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蘇菲的世界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1

哲學是一個晦澀難懂的領域,所以人們大多敬而遠之,然而一本風靡世界的超級暢銷的哲學奇書——《蘇菲的世界》使這一現象得以完全的改觀。這本書出版後,在歐洲非常暢銷,銷售量達300萬本,同時在全球35國翻譯出版。《蘇菲的世界》一書清新可喜,引人入勝,該書的可貴之處是將一部純學術作品進行藝術化的處理,變得通俗易懂,既不失哲學的原味,又能使讀者興趣盎然,在輕鬆愉快之中完成哲學之旅的漫遊,彷彿是引導人由困惑到覺悟的明燈。對於未曾修習哲學概論者而言,本書是的入門讀物,對於修過此門課程但已忘卻大半的人而言,本書有助他們重新温習。《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以及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思考。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奇書。從古希臘到20世紀的存在主義,你將在一頁頁翻開的書中和那些偉大的哲人、智者相逢。你不用害怕,他們不會用那些深奧玄妙的“哲理”把你嚇跑,相反地,你會渴望一次又一次地走近他們。因為每走近一次,你就會被人類的求索精神和智慧震撼一次。《蘇菲的世界》讓人們意識到,學術的話題並非永遠枯燥而不受歡迎,哲學也可以走出象牙塔,成為大家熱衷的話題。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蘇菲從這封寫着“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涉及藝術、科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蘇菲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並未用鴻篇鉅製來闡釋哲學的深奧之處,而是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向蘇菲、席德和每一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作者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麼,在哪裏,多麼有趣,又多麼奇怪,甚至多麼平凡。你會理解,所謂哲學,並不是某些人吃飽了撐的玩的把戲,而是人類對自己、對周圍的世界永恆的叩問。

作者喬斯坦·賈德實在是一位闡釋與表現的高手,他居然讓人像讀偵探小説般地把個幾千年的哲學史一口氣讀下去。他創造了兩對人物:少女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親。然而這兩對人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你在撲朔迷離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為何在這裏”這些所謂形而上的問題。作者不僅是把前人的智慧攤在一張長餐桌上,讓你一道道吃過去,而且讓你在吃的時候,想着自己怎樣去做一道菜。賈德這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説可謂空前的創作。他證明了哲學不一定是一些與現實脱節的東西。

常聽人説,理論是枯燥的,特別是哲學,更是枯燥乏味。當讀完《蘇菲的世界》之後,你對哲學的看法可能會發生變化。深奧的哲學理論在這位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筆下,變成一陣清新和煦的春風,充滿了活力。

作者喬斯坦·賈德不僅文筆不俗,也是一個的教師,使讀者能以閲讀偵探小説般的心情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整部哲學史,而不覺枯燥厭煩。“這個評價恰如其分,毫不誇張。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14歲的女孩,作者由此確定了這本書所要普及的哲學知識的起點,所有情節都圍繞着她展開,從童稚的好奇心引出作者想要論述的哲學題目,利用女孩特有的細膩闡發哲學思辨和邏輯推演的細微和精密,藉助正在開悟啟智的國中生特有的想像力展示哲學原理的精深和博大,儘可能多地運用打比方、錄像片、畫圖畫等方法,使深刻的哲學命題淺顯化、生動化。

書中以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了一個又一個哲學家。哲學家們往往確實具有不同於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們的生活經歷不會像行俠者那樣驚險離奇,不會像軍事家那樣波瀾壯闊,不會像男歡女愛那樣情意綿綿,而他們與眾不同之處正在於他們特有的言行藴含着哲學的深邃,會給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遠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這樣講故事正是在向讀者進行立體多維的哲學”灌輸“,這種”灌輸“的效果顯然要比在哲學課堂上從概念到概念的講解好得多,哲學知識會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地流入讀者的心田。

