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合集【4篇】

《紅樓夢》讀後感合集【4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讀後感合集【4篇】

《紅樓夢》讀後感1

“自古離愁誰怨多,一世紅塵了此情,可恨我無緣相遇,只得後世自行悟。多愁善感林黛玉,聰明過人薛寶釵,愛恨情愁無處訴,只留千古訴佳作。雲翳散,只因頑石一顆,惹起這不朽姻緣。無怨離愁,一曲歌盡《紅樓夢》。”

前世的情緣,後世來還。一段神話,揭開了塵封的記憶;一塊寶玉,勾出如煙如雲的世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脈情思,讓我回味再三。

我曾感歎過結局的悲慘,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賈寶玉中舉了紅塵,薛寶釵夜下挑孤燈以及賈家的衰敗蕭條。

我也曾抱怨過曹雪芹的狠心,為何不讓黛,寶二人終成眷屬,而讓他們終歸陰陽兩隔,落得個天各一方。人世間難道就沒有純真的愛情嗎?

放下這本書,卻難以忘卻顰兒的淚,顰兒的笑,顰兒的悲,顰兒的苦··· ···她有閉月羞花之美,卻“嬌襲一身之病”更顯得她如此弱不禁風。

她本是一位冰雪聰明的奇女子。她有“魁奪菊花詩的瀟灑,蘆雪庵爭聯即景詩的聰穎,凹晶館月下苦聯詩的寂寞,至今歷歷在目,她的才情無人能比,令數萬人垂憐傾倒。但細細品來,那一句句感傷的詞句,背後卻又有多少的淚水,惹我輕唱低吟。

三月,花開怒放,滿天飛舞。那黛玉卻用鋤將那緋紅的瓣兒,連同自己的淚珠兒一起埋入這芬芳的香冢之中。“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無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濁陷渠溝。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雖不懂黛玉的詞句,但在這此詞此句之中卻領悟了她內心的苦澀。

好一個怡紅公子,好一個瀟湘妃子。他們本該長相廝守,最後卻被賈母的一言落的陰陽兩隔,可卻不能空憑怪罪,只怨他們本生無緣。回想起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愛恨情愁,真是不忍以襟拭淚:寶玉初見黛玉時便要摔玉砸玉:那年夏天把襲人當做黛玉又説了好些私心話兒;紫鵑的玩話便把他弄得死去活來。然黛玉卻也如此矣:寶玉捱打,顰兒偷拭淚;黛玉探寶玉,叫門不應,黛玉傷心落淚;鳳姐設奇案,顰兒迷本性,寶釵成大禮,黛玉斷痴情。哪一個為情而死為情而終。我無不感歎他們的愛情悲劇。真是應了那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只因今世有夢,夢中人影蹉跎。寒塘閒來渡鶴影,冷月忙去葬花魂。可憐此人無處訴,只留哀怨病一身。自知生命不久矣,忙卻衣襟拭淚乾。或喜或悲終不好,只是難忘情中人。可憐,可憐,一曲了卻《紅樓夢》。”

一曲《紅樓夢》,將人世間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無盡落紅悲聲唱完。悲哉,歎千古幽情終虛化;泣哉,憐痴情兒女盡成灰。

青紗素帳,黛玉你的房間如你一般素雅。手中懷擁着一本《紅樓夢》,閉上眼睛輕嗅着季節的芬芳,彷彿一睜開眼便會望見你那婀娜多姿的模樣。一顰一笑無不憂傷,“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黛玉啊黛玉,你究竟是怎樣的女子啊?

清冷的晚風撩起歲月的簾幕,斯人已去,後人無語··· ···

《紅樓夢》讀後感2

牛頓曾經説過,他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只是偶爾拾到一點貝殼,至於真理的大海,他還沒有發現。

牛頓只是這麼評價他自己。我知道比不上牛頓,我甚至不懂我有沒有資格在這個神聖的殿堂上竊竊私語。

周匯本《紅樓夢》是周汝昌《石頭記會真》的普及本。周老先生早年就"誓為《紅樓夢》校定一部接近雪芹原文的真本。"即魯迅先生説的"埽蕩煙埃""斥偽返本"。他花了近一甲子校匯的《紅樓夢》已經問世。但這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句號。

