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我們仨讀後感(集合15篇)

我們仨讀後感(集合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仨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仨讀後感(集合15篇)

我們仨讀後感1

楊絳先生的一本回憶錄,初讀第一部分,沒有讀懂,一直到結尾,才明白寫的.是什麼意思。如此年紀的人,其心路歷程一般外人無從得知,頂多也就是口述,別人記錄,難得楊絳先生如此高齡還能有這般筆法。一邊是老伴兒,一邊是閨女,無能為力,卻又想寸步不離,幾十載風雨相伴,卻落得孤家寡人,僅撰一文,以慰思念。

時局動盪,思想更迭,在亂世中只想專心讀書做學問,卻被外界所左右,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只求平安。著書立説,翻譯外文,無愧於心。才華橫溢,世事弄人,身處桎梏,“文思”被“限量”。

在外是名人,是學者,是教授,在家只是家人,風雨攜手,同喜悦共患難,身隔兩世,心繫一身。聚散無常,唯此般情誼,長存人世之間,任後人憑弔,卻又在不知某處,悄然上演。

我們仨讀後感2

花一個週末讀完了這本《我們仨》,準確來説也四個來小時,篇幅較短,記錄的大多是回憶的生活瑣事,但就是在這生活瑣事的字裏行間中,洋溢着滿滿的“情”,親情,温情,悲情。

“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帶着滿滿的思念,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失散的仨人,只留下楊絳先生一人來思念,確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是死別的深痛思念。

敬佩錢鍾書和楊絳先生對生活、對家庭的態度和方式,與世無求,與人無爭,一家人相守在一起,同甘共苦,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在點滴生活中發現樂趣。也敬佩他們對自己興趣和工作的堅持,不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讀書和工作,相濡以沫的兩人有共同的`樂趣是莫大的幸福。

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生活。要學的是這種面對紛繁複雜的世事淡然處之的態度,是這種始終不迷失自己堅持做喜歡的事的狀態。快樂可以很簡單,但快樂又來之不易,就像楊絳先生説的“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要學會珍惜當下的時光。

寥寥數句,聊表對本書的喜愛。讀了楊絳先生的作品,又勾起我重讀錢鍾書先生《圍城》的興趣了。

我們仨讀後感3

週日一天看完這本出自楊絳先生的小冊子,知道楊絳是從《圍城》開始,一本幾乎家喻户曉的書籍被改編成電視劇後又火了很長時間,以至於像我這麼不愛看書的人都知道了錢鍾書以及跟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楊絳先生。在去年追憶楊絳的過程中對她的生平又增添些瞭解,一直想看看她寫的書,這本《我們仨》被再次映入眼簾,但一拖又是一年。

一天看完一本書,現階段的我顯然還沒有這個能耐,是因為這本書準確講應該算一篇長篇散文,回憶了一家人一輩子經歷的那些點點滴滴,度過的那些艱苦而又快樂的日子,平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

這個標題本計劃由一家三口合力完成,各自寫一部分,在錢媛寫了一部分後因病去世,第二年錢老也相繼離世,於是任務就落在母親身上,時隔四年後她在92歲高齡完成寫作並發表出來。

網上對本書的.評價很高,特別是從專業的角度對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給予高度評價。我從中看到的是一個母親、一位妻子對家人的深深思戀,在家庭裏表現出的温暖親情,對相聚的呵護與期盼。

我們仨讀後感4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讀至散文末尾,一種心酸化作乾枯的藤蔓爬山柔弱的心田,久久不去。靜坐了好一會兒,仍是不捨得合上書的尾頁,瞬時,痛苦、悲傷、難過與悽然彷彿都隨着歲月的'積澱在楊絳先生那清澈的眸子裏化作紅塵中的平淡與安詳。

人生如夢,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們何必去追求那功名利祿,何必去向往那榮華富貴,何必去在意那浮雲糞土般的紙醉金迷呢?何不靜下心,慢慢來,讓如水般的平淡浸染自己的身心,平淡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沒有驚濤駭浪,亦沒有狂風暴雨,只是一葉小小的扁舟在和風裏靜靜地數着陽光下碧水的波紋,簡單又幸福。

讓億萬顆心隨時光跳動,打響歲月的節拍,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我們何不珍惜身邊的愛人,品味生活的真諦,奏響生命的樂章,在彩雲和琉璃裏綻放最美的色彩,在人生的小路上留下最深的腳印!