讀完這本書,當你把一個又一個哲學家和他們的故事及理論連接起來,就會發現西方哲學史已經變成一條河,源遠流長,曲折蜿蜒,靜靜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見底。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把深奧的哲學理論通俗化,對於未曾修習哲學概論者而言,本書是的入門讀物,對於修過此門課程但已忘卻大半的人而言,本書有助於他們温習。這本書雖然是給孩子們寫的,但我們成年人也可以看,作者在書中對哲學原理理解得深刻,能夠把握其本質和精華,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出神入化,因此望大家有空時可以去看看吧,興許會喜歡它。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2

這是一本關於哲理的書,我開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認為這會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我開始並不知道,這本書是講些什麼的,當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這是講哲學,每當我看到一個問題,我也會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就比如,第一個問題“你是誰?”我當時的第一個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蘇菲卻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她還聯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們想的還要深入,還有“世界從何而來”“哲學是什麼”“奇怪的生物”這些問題把我弄得暈頭轉向,使我對這本書沒有了興趣,讓我接着讀下去的是那個寄信胡神祕人,她是誰呢?為什麼要寄信給蘇菲呢?

我繼續的往下讀,後面的內容並不象前面那樣難以解讀,而且越往後面讀,我就覺得我的四周被金燦燦的陽光照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兩千四百年前的樣子,使我大吃了一驚,我當時的思想是和蘇菲一樣的,這是不是在拍電影呀!怎麼會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夢,對於雅典之旅,這就像是在講一個故事,讓人通俗易懂。

這本書講了許多關於哲理的知識,都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我們都沒有提出疑問,並認真思考過。哲理是一門很複雜又是很簡單的一門學問,但這門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動腦筋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認真思考,直到尋找到答案,我們應該學習蘇菲那種愛思考,堅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肯定會比現在多得多。《蘇菲的世界》帶給了我另一種感覺,一種難以解説的感覺,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塵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論你怎麼努力,永遠都觸碰不到它的邊緣,既然望不到邊,那就讓我們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3

剛打開這本書,看到那麼多哲學的知識,我便失去了興趣。但讀到蘇菲收到一張奇怪的明信片時,我又好奇的想知道席德是誰。帶着這份好奇,我把書讀完了。

表面看來,這是一本講述哲學知識的書,但實際上,它也算的上是一本歷史書,甚至是一本懸疑小説。

書中介紹哲學家時,也同時介紹了許多歐洲古代的歷史文明。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內容,似乎與哲學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書中也做了一定的介紹。而席德是誰,還有席德的父親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這兩個疑慮又將此書變得帶有一點懸疑色彩。當我看到狗開口説人話,香蕉皮內寫着字,蘇菲的哲學老師把他叫成席德時,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而這本書最令我欣賞的就是作者把許多看似毫無關係的用哲學課程聯繫在了一起。書中的蘇菲學習哲學是為了擺脱席德父親的控制,這似乎有點奇怪,但當你知道席德的父親也是一位哲學家,這一切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在書的結尾,席德與她父親和蘇菲與她的'老師的位置關係完全顛倒了。原來蘇菲對於席德的疑惑變為了席德對於蘇菲是否存在的猜想。似乎將他們換一個角度,故事又會產生新的趣味。

就像這本書一樣,其實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甚至我們自己都有兩個或多個面。許多的事情就像一把雙刃劍,在你得到它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會受到一些無形或有形的傷害。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如果你想要得到其中之一,你就必須放棄另一個。而關於我們自己,你是否會發現,有時自己在朋友面前活潑開朗,但一到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面前卻會一語不發?或是有些人在家總是面無表情,但在學校,單位對人卻是滿臉笑容。正是因為我們對待不同的人的不同方式,才造就了這個多彩的社會。

我們無法改變事物的多面性,但我們可以正確的分析,並作出正確的選擇,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亮麗的色彩。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4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較強的哲學書。它的關鍵內容是:以蘇菲持續遭受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函為案件線索,從哲學的視角向大家表述了全球盒自然界等的產生與發展趨勢告知大家人們不可或缺的地球是一個如何的全球。

原本哲學是較為枯燥無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迥然不同。它在向閲讀者敍述哲學的另外,應用了生動的語言來勾勒了一個回味無窮的小故事,使閲讀者閲讀文章時造成一種像讀偵探小説一樣的情緒。書中描繪了一個英勇,聰慧的美少女蘇菲。由於追求完美哲學,就一定要有求知慾,這更是蘇菲較大的特性,因此我覺得創作者描繪這一人物的用意就取決於此。

