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1

我的高中第三冊語文課本里有一篇《納諫與止謗》。文中極力讚揚鄒忌與齊威王,稱他們是賢臣與聖君;並追古思今,提出借鑑與取法的主張,意下是要平民老百姓、下級幹部學習鄒忌那種委婉而諷的進諫方法,讓領導幹部學“千載而下,猶令人感奮不已”的具“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的齊威王。

在名家名篇面前,我是愚者一得,認為這種見解錯了。

先從時間上看,齊威王、鄒忌跟我們相距千載,作者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初小時就成誦了”,4400年後,再讀一遍。”雖然是60年,人間已經滄桑幾度,更何況千年呢。為什麼“委婉而諷”仍然是當前規勸領導最好的方法?為什麼鄒忌竟應該永遠是那些憂國憂民、想對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同志的“榜樣”?

面對“龍鱗”不可批,“聖聽”不得逆的國君,鄒忌是“賢臣”,不能不用委婉而諷的方法來規勸。但我們現在是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每個人都受法律的'保護,每個人都有言與行的自由,有話就講,何必畏畏縮縮學鄒忌呢?要下屬學鄒忌的,恐怕是隻有鄒忌式的進諫才接受得了的領導,更可能是平時老虎屁股摸不得的角色,哪配得上“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的褒稱?而時在今日,想講話樣一來不就等於證明今天的民還只是小小的民,官還是高高在上的官,我們還是有天無法的社會嗎?

其實不然,中國正大踏步地從兩三千年的封建社會的影響中走出,走向民主與法治。民主社會的標誌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何況,新中國的“官”,應該是名副其實的人民的公僕,人民向自己的公僕提出意見,表示不滿,又何必察貌辨色,心驚膽戰,委婉而諷呢?

如果“諫”的含義在今天就等於“批評”,我想在建設四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提倡的是直諫,而不是諷諫。時間對於四化是極其重要的,而鄒忌式的諷諫,慢慢繞圈子,磨嘴皮子,這與現代化的節奏是格格不人的。

今天讀《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意義,我覺得就是認識歷史上曾有過一個善於打比方的臣子和一個能夠反省的國君而已。當然,鄒忌的委婉而諷的方法,如果不是用來監督公僕,而用來規勸朋友,教育子女,那還是可以借鑑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2

古文很多名篇,以前讀書的時候接觸過,但是説真的,應試教育階段的讀書,都是水過鴨背的,因為不是為自己真正的需要所讀的。譬如這篇《鄒忌齊王納諫》,只記得這是以前讀過的,但是講什麼,其中給人啟迪的是什麼,卻毫無印象。今天中午午睡前翻開牀上的《古文觀止》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有“驚為天文”之感,這篇文章寓意深刻,發人深思。這麼好的文章,為何之前毫無所感?

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先以生活小事“比美”問答開篇,引人入勝。繼而寫鄒忌因小悟大,體察出一番政治道理:越是居高位者所受矇蔽越深,並以此諷諫齊威王。齊威王接受鄒忌的意見,懸賞納諫,最終使齊國戰勝於朝廷。

鄒忌最令我敬佩的是他的察。《弟子規》裏説:“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聞譽恐,聞過欣”呢,誰不是“聞過怒,聞譽樂”呢,誰都喜歡聽好話呀!文中,當鄒忌把一個問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拋給他的妻子、小妾和遠方來的客人時,這三者都説徐公不如鄒忌(“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按道理,一般的人聽了三者的評價之後,應該對自己的相貌有信心了吧。可是,當鄒忌真正見到徐公後,發現自己其實不如徐公,他思考後得出一個結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我,也就是我們平常説的情人眼裏出西施);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能有這樣一份自察,有這樣一份清醒已經很不容易了,能難得可貴的是鄒忌把自己體察出來的道理進諫給威王。什麼是忠臣?這就是忠臣,唯有忠心耿耿為國家着想的人,才會有這樣的行動力。

最讓我佩服的還有威王的這份從諫如流的心胸和英明。當鄒忌由己及國推理出“宮婦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求於王”,判斷出“王之蔽甚矣”(受到的'矇蔽一定非常厲害),威王聽從了鄒忌之言,下令獎勵進諫者,結果一開始進諫者門庭若市,但是一年之後,有人即使想規勸都沒有什麼可以説的了。想想看,這樣的國家,還不強大嗎?所以,齊國“戰勝於朝廷”,不需要用武力去征服,別的諸侯國都來朝拜齊國。

