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1

在我們國中歷史課堂的教學實踐中,“低效”是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也厭教,教師教得很苦,學生學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動有趣的歷史課堂變得毫無樂趣和生氣,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探索、構建高效課堂是提升我們國中歷史課堂教學水平的必由之路。那麼,如何構建歷史學科的高效課堂?

一、師生關係融洽化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師生之間的關係如何?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之中及課堂之外師生關係的好壞。課堂效果反應了師生關係,融洽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做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中的難處,尊重學生的思想,善於激勵他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學生的鼓勵和批評才具有實際效果,否則產生負效益。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面對生源質量的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的態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和他們建立一種融洽的關係。師生的融洽關係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鬆,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從而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目標設置合理化

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要切合實際,符合學生髮展需要。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適應於學生的發展狀況,使目標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在設置三維教學目標時,首先要研究課標,準確理解課標要求,根據課標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準“課標”與“教材”對教學目標的要求;其次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目標應明確具體,而且可操作、能達成。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顯得宂長繁多,難以實現。最後還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分層目標,關注弱勢學生,從最後一名學生做起,只有人人都獲得進步和發展的課才是高效的課。

三、課堂教學情景化

高效課堂教學結構應該是“在情景中展開,在活動中推進”。歷史知識有過去性的特點,歷史又不能再現,更不能重演,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多種教學情景,讓歷史課堂教學情景化。教師要運用或滲透情感並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對圖片、錄像、電視、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動、感人、逼真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身臨其境,並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中去感知和探究歷史,想出多種辦法拉進逝去的歷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來保持學生的興趣。

四、教學內容問題化

古人就有“不悱不啟、不憤不發”之説。高效課堂的教學內容必須問題化,即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宿,要在知識的關鍵點、能力的增長點和德育的滲透點設計一些有價值的、綜合拓展等方面的問題。當然也不可過度設問、泛泛而問或無疑而問,因為過猶不及、無效提問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設計問題要具有探究性、開放性、貼近學生的實際,真正使教學內容問題化、問題答案要點化、要點內容條理化。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2

自從我校強勢推行高效課堂教學以來,我認真聆聽了一些教師的高效課堂教學,特別是市區名優教師的高效課堂教學,使我深感觸動,因而親自實踐到高效課堂中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思考,我深深體會到:

1、興趣是歷史高效課堂的前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會興趣盎然地參與到學習中,才可能提高學習效率。高效課堂的理念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歷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用多媒體把文字、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集於一體,通過聲、光、形、色、音等多種信息作用於學生,使學生從視、聽等多方面感受歷史,瞭解歷史,發現歷史,掌握歷史規律。一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設置一個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實驗探討,生生相互討論交流,分析形成結論,學生學習興趣濃,自主空間大,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廣開思路,大膽創新,把學習的壓力變為動力,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完全成了自我鍛鍊,互助研究。使歷史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一定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習就是高效的。

2、主動是歷史高效課堂的保證

在歷史課堂上要處理好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要做到適時調控,師生共同研究、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學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動和實踐中得到鍛鍊和發展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師也無法代替。為此,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學案,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維,給以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閲讀、查資料、動腦思考、、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另外,給學生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是歷史課堂高效的切入點。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倉庫,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讓他們自動地去開發知識的寶庫,自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改造社會的能力。為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深入鑽研教材,從教材、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過程,構建一個優良的、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動”起來,創造一個愉快的、歡悦的氣氛,提供一切可能誘發興趣的條件,使學生提高興奮度,增強求知慾,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實驗研究、競賽、提問、討論、交流談話、音樂動畫、網上查尋、問題答辯等,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審美的快感,從而興趣盎然的學,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其次,要不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嚐到學習“甜頭”,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逐步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3、人文是歷史高效課堂的內涵

