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方與圓》有感

讀《方與圓》有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方與圓》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方與圓》有感

讀《方與圓》有感1

由於要參加自學考試,近段時間抽空在看《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書,但此書理論多,實例少,很是乏味,一直想找一本這方面的有實際事例的有趣味的書來看一看,翻了翻書架,正好看到了《方與圓》一書,講的就是人際方面的實際事例,覺得此書應該不錯,於是就認真翻看了一下。看了以後,深感“外圓內方”的確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本書的作者丁遠峙先生,畢業於師範學院物理系,教過書辦過公司,現在還身為數家公司的常務董事及顧問,是將奮鬥的理論與自身實際相結合的典範。他的著作是全國最暢銷的人文書,他的講座感染了千百萬人,深圳企業家協會、鹽田港、聯想集團以及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等一些著名企業和大專院校都邀請作者舉行過講座,作者還在電台、電視台,舉辦過長期講座,是目前最熱門、最受歡迎的關於勵志、人生方面的演講大師。《方與圓》一書全國發行量超過500萬冊,風靡港、澳、台及韓國。

那麼《方與圓》給我什麼樣的啟示呢?它沒有使我由矮變高,但它改觀了我的品質,幫助我深刻地認識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古訓説的好:做人要“外圓內方”,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方與圓》一書從品質篇和技巧篇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從加強自身的品質修養開始,通過靈活的處世技巧走向成功。

説來簡單,但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從小老師、家長就教導我們:要想成功,就要好好讀書,知識就是力量。於是我們努力地啃書本,拼命地去爭第一。但是《方與圓》卻告訴我們:學校裏成績一流的畢業後可以做工程師、律師、醫生,但成績一般的卻有可能成為他們的老闆。可能這其中就存在着一個近年來十分熱門的iq與eq的問題,也就是教育學家們念念不忘的“第七名現象”,工作後,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在學校裏成績最好的同學,而是當年處於中上游的第七名左右的同學。究其原因,正在於看誰掌握了成功所必需的品質和技巧。優秀品質要具備的三要素:自信、勇氣、熱忱,這是立身之本。而懂得朋友和敵人的辯證法,懂得讚美的威力和批評的作用等等技巧則是成功之道。

首先自信是萬事的保證,有了強烈的自信心,就會覺得做任何事情都底氣十足,否則,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打退堂鼓,哪來成功可言?拿破崙曾宣稱“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的字眼”,這是何等豪邁的自信。其次是勇氣。“勇氣,使你立於不敗之地”。勇氣,就是敢做敢為,就是將計劃付諸行動的一種膽識。總是在想,總是在説,卻總沒有做,就彷彿熔巖在地層運動,但總沒有足夠的力量噴發。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機會出現,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在於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之三是熱忱,就是要永遠保持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對事業的狂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再説説技巧。良好的技巧能讓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餘。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人打交道,瞭解人性的各個方面,再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這是掌握技巧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虎,方有餘而圓不足,碰壁自是在所難免。與其在社會的大浪淘沙中被動地磨去一身的稜角,還不如在伊始階段就懂得自我調節,少走彎路。

通過閲讀,它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把握人性的弱點,幫助我樹立信心,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健康的心理。正像書中所言,刻意改變自己去掌握某種技巧,是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的,而優秀的品質才是人生成功的決定因素。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對着鏡子的時候多一些微笑,那麼你看到是就是一個自信的,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讀《方與圓》有感2

我輕輕地蓋上書本,閉上了雙眼,心中豁然開朗。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讀完了《人生方與圓》。

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把這本書借給了我,説:“你看完後,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確實,看完後我感慨良多,在懊悔當初的莽撞和衝動。此書的內容涉及了品質培養,氣質培養,人性,處世技巧,交際技巧,説話技巧,人生如何反敗為勝等等很多。

文中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挫折想影子一樣跟着我們,舊的解決,新的出現,在挫折面前不要怨天尤人,要運用智慧。“説的沒錯,挫折當前,有多少人能正視它呢?大多數人選擇了逃避,甚至一蹶不振,例如,我。記得六年級時,我數學竟然考了一個不及格的分數,同學老師們都在安慰我,但我一句也聽不進去,也沒有反思過,每天都在碌碌無為,想着反正我也是這麼差了,何必在難為自己呢?然後我就渾渾噩噩地過了差不多半學期。然後我被好友罵了一通,終究醒悟了。落下了太多課程,我沒日沒夜地惡補,遇到了無數的困難與挫折,我曾幾度想要放棄,但每當我有這個念頭時,我就想到了老師失望的神情,同學們不屑的目光,父母無奈的背影,不,我要看到它們!於是我努力,我拼搏,我奮鬥,皇天不負有心人,我成功了,我戰勝了挫折!挫折,影子,怨天尤人,運用智慧,我很慶幸我經歷這樣的一個時段。

失敗是什麼?這也是書中要探究的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想盡快獲得成功,但“想”永遠都不能代替現實,現實是殘酷的,永遠都不會遂人心。事實就是人的一生總會有失敗,對於失敗,你可以儘量地避免、減少,但不可以杜絕,失敗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失敗並不可可怕,關鍵在於怎樣對待失敗。亨利·福特是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他曾兩次創辦汽車廠,雖然苦苦拼搏,當最終還是倒閉了。福特雖然損失慘重,但他從未灰心,反而鬥志更強。第三次辦起了汽車廠,這一次,他吸取了兩次的教訓,終於成功了。福特汽車在美國獨佔鰲頭幾十年。設想一下,如果當初他放棄了……失敗,對福特來説是有損失慘重的一面,但也正是有了這些失敗才有瞭如今的福特汽車。有人説,如果你想成功的話,那你就必須得最好心理準備去迎接失敗,失敗是成功的基石。我們從失敗中學到的往往比從成功中學到的要多得多。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因為失敗而失去了再戰的勇氣,所以他們身上的潛能、才華到老也沒能發揮出來。我們正處於風華正茂的年齡,我們應該多去嚐嚐失敗的滋味。