他做到了,可是我們大家卻沒有做到。當班上同學拿起我買的周匯本《紅樓夢》時總免不了問上一句"為什麼你這《紅樓夢》才八十回""《紅樓夢》不是有一百二十回之類的話來。"他們似乎更關心"寶黛爭婚"卻不曾聽説"落花水流紅"的意境。用趙大叔的話來説就是:悲哀!真是莫大的悲哀!他們只知道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卻不曉得真正的《紅樓夢》只有一百零八回。這就已經牽涉到了出版社的過失問題,故在這裏我們暫不討論。結果讓很多人以為一百二十回的.故事是由一個叫曹雪芹的人和一個叫高鶚的人合作寫出的,以為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就是曹雪芹的《紅樓夢》。《紅樓夢》就是這麼樣的一部書。只可惜原筆《紅樓夢》所存世的只有七十六回〈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七十九,八十〉。即使曹雪芹的親友所補續四回中內容也不免有些牽強,失去了雪芹筆下的那種"生猛靈動",至於程高續的後四十回就更不像了,簡直就是垃圾,嚴重違背曹公的原旨。

難怪周汝昌明確指出後四十回是偽續。劉心武也認為高鶚的四十回續書,不應該在跟曹雪芹的文字合在一起印行,他的續書可以單獨出版,誰願意看,可以拿去看,卻不能再讓那些文字跟曹雪芹掛鈎,所謂"《紅樓夢》曹雪芹高鶚着的印法,必須改變。誠然,斷臂的維納斯正是失去了她的雙臂,才賣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那麼,迷失了結尾的《紅樓夢》就一定要連上一條醜陋的尾巴嗎?

為了維持這條"尾巴"的存在,高鶚不惜大肆修改曹雪芹的文字來平衡連接的傷口。就連女媧補天剩餘石,通靈寶玉,賈寶玉都三位一體了。通靈寶玉一丟賈寶玉就成了傻子?殊不知這全是錯謬。通靈寶玉只是青埂峯下石頭的幻像在瑕宮神瑛侍者下凡歷世時被"夾帶"在賈寶玉口中落草。可這一點就迷住了多少的眼睛,更不要説那些被斬斷的草繩灰線。這句話是什麼意識想必大家都清楚。

而現在我們只要打開周匯本《紅樓夢》,我們就發現裏面的許多文字與通行本有很大出入,要知道這可是周老先生從現存的十一個古本中逐字逐句匯校而來的。正如《紅樓夢》第五回太虛幻境的一副對聯: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就讓我們用這種方式來紀念這部"字字皆啼血"的文學的誕生吧!

曹雪芹是個奇人,原着是"奇人之書";續書者是個俗人,後四十回是"俗人之書"。奇與俗,雅與俗,互不相能。不過,二百年來讀《紅樓夢》的人,畢竟是俗人居多,後四十回在一定的歷史時段裏博得一些喝彩聲,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然而,歷史是車輪滾滾向前,紅學已經發展了一百年,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兩種《紅樓夢》是需要雅俗分流各歸其位了,不是嗎?"

《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曆的奇書,不一樣的人看它都定會有不一樣的收成。文學家獲得了經典的詩詞和巧妙的寫作手法;醫學家獲得了很多的中醫藥方;歷史學家獲得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它留給世人太多的東西,以至不論什麼人讀後都會有多少的收成。

《紅樓夢》中人物繁多,但我覺得當以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為非常重要。由於這三人感情的演變是小説的主線。有一種説法是寶釵取得了婚姻,黛玉取得了愛情。我對此持一定態度,而寶玉呢?他取得了什麼?只是那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一走了之嗎?不!他獲得的是那段帶有苦味的美好回憶。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古時候經典文學名著,有關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寫作意向,後人有多種看法。曹雪芹從《紅樓夢》所獲得的是對當時政治生活的發泄,對美好將來的嚮往和在歷史長河中文學範圍內留駐的不可磨滅的一頁。

對我這個中學生而言,從中獲得的是很多的文學積累和生命體驗。當讀到林黛玉葬花時寫得那句“試看春殘花濺落,便是紅顏老死。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時,我感到了時間的緊迫,知曉了“少年不知勤學早,今日不搏待何時”。當讀到“憶女襄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體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月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時,我驚歎於作者筆觸的優美,品嚐到了文學營養的甘甜。當讀到“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時,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女兒獨處閨樓,楊柳依依,滿面憂傷的畫面。

而對於整個世界,它留下的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紅學”研究早已成為世界性的知識,它像一卷《清明上河圖》,展示了那個年代中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它也像李杜的詩篇給人以美的享受。

相信以後的人會從中獲得更多更多的東西。唉!説不盡的《紅樓夢》,道不完的曹雪芹。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曆的奇書,不一樣的人看它都定會有不一樣的收成。文學家獲得了經典的詩詞和巧妙的寫作手法;醫學家獲得了很多的中醫藥方;歷史學家獲得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它留給世人太多的東西,以至不論什麼人讀後都會有多少的收成。

《紅樓夢》中人物繁多,但我覺得當以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為非常重要。由於這三人感情的演變是小説的主線。有一種説法是寶釵取得了婚姻,黛玉取得了愛情。我對此持一定態度,而寶玉呢?他取得了什麼?只是那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一走了之嗎?不!他獲得的是那段帶有苦味的美好回憶。

