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精】《國學經典》讀後感

【精】《國學經典》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國學經典》讀後感

《國學經典》讀後感1

《弟子規》也許在我們大家還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接觸過了吧,《弟子規》中的每一個字都藴藏着極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徹。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渾身痠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卻因為作業兒發着牢騷。“來,好閨女,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間,沒看見我這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着。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説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今後,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裏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愛做學習孔聖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國學經典》讀後感2

耳熟能詳的《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説的是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着生存環境的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你瞧,晉朝的周處,天性並不壞,但是從小父母雙亡,沒有人去教育他,受到了不好風氣的影響,長大以後變成了一個非常粗暴、野蠻的人,動不動跟人打架,周圍的人見了他就躲,都惹不起他。後來他良心發現,善良的天性彰顯出來,從此一路上進,當了很大的官,為老百姓做了許多的好事。同學們,“善”就是讓我們擁有善良之心,多做有利於他人及社會的事。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話説漢朝有個叫黃香的人,從小就非常孝順。他九歲時,常常在冬天父親還沒有上牀睡覺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牀上,把被子温熱了才請父親睡覺。夏天他先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請父親歇息。“孝敬父母,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

在我們的書本中,還有許多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對待他人要用真心、真情和真誠。比如: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不計前嫌,與他同心協力,保衞趙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見他待人誠懇,心中有志,輔助他建立了蜀漢王朝;管仲和鮑叔牙互相幫助,真誠相待,後人常用“管鮑之交”來稱讚他倆的友誼。

在頌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這些“真善美”的故事深深感動着我,給予了我許許多多的鼓勵與啟發,鞭策我在學習和生活中,去努力發現真善美、學習真善美,踐行真善美,讓真善美伴隨我成長,一路前行!

《國學經典》讀後感3

暑假了,媽媽幫我辦了張崑山圖書館的卡,帶我去看書。

來到圖書館,我才明白什麼是書的海洋,也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需要書的引領。一個假期的閲讀,真讓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就拿我讀的所有故事的一個小故事——《鐵杵磨成針》來説説我的感受。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説:“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説:“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學什麼做什麼都要有恆心才能成功。就像宇航員叔叔也是憑着毅力經過重重鍛鍊和考驗才能飛上宇宙、征服宇宙的。還有奧運健兒們也是經過堅持不懈的訓練,不怕苦,不放棄,才能奪得金牌,為我們祖國在奧運會上實現金牌數的突破。我們的祖國也是經過不斷努力才能有了現代化的今天。所以我也要從小不怕困難,我的字寫得不太好,今後我要每天認真練字,橫要橫得平,豎要豎得直,撇要有筆鋒,捺要有捺腳,不怕手痠,堅持不懈地練,相信我也能把字練好。還有我也要堅持把二胡拉好,要讓我的辛勤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當然,作為國小生,我還要努力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學好本領,長大了為祖國作一份貢獻。

《國學經典》讀後感4

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經典》讀後感5

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全體教師感受經典文化的魅力,開闊視野、提高自身素養,區教委號召全體教師開展國學經典學習活動,組織全區教師利用網絡學習國學經典,讓教師們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過視頻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

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

《國學經典》讀後感6

最近,徐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中華誦·國學經典》。老師説,這本書很有閲讀價值,特別是我們炎黃子孫都應當精讀的。書中主要收集編排了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燦爛篇章。它飛揚的文采綻放出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和標誌。老師的'話深深的吸引了我,於是我讀了起來。

這本書上面都有注音我們沒有閲讀障礙,書中有一小部分古詩我們曾經學習過,讀起來很親切也更激發了我的閲讀興趣,雖然很多沒有讀過的古今賢文和古詩我們也能結合註釋和賞析較好的理解內容,更能讓我們在閲讀中體會什麼是“經典”。那真是一個藴含着情感力量和感召力的字眼,這經典是我們民族的印記。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不通古今,馬牛而禁裙,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詩的意思是:積蓄很多黃金不如多買些書留給後代使之明白事理。有田不去耕種,倉庫就會空虛,有書不去讀,子孫就會愚笨。倉庫空虛生活就沒有了保障。與博學之人暢談一次,受益勝過讀書。一個人如果不博古通今,就想馬牛穿上衣。茫茫人海之中,有誰能稱得上真正的男子漢呢?釀成美酒只花掉全部錢財是為了購買書筆。

同學們,你們看,這些經典詩句多麼深刻啊,讀了這首詩我們誰都明白,留給子孫的最好財富是書,告訴我們最簡單深刻的道理是人要學習。這一句句經典話語讓我們感受着我們中華民族昨天的文明,想象着這我們的未來。我們是未來的主人,讓我們鑑往知來,傳承我們的中華文明!創造文明的新中華!