以便向大家解除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到的內容許多 。從遠古羅馬到當代,在每一個不一樣階段,有什麼為社會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哲學家,她們關鍵探討的題型是啥,一些哲學家的親身經歷和遭受,這本書都詳盡地為大家幹了解讀,好像這部全球哲學史在你眼前演化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混亂,書中內容分為很多章節目錄,每節題型都點出了該章節目錄內容的管理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是論述好多個難題。那樣的分節讓人讀後更非常容易消化吸收,也更非常容易瞭解。

書中敍述了許多的人生大道理,使我獲利甚多。而它所敍述的相關哲學的專業知識,寬闊了我的視線。實際上之中的大道理許多 難題因為我曾想過,但這種難題都會大腦中一閃而過,由於我覺得它一件事而言真是太生疏。當我們唸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存活當今世界的人,連全球究竟是從哪裏而來的呢?也不知道,也未曾去想,未免一些孩子氣。

在其中,使我體會深刻的是相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小故事。大概在公元前三四百年上下,出現了一位對歐州觀念有重特大危害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超之處取決於人交談可以持續揭祕大家思想觀念的缺點,讓人能夠理解哲學的真理。殊不知對某些人來講,那樣的交談毫無疑問是當眾出醜,並變成許多人的笑柄,針對這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無法接納。公元前399年,他被控告傳揚新的`神明,腐化年輕人而被懲處死刑。它本能夠乞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可是他沒有那樣做,由於他高度重視良知與真理,到性命完畢也是以便真理。他那類以便真理而戰,為真理而放棄的精神實質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培訓。他使我更真切的感受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話的含意。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全世界也有許多 事兒等待我們去探尋,自然界的密祕使始終也揭不完的,過去的哲學家為大家解除了許多世界之謎,使後代越來越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當向她們學習培訓,應用哲學的見解解開當然與人類社會的祕密,也為大家後代做一點事嗎?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5

假如你有一天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你會怎麼想,或許你們會想:該不會是惡作劇吧?或者:肯定弄錯收件人了吧?膽子小一點的人可能會感到後背發涼。這麼想想確實有些不可思議,你也許會説:“這種事不可能發生的啦!”但《蘇菲的世界》這文本書偏不,它用他獨特的語言創意勾勒出旁人口中的“不可思議”,也漸漸把這些“不可思議”引入哲學的大門。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這本書就是發生了這些不可思議的事。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意外的發現信箱裏放着神祕的一封信。沒有寫寄信人的名字,也沒有貼郵費,上面僅僅寫着:“你是誰?”“世界從哪兒來?”就這樣,蘇菲在一位不曾謀過面的神祕導師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學的大門。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

看了書才知道,這些信並不是什麼惡作劇,而是蘇菲跟着“神祕老師“開始了“哲學之旅”。是的,正如書中所説,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戲法感到驚奇,他們剛開始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這一切,好奇心如約而至。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

兔子深處的毛皮是很舒服,待得越久陷得越深,越圖舒適,也就意識不到,但這個夢幻般的“舒適天堂”卻缺少了做為一個哲學家,做為一個人,甚至做為地球上某一個微小的生命最不可缺的東西一一好奇心,他們對於本應值得驚奇的東西而感到麻木,重複每天單調的生活。我曾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但這本書把已在兔子毛皮深處的我驚醒,我被哲學家的勇氣震憾,也為我們的所好悲哀。

《蘇菲的世界》喚醒了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和對人生有關懷與好奇。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6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它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向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寫着:“你是誰?”的一封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佛洛依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像另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裏,我在這本書裏找到了它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一。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其實我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着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着,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7

寒假裏,我湊巧買到了喬斯坦·賈德的著作《蘇菲的世界》。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極不尋常的信,世界像個謎團一樣在她眼前展現。