對我這個中學生而言,從中獲得的是很多的文學積累和生命體驗。當讀到林黛玉葬花時寫得那句“試看春殘花濺落,便是紅顏老死。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時,我感到了時間的緊迫,知曉了“少年不知勤學早,今日不搏待何時”。當讀到“憶女襄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體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月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時,我驚歎於作者筆觸的優美,品嚐到了文學營養的甘甜。當讀到“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時,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女兒獨處閨樓,楊柳依依,滿面憂傷的畫面。

而對於整個世界,它留下的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紅學”研究早已成為世界性的知識,它像一卷《清明上河圖》,展示了那個年代中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它也像李杜的詩篇給人以美的享受。

相信以後的人會從中獲得更多更多的東西。唉!説不盡的《紅樓夢》,道不完的曹雪芹。

《紅樓夢》讀後感4

高爾基有云:“作家是時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筆--一支某位由聖賢用來撰寫藝術史冊的筆。”直至品讀完《紅樓夢》這部鉅作,我才認識到曹雪芹先生正是這樣的一位作家,用手中的墨水,帶領讀者體會封建社會的酸甜苦辣和封建社會折射出的時代縮影。

千百翠竹掩映,數枝不知名的花從牆角探出宅院,清泉叮咚流過假山的縫隙;錯落有致的庭院,金玉鑲嵌着的鏤空的窗門內,傳來清脆悦耳的歡笑聲,或許你也想象過這樣的畫面嗎?從前的我對《紅樓夢》的印象便是如此,大觀園的喧鬧和繁華,府宅院中人們的'嬉笑打鬧……當再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當我讀到“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時,感受到時光易逝一去不返的無奈感傷,也許孔老夫子的“逝者如斯夫”正是如此之感慨吧;當我讀到“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時,感受到蕩氣迴腸堅貞不屈的愛情;當我讀到興兒對鳳姐的評價“嘴甜心苦,兩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時,感受到充滿歡笑的大觀園中陰暗的一面……古老厚重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悲傷淒涼也隱隱透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楚和對醜惡封建勢力的反思批判。我想,這才是名著能超越它本身的時代,名垂青史的重要原因吧。

然而令一個十七八歲花季少女印象深刻的,還要數那個年代喜憂參半,聚散有時而刻骨銘心的愛。大觀園裏雖似人海滄桑,喧鬧而繁華;但寶黛只一個眼神,就能確定對方都如彼此最初的春光。也許只有角落裏淡然的一枝孤梅,見證了他們隱忍而又張揚的愛。在兩段且歌且吟的詩酒人生中,感受青春最美好純粹的情。但這樣純粹的情感,終究還是有緣無分。席慕蓉説:“彼此錯過了,既然不相知,也就沒有得失,也就不會有傷感,更不會有無緣的遺憾了。”而我恰恰認為,正因為寶黛間天然契合的默契和相知,才成為了他們之間的屏障。黛玉剛一接近,寶玉就大步走遠了。確實是沒有得失,可這算是無緣的遺憾嗎?

像是阿爾卑斯山上的積雪,美好而淒涼。

周國平曾這樣評價《紅樓夢》——永遠未完成。我想,這是對這本書時代意義的最好詮釋。是的,在曹先生生命的結點,只完成前八十回的內容,遺留下的修修改改的手稿最終也不過永遠被遺留在他的案牘前。最後的四十回,後人替他完成。但如果這樣,“永遠未完成”便沒有真正詮釋它真正的意義:一切偉大的作品在本質上是永遠未完成的,他們的誕生僅僅是它們生命的開始。他們被世代傳閲,成為經典為人們所誦讀,被不同的時代賦予不同的含義,並且煥發同樣的生命力與活力;源源不斷的給予人們精神上的支持,在文化史上留下的古老厚重的文化印記,成為人們永遠的精神財富。同時,也完成了自己的文化使命。

我不禁感慨,也許這就是文字的力量,也是時代的寫照。在我們所感受到的書中這個獨特時代中:黛玉的悲涼實代表着封建社會文人墨客的悲涼——大興的文字獄、受壓迫的文學創造力使得眾多文人一腔詩意最終落了空;王熙鳳的處處針對和尖酸刻薄也正是朝廷苟且偷安的小人的真實寫照;當然書中也有許多真善美打動着讀者……曹先生用極近浪漫的手法譜寫了現實主義的偉大著作。嗯,用小説家八月長安的話來説,所謂浪漫,不就是沒有後來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最終也永遠留在了中國古老的歷史長河中

這是我對《紅樓夢》所生髮的感慨,也因為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有力量的文字是一個時代的鮮活寫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e7yw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