中國有句諺語“會説的説圓了,不會説的説翻了。”一個人的口才,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學過的課文《晏子使楚》,裏面隨機應變的晏子令我們難以忘懷,設想一下,如果不是因為晏子的口才好,齊國的顏面何存?我們不能不佩服於晏子的機智勇敢和能言善辯。如今的社會也有很多人由於説話的藝術不得體,從而得罪人,比如,城管,對待小販氣勢洶洶,。他可能認為:“我就是管你的人了,態度不好,怎麼的?你能拿我怎麼樣?”中國有句老話:“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

書中也講到了如何戰勝煩惱、保持快樂,我覺得這對我們中學生是再實用不過了。書中有句話:“我知道笑得好處,可是我就是笑不出來,我有煩惱。此話不假,當今社會,沒有煩惱的`人似乎不多。”學生為考試煩惱;家長為兒女得成長煩惱;青年未就業煩惱;下崗工人未就業煩惱……煩惱是人生組成的一部分,你必須正視它。如果你得到了快樂,那你就會有煩惱,快樂與煩惱是並存的。換句話來説,人的一生中有煩惱是必然的,只不過發生在不同的時間而已。因此,不管有多大的煩惱,都應該採取“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要坦然對待。既然煩惱是生活的一部反,那麼它一定是不長久的。這讓我不禁想起了海倫·凱勒,她活了88個年頭,有87個年頭是在黑暗中度過的,但她沒有為此惱火,也沒有為此生上帝的氣,沒有抱怨,她過得每一天都是快樂的。與她相比,我們是不是好多了呢?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像她那樣快樂的生活呢?我們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讓自己寶貴的生命綻放得更絢爛,不能因為一時的煩惱而虛度此生!書中寫到了5種戰勝煩惱的方法。一:不要過於追求完美。人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好,但事實上不可能十全十美。二:自我安慰。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得有失,不要毫無作用的懊悔。三:不要妒忌別人。俗話説得好:人比人,氣死人。世界上的任何事永遠都是千差萬別的,如果你總妒忌別人,就不會快樂。四:非暴力發泄。人的情緒可採用非暴力、不傷害別人的方式將其發泄。;例如,哭啦、找人訴説啦、寫日記啦……五:要有“豁出去“的氣概。

“方與圓”在中國的哲學中,説的是人要能堅持內心,即內方,又要能順應能夠外界,即外圓。方,就是做人的正氣,具備優秀的品質;圓,就是處世的老練。

看了《方與圓》之後我受益良多。我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懂得如何去遷就別人;懂得如何是尊重別人如何是不尊重別人;懂得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懂得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懂得用什麼心態去對待勝利和失敗;懂得如何去學習;懂得如何……總之一句,看了這本書我的心態開闊了很多,不再經常走進思維死角;不再經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再經常説些傷人的話,經常讚美值得讚美的人;不再經常懷疑身邊的人;不再……

廣州從化市第六中學七年級:李倚玲

讀《方與圓》有感3

“方”的確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樑,人的外在是內在的一種反映,內心沒有的東西,外表就無法顯露;內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來,方與圓讀後感。人的心靈傑出,行為才可能傑出;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美好。人的氣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內在品質決定。正如軍隊,做參謀的,只需要有計謀,但起決定作用的司令官,卻要有威望、魄力、具備優秀的品質。對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決定人生成敗的卻是品質。

圓,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圓是成功之道,是通向成功的有力保證。良好的處世技巧能讓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餘。一個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善於為人處世,會有效説話,推銷自己。如幸福的家庭並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瀟灑,幸福的家庭正在於雙方彼此尊重體諒,關係融洽和諧。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專家戴爾﹒卡耐基曾這樣説: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專業技術,而百分之八十五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説話等軟科學本領。

通過閲讀,它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古訓説的好:做人要“外圓內方”,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要想獲得成功就得具有自信、勇氣和熱忱。你不覺得正是如此嗎?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和困難,實際上正來源於你自信心的不足,一旦獲得了信心,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狀態,有助於激發你的潛能。信心會為你帶來活力,煥發光彩,使你談吐灑脱,大度,產生一種不知不覺中感染人的魅力;而喪失信心,會使你顯得委瑣,不能發揮水平。正像書中所言,刻意改變自己去掌握某種技巧,是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的,而優秀的品質才是人生成功的決定因素。

一個人內在的修養、品性是最重要的,適當提高一些待人、處世、做事的技巧,不斷在工作、交往中學習、調整,而你也會因為這些改變受益匪淺的。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對着鏡子的時候多一些微笑,那麼你看到是就是一個自信的,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此書從清朝的銅錢形狀——“內方外圓”引入做人的道理,讀後感《方與圓讀後感》。方,就是做人的正氣,具備優秀的品質。圓,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繞過去。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鐵一樣,一拗就容易斷;但一個人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想讓別人吃虧,自己佔便宜,久而久之,誰還願與這種人打交道呢?從而揭示出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而內方的道理。

