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2021年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2021年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年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年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

隨着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廣大一線教師進行培訓是必須的和必要的,經過培訓,聆聽了專家和有經驗教師們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對課改中高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也使我充分認識到一些以往沒有認識到的東西,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育理論、課改理念的培養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人文學科,它要求歷史教師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因此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在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論,努力提高專業化水平。

首先,在專業情感方面,教師要把“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變為實際的行動,要善於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建立起專業自信,堅定自己適應新課程的信心。

其次,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更新學科知識,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教育理論知識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從而使教師能夠真正從一位“教書匠”轉變為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湧現,教育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地研究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革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為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二、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三、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更新

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説教,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同時,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都有賴於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也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語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

對於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主要有三種新型的學習方法:

一是材料學習法,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歷史奧祕的一種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地求證歷史的方法;能夠形成有深度的歷史認識。

二是觀察學習法,它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運用觀察學習法的主要內容是對歷史實物、歷史圖畫、歷史環境等的觀察”。觀察學習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達到深刻理解和認識歷史的目的。

三是實踐學習法,是指“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情境模仿和解釋現實問題是等途徑來學習歷史的方法。”高中歷史課標解讀對這種學習法的開展有明確的指示,我們可以以此作為指南,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

四、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整合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並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一,歷史教材是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是進行歷史課程教學的基礎,合理利用與開發歷史教材,必須吃透教材。教師應對教材結構,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對照課標,找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瞭解教學目標中知識、能力、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對教材中輔助材料如課前的引文、歷史圖片、問題設計、課後練習等進行深入研究,揣摩編者這樣設計的意圖;分析課與課、專題與專題之間的關係,分析專題在模塊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教師也是重要的教學人力資源,教師不僅是教學資源的利用者,還是重要的歷史教學資源之一。如果歷史教師能在學生面前展示一種通曉古今中外,博識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師“在自身以外的教學資源十分缺乏的情況下,實現教學資源價值超水平的發揮”。

第三,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之一,對教育教學具有能動作用,由於學生對教育具有能動作用,因此有效的學習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使其在朝目標邁進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調節。

第四,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互聯網、歷史音像資料、圖書館、歷史遺存、博物館等都是對實現歷史課程目標有利的課程資源,依據課標要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通過培訓,讓我受益非淺。作為教師既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2

為期一週的歷史新課程遠程培訓就要結束了,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讓我收穫了許多。在培訓學習專家和其他老師理念的過程中,也引導着自己不斷思考歷史教學的方方面面。在此,簡單概述本次學習的體會。

首先,作為新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這是課改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正確、先進的教育理念,就不會有自覺而有效的實踐。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而新課改是要改變以教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的選擇,並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想我們老師應該做到:學生才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應該由重教師“教”轉向重學生“學”,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要認真鑽研課標,重新審視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歷史課教學是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只有全國統一的一本歷史教材,教師上課只需要一本書而已。而新課改中,我們實行的是一標多材,共有四個版本的教材,且每種教材的內容會有些許的不同,而大學聯考卻是依據課標而非教材。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牢牢樹立一個觀點:歷史的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是講授增減的唯一依據。在備課中,應深入研究課標內涵,把握課標的各項具體要求,針對課標的不同要求制定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決定每節課之前,將課標內容首先在黑板上標出,讓學生第一時間去把握課標,從而有的放矢,不做無用功。從備課到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時時處處將課標理念貫徹進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第三,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學生活躍的思維方式的培養。新課標應時下,學生的思維活躍和批判精神應作為新課改下的首要問題來探索。老師應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大膽地陳述自己對事件的看法,並應該敢於質疑老師的教學。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的姿態與學生共同學習和探討,培養學生的民主氣氛。所以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上課先由學生閲讀,各個小組之間可以就課文內容互相提問,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對於有爭論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積極動手查找資料,製作資料冊或小報,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總之,教師的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將學生置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主體之中。不過,在這次的遠程培訓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師一樣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就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難度頗大的挑戰。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已經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學觀念,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這個過程必定是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磨合期。同時,新課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夠實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師發揮能動性,不斷的探索與提高。

