實做好每件事,相信好運總會來臨。畢竟,上天是不會辜負每個認真生活,努力工作的人。

《遇見》讀後感8

這是一本心理小説,小説的故事很俗套,但卻引人入讀。看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很多自己與主人公同樣的問題,甚至有些是你正在遇到的問題,所以往往讀到這時候,自己反而比主人公還要急切的想知道求解的方法,於是恨不得趕緊讀到重點的地方,一解心頭之憂。

在裏面有這一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為兩個意思。

(1)外面只有你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個來完成。

(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個一樣,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才知道這話的意思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身出來的結果。或許每個人都希望像若菱一樣,擁有一個可以指導人生,排憂解難的老人;或許每個人都想像若菱一樣,能一點點認清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或許每個人都願像若菱一樣,可以有一個特殊而寶貴的經歷。這本書我看的既艱難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個銜接很順暢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艱難的是,裏面有好多“專業的術語”甚至到現在我也理解不了;更艱難的是,看的時候有點點震動:原來,瞭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個過程。有些時候,我好像感覺到自己所有的'過去和思想都被顛覆了。從書中我明白了接受自己,努力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從我們出生的那天起,就註定了我們的先天條件,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打造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他人的事情,我無法改變,我接納,而我能改變的,就是我自己,就是當下我能做的事情,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

《遇見》讀後感9

上了一年級之後,我讀了不少課外書,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閲讀。我還暗自給自己起了一個外號——“小書迷”。這個暑假,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不少經典讀物,我一有空就抱着書,立即進入書裏的神奇世界。

《小豆包遇見童話書》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實在是太喜歡了。我還跟家人説,我已經是“豆包迷”了!小豆包系列還有《小豆包與奇怪小傢俱》、《小豆包讀字典》、《小豆包坐旋轉木馬》、《小豆包與瘋狂的食物》、《小豆包的好朋友》、《小豆包一路奇遇記》等等,我都準備買來看,做個十足的“豆包迷”。

《小豆包遇見童話書》一共講了三個有趣的故事——童話狼、童話狐狸、童話老鼠。小豆包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小孩,他在圖書館裏就發出疑問:為什麼童話書裏的狼都是壞蛋?這個問題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跟着小豆包去了童話劇院。小豆包接受阿狼請求,當起了話劇導演,分別改編了《三隻小豬》、《狐狸與烏鴉》、《貓和老鼠》,交換了故事裏的.正反角色,也就是讓原本童話裏的壞人當好人,好人做壞人。結果卻是出乎意料地錯亂:狼、狐狸、老鼠依然沒辦法當正面角色。也正是小豆包説的,他們改不了各自的本性:狼天性兇惡,狐狸天生狡詐、老鼠天生愛偷盜。原來童話書裏的角色安排都是很有道理的,也正是小豆包帶着疑問,幫我找到了答案。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像認識了小豆包一樣,很想知道他的其他故事。除此之處,我還要感謝小豆包,他讓我學會了:要多思考去發現問題,還要敢於嘗試找到答案。雖然最後的結果只是證實了童話書裏的角色設計得很合理,但是去求證答案的過程,已經讓我獲益不少了。土人情,從而增長知識、開拓眼界。

《遇見》讀後感10

我覺得一個合格的讀者,一定要學會對每一本書提出質疑,要學會明辯。可以沉浸在文字之中,也應當跳出文字之外,你要收穫一些東西,發現一些新的東西,而不能只止於雞湯這種層面,本書當中的一些有疑惑的地方激發了我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探究!一個老師他必須有十分,學生才有可能學到他的五分,那麼同理,一個作者要出一本書,絕對不是憑空而來的,他除了要有紮實的功底,還要沉澱,還要查閲很多的資料,經過反覆的推敲,一本書籍才有可能問世,而讀者從中受益的可能只有百分之四,百分之三?可能更少。也可能是個負數。

但也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對每個人寫出來的東西都百分之百的完全信服,完全接受別人給你灌輸的'東西,自己不經過腦子,這樣子太恐怖了,跟傳銷有何區別?愛屋及烏在我身上是完全沒我用的,因為我不會因為喜歡一個人就包容他的錯誤,也不會因為討厭一個人就討厭他的所為。但我要坦言,我必須要很謹慎的保護自己的思想,我還沒有到可以慎獨的境界,一旦有差池將可能萬劫不復。我必須要很真誠的回答,我沒能夠做到為了一個疑惑就會翻閲大量的資料,刨根問底的尋求答案,所以我只能打個30分。

及格線都不上!我在本書中只攝取到兩個對我有用的點,前者前面有提及,後者是:我應該要真誠的接納我所討厭的東西和我所愛的人,它們都很真實的存在,不能給予否定,至於後面的,我修行不夠,還沒找到解脱的方法,沒有辦法做到不痛苦、不煩憂!