教育要培養一代人的精神,必須先使歷史進駐個人,使個人從歷史中汲取養分。歷史教學承載了歷史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承載了個人及民族精神的塑造。學生在歷史課堂這方天地中不僅要完成他們的學習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他們生命的一段歷程,享受這段生命歷程中的情感生活,經過這段生命的'歷程,他們應當變得成熟,豐富、熱情、善良、富有情感和人性,而不是相反”歷史課和其他學科有着不同的特點,它是一門人文學科,課堂上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對學生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有着薰陶和啟迪作用。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教師引導”的教學理念,在歷史課堂讓學生學習歷史時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歷史知識,更要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來接受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思維能力、鍛鍊意志品質。這才是真正的高效。

4、高效是歷史高效課堂的目標:

只有有效、實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脱離“高效”,一切教學都是徒勞的,一切口號都是蒼白的。反思自己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預習流於形式目標不明確。學生“課上”除了聽講還是聽講,“課下”除了做作業還是做作業。學生課堂上“精力流失率”較高,“題海戰術”學生成了“做題機器”,教書和與育人衝突,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衝突,素質教育與及格率衝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課堂怎樣才能高效?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高效課堂22條》中教學理念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學會”與“會學”。“學會”與“會學”是歷史課的基本要求。如何處理好“學會”與“會學”的關係,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靈魂。課堂教學的每個行為都應以學生學會什麼為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理解、運用、深化,指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相互交換信息,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策略的指導下,教師安排一系列教學事項,提供學習目標,引起注意和興趣,呈現各種刺激、各種音頻、視頻,激勵回憶,討論總結、練習、反饋信息、遷移應用等,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協調,在長期的自我實踐和鍛鍊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應用。學生的自學能力會逐步提高,會逐步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最終由“學會”變成“會學”。這才是真正的高效。

總之,高效課堂,教得要輕鬆,學得要愉快,情感要得到昇華,智慧要得到提高。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3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上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也就是旨在發揮一課時的時間效能,儘可能不浪費每一分鐘,才有可能把教師從一言堂、學生從時間+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放出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靈性、發展還給學生。從而掌握基礎知識→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實現課堂真正意義上的“質”的提升,在長期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有着很深的體會,那就是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得盡其所用,教學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沒有教完內容,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講得很多,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很辛苦,也是無效學習。

一、情景教學,感知歷史

歷史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由感知到積累並理解歷史的過程。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進程是一條長河,而所有這些對我們未來成長有用的歷史知識都可以通過我們的歷史課程、歷史教材、名勝古蹟、文物遺存、媒體網絡以及歷史典籍等來廣泛涉獵、博採厚積,可為我們進一步感知歷史的本真做好積澱。

今天我們能得到歷史知識的途徑有很多,比如《百家講壇》、《探索·發現》等許多優秀的節目,都能幫助我們暢遊於歷史知識的長河。古代的説書人也是將枯燥的歷史變得平民化,如果教師也能將條條框框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那麼何愁學生會將歷史課變成休息課?

二、激情導入

歷史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異於其他學科,作用尤為重要。它要求教師能夠迅速地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中去。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教學,首先就是要有精心設計的導入,我認為最重要的應抓住以下三點:第一,導入要緊扣主題。第二,要激發學生的情趣。第三,導入要精煉。好的導入我認為就是用最少的時間發揮最佳的效果。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因人而異,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也可以利用詩歌、歷史圖片、名人名句、傳統歌曲、歷史典故、甚至是簡單而有趣的問題導入,現實中發生的焦點事件和學生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作為導入的話題更是十分有趣而高效的。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是構建高效生態歷史課堂的中心環節,也是高效歷史課堂的高潮。寬鬆的課堂環境是自主學習的沃土。教師要營造這樣的氛圍,應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多鼓勵少指責,要一視同仁,不歧視差生,使課堂真正開放。每個學生都是小老師,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問題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同位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應顯現為立體交叉的形式。學生在自主地探索或者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會學生,抓住課文關鍵字詞,理解掌握重要結論、意義影響的方法和識讀歷史圖片、歷史材料的基本方法。教師對於學生的見解要以欣賞的姿態去評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

四、激情互動

上課時以學生為“主人”。新課程認為,學生並非學習的奴隸,也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他是獨特的、發展的、有着巨大潛能的人。要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首先要構建民主的課堂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能活躍人的思維,發揮人的智力潛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離不開新型的師生關係。新課程倡導一種相互尊重、真誠交流、共同進步的師生關係。教師應尊重、理解、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聲音,成為學生的“精神上的導師,生活中的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發號施令者,而是合作者、交流者、啟發者、鼓勵者。

