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孔子》讀後感

《孔子》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子》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讀後感

《孔子》讀後感1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李長之,他是一名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筆下,2500餘前年的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躍在字裏行間,著作有《魯迅批判》《中國文學史略稿》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孔子在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去過魏國、楚國等國家。他的知識非常多,後來還成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

這本書中的許多故事我都非常喜歡,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過宋國的時候遭到迫害》這個故事。這裏面主要講了:孔子懷着不愉快的心情離開魏國,他要往東南走,到一個叫“儀”的地方。孔子出了衞國國界,來到了宋國境內。孔子和弟子們歇在一棵大樹底下,孔子叫弟子們温習學過的禮儀。正在演習,因為奴役人民被孔子批評過的,宋國司馬大林,一些人來把樹給砍了,還要殺孔子。弟子們説:“應該快點走了!”孔子説“我有我的事業,老天會保佑我,宋國司馬能把我怎樣?”孔子一面拿話來安慰弟子,一面退了開去,為了免得在宋國遇到更多留難,孔子換上便衣,和弟子們逃出了宋的`國際。

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孔子在貧窮的環境下生活,但是他努力學習的心態還依然未滅,使他成為了一位有名的教育家。我們現在可以在這麼好的環境裏學習,我才覺得是一件多作文麼幸福的事情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孔子一樣,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孔子》讀後感2

作為教育家的孔子,用自身的學習經歷給大家説明了一個道理,與其盲目追求學習的進度,不如追求學習的透徹程度和境界。也許別人的學習進度比孔子遙遙領先,但是孔子達到的卻是不一樣的掌握程度和學習境界。

這點,在國小數學課外學習中尤其重要。由於巨無霸類的奧數機構超前預科式的課程體系的影響,國小數學課外數學學習中的進度比拼,風靡全國。三年級的孩子被裹挾着學四年級的知識,四年級的孩子自豪於已經把五年級的知識都學了,五年級的娃則已經到六年級的東西了。

超前式課程由於能給孩子帶來進度領先的自豪感,學習內容學校還沒講到而課外就提前接觸的新鮮感,十五天就能蜻蜓點水式地把下學期課本過完的輕鬆感,把孩子的學習進度領先錯當成贏在了起跑線上的`獲得感,因而深受很多家長和學生歡迎。對輔導班自身來説,課外課程走在學校前面講預科,比全面挖掘學校進度內東西的豐富內涵,也要容易的多。因此,超前進度的課外課程體系,雖然不符合教育規律,但依然很有市場和符合商業規律,以至最終商業規律戰勝了教育規律,甚至洗白成了新的教育規律。

有人説,我要超前學下個學期下個曲子,是因為這個學期這首曲子的東西很少,實際上是因為沒有去深入學習,不能挖掘其中豐富的內涵,所以只能往下趕進度,繼續淺層次蜻蜓點水式地學習新單元新曲子而已。

孔子學琴於師襄的故事,已經過去了上千年,可是這個故事所反映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依然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如果能讀懂其中的道理,並付諸實踐的話,就能幫我們找到更好的學習方向,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孔子》讀後感3

孔子,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一本書上,我終於“接觸”到了孔子。

有句話説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隻學習不思考,就會陷入迷茫之中,只思考不學習,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只有這樣,在能做到心中有數。反過來説,如果不努力吸收知識,總有一天,連思考的能力也會退化的。

雖説孔子年輕時就已出了名,但孔子仍不驕傲,非常謙虛。有一次,一位百姓問孔子:“你這麼淵博,你會的`玩意兒簡直讓我們叫不上名來!”孔子聽後,便有禮貌的説:“我會什麼呀,我只不過會駕車罷了。”原來當時有六種本領:禮節、音樂、射箭、駕車、識字、計算。這些是一個全才的人必須具備的,在這六種本領裏面,駕車是被認為最底下的,所以謙虛的孔子只承認了這一樁。孔子小時候也很愛讀書,有一次,城裏的人讓讀書人去給皇帝的兒子唸書,孔子激動不已,馬上去報名,這些人冷漠的對孔子説:“你一個小毛孩兒,又不是什麼名人,有不出名。跑來這兒幹什麼呀?快走快走!”這些話讓孔子很憤怒,同時也激發了孔子,他每天更加發奮讀書,吃飯、睡覺,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時間就看書,終於,孔子快成年了的時候,漸漸有了名氣,也有人找他拜師了。

