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國中生《孔乙己》有感五篇

國中生《孔乙己》有感五篇

國中生《孔乙己》有感五篇1

我初讀《孔乙己》這篇文章是在國中的語文課上,當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孔乙己教“我”寫茴香豆的茴字的情節,從這一細節我對孔乙己有了與我同學都不一樣的看法,我那時就覺得他是善良且淳樸的。後來我不帶有任何目的來細讀這篇文章,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國中生《孔乙己》有感五篇

來談談我認為的孔乙己的缺點吧。首先就是好吃懶做,這一缺點也導致了他被打斷腿甚至可能被打死。他本來是可以憑藉自己寫得一手好字來謀生的,但是他卻不好好幹,反而去偷竊,淪為了大家的飯後談資。不會拖欠酒館的錢,但是他卻去偷書,被吊起來打也不知悔改。其次就是同樣有些瞧不起和他同階層的人,也非常的好面子。在其他客人問他是否識字時他非常不屑於回答,即使並沒有多少錢也要穿着又髒又破的長衫,藉此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在別人説他偷盜時他一直狡辯,不希望別人不顧他的自尊心這樣説他。最後就是有些迂腐,和別人交流時滿口的之乎者也,迷戀當時的科舉,非要教我“茴”字的多種寫法,他的種種做法讓“我們”不想跟他交流。

但仔細一想,這些缺點又真的可以代表孔乙己這個人嗎,或者説他身上的這些缺點真的是他的錯嗎。我個人認為,這些缺點正是那個時代對孔乙己的毒害的證明,我們不能站在當今時代的立場上去評判孔乙己。孔乙己受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影響,一直將“學而優則仕”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只知道讀書卻也因為當時的科舉制度的弊端一直沒有中舉,但他一直是認為自己是個“讀書人”,不應該為去做體力勞動,也瞧不起做體力勞動的人,低不成高不就,才顯得“好吃懶做”。至於他有些瞧不起和他同階層的人以及好面子只穿長衫,也是因為他受那個時代的影響,覺得自己應該做官而不是像他們一樣大字不識一個只能做些體力勞動,孔乙己一直認為自己不應該和穿短衫的人一樣,擠破了腦袋也想進入穿長衫一類人的圈子。孔乙己的迂腐也更與當時的社會環境脱不了干係,當時所有的讀書人基本都奔着科舉考試去的,孔乙己當然也不例外。

他的很多缺點其實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且人無完人,這麼一想其實我覺得孔乙己也並不像國中語文老師講的那樣不堪了。更何況他還有許多的閃光點。孔乙己是十分善良與單純的,這讓我覺得他是一個不錯的老爺爺。自己十分貧窮,卻也捨得跟小孩子分享一文錢一碟的茴香豆,這個真的有點了不起,設想一下:你好不容易得到了對於你來説十分珍貴很少可以吃到的食物,你會願意把一部分分給素不相識甚至還會嘲笑你的人嗎?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蠻佩服孔乙己的。在受到“我”的鄙夷與偏見後不生氣,反而仍然站在“我”的立場上(認為“我”當上掌櫃後用得着)想要教“我”茴香豆“茴”的不同寫法。你會受到不屑之後仍然為一個陌生人考慮嘛?不管哪個時代,更多的人是選擇旁觀的,不會想要為別人考慮。孔乙己卻會為一個嘲笑他的人考慮他的未來,真的令人很感動,用現在的話説,孔乙己是真正的英雄,自己經歷的都是生活的黑暗帶給別人的卻都是光明。

讀一本書,最重要的是借書中的人物和觀點來反思自身。首先從那些嘲笑孔乙己的人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一些缺點,人們總是會去瞧不起有點理想但卻沒有任何成就的人,也總是會以自己固有的偏見去看別人,常常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覺得別人的死和自己都沒有關係。而我們既然讀了這本書,看到了這些人,就要避免成為這樣的人。再從孔乙己身上,我覺得以現在的觀點看,導致孔乙己的悲劇最大的原因(除去時代的影響)是他的好吃懶做,自認為自己有本事所以不想去做體力工作。而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想法,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時也要能做一些簡單無趣的工作,不要“低不就高不成”,一個能做大事的人一定是能做好小事的人,要記得月亮與六便士同樣重要!

國中生《孔乙己》有感五篇2

《孔乙己》是魯迅筆下的短篇小説,主人公孔乙己更是一個深受封建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讓我們看到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而生在那個時代的人們是何其不幸,其悲慘的下場正是對封建王朝的抨擊和嘲諷,而這篇小説就是為了驚醒中國人,改變自己的思想,是從精神上給國人醫治病症,讓我深受啟發。

小説描寫了孔乙己去鎮子口咸亨酒店喝酒的情節,孔乙己本來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人,但仍然穿着長衫,把自己裝扮的很有學問和身份。當他在付賬的時候,還將錢一個個擺出來,顯得自己很闊氣一般,實際情況是,他不會營生,不懂得賺錢養家,當他要面臨討飯的境地時,就去幫人抄書寫字,賺取幾個大子兒餬口,而這時他參加科舉得到的唯一個長處了,寫得一筆好字。