第二、新課改對學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課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養成了被動接受、不會積極動腦的習慣,要改變他們的惰性,也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同時,對於學生基礎好的學生來説,他們在課堂上可以按照教師的要求動起來,但對於我們普通高中的學生,提出問題往往是一問三不知,怎麼開展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其三、新課改過程中,新課標相應的配套體系還不完善,評價制度無法統一。對於一線的教師怎麼教沒有明確的指導要求,這都是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我作為一名參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學歷史教師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決,那還需要廣大歷史教師的共同努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掌握學生的認知心理,揚長避短,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同樣就選擇了付出奉獻,更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我們更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我們也許無權選擇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我們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3

一、加強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學習

我們必須真正的瞭解、理解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教師只有通過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才能瞭解本課程標的程標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本課程的內容標準、教學建議和評估建議等,只有瞭解了這些內容,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過程,它包含教與學的兩個方面,如何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係,直接關係到歷史課的成功與否。教學方法的改進是學生歷史學習方法改進的前提,教學方法的改進是為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服務的,教法改進是手段,學法改進是目的和目標。在教學中逐步推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現代化。

三、轉變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不改變,僅僅是內容、手段、方法的先進,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質教育進入歷史課堂的。比如,我們的許多教師現在已經在課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學軟件,但其作用僅僅是輔助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講授,而較少考慮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這種多年來統治我們課堂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轉變,歷史教學的現狀就不可能真正的改變。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交互性強、共享性好等特點,促進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建構。

四、更多地關注學生歷史學習方式改變

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採用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為基本特徵的方式學習歷史。這種歷史學習方式消磨了廣大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影響了歷史學習的質量,嚴重製約了學生創造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歷史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為科學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實現歷史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並形成習慣,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地發揮。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4

一、高中歷史二期課改教材的特點:

以文明史為線索,以主題史為單元,就是所謂的“主題式文明史”有利於更集中地呈現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內容、特徵及其過程。

(1)文明指的是社會進步的狀態,它與野蠻相對而言,是指具有進步價值取向的人類求生存求發展的創造活動過程和成果。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

(2)文明有哪些標誌?

《全球通史》中解釋:文明的特徵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利、納貢或税收、文字、社會分化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但是並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備這一切特徵。我國史學界通常認為文明的內涵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組成。所以本書的第一大主題下的文明社會的標誌“金屬工具”“文字”“國家”就是圍繞以上三個方面展開。

為了避免與國中歷史的簡單重複。在一期課改的教材中,七年級學習中國古代史,八年級學習世界古代史,九年級學習近代史。到了高中又重新學習中外近代史至當代史。造成了通史的重複。二期課改教材就避免了類似的問題。

強調文明發展的多樣性和文明的交流,也符合和平、發展、協作、競爭和發揚人文精神的時代潮流,符合二期課改以學生髮展為本,強調科學、人文精神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國際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比較注意吸收國內國外史學界的新成果,重視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重視社會的演進和我們身邊的歷史。再現一種民眾史、社會史、生活史。這樣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引發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習高一歷史應注意的幾點原則:

1、理解本課內容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地位,緊扣文明史的主線索。強調從歷史中瞭解我們人類自身的發展,強調吸取在全人類意義上各種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方面的經驗教訓與智慧。

2、文明是如何在各個歷史側面繼承發展的?如建築、飲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而來,從而對我們今天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體現文明的細部演進痕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

3、注意瞭解各時期、各區域的文明有什麼特點,這些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4、注意瞭解人類通過交往,各區域文明是怎樣影響、變化、發展與相互競爭,以開闊胸懷和視野,提高歷史意識和國際意識。

三、新教材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1、新教材內容多,容量大,課堂教學處理困難。

2、以主題史的方式學習,時間和空間的跨度大,而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普遍較差,這給高中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