雖然孔子已經死了幾千年了,但孔子的思想卻對我們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巨大影響,我們要學習孔子這種精神!在課堂上我要認真聽講,不能開小差,也不能取得了一點好成績就驕傲自滿,而應該學會謙虛,毛爺爺爺爺也説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要把這句話牢記在心。不負您的希望。

《孔子》讀後感4

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中國影響很大,而他坎坷求索的一生,也被歷代人説了又説。

本書作者李長之用最淺顯而輕鬆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輪廓為我們生動地勾畫出來了。李長之是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的抒情意味。在他筆下,兩千五百餘年前的孔子栩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躍在字裏行間。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第二十一章孔子絕糧,這章的主要內容是,楚國助陳進行反攻,陳國陷於混亂狀態,楚國的軍隊由楚昭王親自率領着,駐紮在陣國東北部,這時楚昭王病了,楚昭主派人問周的太史,這是什麼兆頭,周大史説,這預兆對楚昭王是不吉利的;但又説可以移在將相身上,楚昭王的`將相便紛紛向神祈禱,希望能代替楚王承受不幸。但楚昭王説:“這不成。將相是我的手足,如何可以代我受禍呢?”他沒有答應。孔子聽説楚昭王這樣,很佩服楚昭王的開明。孔子想,陳國既然在混亂中,就不如到楚國去。正好楚昭王也希望孔子能到楚國去,並曾派人來迎接。於是孔子決定上楚國去走一趟。有一天孔子被亂兵包圍住,帶的糧食也吃光了,跟從的弟子們又餓又累,有些人已經病倒了。但是孔子還照常給弟子們講學,照常彈琴唱,弟子們越來越不安定了,孔子便把子路叫來問道:“古時候的一首詩歌上説:又不是老虎,又不是犀牛,徘徊在曠野,是什麼因由?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孔子是一個有哲學的人,還是個刻苦學習的人!

《孔子》讀後感5

今年暑假我看了《史記》一書,其中(孔子學琴)這篇我讀了後感慨萬分。

這篇文章主要講孔子60歲時還向一位琴師學習彈琴,老師師襄子教他一支曲子,孔子每天都認真練習這支曲子,絲毫沒有厭倦和懈怠的情緒,足足練了十天,老師聽他的彈奏已經十分純熟。就對他説:“你可以學新的曲目了。”孔子卻説:老師,雖然我已經爛熟於心,但我總覺還未掌握節奏的技巧,後來他練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聽他彈奏,不絕讚歎,認為他已經掌握了節奏的`技巧,可孔子仍然搖頭對老師説,他還沒真正地領悟樂曲表達的思想感情,於是孔子繼續練習這支曲子,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來聽他彈琴,説他已經領悟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可孔子再一次搖頭説,自己還未想像出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事隔多日,老師再來聽他彈起曲子,師襄子有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彷彿看見一個人正在嚴肅而深沉地思考……

孔子也説:是啊,現在我可以想像出這個人的樣子了,他就像一個王者——周文王的樣子,師襄子聽到這兒,深深地拜了兩拜告訴孔子這支曲子名字就叫《文王操》啊!

我讀後想到了自己,感到十分慚愧,我平時學小提琴總是拉熟就行了,認為自己已經不錯了,根本就不想吃點苦多練。

我每次做奧數題也是如此,只要會第一種解題方法就不會再去想第二種、第三種解題方法了。媽媽説我不求甚解,讓我再想第二種解題方法,我就會十分生氣,暴跳如雷,甩筆扭頭就走。自從看完這篇文章,想到了孔子60歲開始學琴,學得還那麼刻苦認真,精益求精,我下定決心向孔子學習,學習他這種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認真學習,刻苦拉琴,讓自己的學習和拉琴更上一層樓。

《孔子》讀後感6

翻閲《史記》,心湧波瀾 ,孔子世家讀後感。 千年歲月,如在目前。

列國紛爭,遍地硝煙。 權奸害國,朝代更換。

時光推延,歷史春秋。 《孔子世家》萬事之聖。

河圖出書,鳳凰來儀。 尼山誕聖,泰山北斗。

闕里孔子,坎坷一生。 三歲喪父,少年喪母。

中年喪妻,晚年喪子。 人生不幸,未能壓倒。

憶孔子昔,慈母垂教。 尋師問難,晝夜苦讀。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十年奮學,博古通經。

自強不息,終成大器。 千古美名,夫子賢聖。

布衣孔子,三十而立。 首辦私學,濟世救時。

設立杏壇,有教無類。 全民教育,名垂青史。

平等教育,彪炳於世。 至聖之師,千古孔子。

哦籲!孔子,倡舉仁政。 以德育民,主張仁愛,

推崇禮樂,和諧大同。 偉大之舉,令人嗟歎!