“方”的確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樑,人的外在是內在的一種反映,內心沒有的東西,外表就無法顯露;內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來。人的心靈傑出,行為才可能傑出;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美好。人的氣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內在品質決定。正如軍隊,做參謀的,只需要有計謀,但起決定作用的司令官,卻要有威望、魄力、具備優秀的品質。對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決定人生成敗的卻是品質。“圓”是處世之道,有位記者向香港著名歌星鄺美雲提了一個刁鑽的問題,“你讀書時成績很差,你是否很笨?”這個問題的確棘手,可鄺美雲的回答卻發人深思。鄺美雲是這樣回答的:“注意到沒有,讀書時成績一流的人畢業後幹什麼?可能當工程師、律師、醫生;而成績二流的幹什麼呢?他們中很多人卻當了那些工程師、律師、醫生的老闆。”

成績一流的打工,成績二流的卻當老闆,為何如此?就是因為成績一流的同學過分專心於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學卻與人交往中掌握了處世之道。

一個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善於為人處世,會有效説話,推銷自己。如幸福的家庭並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瀟灑,幸福的家庭正在於雙方彼此尊重體諒,關係融洽和諧。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專家戴爾·卡耐基曾這樣説: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專業技術,而百分之八十五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説話等軟科學本領。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對鄰居説:“我家有一盆花,你幫我修剪一下吧?”鄰居可能不會樂意幫你。但如果你換一種説法;“我發現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別漂亮,你在這方面造詣很高,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麼剪才漂亮?“對方一定就會高高興興地幫你剪花了。同樣一件事情,説話的方法不同,導致的結果就截然不同。這就是技巧的作用。

一個人失去金錢,損失甚少;一個人喪失健康,損失甚多;一個人失去勇氣,則失去一切。

從前,有一位聰明的國王召集了聰明的大臣,給他們一個任務:“我要你們編一本《古今智慧錄》,將世界上最聰明的思想留給子孫。”這些聰明的大臣離開國王以後,工作了一段很長時間,最後完成了一本洋洋12卷的鉅作。國王看了説:“各位先生,我相信這是古今智慧的結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們讀不完。把它濃縮一下吧!”這些聰明的大臣又進行了長期的努力工作,幾經刪減後,變成了一卷。然而,國王還是認為太長了,又命令他們再濃縮。結果這些聰明人把一本書濃縮為一章,然後縮為一頁,再變為一段,最後則變為一句。聰明的國王看到這句話時,顯得很得意。他説:“這真是古今智慧的結晶,我們全國各地的.人一旦知道這個真理,我們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這句凝聚世界上最聰明思想的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我喜歡一個老人的故事。有一次,幾頭豬跑了。經過幾年以後,這些豬變得越來越兇悍,甚至威脅經過那裏的人。幾位經驗豐富的獵人很想捕獲它們,但這些豬卻狡猾得很,從不上當。

一天,一個老人領着一匹拖着兩輪車的毛驢,走進野豬出沒的村莊。車上裝的是木料和穀粒。老人告訴當地的居民説他要幫助他們捉野豬。他們都嘲笑他,因為沒有人相信老人能做那些獵人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兩個月以後,老人又回到村莊,告訴居民,野豬已經被他關在山頂的圍欄裏。

居民奇怪地詢問他是怎樣捕捉它們的,他説:“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豬經常出來吃東西的地方。然後我就在空地中間放少許穀粒作為陷阱的誘熱餌。那些豬起初嚇了一跳,最後,還是好奇地跑過來,由老野豬帶頭開始在周圍聞味道。老野豬猛嘗一口,其他野豬也跟着吃,這時我知道我能捕到它們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一點穀粒,並在幾尺遠的地方樹起一塊木版。那塊木板像幽靈一樣,暫時嚇退了它們,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之後,它們又回來吃了。當時野豬並不知道,它們已經是我的了。此後我要做的只是每天多做幾塊木板在穀粒周圍,直到我的陷阱完成為止。每次我加進一些東西,它們就會遠離一陣子,但最後都會再來‘白吃午餐’。圍欄做好了,陷阱的門也準備好了,而不勞而獲的習慣使它們毫無顧忌地走進圍欄。這時我就出其不意地把它們捕捉了。”這就是白吃午餐的代價。

《方與圓》能幫助人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健康的心理,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的更好些。

讀《方與圓》有感4

人生與社會就像方與圓一樣,方,就是做人的正氣,具備優秀的品質,做人之本;圓,就是處世的圓滑,善用技巧, 即立世大道。古訓説的好:做人要" 外圓內方" ,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這是本講方法論的書籍,作者以事後諸葛的形式,講述了人生成功的外在方法和內在技能。

古訓説的好:做人要" 外圓內方" ,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

作者在書中説,如果有上帝,只允許我們提出一個願望,相信大家一定選擇的是快樂。人的一生,所有的追求,其實都是衝快樂而來。人應該懂得感恩,應該懂得珍惜你所得到的一切。與其追求我們想要的東西,不如感恩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只要你對生活充滿愛意,每時每刻你的身邊都會有許多神奇的東西供你享受,就連天上的蜻蜓在飛,小鳥在鳴,地上的小孩嬉戲,你都會感到新奇,只要你好好地珍惜,付出你的愛意,這些生活的點滴,就會像一組美妙的樂章,在你周身流淌。

