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5篇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5篇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5篇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

1.秦農民起義的原因:(1)賦税、徭役繁重(2)刑法殘酷(3)秦二世更加殘暴

2.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年,在大澤鄉爆發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3.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鉅鹿打敗秦軍主力。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2

商鞅變法:

時間: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變法。

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理解:商鞅變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發展封建經濟和建立封建統治的需要,又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和封建統治的確立。對戰國時期的社會轉折起到促進作用,商鞅變法的目的和效果達到高度統一。所有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改革和變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都江堰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3

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區房屋樣式半坡人距今約6000千年黃河流域的陝西西安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約7000千年長江流域的浙江餘姚幹欄式房屋生產工具使用磨製石器、製作骨器、使用磨製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農業(種植作物)原始畜牧業(飼養業)原始手工業製作彩陶和樂器;會紡織、製造陶器、玉器和樂器;會雕製衣種植水稻種植粟飼養豬、狗;打獵捕魚飼養豬、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農業的發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興起地區: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標誌: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製工具的發展;

4、意義: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看圖:課本第6頁半坡居民原始復原圖和第8頁河姆渡居民復原圖:

(1)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幹欄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因為南方地區潮濕温熱,既能通風防潮,又可防蛇蟲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乾旱寒冷,風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風擋雨,又可以保暖。

(3)兩種房屋結構的不同,是由什麼決定的,説明了什麼?

是由不同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決定的。説明當時的人們已經能夠與自然協調發展,已經能夠適應自然環境。

(4)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人類的生產生活必須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做到因地適宜、科學合理。

★★比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異同:不同點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處於黃河流域,河姆渡人處於長江流域;②種植的農作物不同:半坡人種植粟,河姆渡人種植水稻;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幹欄式房屋;④製作的彩陶藝術風格不同。相同點①都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都處於原始社會後期);②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發展;③都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④都使用磨製石器;⑤都會製造陶器影響。

農耕文明的發展導致剩餘產品的出現,進而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終促使國家出現。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這是歷史發展的巨大進步。

歷史背景是什麼意思

一般指某一個歷史事件在什麼歷史情況下發生的,實質上包括原因和條件兩個方面的內容,原因和條件其含義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原因偏重於為什麼,即必要性。條件偏重於有什麼,即可能性。

歷史背景主要包括國內外的經濟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他們所包含的知識點分別如下: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順口溜記憶法

把一些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很易記憶。

比如記憶清朝皇帝的順序:

努皇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

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

嘉道鹹(嘉慶、道光、咸豐);

同光宣(同治、光緒、宣統)。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4

[知識要點]

1.西晉的興亡

266年司馬炎篡奪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

“西晉”

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

316年西晉滅亡(匈奴人所滅)

317年司馬睿建東晉,定都建康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東晉滅亡

2.少數民族的內遷

東漢末年,內遷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

作用: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淝水之戰(前秦----東晉)

(1)時間:383年。

(2)結果:東晉大敗前秦。

(3)意義: 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4)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

(5)影響: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

4.江南地區的開發

原因:

(1)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2)北方人南遷,為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先進 的生產技術。

(3)江南地區戰亂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成就:(1)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

(2)大量荒地被開墾為良田。

(3)田裏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

(4)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難點解析]

1.想一想,為什麼西晉的統一隻有很短的時間?

主要有三個方面內容:第一,西晉的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風氣非常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晉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爭奪皇位的內亂,徹底地破壞了西晉的統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晉的國力;第三,內遷的少數民族受到西晉統治階級的壓迫,民族之間存在着矛盾,少數民族利用西晉內亂機會起兵反晉,推翻了西晉的統治。

2.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麼?