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就是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表現在學生能夠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後,能夠對自己及同學的學習結果進行檢查、總結和評價。

俗話説:“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若學生學歷史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為了教學生會學歷史,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五、魅力精講

精講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有助於學生從總體上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減輕學生的負擔。在這點上我特別注重,一般在單元初有個總結,我都會在學習這一單元時讓學生先讀一下,然後我粗略的解讀一下。這一單元學完後,我們重温一下單元回眸,學生就會加深理解了。例如:學習八下第二單元時我會先讓學生看第二單元的,先知道這一單元所講得是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讓學生明確探索就説明前面沒有現成的路,並且是在建設領域進行探索,探索過程中難免出現失誤。5課講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6課講得是經濟領域中出現的失誤,7課主要講政治領域中的失誤,8課是文革**中的國民經濟。

六、質疑問難,表達交流,搭建探究平台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在學習過程中,有懷疑才會去思索,有思索才會進一步探究,然後才會有所得。我們可先讓學生根據導學案中的教學目標,緊扣教學要求,認真誦讀或默讀,在閲讀感知、思考領悟中圈點勾劃,旁批側注,翻字典,查資料,掃除閲讀障礙,在此基礎上,再由他們自己提出在閲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在閲讀過程中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小範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也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他們內心有着想展示思維成果的渴望與衝動,他們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現自我。

因此,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彙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閲讀中獲得收益。善於表演的學生,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小品,舉行書中人物化粧扮演會;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學生可寫探究報告,心得體會;善於辭令的學生可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喜歡文藝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講述一下喜歡歷史上的哪些藝術名人,這種表達和交流是完全自發的,沒有任何的強制色彩和顧忌,表演不分優劣,認識不分高低,理解不分深淺,只需積極交流,積極展示。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智慧和能力。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實處。

當前,我們的課程改革確實處在兩難之中,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減輕過重負擔;既要打好學習基礎,又要保證全面發展;既要滿足羣眾願望,又要達到國家要求。高效課堂的提出,對於破解這個難題,不失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而且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思想。只要堅持這個教學思想,不斷深入研究、探索,就一定會有所作為、有所創新。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4

首先,有效教學要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拴住學生的心。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裏,存放着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歷史教師要高度重視歷史課堂上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力求做到營造氣氛,觸動學生的思維與情感,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離學生的生活太遠,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很陌生。而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往往是他們熟悉的事。所以教師在上課時應該把歷史上的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現實問題掛鈎,以此來拴住學生的心。例如人名、時間等歷史要素,可以運用一些聯繫的方法進行傳授或記憶的。以《評説》中的人物名字為例:康熙皇帝的名字叫愛新覺羅玄燁,就是“炫業”(諧音),意為“炫耀自己的業績”;唐太宗李世民,何為世民?濟世安民也;孫中山,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綽號孫大炮,實為“中國的一座思想大山”,簡稱“中山”。再如歷史時間,馬克思生於1818年5月5日,逝世於1883年3月14日,我們可以這樣聯想:馬克思出生以後成為無產階級革命家,他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產階級嗚嗚響(諧音記憶法),他一爬爬山,爬到山腰去世了。他為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要站得高看得遠,到去世時還在爬山,其實馬克思是坐在書房裏的書桌前上“永遠地睡着了”。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為了紀念他的貢獻,312這一天後來成為中國的植樹節。

教師的風趣幽默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當他們由被動學轉為主動學,熱情參與課堂或進行思考、討論、探索的時候,歷史學科的有效教學才能得到保證。教師還可以適時設置懸念,巧用音樂、詩歌、圖片、歷史片斷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第二,有效教學要用精彩的細節來打動學生的心。

生動的細節構成了生動的歷史。歷史是由無數精彩而鮮活的.細節組成。教育家羅伯特特拉弗斯認為:“教學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歷史老師應該是個會講歷史故事的人,一位優秀的歷史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能把歷史講“活”的優秀講述者,這就離不開具體的細節。細節會使學生激動人心,細節會讓歷史課堂更加豐滿和栩栩如生。