當蘇菲拆開信封看到裏面寫着“你是誰”的時候,她走進浴室,用手指着鏡子裏的自己問:“你是誰?”此時我也和蘇菲一樣疑惑,我是誰?我理所當然就是張亦禾啊,可是張亦禾又是誰?這又回到了原來的話題——“我是誰”?一瞬間,我覺得有些可笑,我居然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你會覺得這也太不合理了吧!是嗎?但沒辦法,這是事實。

“世界從何而來?”《聖經》説:“起初,神創造了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而古人説:“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身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五花八門的説法可真多啊。説實話,我越來越糊塗——世界到底從何而來?有人能真正知道嗎?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在蘇菲的腦海裏。也許,這些問題在人類的腦海中佔據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沒有人可以解決這些疑問,而我們也不會停止思考和探索。隨着時代的變遷,新的問題接二連三地出現:人和機器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嗎?機器能自己思考嗎?

書裏講述了不少名人的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雅典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着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與人談話時會藉着假裝無知的.方式,強迫所遇見的人運用本身的常識解答自己的疑問。這種裝傻的方式,使他能夠發現別人的弱點,即使在大庭廣眾之下也照做不誤。就因為這樣,悲劇來臨了——在公園399年,他被指控為“宣揚新的生命,腐化青年人”而定罪,不久蘇格拉底服下毒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回到《蘇菲的世界》的第一封信,我到底是誰呢?世界像個謎團一樣在我眼前展現。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8

讀這本書之前,《蘇菲的世界》這個書名給我帶來的感受並不是小説題材的文章,而更像是《安徒生童話》這樣的童話的文章。

閲讀之後,我才發現,它就像《寂靜的春天》一樣,文章內容和書名給我的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讀下來,《蘇菲的世界》給我帶來的感受就是“哲學與邏輯”這兩個詞,故這本書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我很喜歡裏面的句子,就是那些常常出現的哲學性句子,藴含着很深奧的道理,而我也樂於去收集它們。

《蘇菲的世界》從開頭講述小女孩上學的路途,到後來更加深層的事件,故事開始的非常平凡,一個小女孩去上學,你可能都開始認為這本書就是講這個女孩的日常的生活,但到紙條,到神祕人的出現,這一個個匪夷所思的'人和物,展開了這本書的真正威力,那些事物就是作者設下的一個又一個伏筆,你知道他會派上用場,但你就是不知道他會派在什麼東西上,但不管放在什麼事物上,他總是按着邏輯來,絲毫沒有凌亂,就是這樣的未知,牽引着讀者繼續讀下去,戀戀不捨地讀下去。

充滿文學性和哲學性的文字,道出了每個經歷不同的人的生活經驗,而文中,許多人物都講出了讓人驚異的哲學道理,這些道理有的懸而未決,還充滿着疑問,有的比較直白,但也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不管怎樣,他們也都牽引着讀者繼續思考下去,讓我們去思考這句話的道理,而這些思考,則帶我們進入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文中的場景。

讀完這本書,我發覺,如果沒有讀這本書,我可能真的會像書中寫的那樣認為世界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體會不到世上的美妙,也不會有這麼多哲學的思考,書中還有一段,我印象很深,那就是對“我是誰”的思考,我們自己就單純的是自己的主人嗎,但是在我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就已經做出了答案,但是自己卻還是在思考着,想着要是自己是蘇菲,而身邊出現一個像作者一樣的指路人就好了。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9

《蘇菲的世界》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講述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過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它是一本哲學史小説,更是一種自我世界的體驗,某種程度上,卻也是一個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書雖説是哲學史的介紹,但並不是很側重哲學思想本身,書中對關注更多的是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我是誰,世界從哪裏來,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後對學派或者哲學家也沒有過多探討,更多的是在介紹他們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的去進行哲學性的思考。最後,對於每一個階段的哲學思考,作者都會用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來闡釋怎樣去理解並哲學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書只要表達這些,我想作者也沒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節。作者採用的手法與其説是想引人入勝,讓哲學史的介紹不顯得枯燥,更不如説是為了激發我們對哲學的興趣,讓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因為本書小説的情節不就正是一個最好的哲學基本問題嗎?一個關於是否存在的問題。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説,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是少校寫的書裏虛構的人物,少校用這本書來作為給他女兒席德的15歲的生日。而這一真相在講到柏克萊等經驗主義學派時向我們揭示。然後後面更離奇的是蘇菲從書中走出來,來到了少校的世界。這些看似離奇的情節引發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們不防採用像《盜夢空間》裏夢境的層次一樣來定義世界(正如書中説的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是否有第四層我們暫且放一個“?”。