歎惜孔子,生於亂世。 禮崩樂壞,壯志難酬。

周遊列國,顛沛流離。 幾遭不測,抱負不改。

嗟呼!孔子,辛勞一世。 倦鳥知返,晚年歸裏。

刪改詩書,編訂禮樂。 修整春秋,排序易經。

開先學易學之先河, 創先學易學之先聲。

杏壇育人,桃李滿園。 弟子三千,賢者七二。

中華人物,功蓋千秋。 中華文化,名垂萬世。

悲呼!孔子,報國無門。 壯志難酬,心中憂憤。

死前扶門,一曲悲歌。 催人淚下,太山環乎!

樑柱摧乎!哲人委乎! 悽悽慘慘,抱琴而終。

嗚呼!孔子,名垂千古, 星移斗轉,地覆天翻。

滄海桑田,泰山難憾。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再歎孔子,帝王之師。 臣民之師,天下之師。

《孔子》讀後感7

課文《孔子拜師》主要講述了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裏,我看到了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老子禮節高超,謙虛謹慎。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國小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

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主要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於是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幾個月後來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見一架馬車,車旁站着一位70多歲的老人,孔子想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連忙説:“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老子説:“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説:“學無止境!” 這充分説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謙虛,禮貌待人,而且表明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值得我們學習。我還認識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真正含義,這將激勵我努力學習。

《孔子》讀後感8

快樂的寒假,我像飛出籠子裏快樂的小鳥,坐在刺桐公園的石椅上,掏出吳祚來寫的《孔子學堂》,聚精會神地閲讀起來。

多麼引人入勝的經典古文呀,我稚嫩的心靈跟着《論語》簡練深奧的文字,與孔子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交流,在樸實的生活之中和道德對話裏得到盪滌。

從《孔子講道》我明白只有追求真理,才能實現人生的目標;從《朝聞道,夕死可矣》我感受到仁愛、智慧、勇敢是真正的夥伴;從《知之為知之》我感悟到:只有刻苦、持之以恆地學習,才能收穫知識的果實。

其中,我最喜歡《君子(上)》這篇論述。孔子告訴弟子:“君子無所事。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句話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其實説白了,就是凡事不能與別人爭執不下,即使在比賽中,也應該互相謙讓,這才是一個君子應有的修養。看來,我也算是“君子”。

春節將至,購票大隊排成了頭不見尾,尾不見頭的長隊。我和爸爸從早上8點排到了下午2點,終於望見售票窗口的影子,我深吸一口氣説:“爸爸,我到旁邊去運動一下。”剛剛走出幾步,我看見離我們二三十米遠的地方有一個老爺爺,正顫悠悠地拄着枴杖,無精打采地排着隊。我想:這位老爺爺一定排很久的隊,開始體力不支!怎麼辦呢?我跟爸爸小聲商量:“我們跟老爺爺換一換位置吧!”爸爸語重心長地説:“你真是一個懂得尊老、謙讓的好孩子。”我和爸爸重新站到隊伍後面排隊,但看到老爺爺買完票高興地樣子。我一點也不後悔。

“君子明白正義,小人只知道利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的語錄像是冬天的.陽光,帶來無比的温暖;像是黑暗中的明燈,照亮前進的方向;像是甘甜的泉水,帶來心靈的滋潤。

《孔子》讀後感9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大學教授李長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孔子的故事。通過這本書我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儒家學問影響是非常大的,然而他坎坷求索的一身,也被歷代人説了又説。本書作者李長之用最淺顯而輕鬆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輪廓為我們生動的'勾畫了出來。李長之是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筆下,兩千五百餘年前的孔子,栩栩如生的身影活躍在字裏行間。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過匡城被拘留》講的是孔子在衞國沒呆幾個月就離開的故事。他由於走得很倉促,又由於自己坐車,而他的弟子大多數是步行的。這其中就有子貢。當時的子貢還是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因為他找不到老師孔子了,很着急,就對路人詢問起來。有一個人笑嘻嘻地告訴他,我只看見東門有一個人長得很體面而且兩腮很像堯帝,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腰像大禹,不過比大禹又短了三寸,而且樣子很狼狽,像一條喪家狗。子貢知道這一定是孔子了,便找到東門,終於追到老師孔子了。孔子見着子貢並問他去哪裏了?是怎樣找來的?子貢便把剛才聽來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聽了就笑道:一個人的説法是不正確的,不能以點概全,不過説我像條喪家狗,倒一點不錯!一點不錯!