從前秦方面來看,前秦的軍隊成份複雜,當時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它民族不滿前秦氐族的統治,希望秦軍失敗,以擺脱氏族貴族的統治.秦軍中的漢人更希望東晉的漢族軍隊打勝仗.此外,前秦軍隊指揮不當,戰線過長也是失敗的原因。

從東晉方面看,廣大將士在保衞江南,恢復中原思想的激勵下,士氣高昂,將領足智多謀,指揮得當,也是取勝的重要條件。

3.《宋書》裏描寫的南朝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

司馬遷描述的江南人煙稀少,耕作方式落後,商品交換很不發達,貧富分化程度也很低。《宋書》所描寫的江南非常富饒,豐收年頭一年收穫的糧食能滿足幾個郡人口的需要,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這裏是因為漢代的江南尚未開發,魏晉以來已逐漸得到開發。

[重點考點]

1.東漢末年,內遷少數民族有哪些?他們的內遷有什麼歷史作用?

(匈奴,鮮卑,羯,羌,氐 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淝水之戰的作戰時間,作戰雙方、結果、意義和影響。

(383年,東晉與前秦,東晉打敗前秦, 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

3.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得到發展的原因有哪些?有什麼重要影響。(見知識要點)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權,後來統一了黃河流域。

禮樂制知識點

產生朝代:西周

簡介:禮樂制是區分社會等級,維護高低貴賤秩序的制度。是西周是維護等級的工具、是宗法制的抓手。

意義:維護政治的安定,保證社會的和諧,有深厚、久遠的文化影響。

五禮:吉、區、嘉、賓、軍五類。吉禮,祭祀鬼神,祈求福祿之禮,凶禮,喪葬凶荒之禮;賓禮,迎定朝聘之禮;嘉禮,飲宴婚嫁之禮;軍禮,興師動眾之禮。

指南針知識點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多種形體.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先民已用天然磁石製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

三國魏時,馬鈞利用磁鐵和差速齒輪製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指南車.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製作指向用的磁針的方法。

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盤.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已使用針盤導航.指南針的發明,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5

1、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2、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3、北京人還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往往幾十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着羣居生活,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5、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6、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

7、山頂洞人能打製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他們已會人工取火,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他們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和別的原始人交換生活用品,山頂洞人已用骨針縫製衣服,懂得愛美,他們死後還要埋葬。

8、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氏族,一個氏族有幾十個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9、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幹欄式的房子,過着定居生活,他們已經挖掘水井,飼養家畜,會製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還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11、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製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莊稼,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動物,還用骨制箭頭、漁叉、漁鈎等打獵捕魚。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裏,他們能製造色彩鮮麗的彩陶,陶器上還出現一些刻畫符號,有些學者認為這就是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6

[知識要點]

  一、秦的暴政:

(1)繁重徭役:修阿房宮、驪山陵墓、修長城、修馳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萬人,脱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2)沉重的賦税:農民要將收穫的2/3上交國家。

(3)殘酷的刑法:人民動不動就受到嚴刑峻法的處治。

秦二世更加殘暴。

  二、陳勝吳廣起義

1、起義的原因:

根本原因:秦朝的殘暴統治激起農民起義。

直接原因:徵發漁陽誤期。

2、起義時間:公元前209年

領導人:陳勝、吳廣

地點:大澤鄉

3、起義經過

①在陳建立政權②進攻咸陽

4、結果:失敗。

5、意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反抗殘暴的統治。

  三、劉邦項羽起義。

(1)農民起義戰爭

項羽:鉅鹿之戰,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

劉邦:直逼咸陽,秦滅亡。

(2)楚漢之爭(公元前207——前202年)————爭奪帝位。

  四、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難點解析]

1、本課線索:

秦的暴政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劉邦項羽起義,推翻秦朝楚漢戰爭劉邦建立西漢。

2、秦末農民起義得到天下人響應,説明了什麼?