歷史人物大多已經逝去,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細節描寫的展現而“動”起來的,就像是自己親眼目睹、親耳所聞一樣。學生對於孔子這兩千多年前的人物,有很大的距離感,有鑑於此,筆者在講孔子這一課時,運用細節進行人物特寫:“孔子器宇軒昂,身長2米多”,話音剛落學生個個瞪大了眼睛,我解釋道:“據《史記》記載:‘孔子長九尺六寸。’九尺六寸用當時的尺寸,相當於現在的2。25米左右,身高和球星姚明差不多。”學生驚歎,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了,內心開始親近這位和姚明一樣高的孔子了。在講印度聖雄甘地這一課時,筆者先給學生説了這麼一件事:甘地乘火車外出,不小心一隻鞋子掉到了車外,他沒有猶豫,隨即將另一隻鞋脱下來,也扔出窗外。一些乘客不解地問他為什麼,甘地説:“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過,他就可以得到一雙鞋,而不是一隻鞋。”然後向學生提問:此事反映了甘地怎樣的為人處事?學生暢所欲言,由此導入新課。此外,在課堂上講一些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革命事業、大智大勇、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的革命事蹟,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勤奮好學、刻苦磨練的小故事,獲取這些歷史人物的智慧,感受歷史人物的魅力,由此來增強課堂實效。此外,在教學中也可以直接引用歷史人物自己的言論、著述,或引用經典作家對該人物的褒貶之詞,也是我們講述和評價歷史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徵的最好佐料細節。這些細節對於展示人物的個性,表現人物的精神,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三,有效教學要用真情實感的投入來憾動學生的心。

歷史學科有着得天獨厚的情感教育優勢。歷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寶,可以説,沒有一個歷史現象,包括事件、人物等不包含着厚重的情感因素。新課改最大的亮點就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確立。學生將知識轉化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內心的體驗的歷史學習過程需要教師進一步挖掘教材內容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歷史課堂中教師應具有高昂的教學熱情,適度地坦露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憾動學生的心。

在歷史課堂上若對學生抱着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則會感染學生,形成師生間融洽的情感交流,將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加深對歷史的記憶與理解,促進有效教學的實現。如講述毛澤東一課時,筆者深情地朗讀(或請學生一起滿懷深情、慷慨激昂地朗讀)幾段不同時期毛澤東寫的詩句摘錄,如《沁園春·長沙》、《西江月·井岡山》、《七律·長征》、《沁園春·雪》、《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去追尋偉人的光輝足跡、感悟偉人的雄滔偉略。講鄧小平一課時,跟全體學生一起唱響《春天的故事》,瞭解這首歌反映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體會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如講詹天佑、孫中山、李四光等愛國知識分子,講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史實等等,我們都要適當的感情投入,就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激起振興中華的志氣和熱忱。教師精彩、感染性的語言能使學生如臨其境,更能使滲透具有震撼性。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於情”。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師生心靈情感交流的過程。“一個教學過程一旦缺少了真實的交流、缺少了理解與感動,也就喪失了它應有的生機和活力。”特別是歷史教學中更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真情實感、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適時、適度、適情的進行情感投入,通過自身的感受,心靈的啟迪,心理體驗,情感的震憾獲得,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從而更好的發揮歷史學科良好的育人作用,促進有效教學。

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學歷史教師,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也將努力思考,努力踐行“有效教學”,嘗試着改變自己的課堂。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5

近一年來,我校的歷史教師和廣大一線教師一樣,不斷經歷着新課程理念的洗禮。走出去學習課堂教學的先進經驗使我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為我們歷史學科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借鑑。請進來指導使我們能夠從我校實際出發,探索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路子與方法。經過近段的研討和實踐,我們認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是大勢所趨,學生所需。現在把我校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告知大家,不足之處,敬請指教。

一、構建高效課堂需要先進的理念支撐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應該回歸“教學生學”的本質,引導學生解決“學什麼”與“怎麼學”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應該遵循兩基本出發點:第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律,迴歸教學本質,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發展?第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式?