只有將學習和工作看成樂趣的人,才可能最終成功。物理上説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你越是強迫自己,你內心的牴觸就越大,效率就越低。就像學習好的同學之所以學習好,並不是他們強迫自己學習,而是因為他們認為應該學習,將學習當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因此能在學習中保持一種輕鬆狀態,並從中感受到了一分樂趣。要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要讓自己持之以恆,就要保持一種輕鬆的.心態,也只有在輕鬆的心態下,你才能逐漸培養出對學習和工作的興趣。汗水和艱苦奮鬥也許會變得成功和富有,但做你愛乾的事,去感受它的樂趣和激勵,在快樂中變得成功和富有的機率會更大。成功就像攀登一座永遠也到不了頂峯的高山,如果只是埋頭攀登,一心只想到達最高點,結果到了一處峯,又見下一峯更高,永遠都是失落感。所以我們在努力攀登的同時,也要調整心態,讓自己輕鬆去欣賞路上的風景。

我們會成為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成就,就在於先做怎樣的夢。如果工作中的你,認為在一千多號人中不可能出人頭地,那麼你肯定是碌碌無為地活着,平淡地工作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然而,如果你有一種強烈的慾望,夢想着有一天你會出類拔萃,你就會因這種夢想更興奮、更賣力地工作,你的心境會鼓舞你發揮出更高的潛力來,將來也必定會取得成功。成功是自己的一種定義。定義了成功,也就定義了人生。

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對着鏡子的時候多一些微笑,那麼你看到是就是一個自信的,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日後我一定會再次拿出這本書,看自己到底做到了多少,進步了多少。相信自己一定會有進步的!

讀《方與圓》有感5

方與圓是截然不同的事物,然而本質卻是相同的,我們在做事時,就要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園。它講述着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看似是一件小小的事,卻是一門大學問。

它裏面有很多經典的語句,我都很喜歡。例如,“人的改變就在一瞬間”,這句話似乎和我們平常説的不太相符,卻就是這麼一回事,人們常説“認識慢慢長大的,也是漸漸懂事的”,然而我卻不這麼認為,有很多事情,在你明白的時候才會恍然大悟。或許是那麼一瞬間的改變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人思想的轉變是一瞬間的。還有“要讓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更好”,只有自己變好,才會把身邊糟糕的'事看淡。幸福和好運才會來敲門,也只有自己以良好的心態積極去,面對每件事,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

“實際上人的幸福不在於別人怎麼看,而在於自己怎麼感覺”

對於山裏的孩子來説,少走些山路,每天能吃飽飯,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

對獨自在家的老人來説幸福就是兒女每天一個電話的問候,一次陪在家裏的閒聊。

對於不同的人,他們對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當他們覺得心靈得到滿足時,那便是最大的幸福,幸福不在於別人的眼光,金錢的衡量,而在於自己內心世界的感覺!

這本書,不像有些書那麼深奧,也不像一些書那麼庸俗,它恰到好處,引發深思,它顛覆了我很多觀念,卻又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處於身心和生理還在發育的我們,正是需要這樣的書,來教導我們更好地認知一些事物!

讀《方與圓》有感6

每月一書,這個月的書終於看完了。怎麼覺得這周的書看得特別的慢,而且這個月的書也稍微比之前的兩本書要厚,是兩部。

看完以後也沒什麼要説的,感覺跟之前看的那幾本書都沒啥大的區別。感覺都是在同一個道理,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但是翻來覆去的講這些和成功有關的幾個因素的問題。

《方與圓》讀完後的最大感覺就是很像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所以説,《方與圓》是中國版的《人性的弱點》。書中也同樣討論了在很多書中都會經常提起和討論的話題,諸如寬容、態度、信心、信仰等的偉大作用和藴藏的無窮力量。這些書怎麼説呢,應該給他們起個更好聽的名字,與“成功學”沾點邊的名字。

很多的類似的書,都有類似的內容,讀起來的時候也真的會讓人熱血沸騰,感覺成功就近在咫尺了。可是,讀過這些書的人中又會有多少人會成功?如果讀完這本書每個人都會成功的話,這個世界就不會有什麼“偉人”和“創造”了。問題是,我們讀完這本書一週以後呢,一個月以後呢,半年以後呢?關鍵是我們都沒有把想法付出行動,如果説我們能夠要求、強制自己堅持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執行,那就一本這樣的書就足以受用終身。

成功有很多種,我覺得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做的開心了,認真的去做了,都可以説成功。可是,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卻往往侷限在金錢、名譽、地位、身份等等很物化的東西上。這就讓我聯想到信仰這個東西,書中也有討論的。而中國最缺少的就是信仰和價值體系。

個人覺得不管哪一個國家、民族或者是個人,都不能沒有信仰這個東西,信仰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沒有了信仰,人就會缺少歸屬感和安全感,就會心理空虛。因為沒有信仰,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把這些不好的感覺轉嫁到追求物質的東西上。所以,大家都頃其一生的追名逐利,最後透支了自己的生命還過得不開心和憋屈。而當自己的這些物慾都得到滿足以後,人生又沒了目標,重新陷入另一輪的空虛之中。悲觀主義之父叔本華曾説過,人生的兩大痛苦就是物慾沒得到滿足和物慾得到滿足了。因為我們的心靈一直找不到歸宿,那生命豈不是就成了“行屍走肉”了。生命,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虐的。

中國的富豪移民到了西方的`一些國家以後都會感到很失望,因為沒有人會因為你有多少多少錢,或者是某某大公司的總裁、CEO什麼的,或者因為有了多少多少棟的房產和別墅等等而對你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甚至是可以開着私家車把人給撞x了還可以揚長而去的。在美國,哪怕你是總統也不可以不尊重一個掃大街的清潔工的,因為每個生命是平等的,這也是信仰。