説明秦朝統治已失去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

3、有人認為:“如果陳勝吳廣在前往漁陽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你們戰爭就不會爆發。”對嗎?請評述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因為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它主要表現在:(1)秦始皇廣建宮殿陵墓(2)繁重的賦税、徭役和兵役。(3)嚴酷的刑法,有族誅和連坐。(4)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以上幾點表明了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途中遇雨而誤期,只是戰爭爆發的偶然表象。因此,如果陳勝吳廣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也會爆發,只不過是時間上的遲早問題。

[重點考點]

1、秦朝的暴政有哪些?(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賦税,殘酷的刑法)

2、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麼?(秦的暴政激起農民反抗)

3、陳勝吳廣起義的時間、地點、結果、意義?(見知識要點)。

4、項羽破秦的重要戰役是(鉅鹿之戰),這是推翻秦王朝的最關鍵的戰役。

5、西漢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公元前202年,劉邦)

6、劉邦項羽領導的兩支起義軍在鬥爭的前期是(農民起義)戰爭,後期是(爭奪帝位)的戰爭。

7、最後推翻秦王朝的是(劉邦)領導的起義軍。

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國

四大文明古國,是中國內地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統稱。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地域屬伊拉克)、古埃及(位於西亞及北非交界處,今地域屬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

國中歷史學習方法與技巧

  興趣記憶法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歷史感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有了力量的源泉。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情趣呢?培養學生的興趣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例如,可以用生動的故事培養學生的情趣。在講歷史課時,教師要經常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生動的故事往往能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認真學下去,達到應有的效果。

  結構梳理法

國中生要想學好歷史一定要學會梳理歷史知識點的結構。即抓住每個專題的歷史知識提綱挈領的進行高度歸納概括,使其在對本部分內容系統學習掌握之前,在頭腦中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知識結構輪廓,給人一種一目瞭然之感。這樣以來,就會在學習時抓住根本,同時也會消除畏難發愁的心理。然後只要本着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進行學習,所有具體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7

一、戊戌變法的背景

(一)國內背景:1.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提供了條件;2.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二)國際背景:1.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2.法國啟蒙運動的影響。

二、戊戌變法的經過

(一)序幕:“公車上書”

1.時間:1895年

2.直接原因:《馬關條約》的簽訂

3.領導人:康有為和梁啟超

4.上書內容: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

5.結果:由於封建頑固派的阻撓,沒有上書到光緒帝手中。

6.意義: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二)展開: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康有為和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後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

(三)高潮: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2.內容: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四個方面(見書)

3.1898年是舊曆戊戌年,因此稱這次革命為“戊戌變法”。

(四)結果:慈禧發動“戊戌政變”標誌着戊戌變法的失敗。

(五)失敗原因:

1.客觀原因: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勢力遠遠大於維新派。

2.主觀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自身的階級侷限性,不敢發動人民羣眾,只依靠一個並無實權的光緒帝。

(六)教訓:資產階級維新派不能擔負起救國救民的歷史重任,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8

1.已知中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類是 雲南元謀人

2.已知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生活的年代是 距今170萬年前

3.已知掌握管理和控制天然火技術的是 北京人

4.最早鑿井,開始飲用井水的遠古人類是 河姆渡居民

5.北京人使用的火屬於 天然火

6.原始人類為防止猛獸襲擊,適應惡劣環境,採取的生活方式是 羣居生活

7.火的使用,其積極作用是 取暖禦寒、抵禦猛獸、照明、熟食

8.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類是 山頂洞人

9.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勞動

10.要了解遠古時代的人類生活情況,主要通過 考古發掘

11.使用打製石器的時代,我們把它稱為 舊石器時代

12.使用磨製石器的時代,我們把它稱為 新石器時代

13.最早培育水稻、開始吃米的原始居民是 河姆渡人

14.最早種植粟、開始吃蔬菜的原始居民是 半坡人

15.最早出現貧富分化的原始居民是 大汶口人

16. 原始人類開始定居的原因是 原始農業的出現

17.生產彩陶的原始居民是 半坡居民

18.河姆渡居民所生活的環境是在 長江流域

19.河姆渡人住的房屋結構是 幹欄式房屋

20.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結構是 半地穴式房屋

21. 河姆渡居民吃的糧食主要是 水稻

22.生產黑陶和製作骨器的原始居民是 河姆渡居民

23.半坡居民所生活的環境是在 黃河流域

24.大汶口居民出現貧富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生產力的發展

25.按照血緣關係組成的社會羣體,稱之為 氏族

26.半坡居民吃的糧食主要是 粟

27.原始人類的勞動方式和勞動成果分配方式是 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成果

28.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有 山頂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人