《國學經典》讀後感7

中華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燦爛的歷史,《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裏就融匯着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我們國小生閲讀,每首古詩都有註釋,文章還配有插圖,使繁宂的得文句變得淺顯易懂,並且生動趣味。

剛開始讀《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時比較累,但堅持下來發覺並沒有那麼難理解。讀多了,讀書的速度就變快了,讀完一本書後我感到十分有成就感,讓我更加喜歡經典了。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第五單元“四時田園”這一部分,它用許多古詩來教育我們:做人要勤勤懇懇,不能懶惰。以前我無論做什麼事都很懶惰,什麼事都讓別人幫我做。值日時,我是組長,我就讓那八個組員打掃,我則坐在凳子上悠閒地唱着歌。最終,由於組員不合作,沒打掃乾淨,教師批評了我一頓,我心裏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齊湧上心頭。哎,都怪我!讀了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從今以後,我漸漸變得勤勞了。就説去年吧,學校有縣裏領導來檢查衞生,我們組由我負責打掃衞生,在我的牽頭下,我們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為此,還受到縣領導的表揚呢。當然,這得歸功於經典誦讀!

經典誦讀中,孔子關於學習態度的言論也讓我們值得去學習和借鑑。在《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觸很多人,而每個人都有必須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又可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雖然我成績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試驕傲情緒不斷滋長。對於身邊學習比我差的同學總是不理不睬,家長、教師説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當我讀了孔子的話時,又反省了自我,覺得很慚愧。連知識淵博的孔子都那麼謙虛,何況一個小小的我呢?從此以後,我變得很謙虛,經常向我身邊一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百萬綠絲中的小苗吸收營養的成分。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讀之如沐浴春風,我會讓它永遠伴我前行……

《國學經典》讀後感8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期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此刻,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説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我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資料,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教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異常深刻,因為自我平日裏的一些舉動,使自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我,腦子裏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彤彤!”而我對着電視機跟奶奶説:“明白了,一會就來。”之後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當啊!

《國學經典》讀後感9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國小生國學啟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國小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閲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僅產生了眾多的本土學派,也不斷有外來文化的傳入,這些不同的學派和文化,在矛盾衝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豐富了、發展了、壯大了,有的則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約從東晉開始至隋唐時期,中國文化逐漸確立了以儒家為主體,儒釋道三家既各自獨標旗幟、同時又合力互補以應用於社會的基本格局。

《國學經典》讀後感10

話説,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

在中庸裏,有兩種人,一種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麼事學會合度適中,做事有底線、有原則,這種人道德修養高“君子”。一種違背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麼事不小心、猜忌心重、不穩重最後一事無成“小人”。

難以把持的中庸德行。中庸思想的薰陶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通過學習、反思而得到,學習中庸思想,獲得中庸品行。行是實踐,明是認知。中庸之道,聰明的人過頭自以為是,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世間萬物都是理開頭,有理當先,無理當後,做事的時候,要給自己自信,不要太過自卑,對於消極的思想要去除,對於積極的思想要推薦。

善於向人學習,光明正大發揚正能量。一個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不懂時,向他人請教,經長時間積累,知識便加多,這才是成功之人。懂得欣賞別人的人,往往是勝利的人。中庸的立身之道。聰明的人不是智慧過高的人,而是做事小心翼翼,懂得保護自我,自己的利益大於一切,首先守護自己的利益,再去管他人。有的人説自己很聰明,可是,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做了太多的誤事。

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走明確的路;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有明確的方向;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心靈開闊。懂得牢牢抓住,這種抓住是有道理的,沒有違背道德是有益的。中庸之道,不是輕易可以做到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以取巧之心去面對。中庸之道,是遙不可及的、深遠的。

通過讀《中庸》我知道了中庸是人心、道心的把持者。帶着虔誠的心,學習中庸之道吧!

《國學經典》讀後感11

讀詩詞能淨化人的心靈,記古文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也要求我們讀記《國學經典誦讀》,不但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而且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閲讀量,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讀了這麼長時間的《國學經典誦讀》,我最喜歡的一句《論語》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馬牛憂愁地説:“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説:“我聽説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禮貌,那麼,不論誰都是自己的兄弟。你為什麼要煩惱自己沒有兄弟呢?”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自己表現的十分謙卑恭敬有禮貌,大家一定都會接納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擺出一副驕傲自大,對別人不屑一顧的樣子,肯定沒有人會理睬自己,更別説是接納,甚至會討厭自己。

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熱諷。這樣的人誰會接納你?誰會欣賞你?反而對人寬厚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看了《國學經典誦讀》,我從中學會了許多: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還敬你十分,只要你寬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別人的重用,勤勞機敏就會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更多的《國學誦讀經典》,看更深奧的古文詞,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充盈。

既然看《國學經典誦讀》有這麼多好處,我們為什麼不多看幾遍,多學點知識,你們説對嗎?

《國學經典》讀後感12

讀詩詞能淨化人的心靈,記古文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學校也要求我們讀記《國學經典誦讀》,不但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而且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閲讀量,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讀了這麼長時間的《國學經典誦讀》,我最喜歡的一句《論語》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馬牛憂愁地説:"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説:"我聽説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禮貌,那麼,不論誰都是自己的兄弟。你為什麼要煩惱自己沒有兄弟呢?"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自己表現的十分謙卑恭敬有禮貌,大家一定都會接納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擺出一副驕傲自大,對別人不屑一顧的樣子,肯定沒有人會理睬自己,更別説是接納,甚至會討厭自己。

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熱諷。這樣的人誰會接納你?誰會欣賞你?反而對人寬厚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看了《國學經典誦讀》,我從中學會了許多: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還敬你十分,只要你寬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別人的重用,勤勞機敏就會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更多的《國學誦讀經典》,看更深奧的古文詩詞,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充盈。

既然看《國學經典誦讀》有這麼多好處,我們為什麼不多看幾遍,多學點知識,你們説對嗎?