基於以上兩點,打造高效課堂從學生的角度來衡量:這節課,我參與探究了嗎?參與發言了嗎?參與討論了嗎?與人合作了嗎?提出問題了嗎?觀察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從教師的角度來衡量:這節課,我考慮學生認知水平了嗎?有漠視學生的現象嗎?有浪費課堂時間的行為嗎?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帶給了學生什麼?各環節目標達成度如何?概括講高效課堂有樣六個維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續的內在動力、適度的思維張力、強大的團隊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長遠的發展潛力。

二、構建高效課堂需要科學的方法作指導

歷史開卷考試考查的是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脱出來,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自學探究思考交流,去體驗歷史知識形成的過程。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於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並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調動學生思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二是創設激趣的問題情境,三是創造合作進取的.學習氛圍,四是進行科學的學法指導。兩年來,我們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靈活運用“學、議、導、思”四步教學法。第一步:“學”。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出示自學導綱,自學導綱依據課程標準及其三維目標的要求,以歷史問題為線索設計若干能激發學生求知慾且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思考題,問題的設置體現歷史知識的開放性、深刻性和層次性,以達到不同的學生都擁有思考的興趣和思維的空間。學生在自學導綱的指導下,有目的、針對性地閲讀文本、查找歷史資料,進而感受、體驗、思考和探索,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第二步:“議”。即小組合作交流。針對導綱中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幫助解決,在此基礎上,各小組的中心發言人面向全班進行展示,其它小組可進行補充或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及時調控、修正。第三步:“導”。教師對本節學習的歷史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引導學生對前後知識進行聯繫,以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系統的歷史脈絡。第四步:“思”。即

反思、總結、感悟,反饋訓練,深化提升。教師設計歷史材料分析等問題讓學生思考、交流和解答,從而達到拓展提升。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及時查漏補救。如有空餘時間,可讓學生再讀背加強,力爭當堂解決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在提倡終身教育的理念,我們的教育並不是教給學生多少枯燥的知識,而是教給學生終生受益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在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將是高效的。因此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例如,在三年級大複習時,我們引導學生學會中外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繫,以線串珠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樹立“中國融入世界,世界關注中國”的觀念,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來觀察和認識千百年來中國歷史的進程和變化。培養學生初步形成現代化史觀、文明史觀和全球史觀。強化時空概念,即“時間要分段,空間要分片”。學會活化基礎知識,不要死記,但要記死,還要活記,更要記活,等等。

三、構建高效課堂需要紮實的教研作後盾

紮實的教研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我們歷史教研組全體同志精誠團結,教研風氣濃,一週兩研,研之有物,研之有效。週四下午課外活動是我校統一的法定教研時間,每週提前確定中心發言人,該同志提前備好下週新課,首先弄清課程標準的要求,吃透教材,寫出教案,人手一份。教研時間由該同志中心發言。他要針對每節新課進行具體的闡述,一説課標,即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準確地在理解把握課標的前提下拓展延伸教材內容及教學操作在課程標準中的原則性要求;二説教材,即如何處理教材,確定教學重難點;三説學法,即教師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等;四説教法,即採用的最主要教法以及與學生學法之間的聯繫,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五説教學過程,即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重在説明教材展開的邏輯順序、主要環節、過渡銜接及時間安排。該同志發言後,其他同志逐一補充,發表個人見解,並對教案及時修正和補充。教研活動結束後,將教研記錄上交教務處。第二教研時間我們主要組織學習外地先進教學經驗,研討課件的製作和教學中的疑難問題。

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方面之外,還有教師具備營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氣氛的能力、教師具備正確處理師生關係的能力、教師具備把枯燥的內容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的能力等等,這些也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的學年,新的開端,在大力推行迴歸教育本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那個熬時間、拼體力、苦教、苦學、苦管的時代已成為歷史。九年級畢業班的出路在哪裏?這是擺在我們歷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國中歷史教師將和廣大同仁一起順應歷史的潮流,與時俱進,勇於探索,創出一條減負增效的新路來,為我區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6