看過一些書籍,也和一些在國外的同學聯繫過,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發達國家的人們心態就能那麼的平和和“穩”。這個也是我一直嚮往歐洲國家的一個原因,呵呵呵,還想在有生之年能到歐洲國家去旅行呢。如果有實力的話,去歐洲國家繼續求學。其實,中國人拖家帶口的在國外求學的也不在少數。不是崇洋媚外,因為真的有很多需要我們學習的,書的作者不是也有建議我們説,能出國的話就儘量出國。個人覺得,視野開闊了,人的心胸也變得很寬廣。

總結了一下,《心靈軟件》和《人生控制論》大多講的都是內因在一個人成長中、成功過程中的作用。其實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在不斷的成長和成熟,另外還要真正的去做。

人生需要理想,需要做“白日夢”,這樣才會使生活充滿色彩,而且當我們越是想象自己的理想會實現時,就會越容易實現。祈禱吧,祈禱理想照進現實,夢想成真。

讀《方與圓》有感7

《方與圓》一書主要從人的心態,意志,為人處事的原則,自我改造,思考創新,人生出擊等方面,以“方”與“圓”兩個矛盾對立面展開討論,告誡閲讀者方時亦可圓,圓時亦可方。讀罷此書,運用到平時工作中也是十分受益的。

作為一名班長在平時的工作管理中,班組內的“小孩”遇到難講話,不講理的客户,往往情緒不佳,以往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告訴班組內的“小孩”儘量引導客户跟着你走,找到派單點,立刻幫客户反應。這個是“圓”的一部分。讀完《方與圓》在面對此類難纏客户,我懂得光“圓”會“寵壞”此類客户,進而使他們提出不合理的訴求。“圓”的途中也要適當得“方”在規則法規以內的訴求可以滿足,用“方”的態度告知客户他的要求不合理,也不合“規矩”。客户會感知到這是自身不合理的訴求,一旦客户動了惻隱之心,有些情況就不需要派單,只需要耐心的解釋,以“圓”的方式告訴客户,讓客户可以接受。“方”是一種態度,“圓”便是一種方式。“方”可以塑造專業形象,“圓”可以樹立職業素質。

説到管理,我是個雛兒,但我相信通過努力,雛兒也有羽翼豐盈展翅高飛的一天。工作中,我是班長,生活中我是孩子的媽。工作中我常常將自己媽的身份帶入班長的角色中,忽然班組內的“小孩”會有叛逆,會有言不聽的情況。讀完《方與圓》才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現有義務才能獲得權利,在往後的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有自己的.“方”也就是班內製度。在“方”以內的不可逾越,在“方”以外的可以“圓”,此處的圓就是以德服人,古人云:德讓天下。在生活中關心班組內的“小孩”在心理上給予正確的指導。方圓結合打造屬於自己團隊的人文。只有班組內的和諧才能讓團隊彰顯自己的風光。

“方”是有稜有角的符號,在以“方”而治時難免會磕磕碰碰,此時在管理班組內出現觸碰到“方”以外的情況下,作為班長不能再以“方”的態度去與之交談,“方”與“方”的碰撞只會擦出火花。我應當以“圓”的身份介入。讓其知道為何而錯,錯出何因,正確引導,讓其內心知錯。用“圓”的態度感化其,讓其出現的“方”在與“圓”磨合中被打磨,稜角打磨後會變的圓潤,也就向“圓”靠攏。圓與圓的結合才能滾的更遠,方與方的摩擦只會造成折兵損將。但在管理中也不可一味求“圓”。太“圓”的管理,就像腳下的西瓜皮,讓班組內的“小孩”容易滑倒,不受“地球引力”控制。再發現管理出現鬆動,太“圓”時,適時給予“方”的管理,讓“滑倒”在途的成員及時踩到稜角,及時剎車。

讀《方與圓》有感8

炎炎夏日,勤勞的空調在我的日夜驅使下,暫時停止了深呼吸。屋外的熱浪滾滾而來彷彿湮沒了我。也許是我太過於享受了,對這突如其來的熱浪暗暗抱怨。

我放下手中的筆,酷熱已經蒸發了我學習的興頭。我起身走出房間,一如既往地向電腦走去,彷彿那兒是最涼爽的地兒。一本《方與圓》靜靜地放在桌上,一行小字吸引了我的目光——中國惟一暢銷世界的成功學書。就是這一行小字,引着我進入一個寶庫,也許正如書上説的,我的生活道路就此改變。

這本書從清朝的銅錢形狀——“內方外圓”引入做人的道理。方,就是做人的正氣,具備優秀的品質。圓,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繞過去。做一個圓滑、老練的.人,心中又不失一份正氣,這樣的人總能是比較容易成功的。“外圓內方”,這不就是我所想要的人生座右銘嗎?

書中特別強調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自信、勇氣、熱忱。看到“自信、成功”這兩個詞,我眼前便浮現出兩幅美好的畫面。但是“熱忱”,我從未注意到這一點,因而也感到陌生。

自信,是萬事的保證,有了強烈的自信心,就會覺得做任何事情都底氣十足。否則,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打退堂鼓,哪來成功可言?拿破崙曾經宣稱“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的字眼”,這是何等的自信啊。

勇氣,使你立於不敗之地。勇氣,就是敢做敢為,就是將計劃變為行動的一種力量。總是在想,總是在説,卻總沒有做,就彷彿熔巖在地層運動,卻沒足夠的力量噴發。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機會無處不在。鍵在於如何把握,在於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熱忱,就是要永遠保持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對事業的狂熱,有句名言説的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思緒翻飛,彷彿有無數彩色線條穿梭在腦海中,心情也是豁然開朗。在這一刻,我好像明白了許多。我停止了思考,身邊的熱浪依舊,卻不能觸及到我,因為此刻的我,有一個涼爽的心靈,煥然一新。時光飛逝,入夜了,我化身一枚外圓內方的銅錢,四周圍繞着“自信、勇氣、熱忱”。