《遇見》讀後感11

這個暑假,老師讓我們看《遇見一些人,流淚》這本書,並寫一篇讀後感。原本我以為這本書不怎麼樣,隨便看看之後亂寫一點就好了,但我看了一點之後,便被裏面的人物所感染了了。

全書記錄了許多著名人物的命運軌跡,人生經歷,他們帶給了我許多心靈上的震撼,讓我灑下了許許多多的淚水。

翻開這本書,你看到的第一則故事,是李叔同的故事,這則故事講述了他一生的經歷,篇幅不大,但足以表達清楚。

張愛玲,她一生就像流星,有種美麗、淒涼的美,轉瞬即逝的美。她是那麼的專情,可以説這位才女的愛與幸福都在胡蘭成一個人的身上。但我又對她的不爭感到氣憤,面對心愛的人無情的拋棄,她竟然只是送上了一封訣別信還附加上30萬。他的.這一行為讓我十分不解,或許這就是愛吧。

比起專情的張愛玲,徐志摩是個多情的男人。他是天生的詩人,一個徹底的浪漫主義者,敏感,有着豐富的感情和“單純信仰”的人生觀,像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彼得潘,他一生追求自由的愛情,走過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短暫一生。

廬隱,原名黃淑儀,相信很多人都不認識她,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也是這樣。現在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五四年代,她與冰心齊名,和林徽因並稱為“福州三大才女”。只是,她去世的實在太早了,或許連天都對她的經歷感到可憐,不忍這位才女繼續禁受苦難,所以才讓她早早逝去。

世界上最觸動人心的東西,其實就是人的命運。可以説,這是一本人物小記,也可以説,它是一本心情手記。記錄了我們,世間所有人的命運,翻讀它,感悟書中人們的命運。

《遇見》讀後感12

“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為什麼我不歡樂我該如何當自我生命的主人”想必很多人都這樣問過自我,在都市生活中的我們常會感到迷失和疲倦,不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而這本書則掀起了對心靈探索的高潮,書中涉及很多對心、追求的探索,對幸福的定義,對生活的態度。

書中描述女主人公與一位老人的談話,中間穿插些結合生活的小故事,有的涉及工作、情感、性格、人際關係,這是一本“現代修心書”,作者用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同這四個層次,供給者在生活中身體力行書中的種種提議,讓讀者獲得身心的療愈,作者用心良苦,在字裏行間,用心與煩惱的人們耐心交流。書中的`老者是智慧的象徵,意在告訴讀者要善於和自我內心深處的智慧老者交流,拋開世俗現實世界的困擾和麪具,發現潛意識裏真正的自我。

你可能在忙碌中漸漸忘了自我追求生活的最初動機;你可能帶着面具遊走在形形色色的人羣裏,在遇到挫折失敗後不願應對自我和周圍的環境;你窮盡一生追求的可能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費盡心思爭取的可能最終使你失去了歡樂,此刻社會快節奏的生活讓每一個人都無所適從,而這本書恰恰指明瞭方向,要看得清內心深處的自我,我們所追求的“愛、和平、幸福”才有意義。

“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能夠是一個災難,也能夠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着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藴含着豐盛完美,並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在書的最終,老人這樣鼓勵着主人公,如果我們耐心剝開它們一層層的外殼並且將這些禮物細細品味,那麼生活將會是另外一番風景。

《遇見》讀後感13

這個月每天起牀後,都會閲讀德芬老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反反覆覆、前前後後,不斷思索和反省。

書中提出的理念使得顯示越來越像一個囚籠,想要掙脱開,卻發現太多束縛。當我跟着書中所寫的問題不斷的質問自己時,發現自己越來越失敗,一直説着想要過理想生活的笨鳥,卻一步步遠離理想生活。

一、癮頭

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癮頭,比如我的勵志生活。因為不想成為一個失敗的人,所以努力培養優秀的習慣,盲目追求所謂的成功,導致現在我越來越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了。

