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1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統一(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楊堅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

統一: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滅亡:618年(隋煬帝二世而亡)

二、隋朝在諸多方面創規立制,是一個創新的朝代,開創了中國歷史新局面。具體表現在:選官制度上開始實行科舉制;在經濟方面開通了連接南北的大運河。

1、大運河的開通(隋煬帝)

①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②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

③長度和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④四個組成部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⑤連接五條河流: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⑥開通的作用(意義和影響):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消極作用: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2、科舉制(隋煬帝)

①創立(隋朝):隋文帝開始用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標誌着科舉制的正式創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進士科最為重要。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

③發展(明朝):八股取士

④科舉制的積極影響: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變革,加強皇帝選官和用人的權力,擴大官吏選拔範圍。2)推動教育發展。3)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續1300多年。

三、隋朝的滅亡

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時間:618年

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統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以長安為都城,李淵就是唐高祖,並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與“貞觀之治”

(1)主觀原因:他吸取隋亡的歷史教訓,他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2)客觀措施:①任用賢能。唐太宗廣納賢才,有敢於直言的魏徵;知人善任,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敢於決斷(房謀杜斷),他們都是貞觀時期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創於隋朝);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

③經濟方面。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④邊疆管理。唐太宗時期先後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三、女皇武則天

我國曆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在科舉考試方面創立了殿試製度和武舉,親自面試考生,後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四、唐玄宗與“開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時期)

(1)措施:①任用賢能。任用賢相姚崇和宋璟,實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頓吏治,裁減宂員。③經濟方面。發展經濟,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第3課盛唐氣象

一、經濟的繁榮

1、農業:出現了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2、手工業:紡織業品種繁多,蜀錦冠於全國;陶瓷器生產水平也很高,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業:長安城人口百萬,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有市:商業區和坊:居民區)。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1、政策: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意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時期,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藏族的祖先)贊普松贊干布。作用: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係。

4、唐玄宗時,將金城公主嫁尺帶珠丹。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特點:開放,充滿活力、兼容幷蓄

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1、唐詩::①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②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聖”。③白居易的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婦孺都會吟唱,深受大眾歡迎。

2、書法:唐朝最的書法家是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詢3、畫家:唐朝最的畫家是閻立本和吳道子。

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與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曆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築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鑑真東渡:唐朝最富影響的僧人鑑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等,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為日本設計唐招提寺;前後12年,前5次東渡失敗,第6次才成功,雙眼失明)

二、與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貞觀年間,玄奘歷盡艱辛,西行天竺學習佛法。玄奘的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玄奘——《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頻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國來華的原因):

A、唐朝政權強大,國家統一,社會安定;B、唐代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C、玄奘、鑑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陸交通發達。

四、唐朝的對外政策:對外開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對我們今天的啟示:A.一個國家只有經濟發達,文化先進才能對於國外產生輻射力和吸引力.B.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進步.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弱的轉折點)

1、原因:A、開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B.社會矛盾尖鋭,邊疆形勢緊張。C.節度使勢力膨脹,形成外重內輕。D.安祿山擔任三個邊地的節度使,逐漸擴張勢力。

2、人物: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

3、結果和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二、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結果:被朱温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但給唐朝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

三、唐朝滅亡:907年,朱温建立後梁政權,我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四、五代十國:北方黃河流域先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

影響:五代十國雖然是一個政權分立的時期,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2

一、隋唐科舉制度:

北:P20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創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武則天是我國曆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注重減輕農民負擔,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斷續發。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鑑真東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曆法、書法藝術、建築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鑑真東渡

北:P33鑑真到達日本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斬醫藥、建築、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識圖P34鑑真東渡示意圖)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圖)

六、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略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

一、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了南移的趨勢。兩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

北:P75-76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為元世祖。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一、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史實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一新疆,促進了維吾爾族同中原地區的交流,對鞏固西北邊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設伊犁將軍,加強中央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三、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祖國統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繼光抗倭:明朝時戚繼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鬆弛,倭患嚴重,倭寇到到處燒殺搶掠,使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明政府派年輕的將領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2)戚繼光訓練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多次挫敗倭寇的進攻,聲名大振,號稱“戚家軍”。1561年戚家軍在台州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後又開赴福建和廣東,東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肅清。

五、鄭成功收復台灣

北:P105—106明末,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台灣地區,1661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鬥爭的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在當地高山族人民的幫助下,順利地在台灣登陸並迅速包圍了入侵的荷軍。1662年,荷蘭總督被迫簽字投降,台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台灣,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打擊,對亞洲和其他國家也起到保護作用。

六、雅克薩之戰

北:P106—107沙俄強佔雅克薩和尼布楚。康熙帝決定用武力捍衞祖國邊疆,1685年,清軍圍攻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俄軍戰敗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薩,重創俄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兩國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雙方簽定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3

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是與商周同期的我國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著名的有青銅面具、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商朝早期就開始燒製原始青瓷。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五霸是指先後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城濮大戰,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是指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的局面。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再無力抵禦強秦的進攻。

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於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秦國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築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的“天府之國”。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我國現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而來的。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從商朝開始的。

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的日食。

公元前613年,魯國天文學家留下了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確切時期的.記載。

一年有24個節氣始於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總結了望、聞、問、切四珍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長詩《離騷》被譯成多國文字處理;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湖北隨州出土了戰國時期珍貴的整套編鐘。

孔子的言論記載在《論語》一書裏。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4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了哪些進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他們住着幹欄式的房子,過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飲水更加方便。還飼養了家畜,會製造陶器,並能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有怎樣的勞動分工?

答:婦女主要從事耕作、紡織,男子主要從事捕魚打獵以及製造工具、製陶等繁重的手工業生產,老年人從事家務勞動和照顧、教育小孩。

黃帝為什麼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為:(1)他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了舟車,為後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2)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他的下屬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怎樣分封?有什麼作用?

答: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主要內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天子作戰。

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制,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齊桓公為什麼能第一個稱霸?

答:①齊國地理位置好,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②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③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擴充疆界;④政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麼?

答: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變法的主要內容有:(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2)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我,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3)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變法的主要作用是:使秦國的經濟發展,軍隊的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列舉孔子的思想內容和主要教育成就。

答: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張主要有:提出了“仁”的學説,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創辦私學,廣收門徒,擴大了教育對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③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④他要求學生時常複習,以便“温故而知新”。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5

一、考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税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15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