讀《方與圓》有感9

“方圓堂”茗壺製作中心坐落在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廠,是由沈建強先生創辦的,她並非一個家庭作坊式的紫砂製作工作室,因為這樣對紫砂藝術的發揚光大存在着諸多不利因素。沈建強走訪了許多紫砂工藝師,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後,決定開創一個羣體式的紫砂茗壺製作中心,吸納了一批優秀的年輕工藝師加盟。他們則是:高旭峯、朱曉東、袁小強、佘永鋒、許國衞、許彬、許嘉年、範建康、劉玢。雖然這9位工藝師的制壺風格有所側重,但無論是一個小的`創意,還是開發新品種,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沈建強説,要想製作好壺,選材是第一位的,其次便是工藝。“方圓堂”的年輕工藝師們現在正在研究如何將書法繪畫鐫刻到作品上,使藏家對器物的欣賞玩味無窮。任何藝術形式,都應該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目前市場上高檔次的紫砂佳作數量有限,遠不能滿足各界人士玩賞的需求,“方圓堂”成立的目的就是想通過羣體的智慧,研究出更高水平的紫砂作品。

讀《方與圓》有感10

方乃人的本性,而圓乃人之處事。人的本性是個軌跡,百年不變,甚至是千年不變的軌跡,圓呢?它完整透露出成與敗的前提基礎。人要成功就要會處事,比如會創新、會廣交朋友,但你不能帶某種利益去處事,那你就徹底越軌無法回頭了。圓只是方軌跡上的潤滑劑,使人成功之快,品質提升之快,不再是所謂的做作了。

每個偉人的歷史讓後人讀得不厭其煩,正是因為他們各自的方與圓各得其所,讓人深得其益。所以後人是越來越精明。現代人都知道人際關係是最重要的,當然這只是對中國來説。中國一直是“一人飛昇,仙及雞犬”。在我們下層百姓眼裏中國腐敗,但中國腐敗是一個整體,其中某一分子是局部。所以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應潔身自好,走向振國強民的道路。有時我覺得我處事過方了,因而我常保持沉默,我確信真理就在眼前,無需辯解。然而我不讓他人下不台,在他人眼前是我過圓的表現,我無奈以笑至之。

讀了《方與圓》的前言,略有所感,臨表達意,願我能領悟得體,以後我處事方能得體。因而,我的觀點是傾聽他人的意見,創出自己的天地,不畏權利,排除萬難,端正自己。

讀《方與圓》有感11

一個人怎樣才能做到圓滑而不事故?對待一件事時,是該正直不阿、毫不留情,還是應該不聞不問,裝作毫不知情?又或者是在其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看到這本書之前,我不得不承認,以前我所知道的“方”和“圓”僅僅只是表面意義上的、很膚淺的,而丁遠峙先生所告知我們的方和園是絕不僅僅只是指方和圓,它們還有更深刻、更發人深省、更有內涵的意義。我曾經聽過一句話,“外圓內方”即要方剛正直,外要圓潤通滑;即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事的技巧。所有我們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有機會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然後創造新的未來路程,走向想要到達的理想之地。

在小時候我們都知道,如果要去買一件東西,買過之後覺得“划得來”,那麼你就會會經常去買,而且還會告訴很高興的告訴你的朋友們,也介紹他們去買。

因此,“划得來”是讓顧客滿意及使你的事業能永續經營的基本法則,用現代的語言來説就是要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

顧客覺得物超所值,正是現代企業和傳統企業在經營思想上的一個重要區別。傳統企業只是要想方設法地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現代企業卻是要竭盡所能地通過產品、通過服務來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追求合理的利潤,並最大限度地讓顧客滿意。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要短暫的眼前利益,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欺騙消費者,愚弄消費者,但是就絕對喪失了繼續下去和第二次出售的機會。你可以保留自己獨特的銷售方式,但是卻不能過度的佔有消費者的利益,長遠的發展之道就是,企業的利益要和消費者的利益共同進步,要讓消費者覺得自己沒有損失,甚至還佔了一點點小小的便宜。

另外,讀過《方與圓》一書後,我有些被震驚到了。書中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從加強自身的品質修養開始,通過靈活的處世技巧逐漸接近目標之地。但是書中所講述的方法和捷徑卻讓我微微吃驚,甚至讓我覺得有些違揹我們一貫的思考模式和思維方式。從小到大,無論是爸爸媽媽,長輩們,還是老師或者同學們,他們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只有好好讀書,好好學習,努力上進,知識就是力量,一定要有一個好成績,那樣才會有一個光明而長遠的未來。於是,我們被這種想法淹沒,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好好讀書,努力向上,以後找一個好工作才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方與圓》一書中所講述的卻是另一個事實:學習成績好之後,你可以成為醫生,律師,老師,白領,甚至是一名偉大的工程師,但是,那些學習成績不拔尖,但是卻很有想法和創造力的人卻可能成為他們的`老闆。這樣一個巨大的落差會讓人震驚,甚至會慢慢的產生一種不甘和憤怒,憑什麼學習好的只能為別人打工,而不努力學習的卻可以成功?可能這就是丁遠峙先生所要告知我們的“方與圓”吧。

丁遠峙先生告訴我們,優秀品質所必須具備的三要素是:自信,勇氣和熱忱,這三個要素是立身的根本。這三個要素看着很平常,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得到的又有幾個呢?學會自信,學會勇氣,學會對感興趣的事保持熱忱。這些都是讓我們變得圓滑的重要方法。