這個故事,其實對我們現在來説也是非常有啟發的。一間學校也好,一個市區也好,一個國家也好,上級領導如果沒有像威王這樣的納諫心態,肯定是治理不好的。同樣,身為子民,如果發現問題,而不敢於去説,去提意見,也是不稱職的。教育,就要多培養這樣的人,這才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3

讀好文章,好飲醇酒 ,其味無窮,久而彌篤。《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國中時就成誦了,覺得它故事性強,有情趣,引人入勝,幾個月後,再讀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親切。

古人説“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為是“天子化生”,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一切,能傾聽逆耳之言,採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並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聰明一點的,為了坐穩江山,籠絡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聖君,有賢臣,使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徵,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鄒忌與齊威王

對於齊王,文章描寫的很少,可是這就足以讓我佩服齊王。“善。”這雖然只有一個字,但它表現了齊王很自然的接受了鄒忌的意見,很果斷。後面的3句話就更讓我驚訝,他不但不對説他不好的'人受罰,還賞賜他們。如果是我,我一定不會放過他們的。還會有憤怒的心理,認為別人怎麼能説國君的不是呢?最終,齊王以他的大度,換來了整個國家的成功。還讓我們懂得,及時聽取別人的意見,認真改正。齊王深知:以德服眾優於以暴力統一國家。最後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服,把國家統治的很好。因此,對這位勇於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讚賞他的風度。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幾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當年,他聽了鄒忌的諷諫之後,立即下令羣臣,遍及全國,面刺錯誤,指陳弊病,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是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千載而下,猶令人感奮不已!

追古思今。現在我們有些作負責工作的領導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顯的缺點和錯誤,文過飾非,怕聽逆耳之言,一聽到正中要害的話,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聽到別人説他頭上的瘡疤一樣。

讀完《鄒忌諷齊王納諫》讓我感受到古人的聰明和智慧,更感受到齊王的果斷,如果你還沒看過《鄒忌諷齊王納諫》就請你看完我的文章,趕快去看一看吧!去感受一下古作品的魅力吧!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4

鄒忌的諷諫真的使齊國煥然一新了嗎?或許作者只是美好的願望,這樣的故事似乎在過去和現在都行不通。

齊王遭受如此之深的矇蔽,難道幾次進諫就能有個好的結局呢?屈原不想楚王再昏庸下去,多次進諫,而正是奸臣專權把屈原一逐再逐,最後無奈縱身大江。這是同時期的事實。

蘇東坡也想學鄒忌,也和屈原一樣多次進諫。遭受矇蔽的大王旁總有奸臣,他所受到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折磨。岳飛不也是因為忠心耿耿,被奸臣暗算,連下十二塊金牌把他的願望斷送。這是後來的事實。

現在,鄒忌的故事依然難以發生。地溝油,三聚氫銨,染色饅頭屢見不鮮。從表面上看起來,政府好像已對這些問題非常重視,而後來層出不窮的“動車事故”、“校車事件”,又該怎麼説呢?

為什麼鄒忌的故事顯得如此的荒謬,那麼這幕後的黑手究竟是誰?顯然,是奸臣,是小人。不妨可以這樣想想,齊王即使一直樂於納諫,那麼奸臣和小人不也會“進諫”嗎?那麼,齊王聽了他們的“勸諫”,結果不也是和歷史相同嗎?進諫得賞只會讓越來越多的奸臣成為和珅,永遠扼制不了黑手的陰謀。

所以,除了進諫得賞之外,鄒忌、齊王,齊國的.百姓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首先,要有一套百姓參與的督察機制。也就是有人管奸臣,不只是樂於納諫的“齊王”。當有一套完整的督察機制開始運轉的時候,必然就會有人檢舉奸臣,“齊王”納諫便有了一定的作用和效果。

其次,進諫得賞的方案不應該遲續太久,一味的獎賞必然會使百姓為了金錢和利益而瘋狂,進諫的效果就會被削弱。如果真要獎賞寫什麼的話,或許可以獎勵一些精神上的財富,比如張貼進諫人名單向大家宣傳,允許進諫人蔘與高層的政務討論等。如果這樣,既使百姓都樂於進諫,又提高了進諫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齊王”需要做到真正的納諫,政府的努力是達到美好願望的前提。

最後,大家需要增強防範意識和舉報意識。這必定要有精神上的獎勵與物質獎勵的促進,這便是精神獎勵的作用。

由此觀之,只有進諫得賞是不行的,鄒忌和齊王要做的事情不也是我們目前需要做的嗎?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5

鄒忌身高八尺開外,風流倜儻。有一天,他問自己的老婆:"夫人,我和城北的徐公誰漂亮?"老婆説:"老公,您比他漂亮100倍,徐公怎麼敢跟你比啊!"