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是古往今來所有教師研究的共同課題。如果課堂教學結構緊湊嚴謹,方法適合國中生學習特點和學習要求,就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能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為國中歷史教師,也應自覺探索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策略問題。筆者在這方面通過學習借鑑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並結合國中歷史課堂教學實際,在學習、實踐、探索中總結了幾點,期望與同仁共同探討適合國中歷史教學高效策略的話題。

一、課前預習,自學設疑

教師每上一節課,課堂上需要傳授的知識和信息,先要請學生課前自學教材,或請學生蒐集資料。預習時,教師可以列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出答案,找不出答案的要特別留意做上記號,或找同學探討,或查閲資料,仍然解決不了的待課堂解決。課前預習目的是對以往知識儲備進行整理加工,並在自學教材中獲取新的信息,或在蒐集資料中歸納整理,將舊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結合,形成新的知識儲備。學生課前預習處理得好,課堂教學效果就好。通過預習,能夠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至於歸納總結能力。

我們的歷史教學要充分挖掘學 生的興趣之源,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和培養學生在自學中“設疑”。如果一味地只是教師設疑,學生容易產生依賴性,久而久之他們的主動性將會喪失殆盡,其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將受到束縛,最終會變成被老師牽着線的“風箏”。只有讓學生學會自己設疑,才能真正主動地學習,在自我設疑、自我辨析中掌握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

二、交流互動,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的最大優越性就是師生可以廣泛的交流討論,在互動中使每一個學生的知識集中起來,發揮課前預習的實際效果,讓學生的知識潛能最大的再現,集中大家的智慧討論解決所有預習中的疑難問題。交流時,讓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必要時教師可以稍作點撥。教師要讓學生有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和平台,或許學生在預習時所發現的問題,某些真知灼見即便是老師也自愧不如,這時教師要充分肯定,及時鞭策;當然也可能出現沒有問題或見解淺顯之類的現象,教師不得譏笑,應正確引導。

交流互動環節,需要教師徹底轉變觀念,放下權威,下大力氣激發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在全班交流時,要確保發言人的發言能代表本組成果,形成“想説”、“會聽”的良好局面,讓學生體驗到:表達給大家聽是一種享受,得到大家的評價是一種進步,質疑同學的發言是最大的收穫。惟有這樣日積月累,教師才得以解放,學生才得以發展,一言堂才變成真正意義的羣言堂,學生才會有收穫,有發展,有提高。

三、引導點撥,深化認識

課堂教學中的點撥,被喻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造能力,使學生獲得正確學習方法的“點金之道”,“點”就是教師對學生要善於啟發誘導,使之獲得認識問題的正確方法;“撥”是教師撥開學生思維的迷霧,撥正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在課堂上,教師的責任就是引導和點撥,即在學生實在回答不出來的時候再進行釋疑。教師點撥起一個層層深入的作用,即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由容易到困難,將認識逐漸引向深入。

因而,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於“點撥”,講究方法。方法一、順勢誘導,逐漸深入。課堂教學中常出現這種情況,教師提出問題後,學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確,但認識深度不夠,這時,教師就應該在肯定學生認識方向的基礎上啟發誘導,順勢點撥,使其認識更系統深入。方法二、搭階梯,點迷津。當學生遇到難度較大問題而感到束手無策時,教師應在認識陡坎上造階搭梯,適時地扶一把,指點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開啟學生思維的竅門。方法三、歸謬正誤,轉變認識。當學生對一個問題產生錯誤認識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予以否定,難以使學生信服,且易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就應指出學生認識錯誤的根源所在,使其幡然醒悟,轉變為正確的'認識。

