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鄒忌風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鄒忌風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一、導語

鄒忌風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唐朝名臣魏徵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聖君、賢臣,使唐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風齊王納諫》。

  二、範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三、自學指導

(一)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至於這部書的作者,已經不可考。它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17年(BC452年)到秦始皇31年(BC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33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衞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兼併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士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於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台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説諸侯採納。《戰國策》就是着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夫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變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説,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人治。

  四、閲讀課文,理解文意

再讀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意

(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藉助解釋、詞典自行解決)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憐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憐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悟到什麼?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道理為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説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敍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一一相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圓,因此在今齊之後一大停頓後,地方之間作小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通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悦誠服。

(2)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中此所謂後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後的三變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指名一學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後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

三問

緣起三答

鄒忌進諫內容:三比

結果三賞

三變

(三)三讀課文,鑑賞課文

(學生結合板書,齊讀課文,理解思路)

小結:本文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依次敍述了進諫的緣起,進諫的內容,進諫的結果。進諫緣起於鄒忌的三問,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異口同聲的讚美,使鄒忌暮寢而思之,悟出了為何受弊的道理。進諫的內容則是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齊王聽後連連叫好。而進諫的結果則是齊王欣然接受鄒忌的勸告,下令獎賞進諫的臣民,齊國也因此威名大振。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採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弊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納諫後齊國的三變,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琅琅上口。

(學生再讀課文,結合板書嘗試背誦)

  四、佈置作業

背誦全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後記

◎程志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傳統課目,老師教起來較為得心應手,挖掘的深度,拓展的廣度都較為深廣,但對學生來説,永遠都是新的。因此,在分析課文的同時,還要抓住基礎性的東西,如字詞句等。此教案為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感知課文,整體把握,直到背誦。

存在問題,學生誦讀時斷句不準,例如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方不斷開,作為一個詞來讀。結合板書背誦時,許多學生強記背誦,不能理解中間的內容。

表現較好的地方,學生讀課文較齊,學生概括文意時,有個別學生能順着老師的思路寫下去。

師:前一堂課我們學習了《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我們再一次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讀課文前請同學們想一想該怎樣表現鄒忌和齊王的形象,相互間可討論。

(學生分學習小組,相互小聲討論)

師:請一組同學來讀一讀,演一演。其他同學注意聽,然後來評評。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誰來給他們的朗讀評一評?

(學生舉手,老師點名)

生:我們小組覺得楊涵濤讀得較好,鄒忌的語氣委婉誠懇,又不失嚴肅。

師:他在委婉諷勸,嚴肅好嗎?

生:他雖是委婉諷勸,但畢竟是談國家大事,應該嚴肅點。

師:好,叢霄讀齊王讀得怎樣呢?

生:叢霄讀得也很好,他讀得渾厚有氣勢,顯出一代君王的氣度。

師:同學們説得太棒了,我要自歎弗如了,(學生笑)現在請大家拿出課前查閲的資料,閲讀《召公諫厲王止謗》,比較齊威王和周厲王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學生閲讀材料,相互討論交流)

師:王積磊你説説你們組的意見。

生:我們組認為齊威王勇於納諫,精神高尚,是明君;周厲王不聽逆耳之言,是昏君。

師:很好,説得非常好,《納諫與止謗》這篇課文還給我們舉了其他帝王、臣子的例子,請同學們找出來,並給他們分分類。

師:我們來看看大家是如何分類的,請小組回答。

學生回答。學生是這樣分類的:

帝王:唐太宗、齊威王、周厲王、楚懷王、商紂王

臣子:魏徵、鄒忌、召公、屈原、比干

師:請同學們比較臣子的結果,帝王的最後結果以及國家的命運。

學生分組討論,把帝王、臣子分為兩類,意見較為統一:唐太宗、齊威王是明君,國家被他們治理得很好;周厲王、楚懷王、商紂王全是昏君,在他們的統治下,百姓生活痛苦,他們有的還是亡國之君;魏徵、鄒忌為一組,他們的意見被接納,得以善終;比干、屈原進諫不被接納,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最後投江而死。

老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後牽引出課堂討論問題:

1、諫能否被接受,關鍵在於進諫人還是納諫人?

2、納諫和止謗在古代不同的意義及作用十分明顯,那麼在現今社會他們的益處和弊端分別是什麼呢?

學生認真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教師下堂巡視,時不時加入學生的討論。

師:大家都認真討論了,我們請兩個小組分別回答。

(學生舉手,老師點名)

生:諫能否被接受,關鍵還是在於納諫人。

教師追問:如果話説得不好聽不被接受,責任在誰呢?

生當然是帝王的責任,魏徵不是經常讓唐太宗下不了台嗎?

師:好!好!第二題第五小組代表回答。

生:納諫可以改進工作,提高效率,能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對四化進程起推動作用;止謗危害是貽誤工作,傷害同志,最後難免垮台。

教師追問:除書本上的你有自己的理解嗎?

生:止謗肯定損害人民利益,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師:同學們剛才從大的方面談到納諫的益處,止謗的弊端,那麼現在我們請同學聯繫生活進一步來談談,並把自己的意見寫下來。

教師出示話題:

1、談談生活中納諫與止謗。

2、如何對待別人的意見?

學生寫作,老師巡視。

學生完成寫作,相互交流相互評點。

課堂教學的得與失

集體研究式教學的主要內涵在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到光華之後,我積極學習光華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我想就《鄒忌諷齊王納諫》、《納諫與止謗》兩篇課文的合和教學談談我教學中的得與失.。

課堂教學中,鑑於學生已經掌握了文言基礎知識,我將教學重點落到了《納諫與止謗》上,主要就齊王、厲王對待諫的不同態度及由此引發的不同國家命運的比較來掌握納諫的好處,止謗的危害。

教學時,我讓學生再一次讀一讀,演一演齊王、鄒忌,分析齊王、鄒忌的不同的形象。古代還有沒有君臣進諫納諫的事例呢?

請學生閲讀《納諫與止謗》,學生閲讀興趣激發起來,學生自主閲讀課文,找出君臣事例並根據他們的不同態度,最後不同命運給他們分類,然後討論探究納諫與止謗的不同作用意義。追古思今,學生再次探究在現實生活中納諫的益處,止謗的弊端;談談應如何對待別人的意見。學生開始練筆寫作.接着就幾位寫作快的學生的習作展開了討論,師生共同評析。

這堂課看起來節奏緊湊,我也有意識地讓學生多活動,學生活動也較為充分,但教學完成後,卻感到像缺少了點什麼。

集體研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徵是自主、問題、溝通。自主學習本身就應該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去學習。教學時,我的思路十分清晰,學生也一直在我的引導下去學習,但我僅僅是請學生入我的甕,學生只是沿着我的思路來思考,思維受到了限制,沒有真正地自主。集體研究式教學問題的教材、教師、學生。課堂預設的問題學生都解決了,但這些問題僅僅是我根據我的教材設計好的,可以説學生是在幫老師解決問題,我剝奪了學生提問的權力。成功的教學應該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產生問題、解決問題。我把一切都包辦了,正是因為我的包辦,學生只能就問題談問題,可昂完全沒有開放性,這堂單一的課限制了學生的溝通交流,更限制了學生的視野,拓展延伸也就顯得有些空乏。

以上把我教學中的得與失記下,以便今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集體研究式教學這門學問是要我們仔細鑽研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o67g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