先假設我們站在蘇菲的世界,即第一層世界,那我們也會像喬安的爸爸一樣,在聽到艾伯特説我們並不存在時感到憤怒。因為我們覺得我們能感受到一切,我們用手拍桌子手會疼,我們經過一生那麼多年的時間。但事實證明,它們只不過是少校的思想產物,它們所謂的感覺不過是少校給予它們的讓自己以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給了它們存在的“理型”。但後來蘇菲他們是怎麼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呢?

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如,蘇菲是虛構的是在介紹柏克萊等經驗主義時才告訴我們的。這不正證明了這一理論嗎?這時的哲學是懷疑,不能證明的並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蘇菲並不能證明她是虛構的,她一直以為她是存在的,但事實確實她是虛構的。回到我們剛才説的,蘇菲是怎麼意識到自己其實不存在的呢?這要結合當時給我們介紹的哲學思考,這時的.哲學提到的是,我們並不能證明上帝是否存在,因為上帝不會以“超自然”的法則來向我們顯示,於是我們沒有超自然的感官經驗,就不能證明上帝存在。同樣,我們也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説説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實都是迷信。

於是,作者利用這一觀點,讓蘇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經驗,比如讓各種童話人物出現,還有從一開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種“超自然”法則的把戲,然後蘇菲他們再借着哲學性的思考從而證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説他們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後,我們站在第二層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們會怎麼看呢?他們同樣也會認為他們是存在的,他們也會知道蘇菲是不存在的,因為蘇菲就是他們虛構出來的。但他們真的存在嗎?如果站在第三層,也就是現實層的我們當然知道,因為少校不過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但,少校他們知道嗎?他們不知道,因為作者還沒有讓他們經歷“超自然”法則。他們不能獲得這方面的感官經驗,不能由此證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們的世界有沒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許以後少校會意識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説的,或許少校也只是另外一個人虛構的人物。如果少校認為自己是存在的,認為自己就是最高層,那他怎麼樣也不會想到自己虛構的蘇菲會來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層世界是最高世界,那麼蘇菲在這一層的出現當然就是屬於“超自然”法則的了,那麼這一事件就屬於離奇的了,所以作者在這裏安排這一看似離奇的事件不就説明了,這一切只是作者創造的,所以作為少校虛構的蘇菲可以出現在少校的世界裏。我想,接下來要發生的,從那條船自己解開韁繩開始,到蘇菲慢慢的去影響第二層世界,少校在慢慢經歷了這些“超自然”法則,有了這些經驗,經過哲學的思考可能也會發現自己是虛構的吧。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10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理所當然,這部哲學書讓人懷着對生命的崇敬和對人生的思考,讓我們在經營生活的同時學着成為一位思想家。“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聽起來簡單卻神祕莫測無法回答的問題你想過嗎?這本書常讓我讀到一半便問題重重,不得不再仔細地回頭。卻也大大地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讀一部偵探小説,腦海中不斷映出“為什麼?”。

百科全書上寫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説人死後靈魂會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後是否還有生命?”沒有書籍能夠回答,除了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學家説人死後會透過某種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認為人死後會住在一顆星星上,會活在一朵雲彩中,當我們敲開每朵雲,可以拜訪這朵雲的主人嗎?這樣帶有好奇的思考還叫哲學嗎?亞里士多德説“人與動物有許多相同的特徵,但最明顯的不同是:人會思考。”

哲學的種種問題被每一種文化關心着,歷史上,有不同的人對這些問題提出過不同的答案。哲學家如同魔法師,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產生的念頭給出不唯一的答案。所以喬斯坦·賈德説:“成為一個優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嬰兒,剛剛落於這個世界,對於周圍陌生的'一切都好奇着,她們閃亮的瞳孔正向世界傳遞着“為什麼”,可惜的是嬰兒不會寫,不會説,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們只需提出問題就好,都説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困難得多,提出問題是一種創造力,是一種好奇心。

