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1

合上書本,我還沉浸在書中《明朝那些事兒》的內容中,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從國小起,我就非常喜歡歷史,經常看一些歷史故事和有關歷史方面的書籍。但是國小沒有歷史這一門課,等到國中終於有這門課了。不過,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同學都像我一樣喜歡歷史,總是有同學説:歷史枯燥無味是老古董,我總是想反駁他們,可總是沒有充足的理由,因為大部分史書都是很無聊、枯燥的。但是暑假的一個偶然的機會,終於讓我找到可以反駁那些認為歷史無聊的人的理由了。

暑假裏我迷上了一本書,叫做《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用足夠有趣的筆法還原了600年前的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繼續講述了至明末的.276年的歷史。

這本書裏的語言,生動有趣和別的史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每個人物作者都用了獨特的描寫手法,使我們看了意猶味盡。不像某史書對人物的介紹只有寥寥幾十個字,此書僅以文字的魅力就能讓無數人沉溺其中,使千萬人趨之若鶩。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些精彩的片段。

《明朝那些事兒》第二本後面介紹了明朝經歷了“仁宣之治”後開始進入了動盪時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導致二十萬精兵毀於一旦,“仁宣之治”的資本全部賠光。每看到這裏,我都為明朝的損失而痛心,軍隊全軍覆滅,都城空虛,人心惶惶,投降逃跑言論甚囂塵上,甚至連皇帝都被抓走了。不過關鍵時刻著名的忠臣于謙力挽狂瀾取得了勝利。于謙這種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個片斷告訴我們:英雄是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者,也復原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爭。

歷史本身很精彩,因為它能使我們瞭解幾百甚至幾千年前的人的生活,能讓我們總結出前人的經驗,教訓,能使我們學到許多做人為官的道理。中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化大國,瞭解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做的。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2

三個月的時間,斷斷續續,終於把《明朝那些事兒》讀完了。近三百年曆史,波瀾壯闊,精彩紛呈,讀來讓人蕩氣迴腸。而這樣一部皇皇鉅著的結尾,作者卻用徐霞客的遠遊故事作為結尾,看起來似乎讓人難以理解。

為此我也意猶未盡,總感覺這樣一部鴻篇鉅作不應該就這樣草草收尾啊。作者難道是想用這樣似乎與跌宕起伏的皇族歷史毫不相關的人物來概括大明三百年風雲變化嗎?説不通!也想不通!不甘心的我於是掩卷深思,開卷求索。終於,當我讀到作者的那一段文字時,我找到了答案。

小説接近結尾處有這麼一段話——一位國外登山家在登上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後總是被無數人反覆問同一問題:你為什麼要登珠峯?開始他總是不回答,於是人們總是問,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終於有一天他回答了,並且回答了一個讓所有人無法再問的答案:因為山就在那裏!

是的,因為,山,就在那裏!

和那位國外的登山家一樣,明代的徐霞客耗費幾十年,歷經無數苦難,以一己之力遊歷天下,也不需要什麼高大上的理由,因為他喜歡!因為他堅持!因為他不放棄!這就夠了!

作者之所以要用徐霞客的故事作為大明王朝波瀾起伏故事的.結尾,就是要告訴我們。在浩瀚歷史中,不管是執掌風雲的帝王將相,還是卑微如螻蟻的草民,亦或是一個浪跡天涯的旅者。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永不放棄!活出自己的精彩!書寫自己的篇章!那就是歷史,那就是價值,那就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輝煌故事!包括“當年明月”本人!

人生而平等,皇帝的故事是精彩的。你我的故事一樣可以很精彩!只要我們心中有理想,胸中有熱情,不忘初心,執着前行,我們就一定可以不負芳華,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美麗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3

王守仁的一生,可謂十分精彩,他不僅創立了心學,武藝也十分高強。總的來説是齊名於孔、孟、朱聖賢。

王守仁12歲已經相士點撥,立志要做一個聖賢。他父親卻十分不贊成,他參悟聖人之道,開始格竹。連格了好幾天,最終只獲得了感冒。探索了兵家,理學,辭章,道家,佛家,希望有所收穫,可是年過30,仍一事無成。更有趣的是他去參悟佛家時還把一位資歷很深的老禪師勸回了家。後來他一直在尋找理。終於,他被貶到只有龍能住的地方——龍場,在一個幽靜的夜晚,他找到了理,理便在心中,天理即是人慾。他便躋身於聖賢。後來他在孤身一人的情況下,尋找盟友,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並且不求功名利祿,還教了許多弟子,名滿天下。