讀了這篇文章,我瞭解到要形容一個人的面貌,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只針對一處的特點來進行形容,要從整體上形容一個人的面貌。

《孔子》讀後感10

讀完關於霍金和孔子的文章我受益匪淺,霍金,他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教授,他雖然患有嚴重的殘疾,雙手只有3個手指能動,但是他沒有放棄他一直努力地去實現它他,他憑着自己的精神完成了這次不同尋常的理想人生。

霍金,他出生的日子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週年紀念日,一些人認為他很有福氣,但是他認為他和普通人一樣, 他小時候也很頑皮喜歡做一些小發明來開拓他的思維空間,上中學時,一位數學教師激發了他對物理學的興趣他認為化學是一有趣的學科,但他想探索宇宙的底藴。

中學讀完後他考入牛津大學,他不負父親的期望並考上理論物理學業的博士研究生,在研究學習階段霍金得了一種怪病,這使得他更加遲鈍,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並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他認為自己要為人們作出貢獻不讓自己淪入苦痛以回報上帝對他的恩惠。

後來他努力研究天體學,他將熱學引入黑洞的研究這大大加深他對黑洞的認識,由於他在天體物理學研上獲得取得優異成績,他獲得1978年愛因斯坦獎,現在霍金已經年過中旬,但他還經常去外地遊玩好像一個年輕人。

孔子,這個家喻户曉的名字,他為中國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在世時已被喻為“天縱之父”,《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這本書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孔子的這種習慣對我們子孫後代都有着重要影響,孔子不畏艱苦帶領弟子周遊列國,但是他沒有受到各個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沒有灰心喪氣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我們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放棄不拋棄,那我們就一定會在一件事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孔子》讀後感11

《孔子的故事》講的是孔子一生有記錄的大事,像第一次參與政治活動呀、開始教育事業呀、和老子會面呀。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會面,講的是孔子要到洛陽去,好學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歷史悠久的京城洛陽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在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裏。所以他想到那兒去好好學上幾天。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這樣一段話,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捨地給他送行並且根據自己的處事態度告訴他:“我聽説有錢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錢,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了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第一句是你所鑽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剩下這麼幾句話,你不能把這些話看得太死;第二句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出門應該坐車,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句是我聽説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

老子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學東西要靈活,能做到舉一反三。《孔子的故事》裏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孔子》讀後感12

在孔子如來裏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三思而後行這句話。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魯國有一個大夫叫季孫行父,”此人非常謹慎,做事三思而後行,大家都很敬佩他。孔子聽到這件事後,含蓄的批評説:“考慮兩次,就可以了。”很多人以為,三思而後行是孔子説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實,恰恰相反,是孔子反對的,孔子説的是:“三思而不行。”

一般都説做人做事要三思而後行,而且都是老夫子教導我們的上帝。老夫子如果有靈,一定會暈倒。這句話原來是孔子在評論季文子這個人,説他做事過分小心,思慮太多,往往都為自己考慮不好。孔子説:"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可是現在有人居然理解成:孔子説:"要再思考一次才可以。"意思是説,季文子三思而後行還不夠,要再思一次才可以行。而且這種解釋還能出書,可謂誤導大了。

在生活中做一件事就是要深思熟慮要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下一步要幹啥,不能任由自己隨性子來要不然就會釀成大錯。

這句話又讓我想到了自己,我總是做是慢吞吞的.,也總是粗心。每次作業都得寫到周天,每次都不能在週六寫完。這樣也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其實我的作業是可以在週六寫完的,只要我認真的寫和不思想拋錨,不要寫着作業想着其他事情。也許我應該會很快寫完的。