我們仨讀後感5

每天晚上睡覺前看上幾頁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真的是一種享受,我是從第三部分開始看的-《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前兩部分我還沒看,我是個平凡的人,我只想看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對於他們的生離死別我真的不忍心看,如果不是這本書,我還真的忘了錢老和圓圓離開我們已久了。

我最衷情錢仲書夫婦的低調和博學,而錢老的幽默和楊老的平和更是讓人生敬,一本書反反覆覆看了幾遍,可是我卻無法説出我的感受,他們面對困苦時的平靜,面對榮譽時的低調,為人處事只求無悔於心,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論困苦與榮耀,始終寵辱不驚,真是於平凡中顯出不平凡。

對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的'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温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樸白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多餘,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那裏是一種淡定自然,在讀者那裏卻常常禁不住潸然淚下。生活在回憶中的楊絳先生,可謂得了漢語的精髓,世入了人生的化境,讀這樣的書,真是讓人既心往之,又感慨萬千。

一個不平凡的人,寫了一本平凡的書,卻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響,這就是楊絳和她

我們仨讀後感6

世間所有感情中,唯親情的愛最為熱烈,最為持久,最為真摯。

真情流露的文字,總能打動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感動着我們每個人。

好像沒有什麼能夠比得過和家人在一起時那種喜悦的心情,更為強烈的感覺了吧,因為親情,總是血濃於水的。雖然平淡,但是真實。百味人生,才叫日子。

當愛情在生活的蹉跎下,依然保鮮,融入平平淡淡的日子裏,真真正正的.變成親情之後,依然相親相愛,這樣的愛才是真愛。楊先生與錢老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更是我們這輩人望塵莫及的,説成奢飾品也不也過。

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最好的娘,唯楊老一人。最真的生活,最善的親情,最美的仨人,唯“我們仨”一家。

仨個人的親情,在楊先生的筆下,人物栩栩如生,在仨個人的生活裏,總是那麼有滋有味。你們在,我就在。在一起,就是一切。

我想,這才是一家人最真摯最深沉的感情流露吧。只有家人才是最懂你,最愛你的人

鍾書雖然遭厄運播弄,卻覺得一家人同甘共苦,勝於別離。他發願説:“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只有死別,不再生離。這才是讀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吧。

我們仨讀後感7

楊絳隨着船一遍又一遍地追隨着那對父女的身影,最後爬上了最高的山,喃喃着看着他們順流而下,化為一個點,直至不見。

後來,我知道古驛道是醫院,那一個連一個的夢是真實在她身邊發生的事時。在深夜,心是沉的,腦海裏似乎出現了楊絳在每日早晨去醫院靠着錢鍾書談論圓圓,黃昏又顫顫巍巍回家的情景,在聽聞父女倆死訊時站不穩跪在地上掩面的情景,在回憶往事淚濕衣襟的場景。

她把往事一件件磨成珍寶,血淋淋地從心裏面拿出來。錢鍾書自嘲笨手笨腳,卻還是為了楊絳做了一輩子的早餐。錢媛天資聰慧,卻仍聽信贊同父母的話。錢鍾書愛楊絳,為她寫出至高無上的評價。

錢媛愛楊絳,年過六十仍親暱地纏着她。他們互相依靠,相濡以沫。人間沒有永遠,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它讓白髮人送黑髮人,讓幾十年的.愛情生死兩隔。楊絳是很可憐的,又是很幸運的。她一人獨守這世界,卻有人為她編織長達萬里的夢。我不敢想多年以後,她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寫下這篇回憶錄,除了肝腸寸斷,是不是所有温馨甜蜜都夾雜着苦澀?