在王守仁的頓悟中,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他的心學是十分奧妙的,幫助了他解決了許多很難解決的.問題,並且平定了叛亂,使人民的生活變的幸福,在生死一線時,化險為夷,讓人心服口服。

王守仁的箭法十分好,有一次朝中太監想羞辱他,讓他在練兵時射箭。他連發三箭,都命中紅心,迎來陣陣掌聲,那太監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從這件事可見,一個人沒有真正的本領是不行的,想要化險為夷,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有真正的實力。

王守仁在平定叛亂中,心繫人民,冒着生命危險,不求任何功名利祿,正因為他有這種精神,才感動了朝中太監,與他並肩作戰,平定了叛軍,讓人民過上了好生活。

王守仁足智多謀,善用兵法,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巧妙的打退了寧王朱宸濠的叛軍,我認為他可以當一名合格的軍師。他在妖孽橫行的宮廷裏可以來去自如,説明他隨機應變,頭腦靈活。

生於亂世,有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朱厚照,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卻還能心繫人民,不求功名利祿,平叛亂,使人民的生活少遭受着災難,並且還創立了心學,這才是真正的聖賢!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4

明朝那些事兒第三本妖孽宮廷,皇帝的故事已經沒那麼有意思了,頂多算是宮廷八卦,這本書最有意思的是王守仁。首先要吐槽的是于謙在這本書裏被幹掉了,讓人痛心惋惜。

于謙,不是那個説相聲的于謙,而是打了北京保衞戰,拯救明朝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那個于謙。上部書土木堡之變皇帝朱祁鎮被抓以後,瓦剌首領也先各種要挾明朝,想狠狠敲詐一筆,奈何明朝就是不買賬,皇帝你扣着吧,這邊再立一個就是了,於是出現了兩個皇帝同時在位的搞笑情況。

被忽悠的慘了的也先一氣之下衝到京城想要打一仗,這個時候的明軍剛經歷土木堡之變精鋭部隊二十萬幾乎全滅,毫無招架之力,也先3萬鐵騎已經要兵臨城下,京城的9個門隨便哪個門只要被攻破就完蛋了。

如此嚴峻形勢,戰鬥還是轉移南京,關係着國家命運,戰鬥不一定能贏,而轉移則是直接丟了半壁江山,于謙給出了答案:“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憑藉着驚人的勇氣,挽狂瀾於既倒,于謙扛起了國家興亡的大旗,保住了半壁江山。就是這樣一個人,最終卻不得善終,真的是讓人扼腕歎息。

王陽明,這位一心想要做聖人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從小就勵志要做聖賢,被他爸打了也不改志向。後來創立了心學,對後世產生了極深的影響。

而最讓我佩服他的是,他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造反。什麼是什麼都沒有呢,寧王造反買通當地所有官員,沒買通的也被寧王幹掉了,朝廷根本沒人知道寧王開始造反了,而王守仁是死裏逃生跑出來的,造反已經開始了,等着朝廷知道這事情派兵前來,寧王都造完反南京登基稱帝了。

沒有指望,沒有援兵,沒有希望,只有他一人。

孤身一人,聚集兵力,寧王有八萬兵力,王守仁8千兵力都沒有,怎麼贏。就是在這樣極端的情況下,王守仁憑藉着他的智慧召集民兵,安排戰術,平叛了寧王。

這樣的人可以説是傳奇了,明朝的歷史還在繼續,不同的人物散發出不一樣的光彩,璀璨着這個時代。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5

在這個暑假,我抽空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朱元璋。

看了《明朝那些事兒》,我徹底明白了“時勢造英雄”是真理!朱元璋雖有過人之處,但總體上不算是“奇人”,和歷史上許多君主相比,他並不出眾,與其説他有王者風範,倒不如説他很有運氣。像在鄱陽湖一戰中,就在朱元璋命懸一線的時候老天吹來了一陣東風,朱元璋趁着大風趕忙放火箭,火勢也順着大風立即蔓延開來,這場火毀了陳友諒好多戰艦,也成了朱元璋贏取這場勝利的關鍵。不僅如此,老天還讓他遇見了這麼多實力戰將,而朱元璋本身就很愛惜人才。那些戰將遇見了他,可以説是錦上添花。你知道嗎?其實朱元璋小時候生活在一個生活條件極差的家庭中,他的人生一波三折。曾經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磨難,失去戰友的信任。他有着超出常人的精力與智慧和準確的.判斷能力。( )

我對朱元璋的認識起源於他推翻元朝,創立自己帝國的那時候開始。由於他是貧困出生從小就受到官員的辱罵。所以身為皇帝的他簡直恨透了那些官員。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些去收税的官員,所以可想而知,他去“復仇”了。如果用一句話來作為他的座右銘:要麼不做,做了就要做絕。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像在胡惟庸事件中,單單他一個人做錯了壞事,就把3萬多人給牽扯了進去。可見這做的是有多麼的絕情啊!