鄒忌又問他的小妾:"親愛的,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更有魅力?"小妾顫顫巍巍地説:"夫君,徐公當然不如你有吸引力了。"

這時家裏來了一個客人,"嗨,老王,你倒是説説,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更英俊瀟灑一點呢?""徐公啊!他給你拎鞋都不配。"

第二天,徐公突然到家裏來了。那身板,那臉蛋,快趕上了潘安。鄒忌這才明白,原來妻、妾和客人是言不由衷啊!

妻子説假話,是因為她愛自己;妾説假話呢,是怕自己;而客人説假話,則是有求於自己。

這樣一想,壞了:"我聽信了假話倒沒什麼,可是大王聽信了假話,對國家和社稷來説,可是個不小的損失。"

於是,鄒忌趕緊上朝拜見齊王:"您的愛妃們愛您,大臣們怕您,其他諸侯國有求於您,光給您灌迷魂湯,這樣您受到的矇蔽就太多了。"

此時的齊王是齊威王,姓田,剛剛代替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不久,非常能聽得進去意見。他大腿一拍,"對啊!我怎麼沒想到!"趕緊號召大臣、百姓們給自己提意見,當面提意見的大賞;書信提意見的中賞;背後議論,被他聽見的小賞。一時間門庭若市,大家紛紛獻言獻策,在這些好的'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齊國國力漸漸強盛。

鄒忌在歷史上是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一方面他因為敢於革新而使國家富強;另一方面,隨着孫臏等人的崛起,他又有些嫉賢妒能,但在向齊王納諫這一件事情上,他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肯定。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則故事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國家要富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開拓思維,積極獻言獻策。國家也應該鼓勵我們廣開言路,知無不言,言者無罪,不扣帽子,不打板子。

衷心祝願祖國的明天越來越美好!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6

誰不愛聽別人對自己讚賞的話?有些話語是出自説話者對你真實地欣賞,也有些純粹只是好聽的話罷了,卻也能使你飄飄然,忘了自己是誰。

翻開《戰國策》,打開歷史的長河,我的心落在了一篇名叫《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古文裏去了。古文的大意是這樣的:

鄒忌身高八尺以上(184公分),容貌俊秀。一次他穿戴整齊,在照鏡子。他問他的妻妾和朋友:“是我美還是城北的徐公美?”他們都説是鄒忌比徐公美,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住在城北。過了幾日,徐公拜訪鄒忌,鄒忌仔細端詳徐公,自覺不如。等徐公走後,他再照鏡子,覺得相差甚遠。

晚上鄒忌躺在牀上,回想今天發生的事情。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為什麼妻妾、朋友偏説徐公不及他美?思考良久,鄒忌終於恍然大悟:“妻子説我美,是因為他偏愛我,妾説我美,是因為她害怕我,朋友説我美,是因為他有求於我。”

第二天,鄒忌向齊王請見,告訴齊王昨日發生的事情,並勸諫齊王要分清是非,不要被讚揚的好話所矇蔽雙眼。

看完這篇古文,我沉思良久,突然發覺生活中,我看到了,得到了多少這樣“讚揚”的話。回想起來,才知道大多數都是哄我開心罷了。

有一次閒來無事,仿照古文寫了一篇,自我感覺良好,於是就發到了網上。大部分網友都説寫得好,甚至還有一個網友説寫的比古人寫的還好。這句話使我差點沒有飄上天花板。竟就認為我是駱賓王第二。可當我將我的“大作”和古文在一起對比時,我低下了頭。我的文章怎能和古人的文章相提並論呢?這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啊!我這才明白。網友們看我是個小孩子,哄哄我就是了。

有一次,爸爸的上司請客,我也跟着去了。一桌子人,爸爸的上司像一顆明珠般奪目,包括他的'孫女。客人的目光沒有不在爸爸上司和他孫女的身上的。有的客人説他的孫女漂亮、可愛,即使她不怎麼漂亮、可愛。有人説他的孫女聲音甜美,即使她的聲音不怎麼甜美。

有一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忠言雖然好,但是卻會讓人聽不舒服,但是,那些好聽順耳的假言假語,又有什麼用呢?

生活中也是這樣的,你能夠看得透嗎?忠言逆耳與假言假語你願聽那種呢?真話,你聽得到多少呢?