閲讀是一種培養自我修煉的妙招,可是閲讀卻讓我時時感到焦慮,健身是為了讓自己更健康,可是我會因為沒有時間和心情跑步責怪自己懶惰,認真工作是職場必備技能,可是我會因為職場迷茫鑽牛角尖。

因為我想變得成功,所以我不斷閲讀、堅持鍛鍊、努力工作,然後各種莫名的焦慮和迷茫讓我覺得自己更加失敗,於是我逼迫自己不斷閲讀、堅持鍛鍊、努力工作,然後惡性循環開始了。

二、小我的認同感

我十分認同自己的學習經歷,所以會一直誇耀自己大學時候如何努力上進、逆襲人生。所以畢業後,在一個新的環境裏,我沒有像以前那種可以得意洋洋誇耀的.環境時,我的小我開始萎靡,我覺得自己能力缺失,然後給自己不斷的找各種藉口:領導沒有看到我的閃光點、這家公司發展不行、同事效率太低、專業不對口、等等,好像被人會遇到的職場問題全部都發生在我的身上。

這是我們逃避現實、餵養小我的方法。

《遇見》讀後感14

我在寒假作業上看到五年級的書目,有兩本是我最喜歡的偶像——花衣裳組合寫的書,我很高興,在回五峯前到大禹書店把《穿越時空遇見你》拿下,回到家裏鞋也沒換就坐在客廳裏看起書來,看着看着就被雨君(辮子)姐姐獨特的作風吸引住了。

《穿越時空遇見你》是一個獨特的故事,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圖書世界。超冷門作者葉西奇從未成功發表過一篇文章,心灰意冷的她在一個圖書館裏自暴自棄,書塌了下來,一個紙片人在書本里穿梭,書歸回原位。後來又自己掏錢發表了一本小説《誰來馴服不聽話的書》,把書放在超市的收銀台旁邊,商場的洗手枱邊,街心花園的長凳上,一輛停在街邊的自行車車筐裏,圖書館的某個書架角落…,之後做起了名不見經傳的'果醬製作師。不想五年後,歐陽小鳥和哥哥張天飛翔在圖書館裏找符合小鳥要求的書:封面不是粉粉的也不是黑黑灰灰的書,要找主人公不是公主的書,要找看起來不嚴肅的書,塞進牙縫那麼薄的書。找呀找,把葉西奇的書從角落裏搜出來,一看就沒有放下拉,連只愛看厚書的小天也喜歡上了這本薄薄的小書。小天又認識了荷塘裏的宅男——朗詩先生,在朗詩先生大大的船屋裏,見識了咖啡拖(鞋),鬧着吃東西的書、愛美的書以及各種各樣古怪的書,他倆一起去尋找這位叫葉西奇的作家,找到了葉西奇的郵箱後在她的郵箱裏發了兩封郵件,和她一起到荷塘裏參加古怪夜市,直到最後葉西奇明白朗詩先生是真正的圖書馴服師。此故事生動離奇,的確是我熟悉的辮子姐姐的風格。

如果真的有圖書馴服師,那麼他在哪個角落?

《遇見》讀後感15

尤金·彼得森就曾説過:“做父母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長大成人的實質—豐滿、有血有肉的人生。” 懦弱似乎是父母、特別是有信仰的父母的'大敵,因為在常人眼裏,做父母的“理應是”強壯的人,有自制力,凡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可是現實中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呢?一句話,這些品質我們並不具備。只要是人,就都是懦弱的,即便是那些在旁人眼裏堅強、虔誠、有自制力的家長們。其實大家跟我一樣,心裏都明白,我們都是懦弱的人,逞強是行不通的,這也是孩子渴望從父母身上得到的。

徹底剝奪自由,取消自主權,對成長的孩子是沒有好處的;家長應該做的,是讓孩子順利步入成年。家長都會在必要的時候,把自由和責任逐步交還給孩子,一次一點點,同時靜觀其變。如果孩子的責任感加強了,下一步就給他們更多一點自由,這樣循序漸進地交還,不可一蹴而就。萬一(或者説假如)孩子又搞砸了,父母可以把先前的過程重複一次,一直到他們真正懂事為止。有些孩子懂事早一些,有些孩子懂事晚一些,所以等待的過程往往是比較困難的,有時甚至是痛苦的。

3歲孩童有3歲孩童的思維能力,青少年的大腦也有它的侷限性,做父母的應該在瞭解孩子的發育情況和發展水平以後,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拿成年人的準則去要求,儘量現實一點兒。

標籤: 讀後感 遇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1651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