29.氏族社會按照男人女人的地位不同分為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30.組成氏族社會的紐帶是 血緣關係

31.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人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

32.提出生物進化學説,證實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科學家以及他的著作是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

3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先後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34.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黃帝

35.以民主的方式推選部落首領的方法,稱之為禪讓制

36.通過禪讓製取得部落首領地位的首領有堯、舜、禹

37.堯舜禹時期我國正處於的歷史發展階段是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時期

38.大禹治水治的“水”是黃河

39.華夏族形成的基礎是炎帝和黃帝的部落聯盟

40.大禹治水採取的方法是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或者是堵疏結合

41.既做過部落聯盟首領,又當過國王的人是禹

42.炎黃二帝為爭奪中原地區而進行的戰爭被稱為阪泉之野

43.屬於舊石器時代的原始居民有元謀人、北京人

44.通過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時期是堯舜禹時期

45.我國原始社會結束的時間是大禹統治時期

46.開創了我國原始農業文明和醫藥學的始祖是炎帝

47.傳説中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的是嫘祖

48.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這表明華夏族由多個民族聯合而成

49.“軒轅氏”或“有熊氏”指的是黃帝

50.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的大魔頭是蚩尤

51.處於我國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居民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52.炎帝被後世尊稱為神農氏

53.我們瞭解炎黃二帝的故事,主要是通過傳説

54.新石器時期,我國最重大的經濟革命是原始農業的出現

55.黃帝在與蚩尤的戰鬥中發明了一種辨別方向的工具是指南車

56.原始人類的遺址主要分佈在大江大河流域

57.一個部落的標誌或者圖徽被稱為是圖騰

58.開闢了集市,讓人們互通有無的人是炎帝

59.大汶口居民處於我國氏族社會的時期是父系氏族社會時期

60.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9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國主義的徹底性。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羣眾運動。如果説,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羣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羣眾性的革命運動。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展。

第四,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0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謀人

1、發現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徵:上肢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使用打製石器、木棒;(生產工具)

4、生產生活狀況 採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羣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原始的農耕生活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農業的發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興起地區: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標誌: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製工具的發展;

4、意義: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看圖:課本第6頁半坡居民原始復原圖和第8頁河姆渡居民復原圖:

(1)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幹欄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因為南方地區潮濕温熱,既能通風防潮,又可防蛇蟲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乾旱寒冷,風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風擋雨,又可以保暖。

遠古的傳説

一、炎黃聯盟

1、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盟形成。

2、涿鹿之戰: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3、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傳説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1、炎帝的貢獻:

(1)教民開墾耕種,製作生產工具,種植五穀和蔬菜;

(2)製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3)製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圖文和曆法知識。

2、黃帝的貢獻: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船隻,教人煉銅,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3、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嫘祖擅長紡織並會繅絲。

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的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2、推舉人才的標準———賢德之人

3、禪讓制的實質: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

4、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舜、禹。

造紙術的發明

西漢時期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

指南針

(1)戰國時我國用天然磁石製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2)北宋時發明了用人工磁化方法,用磁針製成多種形式的指南針,北宋末年,已把指南針用於航海,南宋以後,不論陰晴,都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12世紀末(南宋時)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意義:為後來歐洲航海家開闢新航路,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1

[知識要點]