3、新教材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須收集整理有關資料,而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重,時間很有限,上網查閲的條件不具備。

四、問題解決辦法:

1、面對新教材內容多,容量大的情形,教師必須在備課這一環節上狠下功夫,備好每一節課,在課堂上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

2、面對新教材突出專題和探究式的學習,要求學生知識面要寬,要學會收集、積累知識,建議學校的圖書館對學生開放,校園網絡也應該定時對學生開放,同時建立班級圖書角。

3、針對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的情況,可以有選擇性地對學生進行補習和輔導。成立歷史興趣小組,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

五、對教師的要求

當然,新教材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對我們老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提高信息素養刻不容緩。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改變着傳統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是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各學科之中,從而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新教材迫切要求我們創造條件儘可能多地改進和更新課堂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影視、電腦等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和技術,以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強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這無疑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了,才能在教學中把最新最前沿的東西傳給學生,也才能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方法創造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作為一名老師,還應該清醒認識到,信息時代相對學生來説,教師並沒有必然優勢,所以,教師自身信息素養的提高已經時不我待。

2、更新教學理念乃當務之急。新教材要求教師首先要正確理解“智育”的含義,它不僅是指知識,還應該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電腦已可代替人腦來儲存大量信息的時代,歷史教學應該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決不是大量史實的記憶,歷史教學不僅只是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掌握認識歷史知識過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用歷史意識考察社會和認識社會的能力,用歷史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又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不能認為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教師是權威,神聖不可侵犯,應該認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成長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啟發、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於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

3、更新專業知識是時代的要求。現代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現代社會是學習的社會,隨着新教材走進學生觀念中的“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今天的學生從影視等各種媒體中獲得的正確或錯誤的信息實在太多,若老師死守有限且過時的知識,要想在素質教育的高標準嚴要求下,面對現在的學生羣體,欲自如地為人師表,實在是勉為其難的。

新教材不僅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教師將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教材實施的條件。如果我們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理念,那麼教給學生的也必然跟不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們必須要不斷提高和學習,做到終身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識傳給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樂於接受。

  高中歷史培訓心得體會5

這次我十分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xxxx省歷史骨幹教師培訓。這對我來説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讓我這樣一個年輕教師有幸聆聽專家、教授及傑出同行們的一些新觀點、新理念、新思路,這為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啟迪。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的確,在這為期三天的培訓中,我收穫很大,真是不虛此行。

本次培訓形式豐富多樣,專家引領、同行探討、各抒己見,目的都是為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這對我們歷史教師來説是非常實際的問題。其中關於有效教學這一點的討論我映像尤為深刻。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我個人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具備有效教學的理念。正如沈春華老師所説的,教師只有有了有效教學的理念,才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所謂有效教學,首先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離開了學就無所謂教。教師要有“生本”課堂的理念,在課堂上教師要時時與學生互動,這是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的。其次,教師要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使自己的課上得有趣味,有情理。

在教學的開頭通過一些設問引入正課,使學生產生認識衝突,有探索的慾望,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跌宕起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淺顯的內容設置成深層的設問,層層疊進,讓學生進行縱向、橫向的思考。在一堂課的結尾,教師可以留下一兩道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體會,產生回味之美。

當然要進行有效教學必須緊扣課程目標,它是引領教學航向的航標燈,教師首先要深刻理解課程目標,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恰當的適當的運用歷史材料使學生對歷史問題產生思考與探究,使學生有所感、有所悟。那麼如何來檢驗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我認為要使我們的教學具有可測性。例如我在一節課上只用35分鐘時間進行教學活動,而剩餘的十分鐘時間是用來檢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到達。可以通過學生討論總結,做題等多種方式,然後進行查漏補缺。

總之,在我們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扣課程目標,探究學情,以課本為依託,引學生有所思,有所議,給學生歷史感,還原到歷史當中,幫助學生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方法、習慣和能力,這是歷史教師必須做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以上是本人在此次培訓中的一些感悟,不足之處,請給與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vvwp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