《國學經典》讀後感13

《增廣賢文》是一本好書,它不但讀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動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同時也是教我“做人的準則”。

《增廣賢文》中的許多精闢的格言警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這些格言警句都藴藏着前人豐富的智慧。

讀了《增廣賢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百讀不厭。特別是:“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這則《賢文》讓我聽後肅然起敬。它的意思是小羊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時,小羊跪下來用乳汁餵養父母。小烏鴉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時,就將食物口對口地餵養年老的父母。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僅是人類的美德,甚至連動物界也在奉行。羊與鴉就能如此何況人呢?總不能夠忘記自己的父母,它告誡我們要對長輩孝

《增廣賢文》教我學會了感恩,它能讓我樂於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每一個境遇;它能讓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它能讓我的人生旅途摧生出更多美好的回憶;

《增廣賢文》教我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把土,還人一座山;《增廣賢文》教我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已機會;《增廣賢文》教我學會感恩,贈人玟瑰,手留餘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時也會有人拉自已一把;《增廣賢文》教會我,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微笑。人人都需要一顆感恩的心。正因為有了它,所以愛才顯得偉大!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增廣賢文》這本書能豐富我的內心世界,使我在做人做事感觸良多,畢竟這本書也是人們經歷了千百年才感悟出來的。

《增廣賢文》這本書容易啟發我的思考,培養我的獨立意識;學而時習,一以貫之,經典的魅力讓我的心靈學會了感恩,也找到了學習自信,學習成績穩步提升。

《國學經典》讀後感14

“國學”是中華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國學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

《弟子規》作為國學經典,對世人的影響自是不必多言,同時也讓我受益匪淺。弟子規雖淺顯卻極富哲理,能夠給人以生活上的指點、學習上的教導,成長中的導航……它教會我們: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方面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它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社交禮儀,這也是我們父母長輩的行為準則,因為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國學激勵着我們,當發現自己不如別人時,應樂觀積極,努力爭取向上,不要被挫折打倒,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指導自己的人生。

古人所言:“百善孝為先。”《二十四孝》記載:“周朝閔損因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全,便再取了後母,而後母卻虐待子騫。在寒冷的冬天只給他穿單衣,父親知道子騫受後母虐待後,便要休了她,子騫便為後母求情,最終一家人生活和諧美滿――單衣順母。想想我們呢?身為人子,我們對父母卻知之甚少,關心更是不多,任性的我們往往忽略了父母對我們的關心,還天真地説着他們不理解我們的話語。真的覺得自己不懂事。

細細體會,其中包含着尊重師長、孝敬長輩、誠實守信等可貴的品質,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下的民族精神,是流淌在中華民族文明血管中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國人民代代相傳的傳世之寶。

讓我們一起了解國學,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跟我們共同走進《弟子規》,體會國學的經典;讓我們一起誦讀經典國學,品味精彩人生;讓我們一起倡導經典國學,完善自己的人生吧!

《國學經典》讀後感15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裏有幾樣不可缺少的東西———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是孔子到孟子以及董仲舒一一完善的。

讀了《國學經典》這一套書以後我真是感慨萬千,它讓我知道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的心靈。“仁”裏面的《美金的價值》、“義”裏面的《大義橋》、“智”裏面的《無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歡“信”這本書,我能從中體會到“信”讓人受益非淺,那一句句簡練的語言卻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古今中外誠信使人們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應別人的事無論多困難他都想辦法辦到。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大將,曾幾次打敗漢軍。劉邦當皇帝后下令通緝季布,季布只好化裝到山東一朱姓家當傭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後收留了他,而且幫他向劉邦説情。劉邦後來封季布為中朗。季布有個朋友叫曹丘生,專愛拍馬屁,聽説季布當了官便來巴結。季布見曹丘生來就虎起了臉,罵了他幾句。誰知無論季布態度多嚴厲,曹丘生照舊陪着笑還説:“我聽説楚地有‘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聽後很高興就待他為上賓,曹丘生走後到處宣揚,季布的名生就越來越大。這就是一諾千金。

誠信是不分國界的,在美國一個莊園主的家裏有一把新斧子,莊園主的兒子看見了十分喜愛,他想試試斧子快不快,就對準一棵櫻桃樹砍去,只聽“咔嚓”一下樹被砍斷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進了小屋,但後來因為‘誠信’還是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這就是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還是華盛頓,在他們身上都有個共同點“信”,我們必須要以誠待人,正如李嘉誠的所説“我們要以誠代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國學,是你使我的知識一天天充實,是你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聲對你説:“謝謝你”!

標籤: 讀後感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5gg4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