而諷刺的是,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穿着長衫還站着喝酒的人,因為只有短衣幫因為窮困才只喝酒,不點菜,孔乙己也是如此,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而這也是封建時代的讀書人共有的無奈和淒涼。而他也有一個讀書人的氣節,那就是從不耍賴,欠酒店的錢是肯定會還上的。

故事的結局並不好,孔乙己因為拿了丁舉人幾本書就被其私設公堂打斷了腿,從此成為了一個殘疾人,只能用雙手爬行走路,而作為一個普通人,根本不敢和丁舉人討公道,而這樣的事,在那個“吃人”的社會裏也是不會被腐敗的官府過問的。

孔乙己因為殘疾無法謀生最後死去了,而他僅僅是封建社會裏眾多被刻度制度毒害的人之一,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和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醜惡。

我們要珍惜今天的民主社會,建立自己的科學價值觀,勤奮努力做一個上進的人,不能像孔乙己一樣不求學問,空有一副讀書人的外表,卻名不副實!

國中生《孔乙己》有感五篇3

明白魯迅先生的人,多少對他的作品有些瞭解,多少也明白一點兒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想必也該明白孔乙己。

孔乙己這個名字,出於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然而這並不是他的真實姓名。一個連真實姓名都沒有的人物,無疑是可悲的,而故事的背景也就註定了孔乙己命運的“可悲”。

從孔乙己出場,整篇小説就帶上了些諷刺和杯具色彩,並且越往後,這種諷刺和杯具就越明顯。一部優秀的小説,它的意義和價值是要靠讀者細細品出來的。孔乙己的“悲”也是讀者悟出來的——有人初讀這篇文章時,是笑出聲來的,所以全文必須會有一個“誤導”讀者的地方。《孔乙己》中,這個地方已經被提示得很明顯了:一個杯具小説中,從頭到尾,各行各業人的笑聲。杯具裏的笑,顯然有那麼些不自然,又是那麼刺耳,卻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喝酒的人看着他笑”,“眾人鬨笑起來”,“也都鬨笑起來”,“附和着笑”,“在笑聲中走散了”,“笑着對他説”,“便和掌櫃都笑了”……從頭一向笑到尾,笑聲愈響,歡快的氣氛就愈濃,孔乙己的悲慘色彩就愈濃重,以至到之後孔乙己自我都無底氣了,低聲地懇求道“不要取笑”。

我們不明白孔乙己年輕時的樣貌,但至少,他此刻是悲慘的。在無情的科舉制度的毒害下,孔乙己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讀聖賢書”,並且書的數量還是有限的,也是由於科舉,導致孔乙己只重視課本,輕視勞作,甚至是排斥勞作,也滋生了他“好吃懶做”的惡習,於是錢越用越少,小偷小摸的行為越來越多,被人們嘲笑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使他的生活陷入一個死循環,最終困死在這個漩渦裏。我也無法確定究竟是該斥責他,還是同情他。他的`一生是一曲悲歌,只是這首歌,以笑聲開始,又閉幕於笑聲之中。“孔乙己總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回過頭,看看悲歌中的笑聲。老闆打趣孔乙己時,戳其軟肋,以尋求自我的歡樂。由此,看來這個老闆並不高尚。而圍觀的羣眾,也是一個勁地起鬨。在這個勢利、冷酷的年代,是不會有人站出來主持公道、宣揚正義的。他們的良知跟着笑聲灰飛煙滅。

而與之構成鮮明比較的是,孩子們是天真無邪笑鬧無心的。這也是小説給人些許温暖的幾個地方之一。孩子們是可愛的,孔乙己也是有其善良的一面的,他把善良用在孩子們的身上。而敍述者“我”,也是一個孩子,同樣不乏同情之心。

再讀這篇文章,我再也笑不出來。因為雖然孔乙己的杯具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根源是因為冷酷無情的社會和罪惡的科舉制度。

但願這種笑聲我們永遠不再聽聞。

國中生《孔乙己》有感五篇4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夥計“我”在一個酒店所遇到的一些有關孔乙己的故事。

有趣的是,魯迅在他的多篇小説中提到咸亨酒店,而今這家酒店在魯迅的故鄉浙江已是非常有名了,是該省非常著名的老酒店了,許多人説去紹興就一定要在這家酒店住一住,中國人中讀過書的幾乎沒有不知道這個酒店的,可誰知它今天竟發展到如此地步了,也許多半是沾了魯迅的仙氣吧!如果我工作後有時間是一定要去這家酒店住一宿的,興許能體味到一點魯迅的氣息。

讀書年代,學了這篇文章,記得的只有一句可笑的話:“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那時候在下課的空閒時間裏,我和同學經常喜歡拿這句話來互相開一些玩笑。我想當時我沒能從文章裏學到些有價值的東西,卻熟能生巧地把這句經典的話沿用了十幾年了。