但值得高興的是,最後的最後,他們仨,肯定會再相聚。

我們仨讀後感8

就是如此相知相愛相契的一家人,在1997年錢媛病逝,1998年錢鍾書病逝,楊絳女士已經是83歲的老人,受到了何等的打擊,非常人所能承受,楊絳在描述愛女病重去世時自己悲痛欲絕的心情時:

“我覺得我的心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

“我的心上蓋滿了一隻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淚一起流下來”

“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湧,直湧到喉頭。我使勁嚥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直往我胸口的窟窿裏灌。我痛不可忍,”

那是描述怎樣的一顆母親的'心呀,心碎了,掉在地上,又加上寒風,直往胸口裏灌,誰能忍受這般的痛徹心扉,讀到這些充滿悲情的文字,給我以強大的震撼,情不自禁的撫摸着自己的胸口,淚水如泉水一樣盈眶而出……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我們仨讀後感9

我們仨:錢鍾書(Pop)、楊絳(Mom)、錢媛(圓圓)。一本記錄先生一家三口家常點滴的書,沒有華麗的言語,感覺很平淡很温暖,一路看完卻淚目不堪,原本是錢媛住院期間想寫的回憶錄,然而或許是“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一九九七年早春,錢媛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他們仨人就此失散了。於是由先生延續完善了這本書。

他們這個家,很樸素;他們仨個人,很單純。他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先生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他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他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如此讓人羨慕的一家子,博學多才,正直善良,温暖親切。

錢鍾書和楊絳先生是幸運的,兩人相伴一生,不管面對什麼坎坷磨難,沒有戾氣,只有温情。先生總是輕描淡寫,甚至總能感受到他們苦中作樂的幸福。先生和鍾書相處的陌生,實在是讓人太羨慕。我懂你的.好,你懂我的心,永遠遷就包容對方。一輩子,實在難得。

平凡而又偉大的一家三口,温暖、有愛、有情、有趣還有調。他們這一家實在是太讓人嚮往。

我們仨讀後感10

人世間不會有小説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像一場夢,充滿悲歡離合。

這本書講述了楊絳錢鍾書一家温馨的日常。在這個家中三個人互相守護的.故事。正如楊絳所説:“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他們和普通的家庭一樣,一同承擔困難,一同享受快樂,過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但在無常的命運面前家庭的平淡幸福是如此渺小,她無法決定命運齒輪如何轉動,即使命運如此不公,她仍選擇將三人的回憶沉澱,將生活細碎美好的經歷當做生命的温柔源泉滋養自己的內心,以此來抵禦命運給予的傷害。

羅曼羅蘭説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併且仍然熱愛它。這種英雄主義深深根植於日常生活和人與人間的情感中。人生裏總是要將滿滿缺缺的點集合在一起,堆成一塊,成為一片,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

我們仨讀後感11

《我們仨》使我感到這血濃與水的親情,這被多上文人所歌頌的孝道與愛,可以是如此的淳樸,也本來就是如此的淳樸。

楊絳在回憶,回憶丈夫的笨拙與可愛,回憶初得愛女的喜悦,回憶女兒的聰明與孝順,回憶許多年來一家人經歷的'風風雨雨,三個人同甘共苦……不知道她在寫下這一個個故事的時候,有沒有在不由自主的勾起嘴角微笑。我想肯定如此。

在第三章的剛開始,楊絳便寫道錢鍾書大喊:“娘!阿圓欺負我!”也説道他們夫妻倆曾合夥説女兒是學究,是傻瓜。錢媛還説:“爸爸只能當我的弟弟。”一家三人,宛若朋友一般親密,互相關愛,互相尊重,這就是最大的幸福。最後一家人失散了,也應該是老天同樣眷顧這樣的幸福。

愛,無需歌頌,真誠即可。幸福,無需尋找,生活中滿滿的都是幸福。

我們仨讀後感12

楊絳先生時常夢見鍾書忽然不見了,只有她一個人,站在荒郊野外裏,鍾書不知道哪裏去了。楊絳先生還在夢境裏面看着圓圓生命逐漸的流逝。圓圓先走了一步,不在了。她繼續堅持守在鍾書的身邊,直到有一天鐘書跟她説:“絳,好好裏”,她都忘記了有沒有説“明天見”呢,也許時間太倉促來不及説再見。楊絳先生在書中以夢虛寫死,記錄了他們仨在最後一段相守的歲月,可能是虛幻的想象能給她一點安慰吧,那只是夢,他們在夢中失散了。而她一直在尋覓歸途,尋找失散的丈夫和女兒,他們一定會在一起的,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楊絳先生説“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温一遍,和他們再聚聚”。三里河的家已經不復是家,只是她的客棧罷了。錢鍾書彌留之際對她説:“絳,好好裏”,她答應了他好好的生活到了現在。如今在客棧歇息夠了,她離開了這座客棧尋找他們仨的`家,只是這一次她沿着的這條路是他們走過的,她肯定能夠找到他們 。他們父女兩個像個哥們,還是她的兩個小頑童的模樣在前面等着她。而她會在錢鍾書的面前抱着她的女兒,依偎在他的懷裏,“鍾書,我一直記得你的話好好裏活到了現在,我們仨晚了十九年才相聚”。