看我這本書之後,我有很多感慨,我知道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那麼美好,那麼的輕而易舉的。事事都不會想當然的和你想的一樣,當現實和想象不相符合時,那就是我們開始接受現實的時刻了,同時保持我們可貴的、獨一無二的“方”,也要學會去了解“園”的內涵和技巧。很高興能在那麼多的書籍中發現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現實的另一面和所要轉變的方向。

不知不覺中,似乎我也受了這本書中的觀點影響,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中,還是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應該“方”的時候“方”,應該“圓”的時候“圓”,這樣才會讓一個人在擁有威信的同時又不會失去人心。在方與圓之間找好自己的立足點吧。

讀《方與圓》有感12

《方與圓》這本書的作者是丁遠峙先生,看了這本書給我什麼樣的啟示呢?它沒有使我由胖變瘦,但它改觀了我的品質,幫助我深刻地認識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古訓説的好:做人要“外圓內方”,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 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

在他書的第一節的時候曾經寫到,我們的真性可以比喻成天空,凡夫心的混亂則是雲。有時候,天空完全被雲所遮蔽了,我們抬頭往上看,很難相信除了雲之外,還有其他。但只要我們搭乘飛機,就可以發現在雲上有無垠藍空。我們原先認為它就是一切的雲,變得如此渺小,遠在我們底下。人生是變幻不定的,但惟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每個人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既然如此,何況人生還有許多煩惱痛苦,那我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我感到茫然……用作者的一句話,只有懂得生命是多麼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貴。讓我更加的`想去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和自己親人在一起的時光,珍惜我的朋友,珍惜我的工作。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倒。這也是書的一箇中心點。讓我感覺了一種悲情英雄的心境,書中説到人生是一種痛苦,但這種痛苦是我們的選擇。白痴是不會感到痛苦的,但你願意像他們一樣嗎?作為人,就必須有慾望,必須有為達成慾望的努力,不論要歷經多少困難,我們也必須要想盡辦法去戰勝它。我想只有你有了想要成功的慾望,你才能發揮你的潛能,才能有成功的機會。如果你連獲得成功的希望都沒有,那麼你就註定了失敗。

人能面對死亡,就能面對任何困難。 生命是短暫的,但沒有死又何以來生;沒有死的威脅,就沒有生的珍貴。我能珍惜生命,但我還不能像作者一樣灑脱,面對死亡。作者曾經在書中寫到:生命短暫,死後一切皆空,這雖然是一個悲劇性的結論,但卻能讓我解除許多束縛。我以前做事,總會考慮這考慮那,顧慮重重,但當我想到人生就這一次,為什麼不按自己的心願、按自己喜愛的方式生活呢?我突然覺得自己變灑脱了。以前我會爭名逐利,會為一些小事煩惱痛苦,當我從生命的高度來看待這些事時,我覺得自己很可笑,生命中惟一重要的是讓生命快樂,讓生命有意義。曹操説:“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是面對死亡的一種狂放:“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更是對死亡的蔑視。 雖然我還不能真正做到面對死亡,但我想面對困難時,我們也應該激流勇進。年輕人總需要有點血腥。

通過這本書,它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把握人性的弱點,幫助我樹立信心,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正像書中所言,刻意改變自己去掌握某種技巧,是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的,而優秀的品質才是人生成功的決定因素。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對着鏡子的時候多一些微笑,那麼你看到是就是一個自信的,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讀《方與圓》有感13

這是一本有二十多年曆史的書了,今天偶爾被我媽從老書架上發現,推薦給了我。她説,她以前也很迷茫,錯過很多,但這本書給她很多啟示,讓她學到了很多。這本書叫《方與圓》。

你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呢?是品格更方正,做事更快而簡潔有力,還是更會講話,廣泛交友,性格圓滑呢?你是否迷茫過你到底想做個怎樣的人?是追求更廣的眼界、人脈、機遇?還是追求更有原則和規律的生活?很多人不知道怎麼選擇,但讀完這本書,你可能就會知道答案了。

不要把這個題目當成是或否的選擇題。書開篇就告訴了我們一條新的道路:作者以清朝銅錢作比,告訴我們做人,要外圓內方。方是做人之本,我們都不能拋棄,做一個有稜角的人,讓你在曲折的大地上立足,而不至於隨波逐流,滾來滾去。圓是待人之道,我們要懂得如何與人交流。如果一個人只懂方,而不注重圓,就會像生鐵一樣易折,但如果一個人八面玲瓏,總讓人吃虧,那誰還願意和他做朋友?所以,做人要像銅錢,保持方的本性,用圓來待人,兩者結合,優勢互補。

當然,道理容易説明白,到底怎麼做呢?處世之道可是不好論,凡事情況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那麼最好的辦法便是用實例來積累經驗。書中可以説三行不離一個小故事,整本書有成百上千篇故事,來告訴你什麼時候該圓,怎麼時候要方。比如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給我們闡述的一個事實——許多成績一流的學生,到了社會上往往可以成為醫生,律師,工程師;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學生卻又很多成了他們的老闆。原因就是那些成績一流的`同學過於注重專業知識,而忽略了做人的“圓”。但我認為這之中可以折射出很多,例如,我們一直以“努力”學習,考好分數為首要目標,卻不知不覺中把知識都學“死”了。考試是為了尋找人才,而學習的目的是讓你成為一個有思想,有見識,有目標,有理想的人,説白了就是讓你成為個“有腦子”的人。課堂上總是死氣沉沉的,同學們都喜歡龜縮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不發表任何思想,只是被迫接收知識。中國製造為什麼被總稱作“制”造,而不是“智”造,因為我們都千篇一律得模仿,向“方”的人學習,而忽略了思想上的開拓,思想上的“圓”的重要性。

