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淺析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要求中的運用

淺析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要求中的運用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史料教學,是為了適應大學聯考以材料解析來考核學生自主學習和歷史探究能力的發展趨勢。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引進史料,有助於學生真實地、近距離地感知歷史,有助於培養學生形成論從史出的觀點。現行歷史教科書也是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指導下,對各類歷史資料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寫成的。

淺析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要求中的運用

一、史料要適時

所謂適時,是指補充史料要抓住時機,不能憑一時的心血來潮隨心所欲,想到哪兒説到哪兒,應從教材本身出發,圍繞教學目標思考分析:這些史料是什麼人在什麼時間,為什麼做出來的,可靠性如何?通過在課堂上思考探究、集體討論、課後查閲資料等手段,使學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自己的觀點;最後在教師的點撥之下形成正確深刻的見解主張。這種自主探究史料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過去那種教師給出結論,學生死記硬背的弊病,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深化。這就要求我們應用史料時一定要找準切入點,該補時則補。

二、歷史教學與多媒體運用的結合

歷史史料按其表現形式,可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口述史料和圖片史料等。浩繁的史料為我們講解歷史知識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是如何篩選它們,並將之展現於學生面前則是歷史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隨着時代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我們生動、立體地展現史料提供了可能。多媒體技術,是指計算機綜合處理多種媒體信息,而且從高中生的思維發展水平來講,雖然其抽象思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形象思維在其思考問題時仍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選擇播放一些優秀的歷史紀錄片,將枯燥的文字史料轉化為形象的影像資料,對於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培養其歷史的情感都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三、史料要適量適度

所謂適度,是指在選擇史料時,要依據高中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難易適中,通俗易懂,如果對七年級學生補充的都是些之乎者也之類的文言史料,對他們來説將是食而不知其味。同時聯繫史料不要牽強附會。只有那些比較重大並且和教材內容存在有機聯繫的問題或事件,才可以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聯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歷史情境,激發了學生學歷史的興趣,激勵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由此產生了積極思維的氣勢;通過補充史料,加強歷史事件的聯繫,使學生全面認識某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廣闊性;通過探究史料,對史料的質疑問難、思考分析,從而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研究歷史的能力,進一步培養起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深刻體會。

總之,史料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史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是未來歷史教學的發展趨勢。將多媒體技術運用於史料教學之中,創造出生動鮮活的歷史教學情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培養其對歷史的情感,並進一步提高其感知歷史、自我探究歷史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yrm4jp.html