我想朱元璋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也有不可取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堅韌的毅力,不被困難所嚇倒,為民着想的精神。當機立斷,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6

用近四個月時間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兒》,很幽默。勾心鬥角,權力的鬥爭,極其細微的小事,足以致命,甚至滿門。每一次文官的對決都是一場精彩的演出,成敗只在一瞬之間,細微的動作足以扭轉整個戰局。反觀武將對壘似乎略為遜色,沒有腥風血雨之感,僅限於拳頭的較量,卻那無力,心靈的對決才是真正強者對壘。每朝每代正與惡兩方此起彼伏,沒有永遠的勝利,而勝敗就在一瞬之間,一言一行充滿殺機,為了權力的爭奪,誅殺良臣,排除異己,抄其滿門彷彿一切就在一言一行當中,為了權利誅殺功臣,一切都是假的。戰爭就好一點,勝生敗死,戰略戰術繫於一人之手,即使兵力在強大,明三大營全軍覆沒就是在好的例子。皇帝移位便是一場戰爭,對心靈認知的'改變。

文章中的史實改變了我對常規歷史的看法,一切看似平淡無奇,卻暗藏殺機,動與不動皆處死地。到頭來殺與被殺只是別人的棋子,死的那樣不明不白,無緣無故,有的到頭來只是一撮黃土。顧全大局,從別人思想出發,按其套路出牌,揣摩對手後招與意圖,出奇制勝,自己的想法必讓被別人所猜。不論遼東鐵騎、戚家軍還是後來的關寧鐵騎,儘管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終究滅亡,明朝就此完了。在沒有成功之前儘量裝孫子,一朝成功,斬草除根,成就霸業。

文章最後徐霞客思想與我 不謀而合,一個成功的人就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度過一生,他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自己心中信仰。別人看法沒有改變他,他對朝代沒有貢獻,僅一本遊記,卻被作者用於結語,在我看來他的出現加強了自己的看法,自己過好就行,在乎別人幹嘛,我將按照自己方式方法來,這就是讀罷此書最大的收穫,不謀而合之心無意語言表。

朝始朝末,二佰七拾年,完了,就這樣,這就是歷史,很簡單,它就在那,誰看都可以。以史為鑑。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7

轉眼之間,明朝已經走到了衰落、滅亡的階段了,崇禎皇帝已經即位,他是一個非常開明的皇帝,他極力想扭轉局面,但是,僅憑他一人之力,並沒有扭轉局面。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明朝的滅亡吧!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的歷史,認為明朝是被清朝所打敗的,其實卻不是。由於陝北連續四年的荒災,那裏的農民都活不下去了,便一個個的走向造反之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崇禎皇帝飛速地拉攏人才,去抗擊李自成等眾頭領的叛變。但是,剛剛平息了內部的鬥爭,外面的皇太極又開始不斷地騷擾明朝,使得崇禎兵力不足,一會兒這跑跑,一會兒那裏跑跑,讓他不能再忍受了。最後又由於各路的將領都戰敗而歸,有的.叛變到了清朝那裏。

而此時,在朝廷的內部,魏忠賢濫殺無辜,還自稱九千九百歲太爺,很多賢臣都被他殺掉,在京城裏,真是比皇帝還要厲害,簡直是無惡不作啊!

面對窩裏鬥和外面的侵略,京城終於被闖王李自成給攻破了,崇禎皇帝投江自盡了。如果用一個詞語來評價他的話,那就是“倒黴”這兩個字。他一上任,就遇見了魏忠賢這個九千歲,後來,陝北竟然連續四年都有荒災,又遇上了叛變,還有皇太極在北部的騷擾。崇禎雖然極力想挽回大局,但是他太倒黴了,導致明朝的滅亡。

其實,我是挺喜歡崇禎的。很多人都説,明朝亡於嘉靖,也有人説,明朝亡於萬曆,但卻很少有人説明朝是亡於崇禎的。崇禎一生都為着明朝的大局着想,非常的勤奮,從來沒有為自己的事情着想。