四、訓練操作,反饋矯正

任何一種學習不通過親自動手都是不牢固的。有人認為,教師就是在講台上向學生宣講,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即可,學生接受了就完事大吉、高枕無憂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方式是讓學生積極地訓練,讓他們動手操作,在主動訓練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只有訓練才能培養能力,不練就不能提高能力,不練就掌握不了知識,就不能加深印象,就達不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練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教師要精選訓練題,採用那些以一當十有代表性的題,教師要在必要的時候告訴學生怎樣練習、怎樣操作。當堂的訓練任務當堂完成,千萬不要放在課外,那種課內損失課外補、課堂鬆鬆垮垮課外緊緊張張的做法要徹底改變。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精講多練,一環扣一環,不浪費一點時間,不多説一句空話,爭取做到字字千金,不讓學生感到厭倦和煩躁。

因為學生知識基礎、理解能力有差距,難免會有好差之分,因而反饋就顯得十分必要。反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是落實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要把控全局,保證交流的渠道暢通,互動迅捷,效益頗豐。特別是對學生的問題和偏差,要及時矯正,當然對有爭議的問題或沒有定論的知識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教師不要強作結論。

五、拓展思維,遷移延伸

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是創設懸念、激發興趣,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關鍵所在。之前,教師在操作訓練時選擇精深的有代表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去做,要提醒學生在做題時一定要使自己在潛意識中有知識遷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並且有以此題為範例進行創造的意識和能力,使之養成習慣,這時課堂目標就初步達成了。

在課堂上學生學得了一定的知識,通過訓練操作鞏固了知識,智力也得到了開發,但這遠未達到課堂教學實現了培養人才的終極目標。因為這離知識的遷移、能力的最終提高還有一段檢驗、鞏固、提高的距離,而要使課堂上的所學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運用到其他各領域中去,這還需要一個再提高再創造的過程。要讓歷史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歷史,讓學生成為歷史的參與者,立足於由近及遠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視野從身邊擴展到全方位。只有讓學生感覺到歷史的真實,他們才會產生了解歷史的慾望。因此,用直觀的圖片和易懂的資料、還有結合當地歷史意義的鄉土資源,來增強學生的感性體驗,從而再度拓展思維,達到知識遷移延伸之終極目標。只有這個目標達到了,培養人才的任務才能説基本完成。知識遷移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和學生的刻苦訓練。

綜上所述,對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策略的探索研究,應該貫穿在歷史教學的課內課外,落實在學生認識歷史的方方面面,而課堂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精心策劃,需要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意志力,有先進的教育觀和質量觀,有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只要我們主動擔負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滿腔的熱忱和聰明的智慧,積極而紮實從事課堂教學改革,才能探索出適合自身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真正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7

曾記得有位老師説過:教學是一種對話。的確,教學是一種特殊的精神勞動。如果説當今社會對物質產品的要求是“標準化”“規格化”,那麼,對精神產品的要求就是“個性化”“風格化”。

在參加浙江省翎雁工程歷史與社會學科的培訓過程中,我有幸結識了本學科的兩位重量級人物:來自温嶺九中的周輝兵老師和來自杭州採荷實驗教育集團的高凌老師。通過聽他們的講座和觀看在浙江省社會學會成立十週年年會上的展示課,我對兩位教師的認識從之前他人眼中的描述轉變為近距離觀察後的具體感受。雖説兩位教師在學科成績上都是相當的出彩──同為歷史與社會全國優質課一等獎得主,但他們在教學風格上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個性路線。

由於兩位教師的思想、氣質、審美情趣不同,所以在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實際時,他們都有各自選擇和側重的角度,都會採取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方法,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本次年會展示課上,兩位教師用的.都是自編教材。周輝兵老師的《話説公益廣告》一課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教學設計系統有序,教學節奏張弛有度。例如,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內容:劃一劃你認為重點的知識(掌握重點)、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與公益廣告的知識(獲得知識)、問一問你對哪些知識還存在着困惑(提出質疑)。這一逐層深入的學法指導,對學生思考、認識問題給予清晰的指導。同時,周老師在講課時根據內容的輕重詳略,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比如他講到一則垃圾桶變瘦的公益廣告,提出問題:垃圾桶瘦了時,你看到了什麼?學生馬上回答:垃圾桶瘦了,表明垃圾減少了,説明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周老師緊接着又問:那垃圾桶外邊的東西是什麼?學生回答是垃圾。這時他就自然總結出:從圖中可見,垃圾桶的垃圾是少了,而垃圾桶外的垃圾還不少呢。這幅廣告,在提醒我們什麼?此時,學生就能準確地歸納出: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將垃圾丟到垃圾桶裏。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始終能精心啟發引導學生,時而設問,激起深思;時而點撥,消除疑慮。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鬆享受中獲得知識和啟迪。所以,我想稱他為“科學型”教師。