在我們一天天長大時,似乎對世界開始習慣,認為一切理所當然,其實不然,這是我們缺乏了嬰兒時代的好奇心的一種表現,我們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學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視角。

當你在鋼筋混凝土中來回穿梭,在城市喧嚷中來回奔波,是否要靜下來,找回一份好奇心,思考哲學問題,不再認為世界的理所當然呢?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11

賈德所著的長篇小説《蘇菲的世界》已翻譯成64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4500萬冊,被譽為“二十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講故事的手法,探索與思考人生本質與人生終極意義。

雖然這是一本中國小生推薦必讀圖書,是一本最簡明有趣的哲學入門書,但對於我來説,還是無法靜心去看,去想,無法琢磨其思想內涵,進行定性。總覺得這些探究哲學的人想的東西太多,喜歡深究,喜歡探討,喜歡反駁。總是在不斷思索中走向清晰,解開謎團,瞭解真相。還真有種撥開雲霧見太陽的幾分執着。可事實並不簡單,往往是解開一個謎團,又進入另一個謎團。

我的教學生涯就像一個個謎團,我常常在想:我到底為什麼而教,為生活,為能力,為孩子?好像都有吧!我又教給孩子們什麼了,知識,能力,做人?我不得而知。我對孩子們的影響又怎樣,正面的激勵還是負面的消極?我希望是美好的。他們與我共處時是欣喜還是厭煩,離別時是不捨還是解脱?我想我的人緣不會很差的。可事實又怎樣呢?

前幾日,我前腳進辦公室,後腳就有“小不點”跟上來,向我彙報剛剛發生的打鬥事件:何天浩搶別人的零食,搶不到就拳眼相見,打了三個同學。那三個被打的同學氣呼呼地拽着他來見我,我正準備拿出我的殺手鐗——教鞭來訓斥他,可他一向是個不願接受批評的孩子,只要責備他,他就瞟白眼,一臉的敵意,一臉的不屑。用這種方法去制服他,恐怕是解決了一時,卻解不了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恐怕這一打,打的.不是錯,而是愁,而是恨。像這麼驕傲的傢伙,只能讓他自己承認錯誤了。

我連忙把他拉到我的身邊,問清情況,並給他分析分析打人的嚴重後果,最後我同意他説出的解決辦法——給人道歉。他本以為一聲“對不起”可以抹去他那罪惡的舉動,嘴角處流露出不經意的一抹笑意,但對面的同學察覺了,當他説完一聲道歉,同學並沒有馬上搭理,趁此,我讓他向受傷的同學一個個的道歉,説着説着,他的喉嚨漸漸沙啞了,眼眶裏淚水也直打轉,自那以後,上課總喜歡趴在桌上的他變得特別的精神,這淚水應該是心靈的洗禮吧!

都説小孩是無知的,可事實呢?他們聰穎過人,他們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只不過他們自制力很差罷了。也許我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改變,在把握原則的基礎上,多聽聽孩子們的心聲,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們需要我,我需要更多的思索,需要更多的探究······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12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讓我明白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知道真相,可是有時候真相不是自己能想到的。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 更離奇。讓我明白了想知道真相不容易。

就好像生活中的`偵探一樣,要找到蛛絲馬跡才能知道真相,不過真相有可能不可思議。也像道理一樣,不管多麼不可思議,它就是真相。真相是不能不相信的,就好像間諜戰中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是間諜,可是你不相信,最後不僅害了自己,還害了別人。所以我們不能戴着有色眼鏡去看事情,越不像真相的有可能就是真相,也不能不相信真相。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13