《孔子》讀後感13

孔子周遊列國,大概從55歲開始,68歲時結束遊歷,共用了13年時間。然後,孔子回到故鄉魯國,致力於講學着書,7年後,即孔子73歲時,與世長辭。

那麼,在孔子長期的遊歷生涯中,有過開心的經歷,也有過兇險的遭遇;有時被人歡迎,有時被人追殺,甚至“惶惶如喪家之犬”。可以説,孔子在遊歷中失去過很多,但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未變。這種堅持,最終成就了孔子。

由此,我想,每一件事情的成功,無不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的代價。比如,明時的徐霞客,長年在外遊歷時,也遇到過強盜,並與之發生過殊死搏鬥。但徐霞客並未因為遊歷途中會遇上壞人而停止遊歷;假如這樣的話,我們今天或許就看不到《徐霞客遊記》了。

所以,如果一個人選擇了一條路,並要把這條路走到底、走出光明來,就註定要承受未知的壓力與煎熬。倘若你堅持住了,就會過上你想要的生活;倘若你堅持不住,中途放棄了,或許對你來説,一時可以輕鬆下來,但你在年老時,必會為之而痛悔。

因此,每每看到孔子周遊列國時期的種種艱辛,我想,上天應該是公平的,你的成就往往與你承受的艱辛成正比。如果你連這些艱辛都不能夠承受,上天又怎能放心把那樣的輝煌交給你,又怎能放心交給你?一個人的財富,不僅僅是現有金錢數量的多少,抑或是可視化的物質,而應該是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別人承受不住,你能夠承受住,那麼,你一定會出人頭地,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任何人,都應該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在這過程中,努力地在你的夢想征程上前仆後繼。孔子能,你也能,一定!

《孔子》讀後感14

當我讀到孔子好學不倦地學琴這個故事時,令我深感啟發,令我非常得感動。就讓我來跟大家説説他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讚揚孔子好學的精神,孔子都六十歲了,還拜師學藝,真令人佩服。他學琴跟別人大不一樣。此話怎講?就聽我慢慢道來。別人學一首曲子,往往只學一兩天,就學好一首曲子,迫不及待地學另外一首新曲子。而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苦練就是十多天,明明已經練熟後,卻不肯學另一首新曲子,還是要練已學會的曲子。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孔子不僅要學會曲子,把它練熟,還要以曲子的旋律揣磨出創作人的.姓名、人品、性格,甚至他的精神。孔子好學,孜孜不倦的精神令孔子的老師都非常感動,最終,孔子終於成功了,完成了他的目標。

唉,我跟孔子簡直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吶!我深感慚愧。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難題,我左思右想,絞盡腦汁,怎麼也想不出這道題目的答案。突然,我想起在參考書上有這道題目的答案。我心裏似乎有兩個小精靈,爭吵不停。善良的小精靈説:“不行,好孩子要不恥下問。““哼!才不是呢!還是看參考書吧!這樣快一些。“邪惡的小精靈説。説着説着,便打了起來最終,是邪惡的小精靈獲得了勝利。於是,我快速翻開參考書,連忙把答案抄了上去。作業批好發下來後,我得了個優秀,還被老師重重地表揚了一番。可是,當我再次翻開作業本時那個大大的“優“字,它好像在問我:“你真的懂了嗎?嗯?“我現在越想越難受,今天,孔子學琴的故事提醒了我,作為副班長,在班級裏應該起帶頭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難題要向人請教。

讀了《孔子學琴》這個故事後,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好學,是進步的階梯,也是成功的基礎,只有勤奮好學,才能成功。

《孔子》讀後感15

孔子,每當看到這兩個字眼,我心中總會湧起深深敬佩之情。他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人民稱為孔聖人,萬世師表,即使到如今這發達的時代,孔子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他的話語仍令我們受益匪淺。《孔子的故事》讓我兩次深刻地領會到孔子的思想。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孔子在62歲時已帶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險,但卻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卻未因此而退縮,仍是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

“安貧樂道”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之間,他寧可承受貧窮的生活也不會放棄道義,他的高尚品德依舊深深打動首我們。然而孔子也並非完全不求富貴,只求道義,孔子也曾説:“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人生之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任何知識都十分有興趣,因此他博學多才。孔子不僅勤奮好學還十分謙虛。“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們寶貴的學習經驗。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幫別人改正錯誤。“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這都是孔子做人的準責,而我們做為華夏文明的繼承者也應學習孔子的精神。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學會待人善良,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引領我從一個幼稚的孩童成為一個明理的學生。孔子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孔子的故事》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書。

標籤: 讀後感 孔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rl5d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