而同樣是使用自編教材的高凌老師在《映象中國之古代婦女》一課,卻給了我另外一種感覺:那就是教學設計精緻,教學操作精妙。高老師講課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比如課堂導入,他先播放了一段背景音樂,展示瀘沽湖“女兒國”的圖片。然後通過豐富的語言描述,讓學生從這塊神祕土地上的走婚形式中來了解“母系社會最後一塊活化石”的社會生活。高老師的課像蜜蜂一樣博採百花,釀成精美的蜜。他喜歡用散文式語言教課,比如在敍述《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時,整個過程流暢自然,富有韻律美。而所有這些設計,最重要的是問題情境的設計能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高老師的教學內容虛實結合,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例如他講到古代婦女纏足,通過獨特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精神與肉體雙重摧殘下的古代婦女的淒涼處境。換句話説,就是高老師有一種以自我為圓心,不斷地通過45分鐘的時間向四周無限蔓延的教學風格,他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時而陶醉,時而警醒。所以,我更喜歡稱他為“藝術型”教師。

上述兩位教師的教法雖不同,但效果都很好,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想,成功的一節課,是教師智慧和心血的結晶,更是教師藝術才華和不同教學風格的體現。

通過聽周輝兵老師和高凌老師的課,我對教學風格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粗淺思考:到底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怎麼去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呢?我想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像我省社會科教研員説的那樣,每個人都要先打好基礎,從最基礎的教學要領開始,等到一切都紮實了,鞏固了,再把繼承與發展、學習與創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的風格。當然,前提是要對自己所教的專業充滿激情,有清醒的自我認識,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定勢,不為風格而風格。如此,每位教師就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個性標籤。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範文8

一、合理控時,先學後教

第斯多惠説:“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做到先學後教,同時,為了保證每一分鐘的充分利用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還要控制好學生的自學時間。

第一環節:把一節課45分鐘合理劃分,課前通過備課設計好思考題。上課時,讓學生用15分鐘的時間閲讀歷史課本,思考、解決問題。可採用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最後學生將課本中不懂的,有疑問的.地方做好標記。

第二環節:用15分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提出問題,相互答疑。首先,學生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説明學生認真自學了,經過了認真思考。其次,在學生所提問題的引導下,因勢利導,會讓教學進入更深的層次。

第三環節:用15分左右的時間,當堂訓練。只學習而不通過練習進行檢測,往往效果甚微,只有通過學習和訓練相結合,才能鞏固所學。

二、及時反饋,嚴禁拖沓

及時反饋是一條重要的教學方法。對中國小生而言,所做習題,如果當天知道正確答案,學習效率會得到很大提高。不管是每課的訓練題,還是周練測試題或是月考測試題,老師都要做到把答案及時反饋給學生,以防時間長了,學生已將習題忘得乾乾淨淨,再拿出練習題來又得閲讀半天,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

三、簡化知識,增強記憶

在讓學生記憶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為了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我將一些知識編成順口溜,例如,在講沿海開放城市時,可用諧音記憶法:聞你父親逛大連,天南海北宴請咱。即温州、寧波、福州、秦皇島、廣州、大連、連雲港、天津、南通、上海、北海、煙台、青島、湛江。學生基本上一分鐘就記住了順口溜,再通過對照就難以忘懷。

四、系統歸納,理清脈絡

每講一課,我都要求學生將知識歸納一下。或製成表格,或列成框架,或繪製示意圖。每講完一本書,則要求學生將全書內容繪製成知識樹。本來這是學校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但通過對學生的指導,學生也可以繪製得很好。這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地理解和掌握。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成法,只要有效,即是好法。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爭取做到高效、迅速、簡潔、融會貫通,讓教師教得省勁,讓學生學得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ld5e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