現在重讀後,感觸很深。我想魯迅的文章中有許多讓人難以理解,看不透,而這篇《孔乙己》算是非常好懂的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比較單純,沒有很深很複雜的內涵藏在文中。作者通過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一方面對孔乙己這種思想腐朽而且潦倒的老一輩知識分子加以批判,一方面通過對冷漠麻木人們的諷刺來諷刺批判腐朽的封建社會。

孔乙己的特徵主要有:

1性格上,好面子,庸懶,思想腐朽。

從文中幾處可以看到,如酒店的其他客人説他偷了何家的書時,他辯駁説:“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竊書和偷書實質上是一回事,可到了他那裏,倒還分出這種可笑的差別來,實在是腐朽至極。還有,別人問他“為什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他又立刻加以辯駁,而且每次都滿口之乎者也,文縐縐的,但他的這些話並沒有讓客人們手到絲毫困窘,反而成了他們的笑柄,一齊“鬨笑起來”,於是,“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2生活上,貧困潦倒。

“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居然一件長衫穿了有“十多年”,而且髒了不洗,破了不補,冷天裏也是那麼一件薄薄的長衫,且不説衣服要怎麼質量好、怎麼華麗,且不説他人有多懶,他竟然沒有錢去買一件換洗的或禦寒的衣服,他一旦有了錢,就來咸亨酒店喝酒了,而且時常要欠着酒錢,實在令人感到可悲。

從文中看,孔乙己是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的,經常偷別人家的東西,又經常因為去偷被發現而遭打,屢偷屢發現屢打,偷技未免也太差了,從這也看出他這人也是比較愚蠢的。沒有正經的固定的工作,不認真地去想法謀生,卻低賤地充當一個小偷,品性差而又沒有志氣,根本不值得可憐。

這一出出不僅是人生悲,家庭悲劇還是社會悲劇,這些悲劇的罪魁禍首使我們不完善大學聯考,其實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他們的教育制度就做的很好。對於大學他們採取寬進嚴出的政策。這樣一來不僅能源學子們得大學夢,還能讓學子們能學到更有實際意義的知識。

孔乙己本身被賦予了一種悲劇的命運,最終也只有一個悲劇的結局。

國中生《孔乙己》有感五篇5

時代前進的路上,必有改革維新,有的人激於奮進,不斷前進,引領潮流;而有的人躺下就再也不起來,或因時代的緣故,或因黑暗的背景,他們失去了上進的機會,只得閉上眼睛裝睡,任憑時代的號角如何嘹亮,他就在那兒“睡”着,不是他不能去上進,而是他可憐地無法這麼做。他們帶着一種時代的悲哀,成為舊社會的犧牲品,可悲,可歎。

一襲破舊的長衫,長長的指甲,那些半文不白,迂腐得讓人聽了便發笑的話——“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構造了孔乙己給人最初的印象。

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他出口成章,少時必定飽讀詩書,希望通過科舉,改變命運,過上安穩舒適的日子,也不枉昔日囊螢映雪,寒窗苦讀。

然而,時代變得太快太快,封建王朝風雨飄搖,一個嶄新的民國自亂世中崛起,文化轉變,制度革新,新到統治讀書人思想兩千多年的“孔孟之道”再也無法跟上它們的腳步。躊躇滿志的他,推開屋門正打算用平生所學謀求一官半職時,驚異地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變了,人們運用着新式的語言交談,大清朝變成了民國政府……他可憐無助地揉着自己的看慣古文的小鼓眼,彷徨地觀察着這個新的社會。

他碰過無數次壁,遭遇了數不勝數的嘲笑欺辱,每當他張口想要申辯什麼,那一口迂腐的舊朝語調又激起看客們的鬨堂大笑,他傷心、痛苦、無助,面對這全新的,他所陌生的社會,他無法跟上,更無力回擊,只得無奈地微閉雙眼,昏昏沉沉地“睡”去。

迫於生活,他無奈偷書,現行當場,他竭力地申辯道:“竊書不算偷!”固守着自己身為讀書人最後的尊嚴;他看不起其他人,對誰都一副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樣子,自己窮困潦倒,他只得以“君子固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來自我安慰,他固守着封建禮教的'最後壁壘,在資本社會苦苦堅持,別人勸説道:“你不要太執迷不悟”。

他放聲嘲笑對方:“你才執迷不悟呢,可憐人!”,其實,他自己當然知道是自己頑固不化,然而如果自己承認,那麼就意味着連自己最後一點顏面也喪失殆盡,他只能固守,不能後退。

在時代的潮流中,他只得苦澀地閉上雙眼,任憑時代的號角如何嘹亮,他就在那兒“睡”着,不是他不想順應潮流,而是無力去順應潮流,那前朝的封建禮教根深蒂固,他只得眼看毫無出路卻又必須一路走下去,帶着那前朝文人最後的尊嚴與深沉的悲哀,默默地,走下去。

作為看客的我們不應再一味地恥笑他的迂腐、執迷不悟、不識時務,而應從中吸取經驗,不努力改變自己,迎接我們的只有淘汰與落後,裝睡的人叫不醒,但醒着的人卻必須不斷進步,趕上時代的腳步,才能避免有一個孔乙己的悲劇重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9p5m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