這就是崇禎,一個開明的皇帝,卻因為倒黴而被人忘忘,我認為,他可同秦皇漢武相媲美,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8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終於,把《明朝那些事兒》從頭到尾翻完了,從開學到現在,就快一個學期了,讀後感就是:沒有感覺,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從朱重八到崇禎,兩百多年的歷史,皇帝、文臣武將、太監、宮女皇妃、社會知名人士等等等,當年明月就這麼慢慢説,一個一個説,然後我慢慢看,一個一個慢慢看,由剛開始的感情會隨着作者的筆觸大悲大喜莫大感慨到後來慢慢的寵辱不驚,無論裏面的人物經歷着什麼,我都僅僅在旁邊慢慢看他們的經歷,因為歷史,是我無法改變的,讀後感《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有人説《明朝那些事兒》有點胡説八道,是的,這點我贊成,但是這是一本正兒八經講歷史的書,我肯定看不下去。裏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摻雜有作者個人的喜好和評價的。看書的過程,僅僅是一個借當年明月的視覺來感受明王朝興衰起伏的過程。當然,裏面的`每一次權謀都驚心動魄,每一個英雄都感天動地,每一個壞人都得有道理,好人卻好得沒有道理。可是他們終究的結局都是:成為歷史。

朱重八、朱棣、朱允炆、朱厚熜、萬曆、崇禎、劉伯温、于謙、徐階、張居正、嚴嵩、李成樑、李如柏、毛文龍、袁崇煥、高迎祥、魏忠賢……他們的嘴臉,好的壞的,一個個在大腦揮之不去。可惜的是,明朝歷史,連皇后,也只記載是馬皇后、王皇后、客氏,很少有正名。

高興的是,終於看完了,終於不用再考試複習的時候再糾結是看課本還是看《明朝那些事兒》——很多時候,選了後者,如果考得太爛,就是《明》的錯,如果考得很好,那是我努力的結果,哈O(∩_∩)O哈!嗯,安心複習,考完試幹正事去。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9

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揭開明朝的神祕面紗,用幽默的筆法寫有趣的歷史,還原了一個不同於電視劇的真實的明朝。

我印象中的明朝是黑暗的,暴力的,專制的,但是這不是明朝的全貌。明朝的言官有極大的發言自由,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是一個民主的朝代。經濟上恰逢資本主義萌芽,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尤其東南一帶。然而也有很多黑暗的時代,比如嘉靖王朝,萬曆後期,天啟年間等,有奸相當權,宦官專政,黨爭互戕……但是總的勢頭是向前的,是發展的。

歷史趨勢不可違。明朝建立是歷史趨勢,由盛轉衰是歷史趨勢,氣數已盡走向滅亡也是歷史趨勢。朝代的更替,王朝的興衰,歷史的演進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就算你知道結局也無法改變。現實如斯,歷史如此。

盛衰榮辱一場空。哪怕你權傾天下,史書的`上一頁飛黃騰達,位極人臣,榮寵一時,下一頁已是牆倒人推,人走茶涼,兔死狗烹。歷史的結局很少不是悲劇,不是悲劇的可能是慘劇。世事實如白雲蒼狗。

翻開書目,在風起雲湧的戰場上,在爾虞我詐的權謀鬥爭中,在幽默的歷史故事背後,我看到的是情懷、風骨、氣節。總有一些忠義死節之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總有一羣捨身保國的志士犧牲小我換取大我。他們不為浮華所動,不貪眼前利益,不信迴天無力,甚至有些不自量力,以卵擊石。在黑暗的現實前,他們受得住考驗,耐得住苦難,守得住底線,只是因為他們堅信為國為民這四個普通的字眼,相信太平盛世總會到來。

剝開書目,那些寧折不彎的脊樑穿越歷史時空,拂開歷史風塵,主宰着歷史脈絡,感動着一代又一代人,讓千百年前的故事熠熠生輝。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10

開始看這洋洋灑灑的八本鉅著的時候,心裏倒是忐忑,作為上班族不知何時能夠看完,擔心翻了幾面就索然無味,反反覆覆,停停走走間,聽+看,翻完了這本書所呈現的明朝光怪陸離的風景。

回想那些看書的聽書的時間,心情是起伏的,彷彿瞬間飛回幾百年前,心脈都和那個時代緊緊相貼,糾結、悱惻、釋然、肅敬。歷史本身的豐富性和厚重感給了講故事的人以發揮的空間,同時本着嚴謹的史學態度也覺得身上擔重千鈞,字裏行間,首先是對作者嚴謹考據學術精神的敬佩,在此表達作為普通讀者的敬意,畢竟胡説之書太多,在各種平台充斥的`戲説架空之類的文字間,想尋得一點點踏實的文字是何等不易。