所以,當別人讚美你時,你需要一雙能辨別是非的眼睛,使你能認清自己。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7

我們學過《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鄒忌從自己的妻子愛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並發現了問題,向齊王説自身問題並向齊王説這件事及其原因,齊王接受他的意見並改正,最後戰勝於朝堂之上。

是啊!齊王這種自己聽別人意見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應該接受吸收別人給自己的建議,這好比在一塊石頭中剔除無用的雜質一樣。我們接受別人意見,就應該改正,在國共內戰時期,紅軍就因為沒有聽毛澤東的話而導致全軍的崩潰。最後接受毛澤東的意見進行長征,保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楚漢爭霸時,楚霸王是何其威風,有力舉千斤的力氣,而就是因為不聽自己手下謀士的'意見,最後自刎於烏江邊上;而他的劉邦呢!他沒有霸王的才氣,沒有霸王帶兵的智謀,他只是因為聽取蕭何的意見,讓韓信帶兵,打下了漢朝的萬里江山。

我們也應該學習鄒忌説話的方式。俗話説“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忠言不一定逆耳,如鄒忌向齊王進諫時,他只是用自己的經歷來提示齊王他自己也蒙受騙了,從而使齊王自知受騙並改正自己的不足。我們在以後工作時也應該用婉轉的話,當自己發現自己上司的錯誤時,我們用婉轉的話提醒自己上司,使他明白自己的錯誤,而保全了他的面子,會是他對你有好感;如果你直言向你上司提出他的錯誤,那樣可能使你的上司覺得自己丟掉了面子,會記恨你,給你小鞋穿。即使是當前勝利了,以後也可能會報復你,我們這樣做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所以我們要向齊王那樣善於接納別人給自己的建議或者自己的不足;也要學鄒忌那樣説話的方式,那樣我們做事可能會更加地順利。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給自己的意見,使自己不足給“刷”出來,使自己變得更加完美,使自己更加地充實。我們説話的技巧也可能使我們的命運更加地平坦,不像山那麼峻不易攀爬。

最後,我呼籲所有的學生,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給自己的意見,並且要改正自己的缺點。我們向別人提建議時要注意自己的説話技巧。要提醒別人知道自己的錯誤,也不損傷他的面子,那樣才能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如果我們直接説,那樣可能傷了他的自尊,就算他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會改。所以我們要善於接納別人的意見。海納百川,最後使自己成功,我們説話技巧也十分的重要,我們始終要善於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8

近來工作挺忙的,思緒也跟着忙碌起來,甚覺腦子異常興奮,在夜深人靜之時,不覺讀書興發,隨心翻閲《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使讀了起來,過去多次讀過此文,並在上面畫了不少圈和槓,但仍未嚼透,現讀起來頗有感觸,其中體現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例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一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作者不僅把道理講得非常透徹,而且學以致用。他使我也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讀書要讀懂別人,首先要讀懂自己,只有讀懂自己,才能自知之明,也才能真正讀懂別人。

從文中得知, 鄒忌這個人還真是有點自知之明,自覺不如徐公長得帥,然而,妻妄卻説他帥。鄒“暮寢而思之”,悟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妄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這一番自我省思,則很有自覺性和哲理性,在這一點上自覺不如,往往自以為是的多,自以為非的少,尤其是當人誇己時常常沾沾自喜,説明自己還缺少自知之明,沒有真正讀懂自己。鄒忌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不因妻妄和客人的讚美而昏昏然、飄飄然,而是看到了她們的動機和偏見。依我看,鄒忌真正讀懂了自己,正因為這樣他才有可能讀懂齊王。

鄒忌正是從評議閨房瑣事入題,順勢向齊王進勢,這也正是鄒忌的高明之處。鄒曰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庭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類,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進而使得齊王從鄒忌不因他人奉承而不受矇蔽一事中受到啟發,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此後,齊王聽了鄒忌的勸告,不因權勢而堵塞言路,“懸嘗納諫”。

現實生活中,好多人並沒有讀懂自己,何以不少人往往因別人的`奉承而昏昏然,因上級的表揚而飄飄然。有的人聽到一點恭維話便忘乎所以,而聽到一點逆耳之言,心裏總覺得不是滋味。對於這些沉醉於阿諛奉承之中的人們,難道不需要用鄒忌的哲理啟蒙啟蒙嗎?!在一些公務人員中,有的人真的不如古人,明明知道自己身上的毛病,就是不承認,躲躲閃閃,文過飾非;有的愛吹不愛批,聽到一點批評,便火冒三丈;更有甚者,有的仗勢欺人,對敢於批評的人穿“小鞋”,甚至打擊報復,這種人最終難免要垮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klnn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