1、農業的進步

(1)水利

漢武帝治理黃河

漢明帝時王景治理黃河

(2)農業耕犁:安裝了犁壁。

耬車:播種工具。

(3)耕作技術,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槓的耕作方法。

(4)農作物,南方種水稻北方種小麥,桑麻廣泛種植。

2、手工業進步

(1)絲織:使用提花機,絲織品精美。

(2)冶鐵: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

3、商業繁榮,長安,洛陽出現專業商業區——市

4、漢武帝將鹽鐵經營權和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中國古代第一個皇帝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舉行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歷史學習方法

快速閲讀法

國中生要想學好歷史一定要學會快速閲讀法,要學會快速閲讀教材,這樣才能學得輕鬆自如,並逐漸掌握閲讀技巧。上課的時候,老師會為大家講解歷史知識,經驗豐富的老師,講課會有層次性,針對性的來啟發同學們。所以同學們要在上課時做好養成標記,做筆記的好習慣。

錯誤排除法

所謂的錯誤排除法即按照題目要求排除錯誤的選項,這裏的“錯”是指表述錯誤的選項,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指與題幹意思不符合的選項,但選項本身表達的觀點沒有錯誤,而是指在題幹設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題幹意思而言的錯誤。這類選擇題的設問往往是針對某一歷史事件,要求選出關於這一歷史事件説法正確的選項,只要排除説法錯誤的選項,剩下的也就是正確答案。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2

甲骨文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金文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也稱"銘文"、"鐘鼎文",比甲骨文規範。

"百家爭鳴"中的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創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學派:戰國時期代表人物莊子(創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學派:墨子(創始人)

法家學派:戰國末期韓非子

兵家:戰國時期孫臏(創始人春秋晚期的孫武)

孔子:春秋晚期,魯國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學説;主張"愛人",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思想:①興辦私學,廣收門徒;②教學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學習方法: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要"温故知新"。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記載孔子言論的一書。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學説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影響極大。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3

[知識要點]

一、春秋爭霸

1.背景: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②諸候不聽從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強大的諸候

③諸候之間不斷進行戰爭,爭當霸主

2.春秋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a、齊桓公首先稱霸 原因:

①齊國盛產魚鹽,齊國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發展經濟。

②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並組建強大軍隊。

③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號令諸候。

公元前7世紀,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位霸主。

b、晉楚爭霸---城濮之戰,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3.影響:給社會帶來了種種災難;小諸候國被消滅了,出現了較大諸候國,歷史逐步走向統一。

二、戰國兼併

1.戰國七雄的形成:秦、齊、楚、魏、趙、燕、韓

①組合:晉分三家(韓、趙、魏)

②特徵:七雄並立

2.著名戰役:

桂陵之戰(齊魏) 馬陵之戰(齊魏)

長平之戰(秦趙)東方六國無力抗秦

3.趨勢:

春秋諸候林立----戰國七雄並立----秦一統天下

清代“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峯,在此期間,中國社會在封建體系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康乾盛世奠定了如今中國的版圖,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

學習歷史的建議

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會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週末時間可酌情複習。看書的時候,不但要把勾勾畫畫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圖片也要看,這是一個放鬆解悶的不錯途徑,也是積累冷知識點的好辦法。

2、不要注重做題,説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着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會給你們發很多複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如果現在沒有,你可以自己簡單的做一個分類提綱,比如水利,比如文學作品等。記住只是提綱。只用於面對提綱,回憶知識點用。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4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遷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氣候乾旱,糧食供應不足;位置偏北,不利於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也不利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3.改革的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七年上冊歷史知識點15

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商朝統治穩定。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

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役是城濮之戰。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形勢圖》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築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

對日食,月食的記載及二十四節氣

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總結出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

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代表作《離騷》

戰國時期的"整套編鐘"出土於湖北隨州。

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

道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學説記錄在《道德經》裏;戰國時期,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無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武,他著有《孫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於此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dweg0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