上次購得了心心念唸的王仲犖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精裝厚厚的一本,看了前言,已經被作者十幾年集書一本,俯首研著的態度所感動,先生已故去,這本著作在很多讀者心中都佔據着沉甸甸的分量,我想,真正好的歷史類書籍還是要作者將自己研學的精神秉性融於這看起來鉛字冷硬的字裏行間,在看似不動聲色間看花飛花落花滿天,獨自憑欄,歷史是寂寞的,歷史書更是要一個人靜下心來讀。默默咀嚼這份細膩抑或粗粒的質感,像樹木在自然界去感受陽光雨露。

一個朝代的事情畢竟太龐雜,感覺真是説來話長。如果按照時間順序,難免是流水賬,無非是某年某月某日新皇帝登基,某年某月某日皇帝薨,某年某月發生了什麼歷史大事,某年某月一個重要的人物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明朝那些事兒》裏,很多原先被教科書釘成釘子的人設被連根拔起,文人的風骨武將的膽怯,歷史的長袍過處到處都是塵土。

做一個合格的説故事的人,不是一開始就給這個故事定性,這是一個HE還是BE,而是忠實於故事本身,不越矩,不添油加醋,能錦上添花那是更好。當然還是能看出作者在寫故事時候的愛憎與情緒的,但不影響這本書本身的作為好看歷史書的本質吸引力,抖一抖雖然有灰塵,但瑕不掩瑜。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11

最近在讀史書,《明朝的那些事兒》曾在網絡紅紅火火,這兩天在看朱元璋卷。作者的寫法,其實我並不是很感冒,閲讀的感覺像是雞肋。對人物只能有個骨架,並不豐滿。為了惡補一下自己的歷史知識,所以也就讀了下去。

讀罷,感觸良多,結合最近讀的《曾國潘》,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朱重八——朱元璋,幼年放牛,少年做和尚,後時勢造英雄當上了皇帝!最記得朱元璋的名言——要麼不做,做了就做絕!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稱帝后的朱元璋把建明的功臣一一剃了頭,名將——劉基、李善長、藍玉等一一都在他的屠刀下喪命;胡惟庸案牽連上萬人,一一殺盡;空印案牽連上三萬官員,一律殺無赦;官不論多少一律殺無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真正在明朝,當官成了高危職業。官員們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門口舉行儀式,抱抱妻兒,交待後事,然後訣別而去,散朝的時候,家人在門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會慶祝一番——今天又多活了一回!恐怖!悲哀!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完備的法律——《大明律》及《大誥》,《大誥》屬判例法。為普及法律知識,朱元璋確實花了一番心思,規定如果犯罪之人,如果家中有《大誥》此書,則罪輕一等,如果則罪重一等,如此家中人人放一本,以防身。為防官員,他設立錦衣衞。錦衣衞有特殊的'權力,只效忠於朱元璋一人,逮捕人不受任何阻攔,重權在握,大臣家中一旦出現錦衣衞,就意味着一去不復返!

朱元璋為穩固帝業,肅清了周邊的一切威脅,濫殺了無數無辜,也可以説濫殺了無數社會的精英。社會底層的農民也許是最遠離官場是非,分得了田地,因此認真耕作起來,因此漸漸農業出現了繁榮之景!

記得羅傑斯給女兒的箴言:多學習歷史,因為歷史會重演!朱元璋從一個寒門子弟成就霸業,最後把一路成就他霸業的功臣一一剷除,這樣的歷史在中國真的一再重演!人性,可怕可怕!

《明朝那些事兒》的讀後感範文12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兩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壹)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在這兩本書裏最喜歡的一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壹)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壹)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堅苦卓絕的開國過程。能成大事者,必有卓越之才。朱元璋的不凡在於他的果敢和謀斷,更在於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社會局勢的清醒認識。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着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pk陳友諒,誰堪問鼎天下?戰太平、太湖大決戰。卧榻之側埋惡虎,剷除張士誠。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名將乘勝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靖難之役。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也許,我們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這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這麼一句話:什麼是成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們有什麼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也許有的人説,是現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本的理想,但是我想説,正因為現實太殘酷,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為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實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在支撐着我們一路走下去。

做每一件事,我們都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會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會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會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gk3k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