我們仨讀後感13

很久沒有因為看書感動得掉眼淚了。沒有撕心裂肺的呼號,沒有驚心動魄的橋段,有的只是平靜的訴説,點滴的回憶,直擊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楊絳的文字樸實簡單,就像是在閒話家常,但不絮叨。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他們仨之間的深厚感情。他們的心如此緊密得貼在一起,彼此依靠着攙扶着經歷了歡笑與苦難,有再大的風雨也衝不垮他們。他們的生活並不平靜,但楊絳始終平靜得敍述着,那種平靜讓人肅然起敬。

楊絳的行文輕盈流暢,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回憶總是片斷的,就像是一顆顆大小不等、形態各異、顏色不均的珠子。想要把它們串成漂亮的鏈子,需要懂得如何取捨、組合及排列。顯然,楊絳精於此道。

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是無聊而瑣碎的`,甚至充滿着煩惱和憂慮,精彩和風光只會像流星般劃過天際。可當你回頭再看,精彩和風光已然消散,無聊和瑣碎讓你覺得無比充實和甜蜜,曾經的煩惱和憂慮成了可以一笑而過的浮雲。陪你走過無聊和瑣碎,經歷過煩惱和憂慮的人(人們)還在身邊,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們仨讀後感14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帶給我複雜的感受,會跟着它開心的時候歡笑,跟着它悲傷的時候流淚,跟着它的離別心酸,我想正是它的樸實無華才能顯出情感的真摯,才能真切的打動人。錢鍾書一家三口的相親相愛,不離不棄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

全書以夢魘般的古驛道開頭,楊絳先生天天的夢魘,感覺到她內心的極度恐慌,一家人在古驛道相聚而後失散,年邁的`老人惶恐得在人生的驛道上,愛女跟先生相繼去世,更是傷心悲痛。她説三里河的家,已經不復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這份淒涼,讓人看得傷心落淚。

而後,楊絳先生用了平淡樸實的需要回憶了他們的過往,剛結婚隨錢鍾書先生去牛津,兩個人自己第一次做飯,稱自己笨,每天早上錢鍾書都會為楊絳先生做好早飯,苦中作樂,志同道合,而後有了女兒,有了家就有了一切,她們三個在一起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樂趣。

在為這個家庭幸福感動的同時讓我也有所感悟,幸福是什麼,幸福其實是一種感受,別人覺得你苦,但是你們苦中作樂你們覺得幸福,幸福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因為我們仨在一起。只要我們在一起,這就是幸福,永遠幸福!

我們仨讀後感15

楊絳先生以深觸的筆法描述了他們一家三口63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那種人生的體驗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才會明白。這是一本回憶錄,也是一部生命史。

正如先生語錄中所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我們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盼望着建功立業,想要經歷一番驚濤駭浪,走一波世事無常,但是心靈的寧靜淡泊才應該是我們真正的心靈歸宿。

或許只有像楊絳先生那樣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才能夠悟到這樣深刻的真理吧。讀《我們仨》得到的不光只是心靈的寧靜淡泊,還有一種對家的`愛戀,我們常常對幸福有着不一樣的理解,是愛情、是友情,更多的應該就是親情了吧,《我們仨》是一部家庭生命史,一家人在一起,沒有什麼支撐不下去,我們將來也會有自己的家庭,一家人在一起,這或許才應該是最大的幸福吧。

幸福,淡泊,應該是我們在追名逐利之後才會發現的吧,願我們所有人都能夠真正早一些體會的到,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標籤: 讀後感 我們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v74k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