靜靜地聽着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我的思緒漸漸打開,慢慢回味,思索曾經看過的《蘇菲的世界》又有千萬滋味縈繞心頭,細細評味才發覺,哲學離我們是這樣遠,卻又是這樣近。而我,似乎從未真正瞭解過哲學……——題記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年僅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腦風暴,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祕的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的天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在瘋狂地眨眼睛,於是在艾伯特的帶領下,她穿越時空,走進了笛卡爾的哲學世界,笛卡爾説:“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對於“你怎能確定你的生命不是一場夢呢”這個問題,他設法從一個零點開始出發。他懷疑每一件事,而這正是他唯一能夠確定的事情。此時他悟出一個道理: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實的,那就是他懷疑。當他懷疑時,他必然是在思考,而由於他思考,那麼他必定是個會思考的存在着。柏拉圖曾經説過:“我們以理性所領會的知識要比我們以感官所領會的`更加真實。對於笛卡爾而言真是如此,他不僅察覺到自己是一個會思考的“我”,也發現這個會思考的“我”要比我們的感官所觀察到的物質世界更加真實。同時,他的哲學探索並未到此為止。他與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一樣,相信理性與存在之間有所關聯。依理性看來,愈是明顯的事情,它的存在也就愈加可以肯定。這就是他的典型的“理性主義”思考模式。

笛卡爾是質疑的代表,他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他不僅質疑別人,甚至有時還會質疑自己,這就不得不為人驚歎了。對於我們而言,別説質疑自己了,連質疑別人,恐怕都沒有膽量。所以我們應學會質疑,學着對自己的答案,解題方法,對師長,同學的答案,解題思路進行質疑,發現有錯誤的地方及時提醒,更正。不因自己的懦弱,膽小而使錯誤的答案深埋在心中。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本介紹哲學的發展史的書,但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説是在閲覽哲學的進程,倒不如説人類文明的足跡掩映於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裏在教堂以小時作為單位,計算曆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了。它反襯了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笛卡爾説“我思故我在!”可我卻茫然要問:我真的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如斯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蘇菲是少校筆下的主角,她因毅力有了自己的思想。那我呢,我的生命是否掌握在別人手裏,我是否也被一個看不見的人所主導?這一切的一切又有誰能告訴我呢?我雖只是浮塵,我亦想把自己掌控!

窗外的雨聲弱了。漸漸地,雨停了。太陽從烏雲後鑽出,它的光輝灑向剛剛被雨水浸洗過的城市。呵!冬日裏罕見的陽光啊!思緒迴轉,抬眸間才發覺紙上洋洋灑灑的留下了一片筆記——對蘇菲的,也是對席德的父親的,亦是對於哲學的。生命的歷程還在繼續,不曾停息,對於哲學,我亦將細細領會。——後記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篇14

《蘇菲的世界》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這顯然是一部哲學的入門級作品,雖然女主角只是個15歲的小姑娘,但我相信這本書不論對哪個年齡段的人來説都受益頗豐。故事中的'故事,思想中的思想,世界中的世界——這個經過喬斯坦·賈德巧妙編排的主線把歷史上重要哲學家及重要時期裏那些相對晦澀難懂的思想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足見其造詣之深厚。

縱觀人類的哲學史,感覺就如同印歐文化中強調的輪迴一樣,從研究自然到個人,又從研究個人到精神,然後又開始重新研究自然,接着又迴歸自我的探尋······雖然反反覆覆,但每次都能帶來新的觀念和新的進步,引導着人類社會的進步,正如黑格爾所説:人類歷史就是不斷的進步,使得人類朝着越來越瞭解自己的方向發展。

人的大腦才是真正的神奇啊,各種奇思妙想在不知不覺中誕生,然後通過實踐把這些想法變成了現實世界中的存在物······根本原因就在於人類一直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總是想知道為什麼,所以不斷的探索這個世界,不斷的發現新的知識,但是,隨着對世界、對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我們發現相對於已掌握的知識來説,竟然還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是我們仍然無法解釋的。難怪蘇格拉底説: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人類能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被好奇心的驅使去探索世界,以至於我懷疑好奇心消失的那天才是人類滅亡的開始。而這也在提醒我們每個人不要過於習慣身邊的一切,不要沉溺於以往的經驗之中,用一種好奇的喜歡發問的態度去看待我們所在的世界,這也是《蘇菲的世界》要讓我們每個讀者認識的道理。

標籤: 蘇菲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6162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