書中有趣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也許能讓你意識到一些犯過的錯,或是沒注意到的細節,這是本很有趣,很有益的書,我們都應該讀一讀,學一學怎麼做人,怎麼做事。

讀《方與圓》有感14

《方與圓》這本書剛暢銷的時候,朋友就向我極力的推薦。正如書中第一頁所寫“如果您願意在百忙之中抽出幾分鐘,看一下這本書的前言,相信您一定會對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或許您的生活道路從此將發生改變。”我沒指望我的生活道路發生改變,但我卻着實被它的前言所吸引,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讀第一遍,只是被其中的那些小故事所吸引,覺得很有趣,別的並無收穫,看了第二遍,理解了那些小故事中所飽含的藴義,直到讀第三遍,我才把書中的內容和它的前言聯繫到了一起。“方”是做人之本,“圓”乃處世之道-----一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外乎就是這幾個字。它分為品質篇和技巧篇兩個部分。

的確,做人就必須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而內方。就如同清朝的銅錢,一枚圓圓的小錢,中間透着稜角分明的小方孔,它啟示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外圓內方。方。是做人的正氣,告訴我們要具備優秀的品質,圓,是處世老練,提醒我們和人打交道要圓通,要懂得善用説話和做事的技巧。我們在處世中,既不能過分方,也不能過分的八面玲瓏,過分正直讓人顯得很生硬也很呆板,而過分圓滑又讓人覺得狡猾奸詐。“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都是善良、正直的。雖然具有“方”之靈魂的人很受歡迎,但在社會上行走,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會讓我們處處碰壁。所以,僅靠“方”是不夠的,還需要“圓”的包裹。我們要學會説話,要掌握為人處世的方法和技巧。

現如今,有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也許他們太擴大化這句話了。不惜一切代價,用一些低級的方法達成自己的意願。這些人違背了做人的良心,也脱離了做人的正軌。用書中的話説就是,他們是純粹的“為了技巧而技巧”。他們沒有理解,學習技巧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的品質能得以昇華。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去學習技巧,而忘了根本的品質----它才是決定成敗的,而方法和技巧不過是一種手段。我特別欣賞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專家戴爾。卡耐基的一句話: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專業技術,百分之八十五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説話等軟科學本領。縱觀之,我們的教育卻過分的偏重前面的百分之十五,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百分之八十五,甚至置之不理。當然這並不是説要我們昧着良心去説謊。如今的.社會就這樣,滿足別人的虛榮心也是勢在必行的,話雖這麼説,但我們的心務必要誠。同樣一件事情説話太直接往往會適得其反,但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去説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就是技巧的作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覺得到,正確的、技巧性的説話方式讓我們在家庭或是工作中都起着尤為重要的作用,哪怕有時候是用一些善意的謊言。這不免要在把握人性方面多下功夫,這不是教我們學心機,也不是教我們欺騙的本領,而是為了讓我們在與人的交往中能夠如魚得水,能在現實世界中更好的去拼搏、去奮鬥。我們要想在處世中更圓滑,就得掌握人性,而人性這門學科則是我們一生的研究。

《方與圓》這本書,我雖然沒有達到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但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所以我在此特向大家推薦,希望大家能像它的前言所寫“如果你願意在百忙之中抽出幾分鐘,看一下這本書的前言,相信您一定會對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或許您的生活道路從此將發生改變。”我不能保證您的人生將會因此而發生改變,但我相信你一定會因此而喜歡上這本書,它真的能讓我們學會很多,當然它帶給我們的只是表面的指點、引導和啟示,真正內在的還要我們親身去體驗、去領會,讓我們在與人的交往中一點點的去學習、去累積。也許當我們真正走向成功的那一天,我們才能真正的懂得去感謝這本書所帶給我們的無盡的財富。書的作用只是將你領到一桌豐盛的宴席旁,吃不吃最終還在你自己。

美國著名教育家卡爾。羅傑斯説“誰也不能教會誰任何東西”知識是沒有誰能教會給你的,要真正掌握知識,將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只能靠自己。

後記:

沒有登臨泰山的人也知道泰山日出是一個勝境,但只有我們自己真實地身臨其境,您才能感受到它的博大與壯麗。《方與圓》這本書也正是如此。我雖然沒有登上泰山,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泰山日出的博大與壯麗。所以我想向大家説一聲:相信自己,多學習,少抱怨,總有一天我們都會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讀《方與圓》有感15

在《方與圓》中,它教會我們很多道理,《方與圓》讀後感。方,就是做人的正氣,具備優秀的品質;圓,就是處世的圓滑,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一樣,直行不得,就應該想其它的辦法前進,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就像直木一樣,一折就很容易斷;但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過分的圓滑透頂,凡事總是想佔便宜,令自己從中得到好處,久而久之,誰都不願與這種人交往打交道。這種人的人生自然會失敗,故做人必須外圓內方,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如何才能做到最好,怎樣才能成功?

《方與圓》幫助我深刻地認識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古訓説的好:做人要"外圓內方",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良好的技巧能讓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餘。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人打交道,瞭解人性的各個方面,再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這是掌握技巧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對於我們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虎,方有餘而圓不足,碰壁自是在所難免,與其在社會的大浪淘沙中被動地磨去一身的稜角,還不如在伊始階段就懂得自我調節,少走彎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551ng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